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医院与互联网技术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郝多)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卫生事业已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市场化,医院既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形势发展。
就在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通过HIMSS(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七级现场评审,新华网走进宣武医院,来了解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医院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还拿着病历本跑各个科室吗?你“out”了
据宣武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嘉介绍,宣武医院从2000年开始起步做信息化建设,这些年一直在逐步完善中。在这个长期建设中,最大的一个改观就是“全院无纸化”。各个临床科室都实现无纸化诊疗,舍去纸质病例。除了字面上的完全没有纸张,还有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流程上每一步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监管,在极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的同时,将人工作业的犯错率进一步降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嘉。新华网 杨锘 摄
李嘉坦言,起初,临床医生觉得信息化改造会给临床增加负担。电子病历书写很不方便,但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现在对于医院来说,是离不开信息系统的,书写电子病历不仅不是麻烦,更为后期查询病历提供了便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新华网 杨锘 摄
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说,医院追求“无纸化”并不是目的。他说:“在医院,最重要的是诊治过程,为患者服务、保证医护人员更好的工作环境、更精确的诊疗措施与治疗手段”。
为你开的处方,“大数据”在监控着
信息化系统在临床决策方面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李嘉举例说大数据可以应用在处方前置审核,来保证药品的合理、合规。再比如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相关工具给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供有据可循的支持和依据。
大数据还可以做监控工作——“闭环管理”。“环”的意思什么?举个例子,病人用药,处方→处方审核→发药→药物配送→口中,这便是一个环;病人输血,输血申请→血样采集→配血→输注,这也是一个环。李嘉说,闭环管理的每一步都有信息化监控,使得流程更加顺畅和高效。
梁志刚认为“大数据”监控,最重要的就是正确的药用到对症的患者身上。他说,有科学研究表明计算机犯错率是万分之一,不可否认,比人类犯错率低。设定系统的过程十分复杂,但院方也一直跑在建设信息化建设路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患者安全。
追求高效、可靠、安全的路上
谈到李嘉心目中理想的临床数据应用场景,他用三个字概括总结。首先是“全”,所谓的全是覆盖一个患者一生的健康数据的完全集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任意电脑调出来。第二“易”,数据调取利用的便捷性,无论通过什么方式、什么地点、比较容易调出患者的数据。第三“精”,我们现在各个系统之间,甚至在一家医院之内,我们不同的系统对患者的同一个指标采集。标准是不固定的,比方不同科室采集标准不同,我们要做的工作,是通过我们努力,用一套规则规定不同系统,能做到采集指标筛选,是精的意思。最后,李嘉介绍了宣武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在过去的几年中,院方切实体会到信息化建设为医院实际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便利和好处。他表示,宣武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在路上”,未来,宣武医院还将不断引入新技术,比如大数据的应用、临床辅助决策、云技术等。梁志刚表示,宣武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离不开以北大医信为代表的合作商的助力。长期以来,北大医信设有专门的项目团队常驻医院,为医院提供持续的信息化支持和服务。“我们不停的努力尝试,都是为了让医院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安全。”梁志刚说。
B. 医药大数据对于医药行业的作用是什么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利用好这些数据,不但能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而且能促进生产环节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医药行业也在大数据时代脱颖而出,在生物医药领域,大数据更是人类挑战疾病的重要武器。
在大数据技术尚未成熟之前,药物研发与试药环节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耗时长、回报慢、风险大。可以说,任何一个制药公司在向市场推广药物产品之前,都要经过几千甚至上万次的实验和大量候选药物的折磨。
由于药物研发是化学、生物、药理、临床等十几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平均每个药物背后的研发数据资料多达数千甚至数万页。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高效地搜寻整理,在重重迷雾里找到真正的价值所在,是每家创新药企和相关机构的切实需求。
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各药企/研发单位得以提高自己掌握市场信息的速度和完整性,辅助项目的立项过程,加快药物研发的进度……在有限的时间内,研发更多对人类更有意义的药品/治疗方式。大数据让药物的筛选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快捷,也更为安全,是一种高效又经济的药物分析技术手段。
同时,在集采常态化、新药审评审批加快、医保谈判降价的大趋势下,市场为真正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品腾出了空间,全球科学家都在不断努力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如何博采众长,研发出满足临床需求、所需投入尽可能少、市场效益更好、成功率更高的药品?
