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数据杀熟”你遇到没有这4大平台将被套上“紧箍咒”
作者 | 金莱
来源 | 财经 观察网
不久之后,一直以来乱象不断的在线 旅游 业终于将被戴上了一个 “紧箍咒” ,《在线 旅游 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于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规定的第十五条明确: 在线 旅游 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 旅游 者消费记录、 旅游 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 旅游 者合法权益。
国家之所以在法规中做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因为这些年国内在线 旅游 市场快速增长下,相关企业和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搞得民怨沸腾。
大数据杀熟普遍存在,在线 旅游 位列前茅
那么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网络给出的“大数据杀熟”的定义是: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企业利用所拥有的用户数据,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以此获得利润最大化。
这是因为新用户黏度低,对价格比较敏感,平台希望其变成忠诚用户,就会提供更多的优惠措施来留住新用户;而老用户已经是忠诚用户,他们基本不会货比三家,所以平台方面觉得不需要来特别对待。
这一行为的本质是一种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企业依据不同顾客的偏好以及价格敏感性,对“熟客”推荐与其个人特征相吻合的产品或服务,并收取更高的价格。
这一项策略之所以能够给实现,基础是海量用户数据,突破口是国家这一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让平台有空子可钻。
如今这一现象已经普遍存在于网上消费之中,很多人有过被杀的经历,这并非胡乱猜测,而是有调查数据为证。
针对“大数据杀熟”现象,去年北京市消协专门委托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开展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群中近9成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存在,而且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那么人们在购买那些商品和服务最容易被大数据“杀熟”呢?
答案是网购、 旅游 、酒店住宿、网约车、外卖、影视等消费场景。
在这56.92%的有过被“杀熟”经历的消费者中,被购物类APP“杀熟”的有44.14%,被线 旅游 类APP“杀熟”的有39.5%,被打车类APP“杀熟”的有37.17%;
此外,外卖类APP、视频类APP、电影类APP也有不同程度的大数据“杀熟”现象,比例分别为16.26%、15.10%、13.94%。
而在57个样本的体验调查中,在线 旅游 出现问题最多,去哪儿、飞猪两个平台出现老用户费用比新用户贵的情况。
针对这一项调查结果,去哪儿、飞猪等平台均否认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称对所有用户报价均一致。
而价格变动系优惠活动(促销红包、新人优惠)以及酒店和航班库存变化带来实时价格变动,因此会出现同一商品不同人购买时价格不同、同一人在不同时间购买同一商品时价格也不同的情况。
然而消费者、广大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以下3个案例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几大在线 旅游 平台都存在杀熟的痕迹。
4大平台都“杀熟”,消费者维权难
案例一,黑猫平台匿名用户投诉 同程 。
我用同程超3年,一直用同程订酒店机票火车票等,是白金卡会员,我爱人基本不用,但是同时订一家酒店,入住时间及要求、房型等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这个白金卡需要付出的总金额比我爱人高出不少,明细显示房价也比普通用户高出很多,详见图片,由此可见多年来一直在用会员的名义多花钱,现索赔一年差价一万,索赔总计3万元。
案例二,黑猫平台用户oakhl投诉携程。
2018年7月13日一对北京夫妻同时在携程为一大人订23日和26日北京往返三亚的机票,是携程白金用户的妻子几次查询发现机票价格递次上升,于是赶紧下单并支;而同时在也在携程查询下单丈夫询问问妻子价格,发现价格比他的价格每人都高出好几百。而联系携程要求退票时,携程客服不仅不承认杀熟,还要反收1800元的退票费。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夫妻 李 两人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平台订机票、酒店,结果是老用户反而比新用户多花钱。
除了这一种杀熟的方式,在线 旅游 平台的另外一招就用“售罄”手段逼迫赶时间的老客户买高价票。
