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大数据技术有哪些 非常多的,问答不能发link,不然我给你link了。有譬如Hadoop等开源大数据项目的,编程语言的,以下就大数据底层技术说下。
简单以永洪科技的技术说下,有四方面,其实也代表了部分通用大数据底层技术:
Z-Suite具有高性能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她完全摒弃了向上升级(Scale-Up),全面支持横向扩展(Scale-Out)。Z-Suite主要通过以下核心技术来支撑PB级的大数据:
跨粒度计算(In-Databaseputing)
Z-Suite支持各种常见的汇总,还支持几乎全部的专业统计函数。得益于跨粒度计算技术,Z-Suite数据分析引擎将找寻出最优化的计算方案,继而把所有开销较大的、昂贵的计算都移动到数据存储的地方直接计算,我们称之为库内计算(In-Database)。这一技术大大减少了数据移动,降低了通讯负担,保证了高性能数据分析。
并行计算(MPP puting)
Z-Suite是基于MPP架构的商业智能平台,她能够把计算分布到多个计算节点,再在指定节点将计算结果汇总输出。Z-Suite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计算和存储资源,不管是服务器还是普通的PC,她对网络条件也没有严苛的要求。作为横向扩展的大数据平台,Z-Suite能够充分发挥各个节点的计算能力,轻松实现针对TB/PB级数据分析的秒级响应。
列存储 (Column-Based)
Z-Suite是列存储的。基于列存储的数据集市,不读取无关数据,能降低读写开销,同时提高I/O 的效率,从而大大提高查询性能。另外,列存储能够更好地压缩数据,一般压缩比在5 -10倍之间,这样一来,数据占有空间降低到传统存储的1/5到1/10 。良好的数据压缩技术,节省了存储设备和内存的开销,却大大了提升计算性能。
内存计算
得益于列存储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Z-Suite能够大大压缩数据,并同时利用多个节点的计算能力和内存容量。一般地,内存访问速度比磁盘访问速度要快几百倍甚至上千倍。通过内存计算,CPU直接从内存而非磁盘上读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计算。内存计算是对传统数据处理方式的一种加速,是实现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应用技术。
问题二:大数据使用的数据库是什么数据库 ORACLE、DB2、SQL SERVER都可以,关键不是选什么数据库,而是数据库如何优化! 需要看你日常如何操作,以查询为主或是以存储为主或2者,还要看你的数据结构,都要因地制宜的去优化!所以不是一句话说的清的!
问题三:什么是大数据和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大数据平台是为了计算,现今社会所产生的越来越大的数据量。以存储、运算、展现作为目的的平台。
问题四:常用大型数据库有哪些 FOXBASE
MYSQL
这俩可算不上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PB 是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用的ide,根本就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Foxbase是dos时代的产品了,进入windows时代改叫foxpro,属于桌面单机级别的小型数据库系统,mysql是个中轻量级的,但是开源,大量使用于小型网站,真正重量级的是Oracle和DB2,银行之类的关键行业用的多是这两个,微软的MS SQLServer相对DB2和Oracle规模小一些,多见于中小型企业单位使用,Sybase可以说是日薄西山,不行了
问题五:几大数据库的区别 最商业的是ORACLE,做的最专业,然后是微软的SQL server,做的也很好,当然还有DB2等做得也不错,这些都是大型的数据库,,,如果掌握的全面的话,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 然后就是些小的数据库access,mysql等,适合于中小企业的数据库100万数据一下的数据.如有帮助请采纳,谢!
问题六:全球最大的数据库是什么 应该是Oracle,第一,Oracle为商业界所广泛采用。因为它规范、严谨而且服务到位,且安全性非常高。第二,如果你学习使用Oracle不是商用,也可以免费使用。这就为它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在技术人员中的基础。第三,Linux/Unix系统常常作为服务器,服务器对Oracle的使用简直可以说极其多啊。建议楼梗多学习下这个强大的数据库
问题七: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2])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说起大数据,就要说到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又称商业智慧或商务智能,指用现代数据仓库技术、线上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现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实现商业价值。
商业智能作为一个工具,是用来处理企业中现有数据,并将其转换成知识、分析和结论,辅助业务或者决策者做出正确且明智的决定。是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数据提高决策质量的技术,包含了从数据仓库到分析型系统等。
商务智能的产生发展
商业智能的概念经由Howard Dresner(1989年)的通俗化而被人们广泛了解。当时将商业智能定义为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技术及其应用。
商务智能是20世纪90年代末首先在国外企业界出现的一个术语,其代表为提高企业运营性能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软件。它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整个企业,不仅为企业提供信息获取能力,而且通过对信息的开发,将其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有人称之为混沌世界中的智能。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他们对BI的需求,把BI作为一种帮助企业达到经营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目前,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这里所谈的数据包括来自企业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应商资料及来自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以及来自企业所处的其他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而商业智能能够辅助的业务经营决策既可以是作业层的,也可以是管理层和策略层的决策。
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线上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商业智能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ETL、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数据展现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把商业智能看成是一种解决方案应该比较恰当。商业智能的关键是从许多来自不同的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TL过程,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企业导入BI的优点
1.随机查询动态报表
2.掌握指标管理
3.随时线上分析处理
4.视觉化之企业仪表版
5.协助预测规划
导入BI的目的
1.促进企业决策流程(Facilitate the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BIS增进企业的资讯整合与资讯分析的能力,汇总公司内、外部的资料,整合成有效的决策资讯,让企业经理人大幅增进决策效率与改善决策品质。
......>>
