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数据医疗具体是指什么
医疗大数据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他有很多详细的分类,包括:电子病历数据,这是患者就医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疾病主诉、检验数据、影像数据、诊断数据、治疗数据等,这类数据一般产生及存储在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中,这也是医疗数据最主要的产生地。电子化的医疗病历方便了病历的存储和传输,但是并未达到进行数据分析的要求。大约80%的医疗数据是自由文本构成的非结构化数据,其中不仅包括大段的文字描述,也包括包含非统一文字的表格字段。通过医学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将非结构化医疗数据转化为适合计算机分析的结构化形式是医疗大数据分析的基础。电子病历中所采集的数据是数据量最多、最有价值的医疗数据。通过和临床信息系统的整合,内容涵盖了医院内的方方面面的临床数据集。在电子病历的互通互联上,出于各自的利益性(限制病人转诊),各大电子病历企业也不愿意使数据互通互联。根据美国政府相关报告显示,其电子病历共享比例也仅为30%左右。
检验数据
医院检验机构产生了大量患者的诊断、检测数据,也有大量存在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也在产生数据。检验数据是医疗临床子系统中的一个细分小类,但是可以通过检验数据直接患者的疾病发展和变化。目前临床检验设备得到迅速发展,通过LIS 系统对检验数据进行收集,可以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正确诊断做出贡献。
影像数据
随着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影像传输和电子胶片应运而生。医疗影像数据是通过影像成像设备和影像信息化系统产生的,医院影像科和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存储了大量的数字化影像数据。医学影像大数据,是由DR、CT、MR 等医学影像设备产生所产生并存储在PACS 系统内的大规模、高增速、多结构、高价值和真实准确的影像数据集合。与检验信息系统(LIS)大数据和电子病历(EMR)等同属于医疗大数据的核心范畴。医学影像数据量非常庞大,影像数据增速快,标准化程度高。影像数据和临床其他数据比较起来,它的标准化、格式化、统一性是最好的,价值开发也最早。
费用数据
医院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单病种费用、医保费用、检查和化验收入、卫生材料收入、诊疗费用、管理费用率、资产负债率等和经济相关的数据。除了医疗服务的收入费用之外,还包含医院所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数据,包含药品、器械、卫生人员工资等成本数据。在DRGs 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模式中,需要详细的成本数据核算。通过大样本量的测算,建立病种标准成本,加强病种成本核算和精细化成本管理。
基因测序数据
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基因测序会产大量的个人遗传基因数据,一次全面的基因测序,产生的个人数据则达到300GB。一家基因测序企业每月产生的数据量可以达到数百TB 甚至1PB。
智能穿戴数据
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使得血压、心率、体重、体脂、血糖、心电图等健康体征数据的监测都变成可能,患者的单一体征健康数据以及运动数据快速上传到云端,而且数据的采集频率和分析速度大大提升。除了生命体征之外,还有其他智能设备收集的健康行为数据,比如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喝水量、步行数、运动时间、睡眠时间等等。智能穿戴设备虽然在这两年遇冷,用户很难形成粘性,但是并不意味着智能穿戴设备所产生的数据没有意义。提供健康数据和服务,可能是智能穿戴厂商未来的转型之路。健康大数据的收集必须依靠硬件载体,智能穿戴设备还将会遇到自己的第二春。
体检数据
体检数据是体检机构所产生的健康人群的身高、体重、检验和影像等数据。这部分数据来自医院或者第三体检机构,大部分是健康人群的体征数据。随着亚健康人群、慢病患者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体检者除了想从体检报告中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还想从体检结果中获得精准的健康风险评估,以及如何进行健康、慢病管理。
移动问诊数据
通过移动设备端或者PC 端连接到互联网医疗机构,产生的轻问诊数据和行为数据。曾经通过互联网问诊企业春雨医生的数据,分析各地医生互联网问诊的活跃度、细分疾病种的问诊行为。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对行业发展、互联网问诊企业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㈡ 医疗大数据有什么作用
医疗大数据,就是通过医疗的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可以进行医疗方面的比较和研究。
通全面析病特征数据疗效数据比较种干预措施效性找针特定病佳治疗途径。
㈢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安全与应用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安全与应用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覆盖自然人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个人健康,又涉及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数据的汇聚和聚合。
简单讲就是涉及到健康的、医疗的跟个人相关的数据的合集,不仅在医院,在互联网,在企业、医院都存在。
同时会议上也提到要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业态,创新应用,促进医疗行业发展。
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不仅对改进健康医疗服务模式,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健康医疗数据从哪来?
