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三仄尾大数据

三仄尾大数据

发布时间:2023-01-28 20:41:50

1. 郁达夫《故都的秋》的全文及解析

作品原文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解析

1、摹绘写情

《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对比托情

文章就是通过对比,把作者对“秋的认识”“秋的情感”烘托得“饱““透”“十足”,这种对比烘托就成为了作者表达更深情感的一种手段。 作者为了把这种情感烘托、铺垫得更为深沉,在首尾两处进行照应,这一反复,情感表达就更为浓烈。

3、设誓显情

所谓“设誓”,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为了表达这种对“故都的秋”喜爱的强烈情感,在结尾处就采用了这一方法。“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一设誓,采用假言推理作为逻辑背景,以这种不可能的方式偏离现实,表达了作者喜爱“故都之秋”的浓烈情感。


(1)三仄尾大数据扩展阅读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2. 写诗词有固定的格律,不合律但押韵行吗

前两个是诗词的入门问题,但是的确有很多朋友感到疑惑。第三个问题要解答的话,需要分几种情况。老街用最简单的方式先说一下答案,然后再讲解为什么。

第一个问题,不一定,写词必须按照格律,写诗就不一定了,近体诗必须按照格律规则创作,古体诗不需要合律;第二个问题,也不一定,因为您以为的押韵未必是诗词要求的押韵;第三个问题,有几种原因,各有不同。按照顺序老街一个个详细解答一下。

结束语

以上三个问题回答完了,再简单重复一遍,1、近体诗和词必须依照格律规则;2、古体诗可以不需要依照格律规则,但是必须要依照规矩押韵;3、提醒你出律是因为你不懂律诗什么写,或者提醒你的人其实自己是半瓶醋。

3. 为什么宋词的曲调没有流传下来,在大数据的生命周期中哪一步出现了问题

宋词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词谱,也就是我们如今填词所见的格律;另一部分是专乐谱,用来记录旋律属。词谱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采用平仄的记录方式;而乐谱却不同。

隋唐之前记录乐谱主要采用[文字谱]的方式,通俗而言,就是用文字详细记录在哪根弦、哪个位置弹奏。唐朝演变成两种方式,[减字谱]和[燕乐半字谱],采用的是用符号来代替文字记录,此举极为方便乐谱的记录,同时也为识谱设立了一定的门槛。晚唐采用[减字谱]的方式来记录古琴音乐,使得大量古琴谱问世,一直沿用至今。
而宋朝流行的是[俗字谱],前身是隋唐的[燕乐半字谱],而不同时期不同词人记录的[俗字谱]也略有差异。到了明清时期,采用的是[工尺谱],如今民间仍有沿用。自近代始,又逐渐替代成流行简谱。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从古至今,乐谱是朝着便捷的方向演化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本朝不识前朝乐谱的现象。例如清代发现姜夔用[俗字谱]记录的《白石道人歌曲》,因为记谱方式的不同已经无法翻译了,直到今天,[俗字谱]仍是曲学家研究的课题。

由此得知,宋词唱法失传的原因,主要在于乐谱的失传。
来源诗词补习班

4. 带有“月”的古诗词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三、咏月词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 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 消息。

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钅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 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 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 ,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 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 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秦淮看月记》 明 潘之恒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街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离别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 崔颢的《黄鹤楼》多处重复又格式不对,为什么却被称为七律第一

唐诗是我国文学殿堂里最璀璨的明珠。我们爱唐诗,品唐诗,在唐诗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而洋洋近五万首的《全唐诗》,让我们目不暇接,读之不尽。可你知道,在古今唐诗排行榜中,始终高居榜首的是哪一首诗吗?是崔颢的《黄鹤楼》。南宋 严羽 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 崔颢 《黄鹤楼》为第一”。

面对着时空的辽阔和悠远,面对着眼前的草木葱茏和浩渺烟波,人的无所依托,人的孤独寂寞感随之涌起。所以,这首诗的情感指向绝不仅仅是乡愁,那种时空的苍茫感与人心的孤独感的交织,才让这首诗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文以气为主,文以情动人,崔颢的《黄鹤楼》做到了,不愧为千古夺魁之诗。

6. 为什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主要意思就是“熟能生巧”.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种熏陶,都是一种积累.讲究“熟”字,到了张口就背诵,提笔就写得出,别人讲了上句,我们能够接出下句,你一定会有文学、语文、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古汉语能力等等方面的长足进步的!试一试?坚持几年,必得好处!