问题八:数据库有哪几种? 常用的数据库:oracle、sqlserver、mysql、access、sybase 2、特点。 -oracle: 1.数据库安全性很高,很适合做大型数据库。支持多种系统平台(HPUX、SUNOS、OSF/1、VMS、 WINDOWS、WINDOWS/NT、OS/2)。 2.支持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及混合的体系结构(集中式、分布式、 客户机/服务器)。 -sqlserver: 1.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2.图形化用户界面,使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更加直观、简单。 3.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可跨越从运行Windows 95/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Windows 2000的大型多处理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mysql: MySQL是一个开放源码的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者为瑞典MySQL AB公司,92HeZu网免费赠送MySQL。目前MySQL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提供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 -access Access是一种桌面数据库,只适合数据量少的应用,在处理少量数据和单机访问的数据库时是很好的,效率也很高。 但是它的同时访问客户端不能多于4个。 -
问题九: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大数据首先是指数据体量(volumes)?大,指代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B?规模左右,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已经形成了PB级的数据量;其次是指数据类别(variety)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日渐丰富,已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接着是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最后一个特点是指数据真实性(Veracity)高,随着社交数据、企业内容、交易与应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兴趣,传统数据源的局限被打破,企业愈发需要有效的信息之力以确保其真实性及安全性。
数据采集:ETL工具负责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如关系数据、平面数据文件等抽取到临时中间层后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
数据存取:关系数据库、NOSQL、SQL等。
基础架构:云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等。
数据处理:自然语言处理(NLP,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交互的语言问题的一门学科。处理自然语言的关键是要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所以自然语言处理又叫做自然语言理解(NLU,NaturalLanguage Understanding),也称为计算语言学(putational Linguistics。一方面它是语言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是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核心课题之一。
统计分析: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回归分析、简单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回归预测与残差分析、岭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估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快速聚类法与聚类法、判别分析、对应分析、多元对应分析(最优尺度分析)、bootstrap技术等等。
数据挖掘:分类 (Classification)、估计(Estimation)、预测(Prediction)、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Affinity grouping or association rules)、聚类(Clustering)、描述和可视化、Description and Visualization)、复杂数据类型挖掘(Text, Web ,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
模型预测:预测模型、机器学习、建模仿真。
结果呈现:云计算、标签云、关系图等。
要理解大数据这一概念,首先要从大入手,大是指数据规模,大数据一般指在10TB(1TB=1024GB)规模以上的数据量。大数据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其基本特征可以用4个V来总结(Vol-ume、Variety、Value和Veloc-ity),即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速度快。
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如前文提到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
第三,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第四,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
问题十:国内真正的大数据分析产品有哪些 国内的大数据公司还是做前端可视化展现的偏多,BAT算是真正做了大数据的,行业有硬性需求,别的行业跟不上也没办法,需求决定市场。
说说更通用的数据分析吧。
大数据分析也属于数据分析的一块,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数据分析工具分成两个维度:
第一维度:数据存储层――数据报表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展现层
第二维度:用户级――部门级――企业级――BI级
1、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设计到数据库的概念和数据库语言,这方面不一定要深钻研,但至少要理解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的基本结构和数据类型。SQL查询语言必不可少,精通最好。可从常用的selece查询,update修改,delete删除,insert插入的基本结构和读取入手。
Access2003、Access07等,这是最基本的个人数据库,经常用于个人或部分基本的数据存储;MySQL数据库,这个对于部门级或者互联网的数据库应用是必要的,这个时候关键掌握数据库的库结构和SQL语言的数据查询能力。
SQL Server2005或更高版本,对中小企业,一些大型企业也可以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其实这个时候本身除了数据存储,也包括了数据报表和数据分析了,甚至数据挖掘工具都在其中了。
DB2,Oracle数据库都是大型数据库了,主要是企业级,特别是大型企业或者对数据海量存储需求的就是必须的了,一般大型数据库公司都提供非常好的数据整合应用平台。
BI级别,实际上这个不是数据库,而是建立在前面数据库基础上的,企业级应用的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建立在DW机上的数据存储基本上都是商业智能平台,整合了各种数据分析,报表、分析和展现!BI级别的数据仓库结合BI产品也是近几年的大趋势。
2、报表层
企业存储了数据需要读取,需要展现,报表工具是最普遍应用的工具,尤其是在国内。传统报表解决的是展现问题,目前国内的帆软报表FineReport已经算在业内做到顶尖,是带着数据分析思想的报表,因其优异的接口开放功能、填报、表单功能,能够做到打通数据的进出,涵盖了早期商业智能的功能。
Tableau、FineBI之类,可分在报表层也可分为数据展现层。FineBI和Tableau同属于近年来非常棒的软件,可作为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我常用FineBI从数据库中取数进行报表和可视化分析。相对而言,可视化Tableau更优,但FineBI又有另一种身份――商业智能,所以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更胜一筹。
3、数据分析层
这个层其实有很多分析工具,当然我们最常用的就是Excel,我经常用的就是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
Excel软件,首先版本越高越好用这是肯定的;当然对excel来讲很多人只是掌握了5%Excel功能,Excel功能非常强大,甚至可以完成所有的统计分析工作!但是我也常说,有能力把Excel玩成统计工具不如专门学会统计软件;
SPSS软件:当前版本是18,名字也改成了PASW Statistics;我从3.0开始Dos环境下编程分析,到现在版本的变迁也可以看出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的变化,从重视医学、化学等开始越来越重视商业分析,现在已经成为了预测分析软件;
SAS软件:SAS相对SPSS其实功能更强大,SAS是平台化的,EM挖掘模块平台整合,相对来讲,SAS比较难学些,但如果掌握了SAS会更有价值,比如离散选择模型,抽样问题,正交实验设计等还是SAS比较好用,另外,SAS的学习材料比较多,也公开,会有收获的!