药渡数据库
在功能上:注册时光轴,检索功能丰富,支持订阅审评,研发数据多维度关联。
在开放程度:封闭式。
总体来说药渡医药数据针对的是创新药的研发,打造的是研发型数据库,目前没有中标数据,市场数据等。
问题还是比较宽泛,主要能解决的有了解市场数据、了解研发数据、销售数据等等。
C. 大数据行业对于医药行业有什么作用呢
一、大数据有助于精确医疗行业市场定位
医疗行业企业需要架构大数据战略,拓宽医疗行业调研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从大数据中了解医疗行业市场构成、细分市场特征、消费者需求和竞争者状况等众多因素,在科学系统的信息数据收集、管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企业想进入或开拓某一区域医疗行业市场,首先要进行项目评估和可行性分析,这个区域人口是多少?消费水平怎么样?客户的消费习惯是什么?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怎么样?当前的市场供需情况怎么样?公众的消费喜好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背后包含的海量信息构成了医疗行业市场调研的大数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借助数据挖掘和信息采集技术不仅能给研究人员提供足够的样本量和数据信息,还能够建立基于大数据数学模型对未来市场进行预测。当然,依靠传统的人工数据收集和统计显然难以满足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需求,这就需要依靠相关大数据技术开发公司(如北京恒泰博远科技)来进行大数据采集、分析、监控、分发系统的开发。
二、大数据成为医疗行业市场营销的利器
互联网上的信息总量正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暴涨,我们每天在不同平台上分享各种文本、照片、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高达的几百亿甚至几千亿条,这些信息涵盖着商家信息、个人信息、行业资讯、产品使用体验、商品浏览记录、商品成交记录、产品价格动态等等海量信息。这些数据通过聚类可以形成医疗行业大数据,其背后隐藏的是医疗行业的市场需求。
以医疗行业在对顾客的消费行为和趣向分析方面为例,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花费、选择的产品渠道、偏好产品的类型、产品使用周期、购买产品的目的、消费者家庭背景、工作和生活环境、个人消费观和价值观等。如果企业收集到了这些数据,建立消费者大数据库,便可通过统计和分析来掌握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兴趣偏好和产品的市场口碑现状,再根据这些总结出来的行为、兴趣爱好和产品口碑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和营销战略。
三、大数据支撑医疗行业收益管理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企业收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需求预测、细分市场和敏感度分析对数据需求量很大,而传统的数据分析大多是采集的是企业自身的历史数据来进行预测和分析,容易忽视整个医疗行业信息数据,因此难免使预测结果存在偏差。
四、大数据创新医疗行业需求开发
在微博、微信、论坛、评论版等平台随处可见网友使用某款产品优点点评、缺点的吐槽、功能需求点评、质量好坏与否点评、外形美观度点评、款式样式点评等信息,这些都构成了产品需求大数据。作为医疗行业企业,如果能对网上医疗行业的评论数据进行收集,建立网评大数据库,然后再利用分词、聚类、情感分析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价值趣向、评论中体现的新消费需求和企业产品质量问题,以此来改进和创新产品,制订合理的价格及提高服务质量,从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D. 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也随之不断更新,同时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逐渐得到完善。
一、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就是如今的信息数据的新时代。然而所谓的大数据主要是指规模巨大的海量资料,具有以下四大特征,首先是数据的体量巨大,二是较多的数据种类,体量、种类、价值、速度等四大特征,数据体量巨大,其包含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碧告睁化数据等等,然后就是较高的商业价值,不过价值密度就比较低,最后是处理的速度较快,获取实时的信息数据,这主要是与传统数据之间的区别。大数据的精髓在于分析信息过程的转变分为以下三点:1、更多分析整体数据,不再对随机采样有一定的依赖性;2、着重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再单纯的探求因果关系;3、更倾向于混杂性,而不再热衷于高精确度。总的来说这些都体现了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
二、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某些问题的存在
1、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比较凌乱无序医院的各种档案通常是由行政办公室的综合方案室负责管理,综合档案室通常只管理一些文书,科技,会计,人事档案等,不过因为医院历史的原因及医院管理的需求,医悔岁院的医疗病例则是由专门的病案室负责管理,但是像临床的一些x光片,检验检查结果,以及各种检查图文档案,另外就是一些网络办公室产生的电子档案等等,这些都是由各个科室的相关人员自己管理的,然而电子病历和一些医疗电子网络信息则是由信息科负责管理,这样就在医院形成了多个部门管理的现象,从而使档案管理的职责不明确,管理线条凌乱无比,最终使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和不便。
2、不健全的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和制度虽然有一些医院建立了档案管理室,不过实际的管理效果却不是那么如意,大多数是由于相关的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个别人员通常喜欢把档案资料随手放在自己的办公室事,因此导致了不能及时归档,最终使档案资料不完整。而对于平常的学习来讲,大多数都是对专业技术的培训学习,较少有档案管理方面的学习,档案管理的宣传和力度认识也远远不足。另外就是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范畴不够明确,让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比较封建落后,远远跟不上医院档案管理的要求。
