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珠海携手三巨头虎视广东人工智能第三城
华为来了、阿里巴巴来了、腾讯也来了……短短10天之内,中国最受瞩目的三大顶级企业先后宣布布局珠海。
巨头纷纷入场,他们看中了什么?又将带来什么?
翻开三大企业在珠海的发展蓝图,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就是——人工智能。通过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展示中心等,巨头们渴望在珠海开拓广阔的人工智能蓝海,并以此为中心辐射珠江西岸乃至全中国。
在此背景下,珠海能否顺利进发,成为继深圳和广州之后的全省人工智能产业第三城,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10天内三巨头接连高调进场
最近,珠海大咖不断。
5月30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香洲区政府举行“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按计划,双方将在人工智能创新及应用、云计算及数据服务、人才交流及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推动珠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和创新高地。
华为政企云副总裁张怀冬表示,该项目将打造华为公司在珠江西岸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中心。华为也会将服务范围向珠海全市乃至珠江西岸拓展。
华为来到珠海的两天前,阿里巴巴已先到一步。
5月28日,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会见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首席技术官张建锋。
张建锋表示,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珠海区位优势凸显,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前景广阔。阿里巴巴集团将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加快推进在珠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与珠海在人工智能、金融、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来得最早的是腾讯。5月22日,腾讯云启基地正式宣布落户珠海香洲。腾讯将导入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业生态资源,在香洲打造“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三大巨头如此关注珠海,瞄准的都是同一个关键词——人工智能。而从具体签约内容来看,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人才体系的建设是他们的重点发力方向。
在产业服务方面,腾讯提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与人工智能 科技 创新中心。前者通过设立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赋能创新企业,后者主要通过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平台(加速器),投产腾讯人工智能云上生产线。
华为则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云平台。包括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基础平台服务解决方案,为市、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构建全产业链资源;构建区域统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的集中共享;与华为软件开发云联动,以形成软件生态体系“弯道超车”的核心竞争优势。
人才建设方面,腾讯计划在珠海打造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心,探讨设立腾讯人工智能实训基地或人工智能学院,导入腾讯产业人才培训体系;华为则将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实践中心,与当地企业共同打造实训基地,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实训。
有意思的是,珠海还将成为他们的展示窗口。
腾讯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展示中心,集中展示珠海市和香洲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腾讯创新产品和技术、腾讯云行业解决方案、腾讯生态伙伴解决方案及加速平台在加速企业的最新科研成果。
华为则提出,要与香洲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及智慧城市展示中心。该中心也将作为华为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成果及案例的重要宣传窗口,吸引合作上下游企业落户香洲。
本地企业期待三巨头弥补产业链短板
珠海并不是三大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第一站。
记者梳理发现,从去年8月开始,腾讯人工智能相关板块已先后落户上海和济南,阿里也已在重庆和合肥完成布局,华为则接连与辽宁沈抚新区、合肥市政府完成签约。但值得注意的是,3家企业同时瞄准总部所在地外的同一城市,这还是第一次。
从产业链来看,人工智能产业主要有3个核心层:基础层、技术层及应用层。来自珠海市软件行业协会的统计信息显示,目前珠海人工智能企业大多分布于技术层及应用层。业务范围涵盖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终端等智能产业,以及智能工厂、“人工智能+”制造等应用服务领域。
采访中,多位本地企业家表达了对巨头入驻的期待。
“他们的选择,证明珠海的确是大湾区内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沃土。”珠海盈致 科技 有限公司是一家立志从事智能工厂改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经理原振雄告诉记者,当前珠海人工智能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新型产业人才短缺。
“特别是数字工程师、运营专家等需要丰富行业应用经验的人才,在本地很难找到。”原振雄说,此外,珠海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示范空间也需要提升,“需要让企业有更多的地方能落地、示范和应用。”
在他看来,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的进场,将带领珠海从IT时代来到数字技术时代,“随之而来,珠海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芯片等新兴领域的具有领先技术的企业都将迎来高速发展。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又将从最底层推动所有行业的变革。”
无人船行业的领军者,珠海云洲智能董事长张云飞也认可这一说法。“华为、腾讯的落户,对本地企业是好事,希望能加速项目落地,为珠海带来相关产业的人才和科研机构、 科技 服务平台等资源。”张云飞说。
“腾讯、华为等巨头将人工智能相关基地落户珠海,必然会给珠海人工智能产业带来巨大的助力,不仅仅在于吸引和培养高端专业人才,也有利于形成全产业链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加快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集聚,逐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四维时代创始人兼CEO、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说。
智慧产业园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00家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全新的产业浪潮。从全国范围来看,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西部川渝地区成为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地区。
2018年8月,广东省政府公布《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要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而到2030年,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要实现全链条重大突破,总体创新能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以此为依托,大湾区内各大城市都在加紧布局,抢占人工智能高地。
从目前进展来看,刚刚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的深圳,仍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广州作为后起之秀,正奋起直追。珠海则有望成为全省人工智能产业第三城。
无人航运产业和智慧产业是广东省给珠海规划的两大集群发展方向。