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五方面。
第一来自诊疗数据:
患者在医疗机构、体检机构等就医过程中产生并由信息系统记录的数据;
包括电子病历、检验检查、基因测序、用药、医学影像等;
第二来自研究数据:药品或器械研究机构,由研究机构录入或采集的个人健康数据,比如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库等;
第三是个人数据:个人在医疗机构外自行记录的健康数据,比如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心率、脉搏、睡眠等数据;互联网行为记录的检索、问诊、查询、病患交流数据等;
第四是结算数据: 由商业保险公司、医保机构、物价管理机关存储的报销和流通数据;最后是公共医学:由临床指南、医疗健康期刊、医学文献,循证医学数据资源库等组成。这就是医疗大数据的来源。
健康医疗数据核心在医疗机构
因为医院的数据是真实的疾病数据,其他的社会药品采买数据等等跟真正核心医疗健康的核心还有些距离。
而在医院包括护理记录、电子病历、用药信息、疾病诊断等等,这些数据综合一个特点就是敏感度非常高。
第二就是真实,为什么真实?看病有医嘱、处方、病案等,这些医疗文书是可以作为法律证据的。
同时质量比较高,在医疗信息化20年时间的不断积累和持续改进,数据的完整度和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行业要求
医疗健康大数据据作为新生事物,在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上尚有欠缺。直至近一年,国家卫计委陆续出台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功能指引"和"建设标准和规范",其中提到大数据平台,就是希望医院须要建设大数据平台,执行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大数据战略落地的内容和时间计划,要求三甲医院最终要建设面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服务架构,高效高质组织数据资源,形成数据生产力。
行业现状
健康大医疗数据共享及应用不易。
针对于医院来说:客观存在"不敢、不愿、不会"三种形态。
不敢,因为数据共享、数据安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不敢去做。
没有规定,或者不太明确,不敢做。不愿,因为医院权益、政府权益、社会权益,不清楚。还有医院内部科室的数据担心被拿走,不愿意。
不会,因为大数据必须要有大数据的技术支撑,没有技术支撑就没法儿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利用,同样在数据共享开放过程中,技术、标准、机制、体制突破仍存在较大的障碍,造成各部门在推动过程当中不会做,这些现状造成了「不会」现象。
这些都是现状,但核心是数据安全和无法做到安全可控,让医院放心。
安全和隐私保护
数据安全挑战
数据安全没有解决,能不能用?怎么建立安全体系?
首先医院安全受到不断的挑战。
我在昨天看到一个新闻,我不知道大家看到没看到,就是新加坡的某医院集团,其医院数据被黑,包括他们总理在内的就诊数据都在里面,非常敏感。
黑客拿走了。
为什么大家盯到了医院?说明黑客对医疗数据还是感兴趣的。
比如勒索数据,过去病毒很少到医院,但去年勒索病毒刚爆发时就是针对医院,英国到中国都有中招,但是中国医院被曝光的很少。所以说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医院安全管理
第一是物理安全
医院的网络物理网是分内部网:挂号、结算、收费。一个是外网办公网,再往外才是英特网。
整个物理是隔离的,而且网络也是隔离的。
第二数据安全,主要是指医疗内部数据,数据保护采用了加密、数据库审计、防篡改等技术。
第三是网络安全,从网络角度讲,国家卫计委提出2015年全部三甲医院要建立信息安全三级等级保护,逐步实现了基本的安全。
第四隐私安全,这是新的命题,因为我们数据在内部用的话是不去隐私的明文。
那些是隐私数据?
国内还没明确法律规定细则。
我们可借鉴美国HIPPA法案,其明确规定了个人姓名、社保号、车牌号等18项隐私数据,或者说只要能指向患者个体的都算隐私。
那么数据如何去隐私?
