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数据和传统统计学的区别
统计学是大数据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所以统计学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专还是非常密切的。但属在以下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同。
一、知识体系不同
1、统计学注重的是方式方法;
2、大数据则更关注于整个数据价值化的过程,大数据不仅需要统计学知识,还需要具备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
二、技术体系结构不同
1、统计学知识主要应用在大数据分析领域,统计学方式是大数据分析的两种主要方式之一,另一种数据分析方式是机器学习。
2、大数据技术,不只是涉及到统计学,还有数学、计算机及各行业的学科内容。是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专业。
三、数据集不同
1、传统统计学由于可行性的原因,常常得到的只是一个样本,但是需要描述样本取自的那个大数据集。
2、大数据则常常可以得到数据总体,例如关于一个公司的所有职工数据,数据库中的所有客户资料等。在这种情形下,统计学的推断就没有价值了。
参考资料
网络-大数据
网络-统计学
B.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大数据通常是由机器自动生成的。在新数据的产生过程中,并不会涉及人工参与,内它们完全由机器容自动生成。如果你分析一下传统的数据源,它们通常会涉及人工的因素。其次,大数据通常是一种全新的数据源,并非仅仅是对已有数据的扩展收集。有时,“数量更多的相同类型数据”也可以达到另一个极端,从而变成一种新的数据。再次,很多大数据源的设计并不友好。
传统数据源通常在最开始就被严格地定义。数据的每一个比特都有重要的价值,否则就不会包含这个数据比特。随着存储空间的开销变得微乎其微,大数据源在最开始通常不会被严格地定义,而是去收集所有可能使用到的各种信息。因此,在分析大数据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杂乱无章、充斥着垃圾的数据。
C. 大数据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是什么
大数据营销和传统营销区别最大就是营销方式不同:
1.大数据营销
大数据营销,是通过互内联网进行一些容长期的传统营销记录一些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具体形象的标签,进行一些针对性营销,这样的优势可以把一些针对性强的行业,通过数据推送给精准的人。
2.传统营销
传统营销的是通过一些知名度高的一些载体,进行广泛的去投放,没有具体某一部分人群和属性,当然这样的营销知道现在也是适合的,比如一些日常用品,在各个地区城市,超市的产品投放也属于传统营销。但是对于一些垂直特殊行业用传统营销就比较难了。
对于两种营销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坏,而是要自己的行业适合什么营销方式,或者综合使用。
D. 大数据和传统数据存储的区别
没什么关联性 大数据是海量数据、是一种现状、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 传统数据存储是存储的问题
E. 传统的数据挖掘和大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数据挖掘基于数据库理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现代统计学的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应用。涉及到很多的算法,源于机器学习的神经网络,决策树,也有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回归树,和关联分析的诸多算法。数据挖掘的定义是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有意义的模式或知识。
大数据是今年提出来,也是媒体忽悠的一个概念。有三个重要的特征:数据量大,结构复杂,数据更新速度很快。由于Web技术的发展,web用户产生的数据自动保存、传感器也在不断收集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据自动收集、存储的速度在加快,全世界的数据量在不断膨胀,数据的存储和计算超出了单个计算机(小型机和大型机)的能力,这给数据挖掘技术的实施提出了挑战(一般而言,数据挖掘的实施基于一台小型机或大型机,也可以进行并行计算)。Google提出了分布式存储文件系统,发展出后来的云存储和云计算的概念。
大数据需要映射为小的单元进行计算,再对所有的结果进行整合,就是所谓的map-rece算法框架。在单个计算机上进行的计算仍然需要采用一些数据挖掘技术,区别是原先的一些数据挖掘技术不一定能方便地嵌入到 map-rece 框架中,有些算法需要调整。
此外,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也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统计学理论往往建立在样本上,而在大数据时代,可能得到的是总体,而不再是总体的不放回抽样。
F. 传统数据和大数据的区别
传统数据只是个体或者估测,大数据是可以精准的拿到每天,每时的准确数据
G. 大数据和传统数据有哪些区别
曾经有一段时间,超市是经过要求收银员键入用户特征来采集用户数据的。超市经过这样的方法来收集用户的数据,对收集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来对用户画像与人群定位。
传统记载数据的方法必定只能是小范围的,少数的和准确度欠佳的。而现在的数据获取方法大多是经过URL传输和API接口,大体上数据获取的方法有这样几类:爬虫抓取、用户留存、用户上传、数据买卖和数据同享。自有数据与外部数据是数据获取的两个首要渠道。在自有数据中,咱们能够经过一些爬虫软件有目的的定向爬取。
用户上传数据比如持证自拍照、通讯录、前史通话详单等需要用户自动授权提供的数据,这类数据往往是事务运作中的要害数据。相较于自有数据获取,外部数据的获取方法简单许多,绝大多数都是根据API接口的传输,也有少数的数据选用线下买卖以表格或文件的方法线下传输。