另:清朝有一位进士,名叫孙洙,此人为官才华有限,最高做到知县一级(七品),便止步不前。不过,与多数考取功名之后的读书人一样,一旦解决衣食问题,就希望做点儿能够流芳百世、光宗耀祖的事情。

问题在于,文人在清朝本身就不太有地位(巨匠曹雪芹也难逃穷困潦倒而逝的命运),所以即使在乡野间有着“书循欧阳询,诗追杜工部”的美名,孙洙的舞文弄墨,也没有造成多大影响。

但是,孙洙“流芳百世”的愿望,最后还是实现了,因为对盛唐诗词极为推崇的他,和自己的夫人一起,编制了一本摘录和注释唐诗的家塾课本,这部课本,就是流传至今的《唐诗三百首》。

孙洙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后世还以《唐诗三百首》为内容出现过许多注释本,时至今日,仍是启蒙唐诗文化的重要作品。

而在《唐诗三百首》的序中,孙洙如此描述这部作品的意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了解私塾教育的人可能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些可能根本没有人生经历的儿童,只要每天摇头晃脑的背诵各种唐诗,一段时间之后,让他们独立作诗,有些佼佼者也能出口成章个八九不离十。为什么经历反复的阅读和背诵,就能够给人赋予“不会作诗也会吟”能力,而这是否有违文学艺术所重视的灵性?所谓“诗人”,是否可以加以系统的训练出来?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没错,这就是方校长所在的那所大学,其“信息安全中心”大概也难逃罪责,此时让我们暂且就事论事,不去计较这所学府的龌蹉往事)有一名教授,名叫杨义先,他公开了一篇题为《出诗表——机器文学新进展》的科研报告,既用计算机的能力,揭开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秘密。

下面是这篇报告的全文:

摘要

借力“大数据”,我们虽不能让哑巴说话,但确实可以让文盲写诗,而且,只需一分钟!不信?请读此文!(当然,为了让文、理、工、农、医等各科读者都能够读懂,我们只在此叙述原理和实例)

(一)前言

机器文学的最终目标是:用机器创作文学作品!初听起来,好像不靠谱,但是,到目前为止,机器已经可以进行(或辅助)一些特殊的文学创作,比如,撰写史上最牛的千字文[1],破解史上最难璇玑图[2],撰写同音文[3],研究“影文”[4]和语言动力学[5]等。

事实证明,规矩越多的文学体裁,就越适合于计算机发挥其特长。对“平仄”和“押韵”有严格要求的五言和七言诗,也许要算“规矩很多”的文体了吧,因此,本文就来研究如何用机器创作律诗。(注: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完全适用于“机器撰写各种词牌名的词”,但是,由于词牌名太多,超过一千个,而且每首词的字数也不少,对我这个“诗盲”来说,要想建设相关的“意境库”就太难了,所以,本文不考虑这些“词”)

(二) 五言绝诗“出诗表”

2.1)仄起五绝首韵“出诗表”实例

仄起五绝首韵出诗表的结构如下表1.1所示:

表1.1(仄起)五绝(首韵)出诗表

基于上述的表1.1,任何傻瓜都可以按如下两步轻松写诗:

第一步,任意选取一个八位数,比如,毛泽东的生日18931226,然后,把该数代替表1.1中的X1X2X3X4X5X6X7X8,于是,获得了如下的表格1.2:

