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大数据产业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
全球大数据产业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
纵观国内外,大数据已经形成产业规模,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呈现纵深发展。面向大数据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计算框架等不断推出,新型大数据挖掘方法和算法大量出现,大数据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产业开始利用大数据实现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工业物联网、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推动大数据的应用普及。新兴行业、传统行业围绕数据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传统行业数据平台、互联网数据平台及行业资讯类数据平台。以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新一代数据服务企业,在促进主体行业发展的同时,同样促进了行业内中小企业的发展。
1
大数据发展的产业环境分析
美国政策层面发力推动大数据应用发展。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公开数据计划,在健康、能源、气候、教育、金融、公共安全等领域开放数据和信息,促进创新的突破,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美国致力于扩大联邦数据公开范围和受用对象的范围,尤其扩大高价值数据资产,探讨如何进一步扩展收集和分析工业竞争和创新相关的数据。
为了进一步挖掘联邦政府数据的应用潜力,促进创新与社会进步,2016年1月美商务部发起了一项旨在使政府数据更加容易使用的数据易用性计划(CDUP)。5月,白宫发布《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为未来的大数据研发列出7条战略计划,旨在建立大数据创新生态系统,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从大量、多样、实时的数据库中提取有效信息,服务于科学研究、经济增长与国家安全。2016年,美国应用大数据预测选举也引起世界关注,大数据应用开始为广大公众所关注,数据的真实性及数据安全成为关注焦点。
英国以数据共享为根本积极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新建哈璀(Hartree)大数据中心,投资1.13亿英镑。新建艾伦图灵研究所,投资4200万英镑,开展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投资1.5亿英镑建立第一个国家级老年痴呆症研究所。建立应对重大疾病新的数学研究中心。英国成立大数据战略委员会,发布《开放数据战略白皮书》,统一政府数字平台,开通政府部门开放数据通道,设立数据开放共享奖励基金,2018年还将出台“数据保护通则”的专门法规,旨在开发利用数据资源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增长。
瑞典启动国家重点科研计划(NFP)大数据专项(Big Data, NFP75)。2017年正式启动,计划投入资金2.5亿瑞士法郎,从2017年至2020年为期4年。该专项主要分为三个板快:大数据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基础性研究、大数据基础设施构架、数据库和计算中心;大数据相关社会及法律问题:大数据涉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预测(如对贸易、商务模式、人员交通及物流的影响)、个人隐私及空间的保护及相关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及对策等;大数据应用:对大数据在交通、健康、灾害及社会风险控制、能源转型领域的应用展开基础性研究。瑞士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由瑞士联邦政府推出,目的是对关系瑞士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展开基础性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各地政府积极为大数据发展营造环境。2014年、2015年“大数据”首次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在2015年3月5日举行的两会中,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当前,《国家大数据战略及行动纲要(2015-2025)》征求意见稿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支持了大量大数据研究项目;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贵州省等制定了大数据发展规划,多地开始建数据产业基地,天津拟打造国家数据聚集区,与北京、河北联合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重庆计划将大数据培育成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两江云计算产业园,陕西西咸新区、湖北武汉光谷、贵州贵安新区等地提出要设国家级大数据基地。
上海成立数据交易中心。2016年4月1日,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上海市商务委联合批复成立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承担着促进商业数据流通、跨区域的机构合作和数据互联、公共数据与商业数据融合应用等工作职能。交易中心以国内领先的“技术+规则”双重架构,创新结合IKVLTP 六要素技术,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标识技术和二次加密数据配送技术,结合面向应用场景的交易规则,将在全面保障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前提下推动数据聚合流动。
上海将围绕“资源、技术、产业、应用、安全”融合联动这一条主线,聚焦“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个方面,创新“交易机构+创新基地+产业基金+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五位一体大数据产业链生态发展布局,力争打造国家数据科学中心、亚太数据交换中心和全球“数据经济”中心,形成集数据贸易、应用服务、先进产业为一体的大数据战略高地。
2
大数据产业的行业需求预测
企业需求
传统企业的大数据转型。随着互联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改变了用户消费习惯的同时,众多传统企业面临了一系列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一条核心主线就是基于已有数据的使用以及对于用户数据的采集。对于有效利用数据,很多传统企业开展了试探性的使用和分析,并逐步结合互联网平台,使数据形成闭环。地产、制造、金融企业已经在逐步建立互联网销售平台,其实平台的本身并不是去加大产品销售量,而是通过平台对传统营业网点、销售渠道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建立可供判断或分析的数据之用。