此类数据要么选用明码标价一条数据多少钱,或是进行数据同享,买卖两边承诺数据同享,追求共同发展。至此,咱们看到新时代的数据获取方法相较于传统数据获取的方法愈加多元、愈加高效。相同的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传输方法也截然不同。传统数据要么以线下传统文件的方法,要么以邮件或是第三方软件进行传输,而随着API接口的成熟和普及就好像曾经的手机充电接口,从千奇百怪、形形色色到今日的两大首要类别:iPhone体系与Android体系。
关于大数据和传统数据有哪些区别,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大数据工程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的技巧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H. 大数据和传统的数据挖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关系是什么
大数据抄的本质就是利袭用计算机集群来处理大批量的数据,大数据的技术关注点在于如何将数据分发给不同的计算机进行存储和处理。云计算的技术关注点在于如何在一套软硬件环境中,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使得不同的用户彼此不可见,并进行资源隔离,保障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关系上,两者都关注对资源的调度。大数据处理可以基于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处理也可以作为一种云计算的服务云计算改变了 IT,而大数据则改变了业务;云计算是大数据的 IT 基础,大数据须有云计算作为基础架构才能高效运行;通过大数据的业务需求,为云计算的落地找到实际应用。
I. 如何理解传统数据与大数据之间的区别
针对大数据带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与读者深入探讨和分享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区别,及其行业落地的进展情况。
二、大数据时代潜藏的教育危机
“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得太少”——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育学院研究介绍中的一句自白,也同样是美国十大教育类年会中出镜率最高的核心议题。这种对于学生认识的匮乏,在21世纪之前长达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教育史中并没有产生什么消极的效应,但却在信息技术革命后的近十年来成为教育发展的致命痼疾。
“过去,对于学生来说,到学校上学学习知识具有无可辩驳的重要性,而那是因为当时人们能够接触知识的渠道太少,离开学校就无法获取成体系的知识”斯坦福大学教授Arnetha Ball在AERA(美国教育研究会)大会主旨发言中说道,“但是,互联网的普及将学校的地位从神坛上拉了下来。”Ball的担心不无道理。根据Kids Count Census Data Online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美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的5-17岁学生已达到197万人,相对逐年价下降的出生人口,这一人口比重十分可观。
与此同时,应运而生的则是内容越来越精致的网上课堂,而创立于2009年并迅速风靡全球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知名学府的公开课到可汗学院,这种网络学习模式受到热捧恰恰证明了:人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并没有过去,但是人们已经极端希望与传统的学院式授课模式告别。一成不变,甚至“目中无人”的传统集体教学模式在适应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学生群体时显得捉襟见肘。
可汗学院模式不但支持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快速跳转到自己适合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者没有学习的压力,时长、时机、场合、回顾遍数都可以由自己控制。
可以想象,如果可汗学院的模式进一步发展,与计算机自适应(CAT)的评估系统相联系,让使用者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实现对学习进度的掌握以及学习资料的精准获取,那么它将形成互联网产品的“闭环”,其优势与力量将是颠覆性的。
而如果传统教育的课程模式不革新,课堂形态不脱胎换骨,教师角色与意识不蜕变,那么学校的存在就只有对现代化学习资源匮乏的学生才有意义;而对于能够自主获得更适宜学习资源的学生来说,去学校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一项社会角色赋予的义务,甚至谈不上必要性,也就更谈不上愉快的体验或兴趣的驱使了。
大数据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重新审视学生的需求,通过高新的技术以及细致的分析找到怎样的课程、课堂、教师是能够吸引学生的。但问题在于,社会发展给予教育研究者的时间窗口并不宽裕,因为有太多人同样在试图通过大数据挖掘设法瓜分学生们有限的精力与注意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他们做得远比教育研究者更有动力与诚意。
首当其冲的是游戏的设计者——青少年是其主要消费群体。撇开驰名世界的暴雪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美国艺电公司(Electronic Arts Inc.),日本任天堂公司(Nintendo)等国际巨鳄不谈;即使是国内的盛大网络,第九城市,巨人科技,淘米网络等游戏公司,亦都早已组建了专业实力强劲的“用户体验”研究团队。他们会通过眼动跟踪,心律跟踪,血压跟踪,键盘与鼠标微操作速率等各种微观行为来研究如何让玩家在游戏中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加愿意花真实世界的钱来购买虚拟世界的物品。什么时候应该安排敌人出现,敌人应当是什么级别,主人公需要耗费多少精力才能够将其击败,这些变量都得到了严格的设计与控制,原因只有一个——大数据告诉游戏创作者,这样的设计是最能够吸引玩家持续游戏的。
