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数据类的产品经理要做哪些事情
数据建模
数据分析
建立用户画像
与运营一起策划活动,比如做精准营销
⑵ 想做产品经理,怎样入行
1、了解产品经理
入行前,最基本的得要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岗位类型、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和职业发展形势。
工作内容
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都有什么?
整体来说,包括产品梳理、产品设计、产品落地、产品运营、产品迭代五部分,每部分展开又有若干个具体的工作项。
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如何能胜任产品经理工作?
如果只会画原型、写文档,我劝你想都不要想。
产品经理岗位可以分为硬性能力和软性能力两种。
硬性能力是从事产品工作的通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写原型、写文档、业务建模、数据分析、工作汇报等。
软性能力是开展产品工作的底层能力,如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沟通协调、独立思考、执行力,这些都是必备的。
往往软性能力更能体现产品经理岗位的核心竞争力。
了解产品经理能力的方法是去招聘网站,看看产品经理岗位负责什么工作、有哪些具体要求。
职业发展形势
说得再直白些就是这个职业有多大前途?市场需求量多不多?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是否存在足够的上升空间?
互联网快速发展了十多年,市场竞争激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产品经理岗位是否饱和,这事儿你不得想想?
2、找到个人优势
既要知彼,也要知已。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你需要仔细思考自己具备了哪些优势。如果没有,你将很难获得机会,或是很容易被人代替。
个人优势可以是行业经验、专业技能或是某项独特能力。
比如:
社交、电商、教育、医疗等行业经验,熟悉行业趋势、业务模式、产业链结构、掌握人脉资源,这些是优势。
运营人员懂用户、工程师懂技术、市场人员懂推广,这些也是优势。
有过创业、做生意、发明创造经历,这些既是优势,又是加分项。
优势不仅决定了你的竞争力,也决定了未来能走多远。
3、选择适合的方向
产品岗位分得那么细,哪个方向才适合自己?
不用想太多,既然是入门,肯定是选择自己擅长、有优势的,这样成功率才高。
比如:设计师、用户研究适合用户产品;运营、市场推广适合增长产品;工程师适合后台、算法产品。
只有熟悉、擅长的领域才能让你具有竞争力、获得机会。如果非要挑战全新的领域也不是不行,只不过难度很大、时间成本高,你自己评估是否值得。
友情提示:避免根据兴趣选择产品方向,兴趣不代表适合;也不要盲目跟风,风口过后,很可能是一地鸡毛。
4、入行前的操作
如果你最终决定入行产品经理,Just Do It!
提前多做准备,先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可以让你的入行过程更游刃有余。
系统化学习
读书是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阅读产品经理入门书籍,可以由浅入深地去理解产品经理工作内容、流程、以及每项工作的细节与要点。
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产品经理手册》、《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都适合新人阅读学习。
专业技能提升
在线网课、线下培训班也是高效的学习方式,特点是信息呈现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有项目练手,适合产品新人的基础技能提升。
课程将产品经理每个阶段工作拆解成独立技能模块进行针对性讲解,如:需求分析、原型设计、文档撰写,让新人具备可上手工作的基础能力。
实践项目演练
