⑴ 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如何创新
1. 源头采集:推进电子商务的税收登记和纳税申报
税收数据的收集对于解决大数据时代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至关重要,相应纳税主体必须在涉税信息的供给中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此方面,我国应当依据相关信息流、现金流和货物流来明确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的性质、纳税期限和地点,通过完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规范电子发票发行,减少偷逃税现象,深化电子税务稽查工作。尤其是在信息的源头监管领域,必须做好税收登记工作,鼓励纳税人自主申报相关涉税信息。
首先,我国应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在未来的《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税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当中明确电子商务服务商协助税务机关处理涉税信息的义务,并对它们协助税务机关进行涉税信息管理提供明确的规则指引,要求纳税人在办理了上网交易手续之后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收登记,取得专门的税务登记号。与此同时,税务机关则应对纳税人申报有关网上交易事项进行严格审核,逐一登记,并通过税务登记对纳税人进行监督和治理。其次,还应做好税务登记的公示工作,尽可能多地公开原始数据,以方便公众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以广东省地税局为例,目前该省地税局正依托大数据平台逐步推动透明税务局的建设,公众在网上既可以查盯纳模询广东全省税收总收入、分地区分税种收入,也可以查询企业缴税情况、个人所得税、社保费、欠税公告、纳税信用等级、电子发票查验、纳税人状态等数据。[可见,不断推动税务信息的“透明化”是提高纳税人遵从的重要方式。在具体公示方法上,则可以采取这样的做法:对于自建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可以要求其将税务登记在网站上永久展示;对于利用第三方专用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则应要求在商家介绍处展示税务登记信息,推行实名制个人电子商务经营等,完善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税务登记制度。最后,在大数据时代,还应不断加强对纳税人自主申报的制度激励。当前,我国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制度依旧不完善,根据《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规定,只有年收入12万以上的纳税人才适用自行申报制度,其他纳税人缴税依然依托税务机关的“检查”来进行征收,这就带来了畸高的税收征管成本。因此,我国应不断推进以“行政强制力为支撑”的税收征管向茄纯以“纳税人自行申报、自行遵从”为支撑的税收征管模式改进,通过推动税收立法制度改革来激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信息,最终促使纳税人自觉、诚信纳税。[14]
2. 即时追踪:建立电子商务的税收代征与数据交换制度
电子商务通常会改变传统商务的交易形式及交易内容,例如将有形产品变为无形产品,将文字服务转变为数字化信息服务等,因此,与传统交易相比,电子商务交易将由于“中间环节”的缺失而无法监测到具体交易信息,进而造成税基的日渐缩小甚至消失。加上网络交易的电子化和网络银行的出现,税务机关在查清供货途径和货款来源时难以明确是应当征税还是免税,也带来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中纳税人税负的不公平。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搭建“中间桥梁”,推进电子商务税收的法定“代征”制度以及不断加强税收数据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制度入手,不断强化电子商务税收的征管。
第一,应逐步建立起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定“代征”制度。当下,我国电子商凯缓务征税之所以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税收来源的难以监控。以C2C模式为例,每一个网络交易平台都会推出自己的电子商务支付信息,以此作为第三方来管理支付结算,以确保电子支付的方便与安全。在这种模式下,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反而容易对个人网店的经营规模、账目往来信息以及交易额等信息轻易地掌控。因此,我们可以依据网络支付第三方掌握的特点,建立由网络支付平台(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支付、网上银行)进行代缴代征税款的法定机制,由税务主管机关依法委托相关的网络支付平台代征有关供货方,特别是无税务登记的供货方从事网络交易的税费,以解决征税难的问题。[15]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以淘宝为例,将第三方代缴电子商务税收的流程规范如下:由买家在购买货物后付款给支付宝,等确认买家收货后,直接将支付宝中的税款进行扣缴。
第二,应逐步推动电子发票在网络交易中的使用。电商交易在更新了交易模式的同时,也使我国传统“以票管税”的征管模式受到了冲击,在此背景下,以信息为载体的电商交易亟须通过“电子发票”这种新的发票样式来进行管理。电子发票正是信息时代发票形态及服务管理方式变革的新产物,它是储存信息系统的电子记录信息,采用的是全新的无纸化发票形式。它的推出打破了网络交易没有发票的“潜规则”,既为电子商务交易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奠定了基础,也填补了发票管理与税收管理的空白。借助电子发票的使用,税务机关可以对发票的流转、贮存、查验、比对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进而能够实时掌控相关电子商务的交易信息,发挥电子商务的税收集聚效应,因此,我国应在当前电子发票大力试点的背景下,推广电子发票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使用。 