一名近3年每年年均买在300张以上机票(支付费用50万元左右)的客户在2020年8月17日晚在“去哪儿旅行官方旗舰店”预定8月18日成都至拉萨MU5825航班,平台显示该航班机票票价为920元(剩8张),下单后支付页面,显示航班已售完。
返回首页刷新后重新预定,票价为920元(剩8张)的信息仍存在,为避免耽误行程,于是选择了1550元的票价进行购买操作,至支付页面时,平台提示票价升高到1795元,加上机建、燃油等费用,成交价格1895元。
目前在黑猫投诉评平台,这样的“大数据杀熟”投诉案例多达400多起。看似很少,其实很多,因为很多人意识到知道被“杀熟”后根本没有去投诉。
调查结果显示,在意识到自己被“杀熟”后,只有26.72%的人选择向消协、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者向媒体曝光;剩下的近3/4要不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要不就是用脚选择用脚投票。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很多人知道投诉、诉讼、曝光等手段也没用。
因为即使消费者发现自己被"杀熟",由于平台这一手段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消费者举证确实存在困难;而即便是拿到确切证据,也很难通过诉讼、投诉或者媒体曝光等方式赢得权益。
不仅如此,能够发现到自己被“杀熟”的人还只是的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消费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杀熟”了。
因此即使不断被旅客投诉,这些国内的在线 旅游 平台仍然“有恃无恐”,也没有停下“杀熟”,因为这样来钱快。
法规处罚减弱,仍可重塑行业信誉
而在这么多年消费者的不断地投诉声下,国家终于决定整治这一乱象。
去年10月9日《在线 旅游 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一年以后《在线 旅游 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
不过相比于征求意见稿,正式实施的“法规”对于在线旅经营者的的处罚力度大大减弱。
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对于“大数据杀熟”行为,县级以上文化和 旅游 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即没收违法所得、责令限期改正, 并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罚款 。
而在正式法规中,这一条处罚被删除了,只是通过约谈等行政指导方式予以提醒、警示、制止,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当然,这一法规的实施对于规范行业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有助于重塑在线 旅游 行业的信誉。
❷ 为什么不同渠道订酒店,价格竟然能相差三倍
因为酒店在利用信息差来欺骗消费者。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人信息。当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有些企业收集起来以后,有些企业就会利用这些信息来杀熟,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大数据杀熟。
一、我先讲一下关于这个事情的真实案例。
上海曾经对上海地区的酒店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上海的酒店在不同软件上竟然会有不同的价格,有些豪华酒店的价格甚至相差三倍以上。当用户通过不同的渠道来预订相关酒店的房间时,酒店的价格会发生变化,不同用户的订房价格也会各不相同,老客户的价格反而会更贵一些。这个事情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网友表示自己也曾经遇到过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总后,这些所谓的价格差只不过是因为大数据杀熟而已,这样的企业也很难获得长足发展。
❸ 你遇到过哪些利用大数据杀熟宰客的例子
况一:老用户比新用户价格高?
据报道,有网友称,自己在某电影票订票平台上体验到了被“杀熟”。她表示,用新注册的小白账号、普通会员账号和高级别的会员账号同时选购同场次电影,最便宜的是小白账号,其次是普通会员账号,而高级别的账号一张票要比小白账号贵出5元以上。另外,自己下半年开始,电影票平台价格显示均价30-40元,而一年前均价为20元。
情况二:苹果用户比安卓用户价格高?
目前,大家的手机大多分为两个阵营,分别是苹果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然而,一位网友发现,用苹果手机打车比安卓手机打车贵。此外,某些视频网站也会根据手机不同型号给出不同的收费待遇。以腾讯视频为例,开通VIP会员,安卓用户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价格分别20元、58元、108元,年费是198元,而苹果用户购买则要贵出5-35元不等。对于存在价格差异的原因,客服表示,是由于其中包含苹果收取的手续费。
情况三:不买价格变更贵?
