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关“大数据杀熟”的案例并不少,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到底是什么
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平时也是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购物。可是在这过程中,一种叫做“大数据杀熟”的现象逐渐被曝光,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好奇。
“大数据杀熟”的主要表现方式有三种:
1.根据设备差异定价,比如针对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定的价格不同。
2.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场所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这点在外卖行业体现的很明显。
3.根据用户消费频率的不同而差别定价,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也越强,也不会过分纠结价格的变化。
其实,这种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是建立在侵犯消费者隐私的前提下形成的。所以,面对大数据“杀熟”的趋势,消费者应该积极主动的保护个人隐私;作为商家,应该反思大数据的各种不同用法,在利用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遵守合规合法的交易原则,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杀熟”能变成“亲熟”!
㈡ 安卓美团和苹果美团的区别
区别在于美团杀熟现象的存在。一、美团杀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很离开互联网。买东西要网购,吃饭要点外卖,买菜要次日达,出行也会从网上团购酒店、门票、车票等等。网络的出现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人们可以在享受到优惠价格同时,提高办事效率,就像外卖的出现,令很多上班族回家可以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无论是外卖、买菜还是团购,美团APP均有涉及,这也让美团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美团随着功能的增加,价格的优惠,使用的便捷,也让人们对美团的信任度越来越高。然而他却一再的辜负消费者的信任。早在两年前就有消费者在网络上反映,美团存在“杀熟”行为。他在点外卖的时候发现,外卖的配送费是根据用户是否是会员而定。然而更让他生气的一点是,同一时间同一手机同一家餐馆,会员的配送费却是更高,会员的配送费普遍要比非会员的多1~4元,这点让他非常不能理解,会员是信任美团才办理的,可是美团这种做法却把熟客当成羊羔宰。这件事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美团总裁王兴对此事也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这不是美团的杀熟行为,而是因为定位系统出现缓存,导致定位出现偏差,所以配送价格才不同,并表示已经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一说法显然不能服众,只要定过外卖的人都知道,美团外卖在下单时只有确定了位置,才会推算出最后的账单。美团这一做法很明显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不承认不认错的态度,也导致数日后的美团股市下跌超过2.3%,损失达到400亿。但是这次的风波并没有使得美团回头是岸,不久后的美团顶着风险再一次进行“大数据杀熟”,这一次美团还能躲得过吗?二、美团大数据双标:有媒体调查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被平台杀熟,并且消费者协会也发现关于美团平台杀熟的投诉也非常多。这一次美团不是在会员和非会员的身份上动手脚,而是在用户使用的哪些手机上动手脚。调查发现同一时间同一地址同样的菜品,只是手机不同,却能出现多种价格,使用苹果机的用户,比使用安卓的用户价格高了14%。除了外卖之外,苹果手机办理美团会员都要比安卓手机高八块。还有订酒店,不同手机价格也不一样。有一个博主做了实验,他用了三台不同的手机,在同一时间订同一家酒店,可是苹果手机出现的价格就比安卓手机要高很多,甚至苹果不同型号出现的价格也不同,越贵的苹果价格越高。这样的现象早在2019年就有消费者爆出,有传言表示,美团会把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标志为“优质用户”,除了在价格上明显昂贵之外,他们还会给苹果用户推送更贵的商品。三、大数据杀熟行为:美团杀熟已经板上钉钉,如果王兴不做出任何改变,很有可能会遭到抵制,或是受到相关部门的惩罚。因为目前没有其他app能够代替美团的地位,因此美团长期垄断市场让他们为所欲为,他们为了谋取利益屡屡杀熟。因为垄断原因,美团已经被罚款34亿,如果国家开始整治杀熟行为,美团被罚款应该会更多。王兴应该警惕,同样是市场垄断,阿里巴巴如今的状态就已经差强人意,也许美团会步了阿里的老路。其实除了美团之外,很多APP都有杀熟行为,像打车用的滴滴,拍视频做推广的抖音、微博等,都会被差别定价,大多都是苹果用户被宰。他们分析消费者购买能力,把赚钱的途径放到"熟客”身上。好在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正式施行差别对待的管控,差别对待属于违法行为,消费者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权益。
㈢ 滴滴打车被指大数据杀熟,杀熟什么意思
滴滴打车大数据杀熟,是指针对不同的手机,在叫车的时候价格是不一样的。
很多网友进行测试,不同的手机在叫车的时候价格是不一样的,相同路程打车用两部不同的手机进行叫车,实际付的价格相差很多,所以很多网友表示滴滴打车大数据杀熟,有些人经过实地调查使用越贵的手机打的车费可能就会越贵。
安卓手机叫车要比苹果手机叫车便宜的多。
苹果机用户平均能够获得两元左右的叫车优惠,然而安卓用户的叫车优惠大概是4元左右,在网约车平台打车的时候,只要勾选多种车型,最后接单的往往都是高价车,其实大数据杀手已经不是新鲜事,同样的酒店和房型或者同样的航班,机票老用户定的价格要比新用户还贵得多,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去查询航班的价格,相差几分钟就会相差几百块钱。
㈣ “大数据杀熟”是什么意思
互联网商家根据自己掌握的数据对老用户进行价格调整。
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内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容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
此前,调查就曾发现,在机票、酒店、电影、电商、出行等多个价格有波动的平台都存在类似情况,且在在线旅游平台较为普遍,而国外一些网站早已有过类似情况。近日,有网友发现,同一段路程,打车软件对两部手机的报价却不一样,点一份外卖,明明买了高级会员,为啥满减券用掉了还不如其他人普通点外卖便宜?