更好的吸纳客户的潜在需求,更快的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带动新一轮研发的生成或变革。而此类企业的成长点,市场化性质,及企业性质将区别于传统企业,而走上新业态、新模式的道路。包括车联网、互联网金融、汽车电商、房产电商,都已经出现了苗头。对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传统企业转型是区别于其他领域的却又独树一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台企业的大数据战略。对于相对IT投入较少,IT基础较为薄弱的领域,比如零售、餐饮、服装、农业、出版等行业,企业不会去自建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更多的则是会依靠专业化的数据服务企业或是数据服务平台来满足数据分析的需求。行业数据服务平台架构的初衷,主要是用云服务方式解决上述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及运维需求。
目前上海类似的行业数据平台不少,建筑业的筑想网、医药业的安捷力等都是在行业垂直领域专业度很高的企业,而且较之通用、普适性的平台,此类平台的发展更具有和行业发展的共存性和相通性,是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企业大数据规模化发展。互联网传媒是推动企业接触大数据服务中一个相对快速的行业,传媒由传统的单向被动模式转变成为双向互动模式,在吸引了用户群体的同时也通过定义用户肖像,来推动精准营销。精准营销使企业享受了新媒体带来的最实惠的成果,也为企业带来了一份较之传统传媒更加具体的数据分析报告。
同样在互联网领域,无论是社交平台、团购还是移动应用,在其互联网平台构建的过程中,收集、汇总、分析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甄别不同年龄段、性别、爱好的用户群,来精准定位推送不同的消息,而在这些精准定位的背后,则是每天几十甚至几百TB的数据增长量和分析量,可以说,有了互联网才推进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热点关联领域需求
金融大数据。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存在产业链分布广、市场空间巨大的特点,但与此同时,又表现出产业集中度非常低的现状。因此,未来必将经历大量的并购整合,最终出现几家庞大的IT服务机构。传统金融服务领域的人才资源、市场能力、技术及研发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产业环境、配套资源都非常成熟。
在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链中,已经拥有了证券、期货、金融期货、科技技术等交易所以及钢铁、有色金属等各类生产物资交易所,拥有像安硕信息、万得资讯、金仕达、银联、普兰金融、春雨供应链等一大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还有一批以经尔纬为代表的掌握大数据技术及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公司。金融领域的数据库建设比较完善且都为结构化的数据,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的介入,大数据将显示出大有可为的趋势,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成果的需求也将越加旺盛。
交通大数据。一是智能交通,在交通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交付跟踪,工作流程监督,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如果车辆使用了该应用,就可以监测到相关数据。智慧城市首席信息官可以使用从物联网信息库中获取运输和交通过程的信息。这将大大改善交通运输,建立服务型的支付方式,而不是简单的付款程序,如时间收费制度。
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是根据交通数据来建立对公民有益的基础政策。智能交通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商业创新。二是自动驾驶,目前GOOGLE借助大数据及车载技术和传感器,以及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地图数据、GPS和无线通信数据等,实现了无人驾驶,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大数据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被看好。
新媒体大数据。大数据引领的新媒体已经颠覆了国外数个传统媒体,比如停刊的美国《新闻周刊》以及德国出现战后最大的纸媒倒闭潮等。以眼球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媒体展示型广告已快速向以数据为基础的网络媒体精准型广告进行转变。百视通和东方明珠的整合已经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千亿级别的传媒上市公司。在电信、广电及互联网领域海量数据处理具有丰富的研发及应用经验,所用技术涵盖了分布式计算、海量数据处理、流计算、机器学习及神经网络等,重点关注于互联网广告投放技术、效果监测、目标受众行为分析及精准细分、广告智能匹配等。未来几年,新媒体大数据将越来越受到业界的追捧。
制造业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研发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选择典型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开展工业企业大数据应用项目试点,积极推动制造业网络化和智能化。最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大数据在制造业特别是高端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例如《中国制造202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数据在制造业应该发挥的潜力巨大,释放空间和余地很大。
3
大数据投资前景预判
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价值潜力巨大
智能化领域及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交叉的领域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例如日本提出建成超智能社会,实现ICT技术在全社会的深度融合应用。日本第五期科技计划提出建设SOCIETY 5.0(超智能社会),基于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ICT技术,研究开发先进机器人、超级计算机、传感器、高速通信等技术,实现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高度融合的信息物理系统,运用大数据促使社会生活各领域实现高度智能化,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日本超智能社会的提出,受到诸多大数据公司和风投的关注。类似,我国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与新兴技术交叉应用的环节,大数据将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大数据与智慧交通、绿色环保、民生安全等领域的融合,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带动下,大数据应用商机无限。
支撑分享经济智能平台被看好