默认捆绑上次服务?媒体报道,在线旅游平台被批评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最多。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在某在线旅游平台订机票,选好的那班每次看时都会上浮;而当自己选好该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时,价格立刻上涨甚至翻倍,在自己觉得“不买会更贵”而匆忙下单后,发现该航班价格又恢复到最初的低价。此外,还有一种根据用户的“上一次行为”而默认捆绑相应服务,例如刚刚注册会员的用户,他在购买机票时,系统仅默认显示一张机票的价格;而一旦他在这一次同时勾选了贵宾休息室、接送机服务或酒店优惠券等附加服务,那么在下一次下单时,系统会默认帮他勾选同样的服务。
情况四:不同用户价格不同
有网友在微博发出两张截图称,自己与家人在某旅行APP搜索机票,同一航班同一时间不同手机搜索出来的价格却不同:
❹ 滴滴再现大数据“杀熟” ,为何网约车平台敢明目张胆坑客户
其实不得不说的是,网约车平台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坑客户,也是因为在现实期网约车平台缺乏必要的市场监管,导致价格混乱,另一方面利用平台自身的优势实行市场定价,也会导致客户的利益受损,所以在大数据杀死的时代也导致一些客户的利益遭受损失,因此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出发来思考问题。
3,网约车平台之所以明目张胆的坑客户,最根本原因是因为在大数据时代经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用户的心理诉求进行猜测,因此导致一些客户利益得不到保障。其实不能说是在大数据时代滴滴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潜在的用户人群实行群体定位,这就导致一部分顾客因为自身的消费观念原因,所以导致成为滴滴宰杀的对象,而对我们来说。这也是大数据时代,客户遭受利益损失的最根本原因/
其实不得不说是第一在线大数与杀数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自身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大数据时代经过大数据分析对客户实行消费群体定位,这就导致一部分顾客必定会成为大数据杀手的牺牲品,而另一方面缺乏市场有效的监管,因此滴滴这种行为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制止。
❺ 美团竟然在“杀熟”,会员反贵8元,大数据之下如何“反杀熟”
我们需要合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被大数据杀熟了,我们需要把相关APP举报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这样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互联网行业,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掌握了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所以互联网公司可以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作出上述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身没有任何职业道德,同时也违反相关行业规定。虽然工商部门已经明确表示互联网公司不能利用大数据杀熟,但有些企业依然会这样做。
一、美团竟然会利用大数据来杀熟。
即便工商部门已经明确要求互联网公司平等对待用户,很多互联网公司也签署了互联网平等公约,然而对于美团这样的企业来讲,美团依然在利用用户的大数据来杀熟。在会员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员的价格反而会比非会员贵8块钱,很多用户对此难以容忍。
❻ 我国拟立法应对「大数据杀熟」,你遇到过哪些大数据杀熟案例
大数据杀熟现象由于涉及到平台的垄断行为,因此国家把大数据杀熟行为列为一种非法的犯罪行为。因为各大平台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分析以及分类,那么就会导致消费者的各种各样的行为就会完全的被各大算法所监控,没有任何的私人隐私可言,而且自己的任何消费习惯将完全地被智能机器人掌控。
从这两个案例当中,我们就可以得知,现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而且给消费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因此国家才会完善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更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自己在这方面被大数据算法侵犯了个人隐私以及个人利益。
我认为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进行维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生活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自己的维权意识也要增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不被算法计算。
❼ “大数据杀手”事件登上热搜,各大平台被质疑,事件背后的根源问题是什么
实则而外电商购物,点外卖、订酒家、订机票,买假票都可能产生杀熟。而上述旁及的这些,差一点美团都有关系,大数目杀熟的引发莫过于太大,于是美团不久前两天沦落大数目杀熟质询的赘。
中原裁判文书网颁布一份判词出示,京师某网络公司负责人朱某找到金立分公司致璞科技,由朱某开销木马病毒,金立肩负在部手机出厂前植入到手机中。植入病毒之后,无绳机就成为了方可被黑客远距离操控的肉鸡。用户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像,部分非法定厂商,曾经把在部手机出厂前植入病毒奉为一种好端端操作。一边是无良厂商采集甚或并未下线的窃取用户数据,单向是一部分人还在用综采来的额数开展算法支配。这鬼祟是境内隐衷数据保护的短斤缺两,索要无微不至。
❽ 四川成都,一网友买机票遭遇“杀熟”,通常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四川成都的某位网友发布了这样的视频,视频中这位网友拿出了两部手机,并翻到了订机票的价格页面。
同样的出发日期,同样的目的地和始发地,同样的软件,其中的一部手机价格只需要900元左右,而另外一部手机价格却需要1000~2000元不等。
该位网友在对比之下发出了灵魂拷问:“难道我更有钱吗?”