现在通用的还是基本加密技术。
医院内部不需要加密,所谓外部就是科研研究、药物研究时需要大量统计分析时需要加密,我们现在用的是MD5加密等机密技术,有可逆的和不可逆的。
健康大数据应用
在安全前提下要放开应用。
借用国家卫计委规划信息司领导所言"一分部署、九分落地"。健康医疗大数据也需要一分建设,九分要应用。从产业应用现状看,公司多,投资多,期望大,产出还未确定。
从应用方向上,我们可以分为:临床决策支持(AI),医保控费和险种开发,医院管理,医疗器械和新药研发,慢病和健康管理等多个方向。
㈣ 大数据在医学领域有什么应用
1、健康监测
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居民的健康档案,包括全部诊疗信息、体检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患病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且通过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随时带着,可以实时汇报病人的健康情况。应用于数百万人及其各种疾病的预测和分析,并且在未来的临床试验将不再局限于小样本,而是包括所有人。
2、数据电子化管理
患者的影像数据,病历数据、检验检查结果、诊疗费用等各种数据录入大数据系统,统一管理起来,每位医生都能够在系统中查到病人的详细资料以及变更记录。而无需再通过耗时的纸质工作来完成,这对于大夫更好地把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3、医疗科研
在医疗科研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种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分析支持。例如健康危险因素分析的科研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系统全面地收集健康危险因素数据,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经济社会因素,个人行为和心理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以及人类生物遗传因素等的基础上,进行比对关联分析,针对不同区域、家族进行评估和遴选,研究某些疾病发病的家族性、地区区域分布性等特性。
㈤ 医疗大数据爆发,千亿级市场怎么玩
未来资本对大数据的争夺战已经开始。据媒体报道,2013年至2014年以来, 大数据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主要并购投资领域之一。
前身为中国首家专业从事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企业的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大医信”)已经瞄准了医疗大数据的战略方向。
今年3月,北大基金会向北大医信投资3000万,这是北大史上投资最大的“真金白银”。在3月14日的北大医信成立大会上,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正信产集团CEO方中华直接给其赋予了重任:“北大和方正集团的大力支持、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无限机遇,都应该让我们感到,我们的事业之无上光荣;光荣的背后是任重道远,必须要共同努力将北大、方正赋予北大医信的使命完成好、做好大数据事业,不仅要做北大大数据中心,未来还要做国家级、世界级的大数据中心。”
12月11日,弘毅投资、高盛、东软控股及协同创新等投资者共同对东软熙康进行1.7亿美元的增资。东软熙康是东软集团旗下专门从事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的公司,致力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提供基于O2O模式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平台,这笔投资刷新了国内互联网医疗与健康管理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的纪录,也是全球互联网医疗与健康管理领域最大单笔融资之一。
上海医联工程已经建立了国内目前医疗机构联网范围最大的临床信息共享系统。该工程的承建商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信息”),2014年7月收购上海复高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8月收购宁波金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都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做了十多年的企业。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冯东雷告诉网易科技,万达信息加上新收购的两个子公司,现在一共有员工3500人左右,其中从事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有事业部和子公司,员工共有1500人左右,是万达信息业务中最大的一块。
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徐春华告诉网易科技,金仕达卫宁做数据处理是原有业务的一种延伸,但是在过去一年当中,他发现,涉足医疗大数据领域的不光传统的做医疗IT软硬件服务的企业,甚至还有许多跨界的、之前和医疗没关系的上市公司,例如以地产起家的运盛实业、浓缩果汁生产企业国投中鲁等。
而在日前的“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年会”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IBM、保险公司招商信诺等,还有各种健康管理公司都参与了主题为“健康大数据 全民大健康”的论坛。
企业之外,医院和各路研究机构也在尝试开展医疗大数据的研究。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北京大学正在筹备成立北大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最近两个月,冯东雷拜访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几所高校,“这些高校都希望在大数据方面和我们进行合作。”他透露。
2014年10月1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辉瑞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的国内首个心血管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启动。
临床应用:还不成熟
目前对医疗大数据的需求集中在在三个层面:运营管理、辅助治疗和辅助科研。在业界看来,目前在中国,医疗大数据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的是行政管理。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统计室主任郭默宁告诉网易科技,目前在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方面,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做的比较有成效的是对医疗机构进行绩效分析。
以前,对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并不容易,因为每个病人病情各异,医疗机构的工作难度和工作效果很难衡量,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对比也非常困难。郭默宁告诉网易科技,以往对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评估的通常模式是找专家给医院评分,依据经验和主观判断比较多。