分享经济在短时间内崛起并成为全球现象,规模和影响力都呈现出指数增长。2014年12月,普华永道发布了预测报告指出全球分享经济的规模将从2015年的15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350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努力复苏的背景下,分享经济模式的新颖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支持,甚至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将构建支撑分享经济的智能平台,而这些平台将日益彰显其经济价值,从而能够灵活、便利、及时、安全、经济地连接不同需求的陌生人,从而在分享经济的新模式中,大数据起到了核心作用,占领核心的地位,其价值不言而喻。
2. 河南国家交通大数据创新基地项目位置
郑州。
河南国家交通大数据创新基地项目选择了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郑州,郑州的数据资源丰富,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比较好。郑州已经实施过航空和铁路等实验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打下了一些基础,交通大数据创新项目在郑州展开会更加顺利。
3. 河南城建学院分数线
河南城建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以 “城建”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以“城建”命名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学校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平顶山市新城区,南临白龟湖,北倚大香山,这里草木葱茏,鸟语花香,学习生活环境宜人。,河南城建学院前身是创建于 1983年的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和1985年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历经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平顶山工学院等历史时期,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08年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学校工科优昌亮缺势突出,城建学科特色鲜明,开办有 5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文、法、艺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留学生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0391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2843人。,学校占地面积 173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2.02万多平方米,设有两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教学实验室(中心)105个,校内实训实习场所11个,纸质藏书192万册,电子图书155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3.9万种。拥有中国知网、超星、万方、Ei Village、ASCE、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45个,各类运动场和体育馆面积近11.08万平方米。建设有功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体育馆、高标准运动场、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图书自键歼助借还系统。建有河南城建博物馆、李诫建筑文化研究院。在职教职工1500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职工1100余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23人,市、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63名。,学校注重内涵建设,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教学团队3个、优秀基耐辩层教学组织16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省级一流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9门;省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工程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工程研究中心5个,星创天地1个,其他创新平台3个。近三年来,承担包括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206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9项;出版著作、教材225部;发表高质量论文526篇;获授权专利375项;连续3年入选河南知识产权建设“十快高校”;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各类科研奖励共计582项。近年来,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测绘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数字化建造方向)、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输配电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测绘工程(智能测绘方向)、交通工程等11个本科专业为一本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城乡规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学、工程造价、环境设计等16个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重点立项建设单位。与郑州大学、兰州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辽宁化工大学等20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开展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实行书院制改革,三年来,在 “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700多项。设有创新创业学院,搭建了菜鸟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先后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省级众创空间、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河南省豫中暨城建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市场”设在我校,为学校乃至全省城建类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学校被MyCOS网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列为中南地区非“211”本科院校第20位,是河南省唯一一所非“211”院校排名进入前20位的高校。