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机换机“寿命”榜出炉,华为仅排第四,小米垫底,苹果笑到最后
国产智能手机发展至今细数已经十余年,早些年零零星星的新机发布现象早已经一去不返,几乎所有厂商每年都会发售二十余部以上的新机,甚至三十部新机,如此高频率的产品更迭速度往往意味着消费者新机在使用半年左右,几乎就会就不得不面对新一代手机的重大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换还是不换、什么时候换、多久一次换就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纠结的问题。近日, 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给出了一份2020年第二期5G智能终端消费趋势报告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能够对主流手机品牌的换机周期有一个充分了解,因此很多人也将这一榜单称之为是“手机寿命”的排行榜。
从报告来看,华为在整个榜单仅名列第四,这一点还是非常让人意外的,毕竟在华为发布会上,作为消费者业务CEO的余承东不止一次表示华为的EMUI系统经过深度定制和优化,能够达到36个月不卡顿的水平,但从榜单来看,平均使用“寿命”仅为25.6个月,也就是两年多一点,与官方宣传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当然,选择换新未必就是产品问题,根据报告来看,华为消费者中25.4%的消费者因为 手机损坏换机是主要原因 ,是手机运行卡顿/慢以及尝试换新两大原因位居其后。
在诸多品牌中,小米用户仅为22.8个月,即不足两年,这意味着小米用户不到两年就进行了产品更迭,当然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小米手机产品质量不行,但是答案还真不是这样。
在报告中小米用户选择产品换新的 第一原因是「喜欢尝试新手机,定期更换」 ,占比高达27.9%,在所有品牌中仅次于苹果;而排名二、三的则是以前的手机运行卡顿/慢和手机损坏,占比分别为21.2%和16.2%,在所有品牌中表现同样出色。
不过个人认为, 小米手机的性价比高,相比友商换新成本更低,大部分用户选择换机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也有一定关系。
在以往的类似报告中,苹果总是高居榜首,在此次报告中苹果再次凭借着27.1个月的周期拿下了榜单的第一名,也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相比安卓手机,苹果旗下的iPhone拥有强大的性能和良好的生态以及优秀的APP监管规则,其使用寿命普遍在三到四年,而28.7%的 果粉换新的第一原因是「喜欢尝试新手机,定期更换」, 仅有17.4%和14.4%的人是因为手机运行卡顿/慢和手机损坏。
以iPhone 12为例,其搭载了A14仿生处理器、iOS 14移动操作系统,在性能与流畅方面领跑整个手机行业, 改用7镜式主摄、提供带有预处理的ProRAW格式、10bit深度的视频拍摄、CMOS防抖、LiDAR对焦以及全新的12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则让其影像水准处于一流梯队。
而且此次的iPhone12还使用了超瓷晶面板技术,在抗划和抗摔能力上都有着大幅度的提升,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目前iPhone 12已经开启降价模式, 紫色版iPhone 12立降800元,其余配色立降900元 ,以128GB为例,其起售价为6799元,目前直降900元,跌至5899元,同时苹果还提供了全新的充电头方案, 即加9元得20W快速充电插头。
在整个市场当中每年更换一部手机的群体还是一小部分,毕竟手机只不过是用来通信的工具,性能足够 娱乐 和日常使用就行,所以很多人还是都会等到手机被淘汰或者过时的时候才会考虑更换。 但苹果凭借着A系列芯片和iOS的优化以及苹果对每一台iPhone设备的更新状态,其使用寿命均在三到四年。
在国产手机高速发展的今天,单从性能和价格来说,苹果确实比不过国产手机,毕竟包括快充、续航等方面国产手机确实领跑许多,但从性能、价格、体验和使用周期来看的话,苹果的性价比其实并不低, 而这或许就是苹果能够长时间领跑整个行业的重要原因吧。
⑵ 苹果手机多耐用大数据给出答案,iPhone的寿命完胜安卓
虽然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崛起,但在大多数消费者的印象中,苹果手机依然是耐用的代名产品。
以至于很多消费者至今仍然将iPhone视为首选。那么苹果手机到底有多耐用?日前,一份大数据能给出了答案。
日前,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公布了2020年第二期5G智能终端消费趋势报告。
报告中,有各大手机品牌用户的换机周期。 从详细数据来看,几乎所有国产手机品牌的换机周期都在25个月左右,只有OPPO超过26个月。
反观苹果,换机周期长达27.1个月,显然是所有品牌中最耐用的一个。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户更换手机动机的数据中,国产手机品牌的用户更换手机的动机几乎都是“手机损坏”、“手机运行卡顿/慢”等质量方面的问题。
而苹果用户中,有多达28.7%的苹果用户,更换手机的动机是“喜欢尝试新手机,定期更换”。
上述两组数据足以证明,iPhone的使用寿命完胜安卓机。那么,为什么苹果手机的使用寿命会比安卓机长呢?
