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数据分析需要注意什么因素
获得合适的数据专家
培养合适的人才至关重要。(大数据不仅仅涉及技术和平台。)企业需要对合适的人员进行投资,这些人员应清楚了解企业的业务目标并相应地利用大数据。需要在技术上和分析上都配备有能力的正确的人,他们能够理解和理解数据分析所引发的相互关系和趋势。再有企业领导者不仅应培训内部数据处理资源,还应引进新的人才。
定义事项
大数据确实非常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分析。但是需要谨记模糊的数据可能成为大数据计划的巨大杀手。重要的是要绝对清晰地了解目标,以及需要以何种方式分析哪些数据成分,以获得什么样的见解。还原主义—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的实践是最佳实践之一,并且只有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实施,该目标将定义流程。这将定义要对数据执行的操作。
通过测试优化重点
测试是IT领导者经常忽略的因素。每当实施新技术时,测试并进一步调整过程以获取所需的内容就很重要。在某些行业中,这称为大型测试。只有通过培养实验文化才能获得最佳的关注。鲜为人知的事实是,数据驱动的实验使人们能够找到新的数据解释方式和创新的基于数据的产品创建方式。
获取和应用可行的见解
尽管“可行的见解”是一个经常被重复使用的术语,但在实施级别仍然被忽略。首席信息官需要从大数据分析中提取可操作的信息。向决策者提供经过过滤的相关信息在行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管理人员需要理解,更改或创建包含从大数据中获得的见解的流程。
评估和完善
行业一旦形成便倾向于遵循流程或政策,但是,在涉及大数据计划时,需要不断评估和完善以实现任何大目标。企业领导者,通常是CIO,需要通过提供实时反馈的正确监控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并通过更改和改进做出响应。尽管这似乎是一个耗时的过程,但从长远来看,它实际上是节省时间的过程。
关于使用大数据分析需要注意什么因素,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大数据工程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的技巧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2.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大数据特征为: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大数据指的是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使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一、大数据特征
1、数据类型繁多: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
2、处理速度快和时效性要求高:是区分于传统的数据挖掘,也这是大数据最显著的特征。
3、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无处不在的信息感知和信息海量,但是价值密度却较低。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是: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可以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
二、大数据的四大特点
1、海量性:有IDC 最近的报告预测称,在2020 年,将会扩大50 倍的全球数据量。现在来看,大数据的规模一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指标,单一数据集的规模范围可以从几十TB到数PB不等。也就是说,存储1 PB数据是需要两万台配备50GB硬盘的个人电脑。而且,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来源都能产生数据。
2、高速性:指数据被创建和移动的速度。在高速网络时代,创建实时数据流成为了流行趋势,主要是通过基于实现软件性能优化的高速电脑处理器和服务器。企业一般需了解怎么快速创建数据,还需知道怎么快速处理、分析并返回给用户,来满足他们的一些需求。
3、多样性:由于新型多结构数据,导致数据多样性的增加。还包括网络日志、社交媒体、手机通话记录、互联网搜索及传感器网络等数据类型造成。
4、易变性:大数据会呈现出多变的形式和类型,是由于大数据具有多层结构,相比传统的业务数据,大数据有不规则和模糊不清的特性,导致很难甚至不能使用传统的应用软件来分析。随时间演变传统业务数据已拥有标准的格式,能够被标准的商务智能软件识别。现在来看,要处理并从各种形式呈现的复杂数据中挖掘价值,成为了企业面临的挑战。
3. 大数据带来的大影响
大数据带来的大影响_数据分析师考试
如果把“数据化”视为信息社会的初级阶段,则名不见经传的英国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用他别具洞见的天才新著《大数据时代》首次告诉我们:人类正在进入“数据颠覆传统”的信息社会中级阶段。