学校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百千万工程”项目试点单位,在《2021中国大学评价》课题成果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学校本科毕业生质量排名位居全省高校第9名。,学校实施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战略,建设有河南省城镇综合设计研究院、百城建设技术研究院,搭建了坝道工程医院河南城建学院分院、河南省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分数据平顶山分中心、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科研监测中心、河南省城市固废综合处置与生态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建造产业学院、城市建设发展中心、豫信工业信息技术研究院、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尼龙产业技术学院等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同政府、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发挥服务社会职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展深化对外交流,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匈牙利、白俄罗斯、塞浦路斯、日本、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 2013年以来,先后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开展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及留学生近1200人。,学校秉承 “厚德唯实、博学慎思”的校训,弘扬“明德尚学,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改革创新,推动转型提升,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先后被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高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高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最具国内就业竞争力的高校、河南省智慧校园试点高校、河南省创业教育示范校、河南省省级众创空间、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度河南高等教育榜样示范高校、2020年度国内高质量就业示范高校、河南省首批学分制管理示范校、河南省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等称号。,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 “持续转型发展、深化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为基本战略,提升办学层次,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培育国际化特色,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的高质量,全力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河南建筑工程大学。
河南城建学院是二本。河南城建学院在河南省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在其他全国大部分省份为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因此我们通常认为河南城建学院是二本大学。 河南城建学院简介 河南城建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以“城建”命名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2016年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试点院校。 学校始建于1983年,前身是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河南城建学院专业设置 河南城建学院设有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院部,开设有56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 学校拥有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学团队3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精品课程8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其他创新平台3个。
4. 郑州最近有什么新开发的产业园项目吗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郑州最近有不少新开发的产业园项目含雹竖,包括荥阳光学产业园、新田城商业广场项目、郑州华同科技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等等。此外,还有计划竣工项目219个、续建项目62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511个、前期项目21个,涵盖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七大领域。
根据m.thepaper.cn,可以看出荥阳光学产业园是一个重大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占地139.61亩,建筑面积为88458平方米。该项目主要立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节能环保光学镜片及镜头,建设光学产业园,肆源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进行生产开发。
根据hu.com,可以看出郑州有很多产业园,其中主导产业包括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食品加工、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不同的产业园区拥有不同的龙头企业,如少林汽车、郑煤机、三和水工、一帆机械、长城机械、中原云大数据、喜买网、富鼎精密工业、福士瑞精密工业、北大培文等。此外,还有金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等。
不同的产业园区拥有不同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因此在选择进驻某个产业园区时,需要考虑自身企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进驻产业园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产业定位: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是否与自身企业的发展方向相符?
产业链配套:产业园区内是否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包括上下游企业、供应商和服务商等?