表1.2“毛泽东生日”所对应的出诗表

第二步,从表1.1的第Xi列中,选取第i组文字串(“2字串”或“3字串”),并把这些“字串”串接起来就行了。比如,在表1.2中,就应该从第1、2、3、4、5、6、7、8列里,分别取出第1、8、9、3、1、2、2、6个“字串”(见表1.2中的红字部分),最后,串接起来的文字便是如下五言绝诗:羞玉竟不还,西湖哀苦寒;凤楼留不住,夜郎醉不眠。

读者可以自行用本人的生日数字来轻松写诗。为了增加趣味性,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数字π=3.1415926,从表1.1所对应的诗是:窈窕未曾看,梅花水月牵;水晶凝望久,夜郎醉不眠。

根号2=1.4142135,从表1.1所对应的诗是:羞玉水生烟,燕然觉夜寒;故情人不见,多苦老红颜。

共和国的生日19491001,从表1.1所对应的诗是:羞玉贵乡还,梅花不可攀;凤楼都莫问,远忆晚妆残。

八宝山的电话号码88259666,从表1.1所对应的诗是:伤别竟不还,芙蓉嬉笑牵;相思肠断处,无限醉不眠。

黄金分割数0.6180339,从表1.1所对应的诗是:回首暗无边,燕然流泪泉;当年追往事,多苦涕衣沾。

递增数列12345678,从表1.1所对应的诗是:羞玉斩楼兰,鸳鸯觉夜寒;水晶肠断处,寂寞蔽青天。

关于五言绝诗,除了表1.1所述的“仄起五绝首韵”之外,还有其它的一些格律,比如,下一小节2.1)所述的“平起五绝首韵”、“仄起五绝首句不入韵”和“平起五绝首句不入韵”等四种情况。为了节省篇幅,我们仅再述一个“平起五绝首韵”的出诗表例子。

2.2)平起五绝首韵出诗表实例

平起五绝首韵出诗表的结构如下表1.3所示:

表1.3 (平起)五绝(首韵)出诗表

若借助表1.3,那么,仿照前面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

毛泽东的生日18931226对应的诗是:炎凉指波澜,不似通人烟;桃李君知否,天涯绣木兰。

数字π=3.1415926对应的诗是:多情水月牵,依旧若浮烟;萧飒天长久,天涯绣木兰。

根号2=1.4142135对应的诗是:炎凉乐世间,遥看乱紫烟;杳渺人间世,微茫岂敢安。

共和国的生日19491001对应的诗是:炎凉流雪山,依旧跳白猿;桃李空回首,苍生羞长安。

黄金分割数0.6180339对应的诗是:嫦娥醉上山,遥看去不还;半落谁知道,微茫伤别年。

八宝山的电话号码88259666:凄凄指波澜,风雨同交欢;何事斜阳处,香炉绣木兰。

递增数列12345678对应的诗是:炎凉梦日边,流水乱紫烟;萧飒斜阳处,无花怒上天。

(三)五言律诗“出诗表”

与“五绝”类似,“五律”格律诗也有四类:“仄起五律首韵”、“平起五律首韵”、“仄起五律首句不入韵”、“平起五绝首句不入韵”等四种情况。为节省篇幅,我们也仅仅叙述一个例子,即“仄起五律首韵”出诗表,见下表1.4所示:

表1.4 (仄起)五律(首韵)出诗表

与前面的表1.1类似,此处的表1.4也可以让任何傻瓜按如下两步轻松写诗了:

第一步,任意选取两个八位数(或者一个16位数),然后,把它们分别代替表1.4中的X1X2X3X4X5X6X7X8和Y1Y2Y3Y4Y5Y6Y7Y8;

第二步,从表1.4上半部分的第Xi列中,选取第i组文字串(“2字串”或“3字串”),并把这些“字串”串接起来就得到了五律诗的前面四句;从表1.4下半部分的第Yi列中,选取第i组文字串(“2字串”或“3字串”),并把这些“字串”串接起来就得到了五律诗的后面四句,于是,五律的全诗就完成了。