2008年开始,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尝试根据通过数据挖掘得来的指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她告诉网易科技:“利用统计学方法,可以把医疗机构收治的病症相似的病人进行分组,这样在同组病人当中,就可以比较各个机构的服务优劣了。这样可以促进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郭默宁告诉网易科技,未来在公共卫生领域,医疗数据的挖掘和利用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比如,在医疗卫生资源规划、配置,疾病预警等方面都会得到充分的应用。
在临床辅助治疗和辅助科研方面,已经有机构在进行探索和尝试,但是目前尚不成熟。
万达信息之前研发的“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在业界比较知名,其目前可以在上海市38家市级医院向医生提供近期重复用药、检验、检查的提醒、治疗安全警示以及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服务。
但是,冯东雷告诉网易科技,这些功能的提供,实际上需要做知识库的建设,但是现在的知识库都是基于现有的教科书、药品使用说明以及一些临床手册,都比较简单,今后要把医生的真实的看病的经验也输入进来,才能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挖掘。他透露,在即将开展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的项目中,就有心血管、肿瘤专家参与进来。
2012年,万达信息、国家卫生工程中心就申请了上海市科委医疗健康大数据的课题。在这个项目中,万达信息尝试了对高血压进行大数据分析,试图找到病症、用药和疗效之间的关联。但是冯东雷告诉网易科技,这样的分析目前遇到一些困难。以往的临床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CT)是用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的,对照组是一些排除了并发症等相对理想的对照人群。样本量小,但每个样本的数据颗粒很细。但是用医疗大数据做分析的话,样本量很大,但是每个样本数据颗粒比较粗。因此不能套用传统RCT的研究方法。因此需要新的研究思路。目前用大数据已经发现了一些治疗手段和效果的关联性,但是这种结论在临床使用上有多大的意义还有待检验。
这样的研究还在继续。国家“863”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在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已经部署“生物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生物大数据标准化和集成、融合技术,生物大数据表述索引、搜索与存储访问技术,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基于区域医疗与健康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组学大数据中心和知识库构建与服务技术等。
万达信息参与了其中的两项,分别为“基于区域医疗与健康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以及“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其中后者开展面向中医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的研究。
北大医信也在与北京大学合作,研究临床医疗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北大医信服务过的医院超过500家,其中三甲医院200多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总数的1/4左右,北京大学下属有9家附属医院、13家教学医院,这些医院信息系统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大医信资深副总裁兼CTO邹悦告诉网易科技,目前北大医信的临床决策支持体系正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试点。
北大医信已经开发了临床预警和建议类的应用。预警类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的一些生命体征,判断患病风险并进行提示。建议类的应用,目前北大医信做了糖尿病这个病种,系统可以根据糖尿病人的症状、检验检查结果和病历,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建议。
在临床科研方面,北大医信也做了一些数据分析,并且得到了一些结果。比如,以往子宫内膜异位和子宫肌瘤的误诊率高达65.1%,因为两种疾病的症状非常相似。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卵巢囊肿、腹痛、贫血这三种症状在这两种病中的权重是不同的,子宫内膜异位与卵巢囊肿的关联最强,子宫肌瘤和贫血的关联最强。
“我们分析出了这个结果,但是在临床上怎么用,还要再进一步探讨。”邹悦介绍。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高瞻认为,要让大数据产生价值,需要有一条完整的价值链,目前中国的这个价值链还有缺失。大数据的价值链有数据的收集、储存、分析、应用四个环节,但是目前这个产业投入比较多的是收集和储存,分析和应用还比较弱。即使在投入较多的数据收集环节,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数据的质量也不是很高。
业内者说:怎么做
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大数据?高瞻认为,应当先抓住一些关键业务需求,同时数据基础比较好,先做起来,然后再逐步扩展。他举了两个例子。
好医生集团曾参与过安徽省肥西县卫生局的一个项目。据高瞻介绍,肥西县卫生局将新农合医疗报销系统的数据和卫生局为居民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做了一个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居民的肥胖、抽烟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关联性很强。高瞻告诉网易科技,这不是什么新的发现,但是应用大数据分析的意义在于,之前大家只是从概念上知道肥胖和抽烟会对高血压和糖尿病产生影响,用大数据分析之后,能够真实地看到具体的一个个人的肥胖和抽烟对病症产生了影响。之后,社区医院应用了这个分析结果,给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看病时不光降血压、降血糖,还要干涉患者的肥胖和吸烟。现在整个肥西、还有安徽的很多县都在推广这样的做法,这一个小小的改变,使得很多地方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率从20%左右变成了60%—70%,医生们本没有使用积极性的数据库被激活了。
肥西还做了个试验。原来农村治病,不管大人小孩,一般都是开抗生素、输液,好医生集团多年来做乡村医生的培训,呼吁不要滥用抗生素,但是在实际中效果不大。今年年初,安徽省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方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根据疾病诊断,提示建议处方,旨在规范诊疗行为和用药行为。同时,从今年2月开始,肥西县卫生局每月把医生处方当中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处方的比例发给医生。结果到了10月份,原来高达20%-60%的数据降到了个位数。
高瞻总结,大数据应用应当先从“Low hanging fruits”,即挂得低的果子、容易达成的目标开始,先把手头有限的“小数据”用好。
这个观点与北京301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任连仲不谋而合。