清楚了产品经理的工作后,接下来尝试着设计一款产品找找感觉。可以是培训班留的项目练习,也可以是自己参照市面已有的产品。
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将整个工作流程演练一遍,产出产品原型和文档,这些也可以当成面试作品使用。
当然,实践项目不仅限于画原型、写文档,其它能代表你产品思维的方式也行,比如:运营一个公众号/抖音号、开一家淘宝店。
准备个人简历
万事俱备的你,只差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简历了。
运用上产品思维,把自己牛B闪闪的经历和项目成果讲给人听,记住,产品经理写简历遵循的原则是:简洁、易理解、数据说话。
5、不是人人都适合做产品经理
其实,有些人的能力短板与产品经理职业天然就是互斥的,就算幸运地进入了这个行业,也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如果你存在以下短板,或者改进,或者到此为止。
学习/理解能力差
产品经理工作需要接触新领域、新问题,对接不同部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看问题要有自己的角度与观点。
学习和理解能力差影响进入工作角色,不能承担起对应工作职责,跟不上工作节奏,也会影响对公司战略的理解,甚至听不懂领导、同事传递的信息。对于问题,只能停留在表象,很难看到问题本质。
缺少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用于分析市场需求、判断问题轻重缓急、梳理复杂业务场景等工作场景。
缺少逻辑思维严重产品工作,比如:找不到问题头绪、做事抓不住重点,导致工作过程杂乱无章。
特别是与技术同学沟通时,缺少逻辑思维,会影响产品方案的传播效果,不容易获得认可。
沟通协调能力差
产品经理是信息传递者、是润滑剂,承担各团队间信息共享、问题协调的职责,保障团队间紧密协作,工作有序。
如果产品经理在沟通、协调方面存在短板,轻则影响团队协作效率、项目产出质量,重则可能把方向带偏,让团队陷入混乱,最终演变成一场灾难。
惰性思维
产品经理通常作为团队大脑,不仅要擅于思考,也要勤于思考。在困局中寻找突破口,推动大家高效做事、做正确的事。
惰性思维则会严重影响对产品的思考、设计以及变革能力,让产品失去原本的价值。
为什么有些产品经理工作多年,却没积累多少有价值的经验,最后竞争力下降,跟不上市场变化?
惰性思维就是主因。
行动力差
产品经理是思考者,更是实践者。再好的想法,没有付诸行动,都是空谈。
行动力差,产品就只会停留在概念、原型或是文档阶段,无法继续进行;行动力差,就总会出现各种问题阻碍产品落地。
不要拿追求完美当借口,产品经理的世界里,没有“完美”,只有“完善”。不断打磨完善产品,才是对这个职业最大的尊重。
玻璃心
做产品的人,需要有颗强大的内心。可以独当一面、经得起质疑与挑战、就算内心再崩溃也能笑对人生。
玻璃心,容易在重压下慌乱、面对挑战时逆来顺受、被打击后失去信心、不但影响个人工作成果,还会影响团队其它成员的士气,这......怎么行?
写在最后
以上内容,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给想做产品经理朋友们的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对产品经理以及转行这件事能有新的理解。
一些人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存在误解,认为入行门槛比较低。其实相反,企业对这个岗位的要求,只会随着市场发展变得越来越高。
⑶ 产品经理工作怎么样
行业不同,经历不同,能力不同,薪资待遇也不同,尤其是在行业上区别很大,并且各公司版对产品经权理的认识不同也决定了产品经理的薪资待遇,一般来说,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IT产品经理年薪应该在5万-8万之间,如果超过10年的产品经理,应该说是很资深的产品经理或者产品总监,年薪应该在15万-25万左右,当然了,在重视产品经理的企业这个待遇还会高,其它行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请其它朋友回答吧!
我就接触过几家猎头公司,快消,医药,产品经理的年薪都在20万左右,^_^,不过要求也很高的!
媒体上的薪资说明!