JMP分析:SAS的一个分析分支
XLstat:Excel的插件,可以完......>>
B. 求15-16年所有日本剧场版动画 ova oad 只要片名就可以 一共8个季度
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 2wei Herz!
SHOW BY ROCK!!
小长门有希的消失
元气少女缘结神第二季
歌之王子殿下第三季
黑子的篮球第三季
科学小飞侠 Crowds第二季
OAD&OVA&TVSP
2015年DIABOLIK LOVERS OAD
2015年强袭魔女OVA 胜利之矢 爱琴海的女神(1月10日先行剧场公开)
剧场版
攻壳机动队 新剧场版
进击的巨人剧场版后篇 自由之翼
虐杀器官
调和
百日红
福音战士新剧场版:||
A-1 Pictures新作动画电影「青春群像剧 第2弹」(标题未定)
放送形式未定
2015年春数码兽大冒险新系列
K续篇
夜之小双侠
7月新番动画列表
TV
2015年7月无头骑士异闻录×2 转
OAD&OVA&TVSP
2015年7月25日咲日和OAD
2015年8月21日鬼灯的冷彻OAD3
剧场版
2015年7月约会大作战DATE A LIVE 剧场版
2015年7月Code Geass亡国的阿基德汪卖闹 第4章
4月新番动画列表
TV
2015年4月忍者杀手
2015年4月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第二季
2015年4月女高网球部第四季
2015年4月网球优等生第二季[3]
2015年4月浦和小调
2015年4月鲁邦三世新系列
2015年4月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续
OAD&OVA&TVSP
2015年4月6日亲吻姐姐OAD最终话
2015年4月9日进击的巨人OAD 后篇 无悔的选择
2015年4月25日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 2wei!OAD
2015年5月15日山田君与7位魔女OAD2
2015年5月22日鬼灯的冷彻OAD2
2015年5月27日翠星之加尔刚蒂亚~遥远的巡回航路~ 后篇
2015年春机动战士高达 THE ORIGIN I 蓝瞳的卡斯巴尔
剧场版
2015年4月天才傻瓜 复活的弗兰德之犬
2015年5月Code Geass亡国的阿基配灶德 第3章
2015年春境界的彼方剧场版
2015年春玉响剧场版
2015年春LOVE LIVE!剧场版
2015年春龙珠Z新剧场版
2015年春蜡笔小新剧场版
1月新番动画列表
TV
2015年1月5日东京食尸鬼第二季
2015年1月少年好莱坞-HOLLY STAGE FOR 50-
2015年1月铳皇无尽的法夫纳
2015年1月ALDNOAH ZERO第二季
2015年1月纯洁的玛利亚
2015年1月困罩DOG DAYS第三季
2015年1月舰队Collection
2015年1月幸腹涂鸦
2015年1月暗杀教室
2015年1月苍穹之法芙娜EXODUS
2015年1月不起眼女主角培育法
2015年1月无头骑士异闻录×2 承
2015年1月偶像大师 灰姑娘女孩
2015年1月JOJO的奇妙冒险:星尘斗士 埃及篇【全26话】
2015年1月美男高中地球防卫部LOVE!
2015年1月百合熊岚
2015年1月圣剑使的禁咒咏唱
2015年1月侦探歌剧:少女福尔摩斯TD
2015年1月变形金刚护航队之谜
2015年1月Doamaiger D
2015年1月ISUCA
2015年1月THE ROLLING GIRLS(翻转少女)
2015年1月新妹魔王的契约者
OAD&OVA&TVSP
2015年1月7日魔女的使命OAD[4]
2015年1月16日虫奉行 OVA3
2015年1月28日Hybrid ChildOVA4
2015年2月4日伪恋OVA2
C. 大型数据库服务器配置(访问量在3万左右)具体清单里有什么
访问量在3W左右的话,算比较大的了。这种大亮大型数据库服务器对cpu性能,内存容量,磁盘读写速度要求都非常高的。x0dx0ax0dx0a你可以看看国产品牌正睿的这款双路八核服务器,标配宽碧2个Xeon E5-2690八核心十六线程处理器(2.9GHz,8GT,20M缓存)、24G DDR3 REG ECC容错校验内存,SSD 512G 6Gbps高性能固态硬盘,2U热插拔机构,可以在不关机的情况下增加或更换硬盘,四个千兆网卡。如果以后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觉得性能不够用了,还可以扩展到两颗处理器,达成16颗处理核心32条计算线程(任务管理器那里可以看到32个处理器格子,相当恐怖- -~),最大支持512GB DDR3 REG ECC高速容错校验内存,怎么也够用了。x0dx0a产品型号:I22S2-88916RHVKx0dx0a产品类型:双路八核机架式服务器x0dx0a 处 理 器:Xeon E5-2690×2x0dx0a内 存:32G DDR3 REG ECCx0dx0a硬 盘:SSD 512Gx0dx0a机 构:2U机架式 x0dx0a价 格:¥69800x0dx0a 银牌服务x0dx0a全国敬巧竖三年免费上门售后服务,关键部件三年以上免费质保。x0dx0ax0dx0a这个配置跑你的大型数据库怎么也够用了,CPU性能时顶级配置了,没办法再升了。硬盘是超高性能的SSD硬盘,读可以达到500MB/s,写可以达到260MB/s,如果加上3个做raid5,那读速度可以达到1200MB/s,写可以达到500MB/s左右,所向无敌。所以可以考虑增加到3个,做raid5阵列,这样既保证数据安全,又可以提升读写性能。x0dx0ax0dx0a给你推荐的是国产品牌正睿的服务器产品,他们的产品性价比很高,做工很专业,兼容性,质量之类的都有保障,售后也很完善,3年免费质保,3年免费上门售后服务,在业界口碑很不错。
D. 16年新番动漫大全
绝对可御山怜小孩 新作
歌之王子殿下第四季
初恋怪兽
anHappy♪
爆音少女!!