第三,应着力推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伴随着科技与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共享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和选择,税收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加强“信息管税”建设,推动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正如电子商务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样,税收征管同样需要第三方辅助平台,在我国,税收征管辅助平台主要是“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然而,尽管该系统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上线成功,涉及的税收收入占全国的70%,但现有的许多数据流程依然流于表面,无法发挥该系统在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中的优势。有鉴于此,在大数据时代,税务部门必须在确保数据可获取的前提下加强信息化建设,尽早实现在网上与银行、海关、网上商业用户的数据连接,对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活动数据进行有效地监控,推动信息核查、监控的“网络化”。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还应尽早与国际互联网实行全面连接,达成税收交换与纳税遵从协定,通过与各国税务局的网上合作,防止电子商务领域的税收流失,打击逃税、漏税。
3. 后续监管:建立电子商务税收数据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
为防止“信息偏在”和增强税收数据的确定性,我国还应在纳税人自主申报和法定代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比对,做好税收数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首先,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关联,将电子商务企业纳入省局预警评估系统,定期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将电子商务纳入正常的税源监控范围,进一步减少税收流失。其次,作为信息管理的主管机关,税务机关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应当遵守“正当程序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与管理方法,以避免信息和相关数据在管理的过程中遭到篡改和扭曲。对此,为了既方便税务机关使用相关涉税信息,又方便利益相关方查询相关信息,可以在大数据的管理中引入加密的设置,为税务机关和利益相关方提供密钥或解密的技术支撑,以防止信息受到非法查询、篡改或删除。最后,法律责任是制度实施的保障,在大数据的平台之下,如果税务机关违反了相关涉税信息管理保密义务而对电子商务领域纳税人的信息进行违法披露的,应当承担相关的行政责任,且应当对纳税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的行政赔偿;而如果是税务机关之外的第三方非法披露和侵犯纳税人的涉税信息的,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以弥补对纳税人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
⑵ 大数据时代下税收征管发展时间线
1、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成立大数据管理局,开始探索大数据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
2、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判春陆协议,推进税收征管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3、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税信通”平台,实现全国税务部门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4、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数据安全森戚保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税务数据安全保障的措施。
5、2020年,国家税务总掘顷局发布了“税收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提出了加强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税务建设的具体措施。
⑶ 大数据时代中小企业纳税的特征是什么
大数据时代中,小企业纳税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键段个方面:
数据化纳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税务管理部门可以更加精确地监控企业的纳税行为,小企业需要将自己的财务数据、销售数据等信息数字化,以便更好地携搭满足税务部门的监管需求。
高效便捷: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小企业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等平台实现在线申报、缴税等操作,大大提高了纳税的效率和便捷性。
税负增加:虽然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但同时也使得税务部门更容易发现企业的漏洞,进而加大对企业的税收监管力度。因此,小企业可能会面临税负增加的风险。