《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珠海要重点建设无人船 科技 港及海上测试场,依托相关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等机构,打造无人航运产业集群;依托珠海智慧产业园,推进智慧展示中心、数据中心、技术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智慧产业示范园区。
前者的“头雁”正是云洲智能。张云飞告诉记者,目前,由云洲智能等单位发起建设的万山无人船测试场已经正式启用,云洲智能牵头打造的中国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和产业孵化基地——香山海洋 科技 港也即将投入使用。两大平台将发展成为我国海洋 科技 装备产业的人才、资源、技术集聚地,为行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近日,云洲智能还正式成为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的签约共建单位。“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产品支持,助力实验室成为面向 科技 前沿的海洋创新基础平台。”张云飞说。
位于珠海高新区的珠海智慧产业园,也正进入全面提速的发展阶段。
去年底,珠海智慧产业园入选成为广东省首批5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之一。其余入选园区,两个位于广州、1个位于深圳、1个位于惠州。
数据显示,珠海智慧产业园区内现有西山居、小米 科技 、英集芯半导体、四维时代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 科技 企业超过100家,已初步形成以人工智能算法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硬件研发—智能终端制造的人工智能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纵向发展空间巨大。
而按照发展目标,该产业园拟用3年时间打造以人工智能应用为主导,集软件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交流于一体的国家级智慧产业示范园区。
■聚焦
第四届中德人工智能大会7月将在珠海召开
再过一个月,第四届中德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在珠海召开。作为中德人工智能视觉领域最大的专家及企业交流盛会,届时将有超过1000名中德两国的从业者、投资人及爱好者齐聚珠海,交流研发最新成果,促进产业与资本对接。
中德人工智能大会是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落地成果之一。2017年,四维时代与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支持建设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去年11月15日,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入欧洲图像算法联盟,成为这一人工智能视觉联盟中的唯一亚洲成员。
“研究院主要聚焦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转化及行业应用,目前在三维数字化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上均有突出表现。”四维时代创始人兼CEO、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博士介绍说。
软件方面,今年上半年,研究院为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制作的数字博物馆App测试版交付,受到馆方高度赞誉。据悉,该项目还作为“一带一路”技术输出的优秀案例入选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案例集。
硬件方面,2019年5月,研究院在德国柏林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专业八目3D相机四维看看Pro。该技术由中德两国人工智能视觉领域的专家共同研发,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150平方米空间的3D模型拍摄及生成,将3D模型生成效率提高了30倍。
促进中德两国人才交往,也是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组建的一大目的。
2019年至今,已有15名高级研究员及以上级别的人工智能视觉领域专家深度参与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协同研究项目。
此外,在去年举行的第三届中德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四维时代、鲲云 科技 、泽恩 科技 等国内十余家人工智能领域的高 科技 企业,联合组建了国内第一个AI行业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内部一直长期保持着联系,互相获知最新研发及应用进展,在相互交叉项目上商谈合作契机。”崔岩介绍,联盟企业还将相约参加第四届中德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展示最新技术成果,促成产业落地。
② 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实践
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实践
交通拥堵一直是令城市管理者十分头疼的难题。为缓解交通拥堵,利用信息技术是其中的新方向之一。2012年IBM的研究者与法国里昂市合作开发了一套缓解道路拥堵的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优化器”,通过整合、分析市政网络现有交通数据以及来自社交媒体的新数据来医治交通顽疾。这只是运用大数据来解决社会治理难题的一个初级案例,不远的将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社会决策与治理,有可能成为政府行使职能的常态。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治理带来新机遇社会治理是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事务进行的组织、协调、指导、规范、监督的过程。它涉及合理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比如提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保障社会公平与公正;涉及通过行政及司法手段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而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是以掌握治理对象的状况及其外部环境的信息为前提的。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对于包括人、财、物、事等在内的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管理信息需求,与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期而遇。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应对社会转型、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针对目前社会治理领域普遍存在的服务理念滞后、决策机制不够科学、部门协作亟须加强、工作方式待改进与工作效率求提升等问题,大数据技术从认识、理论、方法、实践和效果评估等方面都能给人以启发。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与挖掘、及时研判与共享,成为支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和准确预判的有力手段,为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机遇。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实践建立大数据中心,及时搜集、实时处理数据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基础。政府部门是社会治理的主导者,在出台社会规范和政策时,依赖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减少因缺少数据支撑而带来的偏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实践中,浙江法院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法院案件信息数据库,及时、全面、准确地采集反映案件及其审理过程情况的各类信息,为加强对办案的全流程监管,实现科学分类、多元检索和海量数据的分析比对奠定了基础。打造大数据电子政务平台,畅通利益诉求与沟通渠道,建立主动应对的社会治理模式。大数据分析注重用户行为的分析和反馈,通过网上办事、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电子政务平台和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促进政府和公众互动,获取公众行为的大数据并加以分析,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社会矛盾和问题,将过去政府被动应对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治理模式。