Hundred百武装战记
巴哈姆特之怒镇橘中GENESIS第二季
Super Lovers
漂流武士
命运石之门0
MIRAI ARISE
滨虎动画Q版
人家怎么可能不在意伍凯猫田。
Taboo Tattoo(禁忌咒纹)
Ange Vierge
甲铁城的卡巴内利
月歌
E. 数据库的发展简史
使用计算机后,随着数据处理量的增长,产生了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外部存储器)系统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数据管理的诞生
数据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那时的数据管理非常简单。
通过大量的分类、比较和表格绘制的机器运行数百万穿孔卡片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其运行结果在纸上打印出来或者制成新的穿孔卡片。
而数据管理就是对所有这些穿孔卡片进行物理的储存和处理。
然而,1950 年雷明顿兰德公司(Remington Rand Inc)的一种叫做Univac I 的计算机推出了一种一秒钟可以输入数百条记录的磁带驱动器,从而引发了数据管理的革命。
1956 年IBM生产出第一个磁盘驱动器—— the Model 305 RAMAC。
此驱动器有50 个盘片,每个盘片直径是2 英尺,可以储存5MB的数据。
使用磁盘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机存取数据,而穿孔卡片和磁带只能顺序存取数据。
1951: Univac系统使用磁带和穿孔卡片作为数据存储。
数据库系统的萌芽出现于二十世纪60 年代。
当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数据管理,对数据的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的文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够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运而生。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DBMS软件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
所以通常也按照数据模型的特点将传统数据库系统分成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
最早出现的网状DBMS,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Bachman等人在1961年开发的IDS(Integrated Data Store)。
1964年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Co.)的Charles Bachman 成功地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状DBMS也即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集成数据存储(Integrated Data Store IDS),奠定了网状数据库的基础,并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发行和应用。
IDS 具有数据模式和日志的特征,但它只能在GE主机上运行,并且数据库只有一个文件,数据库所有的表必须通过手工编码生成。
之后,通用电气公司一个客户——BF Goodrich Chemical 公司最终不得不重写了整个系统,并将重写后的系统命名为集成数据管理系统(IDMS)。
网状数据库模型对于层次和非层次结构的事物都能比较自然的模拟,在关系数据库出现之前网状DBMS要比层次DBMS用得普遍。
在数据库发展史上,网状数据库占有重要地位。
层次型DBMS是紧随网络型数据库而出现的,最著名最典型的层次数据库系统是IBM 公司在1968 年开发的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一种适合其主机的层次数据库。
这是IBM公司研制的最早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程序产品。
从60年代末产生起,如今已经发展到IMSV6,提供群集、N路数据共享、消息队列共享等先进特性的支持。
这个具有30年历史的数据库产品在如今的WWW应用连接、商务智能应用中扮演着新的角色。
1973年Cullinane公司(也就是后来的Culli软件公司),开始出售Goodrich公司的IDMS改进版本,并且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
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数据的集中和共享问题,但是在数据独立性和抽象级别上仍有很大欠缺。
用户在对这两种数据库进行存取时,仍然需要明确数据的存储结构,指出存取路径。
而后来出现的关系数据库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1970年,IBM的研究员E.F.Codd博士在刊物《munication of the ACM》上发表了一篇名为“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的论文,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奠定了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
尽管之前在1968年Childs已经提出了面向 *** 的模型,然而这篇论文被普遍认为是数据库系统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Codd的心愿是为数据库建立一个优美的数据模型。
后来Codd又陆续发表多篇文章,论述了范式理论和衡量关系系统的12条标准,用数学理论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基础。
关系模型有严格的数学基础,抽象级别比较高,而且简单清晰,便于理解和使用。
但是当时也有人认为关系模型是理想化的数据模型,用来实现DBMS是不现实的,尤其担心关系数据库的性能难以接受,更有人视其为当时正在进行中的网状数据库规范化工作的严重威胁。
为了促进对问题的理解,1974年ACM牵头组织了一次研讨会,会上开展了一场分别以Codd和Bachman为首的支持和反对关系数据库两派之间的辩论。
这次著名的辩论推动了关系数据库的发展,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数据库产品的主流。
1969年Edgar F.“Ted” Codd发明了关系数据库。
1970年关系模型建立之后,IBM公司在San Jose实验室增加了更多的研究人员研究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著名的System R。
其目标是论证一个全功能关系DBMS的可行性。
该项目结束于1979年,完成了第一个实现SQL的 DBMS。
然而IBM对IMS的承诺阻止了System R的投产,一直到1980年System R才作为一个产品正式推向市场。
IBM产品化步伐缓慢的三个原因:IBM重视信誉,重视质量,尽量减少故障;IBM是个大公司,官僚体系庞大,IBM内部已经有层次数据库产品,相关人员不积极,甚至反对。