税务合规:随着税务管理的严格化,小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税务合规方面的问题,如及时申报缴税、合理避税等,以避免因违规行为而面临罚款、处罚等风险。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中小企业纳税的特征是数据化纳税、高效便捷、税负增加和辩亮拿税务合规等方面的变化。小企业需要适应这些变化,注重税务合规,提高管理水平,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⑷ 浅议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内容提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税收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机遇,带来了新挑战。本文在分析大数据为税收风险管理提供契机的基础上,结合基层税务机关工作实践,尝试提出相应的税收风险管理策略和建议,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字:大数据,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是提升税收征管质量、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含顷”时谈局陆代的到来又为税收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运用大数据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水平,是新形势下基层税务机关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的税收风险应对的机遇与挑战
(一)涉税数据规模大,速度呈现跳跃性增长。大数据时代的进步,给税务管理以信息管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成的网络资源和真实的数据基础。“信息管税”,内涵要求是管住信息,没有信息谈何信息管税。2011年地税就实现了征管数据的全国大集中,标志已经步入了“数据驱动决策方法”的大数据时代,据统计,“金税三期”工程在全国推行后,数据量和业务量将会极大地增长,数据规模的增长速度也会呈跳跃性增长。
(二)涉税信息采集和掌握比较困难。大数据时代的进步,给税务管理以信息管税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理论上客观存在的这些涉税信息,税务系统是既看不着,也摸不着。面对这突变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由于落后的税务征管信息系统背离大数据时代互通特征与现实应用的网络资源脱节腊拆,所以征管系统现存的数据就不可能做到完整、真实、准确。而由于不重视文明、进步社会管理的基本理理念,至今尚未开展税源信息标准化的基础工作,致使社会税源信息五花八门,其产生只能将就各市场主体自身业务推进的需要,不能满足税源信息采集的需要,进入大数据时代就如何采集和掌握现实税源信息成了信息管理最大的难题。
二、大数据时代下基层税务机关税收风险管理现状
(一)税收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在大数据时代中,税收风险管理要通过建立风险监控模型,来进行预测分析。特别是面对海量的数据,监控模型能左右着税收风险管理的成败。能建立或者组织建立风险监控模型的人才首先要有专业的税收业务知识、要熟练掌握税收应用系统、要有大数据的理念、熟悉数据的来源和构成,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基层税务机关,这种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少,导致工作实绩不明显。
(二)数据获取不全面。风险管理必须依靠大量正确的数据信息,金税三期的推行,解决了内部数据获取的问题,但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信息、财务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的获取渠道仍然有限。基层税务机关无法像总局大企业司的全流程风险监控那样获取信息,外部涉税信息主要来源于自行报送,获取信息的范围狭窄、渠道少且不准确。一些对风险分析至关重要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数据无法取得。同时,金税三期等含有无效甚至垃圾数据,严重影响了风险监控的准确性。
(三)思想认识上有偏差。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信息的采集,也就是对数据的处理。在基层税务机关,多数人认为税收数据是信息中心的活。因此,把数据管理也看成了技术活,一方面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方面会认为数据管理高深莫测的,遥不可及。其实数据是业务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决定风险管理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四)涉税数据更新不及时。税务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产生的涉税信息资源,构成了税务机关征管系统的主体数据。由于采集方式多以手工录入为主,数据在质量上,特别是在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逻辑性等方面,依然难以满足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另外,不同纳税人的名称、生产经营地、法人、财务负责人、经营范围经常变化,使税务机关征管系统的数据很难做到随时更新,也给税收风险管理带来难题。
(五)数据分析技术能力有待提高。在基层税务机关,绝大多数的数据分析仍停留在简单的查询和比对层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使大量沉积在业务操作层的数据尚未有效转换为管理决策层所需要的信息,即使是纳税人提供的网上申报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电子信息,也难以实现所有信息的全面自动读取、分类加工。税务机关难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对数据所反映出的税收风险、经济内涵进行分析监控乏力,没有建立税收与相关经济数据之间的关联模型,难以对现有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趋势预测分析,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撑。
三、税收风险管理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以数治税理念。将该理念贯穿于税收征管改革和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引导基层税务干部正确理解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培养大数据的思维方式,自觉运用大数据查找风险疑点,开展风险排查和应对,营造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风险管理氛围。强化税收风险共治理念。立足工作实际,以科学有效的税收风险共治平台为支撑,持续推进税务部门、纳税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在税收风险管理上的深度合作和协同治理,构 建党 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风险共治模式,实现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和深度应用,形成风险管理合力。