对社会大数据进行历时性和实时性分析,加强社会风险控制,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无论是对现实社会各行业的运行监控,还是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都可以基于历时和实时的大数据分析,密切掌握市场调节失灵、社会秩序与稳定受到威胁等需要社会治理介入的节点或情况,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等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大数据技术创新社会治理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打造“数据中国”。大数据将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麦肯锡的大数据研究报告称,大数据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指标,已经渗透到金融、健康、住房、交通、教育等重大民生领域,正在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国际上,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出台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政策,日本和韩国也积极付诸大数据技术的实践。我国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也已先后启动大数据行动计划或成立大数据联盟,以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发展既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我国从国家层面设计大数据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引导和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利用。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应用,促进数据驱动的社会决策和治理常态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载体,大数据本身也将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大数据中心和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的水平,决定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能否被有效收集、分析、挖掘和应用。这些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以政府为主导、技术型企业为主力、公众参与为纽带,形成覆盖有线与无线互联网、各种社交网络、各种使用终端在内的社会化统一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治理难题;针对不同社会细分人群,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同时建立数据库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利用机制,不仅打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也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互动反馈,不断扩大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使数据驱动的社会决策与科学治理常态化。建立数据使用规范,规避大数据的使用风险。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可能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和公民隐私等,需要在立法层面明确大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原则。大数据平台本身的安全性也应引起重视,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大数据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重视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敏感数据的监管。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构建大数据良性生态环境,调动全社会积极、有序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创新社会管理。
③ 国家出台了哪些与大数据相关的政策
2016年2月24日,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3月2日,工信部、央行、银监会三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信息共享 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依托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建立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
2016年8月3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将支持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共享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终端媒体产生的数据,把握客户消费习惯、风险收益偏好等行为特征,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016年3月7日,环保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部党组要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转变环境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提升治理能力,加快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环境执法、环评管理、自然生态、核与辐射等数据整合集成、动态更新,建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启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试点。
④ 十项大数据工程如何\\\"数据强国\\\"
十项大数据工程如何"数据强国"
据了解,《纲要》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大数据国家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该计划提出从政府大数据、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大数据领域的十大工程。
其中,包括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等4大“政府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等5大“大数据产业”工程;以及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2020年民生保障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
与十八大以来发布的诸多国务院文件一样,《纲要》明确了行动计划中的部分任务的完成时间:2017年底前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18年,开展政府和社会合作开发利用大数据试点,中央层面构建形成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跨部门共享校核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基本建成,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等。
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软件和硬件支撑平台等产品。培育10家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服务和产品制造企业。实现关键部门的关键设备安全可靠。
2020年底前,逐步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建立国家大数据发展应用统筹协调机制
《纲要》提出建立国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强化国家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同时设立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大数据发展应用及相关工程实施提供决策咨询。
《纲要》还表示,要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政府部门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和共享复用制度;同时研究推动网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关键行业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
另外,《纲要》明确要加快建立大数据市场交易标准体系,同时强化中央财政资金引导,集中力量支持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构建、重大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延伸
十项大数据工程如何“数据强国”?