在外资制药公司,产品经理的月薪与绩效奖金的总和可达2万元以上;而在快速消费品行业,这个职位的薪酬也可拿到1.5万元;当然,收入最高的当属证券及网络游戏行业的产品经理,金融产品经理的月薪在2至3万元之间,而外资公司游戏运营经理的月薪高达3万元以上。但是进入这两个行业的门槛相当高,绝大多数需要海外学习背景或具有十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
⑷ 优秀的数据产品经理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1.要极其熟悉公司业务及动向。
所以要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战略、以及业务流程、要考核的各种指标,以及指标背后的业务含义等。这一点,再了解都不够。
2.要了解数据分析。
好的数据PD,即使不做数据PD,也应该是个数据分析师。数据PD的一大要务就是将数据分析做成可复制,可自动运转的系统。虽然有数据分析师们围绕在自己周围,但是自己也要清楚业务的问题,分别要看什么数据,或者当数据出现后,意味着业务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一点,要向最好的数据分析师们看齐。
3. 要了解数据仓库及商务智能。
这 两个关键词背后都是庞大的体系,恐怕我短短半年的转岗时间太短,虽然能够对别人讲解一通商务智能产品的架构。嘴里虽然会抛出若干个类似于汇总,钻取,度 量,指标,维度,缓慢变化维,层次,属性,仪表盘等等术语,但是也不支持多几层的知识钻取,遇到异常问题,也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分析原因。幸而身边有数据 仓库的同事,可以多多学习。这一点,没有天花板。
而商务智能,做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它的出发点是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决策信息,最初商务智能的动机是为用户提供自助式的信息获取方式,这 样,用户就可以不用依赖于IT部门去获取定制的报表。(引自《信息仪表盘》一书P41)。而如今,商务智能除了提供信息,更主要的是降低用户获取数据的门 槛,提升数据的实时性等方面。从降低用户获取数据的门槛一个方向,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如何设计信息仪表盘(designing of information dashboard)?如何让数据以更亲和的更直观的方式展示(数据可视化)?如何能够让用户离线访问?如何能够实现警戒数据的主动发送?这一点上,花多少功夫都不多。
4. 要精通数据产品开发流程。数据开发+产品开发。
数据PD的最终目的是要做数据产品。这里要拆开看,其一,数据产品本身也是在线可供用户实现的产品,既然是产品,产品的整套研发思路和普通的产品没有太大区别,用户是谁,他们需求是什么,满足需求需要什么featurelist,每个feature list的资源评估以及优先级如何,产品的生命周期如何?这是产品开发。然后他是个数据产品,意味着这比普通的产品,多了更多的要求。在数据这个内核之外,它需要各种feature list,如订阅,搜索,自定义,短信接口,邮件接口等。但是数据这个内核,也需要一套数据开发流程。
比如:
数据源——是否足够,是否稳定
数据PD需要足够了解目前的业务处理系统建设情况,以及数据源的积累程度,用以判断数据产品的建设时间是否合适。不合适的时机会导致项目组的重复劳动和残缺 的数据产品诞生。数据产品是用以支持监控,分析,决策的,而业务处理系统的定位在于提升工作效率,解放工作人员手脚。业务系统采集的数据未必满足所有分析 需要。比如或许领导要分析大量攀升的退换货的详细原因,而业务系统目前并没有要求用户在申请退换货的时候选择原因或只有输入而非标准化选项,负责退换货出 力的员工也只有在excel里登记原因,而不是录入到系统里。所以可能会导致需求方要看的数据提供不出来,那么数据pd就有必要反向驱动数据源得以采集。
分析模型的设计—— 分析模型的好与不好,其实决定了数据产品的成败。
在 项目中,可以由BI的数据分析师们担纲此职责,也可以由数据PD担纲,更多则由双方一起确认,内容以数据分析师们为主,功能评估及优先级、项目计划和协 调、统筹以数据PD为主。所以数据PD要更加清楚数据分析师们所需要的需求是否能够实现,背后的商业价值如何,并与数据开发、产品开发保持比数据分析师们 更加通畅的合作关系,能够借力进行可行性和资源的评估。
有的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数据,而是有了太多的数据,不知道怎么去看。如果只是抛给用户一堆数据,很难想象用户会如何去解读它。以前做交互设计的时候,我们流行一句话:把用户当成傻瓜。
而数据平台,因为可能本身就要求有一定的使用门槛,所以想成不会互联网的傻瓜不太现实,那么我们就要想成“用户是不懂数据的傻瓜”。他们或许也能通过一串串 数据体悟到什么,但是如果是一条上升的退款率趋势线,或许他们会体悟到更多——毕竟,上和下本身就是直观的。然后再想一下,如果将这条线上加上一条警戒点 的线,他们会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数据是异常的。再然后,就要设想,当他发现从7月12日数据上升后,想干什么?他会不会想了解是哪个行业上升了?他会不会 想了解是那个渠道上升了?那么,就要提供行业和渠道的选项或者对比给他。