(二)建立良性的风险监管工作机制。基层税务机关可以建立本地区专门的风险监控管理机构。并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部门在变管户为管事的基础上,深化纳税服务,同时提供个性化的纳税服务,比如建立对话、帮助签订税收遵从协议等。风险监控部门可以看成是既有税收业务知识和一定数据管理水平的成员组成的本地区团队,负责数据管理、设计并更新维护本地区风险监控指标、对税收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向相关部门进行风险推送。纳税评估部门接收推送过来的风险任务、采取纳税评估或者税务审计等手段进行风险应对、同时将风险应对结果向相关部门推送。综合业务部门在执行税收政策的同时,审核风险应对结果,同时向风控部门推送风险应对的审核结果,为其更新和完善风险监控指标提供依据,由此形成了一个协调配合、联动监督、良性互动的闭环工作模式。
(三)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扁平化立体式征管模式。为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给税收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应进一步明确职能,规范流程,建立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两级任务中心,形成扁平化立体式征管模式,以适应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按照纳税人的“规模或行业+征管事项分类”的原则,结合税源结构特点设置与风险管理相适应的税源管理机构,形成事项分类管理、风险专门应对,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更加突出的征管模式。通过征管模式的重构,形成市局、基层局相互呼应、互为依托、相互补充、共同提升的工作模式,继续提升大数据时代地税部门的工作质效。
(四)提升数据采集和应用能力。税收大数据是税务部门最核心和关键的征管资源。为了不断提升税务机关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对税收大数据的交换共享、智能比对和逻辑相关分析,拓宽采集渠道,全面获取各方各类涉税信息。对地税内部、外部海量涉税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归集采集、整合加工,实现“信息+数据”增值应用,着力突破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管理瓶颈,有效促进纳税遵从和管理增效。在信息采集方面,一是继续做好政府部门涉税信息采集工作。充分发挥《江西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的作用,继续争取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发挥跨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作用,形成跨部门协同治理格局,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涉税信息,形成全面实时、动态化的税源监控网络,有效加强地方税收征管。二是继续加强互联网涉税信息的采集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资源,甄别、采集、整合上市公司中涉及企业的有效数据,为税收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五)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数据应用的有效性。一是规范数据质量管理。严格规范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基本资料等基础数据信息,把好数据入口关、校验关;
同时,对通过风险管理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进行跟踪管理,确保错误数据及时得到更正;
注重发挥纳税辅导提示、服务作用,提醒纳税人重视数据质量并及时更正错误数据。二是做好数据整合应用。其一,实现税务系统内部信息的有机整合和结构化存储。对税收征管主体软件、发票系统、风险管理等各系统中的涉税信息,第三方渠道采集的各类信息,以及税务人员在实地巡查、约谈、评估、稽查中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和一户式归集,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纳税人数据仓库,在各级税务机关、各税种管理部门、前台服务人员之间,按照职能权限实行信息开放和增值应用。其二,加强内外部数据的合作应用。对内,加强市局各业务处的合作,共同探讨信息分析应用途径;
积极征求基层局意见建议,了解信息的有效性、针对性,通过信息分析方与应用方的对接,形成数据采集、整理、运用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信息应用效率。对外,加强与国税、财政等部门的合作,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同应用,互利共赢,共同提升信息应用水平。
(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专业税收风险分析管理团队。以风险分析、应对纳税、调整账务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评估约谈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风险管理能力培训,激发干部业务学习活力;
要优化组合,合理配备资源,使得人尽其才。逐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结合“数字人事”和个人绩效管理,将管、考、训、用有效统一, 围绕打造风险管理专业团队的目标加强业务培训,面向风险管理人员定期考核,优化激励机制,重视工作实绩,促进风险管理人员自觉学习业务、钻研业务,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彭骥鸣曹永旭 韩晓琴 《大数据时代税源专业化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税收经济研究》,2013年6期
(2)林伟胜 许卓伟 《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信息与电脑》,2013年1期
(3)阿里2014财年数据,2014
(4)赵国栋 《大数据时代的三大发展趋势》,高科技与产业化,2013
