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遥感卫星怎么能够拍到你为什么有些卫星拍的是黑白照片
你甚至能看到两台努力工作的挖掘机。其他国家的遥感卫星同样不甘示弱,就算在夜晚,也能实时观测遥感如何穿透云、雨、雾和黑夜。
第四,使用微波遥感。微波的波长在一毫米到一米之间,它的波长更长,散射更小,在大气中衰减较少,能够穿透云雾雨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微波遥感接收的是自身发射的电磁波,在夜晚也能使用。。雷达能够发射然后接收一个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根据回波信号的强弱生成这样一张灰度图,其中金属的船只对电磁波反射率更高,回波信号更强,所以呈现出亮灰色,水体、植被、泥土等反射率更低掘简,呈现出深灰色。
② 卫星遥感大数据精准监控空气数据
卫星遥感大数据精准监控空气数据_数据分析师考试
随着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刻不容缓的问题。而要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精准监测空气质量以及解析污染来源是第一步。
从2013年开始,国家环保部开始进行空气污染源解析,目前已经完成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9个城市的污染源解析工作。2014年,全国338个地级市、1436个监测点位的6项指标逝世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信息已经全部向社会公布。
然而,目前国内空气质量监测的最大问题是数据主要来自于地面监测站。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布站,也无法实现预报和追踪污染源,更无法将空气数据精准到具体街区。以北京举例,目前共有35个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但也不能精准反映整个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
而这种需求缺口正是青空科技的创业方向,他们的目标是用“空气大数据捍卫中国的蓝天”。简单来说,青空科技是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开发的空气质量数据引擎,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卫星云图以及地面监测数据等免费的资源,进行高精度空气质量监测和污染源解析追踪。
与现有空气监测手段和相关创业公司相比,青空科技的优势在于他们提供的是大数据分析的引擎软件服务,并不需要硬件设备投资,预报可以达到地面1平方公里的高精准度,而且还可以倒推污染源头。
举例来说,用青空科技的大数据分析产品,可以详细获取北京每一个小区的空气质量数据(而不是仅仅限于35个地面监测站),还可以查清每一次雾霾的具体污染来源,让北京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关停污染企业。从去年的试运行分析与实际数据对比来看,青空科技的分析预测误差在10%左右。
他们的数据模型主要来自于两位华人科学家的多年合作成果: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王俊博士以及美国埃默里大学终身教授刘阳博士。两人都是NASA科研项目成员,在大气化学、卫星遥感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已经从事多年研究。
青空科技创办于今年年初,共有五位联合创始人,除了两位资深科学家之外,还有国内清洁技术投资的资深人士董事长叶东、拥有高科技投资经验的美国区CEO俞乐和八年环保行从业经验的中国项目负责人白纯珏。
这一项目不仅带有社会环保意义,也具有商业价值前景。据俞乐预计,中国环保大数据市场规模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需要环保大数据分析服务的用户不仅包括了政府机构,还有医疗保险、生态农业、交通运输、网络地图等诸多行业的商业公司。
此外,空气质量大数据服务在消费者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消费者可以精确获知自己健身、旅游、出行目的地的空气质量,为母婴、慢性病以及敏感人群提供针对性出行资讯产品;可以结合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进行家庭空气净化。
俞乐向新浪科技介绍,目前他们已经与合肥及沈阳环保局进行了合作,并与中科院、北京科委等政府机构进行了合作接触。商业领域的意向合作方则包括了网络地图、咕咚手环以及虎扑网等公司。
俞乐对青空科技的定义是国内首家拥有核心技术的环保大数据公司。青空科技目前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计划融资300万-500万美元。主要用于产品开发和模型调试,开发用于中国市场的引擎产品,计划在半年内完成。青空科技目前将关注于服务中国市场,未来还打算向印度及其他亚太国家提供服务,成为全球领先的空气质量数据智能方案提供商。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卫星遥感大数据精准监控空气数据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③ 听说数之联在泛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做的很好,想知道分别都有哪些应用
成都数之联深耕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两个领域,在智慧城市方面,围绕涵盖城市治理、智慧法治、生态环保、自然资源、智慧应急、智慧园区等方向,形成了从理念到应用落地的完整解决方案。在生态环保自然资源、智慧应急方面都会用到遥感大数据的研究应用。比如数之联利用河湖遥感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构建大规模深度神经网络,习得不同地物的光谱、形态特征,实现水体自动识别和污染反演。在此上,建立的水网丰富指数与水质感官污染指数,能帮助用户全方位掌握水资源分布情况,客观评估水体污染类型及程度,对河湖污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实现城市水资源生态监测应用。网络也查得到的
④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经过“八五”,“九五”的攻关研究,RS、GIS和GPS的综合配套发展能力开始形成,为3S走向实用奠定了基础。在应用方面, 3S技术已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尤其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和资源调查等方面,为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宏观辅助决策信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技术应用逐步由国家行为向产业行业的转化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对这些新技术的认同和采用,越来越多的部门,已经正在将这些技术摆上部门业务化应用的日程,成为主管部门执法或制定产业政策、规范及行业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之一。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辩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和光谱分辩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1.建立了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