再然后,当他过问了这个行业的负责人后,负责人想不想再了解是哪个供应商或者哪类商品上升了?那么要如何将这些维度、层次都融合在一起,同时又能将用户非常 方便地去用呢?分析模型的建设至关重要,也可以说,分析模型是前期需求分析的最有价值的产物。分析模型应该会包含几点:
主题的划分:
整块分析会划分成什么主题,比如销售可能会分成销售走势及构成分析,行业排名,商品排名等
度量及指标:
分析主题会涉及到的度量及指标的算法、定义等(这通常会产生一份指标以及维度的定义及描述文档)
维度:
要分别从什么维度去看这些指标和度量,如时间,渠道,这些维度是要筛选还是要对比
钻取:
这些维度本身有没有层次,需要不需要进行钻取,如渠道可钻取到渠道类型,行业可钻取到子行业,商品类目可钻取到商品叶子类目等
输出:
分析需要用何种图表进行展现
数据的ETL开发
数据的清洗,转换,装载流程占用了数据产品开发的大半资源,不规范的数据源会导致这一块的资源更大程度的占用。比如同样是供应商编码,系统之一称为供应商编 码,系统二命名为供货商编码,系统三命名为供应商ID,这三个系统同时是公司的系统,这种情况虽然想起来匪夷所思,但是现实情况却也存在。虽然ETL开发 是DW开发工程师在做,但是作为数据PD,焉能对这些工作缺乏了解,对ETL工程师反馈的问题,缺乏认知,不理解对于项目的潜在风险是什么?而且更多时 侯,当遇到数据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数据PD需要反向驱动业务系统进行数据规范性建设,无论是功能上,还是驱动直接的使用方——如负责录入数据的行业小 二,建立一套录入规范。这些工作看似和数据PD无关,我们大可以推脱说:那没办法,这是数据源的问题,不是我们功能的问题。但是,用户是有权利选择使用不 使用你的数据产品的,当数据产品提供的数据不值得信赖的话,无疑是自取灭亡。一旦用户对数据不信任,再想挽留他们,是很难的。即使有很多“无能为力”的借 口,我们也不能坐观其变。
前端交互与体验的优化
虽然内容定义好了,但是那么多度量、指标、维度、钻取,如何划分信息层级,如何划分栏目,如何设计用户的行为路径?这些就不是数据分析师们的重要工作范畴。 而是交互设计师?鉴于很多数据产品项目可能会没有交互设计师,所以数据PD应该对内容进行封装,进行信息架构、页面布局以及图表各种功能设计。设计,然后 撰写详细的功能需求文档,交付给产品开发,前端开发以及数据开发,以及前端展现开发四种类型的开发人员。
数据产品的功能描述文档,除了产品开发部分,其他的就是在描述“内容”,即分析模型,除了主题、度量、维度、钻取、筛选、输出图表类型,有些内容还需要详细定义到“排序方式” 等等细节,这就case by case来看了。
环境,技术,工具
或许做一个普通的产品,你把需求描述清楚,与产品开发工程师确认好可行性,接受资源评估就OK了。但是数据产品,受制于所部署的环境,所选型的工具,如Oracle,IBM的Cogos,以及SQL Server。其他的产品我不知道怎么样,我们用的是Oracle BIEE。那么作为数据PD,是否需要了解BIEE能够提供的功能是哪些呢?看文档,请教别人,不能知其不可而为之。另外,也需要逐渐摸透BIEE的坏脾气,实现不了的功能,无法克服的难点等。这一点,也需要继续了解,继续学习。
⑸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数据产品经理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心里要有 Ownership,就是要用心。
什么叫用心?如果你千辛万苦、呕心沥血攒下几十万做首付买了套房子,你每天花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每天到建材城和卖建材的人斗智斗勇,用什么瓷砖和灯具,装什么马桶和家具,价格、材质、种类等等,无所不晓。我敢肯定,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成为一个装修专家,因为这是你自己的房子。只要心中有 Ownership,只要努力,哪怕是一个外行,也能够成为专家。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拿出这样的精神来做产品,那么他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如果心中没有 Ownership,就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打工的,给老板打工,给领导打工,只要他们点头就OK,那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你可能会说,那我干别的,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但只要抱着打工的心态做事,你到哪里都只能是混,要想出类拔萃,那就只能等下一辈子。