此外,某些视频网站也会根据手机不同型号给出不同的收费待遇。
以腾讯视频为例,开通VIP会员,安卓用户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价格分别20元、58元、108元,年费是198元,而苹果用户购买则要贵出5-35元不等。
㈤ 大数据杀熟怎么破
防止被大数据杀熟要注意,多了解产品的优惠信息,学会讲价,可以用新手机注册购买商品,错峰交易等。具体如下:
1、消耗时间,了解所有渠道、优惠券、活动规则换取价格优惠;或者节省时间,付出略高的价格(时间和金钱自由选择);
2、消耗时间讲价,换取价格优惠,或者节省时间,付出略高的价格(时间和金钱自由选择);
3、用老手机查价、比价,用新手机注册,购买(享受新用户红利);
4、多领优惠券,集中购买,享受活动红利;
5、错峰交易,规避供求关系定价策略;
6、用安卓机、web端进行app内付费,规避苹果税。
(5)安卓存在大数据杀熟扩展阅读
大数据杀熟的原理
在实体店消费,人人都可以看见商品旁边的统一标价;而当人们上网购物时,大多数时候,只能看到自己屏幕上显示的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恰好为商家针对不同用户的消费习惯制定不同价格提供了便利,这正是大数据杀熟打的如意算盘。
但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比对价格时,平台就露了马脚。在提及发现方式的投诉样本中,通过对比不同账号的价格差而找到“大数据杀熟”证据的,占到近一半。
不过,网友对于“大数据杀熟”的理解很宽泛——平台随用户多次刷新而涨价、购买后立刻降价、平台标价和官网不同等——都被归入至“杀熟”之列。
那么系统中,什么样的人会被认定为“熟客”呢?所谓“熟客”实际上就是消费意愿更高的人,他们有可能非常“幸运”地被分配到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优惠。其中,各平台的会员用户首当其冲。
在这些杀熟投诉样本中,买得多、买得勤、买的愿望很迫切,都可能导向同一个结果——买得贵。
摸到了大数据杀熟的套路之后,网上也有了一些反制“大数据杀熟”的策略,比如卸载重装APP伪装成流失用户,搜索不同产品隐藏真实意图等,其目的都是通过干扰大数据的精准画像,避免精准被宰。
㈥ 滴滴打车被指大数据杀熟,还有哪些软件有大数据杀熟的可能
现在大数据杀熟已经非常普遍,除了滴滴打车,还有一些购物软件存在杀熟可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但是人们使用网络多了之后,个人的数据会被各种APP利用,他们会通过用户画像,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滴滴打车就曾经爆出过,用不同手机打车价格不同的事情。
除了滴滴打车之后,还有一些购物软件有大数据杀熟的现象,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防不胜防。
一、购物软件大数据杀熟,同样的物品价格不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很多人体会到了网络购物的快乐,但是随着上网次数增多,很多人发觉自己在一些购物网站买东西,会遇到大数据杀熟的事情。比如自己经常购买的物品,哪怕降价也不会有所显示。
同样的物品,其他用户显示的价格不同,比老用户价格更便宜,尤其是一些会员更是遭到了欺骗。成为购物网站的会员,非但没有任何优惠,有的物品价格还要高于非会员。
大数据杀熟其实是通过用户个人信息,对用户的欺骗,应该抵制这种行为。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㈦ 央视痛批大数据杀熟!什么是大数据杀熟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给你打个比喻你就明白了。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在追求这个女 生时,各种关心,各种哄开心,各种买礼物。追到手成为男女朋友时,就要比追到前要差一下,万一以后结婚了生小孩 ,那又要差很多,到时就是女的在家做家务带小孩 。大数据杀熟就是没有框住你前,各种补贴各种优惠,让你爽到底。框住你以后,就开始各种套路你了
大数据现在不光是杀熟的事了,你以为只是你经常打网约车、买机票、订酒店什么的,价钱就比别人高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止这些!