在此阶段,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其无限膨胀的天文海量催生了“统计+分类-推理分析=决策”的计算机处理程序(有点像刷卡消费一步到位,节省了算账找补等繁琐环节),悄然挑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传统认识论模式,冥冥之中潜移默化,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对人类“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试验”三大实践活动产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大数据点燃
美国政府曾为定期公布消费物价指数CPI以监控通胀率,雇用了大量人员向全美90个城市的商店、办公室进行电话、传真拜访,耗资2.5亿美元搜集反馈8万种商品价格的延时信息。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两位经济学家采取“大数据”方案,通过一个软件在互联网上每天搜集50万种商品价格即时信息。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该软件马上发现了通胀转为通缩的趋势,而官方数据直到11月才发现。之后该软件被畅销到70多个国家。这一案例充分体现出“大数据”颠覆传统的力量和变革思维的智慧。
“小数据”时代追求精准,竭力避免不精准信息误导误判。然而95%被传统数据库拒绝接受的非结构化(非标准)数据,在“大数据”时代的模糊化数据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数据越模糊越全面,才能有效避免误导误判。
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的思维变革,是“大数据”颠覆传统认识论模式的关键。电脑毕竟不是人脑,电脑永远搞不懂气候与机票价格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公鸡打鸣和天亮之间虽无因果关系,但古人通过公鸡打鸣来预报天亮却很少失败。“如果数百万条医疗记录显示橙汁和阿司匹林的特定组合对癌症治疗有效果,那就用不着通过一次次实验来探索其具体的药理机制了”。“苹果之父”乔布斯就主动试用过一些医疗记录有效但未经临床验证的疗法同癌症抗争。你可以嘲笑乔布斯“不讲科学”,但他却因此多活了好几年。
从根本上说,所谓“大数据挑战传统认识论”,其实是人类把复杂的认识过程“全部打包”给了电脑,而电脑懒得分析推理验证,只通过统计分类对比,交出“最终答案”就OK了。大数据的精髓在于变“少而精”为“多而全”,变“因果”为“相关”。当实地调研开始被数据采集所替代,当严密的实验开始被非线性逻辑所替代,当“唯一真理”开始被多项选择所替代,“大数据”就用事实向人类宣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既是电脑望尘人脑的劣势,也是电脑超越人脑的优势!
大数据渗透大世界
不要以为“大数据”只是科幻故事或政府与科学家的“专利”。环顾四周,“大数据”早已渗透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数据超市、数据易趣、数据交友、数据联谊、数据作坊、数据课堂、数据IB等传奇版本。从治安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商业贸易、批发零售、公益救援直到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社会、环境、文艺、体育。
UPS国际快运公司从2000年开始通过“大数据”检测其遍布全美的6万辆货车车队,统计出各损耗零部件的生命周期,改“备份携带”为提前更换,有效预防了半路抛锚造成的严重麻烦和巨大损失,每年节省数百万美元。UPS还依靠“大数据”优化行车路线(例如尽量右转弯,避免左转弯),2011年全公司车辆少跑4828万公里,节省燃料300万加仑,减少碳排放3万公吨。
为纽约提供电力支持的爱迪生电力公司,针对每年多起电缆沙井盖爆炸造成严重事故,采取“大数据”手段统计出106种预警先兆,预测2009年可能出事的沙井盖并严加监控。结果位列前十分之一的高危井盖中,预测准确率达44%。
美国里士满市警察当局凭经验认定枪击事件往往导致犯罪高峰期,“大数据”证明这种高峰期往往出现在枪击事件后2周左右。孟菲斯市2006年启动“大数据”系统锁定了更容易发生犯罪的地点和更容易抓捕罪犯的时间,使重大犯罪发生率下降26%。
沃尔玛2004年依靠“大数据”发现了飓风前夕销量增加的各类商品,进而每逢预报便及时设立飓风用品专区,并将手电筒、早餐零食蛋挞等摆放于专区附近,明显增加了“顺便购买”的销量。
至于“大数据”的经济价值,仅需略举数例:2006年微软以1.1亿美元购买了埃齐奥尼的Farecast公司,2008年谷歌以7亿美元购买了为Farecast提供数据的ITA Software公司。同年在冰岛成立的DataMarket网站干脆专靠搜集提供联合国、世界银行、欧盟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免费信息来获利生存,包括倒卖各类研究机构公开发布的研究数据——只要找到买主,往往愿出高价!