(5)孙开沈昱池 《大数据,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推进器》,《税务研究》,2015年1期
(6)刘畅 《大数据背景下需改革税收征管模式》,《税收征纳》2014年12期
⑸ 大数据中心都要交什么税
智商税吗?大数据中心都是企业企业正常奥交什么税就交什么税没有说因为世数据中心就额外交的税。
⑹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提高税务机关的稽查能力与水平
你这个命题有点大了,写个几万字的调科研论文绰绰有余,这些分只能简单说说了。
你的命题里所说的大数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真正的意义上的大数据指的是:事务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而税务机关的大数据,指的是采用新的平台,将申报、征收、金税、退税、登记、票管、情报等信息进行收集汇总,通过数据清洗、去轨迹等操作,使多系统数据进行共享与分析。
下面说说稽查,稽查利用数据分析的地方无外乎选案、检查两个环节。
选案环节,更多的数据,意味着可以利用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但是稽查的分析与管理风险分析又不一样,这就涉及到指标模型的提炼及数据项的引用。
检查环节,更多的利用一户式的分析及情报信息,一户式的信息更多的应用在案头分析上,也就是常说的检查预案。情报信息分为内部情报和外部情报,这些如果用在大数据中,需要进行税号匹配和数据结构分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据我所知都是单条数据推送,基本只是匹配了一个税号而已,当然,有更先进的方法,这里不详谈了。外部情报大多集中在用水、用电、行业协会、法律规定的资料备案单位等,用以从侧面评估纳税行为的情况。
下面就说说你命题里的如何提高。
1、建立分析平台,将更多的数据整合到一起,目前稽查专用的分析平台不多,不过有些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2、建立团队,构建指标模型,数据清洗都需要人。
3、领导重视、制度完善、资金充足等等。。。
⑺ 大数据时代企业应如何通过管理方法管控各项财税指标
首先, 要做好数据的整合。根据以往经验, 在数据分析工作中, 有接近八成的工作量是用于数据的准备以及搜集, 只有较少的工作量用于数据的分析。企业的税务数据往往绝烂历不仅在ERP、财务系统中,更分散在税控开票系统、发票认证系统、纳税申报系统、海关进口系统等等外部系统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和核对数据。
其次, 要保证挖掘深度。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 在对数据规律进行正确揭示的基础上获得未来发展趋势, 以此为大企业税务决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企业税并搜务数据不仅要横向分析,更需要纵向分析,历史数据的留存的查询也至关重要。
对于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需要票、税、账需三位一体的数据整合,才历搭能更好地帮助企业确保税务合规,助力业务发展。建议可以运用一些外部力量,比如第三方机构,帮助企业梳理票、税、账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运用技术手段更高效管理这其中的大量数据。如Hitpoint的税务管理解决方案,就整合了增值税进项管理、销项管理、纳税申报、税会差异分析等等功能,帮助企业构建一体化自动化的财税管理平台。
⑻ 如何利用大数据平台提升税收治理
一、用“互联网+”大数据强化税源控管
“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税务部门在积累了纳税人大量有价值数据基础上,通过与工商、银行、海关、技监、住建、房产、规划、社保、审计等部门联网,在云计算数据综合分析判研的驱动下,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经济税收数据,从所有经济税收数据信息中扫描、控管全部的经济税源。如地税部门要建立个人财产收入信息大数据平台,通过对个人的房产租赁、存款利息、有价证券溢价、财产增值、股权转让、投资收益等财产收入的海量数据进行综合的逻辑判研和严密的数理分析,使个人财产的税源在“互联网+”大数据的透视下一览无遗。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运用,通过对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收关联分析等方法,对经济形势作科学研判,对税收收入作精准预测,就能对动态的经济税源进行有效严密控管。一言蔽之,税收数据挖掘有多深,云计算数据就有多精,税源控管就有多准。“以票控税”时代将终结,“人海战术”被“云海战术”所取代,以专业、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牢牢控管住所有的经济税源。
二、用“互联网+”大数据应对新生业态的税收征管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作用下,网络销售平台、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经济业态以其虚拟、无址、跨域、高效、隐蔽等特点,使经营地点、税源归属、征管权限、税收分配等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为加强对新生业态税收征管,税务部门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从“管事制”向“管数制”转变,实施“数据管税”:将纳税人税收、财务、经营等信息链条完全打通,实现涉税信息电子化,税务机关、纳税人、消费者和第三方部门的信息数据,完全取代纸质申报和发票等实物载体,构建以信息数据为核心要素展开的税收征管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助推纳税人自助式管理,使纳税人自主申报、税收政策自动适用成为征管主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改变以往征管强调抓大放小、集中精力管好重点税源,转变为大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并重,重点税源与非重点税源并重;对税收信息判研出纳税人的异常数据,为一线税管员提供“精确制导”,以强化税收征管。