1.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
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制定政府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形成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到2018年,中央政府层面实现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形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制定实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制定数据开放计划。
2.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
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在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政府集中构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和信息惠民服务平台。
整合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构建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保障有力、绿色集约的政务数据中心体系。开展区域试点。
加快完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到2018年,跨部门共享校核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基本建成。
加强互联网信息采集利用。制定完善互联网信息保存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互联网信息保存和信息服务体系。
3.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
推动宏观调控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和执行监督大数据应用。探索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和执行监督大数据应用体系。
推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鼓励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市场化的第三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初步建成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体系。实时采集并汇总分析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
4.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
医疗健康服务大数据。建设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
社会保障服务大数据。建设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的统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大数据平台。
教育文化大数据。建立各阶段适龄入学人口基础数据库、学生基础数据库和终身电子学籍档案。
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建立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建立旅游投诉及评价全媒体交互中心。
5.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
工业大数据应用。研究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
服务业大数据应用。研发面向服务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培育数据应用新业态。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影视、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
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企业应依法向政府部门报送数据。
6.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
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建设农产品全球生产、消费、库存、进出口、价格、成本等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工程,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共享。建立我国农业耕地、草原、林地、水利设施、水资源、农业设施设备、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劳动力、金融资本等资源要素数据监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建立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市场流通、加工储藏、检验检测等数据共享机制。
7.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
大数据创新应用。鼓励企业和公众发掘利用开放数据资源。
大数据创新服务。研发一批大数据公共服务产品。
发展科学大数据。构建科学大数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科学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
知识服务大数据应用。建立国家知识服务平台与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8.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
加强大数据基础研究。探讨建立数据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面向大数据计算的新体系和大数据分析理论,探索建立数据科学驱动行业应用的模型。
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加强数据存储、整理、分析处理、可视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技术产品的研发。
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能力。以应用带动大数据技术和产品研发,形成面向各行业的成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9.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培育骨干企业。到2020年,培育10家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服务和产品制造企业。
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形成面向大数据相关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
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大数据。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
10.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网络和大数据安全支撑体系建设。到2020年,实现关键部门的关键设备安全可靠。完善网络安全保密防护体系。
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完善金融、能源、交通、电信、统计、广电、公共安全、公共事业等重要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防护体系。
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重大风险识别大数据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政府、行业、企业间的网络风险信息共享。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十项大数据工程如何\"数据强国\"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⑤ 目标清晰任务明确 大数据迎来大发展
目标清晰任务明确 大数据迎来大发展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纲要》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促进中国大数据产业和互联网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大数据产业将进入一个5到10年的稳步发展期,产业化进程将显著加快。而各类金融机构在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将获得创新金融服务、加快自身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国务院日前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发布的《纲要》,与7月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构成规范发展中国互联网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姊妹篇”,其发布和实施对于促进中国大数据产业和互联网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促进大数据发展意义深远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当今全球,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和创新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启动大数据相关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工作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适应全球化的新趋势,制定和实施《纲要》,清楚地表明促进大数据发展已上升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促进大数据发展,将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大数据推动社会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可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和效率。大数据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已成为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促进业务创新增值、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促进大数据发展,使我们抓住了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充分利用我国的数据规模优势,实现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步提升,发掘和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数据资源的战略作用,增强网络空间数据主权保护能力,维护国家安全,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