3、不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导致缺失、损坏现象较普遍因为医院的多种电子档案管理,所以目前有许多电子档案资料都是由各个科室自行保管,从而缺乏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另外电子档案都依靠计算机进行储存,然而科室的计算机管理并没对网络安全,权限管理,以及病毒预防等做出良好的改善措施,同时电子档案严重缺乏如何规范收集,整理,归档等做出具体方案等这方面的知识,最终使电子档案的并不能完全存档的现象发生。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管理素质医疗作为当今的社会中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现今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和各方面的之时都有待提高,例如:文化程度方面、医疗技术知识、电子信息技术、档案专业管理知识等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培养相关的医疗人才及加强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的意识远远不够以及资金投入的不足,这样使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从而对档案的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5、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医院的电子档案必须要有一个系统来完善整个体系,其中包含了整个网络平台和硬件的基础设施,比如: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以及其他各种医友郑疗设备等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信息资料的安全防护,这些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还有就是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生命周期较短,在后期的维修和保养升级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实施。
三、大数据背景下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1、完善医院的档案管理网络由于医院档案信息量和种类都比较多,然而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高科技技术,实现数据库无纸化。在建立一个健全的医院档案管理机构,首先需要严格明确划分档案管理的责任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制约和管理医院的档案及档案的管理人员。
这样不仅有利于领导的统一性、机构的统一性、制度的统一性、保管的统一性,还有利于各个相关部门互相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以及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同时还有利于网络实现多元化信息资料的共享和权限的统一规划。从而保障了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医院的档案管理可以分为信息科和综合档案管理室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信息科负责医院的病例统计管理及图书、计算机的管理,然而综合档案管理室则是对各个科室和载体的档案进行统一化的管理,而且还能监督指导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这两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且职责明确。
2、建立医院相关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相关的制度建立有利于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建立科学性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包含了档案的收集制度、归档制度、保管制度等等,同时明确医院的电子档案的保存期限和档案的保管范围,可以将相关制度的管理列入有关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中,这样有利于对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还要建立医院电子档案动态管理制度,让档案管理的方式规范化、流程化。
3、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就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基本的综合素质。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详细的了解医院的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医学方面的知识,以便能规范的、统一的管理档案。在这个现代化的医疗信息时代中,有关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的技能,还要对自身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更新,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整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医务工作人员对电子档案管理的认知,形成一个自觉对文件资料收集和保存的好习惯,同时保证了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或减少工作上的失误。
4、对档案管理的投入需有所加大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电子档案的信息管理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还关系到医院的档案的安全性,有关的医学科研活动,能充分的体现档案管理的价值。所以医院需要着重对档案管理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选择优越性较强的计算机和医疗设备,从而保障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另外还要选择配置性能较高的安全软件,加强防火墙的技术和安全系统的开发,同时还要设置数据资料的访问权限。这样有利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能过顺利有序的进行。
四、结束语
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的任务往往是不可忽视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也随之不断更新,同时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逐渐得到完善。然而在针对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此文就是通过建立健全的电子档案管理网络、健全的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及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就是对医院的管理设备的投入,从而有助于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玲.浅谈医院电子档案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11):62.