比如,毛泽东和江青的生日分别是18931226、19140317,那么,将它们放入表1.4中,就应该从上半部分的第1、2、3、4、5、6、7、8列里,分别取出第1、8、9、3、1、2、2、6个“字串”,将它们串接起来的文字便是如下五言律诗的前四句(雨落待明年,孤房清且安;花落空怅望,久坐难追攀),然后,从下半部分的第1、2、3、4、5、6、7、8列里,分别取出第1、9、1、4、0、3、1、7个“字串”,将它们串接起来的文字便是如下五言律诗的后四句(罢笑孤帆影,思君乱紫烟;红妆留不住,忽忆侍轩辕)。将这前面各四句串起来,就完成了全诗:雨落待明年,孤房清且安;花落空怅望,久坐难追攀;罢笑孤帆影,思君乱紫烟;红妆留不住,忽忆侍轩辕。

数字π=3.141592653589793对应的诗是:买醉指长天,玲珑岂敢安;从君不得意,久坐难追攀;百草怎知道,飘零万事闲;沉吟如两忘,美酒卷珠帘。

根号2=1.414213562373095对应的诗是:雨落愿年年,松鸣羞玉颜;采薇遥相望,素手送君还;黄鸟须知道,珠玑了不闲;隐然空相待,美酒奉琼筵。

党和共和国的生日19210701、19491001对应的诗是:雨落照当年,幽哀岂敢安;长歌凝望处,流水亦不还;罢笑孤帆影,腰肢长空闲;几何空相待,邀我落兴酣。

黄金分割数0.618033988749894对应的诗是:今古想当年,松鸣尽欲言;长歌离别处,素手好庐山;浅画星芒尽,千春乱紫烟;从君君不见,美酒笑折旋。

镜像数列1234567887654321对应的诗是:雨落扫青天,君情羞玉颜;从君回首处,遥寄空登攀;浅画啼不尽,天涯写远川;长歌留不住,莫洗落兴酣。

八宝山的电话号码88259666、88259777:香袖待明年,幽哀多苦颜;织锦回首处,眷我难追攀;浅画星芒尽,霜衣写远川;从君如两忘,醉后侍轩辕。

(四)七绝“出诗表”

与五言类似,七言格律诗也分为“七言绝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又可再细分为“仄起首韵”、“平起首韵”、“仄起首句不入韵”和“平起首句不入韵”等情况。但是,从基于大数据的“出诗表”角度来看,它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因此,为了节省篇幅,我们仅给出如下表1.5中的(仄起)七绝(首韵)“出诗表”:

表1.5 仄起七绝首韵“出诗表”

与前面的表1.1类似,此处的表1.5也可以让任何傻瓜按如下两步轻松写诗了:

第一步,任意选取两个六位数(或者一个12位数),然后,把它们分别代替表1.5中的X1X2X3X4X5X6和Y1Y2Y3Y4Y5Y6;

第二步,从表1.5上半部分的第Xi列中,选取第i组文字串(“2字串”或“3字串”),并把这些“字串”串接起来就得到了七绝诗的前面两句;从表1.5下半部分的第Yi列中,选取第i组文字串(“2字串”或“3字串”),并把这些“字串”串接起来就得到了七绝诗的后面两句,于是,七绝的全诗就完成了。比如,

数字π=3.14159265358对应的诗是:窈窕愁绝方未还,绿烟风雨两相欢;故情杨柳空惆怅,梅梢瀑布伤别年。

镜像数列123456654321对应的诗是:羞玉池花夜已残,玉阶风雨话孤眠;画屏春色落花絮,梅梢悲鸟愁空山。

黄金分割数0.61803398874对应的诗是:美酒瑶泉落九天,浣纱白兔拜龙颜;染香芳树难忘酒,绝艳风景望远山。

根号2=1.41421356237对应的诗是:羞玉嫦娥落九天,玉阶憔悴似真仙;染香春色伤心碧,莺羽几度入远山。

(五)原理浅析

古人早就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但是,古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的基础就是现在风靡全球的“大数据”。通过熟读众多诗词,人们便在头脑中无意识地建立起了针对各种意境的“字串库”,然后,在需要时,触境生情把库中现成的“字串”取出来,就拼接成诗了。