促进大数据发展,将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大数据应用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社会事业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将极大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将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进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纲要》明确提出了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未来5到10年逐步实现的目标,并对三方面的主要任务作了具体部署。这三方面的任务是,一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在各项任务中,促进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更为关键的影响和作用。事实上,《纲要》明确提出了“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的方针。对此,相关各方要高度重视和积极落实。
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了对大数据的搜集、分类、整理、分析、加工,使其成为供社会和市场各方主体可用的“半成品”、“成品”和“方案”等。在这个繁杂的社会分工和协作过程中,将形成成熟的大数据产业及体系,包括各种大数据平台及生态体系,并与互联网新经济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中国电子信息标准化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国家标准委正在着手制定首批共10项大数据标准,即大数据术语、大数据技术参考模型、数据交易平台交易数据描述、数据交易服务平台通用功能要求、数据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多媒体数据语义描述要求、科学数据引用、数据溯源描述模型、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和通用数据导入接口规范。其中,前4项处在征求意见状态,中间4项已完成草案,最后两项还在草案大纲阶段。另外,大数据标准体系框架也已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纲要》发布实施和上述标准颁布之后,中国大数据产业将告别“跑马占地式”发展阶段,进入一个5到10年的稳步发展期,大数据产业化进程将显著加快。
金融支持与
大数据产业发展形成双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数据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金融的大力支持将形成金融与大数据产业发展互动双赢的新格局。
为促进大数据发展,《纲要》明确了7个方面的政策机制,其中第5项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包括: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推动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示范工程;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大数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大数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努力为企业重组并购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投向大数据产业,鼓励设立一批投资于大数据产业领域的创业投资基金。
这些政策机制的创新和实施,将给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机构带来创新金融服务、加快自身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各类金融机构在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和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必将形成与大数据产业持续发展互动双赢的新格局。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目标清晰任务明确 大数据迎来大发展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⑥ 广东省将建成超200家互联网医院,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集群
近日,《广东省卫生 健康 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围绕卫生 健康 事业的多项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巩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 对标国际一流,集中优势资源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和我省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中医药强省、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发挥高水平医院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市域整体医疗水平和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提升,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二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以人民 健康 为中心,推动将 健康 融入所有政策,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医”联动、行业综合监管等重点改革。
三是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疾控体系,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和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优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强化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健全精神卫生和心理 健康 服务体系。
四是深入推进 健康 广东建设。 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健康 促进与教育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方位干预主要 健康 因素。强化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一老一小、残疾人、职业人群等 健康 保护,保障人民全生命周期 健康 。大力发展 社会 办医,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积极发展多样化 健康 服务。
五是健全完善 健康 优先发展保障体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 科技 创新和生物安全能力,发展数字 健康 ,推进 健康 湾区建设与国际合作,加强卫生 健康 法治建设,加大卫生 健康 事业投入,全面构建广东省卫生 健康 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
在具体任务中,多次强调数字化、信息化的作用。
01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其中提到将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间电子 健康 档案和电子病历等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将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支持公立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规范互联网诊疗运营模式,推动完善 “互联网 医疗服务” 项目、 价格,进一步规范 “互联网 医疗服务” 的医保报销范围。
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协同改革,将符合条件的 “互联网 医疗服务” 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探索 “互联网 医疗服务”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建设数据共享、 业务协同的省级综合监管平台,充分融入我省 “一网统管” 体系,推动实现医疗卫生行业智慧化监管。
将通过实施多项深化医改项目来进行落实,例如卫生综合监督执法能力提升工程,推进省级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全省医疗卫生行业智慧化监管。药事管理服务改革项目,建立健全远程处方审核机制,依据远程医疗平台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集中处方前置审核、 远程药学会诊等,实施 “AI药师” 工程,提升基层药师能力等。
02
完善 健康 优先发展保障体系,明确将大力发展数字 健康 。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 健康 行业深度应用创新发展,建成国家 “ 互联网 医疗 健康 ” 示范省,建强 健康 医疗新型基础设施,增强数字 健康 发展能力。
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整合各级各类基础网络资源建设全省统一的 健康 医疗业务网络。健全权威统一的省市二级全民 健康 信息平台,推进电子 健康 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对接联动。