还监视我们的位置甚至监听我们的声音呢!这一点可是亲身体会的啊,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朋友聊到了洗碗机,然后我在某购物APP上面种水果(每天浇水,成熟了给你一小箱水果),点进去就发现主页下面推荐的第一个就是洗碗机!
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注意过这个东西,甚至是厨房相关的东西我都基本没看过。因为我虽然结婚成家了,但是基本都是在我妈那边蹭饭,自己在家吃的时候有时候糊弄一口,有时候订个外卖或者干脆下个馆子,很少开火。
所以我也就没在任何购物APP上面买过跟厨房有关的东西,但是那天一下子就给惊呆了!只是朋友聊天之间提到了而已,我保证手机从来没打过这“洗碗机”几个字!
而且我还特意去看一下,不光是种水果的这个软件,其他购物APP,TB、JD等等这些都是一样的!主页的推荐里面都有了洗碗机!神奇不?
然后不光是购物APP,甚至在短视频APP和文字 搞笑 类的APP里,在广告里都出现了洗碗机,直接就给我震惊了!
看到这篇文章,大家其实可以也试一试,你对着电话说一个你从来没有搜过的东西,之后再上那些购物APP看看,这简直是太吓人了!
还有就是你经常出入的地方,也会被推荐给你,比如我在某单位上班,单位有个博览园,然后在某团也能出现我单位博览园的门票,而且排名是第一个。
还有我之前带孩子去过一个温泉酒店,我老婆团购的票,我连搜都没搜过,但是现在经常给我推荐这个温泉酒店的票,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位置被实时监控呢?
我觉得相对于那种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来说,大数据监听更要命!杀熟无非就是打车比别人贵几块十几块,订酒店比别人贵几十块上百块之类的,虽然也很不应该,但是我感觉不算那么严重!
而现在的各种APP,刚下载完登录的时候就要你的各种权限,比如定位、照片、通讯录、麦克风等等,而不开这些权限可能就会影响使用,很不方便。
但是开了这些权限,真不知道我们的隐私是不是就等于对外开放了?希望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大数据杀熟”无孔不入,可以这么说,只要你使用的是智能手机、只要你在线上消费,那么一定遇到过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不信我可以给你举几个例子:
早在2018年的时候,一天我和朋友在我家中小聚后外出,我们使用同一个打车APP在同一个地点定位同一个目的地,选择的乘坐车型也一模一样, 他手机显示出的定价是32元,而我是36元 。为什么?因为我经常打车来往两地,在APP的定义里,我被定义为“熟客”,吃定我了。
还有一种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是别人做过实验的,用4部手机定同一家酒店的同一间客房, 4部手机中有两部显示的价格是699元,另外两部手机中一部显示价格是661元、一部显示720元。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显示720元的哪部手机是最高档最贵的手机,显示661元的那部手机是最便宜的智能机。你能说这是巧合吗?平台有意无意地向消费者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使用高档手机的都是有钱人,价格定贵一点”!
这种“杀熟”的现象并不稀奇,或者高价把产品卖给老用户,或者对手机价格进行分析,对使用高档手机的“有钱人”进行高定价。央视就曾经报道过, 在同一家购物平台的同一家店铺,两个不同的账号买同一件商品,注册12年的、经常购物消费的那个账号比刚注册没多久的普通账号多花25块钱 ,这就是“看人定价”。而企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新用户的粘性,慢慢养成老客户后再杀熟,一波一波的割韭菜,谁都避免不了。
还有另外一种“杀熟”的现象,比如我和朋友同时想买一双跑步鞋,我在电商平台买鞋时经常浏览一些价格较便宜的鞋子,超过1000元的基本都不会点开看,这时候平台在了解了我的购买能力后,总是向我推荐价格较便宜的鞋子;而我朋友购买力较强,1000以下的鞋子从来不看不买,平台就向他推荐价格较贵的鞋子。 这种现象我已经发现了不是一次两次了,购物平台向我推荐的T恤衫的价格都在100元以下,确实符合我的购买力,而我向我朋友推荐的T恤衫的价格都在300元左右,这难道是巧合?