任连仲告诉网易科技,目前中等规模以上的医院起码都积累了数百GB的数据,每100GB的数据就相当于30万份病历。虽然这个数量级还没达到PB级,但是其中一定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他拿自己的观察举例说:“我观察了我身边20个左右患恶性肿瘤的人,我发现其中六七成的人在生活中有过非常苦恼郁闷的一段时期。20个样本,就可以总结出一点规律了,何况这个样本量大到GB级呢?那会得到更多、更有价值、更准确的结论。”
他主张先把目前的数据利用起来,现在301医院那些成摞的申请单就是真实的需求。他说:“目前在医院里,这样的服务还是被动的,是医生找上门来我们才提供服务,如果这种服务再进一步走上主动,广而告之,告诉广大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我们这里可以提供你们所需的‘信息服务’,医生在和技术人员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能挖掘出大数据更大的价值。”
任连仲今年80岁,但是老爷子嘴里蹦出的词是“快速迭代”,按照他的说法:“好工具是用出来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事我们不能等。”
㈥ AI赋能医疗的背后,临床大数据该如何“跑起来”
19世纪,英国流行病学家、麻醉学家约翰·斯诺运用近代早期的数据科学,记录每天的死亡人数和伤患 人数,并将死亡者的地址标注在地图上,绘制了伦敦霍乱爆发的“群聚”地图,霍乱在过去被普遍认为是由有害空气导致,斯诺通过调查数据的汇总,确定了霍乱的元凶是被污 染的公共水井,并同时奠定了疾病细菌理论的基础,这算是大数据运用的早期雏形之一。
斯诺大概不会想到,在近两百年后,大数据的应用早已不再是偶然,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其通过与AI的结合在生物医药研发、疾病管理、公共卫生和 健康 管理等方面的渗透已逐渐常态化,但问题也相应地随之凸显。
信息孤岛仍存
近两年,关于医疗大 健康 数据的政策频出,从顶层设计、具体规划指导、数 据隐私和安全、数据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和规范 健康 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推进 健康 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强应用支撑和运维技术保障,打通数据资源共享通道,加快建设和完善以居民电子 健康 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
2018年9月, 国家卫生 健康 委印发《国家 健康 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对医疗 健康 大数据行业从规范管理和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规范。《办法》从医疗大数据标准、医 疗大数据安全、医疗大数据服务、医疗大数据监督四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直击目前医疗大数 据领域的痛点,未来对数据的统筹标准管理、落实安全责任、规范数据服务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即使有专项政策的支持,但都限于宏观层面,相较于其他成熟领域而言, 健康 医疗大数据领域的法律法规依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缺乏比较全面、细致、明确的指引和规则,使其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虽然现阶段,已有很多企业在医疗大数据领域进行深耕布局,但受制于市场准入和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目前尚在摸着石头过河,市场热情和活力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地释放。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刘雷认为,正是医疗大数据政策的不明朗,标准的不统一,也直接导致了各个系统之间难以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举个简单的例子,患者在A医院拍的片子到了B医院却不认,B医院的医生想要了解患者的信息则需要从零开始,患者曾在A医院做的检查需要在B医院重新再来一轮,“想要打通医疗机构间临床大数据资源的共享通道,至少在现阶段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刘雷表示。
相似的困扰也发生在相距超过一万公里之外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Philip Paynes在接受医谷采访时表示:临床大数据间的彼此“孤立”给国家医保机构、患者和医院都带来了负担,实现大数据间的互通互用,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作为两所顶尖大学的知名研究学者,刘雷和Paynes想在临床大数据领域做一些努力和尝试。
两人共有的想法迅速得到了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2019年7月26-29日,由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联合授课的“应用临床信息学和数据分析研修班”进行了第一次开班。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医学信息与医学影像智能诊断研究所所长刘雷授课
据刘雷介绍,此次研修班得到了业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在第一届学员中,来自医院、医疗企业、高校各占了三分之一,“就是纯粹地想把对临床大数据分析和感兴趣的业界人士聚集在一起,通过共有的努力,能把临床大数据的有效运用更推进一步。”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信息学研究所主任Philip Paynes授课
“希望通过这种国际化的合作,能让临床大数据在医疗机构间甚至跨国间真正地’跑’起来多一种可能性。” Paynes说道。
各自所做的 探索
而在这种可能性之前,刘雷和Paynes各自所在的研究机构均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据悉,刘雷所在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作为一家致力于创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交叉学术研究机构”,已经在生物医学交叉学科领域形成“代谢与肿瘤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医学表观遗传学”、“系统生物医学”三个优势方向,并正在努力拓展转化医学研究和精准医学研究,包括老年医学、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靶点结构与活性小分子、组学和大数据、生物治疗与干预,形成新的交叉学科生长点和下游技术。
另悉,目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还在申请一个超算中心的建设项目,以该项目来支撑生物学大数据的研究,“复旦大学有包括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等17所附属教学医院,这其中有一些医院也在做自身的临床大数据中心,从研究所层面,希望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人才培养和技术研究的有力支持。”刘雷表示。