优秀的产品经理心里都有一个大我,他不是对老板负责,而是对产品负责,对用户负责,他甚至会把这个产品看成你自己的孩子。比如说,你如果是一个设计师,除了美化、润色、做方案,是不是也用心地去了解这个产品怎么回事?用户是什么样的人?用户为什么用这个产品?他在什么场景下用?这个产品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如果说一个技术工程师只满足于堆出一堆代码实现了一个产品功能,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可以让产品得到很多改善,或者对于自己认为不对的地方,也不想提出自己反对意见,这样的技术工程师就不要抱怨自己是 IT 民工,因为这样思维方式就注定了他一定是一个 IT 民工。
将心比心,学会从用户角度看问题。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除了心里有一个大我,敢于承担责任,心里还要有个小我,甚至忘我、无我,这就是说要将心比心,把自己当成用户,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用户体验这个词这几年很流行,但为什么叫做用户体验,而不是叫产品经理体验,或者叫老板体验?因为我们做产品,无论有多么好的技术,有多么好的设计,最终评价好还是不好的,是用户,不是产品经理,更不是老板。老板、产品经理、行业专家选择一个产品的理由,与用户选择一个产品的理由,很多时候是大相径庭。你觉得好的产品,用户不一定买账。如何学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说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每个人不管成不成功,都会积累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他的思维会越来越惯性,突破既有思维模式难度大。通俗地讲,这就是自我太强大了。在这种强大的自我下做产品,产品做着做着就变成了给自己做。
要突破这种惯性思维,我的建议是,第一要多读书、多看报、多与其他人交流,用外来的一个崭新的思维力量来打破自己头脑里的框框。我建议产品经理们看报纸杂志的时候,少看行业类高端杂志,多看面向普通用户的杂志,类似《电脑迷》、《电脑爱好者》、《电脑软件》等,上面的内容对于技术员来说,可能简单得可笑,但这些内容真的是普通用户遇到的问题。多读这样的刊物,就能帮助你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正如我2012年1月在极客公园的活动上所说的,只有这样做,你才能从用户需求中找到真正的创新。
第二要适度的患上精神分裂症。以我自己为例,按理说我是程序员出身,做过产品,懂技术,什么软件到我手里都不在话下。但是,当我看360软件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就像变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不懂计算机也没有耐心的普通用户,稍微有地方觉得不顺眼或者没找到想要的功能,就要摔鼠标、砸键盘,心里有一种冲过去卸载的冲动。这是我多年练出来的宝贵经验,我认为其实任何人都能够做到。从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能力问题,也是一个心态问题。所以,我教育公司里的很多人,要“像白痴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这就是要求360的产品经理,要从对计算机一无所知的普通用户角度看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像技术专家一样迅速采取行动。
处处留心,寻找改善用户体验的机会。
对于优秀的产品经理来说,改善用户体验的机会无处不在。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他的头脑是开放的,他的视野并不局限在自己的行业和产品上。前几年,我不幸摔伤了腿,架着拐杖楼上楼下跑,什么挂号、门诊、划价、缴费、拍片,要问很多人才能找到科室,要跑很多路才能把这些事儿办完。还有北京著名的西直门立交桥,司机上桥就跟进了丛林一样,等你知道走错了,已经来不及了。可以说,这些都是糟糕的用户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用户体验无处不在。我们是产品经理,但当我们走出办公室,我们就是使用其他产品的用户。但我们不要做一个抱怨的用户,我们要提升一个层次,抱怨完了之后,想一想其他人是不是像我们一样去抱怨,我们应该怎么其改善。你可能会说,嗨,这些事又不是我管,说了也没用。谁说的?你不去尝试,怎么知道不管用?而且,这是一种思维训练,我相信如果你能看到道路、交通、遥控器、汽车驾驶面板等很多糟糕的地方,你肯定能找到自己产品需要改进的地方。