在笔者看来,这主要得益于苹果手机的iOS操作系统。 在全球手机操作系统领域,iOS是相对特殊的存在,该系统由苹果团队自主研发,且只应用于iPhone。
iOS操作系统不同于开源的安卓,而是一个封闭系统。很多功能都是苹果团队设定好再应用到手机中,消费者的可操作性空间非常少。
比如手机主题无法更换、很多外链无法进入等,iOS的限制很多。 虽然这会让不少消费者感到无趣,但的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近年来,或许是了解到了消费者的需求,苹果团队已经在保证系统安全性的基础上,向用户开放了部分功能的自定义授权。
当然,安全性并非苹果手机使用寿命长的唯一原因, 在长时间的使用下,系统是否流畅同样是消费者考虑要不要更换新机的重要因素。
而在流畅性方面,苹果iOS系统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因为代码数量和运行机制的原因,iOS系统要比臃肿、复杂的安卓系统更流畅。
再者,每一次iOS系统的更新,都像是对旧手机的一次整体升级。很多果粉都有这种感受,更新系统后,手机的流畅性都会有所提升。
此外,A系列芯片和iOS系统的完美配合,也是让iPhone能够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的原因。
你会因此从安卓更换到iOS系统吗
⑶ 移动营销在大数据时代的十大趋势
移动营销在大数据时代的十大趋势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在数字生活空间,用户每天上网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和应用正在显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正在深刻改变整个广告市场营销的生态,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必将主导未来的营销格局。在大数据时代,移动营销正在呈现出以下十大趋势。一、智能终端成为数字营销的主战场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网络的访问量急剧增长,用户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上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中国移动广告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80.9%)。据调研公司eMarketer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1460亿美元,而移动广告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02亿美元,占数字广告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1/4,以阿里巴巴和网络为代表的中国公司的移动广告市场份额占到11.3%。2014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发展迅猛,增长近6倍至64亿美元,超越英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市场,未来的中国广告市场移动端支出将在所有数字广告版块起主导作用。智能终端将成为数字营销的主战场,广告主需要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合理分配营销预算,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积极布局移动营销领域。二、大数据的应用让移动营销更精准依托大数据为驱动力将使得移动营销更加精准、投资回报率更高。大数据移动营销不仅仅是量上的,更多是数据背后对用户的感知。移动营销公司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受众的个人特征、媒介接触、消费行为甚至是生活方式等,帮助广告主找出目标受众,然后对广告信息、媒体和用户进行精准匹配,从而达到提升营销效果的目的。大数据的应用让移动营销更精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准定制产品,通过对移动用户大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用户需求,进而定制个性化产品;二是精准信息推送,避免向用户发送不相干的信息造成用户反感;三是精准推荐服务,通过对用户现有的浏览和搜索行为数据的分析,预测其当下及后续的需求,由此开展更精准和更实时的营销推广。三、移动电商改变整个市场营销生态如果说电子商务对实体店生存构成巨大挑战,那么移动电子商务则正在改变整个市场营销的生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上网流量资费的降低,大量移动电商平台的创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的购物选择。移动电商购物良好的消费体验,例如比实体店更低的价格,丰富的产品选择,简便的购物流程,安全的支付系统,快捷的物流配送等,都为移动电商市场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2014年11月11日,在天猫的571亿元成交额中,移动端交易额达到243亿元,占到总成交额的42.6%,为上一年度“双11”移动端交易额的4.5倍。这不仅令阿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也预示着移动电商时代的深刻变化已经来临。四、新型城镇和农村成移动新蓝海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移动终端网络的不断普及,三四线城市、新兴城镇和农村市场成为移动电商的新蓝海。事实上,阿里,京东、1号店、苏宁云商等电商近年来已经大跨步进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2%,规模达1.78亿。农村网购市场蕴含巨大的开发潜力。另据阿里研究院对农村网购市场规模的预测,2014年,中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6年时市场总量突破4600亿元。农村居民对网购接受率达84.41%,人均年网购消费额在500-2000元人民币左右,主要集中在日用品、服装、家电等品类。随着新型城镇和农村智能手机及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移动电商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五、App营销是移动营销主要形式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流量主要由各种App产生,App产生的流量占70%以上,App的数量在IOS和Android都在百万个以上,无疑,App成为移动营销的主要形式。庞大的App数量和广告形成两个巨大长尾市场,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让用户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景,看到合适的广告信息。易观智库监测数据显示,移动App广告占比逐年加大,2013年占比22.4%,2014年移动App广告占比将达28.6%,2016年预计达30.8%,仅次于移动搜索。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App分为两种,一是线下安装,二是主动下载。