该服务体系包括以中国1:25万土地利用数据为核心的国家资源环境空间数据库,二个部级服务系统,三个省级示范系统及五个县级服务系统,珠江三角洲地区“4D”(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库 DOQ,数字专题地图库DRG和数字专题信息DTI)技术系统以及全国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系统。
2.建立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
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灾害宏观动态监测系统、机载SAR数据实时传输系统、洪涝灾害测评估系统。 洪涝、干旱。林火和雪灾的宏观动态监测与评估系统,已具备针对中国范围内发生的洪涝、干旱、林火和雪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宏观动态监测和成灾区的区域覆盖评估的能力;系统通过网络通信同其它子系统实现产品传送和数据共享,并以VSAT和INTERNET网络通信方式向应用部门提供防灾减灾信息服务。 3.建立了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体系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天然海域达48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 18000公里。海洋及海岸带拥有丰富的资源,有12个省(市、自治区)处于沿海地带,全国50%的大城市,40%的中小城市也在这个地带,国民经济总值的60%来自沿海地区。因此,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是我国一项战略目标。在“九五”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下建立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体系主要包括: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环境遥感监测应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示范试验等。
⑤ 推动遥感应用的发展听说数之联有解决这方面的产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通过“AI+遥感大数据”,可以降低遥感解译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清举滚现对遥感影像进行高效数据挖掘。你提到的数之联在大数据领域很突出,他们在遥感解译方面自主研发了时空大数据智能平台,能够实现对图像数据的高效答余智能实时处理与分析,服务于智慧林业、智慧农业、智慧水利及国土资源、答樱生态环境、智慧应急等方面。如果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给个大大的赞吧。
⑥ 遥感考研学校排名
遥感考研学校排名为重庆工商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学校详细介绍如下:
1、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位于中国重庆市,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腊判厅南岸校,含兰花湖片区,江北校区2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390.8亩,有在校生3万余人,设有18个教学学院,开办本科专业78个,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近1900人。
3、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位轮隐于山东省青岛市,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辖市北,黄岛,临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17.1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10.6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260.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72亿元,设有16个教学院部,开设63个本科专业。
⑦ 山东建筑大学新增三个本科专业做云时代实力派
山东建筑大学新增三个本科专业做云时代实力派
江迎战新纯姿高考山东建筑大学新增三个本科专业做云时代实力派
日前,山东建筑大学申报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交通运输(轨道运营方向)3个本科专业顺利获得教育部批准,分别设置在测绘地理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中,并将于2020年开始招生。
三个新增本科专业的设立,是山东建筑大学围绕国家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进行“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选择。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既迎合了国家对新兴领域人才的需求,也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01
数据就是金钱,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并重
我们平时逛淘宝的时候,系统有时候会根据平时的消费习惯,为我们推荐它认为适合的商品,这就和大数据技术有紧密的关系。
