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安机关开展大数据智能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主要目的是推动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加快大数据智能化建设,以打造“数据警务”“智慧公安”为总目标,按照“六统一”原则加快构建“省厅为枢纽、地市为重心”的大数据中心布局,紧盯提高数据总量、提升数据质量、完善应用支撑、强化实战应用目标。
法律依据:《上海市松江区人大(含常委会)关于松江区智慧公安建设情况的讨论意见》一、总体评价。大力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是信息化、数据化时代背景下,促进公安工作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社会更加安全有序的迫切需要。结合首届进博会保障工作,根据有关工作部署,松江区启动智慧公安建设。两年来,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安防设施项目,探索推进现代警务流程再造,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 公安机关开展大数据智能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公安网用户必须遵守的“八条纪律
公安机关开展大数据智能化建设的目的:
主要目的是推动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加快大数据智能化建设,以打造“数据警务”“智慧公安”为总目标,按照“六统一”原则加快构建“省厅为枢纽、地市为重心”的大数据中心布局,紧盯提高数据总量、提升数据质量、完善应用支撑、强化实战应用目标。
全面建设陕西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新生态,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推动公安工作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和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公安网用户必须遵守的“八条纪律:
1、不准“一机两用”
2、不准在公安信息网上链接与公安工作无关的网站
3、不准在公安信息网上擅自发布公安涉密信息
4、不准随意让非公安人员使用公安信息网
5、不准擅自对公安网进行扫描、探测和入侵公安信息系统;
6、不准对公安信息和资源越权访问、违规使用;
7、不准私自允许非公安人员接触和使用公安网网络和信息;
8、不准采取各种手段逃避、妨碍、对抗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保密检查。
(2)公安大数据建设指导文件扩展阅读:
“智慧公安”打造警务发展新模式
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的目标旨在着力打造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全面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跨越式发展。
与现有4G技术相比,5G网络拥有更强的性能,支持超高速率、超低时延及超大连接的应用场景,5G+超高清视频在智能警务领域的应用,将对犯罪分子形成强大的威慨,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主要用于执法记录仪、无人机、车载监控、临时布点设备的升级应用。
利用5G网络建立视频、图片、语音、数据的双向实时传网络,实现民警与指挥中心实时交互,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把现场视频以最快捷、最安全的方式传回指挥中心,使指挥中心能够加快信息传达及沟通的效率,更及时更准确的掌握信息,提高指挥决策能力。
3. 智慧公安大数据平台风险管控系统建设方案
一、健全预防控制运行机制 (一)定期组织形势分析研判。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研判机制。市每半年、县区每季度对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根据安全生产实际,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管控,确保可防可控。加强对安全生产舆情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预测,完善应对机制,提升应对能力。 (二)构建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充分利用“智慧安监”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安全生产信息数据的共享,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格局,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加快建立政府与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健全配套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三)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重大危险源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生产经营单位管理档案,落实各层级风险防控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建立以“双随机”抽查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制,加大对高风险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抽查权重。 (四)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队与属地政府救援力量联动,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演练,实施科学救援,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加快应急救援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国土资源、安全监管、气象、地震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 二、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预防控制能力 (一)强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监督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主体责任,把风险管控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健全涵盖风险辨识评估、风险预警预控、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管理等工作的闭环管理模式,构建系统规范、管控有效的安全预防长效工作机制。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符合实际科学规范的风险辨识和评估标准,实现一企一标准。科学辨识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生产系统、操作行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对辨识出的风险分类梳理,确定防控重点。 (二)落实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按照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控,最大限度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风险点、风险类别、重大危险源及管控措施。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加强重大危险源管控,落实动态全程监控和风险预控管理。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三)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交通、客运索道运营等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依法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定期演练。规模较小的单位,应与邻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三、强化城镇运行安全风险管控 (一)加快城镇运行防控网建设。健全风险管控制度运行规范,构建覆盖城镇生产、生活、运营等各方面,贯穿城镇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环节的城镇运行安全预防控制网络。加强车站、码头、地下空间、公园景区、商场超市、人员集聚场所等地点的安全风险管控,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强化输水、输电、供气、供热管线和危险物品输送管道等风险管控,完善基础数据,落实分类监管。加强城乡结合部、开发区等区域的安全风险管控,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二)加强城镇运行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建立健全高危行业、重点工程及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风险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城镇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明确相应管控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提高预警和防控能力。完善城镇运行安全监测站网或监测体系,健全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协调联动、信息发布、社会动员和统筹协作等工作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强化城镇运行风险源头管控。加强城乡发展规划与城镇地下公用基础设施规划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规划的衔接。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存量中高危险、高污染、高耗能生产经营单位的转移或退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镇人口密集区批准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和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工厂、仓库。 (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创新安全风险防控手段,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提升风险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引导各类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有序发展,
4. 公安部大数据建设“六统一”是什么
唱响一个最强音:“项目西峰”
近年来,西峰区把发展抓项目作为统揽工作最得力、最有效的抓手,和经济社会持续提速发展最科学、最务实的总纲,连续大抓项目不松手,促使全区GDP每年12%以上的增速,实现了由负债财政、吃饭财政向平衡财政、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数万劳动力的就地安置和城市面积的翻番。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项目建设发生了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由大招商向招大商的历史性转变。