Paynes所在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信息研究所则是华盛顿大学所有大数据计划的中心,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基因组研究所和最具生产力和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企业”,在医学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非常强,但在大数据的整合方面还有待加强。”而这也成了Paynes担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信息研究所第一届所长之后重点开展的工作。
自Paynes上任后,首先将研究所与旗下15所附属教学医院进行了打通联动,从临床大数据的收集到整合再到挖掘,最后到应用,铺设了一条全链式的临床大数据之路。
在Paynes看来:研究所下属的15所教学医院简直就是大数据来源的宝藏,这15家在全美医疗机构中排名比较靠前的医院每天产生大量的临床数据,依托这些已有的临床数据的回顾性研究,是分析研究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将这些海量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结果又将反过来为医生临床诊疗全过程提供疾病共享的发病及治疗总体情况信息,帮助医生科学决策,实现精准医疗。
“我们的梦想是不仅仅是利用临床大数据帮助患者,而是希望这些临床大数能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休闲 娱乐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够把他们患病的概率降到最低,让人们能一直保持 健康 的状态。” Paynes对医谷展望道。
未来发展构想
在刘雷、Paynes和其团队所做的大量临床数据整合的工作中,由于各自旗下拥有多所强大的教学医院,数据的来源已不是问题,然而,摆在他们面前更为现实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要解决多模态临床大数据的选择问题。临床大数据来源多样,是一种多模态数据,其包括有结构化很好的数据,比如化验单、处方;还有一些半结构化的数据,比如住院小结、出院小结;还有完全无结构化的数据,比如医疗影像;还有像基因测序这样的组学数据;以及时间序列数据,比如ICU里会看到患者插着各种各样的仪器测量血压心率脉搏等各种流数据。
怎样从这些不同模态的数据里面选出需要的数据,刘雷表示他们,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结构化很好的临床数据,为了得到这部分数据,会通过一定的技术平台会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清洗,从中选取高质量的有效数据。
这个问题解决后,还有一个临床大数据一直以来绕不开的一个争议--安全和隐私问题。
对此,刘雷表示,依托现有的技术,目前收集的临床大数据基本都能做到“不出院”,这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很好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Paynes也指出,美国对于医疗大数据有很严密的保护法规,患者的关键隐私数据,如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等进入数据管理的时候必须要打马赛克,同时对数据进行强加密,数据即使被泄露也是不可解密的,对所有的数据访问(谁什么时间能访问什么)都要有一套严格的访问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数据安全性。
当技术的问题已不再是问题, 这意味着临床大数据和AI的结合会变得更为完美,因此,刘雷和Paynes更多希望监管层能在未来对基于大数据训练的AI能进行更多关于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评估,也就是审批准入要做到严,同时,还要加强公众对医疗AI的认知,不管AI发展到多么先进的程度,总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永远不可能替代医生,只能是医生的一种辅助诊断工具。
尽管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对于临床大数据和AI的搭配,刘雷和Paynes都充满信心,至少在他们现有开展工作的规划里,“应用临床信息学和数据分析研修班”能最终逐步发展为一个硕士人才培养项目,为临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同时,基于两个研究机构现阶段开展的工作,有天能实现跨国界的汇聚统一,可以把所有的临床大数据统一在同一个模型上,建立一个类似于联盟数据一样的联合体,这对于数据的整合和应用就会变得游刃有余。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大 健康 Pai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㈦ 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医疗行业的哪些方面
【导读】大数据技术可以说目前已经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对于各行各业都是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的,在医疗行业,能够促进医学研究,帮助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相关疾病的治疗等等,那么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医疗行业的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1、新型冠状病毒大数据搜索报告
该数据有可能更好地预测各种情况和当前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的区域性暴发疫情的情况。反过来,医疗服务提供者能够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分配必要的资源,以应对与健康有关的特定疾病的区域性升级。
2、区域医疗保健监控
可以将数据用于预测医学研究,从而有助于预防可能的疾病传播。例如,通过跟踪他们搜索的医疗问题来了解患者人群及其医疗保健需求以及跟踪他们在医疗站点上提供的信息,这些都是促进预防保健和研究的方法。
3、打击性传播疾病
如果及时报告,则可以治疗性传播疾病(STD)和性传播感染(STI)。但是,诸如缺乏性教育等问题通常会导致症状不受控制。大数据可以利用本地经验,并帮助科技公司和医疗保健提供商填补信息空白并传播对性健康的认识。
4、机器人护士
如今,在医学研究和发展中使用大数据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正在引领医学数据的收集,新药疗法的发现以及患者预后的改善。通过实时分析公共卫生问题,大数据可以促进多个领域的医学研究,改善患者护理并防止致命疾病的传播。
5、改善医疗保健支持系统
医疗技术的主要进步之一是医疗保健机器人技术,预计到2021年其收入将增长到28亿美元。医疗保健机器人技术包括外科机器人培训,机器人护士,智能假肢和仿生学等专业,以及治疗,药丸,远程呈现和后勤方面的帮助。使用大数据驱动的机器人技术有可能极大地改善医疗保健支持的质量,这已经通过少数著名的机器人护士(如Robot
Dinsow)看到,它可以监控患者并提醒他们用药;Paro机器人可以提醒护理人员。
关于大数据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大数据工程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大数据工程师相关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㈧ 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现状研究