完善 “互联网 医疗 健康 ” 服务监管平台,推动 “互联网 医疗 健康 ” 规范有序发展。在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发展智慧服务、智慧临床、智慧管理,优化智慧医疗服务流程,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连续服务。
加强智能化早期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医疗卫生智能监管和绩效评价综合系统为重点,建设卫生 健康 全方位数字化治理新体系。
规范和加强 健康 医疗大数据保障体系建设, 深化 健康 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科研、教育培训、产品研发、行业治理等方面应用, 探索 形成广东特色 健康 医疗大数据发展模式。
完善全民 健康 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
实施数字 健康 工程。建设广东卫生 健康 云,实现医疗 健康 “一张网”。健全省、 市两级全民 健康 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初步建成全省医疗 健康 大数据中心。建设一 批 “互联网 医疗 健康 ” 示范市、 县 (区)。持续深化医疗 健康 信息便民惠民 “五个一” 行动。推动医学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应用,打造一批示范智慧医院。到2025年,全省建成超200家互联网医院。建设智慧化多点触发预警信息系统,提高公共卫生早期预警能力。建设数字化 健康 教育支撑工程,开展个性化、智能化教育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广东建设国家 健康 医疗大数据研究院、 健康 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遴选一批协同创新基地医院、 企业,形成 健康 医疗大数据发展集群。
03
疾控体系建设、中医药发展、医养康养等多个领域同样强调信息化的作用。
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建设符合现代疾病预防控制需求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实验室检测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强化监测预警、 风险研判、 决策管理、 检验检测、 流 行病学调查和现场调查处置能力。
推进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推动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中医药信息化支撑驱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深度应用。
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撑,增加智慧 健康 养老产品供给。
⑦ 全国31个省市区优势及重点产业布局最全盘点
易数链报道
来源|产业大视野
产业,是招商引资的核心问题。为了帮助大家强化各省产业布局认知,我们对全国31改革省市区的 优势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重点进行了整理,是招商引资及了解各地产业布局的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
01 广东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造纸、医药、 汽车 等九大支柱产业,造船、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通用飞机等先进制造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 汽车 、半导体照明(LED)、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健康 卫生等新型产业、高技术产业等。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工作母机”类装备制造业;
2、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3、培育壮大一批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计划;
4、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5、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显示技术等6个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培育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
6、推进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海洋经济;
7、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8、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功能区,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9、发展影视传媒、动漫 游戏 、广告创意等文化产业集群。
02 北京
优势产业 : 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以及限制发展的产业(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价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 汽车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创意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工业、农业、商业、 旅游 业、金融保险业、文化 社会 事业、环保工业和基础设施。 科技 、医疗、养老等服务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2、促进 健康 、养老、 体育 产业发展;
3、打造金融、信息、 科技 服务三大优势产业;
4、力争在新能源 汽车 、集成电路、机器人、3D打印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5、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
03 上海
优势产业﹕ 现代服务业以及先进制造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制造业、服务业、城市基础建设与公用事业及农林渔木业。
重点发展的6大工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汽车 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
3、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 科技 项目,在新能源 汽车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工程;
4、推动大飞机、北斗卫星导航、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04 天津
优势产业﹕ 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业、国防、现代物流、海洋经济。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商业和电子商务,研发、结算中心和企业总部,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打造移动互联、电子商务、智能城市、泛 娱乐 和信息安全5个创新型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先进制造产业;
2、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
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行业领先的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创新机构。打造 科技 小巨人升级版,着力推进能力、规模、服务升级, 科技 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小巨人企业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
4、大力发展新型金融,建设一批运营平台、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机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品牌;
5、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05 重庆
优势产业﹕ 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IT产业、 汽车 摩托车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品。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引进和实施一批石墨烯、轨道交通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环保技术等重大项目,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2、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万亿元产值;
3、延伸 汽车 产业链,年产销量力争达到400万辆;
4、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5、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
6、大液晶显示产业规模;
7、加快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基于3D打印技术等新型制造方式;
8、推进石墨烯在工业和消费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开发高端金属和纤维复合材料,打造新材料基地;
9、瞄准通用航空器、轨道交通装备、高技术船舶主机与关键零部件,提升高端交通装备产业优势;
10、加强页岩气开发央地合作和各类市场主体培育,构建勘探开发、加工应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11、拓展天然气化工上下游产业链,壮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12、推进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和新药开发引进,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后发优势;
13、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和总包能力,形成对接市场、配套完备的环保产业集群;