然而同时,197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ichael Stonebraker和Eugene Wong利用System R已发布的信息开始开发自己的关系数据库系统Ingres。
他们开发的Ingres项目最后由Oracle公司、Ingres公司以及硅谷的其他厂商所商品化。
后来,System R和Ingres系统双双获得ACM的1988年“软件系统奖”。
1976年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开发了第一个商用关系数据库系统——Multics Relational Data Store。
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以关系代数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其代表产品有Oracle、IBM公司的 DB2、微软公司的MS SQL Server以及Informix、ADABAS D等等。
1974年IBM的Ray Boyce和Don Chamberlin将Codd关系数据库的12条准则的数学定义以简单的关键字语法表现出来,里程碑式地提出了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语言。
SQL语言的功能包括查询、操纵、定义和控制,是一个综合的、通用的关系数据库语言,同时又是一种高度非过程化的语言,只要求用户指出做什么而不需要指出怎么做。
SQL集成实现了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操作。
SQL提供了与关系数据库进行交互的方法,它可以与标准的编程语言一起工作。
自产生之日起,SQL语言便成了检验关系数据库的试金石,而SQL语言标准的每一次变更都指导着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发展方向。
然而,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关系理论才通过SQL在商业数据库Oracle和DB2中使用。
1986年,ANSI把SQL作为关系数据库语言的美国标准,同年公布了标准SQL文本。
SQL标准有3个版本。
基本SQL定义是ANSⅨ3135-89,“Database Language - SQL with Integrity Enhancement”[ANS89],一般叫做SQL-89。
SQL-89定义了模式定义、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
SQL- 89和随后的ANSⅨ3168-1989,“Database Language-Embedded SQL”构成了第一代SQL标准。
ANSⅨ3135-1992[ANS92]描述了一种增强功能的SQL,叫做SQL-92标准。
SQL-92包括模式操作,动态创建和SQL语句动态执行、网络环境支持等增强特性。
在完成SQL-92标准后,ANSI和ISO即开始合作开发SQL3标准。
SQL3的主要特点在于抽象数据类型的支持,为新一代对象关系数据库提供了标准。
1976年IBM E.F.Codd发表了一篇里程碑的论文“R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查询语言SQL。
Oracle的创始人Ellison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这篇文章,被其内容震惊,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数据信息。
作者E.F.Codd 1966年就发表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并在IBM研究机构开发原型,这个项目就是R系统,存取数据表的语言就是SQL。
Ellison看完后,敏锐意识到在这个研究基础上可以开发商用软件系统。
而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关系数据库不会有商业价值。
Ellison认为这是他们的机会:他们决定开发通用商用数据库系统Oracle,这个名字来源于他们曾给中央情报局做过的项目名。
几个月后,他们就开发了Oracle 1.0。
但这只不过是个玩具,除了完成简单关系查询不能做任何事情,他们花相当长的时间才使Oracle变得可用,维持公司运转主要靠承接一些数据库管理项目和做顾问咨询工作。
而IBM却没有计划开发,为什么蓝色巨人放弃了这个价值上百亿的产品,原因有很多:IBM的研究人员大多是学术出身,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理论,而非推向市场的产品,从学术上看,研究成果应公开发表论文和演讲能使他们成名,为什么不呢?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IBM当时有一个销售得还不错的层次数据库产品IMS。
直到1985年IBM才发布了关系数据库DB2 ,Ellision那时已经成了千万富翁。
Ellison曾将IBM 选择Microsoft 的MS-DOS作为IBM-PC机的操作系统比为:“世界企业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价值超过了上千亿美元。”IBM发表R系统论文,而且没有很快推出关系数据库产品的错误可能仅仅次之。
Oracle的市值在1996年就达到了280亿美元。
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人们发现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虽然技术很成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很好地处理所谓的“表格型数据”,却对技术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复杂类型的数据无能为力。
九十年代以后,技术界一直在研究和寻求新型数据库系统。
但在什么是新型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方向的问题上,产业界一度是相当困惑的。
受当时技术风潮的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研究“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object oriented database)”或简称“OO数据库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Stonebraker教授提出的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理论曾一度受到产业界的青睐。
而Stonebraker本人也在当时被Informix花大价钱聘为技术总负责人。
然而,数年的发展表明,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产品的市场发展的情况并不理想。
理论上的完美性并没有带来市场的热烈反应。
其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数据库产品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企图用新型数据库系统来取代现有的数据库系统。
这对许多已经运用数据库系统多年并积累了大量工作数据的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来说,是无法承受新旧数据间的转换而带来的巨大工作量及巨额开支的。