大数据创造大金融
金融领域当然是“大数据”的主战场之一。程序化交易也许是现今最主要的“大数据”新式武器。美国股市每天成交量高达70亿股,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交易量并非由人操作,而是由建立在数学模型和算法之上的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日新月异的程序化交易只能运用海量数据来预测收益、降低风险。几乎所有银行、券商、保险、期货、QFII和投资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程序化交易工具。谁的武器更先进?竞争到最后恐怕还是比谁搜集处理的数据更海量。
一家投资基金通过统计大商场周边停车场及路口交通拥挤状况,来预测商场经营及当地经济状况,进而预测相关股价走势,最后居然拿数据统计资料换得了该商场的部分股权。
不少对冲基金通过搜集统计社交网站推特上的市场心情等信息来预测股市的表现。伦敦和加利福尼亚的两家对冲基金,利用“大数据”形成119份表情图和18864项独立的指数,向许多客户推销股市每分钟的“动态表情”:乐观、忧郁、镇静、惊恐、呆滞、害怕、生气、激愤等,以帮助和带动投资决策。
在金融机构竞相拉客理财的今天,如果能及时搜集处理海量的微博、微信、短信,自然也能从茫茫人海中及时发现怦然心动打算开户的,或一气之下打算“跳槽”的投资者。
当然,如果投资者都能通过“大数据”直接决策,将“刷卡消费”拓展成“刷卡投资”,那藏龙卧虎的分析师群体和争雄斗妍的研究报告未来还有市场吗?
大数据暗藏大隐患
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宏观上看,“大数据”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将人类虚拟分割为“数据化”与“被数据化”两大阵营。持续发酵的“棱镜门”事件披露了美国政府长期监控全世界的“最高机密”,但美国总统、国会和政府都认定这种监控“天经地义”,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虽然社会早已建立起庞大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但在“大数据”时代,这些体系正蜕变为固若金汤但可以随意绕过的“马其诺防线”。
“大数据”导致个人信息被交易、个人隐私被外泄还不算,更大的危险在于“个人行为被预测”。正如作者预言——“这些能预测我们可能生病、拖欠还款甚至犯罪的算法程序,会让我们无法购买保险、无法贷款,甚至在犯罪实施前就预先被逮捕”——也许你认为这对全社会来说无疑是好事。可是如果预测系统不完善、软硬件出差错、数据搜集处理不当、临时数据未经检验、黑客攻击、有人恶意或善意开玩笑制造假信息……导致你、你的家庭、你的亲朋好友、你的所在单位甚至你的祖国被冤枉被制裁,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微观上看,即使是出于正当目的采集的“大数据”,仍可能在“扩展开发”过程中产生无法想象的副作用。例如谷歌的街景拍摄和GPS数据为卫星定位和自动驾驶仪提供了关键的支持,但同时因其有助于黑帮盗贼便捷挑选有利目标而引发了多国民众的强烈抗议。当谷歌对图像背景上的业主房屋、花园等目标进行模糊化处理后,反而引起盗贼更加注意。
无论你惊奇还是恐惧,欢迎还是躲避,关注还是漠视,理解还是拒绝,“大数据”都在加快步伐向我们走来。我们只有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才不至于被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提前淘汰。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带来的大影响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4. 大数据是什么多大的数据叫大数据
你好
多大的数据才算“大数据”
什么是大数据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顾客订购披萨时,披萨店可以立即调出这位顾客的许多信息,比如送披萨上门必有的家庭、单位等地址和电话,顾客的消费习惯从而推荐适合他的披萨种类,顾客名下的银行卡透支情况从而确定他的支付方式,甚至顾客要自取披萨时,还能根据顾客名下车辆的停放位置预估他的到店时间等等。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的一些关键特征,比如容量大、类型多、关联性强、有价值等等。“大数据是以高容量、多样性、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
若能给你带来帮助,请帮忙点击采纳,谢谢!!!