今年,西峰区以西长凤高速公路、庆阳机场4C级改造为主体的全方位大交通会战,以6平方公里为区块的旧城整体改造,以及以庆化搬迁改造项目为代表的化工能源基地建设为契机,适时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下决心把发展抓项目的旗帜举得更高,把“项目西峰”的最强音唱得更响,把领导抓项目的责任靠得更实,把提速抓项目的工作抓得更好。 “项目突破年” 以“抓大保重、问责联动、科学推介、超前服务、提升效益”为总的指导思想,紧盯大项目、关注大客商、服务大招商,不断提升项目推介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建设项目提供完善到位的行政服务,力争把区位优势变为项目优势,并在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层级纵横负责制的基础上,全面建立“三个一”的项目领导机制,全面推行“十大公开”,严格落实“五项制度”,不断增加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的质量,建精品项目、标志建筑,育金牌产业、优秀人才,确保总量与收入齐增长,经济与环境双提升。
奏响一个主旋律:“和谐西峰”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近年来,西峰区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区人民群众。今年,西峰区紧盯构建民生财政,坚持上争内挖、开源节流,推动全区财政状况持续改善,大幅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力争全年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小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全区总财力突破5亿元,归还历年欠帐1000万元,消化历年赤字1000万元,用于“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支出增长20%,干部津贴标准全面赶上市级水平,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确保财政增幅高于上年,民生投入高于上年,发展投入高于上年。要创新载体加强基础建设。
西峰区据需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导,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四个延伸”,坚持抓“点”带“面”,坚持“六统一”原则,不断加大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十通工程”。即全区通公交村达到100%,通“三台”村达到100%,通广播村达到100%,通科技热线村达到100%,通互联网村达到100%,通油路村达到70%,通自来水村达到65%,通有线电视村达到30%,通沼气村达到10%,通集中供热、供气村达到5%。重点突出强化公共服务,要紧盯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标,着眼全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以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就业创业工程;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缓解城乡上学压力为主要内容的均衡教育工程;以实施全面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程;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的平安创建工程;以繁荣文化产业、满足城乡群众精神需求为宗旨的和谐文化工程;以规范房地产开发、加快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为举措的人居美区工程。在此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还将按照市委“五个到位”要求,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强化责任、真抓实干、严格考核,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区承诺的二十四件惠民实事。同时,乡、村两级也要拿出本乡本村承诺办理的实事,认真落实,全面兑现,以民生的切实改善来诠释和体现科学发展。
叫响一个总基调:“创新西峰”
在区域发展竞争中快人一拍,首先必须在发展理念上先人一步。目前西峰最大的区情仍然是经济总量不足,最大的软肋仍然是城市规模小,最大的劣势仍然是产业化水平低。为此,西峰区紧扣影响和制约西峰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开展改革创新突破年活动,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措施促进西峰科学发展。
为此,西峰区将力争全区GDP年内突破36亿元;加快建设南区化工工业区、北区乡镇企业聚集区、东区科教文化创智区、西区现代物流区、中央商务区和城郊民俗生态旅游区等“六大功能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西峰、全市乃至陇东地区的经济增长极;紧盯一“黑”一“绿”两大地方工业打造增长版块,紧盯建设三省“旱码头”和全省农副产品出口基地打造活跃版块,紧盯香包民俗文化产业打造创新版块,为全区发展培育强大支撑。同时重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围绕建名校、创名班、争名师,建名院、创名科、争名医,深入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医护职工聘任和乡镇卫生院长公开选拔改革,着力构建投入与效益相一致、待遇与业绩相匹配的教育、卫生新体制,特别要在教育资源优化、布局调整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文化产业,确保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加强市场流通管理和检测,建立健全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粮油肉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农资价格监控,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积极推进城乡户籍改革,围绕西街办和四门乡镇的城郊村村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研究制定稳妥可行的户籍制度办法,加快推进全区城镇化进程。此外,西峰区还将运作好“两个公司、一个银行”,即:创新城投公司运作机制,大手笔运作城市公共资源,捆绑开发,上市融资,实现以城聚财;探索成立农投公司,引导农民以土地参股产业开发、项目建设,实现以地生财;鼓励瑞信村镇银行扩大存贷业务、创新信贷产品,有效服务地方发展。为了确保工作落实,全区上下紧盯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落实,明确“六问”,即要“干什么?由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候干?干到什么程度?干成干不成都有什么不同的结果”,把各项工作真正量化到每一个分管领导、每一个责任部门、每一个办理干部、每一个落实时段,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催着一级办,不唱空口号,不喊高调子,齐心协力抓落实,创造性的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5. 解读 | 从合肥雪亮工程建设看安防真智能落地