三、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互联网+”大数据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使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逐步互联共享,税务部门从海量数据库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涉税数据,为推动税收风险管理提供有利条件。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涉税事项逐步发展为纳税人对照税法和税收政策、自行掌握执行、税务机关进行后续管理的方式。税务机关更多地通过大数据、涉税信息平台抓取有关经济涉税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评估判研,将所有的海量涉税信息转化为可量化、可比对的数据,实现涉税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等判研,对纳税人涉税情报进行智能化分析、计算、比较、判断、甄别、联想和定性,依据采集和积累的征管基础数据、风险分析数据、第三方数据等信息资源,多角度对税收风险进行综合关联分析,精准计算出如税负、税种、行业、纳税规模、纳税信用、纳税遵从等各种税收风险指数,揭示涉税风险的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税收风险应对措施:对高风险的纳税人实施税务稽查,对中等风险的纳税人进行税务约谈,对较低风险的纳税人则通过纳税辅导以促进纳税遵从。
四、用“互联网+”大数据做好纳税服务
“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纳税人类型、办税业务、时空跨度、新兴业态的多样化,必然导致纳税服务需求的多元化。针对当前税务部门大众化的纳税服务资源和能力过剩,个性化纳税服务不足的困局,必须从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切实改进纳税服务的有效供给,以满足纳税人个性化的纳税服务需求。税务部门要依托大数据分析制导服务供求,做到始于需求、终于满意。在“互联网+”大数据相互作用下,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容易被识别,对于纳税大户、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个性化、特殊化的纳税服务容易实现。因此,税务部门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纳税人,从改变纳税服务的供给侧角度入手,根据每个纳税人所需求的纳税服务进行“私人定制”,一改粗放型“端菜式”的纳税服务为精准型“点菜式”的纳税服务。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超越时间、空间、地域、业态等限制,使纳税人可以在家里、办公室、旅行途中通过互联网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所有涉税事务,在大大降低纳税成本的同时,享受到精准、便捷的纳税服务。要充分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构建“实体办税厅+网上办税+移动办税终端+自助办税终端”的纳税服务平台,将申报缴税功能拓展到移动互联网,支持银行转账、POS机刷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支付等税款缴纳方式,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
⑼ 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税收哪些征管流程
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税收数据的全方位分析与监控,从而规范征管系统流程设计、简化其系统架构以及优化
有限资源
,分析税收数据、简化、优化
税收征管
流程,促进税收征管科学化、现代化。
税收分析
是以税收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的认识活动。深化税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认识税收数量特征、深化理解税收、推断和预测
税收收入
,从而掌握
税收管理
的主动权。
税收分析指标是用于分析纳税人
税收风险
的计算公式及其属性标识,若干指标集合由税收分析
预测模型
识别。税收风险指标按与税款的关联度,分为税种类、行为类和特定事项类。税种类风险指标主要包括营业税类、
企业所得税
类、
土地增值税
类、
个人所得税
类、
房产税
、
土地使用税
类、
印花税
类、契税、
城建税
及附加类等;行为类风险包括发票行为类、登记类、申报类、
税款征收
类和管理认定类等;特定事项类风险主要包括
非货币性交易
、
债务重组
、拆迁、搬迁、破产、合并、分立、土地房产转让等。
通过分析对比单户企业与本地同行业企业的
税收贡献率
,对低于同行业平均贡献率的企业,提示预警信息并深入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多计生产成本、多结转
销售成本
、多计
期间费用
、扩大税前扣除范围或不计、少计销售收入等问题。将计算出的税率与企业以往年度或本地同行业水平相比,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以上问题。
在税收分析管理的过程中,税收分析识别必须通过构建一套指标和模型来进行。一个科学的模型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识别出纳税人存在的税收问题,而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模型,关键在于收集有效的税收数据(特征)、设定精确的指标和建立科学的模型,从而模拟企业税务真实情况及强化税收监管。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需根据指标对模型管理的重要性设置不同权重,尤其是关键指标的构建。通过设置多层次指标,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动态管理实际情况。此外,指标体系自身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指标名称、指标功能、
取数
口径、比对方式、指标在模型中的权重、预警值的计算等。
⑽ "税收大数据"会伤害纳税者的利益吗
税收大数据从长远来说,不但雹薯不会伤害纳税人利益,而且会保护纳税人的利益。因为税收大数据可以帮助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不并羡规范或者潜在的不规范的涉税行为,及时制止或查处涉税违法犯罪,在更大的范围内建设良好的税收秩序,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使广大纳税人能够更加依法纳税,促进绝肆拍公平公正的经济秩序建设。同时,通过税收大数据,还会发现现有税收制度的问题,推动更好更公平的税收制度建设。所以,税收大数据从长远来说,是有利于纳税人的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