5. mysql 大数据表 模糊查询 如何提示查询效率
关于mysql处理百万级以上的数据时如何提高其查询速度的方法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关注针对Mysql数据库的select查询语句的相关优化方法。
由于在参与的实际项目中发现当mysql表的数据量达到百万级时,普通SQL查询效率呈直线下降,而且如果where中的查询条件较多时,其查询速度简直无法容忍。曾经测试对一个包含400多万条记录(有索引)的表执行一条条件查询,其查询时间竟然高达40几秒,相信这么高的查询延时,任何用户都会抓狂。因此如何提高sql语句查询效率,显得十分重要。以下是网上流传比较广泛的30种SQL查询语句优化方法:
1、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2、对查询进行优化,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首先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3、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s null
可以在num上设置默认值0,确保表中num列没有null值,然后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0
4、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可以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
5、下面的查询也将导致全表扫描:(不能前置百分号)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c%’
若要提高效率,可以考虑全文检索。
6、in 和 not in 也要慎用,否则会导致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
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
7、如果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参数,也会导致全表扫描。因为SQL只有在运行时才会解析局部变量,但优化程序不能将访问计划的选择推迟到运行时;它必须在编译时进行选择。然 而,如果在编译时建立访问计划,变量的值还是未知的,因而无法作为索引选择的输入项。如下面语句将进行全表扫描: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num
可以改为强制查询使用索引:
select id from t with(index(索引名)) where num=@num
8、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100
应改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0*2
9、应尽量避免在where子句中对字段进行函数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substring(name,1,3)=’abc’–name以abc开头的id
select id from t where datediff(day,createdate,’2005-11-30′)=0–’2005-11-30′生成的id
应改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select id from t where createdate>=’2005-11-30′ and createdate<’2005-12-1′
10、不要在 where 子句中的“=”左边进行函数、算术运算或其他表达式运算,否则系统将可能无法正确使用索引。
11、在使用索引字段作为条件时,如果该索引是复合索引,那么必须使用到该索引中的第一个字段作为条件时才能保证系统使用该索引,否则该索引将不会被使 用,并且应尽可能的让字段顺序与索引顺序相一致。
12、不要写一些没有意义的查询,如需要生成一个空表结构:
select col1,col2 into #t from t where 1=0
这类代码不会返回任何结果集,但是会消耗系统资源的,应改成这样:
create table #t(…)
13、很多时候用 exists 代替 in 是一个好的选择: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num in(select num from b)
用下面的语句替换: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exists(select 1 from b where num=a.num)
14、并不是所有索引对查询都有效,SQL是根据表中数据来进行查询优化的,当索引列有大量数据重复时,SQL查询可能不会去利用索引,如一表中有字段 sex,male、female几乎各一半,那么即使在sex上建了索引也对查询效率起不了作用。
15、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索引固然可以提高相应的 select 的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 insert 及 update 的效率,因为 insert 或 update 时有可能会重建索引,所以怎样建索引需要慎重考虑,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个表的索引数最好不要超过6个,若太多则应考虑一些不常使用到的列上建的索引是否有 必要。
16.应尽可能的避免更新 clustered 索引数据列,因为 clustered 索引数据列的顺序就是表记录的物理存储顺序,一旦该列值改变将导致整个表记录的顺序的调整,会耗费相当大的资源。若应用系统需要频繁更新 clustered 索引数据列,那么需要考虑是否应将该索引建为 clustered 索引。
17、尽量使用数字型字段,若只含数值信息的字段尽量不要设计为字符型,这会降低查询和连接的性能,并会增加存储开销。这是因为引擎在处理查询和连接时会 逐个比较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而对于数字型而言只需要比较一次就够了。
18、尽可能的使用 varchar/nvarchar 代替 char/nchar ,因为首先变长字段存储空间小,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其次对于查询来说,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字段内搜索效率显然要高些。
19、任何地方都不要使用 select * from t ,用具体的字段列表代替“*”,不要返回用不到的任何字段。
20、尽量使用表变量来代替临时表。如果表变量包含大量数据,请注意索引非常有限(只有主键索引)。
21、避免频繁创建和删除临时表,以减少系统表资源的消耗。
22、临时表并不是不可使用,适当地使用它们可以使某些例程更有效,例如,当需要重复引用大型表或常用表中的某个数据集时。但是,对于一次性事件,最好使 用导出表。
23、在新建临时表时,如果一次性插入数据量很大,那么可以使用 select into 代替 create table,避免造成大量 log ,以提高速度;如果数据量不大,为了缓和系统表的资源,应先create table,然后insert。