另外,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使查询语言变得极其复杂,从而使得无论是数据库的开发商家还是应用客户都视其复杂的应用技术为畏途。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出现了一种新型数据库软件:决策支持系统(DSS),其目的是让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更有效地利用数据信息。
于是在1970年,第一个联机分析处理工具——Express诞生了。
其他决策支持系统紧随其后,许多是由公司的IT部门开发出来的。
1985年,第一个商务智能系统(business intelligence)由Metaphor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为Procter & Gamble公司开发出来,主要是用来连接销售信息和零售的扫描仪数据。
同年, Pilot软件公司开始出售第一个商用客户/服务器执行信息系统——mand Center。
同样在这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Ingres项目演变成Postgres,其目标是开发出一个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此后一年, Graphael公司开发了第一个商用的对象数据库系统—Gbase。
1988年,IBM公司的研究者Barry Devlin和Paul Murphy发明了一个新的术语—信息仓库,之后,IT的厂商开始构建实验性的数据仓库。
1991年,W.H. Bill Inmon出版了一本“如何构建数据仓库”的书,使得数据仓库真正开始应用。
1991: W.H.“Bill” Inmon发表了”构建数据仓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基于PC的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式和企业软件包的广泛采用,数据管理的变革基本完成。
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
Inter的异军突起以及XML语言的出现,给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F. 教你设计大型Oracle数据库
本文教你如何设计大型Oracle数据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概论
超大型系统的特点为
处理的用户数一般都超过百万 有的还超过千万 数据库的数据量一般超过 TB;
系统必须提供实时响应功能 系统需不停机运行 要求系统有很高的可用性及可扩展性
为了能达到以上要求 除了需要性能优越的计算机和海量存储设备外 还需要先进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和优化的应用系统
一般的超大型系统采用双机或多机集群系统 下面以数据库采用Oracle 并行服务器为例来谈谈超大型数据库设计方法
确定系统的ORACLE并行服务器应用划分策略迅盯
数据库物理结构的设计
系统硬盘的划分及分配
备份及恢复策略的考虑
二 Oracle并行服务器应用划分策略
Oracle并行服务器允许不同节点上的多个INSTANCE实例同时访问一个数据库 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可扩展性及性能 Oracle并行服务器中的每个INSTANCE实例都可将共享数据库中的表或索引的数据块读入本地的缓冲区中 这就意味着一个数据块可存在于多个INSTANCE实例的SGA区中 那么保持这些缓冲区的数据的一致性就很哗亮重要 Oracle使用 PCM( Parallel Cache Management)锁维护缓冲区的一致性 Oracle同时通过I DLM(集成的分布式锁管理器)实现PCM 锁 并通过专门的LCK进程实现INSTANCE实例间的数据一致
考虑这种情况 INSTANCE 对BLOCK X块修改 这时INSTANCE 对BLOCK X块也需要修改 Oracle并行服务器利用PCM锁机制 使BLOCK X从INSTANCE 的SGA区写入数据库数据文件中 又从数据文件中把BLOCK X块读入INSTANCE 的SGA区中 发生这种情况即为一个PING PING使原来 个MEMORY IO可以完成的工作变成 个DISK IO和 个 MEMORY IO才能够完成 如果系统中有过多的PING 将大大降低系统的性能
Oracle并行服务器中的每个PCM锁可管理多个数据块 PCM锁管理的数据块的个数与分配给一个数据文件的PCM锁的个数及该数据文件的大小有关 当INSTANCE 和INSTANCE 要操作不同的BLOCK 如果这些BLOCK 是由同一个PCM锁管理的 仍然会发生PING 这些PING称为FALSE PING 当多个INSTANCE访问相同的BLOCK而产生的PING是TRUE PING
合理的应用划分使不同的应用访问不同的数据 可避免或减少TRUE PING;通过给FALSE PING较多的数据文件分配更多的PCM锁可减少 FALSE PING的次数 增加PCM锁不能减少TRUE PING
所以 Oracle并行服务器设计的目的是使系统交易处理合理的分布在INSTANCE实例间 以最小化PING 同时合理的分配PCM锁 减少FALSE PING 设计的关键是找出可能产生的冲突 从而决定应用划分的策略 应用划分有如下四种方法
根据功能模块划分 不同的节点运行不同的应用
根据用户划分 不同类型的用户运行在不同的节点上
根据数据划分 不同的节点访问不同的数据或索引
根据时间划分 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时间段运行
应用划分的两个重要原则是使PING最小化及使各节点的负载大致均衡
三 数据库物理结构的设计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包括确定表及索引的物理存储参数 确定及分配数据亩芦和库表空间 确定初始的回滚段 临时表空间 redo log files等 并确定主要的初始化参数 物理设计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性能 整个物理设计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作调整
表及索引数据量估算及物理存储参数的设置
lishixin/Article/program/Oracle/201311/18944
G. 如何评价16年四月新番《超时空要塞Δ》这部动画
2016的四月初,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十分难忍的开始。
自2011年开始启动的lovelive企划第一部分,随着东蛋的最后一场演唱会而完满谢幕。loveliver们哭天喊地,捶胸顿足,为缪斯的光彩离去痛心疾首,然后眼含热泪地在高呼着“μ’sic forever”的同时,点开了四月新番列表。
《甲铁城的卡巴内瑞》,什么玩意。好像不错。
看了看,没了。
他咋能没呢?算了。看看别的。
《代号D计划》,名字有点高大上。然而看片的人数量不多,很大一部分观众是冲着男性声优去的。
《re:balabalabalabala》,有点俗。
《线上游戏的比利海灵顿不可能是基佬》,也有点俗。
翻着翻着,瞌睡连天。
“ギリギリeye~ギリギリmind~”
咣当一声,魔音灌耳。
这是啥?《超时空要塞delta》。啥玩意?
点进去。
这也是个偶像番吗……不对,机战番吗?……
……
我再听一遍就出去。
再听一遍。
不行啊明天要升旗啊!不能再听了!