[2]贾月婷.医院电子档案的重要性与创新[J].黑龙江史志,2014(24):73-73.
[3]李妙蓉.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2(05).
;E. 大数据应用潜力,医疗大数据的实践又有哪些
现在的时代可以成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下的我们能更好地生活,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被大数据改变。数据基本上能跟任何行业进行互动,也可以说数据对每个领域来说都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因为在数据驱动之下,各类领域就会根绝要求去改善自身的服务,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是很明显。
虽然说大数据是一个数据的收集,对于个体还是不太具有针对性的。但是,大数据对我们的生活真的是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不过,即使医疗手段再先进,我们还是要保护好身体,不要生病。
F. 医疗大数据平台推进医学道德形态重构
医疗大数据平台推进医学道德形态重构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呈现出个体化发展趋势,而基因技术的应用又使精准医学凸显。个体化医疗与精准医疗的结合,预示了大数据时代医疗变革的方向:通过数字化人体引发医疗健康革命。
大数据时代,一种潜在的变化正在显现,掌控个人的医疗过程和医疗保健成为变化的核心。医疗大数据平台的运营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而关涉总体人类健康、社会公共善、共享的伦理和个人医疗服务方面的改善,从而推进医学道德形态的革命性重构。
首先,通过个体化医学改善总体形态的人类健康。数字化人体和基因组学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基因筛查技术的融合运用,带来医学重心的转移或变化。它提供给人们的医学劝告主要有两条:其一,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其二,医学只有遵循个体化科学才能带来整体人类健康状况的实质性改善。在大数据时代,手机将成为生命线,它使边远地区的人们获得所需要的医疗服务,并通过数据反馈为社区创造一个数字化的网络系统。通过大数据,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健康培训、在线诊断、预防和灾疫应对等领域一展所长。
其次,通过构建公共健康之善疏解医患紧张。数字化时代医学道德形态重构的重点,是通过个体化科学构建公共善,并由此疏解医患紧张关系。生命伦理学对个体化权利的强调和对总体人口健康的强调之间存在明显断裂。然而,个人自主或自我决定如果没有基于“数字化人体+基因测序”的个体化医学的支持,只能是一种抽象的权利原则。医疗大数据提供给个人的健康或诊疗指南,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生,都类似于航海图。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世界观,它使病人真正成为医学的中心。
再次,通过融合的医学展现开放共享的伦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各国政府都认识到数据开放的重要性,出台了数据开放的法令。医疗大数据将患者作为医疗信息的点连成一片数据之海。因此,一种开放共享的医疗信息技术系统可以通过相关关系的挖掘而预测某些疾病的分布或流行。数据的开放共享将带来一系列融合,进而将快速成熟的数字化、非医学领域的移动设备、云计算和社交网络与蓬勃发展的基因组学、生物传感器和先进成像技术的数字化医学领域合为一体。医学或医疗技术可能因为更偏重预防而体现“上医医未病之病”的理念。
最后,通过开放整合的专家团队提供个体化医疗服务。基于网络平台的医疗技术实践,使得医学团队的诊疗模式成为未来医疗诊治的基本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医疗技术实践,为“团队医学”提供了新的形式,医学不再是个体医生的单打独斗,而是基于网域空间的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个体化医疗服务。以团队形式为个体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建构了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道德形态。从个体收集到的数据的大批汇总最终将会创建一种良性反馈的伦理性圏层,使健康计划的所有参与者受益,并鼓励愈来愈多的人参与进来。
大数据时代的健康革命,在技术形态上,取决于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精准医学模式的建立。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是其先锋。这种医学道德形态的重构凸显了三大伦理道德难题。
第一,个人隐私及安全问题。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医疗行业面临保护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双重困扰。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之一,是员工使用自带移动设备连接医疗系统的IT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风险,这是恶意软件侵入的最薄弱环节,被称为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推行移动化或个体化医疗计划(或健康计划)是许多顶尖级诊所和医院的计划,实施过程必然会面临该难题。除此之外,还面临医疗大数据或精准医学模式自身带来的问题,比如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等。与此同时,医院利用数据平台收集和分析某患者的敏感信息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政府机构和企业对个人健康信息进行收集、监控和分析处理是否符合隐私规则?医疗数据、商业数据、科研数据等应遵循何种收集规则?参与者隐私的保护既是医学研究得以展开的前提,又是一切健康计划得以实施的前提。只有在保护个人隐私与充分利用数据库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才能应对大数据时代医学生命伦理学的隐私及安全伦理问题。