24、如果使用到了临时表,在存储过程的最后务必将所有的临时表显式删除,先 truncate table ,然后 drop table ,这样可以避免系统表的较长时间锁定。
25、尽量避免使用游标,因为游标的效率较差,如果游标操作的数据超过1万行,那么就应该考虑改写。
26、使用基于游标的方法或临时表方法之前,应先寻找基于集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基于集的方法通常更有效。
27、与临时表一样,游标并不是不可使用。对小型数据集使用 FAST_FORWARD 游标通常要优于其他逐行处理方法,尤其是在必须引用几个表才能获得所需的数据时。在结果集中包括“合计”的例程通常要比使用游标执行的速度快。如果开发时 间允许,基于游标的方法和基于集的方法都可以尝试一下,看哪一种方法的效果更好。
28、在所有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开始处设置 SET NOCOUNT ON ,在结束时设置 SET NOCOUNT OFF 。无需在执行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每个语句后向客户端发送 DONE_IN_PROC 消息。
29、尽量避免向客户端返回大数据量,若数据量过大,应该考虑相应需求是否合理。
30、尽量避免大事务操作,提高系统并发能力。
6. 大数据对教育的意义何在
也许,那个绵延2000多年的“因材施教”的理想真的即将来临了。
教育,不仅仅要根据学生的成绩,还需因思维施教、因心态、身体、性格施教。由于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老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的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但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均、不同老师经验智慧的差异、学生对自身情况认识的局限、老师对学生了解程度的不同等等的影响,往往一个学生会在不同老师那里获得完全不同的指导,以致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因材施教的前提:一)掌握足够学生的基本信息、状态变化、能力水平等数据。二)有科学系统的理论或富有阅历和智慧的导师,能为你解疑答惑,指引方向;三)能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
要实现上述三点,则需要强大的数据统计为基础、系统完善的理论为指导及可携带的智能设备。过去,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只能靠老师阅历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学生的勤奋、悟性和运气。而如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及可移动智能电子设备的流行,让“因材施教”将成为可能。
但没有强大理论支撑的产品注定将是时代的海洋中的小小浪花,掀不起巨浪。
如今市面上的所有互联网教育产品,仅仅是一个搬运工的作用,将传统课堂搬至网络。这的确可以更方便的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但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状态能力不同,听课后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学生们没用它们多久,还是只能回到老路,回到学校课堂,差学生依旧不知道如何学习,不知道如何思考,不知道如何应对考试,于是挫折感慢慢增多,最后只能自己放弃或被体制淘汰。比如,知识如何运用?先学数学还是先学物理?考试成绩一直停滞不前怎么办?学习时头脑发木怎么办?每天学习多长时间,使用什么方法?等等。诸如此类学习最本质的问题在没有得到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和解决之前,任何大数据、云计算等任何技术都是没有根基、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学习的问题。
于是,迷茫的学生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学习,越走越偏。着急的老师于偏差的道路中默默耕耘,渐行渐远。为了探究影响学习的相关因素,发掘学习内在的规律。十几年来,辛雷教育创始人辛雷通过QQ、电话、网络、面授等方式积累了数万名学生的辅导经验,从中总结了影响学习的数万个学习因素,这里每一个学习因素都来源于学生,也运用于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经历,各自不同的优点和弱点,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为此,辛雷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学习方案,结合数万学习因素,“百万学习方案”从此应运而生,这是辛雷教育团队十几年来辅导学生而积累的成果,更是创始人辛雷三十多年的学习经验、博览群书、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后用血和泪凝聚而成的。
随着笼罩在考试上方的乌云被拨开,学习的本质日渐清晰。
如果说网络和在线教育推动了传统教育,那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实现人类教育的因材施教。
过去,因材施教的理念受空间,教学资源的限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个学生往往无法及时获得其所需的学习资源,但在网络和计算机时代,大数据时代,这便成为了可能。计算机强大的储存能力和互联网,能将教学资源储存和归类,使学生能随时随地以最短的时间成本的获取学习资源。但这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突破,无法做到与学生真正的融合。
辛雷教育利用其理论基础与计算机技术开创性的将数万学习因素精准量化,例如将心态耐力、狠劲、平静、大脑清晰度等学习因素用数值呈现出来,并总结了学习因素之间的强弱关系,利用计算机算法将优秀老师的经验智慧固化。
学生使用辛雷智能教育软件,通过智能检测的方式,纪录并检测学生心态、身体、学习、思维等各方面的具体数据,每名学生的思维路径、心态变化、学习起伏、身体状况等学习因素都能通过大数据反映出来,从而发掘出学生在考试成绩上无法体现的漏洞,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分析,每名学生都能获得根据其学习状况制定的独一无二的学习方案。实现计算机与学生无缝融合,实现真正的教育智能化。而这在传统教育里是无法做到的,也是传统教育无法替代的。辛雷教育实现了计算机与教育的无缝衔接,确立了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智能教育的推广,将使许多在现今教育体制中因为种种原因被淘汰的差生 也能受到最先进的教育。使任何人,任何年龄段、任何受教育程度的人都能获得收益终身的教育。
二、教育领域,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检测,不可替代!