政策支持:产业园区是否有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
交通便利:产业园区是否交通便利,是否有公共交通和高速公路等?
总的来说,进驻产业园区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选择最适合自身企业的产业园谈大区。
5. 大数据之于智能交通意义重大仍面临五大难题
大数据之于智能交通意义重大仍面临五大难题
日前,在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来自台湾的勤亚科技张及人透露“台湾政府在将近九年前就开始规划所谓的大的交通数据云,用数据来管理整个交通出行。比如通知你从A到B大概走多少时间,这个时间给你选择走西会更快或者更慢一点,通过这种模式来做。”在公共交通部门,张及人称台湾已经全面做到了公车到站提醒,准确率在96在97%。“这样大家坐公交时不会浪费时间,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在出租车和商用车方面,“台湾有一个服务厅,可以清楚地告诉调度公司,在某个天气、时间、路口会有比较多乘客,只要买了这个服务,系统会高速你客人在哪里,这就是大数据做的应用。
大数据之于智能交通意义重大
智能交通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从视频监控、卡口电警、路况信息、管控信息、营运信息、GPS定位信息、RFID识别信息等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可以达到PB级别,并且是指数级的增长。虽然绝大部分数据是“沉睡的数据”,但按照相关规定,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期限或无期限的保存,这无疑给用户在存储成本上带来压力,而通过监控摄像机前端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行业用户的此类问题,给用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将工作人员从纷繁复杂的监控画面中解放出来。
大数据之于智能交通的意义,可以解决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在信息集成优势和组合效率上,有助于建立综合性立体的交通信息体系;另外在车辆安全、交通资源配置以及利用大数据的快速性和可预测性能提升交通预测的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
大数据支撑智能交通发展仍面临五大难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车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交通领域,百姓的出行将越来越高效便捷,同时也有利于管理部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交通运输业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合,形成具有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用好大数据技术来支撑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决策。交通运输部正在推进开展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同时也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定位大数据和智能化分析技术,成为科学决策的技术支撑。
不过,大数据虽然支撑着智能交通的前行,但其发展道路上难免要历经磨难,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五个问题。
问题一:海量设备管理问题
随着系统规模扩大,前端设备点位增加,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管理人员仅忙于应付设备故障,无暇他顾。以电子警察系统为例,目前一、二线城市基本都实现了电警设备在重点路口、路段的全覆盖,建设规模均有上千台摄像机及相应的控制设备,由于各厂商产质量量良莠不齐,前端设备实际完好率不高。设备故障未暴露,或暴露但没有得到及时维护的现象非常严重,给业主造成了大量的投资浪费。
问题二: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
国内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在缺乏标准的条件下,许多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标准互不统一。即便在城市内部,道路上的传感器标准也非常混乱,因为传感器设备生产企业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混乱妨碍了交通数据的获取,从而无法进行交通流的分析和预测。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方面,各省或地区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没有统一指导和标准,为将来的全国联网造成了困难。
问题三: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
智能交通系统复杂度和整合程度越来越高,而系统的健壮性却没有同步提高,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出现。以某地级市为例,智能交通系统由近200台服务器和2千多台前端设备组成,包括信号控制、交通流量采集、交通诱导、电子警察、卡口等子系统,数据要和省级交管平台、区县级交管子平台、公安业务集成平台等系统相连。系统具有流程复杂、业务系统众多、客户端分散等等一系列特点。业主竭尽全力为了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但还是经常出问题。系统及网络结构复杂是一方面,业务系统众多无法“照顾”过来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问题四:数据源的质量
智能交通应用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源,而目前设备长时间运行的性能得不到保证,数据质量不高限制了智能交通业务高水平的扩展应用。现代化的交通诱导和交通信号控制需要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量数据以供交通状态判断以及短时交通预测使用。而由于目前系统健壮性不足,难以自行判断数据质量,从而使得交通诱导和信号控制系统不能发挥预期效用,从而影响了整体智能交通系统的投资价值。
问题五:信息安全问题
由于智能交通兼具交通工具带来的移动特性和通信传输所使用的无线通信两方面的特点,它也就集成了无线网和移动网两大类型网络的安全问题。然而,当前针对智能交通的研究还只是偏重于其功能的实现,忽略了其信息安全问题。实际上,无论是从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各个环节,智能交通都存在严重的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容忍性等安全问题,亟须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结语:未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车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智能交通,将会使我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高效、舒适。对于管理部门来讲,通过智能交通设施大数据分析预测出行规律和趋势,科学安排各项保障工作,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之于智能交通意义重大仍面临五大难题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6. 互联网+交通”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交通