近年来,随着AI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随着警务工作改革和 社会 安全需求的不断变化,为了落实中央和公安部“公安大数据”建设的要求,以“雪亮工程”为代表的新一代技防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有序推进。各地公安立足实战,开展了智慧警务和公安大数据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其中,采用华为智能视频云技术方案作为主体框架的合肥雪亮工程,对于各地公安的信息化、实战化、数字化建设都具有参考性意义。
公安技防工作的三个阶段和存在的问题
在探讨合肥雪亮工程项目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我国视频技术应用于公安实战的历程。视频侦查实战应用包括视频侦查理论体系、视频侦查技术、视频侦查应用体系等三个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精,视频从文件到资产的演变,也成为了涵盖具象、资产、背景、轨迹等多要素融合的体系化大数据。但在现实应用中,视频技术应用于大数据还存在较大制约和诸多问题。
1、由于平台和业务相互独立、人员办公地点不一致,使得多警种、多资源、多手段的协作成为难点。
2、接口多样、运行分散,规模化管理难度大,容易形成多平台下的信息孤岛。
3、视频智能算法部署存在资源利用率低、跨区域共享困难以及算法绑定应用使得应用难创新等问题。
4、人流密集的关键卡口(步行街、火车站、 汽车 站、飞机场等)漏拍和重复抓拍等效率、效能问题突出。
5、海量摄像机的智能化升级和改造亟待解决。
6、视频数据与公安信息网的整合和一体化建设问题。
分析上述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视频技术服务于公安和大数据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技术、规则和平台搭建三方面,也就是算法、算力和云平台建设。算力不足制约前端大脑、算法封闭制约开放平台和应用创新、云平台搭建的孤立和本地化制约多业务部门的数据交融和共享。如何搭建跨警种和跨区域的开放平台?如何解决智能时代新的信息孤岛?如何让安防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出击转变?合肥雪亮工程的建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
解读:管理布局和实战落地
合肥雪亮工程的布局,围绕着“514N”展开。即:建立并织密综治防控、人像感应采集、车辆特征捕获、无线网络信息采集、高空立体防控五张网;打造全市一片云,在云端实现软硬件、数据与业务、算法和应用的解耦;构建视频共享服务、视频图像解析、大数据存储、大数据挖掘等四个平台;吸收“514”的结果,建立公安视频图像、综合治理、 社会 视频等一系列应用服务平台,将视频大数据进行无限深挖、解析、呈送、分发,实现一个数据单元的N种应用。
1、 智能视频云落地让共享成为现实。华为作为合肥雪亮工程的智能视频云供应商,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实现要解决在“514N”布局中提出的多网共享和交融问题。多警种、多业务单元以及庞大的 社会 摄像机存量,想要统一吸纳、分级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前端设备相对独立、业务属性不尽相同、业务诉求多种多样,仅仅是终端智能远远达不到海量数据收集和管理的诉求。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云平台将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端”实现智能的同时,让边缘域同时进行二次结构化处理,并将结构化数据交付云端,进而完成边缘感知、云端认知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可能要有疑问,一个城市,数以百万计的摄像机(包含公安和其他应用场景),真的能够集中到一个平台进行汇集和解耦吗?如果从海量数据下的云服务看,只要本着“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方式,将复杂的端设备和边缘结构数据接按照“相对独立、绝对统一”的软硬件+云平台方式进行先解耦、后耦合的方式处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区别于之前我们理解的视频云业务,原来的视频云,在我们的理解里,大多是在前端和边缘节点的智能,这是相对智能,仅仅完成了感知的过程。而PaaS级的公有云智能,或者说是真智能,才能在云平台完成“既独立又统一”的功能,而不是“大脑迟缓、器官灵活”的局部智能。
2、算法开放,打通封闭,确保实战应用落地。传统安防生态决定的算法各成一家、互不相同的局面至今仍旧是困扰公安大数据落地的难题之一。算法的僵化,直接制约了各个业务单元个性化的需求,给服务实战造成了人为的障碍。华为中国地区部副总裁、安平系统部总裁岳坤在之前的演讲中曾经提到,智能摄像机不只是人像摄像机,不仅仅要看人看车,更要有一个开放的算法训练平台,帮助用户根据业务需要快速训练生成算法。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华为在多算法融合、打破算法壁垒上给出的解决方案。合肥雪亮工程建设中,采用了多算法仓以实现不同企业间的算法为同一平台服务的目的。多算法仓统一引入,兼容数厂商的诸多算法,实现上下级跨域算法集中管控和共享,解决跨区域算法间无法互相配合的问题。在提供算法训练的同时,能够让更加开放的平台赋能业务,在PaaS层完备的情况下,让生态伙伴利用自身优势提供SaaS服务,以实现平台场景的落地和快速部署。尤其是在5G时代来临之际,高速网络+灵活的应用,对机动作战、安保巡逻有重大意义。