据悉,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数据呈爆炸式增长。根据《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建设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将在十年间实现10倍的增长,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通过大数据处理分析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不仅可以实现精准营销,更催生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这门新学科的诞生,其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中,其面向的应用方向不同,有的致力于教育大数据,有的是金融大数据,还有的是农业、工业大数据等等。而山东建筑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的高校,它所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主要应用于智慧城市方向。
智慧城市中由传感器组成的物联网不断采集得到海量的数据,但需要经过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后才能充分用于智慧城市各类应用,从而提供智慧服务。比如一所居民楼在使用空调时会产生能耗,能耗与哪些因素有关,怎么产生的,如何让能耗降到最低。在智慧交通方面,交庆裤扰通网络和信号灯怎么设置,能让流量达到最大等问题,急需大数据方面的人才给予解决方案,学校也将在教学过程中开设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方面的课程。
智慧城市对于大数据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智慧城市对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计算的相关人才需求巨大。
02
城市轨道加速发展,做硬核实力派
“堵车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情况,怎么疏导,怎么安排行车调度,就是交通运输专业应当考虑的问题。”山东建筑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时柏营老师说道。随着一个地区、国家的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活动有赖于发达的城市交通网络。据了解,当前各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成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堵塞的重要举措。
轨道交通作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城市之间承担大、中运量的重要手段,所以各大城市对于修建地铁、城轨等轨道交通工具的需求逐渐增加。在这样的需求下,大量熟练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行车组织的人才被迫切需要
据统计,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有36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5000多公里,十誉旦三五期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将突破7000公里。
以山东省为例,目前济南和青岛两座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包括烟台、潍坊、淄博、济宁等在内的九个城市正在加快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规划论证工作,这意味着山东省将全面进入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时柏营等老师在调研中发现,2020年省内轨道运营管理人才需求将达到10000-16000人,轨道方向专业人才将成为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的有力保障。
03
缩小数字鸿沟,助力智慧城市构建
“高德地图里的三维街景,农林业的现代化,以及智慧城市的构建等实现,都离不开遥感科学与技术的支持,”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副院长孟飞说道。2017-2022年中国卫星遥感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商业遥感市场规模将达到51亿美元,这也就是说,随着云时代的到来,“数字地球”和“智慧城市”热的兴起,当前社会不仅对遥感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对遥感专门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遥感科学与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航空航天、互联网、交通市政、农林产等多个领域大有用处。据了解,土地管理部门可以使用遥感技术发现被占用的耕地、违规建筑等问题;高德地图、网络地图等数字地图所使用的数字影像制作、导航和位置服务都有赖于遥感技术的支持,由此来辅助企业进行商业判断;在环保领域,如何对气溶胶、光学厚度、PM2.5等进行污染物的'监测,同样需要遥感技术的助力。除此之外,农作物产量估算、病虫害监测、森林林火监测等场景的实现都有遥感技术的身影。
这类新型空间信息技术,是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数字鸿沟和提升安全保障的有力技术手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全省共有5所高校开设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据统计,山东省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有958家,预计省内每年对遥感专业人才的需求约为800人,而山东省该专业一年的毕业生约有260人,呈现出需求单位多、需求量大、专业人才缺口大的特点。同时,学校还积极与省内各级测绘部门、山东正元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联系,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机会。孟飞表示,就业形势十分乐观。
2020年是山东实行新高考的第一年,与此前不同,今年将采用“专业+院校”的填报方式,因此新增专业往往受到家长、考生的更多关注。随着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从2019年的公开数据来看,生源质量明显好于往年,令有志于报考山东建筑大学的学子,对这所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充满了更多期待。
⑧ 2022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
大学专业有很多,那么对于同学们来说,适合的专业有哪些呢?学生们选择什么专业好就业呢?我整理了相关信息,赶快来看一下吧!