14、依托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势,引进和培育数据储存、加工、增值应用企业,形成服务国内外的大数据产业链;
15、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完善跨境电商口岸通关、国际配送和结算服务体系,促进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16、把 旅游 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建成国际知名 旅游 目的地;
17、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和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促进互联网与经济 社会 深度融合;
18、务实推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以“互联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06 江苏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产业、医药产业、建材产业、机械产业、石化产业、轻工产业、冶金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医药、生物及新材料;传统产业:纺织、轻工、冶金、建材;生产服务业:物流、金融、服务、商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
2、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
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4、促进现代金融、 科技 服务、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5、打造一批互联网产业园和众创园、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做强做大骨干企业;
6、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7、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8、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
07 山东
优势产业﹕ 轻工业、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和冶金六大传统产业为工业主体。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 健康 、 旅游 、文化、休闲、 娱乐 、 体育 等产业,引导各类服务业改善供给结构;
2、下决心推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船舶、玻璃、轮胎、地炼等行业去产能;
3、加快食品、轻工、纺织、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4、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机械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5、推动其他各类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成长。
08 浙江
优势产业﹕ 纺织、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纺织、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抓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信息经济为龙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2、加快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
3、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建设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
09 四川
优势产业﹕ 资源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机械产业、信息产业及医药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7+7+5”产业: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
2、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
3、发展现代农业和 健康 养老 旅游 业;
4、发展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全域 旅游 ,建设川藏世界 旅游 目的地;
5、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研制及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
6、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培育石墨烯、北斗卫星导航、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7、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8、着力提高电子信息、 汽车 制造产业本地配套率;
9、支持川酒、川茶、川菜、川药等特色优势产业;
10、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
10 福建
优势产业﹕ 电子信息业、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优势行业。
重点招商引资产业﹕ 为种养植业等第一产业,石化、电子、机械、轻纺、能源、医药等第二产业及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运输、 旅游 、物流、教育、医疗卫生、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2、2020年,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和海洋经济产值均超万亿元;
3、 旅游 、物流、金融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4、做大特色优势农业。
11 山西
优势产业﹕ 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 旅游 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 社会 事业及煤炭、焦炭、冶金、电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改造。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
2、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煤基清洁能源;
3、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煤机、煤层气、电力、煤化工等装备制造产业;
4、积极发展特色食品、现代医药产业;
5、大力发展电动 汽车 产业;
6、发展 旅游 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 健康 养老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7、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分享经济。
12 安徽
优势产业﹕ 汽车 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行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新型建材工业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计划;
2、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 健康 服务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3、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 社会 融合发展;
4、建设互联网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综合试验基地;
5、加快发展量子通信、航空动力、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
6、培育壮大 科技 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业。
13 江西
优势产业﹕ 飞机、陶瓷、铜冶炼。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在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2、推进LED产业基地建设;
3、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的开发应用;
4、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5、培育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北斗导航等产业;
6、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4 河南
优势产业﹕ 化学制品、氧化铝、电解铝、整车产品、粮食制成品、装备制造业、彩电玻壳、新型电池、血液制品、抗生素原料药和超硬材料。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电气装备、矿山装备、现代农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
2、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3、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智能穿戴生产能力、软件开发、动漫 游戏 、移动多媒体等产业;
4、加快发展冷链、休闲、 健康 、饮品、配餐、主食等食品产业;
5、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和相关零部件产业,加速电动 汽车 产业化。
6、钢铁、电解铝等产业扩大精深加工产品;
7、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8、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化。
15 湖南
优势产业﹕ 烟草、钢铁、机电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抓好电力机车工程实验室及智能制造车间等重点项目建设;