……
于是中毒。
自《高达》和《宇宙战舰大和号》等一系列凭借其宏大背景和美丽梦想而博得一众观众喜爱的作品在1970年代闪亮登场后,《超时空要塞》系列也随即出现,并以“歌声,机甲与三角恋”作为主打招牌,从而在机甲名作遍地开花的日本动漫界站稳了脚跟。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作品相对比较单一的模式不同,Macross系列一直在追求着与时代的同步。
林明美,Fire Bomber,雪莉露诺姆及兰态烂卡李等等角色的音乐,几乎都能够反映它们所诞生的年代孝竖的流行音乐的特征。和情节结合出色的音乐能够诞生出更加惊艳的感染力,从而让观众更加深切地获得多重的享受。
此外,Macross中登场的VF系列(及其对手等)可变形式战机也稳稳地抓住了一些对战机情有独钟的爱好者的G点。相比起隔壁各式各样的战斗机甲,能够在不同形态间切换的VF要多出一项优势:有的人可以喜欢机甲形态,有的人则可以研究战机形态,这拓宽了受众面。
而作为Macross系列又一精髓的三角关系,则是最容易让作品成为议论焦点的重中之重。飞行员优势论,谁唱我的男友和情敌是飞行员谁完蛋论,年纪小的抢不过年纪大的论,在宇宙连锁娘娘餐厅打工诅咒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总结和争论始终都未能平息,即便是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会为昔日女神林明美的离去而扼腕叹息,也会有部分下限太低的人到处狂刷“绿毛必须死”。这种横贯整个系列而不停息的骂仗,在其他的同类作品里几乎是可谓罕见。
作为16年4月的番剧,MΔ不仅凭借其对过去作品的致敬等情怀因素而争取回老观众,也因为与lovelive第一企划完美对接等缘故而吸收到一大批听完《仆光》就仿佛丢了灵魂的宇宙恶魔loveliver(雾)和众多看到大姐姐放毒就挪不动道的杰特拉帝观众。
加上国内外各种异次元因素的影帆慎漏响及不可抗力,以及万代等模型大厂不遗余力的坑钱计划,MΔ凭借其不要钱一样的预算和马拉松一样的半年番设定,注定将为失去了缪斯的2016年,带来属于walkure和风之牛郎团的独特魅力。
最后,给芙蕾雅续一小时。
H. 如何看待国产数据库SequoiaDB开源
总的来说,我认为有几点吧
1)相比mongo还是有中文的齐全文档,作为中国的码农。。英文文档看得还是头疼啊。
2)应该说开源社区这边的支持还是比较快速的,在群里提问基本当天都会有人回答,然后在刚开始配置和对接程序的时候原厂的同学还在区里手把手教了我们的工程师。。还是很给力的
3)总体上说使用和迁移转换时候不会不上手,不过现在据说多了SQL的支持,还没有尝试过,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不过他们原生的操作语句也还是很好理解的
Yandex在2016年6月15日开源了一个数据分析的数据库,名字叫做ClickHouse,这对保守俄罗斯人来说是个特大事。悉困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列式存储数据库的跑分要超过很多流行的商业MPP数据库软件,例如Vertica。如果你没有听过Vertica,那你一定听过 Michael Stonebraker,2014年图灵奖的获得者,PostgreSQL和Ingres发明者(Sybase和SQL Server都是继承 Ingres而来的), Paradigm4和SciDB的创办者。Michael Stonebraker于2005年创办Vertica公司,后来该公司被HP收购,HP Vertica成为MPP列式存储商业数据库的高性能代表,Facebook就购买了Vertica数据用于用户行为分析。
简单的说,ClickHouse作为分析型数据库,有三大特点:一是跑分快, 二是功能多 ,三是文艺范
1. 跑分快: ClickHouse跑分是Vertica的5倍快:
ClickHouse性能超过了市面上大部分的列式存储数据库,相比传统的数据ClickHouse要快100-1000X,ClickHouse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
100Million 数据集:
ClickHouse比Vertica约快5倍,比Hive快279倍,比My SQL快801倍
1Billion 数据集:
ClickHouse比Vertica约快5倍,MySQL和Hive已经无法完成任务了
2. 功能多:ClickHouse支持数据统计分析各种场景
- 支持类SQL查询,
- 支持繁多库函数(例如IP转化,URL分析等,预估计算/HyperLoglog等)
- 支持数组(Array)和嵌套数据结构链誉(Nested Data Structure)
- 支持数据库异地复制部署
3.文艺范:目前ClickHouse的限制很多,生来就是为小资服务的
- 目前只支持Ubuntu系统
- 不提供设计和架构文档,设计很神秘的样子,只有开源的C++源码
- 不理睬Hadoop生态,走自己的路
其实有点类似,谷歌开放安卓系统给大家免费用,
某些技术别人要模仿不难,而且专利有效期也不长,
谷歌可能觉得还不如一下子公开了,大家一起弄,能迅速占领市场
内网。内棚陆段鬼和外面的黑客一起合作搞的。内鬼的话就比较容易了。
测试过 TokuMX, 性能确实不错,但稳定性堪忧,mongodb 3.0 后引入了 wiredtiger engine,与 tokumx 差距缩小了
研究过 TokuMX 和 TokuDB 用的索引数据结构,很巧妙的设计,虽然树的深度加倍了,但插入时间确实大幅度降低了。
最后没有采用。
免费开源CRM基本上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可以考虑一款支持用户个性化定制的CRM,百会的CRM就不错,它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最短时间内定制出来并让用户看到效果。满意之后再付费,没有后顾之忧。定制工具简单,定制速度快。用户完全可以自己操作去满足未来业务的变化。另外它基于SAAS模式的在线租用形势,可以为企业节省购买硬件、安装调试、后期升级的费用成本。定期的售后回访还可以解决不少使用中的问题。