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同事帮忙,正如视频中的这位大姐,将她的手机与同事的手机对比一样,对比的结果虽然是惨淡的,但是大姐可以借这位同事的手机来买机票。事后再给同事钱。
当然了,要想这样做,必须建立在对方同意的前提下,这时候拼的就是人品了。
❾ 有关“大数据杀熟”的案例并不少,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到底是什么
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平时也是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购物。可是在这过程中,一种叫做“大数据杀熟”的现象逐渐被曝光,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好奇。
“大数据杀熟”的主要表现方式有三种:
1.根据设备差异定价,比如针对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定的价格不同。
2.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场所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这点在外卖行业体现的很明显。
3.根据用户消费频率的不同而差别定价,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也越强,也不会过分纠结价格的变化。
其实,这种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是建立在侵犯消费者隐私的前提下形成的。所以,面对大数据“杀熟”的趋势,消费者应该积极主动的保护个人隐私;作为商家,应该反思大数据的各种不同用法,在利用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遵守合规合法的交易原则,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杀熟”能变成“亲熟”!
❿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经常浏览一些资讯的人对于大数据三字应该并不陌生,大数据代表的就是巨量的资料,但是大部分人对于大数据杀熟不太懂。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如何避免大数据杀熟
1、使用多个帐户进行交叉验证。再找到几个朋友,您甚至可以使用父母的手机进行搜索和比较,然后选择最低价格下订单。
2、掩盖价格敏感的用户。如果可以将您定义为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则平台向您推送的价格可能不会太高,否则第二次会有额外的优惠券和其他补贴。
3、反向操作,图像模糊。当您要搜索矿泉水时,请同时搜索一些不相关的可乐,衣物,皮肤护理产品等,并使用不相关的数据来掩盖您的真实意图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画像的准确性下降时,您不太可能被“熟练”,但是平台提供的精致和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可能会下降。
4、注意您的隐私保护。尽量不要在网站,移动终端,APP,微信,QQ和其他社交网站上过多地暴露自己的信息。另外,集中精力吧!不要让您的地理位置,地址簿,相册等隐私得到尽可能多的保护。关闭所有不必要的位置权限,照片阅读权限,地址簿阅读权限,并且不要连接到未知的WiFi甚至某些正式的WiFi。
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它是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比较用户的消费行为,即使在相同的产品/相同的服务/相同的条件下,也要根据不同人群的消费潜力为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的价格。
这样一来,容易花钱的老用户(“熟识”的客户)就可以花更多的钱,不容易花钱的用户应尝试一下,让他花一些钱,以使金额最大化。例如,美团外卖为老顾客提供1元的补贴,为新顾客提供6、5元的补贴。
被大数据杀熟应该如何申请赔偿
大数据符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首先,经营者客观地实施了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其次,消费者的用心良心;
第三,消费者蒙受损失;
第四,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与消费者遭受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除了补偿消费者的损失外,实施大数据的运营商还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对损失的补偿。增加的赔偿额是消费者购买货物或获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追加赔偿额少于500元,则赔偿500元。由于大数据的`价格差异有限,个人消费者不会遭受太多损失,因此惩罚性赔偿是消费者获得赔偿的重要途径。 《消费者保护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公平交易条件获得公平交易结果,这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以合理价格购买商品或获得服务的权利。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并依此获得利润最大化。
大数据杀熟案例