“辛雷智能教育”的产品里,学生的心态变化、身体状态、思维水平等指标通过检测问题来获取,而这些数据是在学生已经知情的情况下获得的,由于感觉上的偏差以及学生的主观性,最终得到的数据可能并不是绝对精确的。
那么,检测这种方式是否不可替代?答案是肯定的。
检测的过程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但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回顾自己学习的过程,也是更加认识自己,纠正思维、提高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成绩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人们可能会认为,有价值的数据应该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采集的,但人类的思维和情感精密程度远远高于目前电子设备所能检测的范围,因此很多信息是无法通过电子传感器检测的,但这部分数据对人类来说是完全空缺的,对学习者来说却是真正有价值的。
在教育领域里,从大数据的角度,对于已经能精确采集的数据,如时间、成绩、正确率等,大数据的使用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对于那些模糊数据的积累,大数据才变得有意义。
辛雷教育基于大数据,通过挖掘和分析学生的各项学习因素的指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策略。同时随着数据的积累,方案将越来越精准。
对人类思维和学习因素等数据的积累和挖掘,将离散的数据线性化,揭露那些无法通过数学模型或公式描述的客观规律,这或许就是大数据对教育甚至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意义。
人类将进入智能检测时代,积累真正有价值的数据,从而让研究人性和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7. 大数据是什么意思 大数据包括什么
大数据,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大数据概念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应用逐渐变得广泛起来,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大数据概念在他们眼里还是模糊不清的,那么,什么叫大数据?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呢?我查询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由于计量、记录、预测生产生活过程的需要,人类对数据探寻的脚步从未停歇,从原始数据的出现,到科学数据的形成,再到大数据的诞生,走过了漫漫长路。
2011年5月,麦肯锡研究院发布报告——Big data: The next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ctivity,第一次给大数据做出相对清晰的定义:“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常规数据库工具获取、储存、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大数据白皮书2016》称:“大数据是新资源、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混合体。从资源视角看,大数据是新资源,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资源观;从技术视角看,大数据代表了新一代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从理念的视角看,大数据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
当前,业界公认的大数据有“4V特征,即:Volume(体量大)、Variety(种类多)、Velocity(速度快)和Value(价值高)。
大数据的作用在于在庞大的全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算法模型,得出有意义的结果,进而进行资源配置的优化、现象的发现、未来的预测等。
大数据涉及由不同设备和应用程序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1、黑匣子数据:它是直升机,飞机和喷气机等的组件。它捕捉飞行机组的声音,麦克风和耳机的录音,以及飞机的性能信息。
2、社会媒体数据: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保存着全球数百万人发布的信息和观点。
3、证券交易所数据:证券交易所数据保存关于由客户在不同公司的份额上做出的“买入”和“卖出”决定的信息。
4、电网数据:电网数据保持特定节点相对于基站消耗的信息。
5、运输数据:运输数据包括车辆的型号,容量,距离和可用性。
6、搜索引擎数据:搜索引擎从不同的数据库检索大量数据。
因此,大数据包含的数据是大量、高速度和可扩展的数据,其中,数据有三种类型:
(1)结构化数据:关系数据。
(2)半结构化数据:XML数据。
(3)非结构化数据:Word,PDF,文本,媒体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