互联网+交通”: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交通
早上十点,张先生准备从位于城南的公司出发去城北的咖啡厅见客户。出发之前,他打开手机导航APP,选择了一条车流量最少、交通状况最好的出行线路。二十分钟后,张先生顺利抵达目的地。令他感到舒心的是,咖啡厅附近新建了停车场,以往他可是因为有急事却找不到停车位吃了好几次罚单。和客户寒暄的过程中,张先生得知客户这次没开车,而是选择了打车软件,原本40元的车程,他只花了十几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和张先生一样感受着智能交通带来的便利。但是他们可能并不知道,经常遇到的摄像头、电子卡口、电子警察等系统,它们在保障城市安全、维持交通秩序的同时,也在不断产生大量数据信息,不仅能够节约时间,也能大大提高交通工具和道路的使用效率,减少能耗。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交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将“先知”逐渐变成现实,更建立起车、路、人之间的网络,通过整合信息,最终为人(车内的人和关注车内人的人)提供服务,使得交通更加智能、精细和人性;对管理者而言则大大提高管理者获取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管理交通的能力。
一、“互联网+交通”的表现形式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从全流程上改造传统行业,从而产生新的业态。互联网与交通的碰撞也形成了“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格局。
早在2011年底,“互联网+交通”已初见端倪。铁路推出了网络订购火车票的新举措,让百姓利用电脑、手机,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火车票;民航行动更快,很早就实现了网络订票,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通过手机APP可实现手机购票值机、查看航班动态等功能;而大力推进高速公路ETC联网发展,则是公路方面推进网络化的措施。此外,人们平日出行开车也越来越离不开导航系统、打车软件。
1. 事前预判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感觉到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如飞机晚点、延误,超级大堵车……如此这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交通永远不会有发展到最完美的时候,人类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改善舒适度。
以出行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为例,智能交通能够提高人们出行的计划性,通过他人的出行数据,预备出行者可以提早知晓不久后的某时段交通预计的流量情况,以此妥善安排自身的出行。其次,智能交通可以提高出行的可靠性,即例如甲要从A地去B地,必经路线的堵车已经无法避免,提高出行可靠性就在于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的技术手段,根据以往同一时段该路线的交通状况,预估同样出行方式下将可能多耗费的时间。再者,智能交通应用在汽车上的自动避让和制动等功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行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以智能交通的技术手段提高信息采集强度及采集量,并提高其数据处理水平,继而把所得信息通过各种不同渠道传送给每个有需要的人,智能交通正在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应变性和个人出行的应变性。
几年前,海康威视已经布局大数据和云计算,并在武汉市成立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研发中心。目前,海康威视已推出了大数据的初步应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人脸数据的大库检索、海量卡口数据的高效检索分析和案事件数据的分析。
大数据的魅力在于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找规律,它能使原来的“事后检索”变成“事前预判”。海康威视大数据库检索,可以做到将犯罪分子人脸、作案车辆等特征图片放进视频图像库里进行搜索比对,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例如,在南方某座特大城市,针对某系列案件,警方运用海康威视的大数据技术,通过大量信息的检索、比对和分析,发现嫌疑人每次作案前均会到某个地方落脚的规律。当地警方提前在落脚点布防,成功抓获了准备再次作案的嫌疑人。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搜索,就像网络搜索关键词一样迅速找到想要的东西,不需要像从前一样由多名警察一帧一帧盯着事发地点的监控录像,寻找作案嫌疑人。
大数据还必须做到“秒级响应”,反应迟缓的话,大数据也就失去了价值。海康威视在多个城市的电子卡口系统中应用了大数据技术,在上百亿条车辆记录中快速搜索,几秒钟甚至零点几秒锁定结果。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实现如套牌车辆研判、跟车关联分析、违法多发时间和地点研判、交通流量分析和交通诱导等应用。
2. 调整更改
在传统的规划过程中,设计部门根据对现状的判断和经验的积累,容易对交通项目进行个人意志和团队意志的主观操作,更有某些小型设计单位采用闭门造车的方式进行拿来主义的设计,这与规划的本职形成严重对峙,更不符合互联网+时代下对大数据应用的渴求。
对于城市管理者或是城市交通管理者、公路交通管理者,智能交通是帮助提高其管理的技术手段,大大提高管理者获取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管理交通的能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道路的渠化由交通设计院规划设计,然后施工建设。然而道路及其周边区域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起初的设计可能无法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比如城北新建了一个工业园区,那早高峰往北面上班的车会明显增多,同时晚高峰从城北返城的车会增多。这时之前设计的道路显然不足以满足市民的需求,道路再次设计成潮汐车道或者是可变车道均可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满足市民的需求。但是二者如何选择,抑或两个方案一起实施,一直是困扰交通管理者的一件事情。这时,道路上安装的电子警察、卡口和视频检测器所采集的过车信息和车流量数据就可以为道路的渠化提供有用的信息。
再举个例子,城市交通中,大家最熟悉的是红绿灯。有些城市的红绿灯装有信号控制系统,在所有道路资源都充分使用的条件下,红绿灯的转换频率只能按时间分配,不可能让路上的车辆变少,然而合理的红绿灯配时可以让道路的通行率大大提升。前端信号机配备有车检板,支持地埋线圈的接入,同时也可以通过视频检测器,实现控制区域内车流量、占有率、车速、排队长度等交通参数的采集、处理和存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根据前端独立的车辆信息来直接调整对应信号灯的绿信比,也可根据区域整体的车流状况对信号灯配时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区域协调。同时这部分交通参数信息也可提供到其他相关联的交通管理系统使用。比如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和交通仿真,进行区域的信号协调控制。