借助“大数据”的各种整理和挖掘技术,针对相关的意境,遵守事先约定的各种平仄格律等要求,完全可以为每个用户独立地建设和维护一个专用的“意境库”。比如,若选取“爱情”为“意境”,那么,利用“大数据”就可以收集人类在爱情的各种情况下(热恋中、失恋中、暗恋中……)都会有什么话语,至少可以收集诗人们的同类现成诗词,对这些“话语”经过机械加工,即按平仄音韵等条条框框来改造,于是,基础“意境库”就完成了。当然,在每个人的使用过程中,“大数据”还可以根据用户的爱好和习惯和“意境库”进行精细化处理,使得每个人,以傻瓜方式“写”出来的诗,也具有个性特点。其实,本文中的表1.1至1.5中每列的内容就是各种“意境库”,我们把它们以“死的方式”(不是以软件程序方式)表现出来的目的是:让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傻瓜写诗”的原理。所以,“出诗表”软件真正面市后,它的操作就只需要用户随机输入相关的数串就行了。

“机器能够写诗”的另一个原因是:人其实是很容易被“骗”的,当你先申明某个字串是诗时(即,把相关的心理暗示传递给了读者),人们就会努力去想像这些字串中的“诗意”,那怕这些字串其实是“狗屁不通”。这种“主动受骗”的现象很少出现在阅读散文、小说等其它文章的过程中。

“大数据”的神威其实早就被广泛利用了,比如,大家熟知的“搜狗输入法”,就采用了搜索引擎技术,从网络的“大数据”中迅速找到“热词”或用户自己个性化常用词,于是,机器好像就能够预知你的心思,提前把你要的词展现出现,使得输入速度、词库广度、词语准确度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又比如,谷歌公司最近推出一种崭新的机译方法:将语言翻译变成向量空间数学问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模一种语言的结构,然后与另一种语言的结构进行对比,从而扩充和完善现有的双语语料库,于是,彻底颠覆了语言翻译的基本思路。

甚至有人预言,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发展,今后,你不必学医就能够诊病并开处方了(当然,外科手术还得由专门的医生来实施)。

总之,用“大数据”来写诗,特别是写那些清规戒律很多的“格律诗”,其实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欢迎各位网友八仙过海,研究出更多的“机器写诗系统”,由于本人是“诗盲”,因此,相关的“意境库”肯定粗制滥造,希望不要误导大家。

7. 当唐诗宋词遇上大数据

文/戴玥

从数据的角度解读唐诗宋词,居然能得出超乎想象的结论。这是我所在的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CAD&C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新华网合作推出的两款数据新闻作品“我有柔情似水,亦有豪情万丈——唐代女诗人群像”和“宋词缱绻,何处画人间”所研究的内容。

什么是数据新闻?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如果把未经处理的数据比作新鲜的食材,那么数据新闻就是将一道精心烹饪的菜肴呈现在读者面前。“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能从中品出不同的滋味。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菜肴”的烹制方法,我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采访了两个作品的总负责人陈为教授与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张玮老师。与两位老师的谈话,使得看似神秘的“烹制方法”逐渐清晰起来。

科学而严谨的“仕女图”:唐代女诗人群像

唐诗项目“我有柔情似水,亦有豪情万丈——唐代女诗人群像”分析了约5.5万首唐诗,采用多样化的图表对唐代女诗人的创作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呈现。