其次是电影视频、青春小说等链式文化产业。为什么在网站上看视频会一个接一个,无法停止,因为它会根据该账号的历史浏览记录推算出其喜欢看什么样的视频,喜欢听什么类型风格的歌,并投其所好;而畅销网络小说看似并没有“营养”,但里面的遣词造句、语段字数,故事起伏设定,甚至主人公性格的类型都是有相关研究进行支持——读者往往并不喜欢结构严密、精心设计的剧情——这就是为什么情节千篇一律的韩剧受人追捧的原因,他们通过收视率的反复研究,挖掘到了观众最需要的那些元素,并且屡试不爽。
此外还有许多更强大的研究者,比如电子商务,总能通过数据找到你可能愿意购买的商品——他们甚至知道买尿片的父亲更愿意买啤酒。
这些领域看似与我们教育者并无特别关联,但是他们与我们最关心的对象——学生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百年甚至数十年前,学生并不会面对如此多的诱惑,学校在其生活中占据极大比重,对其影响也最为显着,因此教育者对于学生的控制总是有着充分的自信。但是,当不同的社会机构与产品开始争夺学生的注意力时,教育者的自信就只能被认为是一种无法认清形势的傲慢了——因为在这场“学生争夺战”中,传统学校看上去实在缺乏竞争力。
即使教育研究者愿意放下身段,通过大数据的帮助来悉心研究学生的需求与个性。但是人才的匮乏也是非常不利的一点因素——相比于商业环境下对研究实效的追逐,教育研究的缓慢与空洞显得相形见绌。在互联网企业纷纷抛出“首席数据官”的头衔,向各种数据科学狂人抛出橄榄枝,并且在风险投资的鼓舞下,动辄以百万年薪进行延聘时,大数据研究的前沿阵地必然仍是在互联网行业中最轰轰烈烈地开战。
分析形势后的姿态,以及投入的力度与强度,或许是教育领域在进入大数据研究时最先需要充分考虑的两个先决条件。
三、谁在为大数据欢呼:一场关于“人性”研究的启蒙
孜孜不倦地观测、记录、挖掘海量的数据,有朝一日终会推导出或简约或繁复的方程,以此得以在自然科学的历史丰碑上留名——数百年来,这种对数据的崇拜早已成为了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天文地理学家们的信念。而牛顿,贝叶斯,薛定谔等一代代巨匠的伟业也揭示了数据对于科学发现的无限重要价值。
相形之下,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就要惨淡地多——他们同样看重数据,同样追求统计与分析的“程序正义”,同样勤勤恳恳地设计实验与调研,去寻找成千上万的被试,同样像模像样地去嵌套方程……但是几乎很少有研究结果能够得到普遍的承认,不管是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还是教育学。
当然,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人性”与“物性”是不同的,物质世界比较稳定,容易寻找规律;而由人组成的社会极其善变,难以总结。从数据的角度来说,人的数据不如物的数据那么可靠:
首先是人不会像物那样忠实地进行回应:谁知道一个人填写的问卷有多少是注意力不集中填错的、语文水平不高理解错的、还是压根没打算讲真话?此外,人与人本身的差距也大于物与物的差距:两个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表现出各种性质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但即使是两个基因完全相同的双胞胎也会因为不同的人生经验,而表现出大相径庭的行为特征。
但这些都还并不关键,最最重要的是:人无法被反复研究。人不是牛顿的木块,不是伽利略的铅球,不是巴普洛夫的狼狗,人不会配合一次次从斜坡上被滑下来,一次次从比萨塔顶被扔下来,一次次流着口水干等着送肉来的铃声。而我们知道,在“科学”的三个标准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可重复验证”。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获得的关于“人性”的数据不够大,不够多,不够随时随地,因此我们无法从数据中窥见人性。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时,似乎标示着社会科学领域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事实:人类的行为是无法寻找规律、无法预测、难以进行科学度量的。社会科学开始怀疑用纯粹理性的方法是否可以解答关于“人性”的种种现象。与此相映成趣的是2012年的美国大选,奥巴马的团队依靠对网络数据的精准筛选捕捉到了大量的“草根”选民,而对于其喜好与需求的分析与把握更是赢得其信任,从而在不被传统民调与历史数据规律看好的情况下一举胜出。这跨越十年的两个标志性事件让人们对于“数据揭示人性”可能性的认识经历了戏剧性的转变。
如今,迅速普及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悄然为记录人的行为数据提供了最为便利、持久的载体。手机,iPad等贴近人的终端无时不刻不在记录关于人的点点滴滴思考、决策与行为。最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强大的数据收集终端面前,人们没有掩饰的意图,人们完整地呈现着自己的各种经历,人们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他们不愿在实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行为,从而创造着海量的数据——传统数据研究无法做到的事,传统研究范式苦苦纠结的许多难点,都在大数据到来的那一刹那遁于无形。
大数据的到来,让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能够藉由前沿技术的发展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让跟踪每一个人的数据成为了可能,从而让研究“人性”成为了可能。而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发现真正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