近几年频发的地震灾害,遥感技术在预测地震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也加大了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的投入,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
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考虑就业情况,工资情况,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问题没意义,能力才是第一,同样是搞遥感的,有做底层的数据采集,中档层次的加工分析,到高级的管理层,这个工资是逐层递增,相差甚远的,一切看你自己能力了。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800-900人,性别比例:男68%:女32%,2021年全国高考招生文理科比例:文科4%:理科96%,近几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全国就业率区间:2019(85%-90%)2020(90%-95%)2021(90%-95%),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大气科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并带猜酬最高的地区是厦门。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14个]、无锡[8个]、上海[3个]、青岛[2个]、广州[1个]、成都[1个]、昆明[1个]、武汉[1个]、沈阳[1个]、济南[1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绝型:厦门[5230元]、惠州[4999元]、北京[4743元]、上海[4559元]、江门[4004元]、深圳[3989元]、广州[3949元]、宁波[3926元]、南京[3857元]、苏州[3854元]、杭州[3797元]等。
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行局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⑨ 遥感科学与技术考研学校排名
遥感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校排名如下:
1、武汉大裂袜漏学,地址是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
2、北京大学,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址是辽宁肆烂省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7号;
6、长安大学,地址是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路中段;
7、西南交通大学,地址是陕西省西安市碑林。
⑩ 从定性遥感到定量遥感——大数据时代的空间数据科学
笔者最近一周之内连续听了四场关于定量遥感前沿进展的讲座(内容遍布目前定量遥感的诸多热点领域)。
这四场讲座分别从定量遥感信息技术整体的前沿进展、气溶胶(民众最关心的PM2.5)定量遥感、植被生态环境定量遥感(高光谱遥感、多光谱遥感)到最后一个雷达遥感(SAR)。可以说十分丰富,信息量也非常大。所以听完之后,有些想法和思考来谈一谈关于从定性遥感到定量遥感的发展以及必然。
首先会有很多人会疑惑什么是定量遥感?和普通的遥感有啥区别?那么我想还是先从遥感的起源和定义说起。遥感,也就是Remote Sensing。最早是由这位美国海军的老太太提出的,具体的故事看下图介绍。
从广义来说,遥感就是以非直接接触形式探测物体的一种方法,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就是以电磁波来进行探测。物体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反射特性不尽相同,通过这个特点,通过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息,就是典型的遥感探测,当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被动遥感。而通过传感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同样是遥感探测,也可以称之为主动遥感(有点像海豚的超声波定位原理)。被动遥感的典型案例包括目前多数光学卫星遥感,主动遥感则是近年来兴起的微波遥感、激光雷达遥感等。当然从广义角度来说,无人机航拍这类也可以算是遥感的一类,但是从狭义来说,我认为它还算不上遥感。而遥感的狭义定义就是定量遥感的基础,遥感的狭义定义应当是指通过接收记录物体反射电磁波特性来探测物体性质的方法。所以狭义的遥感的关键是物体反射的电磁波特性。嗯,敲黑板、划重点。三个字:电磁波!电磁波!电磁波!重要事情说三遍。
遥感的价值就在于遥感探测得到的电磁波信息,那么电磁波信息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初中老师(也有可能是高中老师吧)曾经曰过:“太阳光是白光(其实它五颜六色),物体在人的视觉里呈现不同颜色,就是因为它吸收了部分光,反射了部分光,这一部分信息被人的视觉所接收并生成图像。”事实上,卫星遥感同样是这个道理,卫星遥感大部分接受的电磁波信息就是地物反射的太阳光波谱信息,所以,不了解遥感的人总觉得它就是在给地球拍照。
其实准确说来也没错。人类视觉接收到的也是地物反射的太阳光波谱信息,相机和卫星接收到的也是如此,只不过人类视觉接收的信息可能以某种生物信息或者信号方式记录存在,而相机(RGB值)和卫星则均使用数字来记录。所以我们会觉得卫星遥感影像有时候很直观,看着跟眼睛看到的真实事物或者拍出来的照片一样,三者者事实上也是一样的道理(盗用知乎的一句话:传感器接受到外界光子,要么形成电压信号,要么形成电流信号,然后转换成我们所熟悉的pixel,尽管三者有些许差别,总的来说核心的问题并没有太大差异,文末贴链接)。
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在于,人类视觉可以接受的波谱信息有限制,也就是我们说的可见光部分。但是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的范围则远比这广得多——微波(合成孔径雷达)、热红外等。
但是无论是可见光部分或者非可见光部分,卫星所接收的都是用来描述电磁波的信息,而电磁波的信息又是反映物体的物理特性的(前面提到过,物体间的差异导致的反射波谱不同)。所以遥感技术应用的核心就是将电磁波信息转化为对人类有用的Knowlegde。那么如何转化呢?熟悉遥感的同学会知道目视解译这个词。也就是说看图识物。就像前面提到的,由于遥感成像原理与人眼成像原理类似,我们可以把它当地球拍的一系列照片,通过看着一系列照片,我们可以做监测(就像警察叔叔看监控找犯人一样),监测地球发生的变化,也可以监测某种地物的变化(从监控视频中找出犯人)。就像下面的图片。
然而一切的发明都是从偷懒开始的,一定会开始想方设法降低自己看照片的工作量。这就出现了计算机上面的一大分支——图像识别与图像分类。正如我上文提到的,卫星遥感的原理跟相机成像原理最核心部分是类似的。那么也就是说卫星遥感影像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图片”。
嗯,讲了很久。貌似都是遥感的基础概念。
接下来!!!敲黑板,再次划重点。
什么是定性遥感?什么是定量遥感?