第一幅图表是关于唐代诗人创作数量的一览图,分别对存世1首、2首、3~5首、5~10首、10~50首及50首以上作品的诗人数量以点阵图的方式进行了表述,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位诗人,鼠标悬浮在点上便显示出诗人的姓名与作品数,诗人的性别则用灰色与朱红色区分。在不同阶段,用画像着重标出了著名的代表诗人,如在“3~5首”的阶段里,存世3首作品的张若虚是其中的代表,而在“50首以上”的阶段中,存世3009首的白居易又是其中的翘楚。面对单纯的数字,我们或许不能敏锐地感知背后的意义,而在点阵图中,较之于许许多多仅留下孤篇的诗人,我们便可以感受到有3009首作品传世的香山居士在当时及后世拥有多么惊人的影响力。三千余篇诗作历经一千多年时间长河的波涛汹涌仍然传递到了我们手中,这又是怎样一份文化与 历史 的厚重。

第二幅图表是“唐代女诗人全景图”,将唐朝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此处同样采用了点阵的表现方式,但用朱砂色的花朵代替了“点”,不同形状的花朵代表着女性诗人的不同身份,她们有的是宫廷诗人,如上官婉儿,有的是士大夫妻女,有的则是民间女子或歌妓,而作品存留数量最多同时也最著名的几人,如薛涛、李冶、鱼玄机等人,则以盛开的荷花标记。人们常以花朵喻美人,而这些朱红的花朵也仿佛承继了这些女子的惊才绝艳,在纸卷上美好而热烈地盛开。

在我们的印象里,盛唐才是诗人辈出的时代,其时有李杜等冠绝古今的大诗人出现,想必此时的女性诗人数量应该最多。但这张全景图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盛唐时的女性诗人仅仅比初唐与中唐稍多,反而是晚唐时期女性诗人数量为最,几是中唐与盛唐时期的两倍。发现这个与认知大相径庭的事实后,我开始尝试为此找到一种解释。联系此前所学,我想或许是因为晚唐时 社会 状况江河日下,诗风亦偏于阴柔细腻,恰与女性的特质相符,使得女性诗人数量剧增。而我们所认为是诗歌盛世的盛唐时期,诗风大气而雄壮,这大概与女性气质不符吧。

第三幅图表是“诗人诗作字频词频图”,字词的大小与深浅显示着它们被使用的频率。女性诗人作品中最高频词“相思”便可说明女诗人的一贯风格,与我们寻常的认知没有太大出入,女诗人常常在诗中抒发“相思”与“寂寞”之情。同男性诗人一样,“风”与“人”都是最高频的字,而较之于男性,女性诗人又更喜欢运用“花”“月”“春”等柔美的意象,而通过这些意象,女性独特的内心体验可见一斑。

最后是“唐代女诗人社交图”,图中选取了最具代表的几位女性诗人,将她们的社交关系以圆与线的方式表现出来,线的粗细则代表社交关系的深浅。通过这张图可以发现,薛涛与李冶两位著名的女诗人都与刘禹锡有过诗作唱和。或许我们未能知晓同时位列唐朝四大女诗人的这两位才女是否有过交集,但此刻她们却历经遥远的时空被线联系在一起。

之后另有薛涛与李冶单独的社交关系图。在李冶的社交图中,诗人与陆羽、皎然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可见这也是一个诗人之间的“小圈子”,三人都对茶学、佛学等有很大的兴趣,并且也曾互有酬和。而“女校书”薛涛的社交图中类似的圈子更多也更大,最大的有元稹、白居易、刘禹锡、严绶等人,他们大多互相认识或者熟识,仿佛是古代版的“朋友圈共同好友”,隐匿在典籍中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具象为简单明了的社交图,似乎古人被时间重重遮掩的面貌也在霎时间清晰起来。

新闻的网页背景模拟了泛黄古卷,配上古雅的图案设计与字体设计,构成了一幅交织着理性与严谨的“仕女图”,虽未有画像出现,但透过数据架成的时光之桥,我们仿佛能透过千年的尘埃而窥见美人含羞的影子。

对于数据新闻作品的外观设计,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张伟老师表示,他们对每一个图表都做了两套以上的方案,经过不断的筛选与考量之后才有我们所见的这一套外观。网页设计也如古时画工制画一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能以美的姿态唤起观者精神的共鸣。