“大数据杀熟”再不整治就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央视曾直截了当地批评过“大数据杀熟”,直言 “杀熟就是宰客,杀熟就是恃强凌弱,杀熟就是商业欺诈”。
同时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立法整治大数据杀熟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8月20日,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部法律针对日趋严重的大数据杀熟和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的现象做出了约束:
第一,明确个人信息属于隐私,不能被电商等平台用作商业盈利;
第二,禁止过度采集用户信息,采集范围应该做到最小、保存时间应该做到最短;妥善处理个人敏感信息;
第三,严禁大数据杀熟!
第四,个性化广告一律不得强制推送;
写在最后:在之前,虽然平台有“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但是一方面维权难,消费者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维权;另一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这两方面都使得“大数据杀熟”现象肆意生长、蔓延开来。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审议通过和即将实施,未来各网站、APP必然会对自己的行为予以约束,同时广大消费者也有了维权的依据。只有真正做到“有法有罚、违法能罚”,才能有效对个人信息进行最大程度上的保护。
大数据杀熟就是利用大数据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判断用户的爱好、消费习惯、地理位置,并且进行歧视性定价。
根据央视报道,大数据杀熟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根据不同设备进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手机与安卓手机的用户消费同一件商品的价格就不同;
一种是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不同场所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
一种是根据用户的消费频率差异定价,比如,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平台认为他们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就越强。
首先是高消费用户。
复旦大学一名教授2019年曾用一年时间带领团队在全国多个城市实地调研,收集打车样本。结果显示,苹果手机用户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的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的车型接单。
其次是活跃用户。
由于技术更新很快,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对不同的消费者展示出不同的消费价格。正常情况下,平台上那些重复购买的用户,往往很少去“比价”,属于对平台信任感更强的人群,有的互联网平台就会针对这种用户进行“杀熟”。
第三是会员用户。
消费者加入会员的目的是想得到更大的优惠,但有用户发现并不是这样。部分网络平台给会员的价格会比非会员更高。
大数据杀熟,就是互联网知道你是这个app的老用户了,知道你用习惯了不会轻易的换其他软件,他们为了吸引新用户会给新用户搞活动,优惠的更多,而老用户的价格反而更高一些。
就像租房子一样,老住户租金年年在涨,结果刚搬进来的新人房租比你住了几年的还要低,这是房东知道你还会一直住下去,为了吸引新租户可能价格还降低了,这个就非常的恶心。
大数据杀熟也很正常,比如我们用美团外卖,用滴滴打车,用携程旅行,等等这些app,新用户总是有更多的优惠,价格比老用户低很多,就是为了吸引新用户,一旦成为老用户了,就不会管你了。
大数据还可以知道你用什么牌子的手机,比如你用苹果手机,华为手机,小米手机,他们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用苹果手机的价格会更高一些。他们就潜意识的认为用苹果手机的就钱多一点,所以抬高价格,这样你们照样买单,听说好像确有此事。
大数据现在非常的可怕,比如你看抖音,如果在哪一种类型的视频停留了几秒钟,之后会一直推荐类似的视频给你,还有会一直推荐你观看的主播给你,有时候明明很讨厌这个人,可每次推荐的都是他。
要想知道我们是否遭遇过大数据杀熟的现象,首先我们就要知道究竟什么现象才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就是说当我们在进行网上购物时,如果我们在同一家店铺进行经常性的购买,也就是回头客,那么我们所看到的这家店的商品的价格会比第一次购买此店铺商品的用户更高。
其实这一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网络购物中,更多存在于一些线上的 旅游 平台中。 2020年的9月15日, 财经 频道在某报导中提到了一些常见的线上 旅游 平台对不同的消费者采用了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他们对同一产品或者同一服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消费者设置了不同的价格。