3.分析应用
对交通出行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得出不同城市的相互联系强度、城市流动人口的来源,指导城市对外交通建设;能够分析出城市交通现象与重要事件之间的关系,有效预防下次突发事件造成的交通压力;大数据能够形象地反映居民的出行路径、偏好,总结出居民的出行习惯从而为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参考,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存储了大量的交通数据信息,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将非常重要。通过对平台存储的数据进行智能研判分析,获得一些潜在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为交通管理、刑侦稽查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数据信息。
比如案件刑侦分析时,某些车辆行驶轨迹可能会成为重要线索。平台行车轨迹分析功能可以输入关注车辆号牌,选定关注的时间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会以列表的方式呈现在列表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显示该车辆在此时间段内的所有过车信息。如果平台部署了电子地图模块。可在电子地图模块展现车辆行车轨迹分析结果展示,并在地图按照车辆行驶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在地图中描绘车辆行驶轨迹。
同时,目前机动车数量的激增,机动车车辆牌照无法凭借肉眼观察直接判定车辆号牌真伪、套牌与否。出现部分车主为了逃避交通违法处罚,甚至进行其它不法活动时为了躲避刑侦缉查,而使用假牌和套牌的手段。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使用车牌识别技术,采集经过监测点车辆的信息,如车牌号码、车身颜色、车辆类型、出现时间,根据创建的套牌分析模型,实时自动完成套牌嫌疑车辆的检测和报警,可有效打击使用套牌车辆的行为。
而在治安监控中,外来车辆初次入城信息将会成为外地车辆流窜作案的重要线索。可利用卡口、电子警察对车辆采集进行数据信息,可在指定时间段内,对首次经过指定路口的车辆进行查询展示,此功能配合城市卡口包围圈、城际卡口、电子警察采集的数据信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由于出租车在高峰时期供不应求,催生出了很多非法营运车辆。这些车辆虽然在一定程度内可以方便大众的出行,但是由于其无监管部门,对于民众的生命和财产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此类车辆很难从常规车辆中分辨出来。针对这类情况,可引入车辆积分制度,对符合积分细则的车辆进行积分,例如在本地案件多发地区的车辆进行高积分规则,每抓拍捕获一次积3分,对相对涉案车辆较少地区的车辆,每次抓拍捕获积1分。在研判中可按一定时段检索分值排列靠前的车辆,纳入视线,进行重点管控,并从中发现相关线索。积分细则可由相关部门的业务实际应用进行设定,积分细则后期可进行添加和修改,积分实行累加制,不设上限。同时可以对于重点监控区域,如学校、银行、医院、广场、娱乐场所(广场、KTV等),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区域的卡口/路口某些时段内的车辆进行分析和观察,分析出这些区域内频繁出入的车辆、按照次数从高到低排行显示车辆的详细抓拍识别信息。对频繁出入车辆进行关注,从而起到预警作用。
交通管理部门如何保证交通安全、交通秩序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有限警力的条件下如何达到管理交通安全的目标,警力有的放矢的调动安排将非常重要。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对交通数据进行研判分析,可将违法多发地点按照违法次数从高到低的次序显示排名靠前的违法多发地点,为交通管理部门的警力调动安排提供参考信息。为了在有限警力的条件下达到管理交通安全的目标,保证警力在最合适的时间出勤。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对交通数据时间特点进行分析研判,可将违法多发时段分析出来,并按照违法多发时段的违法次数排序,显示违法多发时间段,为交通管理部门警力调度提供参考。
二、“互联网+交通”在国内的应用
杭州市建立了“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即交通指挥中心、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工程类信息系统。杭州市交警支队还实行了集中调度指挥和交通信息预报制度,在市区主干路、主要交叉路口实行分级预警和干预机制,重点解决早晚高峰、节假日重要时段的路面交通问题。
各城市交管部门一直在探索优秀的勤务模式,以最少的警力、最小的行政成本,获得最好的交通管理效果和最大的社会效益。杭州市通过改变交警的传统路面巡逻执勤模式,通过交警支队视频作战室、交警大队分指挥室和交警中队数字勤务室三级指挥系统的网络巡逻执勤模式,结合路边重点巡逻,实施“上下联动”机制,实现“桌面就是路面”,使科技应用直达基层民警,提升了交通管控效能,扩大了路面管理的覆盖面,加大了路面管理的密度和力度,提高了应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交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了交通拥堵,确保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有序。
三、“互联网+交通”的发展趋势
首先,要大力发展绿色、便捷、高效、经济的公共交通。通过智能交通技术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引导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转变。
其次,以智能交通技术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道路体系的综合利用效率。
再次,优化区域交通组织,以先进的交通管理手段如先进的交通信号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违法自动考量系统,减少路口延误、排队等候,使得道路通畅、规范停车场管理等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处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关键历史阶段。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机动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加剧、污染严重、事故频发,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出在老城改造、新城建设的城市大发展时期,是实现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的最佳时机,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的融合发展,通过智能交通实现我国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7. 智慧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建设方案_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很好,之前中电数通打造的深圳龙岗区消防安全监管解决方案橡族,在龙岗地区实施后,今年上半年龙岗的接报火警已经同比降了七成,盯帆说明提供的方案确实起到凯如雹了作用。