大数据杀熟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马逊在2000年一个差别定价“实验”。当年,有用户发现《泰特斯》(Titus)的碟片对老顾客的报价为26、24美元,但是删了cookie后发现报价变成了22、74美元。这件事情的曝光,让亚马逊面临消费者如潮的谴责,最后CEO贝索斯亲自道歉,称一切只是为了“实验”。这是否仅仅是个“实验”不得而知,但调整价格来“追逐利润”是毋容置疑的。
有网友自述,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特定酒店,朋友的账号显示只需300元,自己的账号则要380元。相同的房间,不同的价格,这算得上算法的“功劳”。通过深挖消费者过往消费甚至浏览记录,让算法洞悉消费者偏好,不少互联网平台清晰地知道消费者的“底牌”,于是就有了上述的看人下菜碟。
大数据杀熟的原因
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会把用户进行分类。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就是把用户分为价格敏感性用户和非价格敏感性用户,由于使用习惯老客户多为非价格敏感性用户,而新用户则对价格比较敏感。企业则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怎样理解大数据杀熟
与其称这种现象为“杀熟”,不若说是“杀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一罐可乐,在超市只卖2元,在五星级酒店能卖30元。这不能叫价格歧视,而是因为人们能住得起五星级酒店,那么就是要被“杀”,这个理论套用在“大数据杀熟”上却并不恰当。一个关键问题是,一罐可乐的正常价格是透明的,所以在五星级酒店的溢价是公开的。但“大数据杀熟”却处于隐蔽状态,多数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溢价”了。此外,将老顾客等同于“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也有偷换概念之嫌。
大数据杀熟相关法规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实际体验调查结论与网友的反馈大相径庭。实际调查显示,大数据“杀熟”问题并不明显,只有个别价格不同行为涉嫌大数据“杀熟”,调查点名了去哪儿和飞猪旅行等网站都有不同程度的大数据杀熟情况。但消费者发现被大数据“杀熟”后,由于其存在复杂性和隐蔽性,维权举证确实存在困难。
2019年10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2]
针对最受关注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2]
大数据杀熟还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处罚。《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违反该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处罚。具体来说,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大数据杀熟的几种方式
“杀熟”,看字面的意思,就是同一个平台的同一款产品,每个账户看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老用户的购买价格比刚注册的新用户价格贵。
大数据杀熟,其技术基础是大数据,也就是海量的用户数据,通过你的基础属性数据判断你所在用户群体、人群特征(如消费能力等)、通过你的行为判断数据,判断你的偏好、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强烈程度。然后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推送不同的商品价格。
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
1、根据地理位置定位,如果你附近商场或商店少,显示给你看的商品就会加价,几年前,美国就有“如果附近没有肯德基,就给用户显示更高的披萨价格”的案例。还有,如果你在“富人区”,卖给你的东西价格不加个三成五成的,好像也对不起大数据。
2、根据你的消费记录,如果你是属于花得起钱的那种,也会给你加价。
3、根据你搜索的词汇、时间、频率,判断你是“随便看看”还是“心里长草”甚至是“心急如焚”,从而给你调整报价。
4、我还听说,用不同的手机看到的价格不一样,如,苹果手机看到的价格可能高于其他的普通手机。
5、如果你是新用户,商家可能会给你较高的优惠券,或者新人体验券,最终购买的价格可能会低于老用户。
怎样应对大数据杀熟
在现阶段,作为消费者,我们还无法保证商家自觉不“杀熟”,那该怎么做才会尽量避免“被溢价”呢?
1、多用几个账号交叉验证。多找几个朋友,甚至可以用父母的手机搜索对比,然后选择最低价的那个下单。
2、伪装价格敏感用户。如果你能够被定义为价格敏感用户,可能平台给你推送的价格就不会太高,或者二回有另外的优惠券之类的补贴。
3、反向操作,画像模糊。当你要搜索矿泉水时,再同时搜索一些不相关的可乐、服装、护肤品等,用无关数据掩盖你的真实意图数据。这个需要说明的是,当你的用户画像准确度降低时,你被“熟杀”的可能性降低,但平台给你提供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可能会降低。
4、注意自己的隐私保护。尽量不让自身信息在网站、手机终端、APP、微信、QQ及其他社交网站暴露得太多。另外,划重点!尽可能地不要让你的地理位置、通讯录、相册等等隐私被获取。关闭掉一切非必须的定位许可,照片读取许可、通讯录读取许可,不要连接来来路不明的WiFi,甚至一些看起来官方的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