权但是即使某些平台或商家被发现有这一举动我们也因为这一问题的隐蔽性还有其中的复杂性很难以进行举证和维。 但是2019年的10月9日出台了针对 旅游 行业出现这一现象的暂行规定。这一规定明确了 旅游 行业如果出现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将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而产生不同的罚款金额。
其实大数据杀熟的例子很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苹果手机上的各种软件内装备或者会员的购买充值价格设置会比安卓手机上的要高,一些我们经常进行购买的网上店铺的商品价格会比第一次在这家店铺进行购买的用户价格高,等等。如果不刻意的去比对,是很难发现的,但是相信随着相关规定的完善,这种现象一定会逐渐的减少。
遇到过很多次,就是当你在某一个软件上买过很多次东西,就会被认为粘性顾客,会把价格抬高,而对于新用户采用降低价格的方法来吸引他,使他在这里购物。
大数据杀熟就是老顾客价格高,新顾客价格低,以此来获利更多。
遇到过,五一假期,某 旅游 平台,我和老婆订同样的民宿,同样的时间,我是三千多的安卓手机,她是最新苹果,我的价格是2300多,她的是2800多!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杀熟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下面我就给大家举几个真实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看看大家有没有遇到过。
1.高德地图打车杀熟使用高德地图打车可以选择很多种不同的打车公司,比如滴滴打车,T3出行,还可以直接选择打出租车。在你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会很便宜,还会给你送打车优惠卷。但是当你都成为熟客之后,你会发现打车费用相比于其他更少使用高德地图的朋友会高很多。同样的起点,同样的终点,费用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也是够恶心人的。
2.美团订房杀熟经常出差住酒店的朋友应该会有所感受,房间为什么价格一直在变动?那是因为系统在识别你的日常消费习惯,同一个酒店同一个房间型号,你和你的朋友同时用美团预览,价格是有所差别的,并且苹果手机比其他要略贵一点。
3.识别关键词定向推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当你在QQ或者微信上和朋友提到了什么商品之后,你的所用APP广告都会有意无意的给你展示这类商品。不仅仅限于售卖商品的APP,包括其他中间商链接。更可怕的是有时候你根本没有在某平台进行搜索,也没有在手机上跟朋友说过,仅仅是口头上跟朋友讨论,这些APP就像长了耳朵一样,自己能够识别并给你进行定向推送,做到投其所好。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遇到过其他被杀熟经历?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下,我们彷佛都“没有穿衣服”。
㈧ 网上买机票,苹果比安卓贵,大数据杀熟怎样坑了消费者
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利用算法技术,去搜索客户的一些资料,比如说年龄工作收入等这些细节问题,如果收入高的话,同样的商品就会提高一些价格卖给这位客户,除此之外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大数据杀熟到底是怎么在坑骗消费者,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订飞机票或者点外卖的时候,一定要拿起朋友的手机互相对比一下,看看是否有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一旦举报成功,该平台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同样在这次315的打假大会上,有记者就揭露了很多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现在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
㈨ 反垄断法完成修改,8月起施行,此次修改后有何变化
反垄断法已经修改完成,在8月起开始实行修改后的反垄断法,一共有以下几个变化:
要坚决反对市场体系的垄断。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原则是不允许出现市场的垄断机制,一旦出现之后将会面临非常强大的法律制裁同时一定要完整并且完善的实行整个市场的经济宏观调控,确保市场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化体系,同时也要强化竞争在政策中的重要体现和基础地位。制定一系列与我国经济发展相符合的竞争规则从根源上杜绝垄断现象的出现。
坚决反对商家只能入驻一家网络平台的规则,例如一家餐饮业在入驻网络平台是只允许入住一家儿,不能多家入驻,面对此现象已经涉及垄断的行为在新的反垄断法颁布以后,餐饮业的老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的加入各个外卖平台。
㈩ 在遇到大数据杀熟的时候,有什么反制的办法
“大数据杀熟”频频曝光, 滴滴,携程,飞猪,京东,美团和淘票票都被卷入其中。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即互联网公司根据新、老用户、浏览终端、使用习惯、甚至是日常消费习惯的不同来调整用户在消费终端显示的价格,也就说使用频率、购买力较高的用户价格反而高于新手用户。
说在最后,不管是杀熟,还是隐私泄露,一方面只能依靠国家政策阻止,一方面只能自己注意核心信息在网上的传播,说实话,只要你上网,就逃不过这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