摘 要:大数据的产生给未来信息技术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对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实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对当前数据处理技术实施变革,从而形成更有益于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管理、分析、共享的新兴技术。本文从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特征、主要应用以及大数据所带来的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 物联网 信息处理 海量计算
一、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Big Data)也越发进入人们的视线。大数据是用传统方法或工具很难处理或分析的数据信息。目前,人们对大数据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关于大数据的含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亚马逊大数据科学家John Rauser认为:大数据是超过任何一台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庞大数据量。Informatica 的中国区首席顾问但彬指出:大数据是海量数据与复杂类型的数据的结合。而维基网络则把大数据定义成诸多大而复杂的、难以用当前数据库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全世界讨论的热点。2008年,Nature杂志就推出大数据专刊,计算社区联盟也在同一年发表了报告《Big data computing; 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commerce, science and society》,报告阐述了解决大数据问题所需的关键技术以及所面临的挑战。美国奥x政府于2012年3月在白宫网站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提出了通过收集、处理海量、复杂的数据信息,从而提升能力,加快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创新步伐,转变学习教育模式,强化美国本土的安全”。2011年1月,微软公司同惠普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系列能够提升生产力,同时提高决策速度的设备。此外,欧盟委员会也提出驾驳大数据浪潮的战略思路,日本发布的《面向 2020 的 ICT综合战略》也提出需要构造大量丰富的数据基础。
近年来,我国也积极开展对大数据的研究。2011年10月,工信部确认京沪深杭等 5 城市为“云计算中心”试点城市。2012年6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也举办了“大数据时代,智谋未来”学术报告研讨会。大数据及其科学研究方法涉及应用领域很广,并将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科学决策、金融工程以及知识经济领域紧紧接合。
二、大数据的特点
目前,企业界和学术界都一致认为,大数据具有4个“V”特征,即:容量(Volume)、种类(Variety)、速度(Velocity)和至关重要的`价值(Value)。
(1) 容量(Volume)巨大。海量的数据集从TB 级别提升到PB 级别。
(2) 种类(Variety)繁多。大数据数据源有多种,数据格式和种类不同于以前所规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
(3)价值(Value)密度低。如视频的例子,在不间断连续监控的过程中,可能有意义的数据仅有一两秒。
(4)速度(Velocity)快。包含大量实时、在线数据处理分析的需求1秒钟定律。
三、大数据应用的领域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全球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将对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政府监管能力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商业作为大数据的重要应用领域。沃尔玛公司通过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等一系列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了解不同顾客的购物习惯,公司从所销售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选出适合在一起搭配出售的商品;淘宝也针对买家开设了大数据平台,为客户量身打造了一整套完善的网购体验产品。
大数据在金融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Equifax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其的数据库中与财务有关的记录海量信息进行索引处理和交叉分享,从而得到客户的个人信用等级,以推断出客户的支付需求与能力。
随着大数据在医疗与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扩展。2010年,中国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指出:要重点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电子病历和电子档案两个最为基础的数据库。各级医院也将在医疗信息仓库、数据中心等领域加大投入,医疗数据信息的存储将愈加被关注,医疗信息中心的关注焦点也将由传统的计算领域转为存储领域。
除此之外,大数据在制造业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制造业企业积累了广泛的数据信息,在开展对业务数据进行技术管理的同时,企业需要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来帮助决策者从数据库储存的海量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增强决策的正确性、规避风险。
四、大数据所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之前不能使用的各个数据类型,找出被忽略的信息,促进企业组织更加高效、智能。但随着对大数据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也更加意识到当大数据技术向人们敞开“方便之门”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挑战:
(1)大数据需要更为专业化的管理技术人才。
(2) 大数据的合理利用需要解决容量大、类别多和时效性高的数据处理问题。
(3)大数据的利用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4)大数据的集成与管理问题。
这些挑战已成为关系到未来大数据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成为未来引领大数据发展的推动力。
五、结束语
大数据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诸多领域中,对于大数据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化。本文针对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特征、主要应用以及大数据所带来的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大数据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需要人们不断开拓,如何合理地利用大数据、更加高效地处理大数据来为人们服务仍需要广大研究者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张泉灵.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2014,46(6):957- 972.