8. 李波的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研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已经完成财政部、中国税务学会、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教育厅、中国证监会国际孝御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多项课题任务。
主持或参与(包括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GL032,一般项目):“企业测算劳动报酬的指导性依据:一种调控初次收入分配的政策选择”(主持,2011.6)
[2]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促进创业:培育与优化市场主体对策研究(主持,2011.05)
[3]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北省就业与再就业研究中心(招标项目):提高劳动报酬占企业收入分配比重对策研究——构建劳动识别及报酬测算的指导性指标(主持,2011.05)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美国著名高校创业管理课程内容与组织方式研究(主持:2009.10)
[5] 2008年度武汉市创新人才开发资金专项资助项目(武人[2008]84号,博士后创新专项,3万元):员工绩效考核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主持,2008.12)
[6]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北省就业与再就业研究中心项目(招标项目):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主持,2008.09)
[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08JHQ0048,一般项目):企业收入分配的基本结构与测算依据研究:一种四维企业产权视角(搜蠢主持,2008.07)
[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Y072,一般项目):高校毕业生创业促进政策研究(主持,2008.09)
[9] 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053,一般项目):武汉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研究(主持,2008.08)
[10]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规划项目(委托项目):山东省新能源发展规划(2010-2020)(参与,2007.8)
[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中外MBA教育比较研究中心(招标项目元):哈佛商学院MBA创业管理课程的内容与运行模式研究(主持,2007.7)
[12]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巧漏岩以湖北省为例”(主持,2007.01)
[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研究”(主持,2007.01)
[14] 湖北省人事厅博士后资助项目“核心员工绩效考核网络化研究:以长江通信产业集团公司为样本”(主持,2006.10)
[15]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Q0036,青年项目):“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研究”(主持,2005.9)
[16] 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委托项目):“湖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主持,2005.1)
[17] 湖北省人事厅博士后资助项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以长江通信产业集团公司为样本”(主持,2005.10)
[18] 武汉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武汉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证分析”(主持,2004.11)
[19] 湖北省教育厅委托项目:“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主持,2004.4)
9. 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是经河南省领导批示同意专门为承建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项目成立的,2012年2月27日注册于河南省工商管理局,注册资金为1.5亿元人民币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所在地为郑州国际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投资约20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5000亩,项目全部建成后规模上是中国中部最大的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中心,可覆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三十个地级城市。整个项目建设分三期完成,第一期以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民生工程系统(智慧健康医疗、智慧安防、智慧食品药品追溯、智慧家居等)作为主体投资建设项目;第二期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以配套物联网扩展应用(多个智能物流配套园区、农业普及智慧体系、智慧交通体系等)作为主题投资项目;第三期全面覆盖中原经济区三十个地级城市为导向,建成中原经济区一体化的物联网网络体系,形成全方位的智能物联网应用。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展示会在南阳举行。证明来自南阳广播
法定代表人:张敏
成立时间:2012-02-27
注册资本:1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000000025216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商城里65号院1号楼
10. 郑州国开大数据基地怎么样
好。
1、郑州市扒悄强力推进国家级大数据综梁此毕合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以强优势、补短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重要战略抓手,拉高坐标,多措并举,加快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取得了明显成效,已入驻大数据企业102家,注册资本突破200亿元。
2、中原国开(河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曾用橡芹名:河南云企微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家以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