宋朝词人的情绪表达

宋词项目“宋词缱绻,何处画人间”以《全宋词》为样本,从近21000首词作、1330位词人的庞大数据中呈现了丰富的图表。有别于唐诗作品的精致与古典气息,宋词作品的外观则带有朦胧的写意风格,图表亦多处采用了水墨元素,将精确的数据渲染出诗意之美。

整篇作品分为三个版块,“万水千山走遍”“草木皆有情,词即人生”“春风化雨,历久弥新”。在第一个板块“万水千山走遍”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宋朝的疆域图,其中以灰点代表着词人们曾到达过的地方,灰点越大代表到达越多人次。灰点密集地覆盖了宋朝的大半版图,除了青藏高原一带鲜有涉足外,天山南北亦有词人们的足迹。鼠标悬浮其上会显示出词人的行进路线,跨度最大的一条由疆域的最北端一直延伸到最南的临海地区。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其实仅在河南至山东一带,但今天高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的路途,孔子却走了十数年。这条从南至北贯穿宋朝疆域的路线,很有可能耗费了一位词人一生的时间。

之后是宋朝词人的全景图,这幅全景图采用了折线图的方式,横轴为北宋至南宋的各个 历史 阶段,而纵轴为词人作品数量。每一段线条代表一位词人,水平线是词人的平民时期,向上的折线则是词人的仕途时期,线条的灰色与棕色来区分婉约派与豪放派。在众多词人中,一生布衣“梅妻鹤子”的林逋与女性词人李清照的线条都是一条水平线,其余词人的线条都有起有伏,一生的悲欢跌宕都被一条简单的线所勾勒,引人唏嘘。

在第二个版块“草木皆有情,词即人生”中,首先对《全宋词》的词频进行了统计。最高频词分别为“东风”“何处”“人间”,宋朝的积贫积弱以及靖康之变加重了词人心中的漂泊感,他们仿佛一直在寻觅,无论是“今宵酒醒何处”,还是陆放翁常书于词中的“归何处”,都是一声声对心灵的叩问。

第二幅图表是宋代著名词人常见意象及其表达情绪的统计,喜、怒、哀、乐、思五种情绪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每一种意象都有它所承载情绪表达次数的饼状统计图,鼠标悬浮在词人名上可以显示出他们所使用的意象表达情绪次数的比例。王国维曾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常用“酒”“月”等意象,使人联想到边关冷月、煮酒悲歌,而晏殊之子晏几道词风婉约,他少年时家道中落,此后一生流离,词中多以落魄王孙的形象出现,常在“小楼”中流连时光,他的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恰能道出他词中风情。

我好奇如何才能计算出意象中承载的情绪,陈为教授告知是根据已有的算法和模型来计算的,“对文字当中的 情感 进行计算,是计算机学界研究了二十年的一个问题,已经有了标准方法”,“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教科书上的东西”。原来文学与计算机的结合并不只是今年才兴起的,早已产生了超越我们想象的进步。

最后一个版块“春风化雨,历久弥新”中将各个词牌代表词作的平仄以长短不一的线段标出,配以人声朗诵,词被还原了它原始的音乐功能,原先掩藏在字词背后的韵律被直观地展现出来。或许相隔千年时光,乐坊的客人也在与我们欣赏着同一首曲子词,咀嚼同一段繁复绵长的 情感 。

数据化与词学研究的碰撞引入了“定量”的思维方式

唐诗宋词与大数据结合而产生的一大效果,即是效率的提升。一张张制作精美的图表将关键信息在眼前一字排开,根据需要可以信手采撷。我不由感叹,如果我之前作业所需的资料也能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想必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陈为教授介绍,在大数据普及之前,人文学者们获取信息需要依靠查阅实物典籍,将一本本书从头翻到尾, 科技 进步后,很多典籍都有了电子扫描版,但还是需要人工检索,在电脑上将所有的文字读完。但大数据带来了改变,“假设我能够把它核心的、关键的特征和信息提炼,并用计算机建模做出来,然后呈现在屏幕上,这些人的关键信息就这些,他跟谁有关系,他有什么作品,他的生活环境怎样,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就读人文专业的我,时常为了解一位古代诗人在某一时间段生活的 社会 环境,对着许多影印版的史志和诗人年谱进行“肉眼检索”,繁体竖排小字看久了让人眼睛发花。