[2]严霄凤,张德馨.大数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23(4):168-172.
[3]刘俊.基于大数据流的Multi-Agent系统模型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17(5):166-169.
㈨ 中南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好考吗
不好考,中南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中南大学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出发,主动应对大数据时代要求的重要战略部署。研究院依托中南大学信息化前沿学科群,以大数据应用为牵引,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数据前沿科学研究平台,以医学大数据、教育大数据为先行示范,积极探索与轨道交通、材料冶金、智能制造等特色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中南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路径。
研究院以“汇集高端人才、聚焦科学前沿、产出重大成果、铸就中南名片”为宗旨,集中攻关大数据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形成具有中南大学特色的大数据研究成果。研究院以平台系统为支撑,创新协同合作机制,深度实施各学科团队之间、学校与产业界之间,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的无缝衔接。
研究院现拥有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医疗大数据分析理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医学大数据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高等学校医学大数据2011协同创新中心、网络资源管理与可信评估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机器视觉与智慧医疗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智能课堂与教育大数据研究发展中心、湖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等众多科研创新平台,以大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安全可信、大数据智能应用、软件定义智能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基于区块链技术和众创模式,面向各学科各领域,建立交叉融合的、去中心化的、安全可信的大数据新生态。
研究院按照学校“四个转型”的战略要求,以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数据研究机构,将中南大学的大数据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水平。
㈩ 医疗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展现状如何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应用前景
如今是大数据时代,前景自然好了,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行业大数据市场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总的来说,医疗大数据应用主要体现在临床操作、研发、新的商业模式、付款/定价、公众健康五大领域,在这些场景中,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科学管理和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医院和医疗行业面临的大数据主要有医学影像、视频(教学、监控)及文献等非结构化数据。由于这些数据增长很快且结构复杂,给数据管理和利用带来较大的压力,存储与管理成本不断提高,数据利用困难、利用率低。除了数据数量和形态的迅速增加,医疗数据还需要越来越长的保留期。一旦存储系统的安全性出现问题,导致医疗数据丢失,医院会面临严重不良局面。医疗大数据的应用要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实时性和使用的便捷性,要能快速运算和快速展现,要与日常工作平台紧密结合。
国人已经把健康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面对“大数据”的挑战,医院必须考虑三大主要问题。
(1) 数据存储是否安全可靠?因为系统一旦出现故障,首先考验的就是数据的存储、灾备和恢复能力。如果数据不能迅速恢复,而且恢复不能到断点,则将对医院的业务、患者满意度构成直接损害。
(2) 如何提高医院运行和服务的效率?提高效率就是节省医生的时间,从而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3) 如何控制大数据的成本?存储架构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医院IT系统的成本,而且关乎医院的运营成本,医疗数据激增,使医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存储扩容压力。如今,医院的存储设备大多是由不同厂商构成的完全异构的存储系统。这些不同的存储设备利用各自不同的软件工具来进行控制和管理,这样就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性,使管理成本非常高。
未来,大数据必将影响医疗行业,未来医疗行业的大数据将会具体应用在:临床辅助决策,医疗质量监管,疾病预测模型,临床实验分析。其发展空间有:个人健康门户,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电子病历和临床质量监控,医学知识管理,临床路径和循证医学,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医学研究数据仓库和共享平台,跨医疗机构协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