脸皮厚,不怕骂,没心没肺。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不怕骂,而且善于从骂声中找到改善产品的机会。最好的产品虽然能解决用户问题,但它不是完美的。没有缺点的产品并不存在。优秀的产品经理追求的是极致,而不是完美。这就是说,做产品一定在某些打动用户的点上做到最好,做到连竞争对手都望尘莫及,甚至绝望到不再追了。这个时候,真正的用户使用产品不爽了就会抱怨,会骂;竞争对手也会雇很多人,模仿用户的口吻来骂。面对铺天盖地的骂声,有些产品经理会产生恐惧心里,觉得是不是产品在方向不对。这个时候,我会鼓励团队说,竞争对手是我们的磨刀石,负面的信息里,即使是对手的枪稿,也要找到可以改进产品的启发点。我们一定要研究他们的骂声,想想产品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最后让他骂不出。这样,竞争对手就成了我们的磨刀石,把我们的刀磨得越来越锋利,我们手起刀落,就能把敌人斩于马下。
没心没肺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不怕失败。因为好的产品是不断打磨出来的,好的用户体验绝对不是一次到位的。真正创新的产品,在刚问世的时候一定是粗糙的、丑陋的,看一看第一代苹果电脑、Windows的早期版本、苹果的第一部手机等等,粗糙、丑陋不要紧,可以改进,关键是一定要解决用户的问题。
一个产品最后能成功,靠的不是一招制敌,更不可能是一炮而红,它至少经过三年五年不间断的打磨、不间断的失败、不间断的尝试。没有坚忍不拔的心态,一个产品经理很难做出来好产品。有人说,做产品应该像做艺术品一样,但艺术品可以只展示给少数人看,甚至艺术品是艺术家孤芳自赏,做给自己看的。但是,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成功,终究还是要看它在商业上是否取得成功,因此它必须要获得大众的认同。因此,产品经理必须要跟大众沟通,,要能忍受来自各种用户建议,哪怕这种建议看起来多么乖张;要能忍受竞争对手的骂声,哪怕这种骂声是谣言。《弟子规》里面有句话说:“闻誉恐,闻过欣。”这么高的道德要求,咱们普通人很难达到。但是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可以抱着一种欣喜的心态来看待批评,因为我们都知道,批评存在着改进产品的机会。
所以,优秀的产品经理要有一颗粗糙的心,要能够做到没心没肺。
⑹ 产品经理(AR))是什么职位
1、了解产品经理
入行前,最基本的得要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岗位类型、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和职业发展形势。
工作内容
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都有什么?
整体来说,包括产品梳理、产品设计、产品落地、产品运营、产品迭代五部分,每部分展开又有若干个具体的工作项。
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如何能胜任产品经理工作?
如果只会画原型、写文档,我劝你想都不要想。
产品经理岗位可以分为硬性能力和软性能力两种。
硬性能力是从事产品工作的通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写原型、写文档、业务建模、数据分析、工作汇报等。
软性能力是开展产品工作的底层能力,如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沟通协调、独立思考、执行力,这些都是必备的。
往往软性能力更能体现产品经理岗位的核心竞争力。
了解产品经理能力的方法是去招聘网站,看看产品经理岗位负责什么工作、有哪些具体要求。
职业发展形势
说得再直白些就是这个职业有多大前途?市场需求量多不多?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是否存在足够的上升空间?
互联网快速发展了十多年,市场竞争激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产品经理岗位是否饱和,这事儿你不得想想?
2、找到个人优势
既要知彼,也要知已。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你需要仔细思考自己具备了哪些优势。如果没有,你将很难获得机会,或是很容易被人代替。
个人优势可以是行业经验、专业技能或是某项独特能力。
比如:
社交、电商、教育、医疗等行业经验,熟悉行业趋势、业务模式、产业链结构、掌握人脉资源,这些是优势。
运营人员懂用户、工程师懂技术、市场人员懂推广,这些也是优势。
有过创业、做生意、发明创造经历,这些既是优势,又是加分项。
优势不仅决定了你的竞争力,也决定了未来能走多远。
3、选择适合的方向
产品岗位分得那么细,哪个方向才适合自己?
不用想太多,既然是入门,肯定是选择自己擅长、有优势的,这样成功率才高。
比如:设计师、用户研究适合用户产品;运营、市场推广适合增长产品;工程师适合后台、算法产品。
只有熟悉、擅长的领域才能让你具有竞争力、获得机会。如果非要挑战全新的领域也不是不行,只不过难度很大、时间成本高,你自己评估是否值得。
友情提示:避免根据兴趣选择产品方向,兴趣不代表适合;也不要盲目跟风,风口过后,很可能是一地鸡毛。
4、入行前的操作
如果你最终决定入行产品经理,Just Do It!