React Native项目成员Tom Ohino发表的React Native: Bringing modern web techniques to mobile(墙外地址)详细描述了React Native的设计理念。Ohino认为尽管Native开发成本更高,但现阶段Native仍然是必须的,因为Web的用户体验仍无法超越Native:
1. Native的原生控件有更好的体验;
2. Native有更好的手势识别;
3. Native有更合适的线程模型,尽管Web Worker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如图像解码、文本渲染仍无法多线程渲染,这影响了Web的流畅性。
Ohino没提到的还有Native能实现更丰富细腻的动画效果,归根结底是现阶段Native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笔者认为这些例子是有说服力的,也是React Native出现的直接原因。
图3 - Ohino在F8分享了React Native(Keynote)
Learn once, write anywhere
“Learn once, write anywhere”同样出自Ohino的文章。因为不同Native平台上的用户体验是不同的,React Native不强求一份原生代码支持多个平台,所以不提“Write once, run anywhere”(Java),提出了“Learn once, write anywhere”。
图4 - “Learn once, write anywhere”
这张图是笔者根据理解画的一张示意图,自下而上依次是:
1. React:不同平台上编写基于React的代码,“Learn once, write anywhere”。
2. Virtual DOM:相对Browser环境下的DOM(文档对象模型)而言,Virtual DOM是DOM在内存中的一种轻量级表达方式(原话是ligheight representation of the document),可以通过不同的渲染引擎生成不同平台下的UI,JS和Native之间通过Bridge通信(React Native通信机制详解 « bang’s blog)。
3. Web/iOS/Android:已实现了Web和iOS平台,Android平台预计将于2015年10月实现(Blog | React)。
前文多处提到的React是Facebook 2013年开源的Web开发框架,笔者在翻阅其发布稿时,发现这么一段:
图5 - 摘自React发布稿(2013)
1. 加亮文字显示2013年已经在开发React Native的原型,现在也算是厚积薄发了。
2. 最近另一个比较火的项目是Flipboard/react-canvas · GitHub(详见 @rank),渲染层使用了Web Canvas来提升交互流畅性,这和上图第一个尝试类似。
React本身也是个庞大的话题不再展开,详见facebook/react Wiki · GitHub。
笔者认为“Write once, run anywhere”对提升效率仍然是必要的,并且和“Learn once, write anywhere”也没有冲突,我们内部正在改造已有的组件库和HybridAPI,让其适配(补齐)React Native的组件,从而写一份代码可以运行在iOS和Web上,待成熟后开源出来。
持续更新...
二、规划
下图展示了业务和技术为React Native所做的改造:
图6 - 业务和技术改造图6 - 业务和技术改造
自下而上:
1. React Node:React支持服务端渲染,通常用于首屏服务端渲染;典型场景是多页列表,首屏服务端渲染翻页客户端渲染,避免首次请求页面时发起2次请求。
2. React Native基础环境:
2.1. Framework集成:尽管React Native放出了Integration with Existing App文档,集成到现有复杂App中仍然会遇到很多细节问题,比如集成到天猫iPad客户端就花了组里iOS同学2天的时间。
2.2. Neorking改造:主要是重新建立session,而session通常存放于 header cookie中,React Native提供的网络IO fetch和XMLHttpRequest不支持改写cookie。所以要不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实现fetch的扩展,要么由native负责网络IO(已有session机制)再通过HybridAPI由JS调用,暂时选择了后者。
2.3. 缓存/打包方案:只要有资源从服务器端加载就避免不了这个话题,React Native也是如此,缓存用于解决资源二次访问时的加载性能,打包解决的是资源首次访问时的加载性能。
3. MUI是一套组件库,目前会采用向React Native组件补齐的思路进行改造。
4. HybridAPI是阿里一组Hybrid API,此前也在多个公开场合(如传感器 @杭JS)分享过不再累述,React Native建立了自己的通信机制,看起来更高效(未验证),改造成本不大。
5. 最快的一个业务将于4月中上线,通过最初几个业务改造推动整体系统的改造,如果效果如预期则会启动更大规模的业务改造。
更多详细规划和进展,以及性能、稳定性、扩展性的数据随后放出。
三、风险
1. 尽管Facebook有3款App(Groups、Ads Manager、F8)使用了React Native,随着React Native大规模应用,Appstore的政策是否有变不得而知,我们只能往前走一步。
* 更新:
2015.7.28 AppStore审核政策调整:允许运行于JavascriptCore的动态加载代码,下图是此前的审核政策,对比加亮部分的改变。
应用程序很多情况下需要操作数据库。QT支持多种数据库,但是很多情况需要安装DLL驱动。这就有点麻烦,想当初想用MYSQL的结果就是因为驱动很难装,然后就使用了SQLITE。如果对数据库的要求不是很高的话,Sqlite应该可以满足需求了。
随着数据的积累,一些记载对象的业务状态的数据越来越多,所以就慢慢的形成各行业的大数据,当然有些大数据库,是有可用之处,有些大数据就是个垃圾。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