第二,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如何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据共享遭遇的基准层面的伦理挑战。建立在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医疗技术实践,其本身就预设了一条不可突破的道德底线。由于人体及其健康状态以数字化的形式被记录、存储和传播,因此形成了与实体人相对应的镜像人或数字人。失信或失真的数据,导致被预设为可信的精准医疗变得不可信。例如,如果有人担心个人健康数据或基因数据对个人职业生涯和未来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当有条件采取隐瞒、不提供或提供虚假数据来玩弄数据系统时,这种情况就可能出现,进而导致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系统(HIT)以及个人健康档案(HER)不准确。如何治理或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面临的一种伦理挑战,它构成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重大课题。
第三,数字鸿沟或价值鸿沟带来的挑战。数字鸿沟指不同社会群体对于数字化技术或信息技术使用的巨大差异,分为接入、应用、知识、价值四个方面。随着接入问题的逐步解决,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正在缩小,价值鸿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提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数字化健康革命带来的价值观变革。只有缩小价值鸿沟,使人们认识到,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学基础上的个人健康革命,是一种将个体与总体进行融合的医学变革,它展现了数字化时代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即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道德形态,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之中。
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和精准医学的基本原理,是连通最小行动者和最大数据计算之总体,这是现代医疗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展现的伦理特质。大数据对个人和集体相互关系的重新定位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它提供了在一个日益个体化的现代社会,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的结合方式,迫使个人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当然,这种思考必须以对个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维护为前提。与此同时,从群体出发或从整体出发的伦理理念重新获得了应有地位,并与强调关联性思维、整体和谐理念的中国伦理文化构成一种内在契合。而这正是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最引人瞩目的发展方向。
G. 大数据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有哪些
大数据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以统计学、数学、计算机为三大支撑性学科;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为应用拓展性学科。所以大数据在众多行业都有应用,下面说说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规模不断的扩大,大数据正在改变着这个时代的绝大一部分的行业或者企业,医疗行业也不例外,医疗健康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特征的医疗信息化正在蓬勃兴起,医疗行业的数据类型也在向海量、复杂、多样的类型方式转变。
1.就医数据进行电子化管理
对电子医疗记录的收集,包括个人病史、家族病史、过敏症以及所有医疗检测结果等。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分享,每一个医生都能够在系统中添加或变更记录,而无需再通过耗时的纸质工作来完成。这些记录同时也能帮助病人掌握自己的用药情况,同时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数据参考。
2.健康预测
通过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建立健康预测模型,通过这些可穿戴设备持续不断地收集健康数据并存储在云端,实时汇报病人的健康状况。应用于数百万人及其各种疾病的预测和分析,并且在未来的临床试验将不再局限于小样本,而是包括所有人。
3.医学影像以及临床诊断
通过让大数据机器人来识别记住各类海量的医学影像,例如X射线、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波……等各种的图像。对大量病历进行深度挖掘与学习,训练其对影片的诊断,最终实现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规范诊疗路径,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4.药品研发