提前多做准备,先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可以让你的入行过程更游刃有余。
系统化学习
读书是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阅读产品经理入门书籍,可以由浅入深地去理解产品经理工作内容、流程、以及每项工作的细节与要点。
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产品经理手册》、《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都适合新人阅读学习。
专业技能提升
在线网课、线下培训班也是高效的学习方式,特点是信息呈现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有项目练手,适合产品新人的基础技能提升。
课程将产品经理每个阶段工作拆解成独立技能模块进行针对性讲解,如:需求分析、原型设计、文档撰写,让新人具备可上手工作的基础能力。
实践项目演练
清楚了产品经理的工作后,接下来尝试着设计一款产品找找感觉。可以是培训班留的项目练习,也可以是自己参照市面已有的产品。
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将整个工作流程演练一遍,产出产品原型和文档,这些也可以当成面试作品使用。
当然,实践项目不仅限于画原型、写文档,其它能代表你产品思维的方式也行,比如:运营一个公众号/抖音号、开一家淘宝店。
准备个人简历
万事俱备的你,只差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简历了。
运用上产品思维,把自己牛B闪闪的经历和项目成果讲给人听,记住,产品经理写简历遵循的原则是:简洁、易理解、数据说话。
5、不是人人都适合做产品经理
其实,有些人的能力短板与产品经理职业天然就是互斥的,就算幸运地进入了这个行业,也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如果你存在以下短板,或者改进,或者到此为止。
学习/理解能力差
产品经理工作需要接触新领域、新问题,对接不同部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看问题要有自己的角度与观点。
学习和理解能力差影响进入工作角色,不能承担起对应工作职责,跟不上工作节奏,也会影响对公司战略的理解,甚至听不懂领导、同事传递的信息。对于问题,只能停留在表象,很难看到问题本质。
缺少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用于分析市场需求、判断问题轻重缓急、梳理复杂业务场景等工作场景。
缺少逻辑思维严重产品工作,比如:找不到问题头绪、做事抓不住重点,导致工作过程杂乱无章。
特别是与技术同学沟通时,缺少逻辑思维,会影响产品方案的传播效果,不容易获得认可。
沟通协调能力差
产品经理是信息传递者、是润滑剂,承担各团队间信息共享、问题协调的职责,保障团队间紧密协作,工作有序。
如果产品经理在沟通、协调方面存在短板,轻则影响团队协作效率、项目产出质量,重则可能把方向带偏,让团队陷入混乱,最终演变成一场灾难。
惰性思维
产品经理通常作为团队大脑,不仅要擅于思考,也要勤于思考。在困局中寻找突破口,推动大家高效做事、做正确的事。
惰性思维则会严重影响对产品的思考、设计以及变革能力,让产品失去原本的价值。
为什么有些产品经理工作多年,却没积累多少有价值的经验,最后竞争力下降,跟不上市场变化?
惰性思维就是主因。
行动力差
产品经理是思考者,更是实践者。再好的想法,没有付诸行动,都是空谈。
行动力差,产品就只会停留在概念、原型或是文档阶段,无法继续进行;行动力差,就总会出现各种问题阻碍产品落地。
不要拿追求完美当借口,产品经理的世界里,没有“完美”,只有“完善”。不断打磨完善产品,才是对这个职业最大的尊重。
玻璃心
做产品的人,需要有颗强大的内心。可以独当一面、经得起质疑与挑战、就算内心再崩溃也能笑对人生。
玻璃心,容易在重压下慌乱、面对挑战时逆来顺受、被打击后失去信心、不但影响个人工作成果,还会影响团队其它成员的士气,这......怎么行?
写在最后
以上内容,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给想做产品经理朋友们的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对产品经理以及转行这件事能有新的理解。
一些人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存在误解,认为入行门槛比较低。其实相反,企业对这个岗位的要求,只会随着市场发展变得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