我想到自己曾做的一份唐宋词名物意象变迁的作业,我选择了“钗”的意象。在例举含有该意象的词作时,已经有现成的唐宋词数据库,其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唐宋词,我只需要输入“钗”“银钗”“凤钗”等关键词,就能轻松获取与之相关的一篇篇作品,方便快捷。而在调查“钗”本身材质与形制的变迁时,我所查到的相关饰物名录和图鉴有些甚至没有目录和页码,只能面对繁体竖排字一页一页地查阅,看到可能有用的信息也只能使用pdf阅读软件自带的标记功能。一次查找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而获取的信息却远远不能与付出的时间等价。有时候翻完了一本几百页的书,能够得到的有用信息也只有几句话。从这一点来说,大数据的普及着实是一种迫切的需要,它也为人文社科的研究者带来了福音,省去了许多繁复而低效率的案头劳作。

大数据除了能够极大提高科研效率,同时也为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思维角度。

唐宋词的数据化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研究趋势,与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 科技 发展息息相关。而数据化与词学研究的碰撞引入了“定量”的思维方式,譬如如何确定一首词在宋代的受欢迎程度,这在以前的研究中是难以衡量的,即使能够定性,也是“空口无凭”,没有相应的证据。但大数据却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统计宋代词话中这首词被收录的次数,就可以大概得出其受欢迎程度的量化结果。统计数据本身就使得结果更精确,也更有说服力。

虽然大数据能够带来诸多益处,但大数据与文学研究的交汇中也产生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一节专业课上,老师曾举过一个大数据研究的例子。在《全金元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有两个,最高为《黑漆弩》,其次是《木兰花慢》。《木兰花慢》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调,而《黑漆弩》对于并不十分专业的我来说却是闻所未闻。《黑漆弩》在宋代也几乎没有作品传世,但它为何会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原来《黑漆弩》到元代时,进入元杂剧成为了一种曲调,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曲化的词调,可以称之为曲调。由此反映出了问题,在利用大数据研究词的时候,样本问题需要得到重视,譬如在研究《全金元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时,像《黑漆弩》这样曲化的词调就不应该计入样本中。采样问题成为词学研究大数据化的“拦路虎”。

除了已知样本的问题,词学研究领域样本的不断变动同样也困扰着学者们。唐宋词不断有遗词被发现,样本在不断地补充。而相对于现存数量有限的唐宋词,明清词的数量更是多如恒河之沙,几乎难以穷尽,如此庞大的样本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人文学科与大数据的合作,已经有了令人欣喜的发展,但仍旧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人文专业的学生,我也期待着美好图景成为现实的一天。

文章选自《大学生》

阅读全文

与三仄尾大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epg文件格式 浏览:699
wordpress分类描述 浏览:177
python用代码转文件xy格式 浏览:802
教育门户网站模板 浏览:331
四光感巡线程序乐高 浏览:989
怎么标记文件 浏览:972
为什么副卡数据打不开 浏览:109
苹果voiceover永久关闭 浏览:749
梦幻西游新版本普陀山 浏览:453
win10选择其他系统文件类型 浏览:980
pythonjson数组 浏览:227
乐翻儿歌历史版本 浏览:216
为什么删除文件很慢 浏览:527
压缩包里面的cad文件保存去哪里了 浏览:735
聚合产业促升级 浏览:207
魅蓝系统升级50 浏览:92
xp支持文件名路径 浏览:330
两融最新数据什么时候更新 浏览:462
pe模式win10桌面文件在哪 浏览:388
产品ooba文件是什么 浏览: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