3、提升算力,确保信息获取全面、及时、高效。人脸识别落地安防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场景还在其次,首当其冲的就是算力问题。如高敏感、高人员密度区域的大流量快速人像检索和识别,一直是困扰智能化识别的难题之一,一旦单位面积内人员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摄像机往往会出现漏拍、重复抓拍等情况,造成危险预警漏洞、存储和传输资源浪费。合肥部署的城市门禁系统中,如淮河路步行街,使用了华为最新的升腾310芯片,抓拍效率获得大幅提升。该系统前端设备能够支持200张/帧的抓拍,远高于业界20张/帧的能力。在4K监控下,大视野,监控范围达30m,人流密度大,抓拍仍然不漏人,并且重复率小于8%,也远远领先于业界20%的重复率。不讲算法的算力是瘫痪,不讲算力的算法是傻瓜。只有算力算法相辅相成,才能够让智能化发挥最大的优势。
4、科学部署,让资源为我所用。在雪亮工程、平安城市建设中,如何利用设备和系统执行任务、在同等数量基础上提升效率,是一笔经济账,也是最终效果的重要保证之一。在合肥的雪亮工程建设中,华为特别注意了多单位设备和数据的兼容性问题和科学部署发挥设备最大效能的问题。据资料显示,合肥市在采集虚拟卡口数据时,复用任意厂家、品牌高清监控摄像机,均可实现车辆的特征的抓取和锁定。在部署方面,卡口的虚实结合,虚拟卡口与常规卡口的数据融合,构建了卡口大数据系统,有效保证了车辆的信息抓取、轨迹锁定、区域和频度分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城市重点区域的摄像机高低搭配,高点摄像机掌控全局,地面点位摄像机掌握细节,实现了城市的立体化防控。而1拖N给的赋能,又给IPC装上智能化大脑。城市中巨大的普通IPC存量和智能摄像机相对较高的价格让大批普通IPC的迭代和更新存在很大的现实经济问题和技术难题。对此,合肥视频侦查支队与华为合作实验,通过在支队门口新部署1台智能摄像X2221-CL ,完成了现网2个普通摄像机的智能化改造。1个大脑,带了多个眼睛,实现智能化能力数倍提升,有效解决了升级和联动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实战检验,合肥的雪亮工程在多轮驱动+智能云的加持下,在街面侵财类犯罪打击、网上追逃等方面取得了亮丽的成绩:2018年,合肥视频支队侦查队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1564人,抓获数同比提升215% ;全市扒窃警情,同比大幅下降40.42%;全市盗三车警情,同比下降25.27%。仅2019年前三个月,视频支队就抓获463人;其中向行动队推送137人,特警43人,分局283人。在有效的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发案率。
合肥雪亮工程建设的启示
合肥雪亮工程的建设,是近年来众多智慧公安和公安大数据项目中的一个,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智能化的真正落地,让安防从被动防御变成主动主动出击、让数据从孤岛成为公共资源成为可能。透过合肥的雪亮工程项目,我们可以稍作总结,为公安大数据一体化建设总结宝贵经验。
1、云是智能化落地的基础。泛在智能时代,物联网前端设备爆发,要实现这些设备的有效管理,实现“边+端”的数据高效吸收并让视频大数据在赋能各行各业中发挥关键作用,云是绕不开的。边缘智能+云智能才是真正的智能,偏居一隅的数据抓取、分析,只能让数据服务客户,而不能将数据变成 社会 价值形成高密度应用。
2、 建设生态,深度赋能用户。视频监控发展到今天,设备掌握在企业手中,但是设备所拍摄、存储下来的数据却是用户的,这部分数据在未征得用户授权的前提下是不能运营并利用的。应用的落地、场景的细分,一个企业无法面对N个场景,在开放算法平台、提供算法训练的基础上,是必要将更多的应用交给伙伴去完成,大企业自身提供平台,做技术服务型公司,这才是一个 健康 市场应有的状态。
3、在强调云服务集成的同时,必须保证硬件、场景的底层物理分散和云端的逻辑统一。这是一个不断解耦和整合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大平台规划的同时,以基层业务为中心,确保应用的快速落地,也确保数据能够顺利的汇集并二次、三次利用。让安防从一个被动防御的过程变成主动出击的过程,才能完成视频监控变客为主、打防结合的使命。
6. 以下哪些是公安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要求()
公安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要求有:I类(基于移动互联网)II类(基于公安移动信息网)III类(基于公安信息网)
7. 公安信息化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
公安信息化的核心是对数据的采集与应用。在数据采集方面,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了大量摄像头等。
我国公安信息化发展较快,但受传统观念、资金投入、工作机制等影响,公安信息化建设仍存有较大发展空间。
1、基础网络实现地域的全覆盖基本的通讯网络建设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衡量公安软硬件建设水平的基本要素,更是保证公安信息化资源有效传播和共享的根本。未来,在通讯网络、监控视频以及智能交通设施等方面将实现地域的全覆盖。
2、治安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公安信息化建设下一步应以完善升级人口管理信息系统、配合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三期建设和省级“情指一体”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整合建立治安综合业务应用系统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治安管理基础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治安“打防管控”的警务实战化能力水平。
3、信息共享更加透彻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的整合和处理要依靠大数据的处理方式,简单依靠传统的警务处理模式已经无法完成大量信息资源的处理,单纯依靠人力处理、筛选信息作用会越来越小,借助大数据整合和云计算各项工作会更加轻松、高效、便捷,通过城市间、国际警务间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智能化高端应用,打造信息化的“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