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并进行分析,预测药物的临床结果,可以为临床阶段的实验结果提供参考,节省临床阶段的时间并优化临床实验结果。制药公司也可以通过数据建模进行分析,从而生产出治疗成功率更高的药品并极大地缩短药品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时间。
H. 大数据分析助医院实现智能化人员配置
大数据分析助医院实现智能化人员配置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都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发生着深刻变革。人口和消费水平的增长都增加了对医疗机构服务消费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的压力和慢性疾病的增加,迫使医疗机构不得不从利益层面上做出艰难抉择。
为减少重复性测试,医疗健康领域已经开始采用信息技术对看护计划和医疗助理进行优化。但在病人护理服务方面,信息技术仍然无法取代人力,就医院本身而言,近70%的预算用于劳动力成本。护士、治疗专家和内科医生仍然不可或缺。
人力配置不当导致医疗失误
谈到劳动力成本,就不得不直面由于医疗行业逐步向商业化转型进一步增加的成本压力。我国医疗机构正在进行全面的医疗改革,持续的转型和经济压力在无形中增加了医疗机构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变数。医疗机构最先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削减护士的人数,以此来降低成本压力。但如果对护士数量进行不当地削减,又会造成医疗事故、病人护理质量降低及其余护士工作超负荷等诸多问题,医疗机构甚至还需要面对由此衍生而出的,诸如员工因工作负担过重以致人员流失以及医疗诉讼等更为严峻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组织把护士与病人的比率作为进行人员配置的依据。早在一个世纪之前,美国要求医院接受医疗保险基金,确保“有充足数量的认证注册护士、执业护士和其他人员,为需要护理的所有病人提供服务。”目前加州和麻省制定了相关法律,对护士与病人的最小比率进行了规定。2004年,加州制定的手术室比率为1:1,病房比率为1:6。相关法律中还要求“医院需保持病人敏度分级系统,必要时用来指导其他员工,将某些护理工作指定给具有注册护士执照的护士。在给护士分配护理工作之前衡量他们的工作能力并提供适当的职位,同时将人员编制记录在案。”
2014年,麻省也制定了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最小比率,但该比率只适用于重症看护。另外其他7个州要求医院设立员工委员会对计划和员工政策负责(CT, IL, NV, OH, OR, TCX, WA),还有5个州要求有一定形式的公开和(或)公共报告功能(IL, NJ, NY, RI, VT)。2015年4月29日,众议员Lois Capps (D-CA)和David Joyce (R-OH),以及参议员Jeff Merkley (D-OR)引入了注册护士安全员工行动,要求加入的医疗机构需建立一个委员会,保证机构组成中至少有55%以上为一线护理护士,并为每个科室建立护士员工计划。
同时,相关医疗健康研究和治疗机构撰写了政策创新文件,通过对医疗文献进行评估,指出因护士与病人比率过低所造成的问题。大量研究证明,低比率对病人安全和病人恢复结果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中,包括病人提前死亡和并发症等严重问题。
让我们回来看看全球和我国的对比情况。 根据卫生部现有标准,我国医院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名。但目前临床一线的护士严重短缺,很多医院根本达不到这一标准。护士长期处于工作超负荷、环境脏乱等恶劣状态下,人员流失严重,而这与我国日益增长的需护理群体形成严重矛盾。
信息技术能否药到病除?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机构会根据病人数量设置护士的编制。尽管前文中所提到的立法提供了一些设立编制的指导意见,但该比率并没有切实考虑到病人的需求。基于病人的数量进行人员编制的方式过于直接,且没有将病人的护理需求与病人诊断的相关敏感度结合在一起,更不能进一步挖掘出相关数据中有价值的指导信息。
此外,来自HITECH(经济和临床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法案驱动的电子病历提供的病人数据,为病人的护理需求及所需要的员工技术进行了精确的评估。电子病历也同样应用于病人敏感评估,该评估数据也为病人及其护理需求提供了可靠而准确的评估,从而让医疗机构实现了更为精确的临床人员配置。
虽然,信息技术永远无法取代病人护理人员,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让这些员工可以以最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的病人。其他行业也可能会因为削减员工的数量导致给其消费者带来了负面的体验。但对于医疗机构行业来说,问题的严重性远远不是负面体验这么简单,因为,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依赖于他们。因此,医疗行业机构只能持续地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别无他选。
正是因为要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医疗机构必须要保证护士免于超负荷工作以此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失误,真正实现为病人提供安全的环境。新的数字医疗信息技术,如电子病历、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以及大数据分析的使用,正在改变医生、患者以及其他医疗行业相关人士之间的互动方式。依赖于最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医疗机构可以获得一种既可以满足病人需求,同时又能保护护理人员投资,更能有效地管理护理成本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