2、推动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产业绿色化;3、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通用航空、两型住宅等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成长;
4、加快培育新能源 汽车 、高性能数字芯片、智能电网、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
5、推进浮空器、高效液力变矩器、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项目建设;
6、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检测检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7、完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
16 湖北
优势产业﹕ 冶金、 汽车 、纺织、建材。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生态 旅游 、生态农业、 健康 养生 、节能环保等产业;
2、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形成2至3个产值过万亿的产业;
3、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
4、盯紧光电子、3D打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
5、实施智能制造等九大工程;
6、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领域实现突破发展;
7、培育30个新兴领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17 河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推广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打造京张 体育 文化 旅游 产业带;
2、壮大保定 汽车 、石家庄通用航空、唐山动车城、秦皇岛 汽车 零部件等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3、推进沧州激光、邢台新能源 汽车 业园;
4、做强光伏、风电、智能电网三大新能源产业链;
5、建设“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
6、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监测、治理装备产业;
7、推动 旅游 产业发展;
8、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主导产业。
18 辽宁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促进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2、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业;
3、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4、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 健康 发展;
5、支持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建设;
6、加快发展临港、临空产业。
19 陕西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启动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 汽车 、3D打印、机器人、高端芯片制造、智能终端生产等产业;
2、推进 汽车 基地和新能源 汽车 研发;
3、以国家基金图推动航空发动机专项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4、建立航空及航空服务业和卫星应用产业聚集区;
5、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旋磁存储等项目。
20 贵州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积极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
2、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3、建设一批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4、促进航空航天、智能终端、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 汽车 等装备制造业;
5、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
21 云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培育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
2、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产业;3、重点发展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产业;
4、培育生态文化、 养生 休闲、大 健康 、文化创意、民族 时尚 创意等服务业。
22 黑龙江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推动钛合金、3D打印、机器人、复合材料、石墨产业发展;
2、大力发展 旅游 业,培育冰雪 体育 产业;
3、鼓励和引导 社会 力量投资养老 健康 产业;
4、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5、推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建立大数据中心。
23 广西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拉长糖业产业链;
2、推动铝产业集群发展;
3、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
4、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地理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 汽车 、新能源、生物医药、大 健康 、人工智能、高效储能、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
24 新疆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把文化产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2、打造能源化工材料产业基地;
3、石油石化、煤炭等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
4、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展集生态农业、医疗保健、 体育 健身、休闲 旅游 、养老服务为一体的 健康 产业。
25 内蒙古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加快煤炭深加工、精细化工、有色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
2、促进现代煤化工向下游延伸、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装备制造向高端发展、农畜产品向终端拓展;
3、大力推进协同制造、智能制造,做大装备制造业;
4、拓展锂电池、永磁材料产业链,努力做大电动 汽车 产业;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用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26 吉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无人机产业,无人机产业产值增长50%以上;
2、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灾备中心等项目;
3、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9大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
27 甘肃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
2、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产业、 健康 养老产业、文化 旅游 产业等。
28 宁夏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瞄准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中高端产业;
2、抓好3D打印、数控机床、高端轴承、碳基材料等项目;3、光伏发电装备、风机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4、培育信息产业,支持软件、 游戏 等产业发展,引进智能终端、可佩戴设备等信息装备企业;
5、培育壮大创意、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
29 海南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软件业、电商业、服务外包等产业,建立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提高互联网产业规模化水平;
2、扶持发展海洋运输、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促进临港产业加速发展;
3、十二个重点产业: 旅游 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 健康 产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产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 体育 产业。
30 青海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改造提升盐湖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延伸补强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
2、发展轻工纺织、饮用水、中藏药加工、民族用品等消费品工业;
3、发展生态环境最具“亲和力”的 旅游 产业。
31 西藏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加快 旅游 产业大发展;
3、加快发展唐卡、藏毯、演艺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
4、加快发展保健食饮品、休闲健身、康复疗养等 健康 产业。
注: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