定性遥感就是类似于看图识物,通过将遥感影像当做特殊的“图片”,通过诸如计算机的图像识别、分类的方法去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我们所需要的Knowledge。比如简单的土地利用分类、面向对象的分割与分类或者监测变化等,仅仅是定性的划分。
GLC30 m土地覆被
而定量遥感,我就套用一下李传荣老师讲座时的定义: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有用信息的技术。要精准描述构成地物状态特征的物理化学要素,以及导致地物目标变化的物理化学动力驱动机制。
事实上,它的核心就是第一个重点,遥感目前的根本在于电磁波。那么电磁波这么一个物理现象,要做的不仅仅是将电磁波谱映射成普通图像去做解译、分类。既然我们通过卫星接收到了很多人类无法肉眼观测到的电磁波信息,那么我们就希望通过建立具有物理意义的方程以及模型,将电磁波信息转化为对人类更有用的Knowledge。这就是定量遥感所要做的事情。
而定量遥感的典型分析方法就是耳熟能详的遥感定量反演。为什么叫反演?其实就是我想知道B的具体值,但是我无法直接观测B的具体值,但是我能观测到A的具体值,而A和B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物理学意义的模型或者是其他模型进行表达,那么我就同过A的值去反推出B的值,这就是反演。相信大家就会很清楚,在定量遥感里,A就是传感器接受的波谱信息,而B则可以有很多种东西。比如:
1.二氧化碳探测——温室气体
动图链接: https://pan..com/s/1hsNyTrY
去年我们国家在12月26日刚刚发射了TanSAT卫星,使得中国成为了第三个发射监测温室气体排放卫星的国家(前两个是美国和日本,分别是OCO-2卫星和GOSAT卫星),这件事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没有自己的碳卫星,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和谈上说中国排放多,我们难以反驳。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碳卫星,我们就有了谈判的手段。同时TanSAT卫星尽管有些方面不如前两个卫星,但是有些方面性能远超前两个卫星。
2.地表温度
地表温度反演,探究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因素与空间格局分布。探究冷热岛效应成因分布。
MODIS的LST产品
3.气溶胶反演
气溶胶,可能如PM2.5,PM10这些更耳熟能详。但是要注意的就是气溶胶光学厚度≠PM2.5,它是介质消光系数在大气垂直方向上的积分(简单说它没有分离PM2.5、PM10等气溶胶物质)。所以不做垂直订正和湿度订正就拿来跟PM2.5建立关系的AOD都是耍流氓。
MODIS气溶胶产品
4.生态环境定量遥感
植被动态变化与生态环境相关要素如叶面积指数、NDVI、光合有效辐射、NPP、GPP等。
VPM模型求算的GPP
除了以上四个,还有很多对应的定量遥感产品——水体叶绿素浓度产品、雪深产品等等。
那么定量遥感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卫星接收的数据和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模型去反演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产品。而从模型来说,主要分为几类:经验模型、半经验模型、物理模型。
经验模型可以被认为是统计意义上的模型,即无视具体的物理过程,单纯靠统计方法建立的模型。
半经验模型一般是结合了部分的物理意义的统计模型。
物理模型则是严格按照电磁波谱和辐射传输特性经过推导的到的机理模型。
可以说物理模型才是定量遥感真正的核心,因为前面两个模型建立之后通常无法复制。物理模型其实有两大部分,即包括了辐射传输方程推导的模型以及几何光学模型(普及下,这就是布鞋院士李小文院士从事的研究)。
然而,定量遥感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却依旧处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和无法广泛应用的时代。主要是由于地表的复杂性、定量遥感反演目前出现的病态反演问题、定量遥感产品缺乏验证和质量控制的多重因素影响。复杂性——地表非朗伯体特性、地形起伏等影响;
病态反演问题——参数求解过程大部分是求解参数大于方程数;
缺乏验证和质量控制——不确定性,缺乏统一标准等。
当然可以说现在这些问题开始有逐步的改善——毕竟一句话,问题都解决了,还要搞研究的人干什么。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卫星载荷的发展、传感器的发展、多颗卫星共同监测、高光谱遥感、激光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的普及的情况下,定量遥感的很多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所以是时候从定性遥感走向定量遥感,因为这是必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模型精度提高,遥感应用产品也将更加普及。毕竟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我们不断强调的是数据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定量遥感作为地球观测的客观载体,将会迸发出更大的潜力。
很多人都会这么说,遥感数据是GIS里面的天生大数据,确实遥感数据满足了大数据的4V或者说5V的特征,但是它又跟计算机意义上的大数据有所不同。计算机上的大数据普遍的格式是什么呢?比较典型包括像文本、图片、视频,而甚至像LBS这样的经纬度数据。简而言之,它是高频数据,时间间隔非常短(诸如5min这样的时间间隔)。而遥感数据却不同,卫星的重访周期基本上很难达到5min,所以它非高频数据,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大数据算法是否适用呢?同时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物理信息,所以就像老师们说的,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个不太一般的大数据如何去用,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用这些所谓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去看图识物,可能更值得考虑的事如何将定量遥感的物理模型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手段相结合。
最后的最后,回到主题——大数据时代的空间数据科学。对于空间数据科学来说,这可能是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不缺数据,但是可能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因为我们多的是黑箱的算法,更缺少的是内在机制的理论研究。
毕竟,科学家还是要有梦去追。
关于卫星遥感影像与相机成像原理差异知乎解答:
后记——
从这四场讲座中,了解到很多前沿,对于定量遥感了解可能会更透彻。也了解到自己很多不足。一些简单的想法。就当是学习之后的呓语。
最后的最后,推荐两本定量遥感的书吧(京东和当当有满减活动,不用谢,叫我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