无论是线下安装还是用户主动下载的App,都需要增强用户体验,提供奖励优惠,激励用户参与,建立情景消费联想。 六、本地化移动营销市场空间广阔本地化移动营销是人、位置、移动媒体三者的结合。由于广告主及数字广告代理商不断寻求一种既具有高度本地化有高度相关性的传递商品信息的方式,本地化移动营销得以快速发展。本地化移动营销的核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一是增强现实,二是移动支付,三是游戏化。比方说网络地图和麦当劳联合推出的樱花甜筒跑酷活动。打开网络地图,或是使用“附近”、“搜索”功能,会看到一个漂浮在地图上的甜筒标识。这是网络地图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送技术,对麦当劳甜品站周边三公里的用户进行匹配,挑选部分用户推送了“樱花甜筒跑酷0元抢”的优惠信息。用户在规定时间内跑到麦当劳甜品站,就可以免费领取樱花甜筒。这种两家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推广的活动,很快引起了“樱花风暴”,实现了共赢。 七、移动营销打造O2O营销新模式移动O2O营销模式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户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线下资源,进而促成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服务的交易。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将线上和线下有效整合,将线上的推广活动转化为实际的销售。例如,星巴克曾推出一款“早安闹钟”App与目标消费者深度沟通,用户下载星巴克“早安闹钟”App后,设定起床闹铃,闹铃响起后的1小时内,走进任意一家星巴克门店,可享受早餐新品半价的优惠。又比如,杜蕾斯和iPhone推出的“宝贝计划”。这是一款养小孩App,两部手机相互摩擦后就可以进入模拟养小孩的程序,如果消费者想终止该游戏,就必须买一包杜蕾斯并扫描其上的二维码。星巴克和杜蕾斯的O2O移动营销新模式,不仅调动了移动用户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销量。八、RTB成移动广告投放主导模式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是一种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竞价技术。与大量购买投放频次不同,实时竞价规避了无效的受众到达,针对有意义的用户进行购买。据调研公司eMarketer预测,在美国,程序化广告投放将继续作为相关的显示广告投放中的最大份额,而RTB广告投放将占程序化投放的最大份额。2014年,美国RTB占到显示广告投放的34%,同时非RTB程序广告投放占29%的份额。但是到2017年,RTB将增长占到显示广告投放的52%,而非RTB程序化广告将占31%,非程序化广告投放较为平稳。中国移动广告市场RTB日益成为广告投放的主导模式,多盟、有米、芒果、木瓜移动等众多国内领先的移动广告公司均已推出了实时竞价广告交易平台(AdExchange)和需求方平台(DSP)。九、多屏整合成移动营销必然趋势根据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媒体的频率要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多屏整合将成为移动营销的主导方向。这里的多屏整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多屏整合的大数据分析。用户可以同时使用手机屏、iPad屏、电脑屏、电视屏、户外屏等终端,数字广告平台需要知道用户在多屏上浏览的信息和行为模式,从而通过跨屏来修正和完善对消费者的认知,让移动广告投放更精准更有效。事实上,网络、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在做跨屏的数据分析。二是多屏的整合营销。即将智能手机与PC电脑、电视、户外广告等进行较好的关联和互动,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推广。例如,1号店在地铁站做户外广告,根据地铁站的人流来判断大家喜欢买什么样的产品,你在上下地铁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并完成购买,等你到家,东西可能已经送到家里了。十、建立战略联盟是移动营销平台方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和创意将是移动数字营销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立战略联盟是移动营销平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营销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大型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例如,2014年10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和优酷土豆集团在京举办联合战略发布会,双方宣布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推进中国营销领域的DT化进程(Data Technology)。优酷土豆和阿里妈妈还分别发布了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方案。二是数字广告平台与移动媒体之间的战略联盟。例如,与多盟合作的App媒体超过7.7万,日均PV1.8亿,与App媒体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多盟在移动广告平台领域的领导地位。大数据时代对于广告产业而言是一个极富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亟需广告公司调整经营战略,快速布局数字营销和移动营销。
⑷ 怎么查询自己的百行征信
百行征信于2019年5月成功研发并推出个人信用报告、特别关注名单和信息核验平台3款个人征信产品。截至目前,百行征信初步实现系统平稳运行,市场化个人征信服务初具雏形。但个人查询入口尚未开放,只针对股东及对接的银行、金融公司机构开放。百行大数据查询已通过百行征信股东之一的鹏元征信对接了查询通道。
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征信基础服务产品,能够帮助接入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信用风险。特别关注名单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属于反欺诈服务中的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机构面临的多头借贷、恶意骗贷等线上欺诈问题。目前,特别关注名单平台采集了最高法执行局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的P2P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信息。同时,通过即查即用的模式,平台进一步整合了百行征信股东方采集的借款人多头借贷和严重逾期信息。这些信息服务将向接入机构提供第一道风控屏障。信息核实验证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中的必要环节。但目前市场鱼龙混杂,缺乏能够整合第三方数据资源的平台。为解决行业痛点,百行征信研发了信息核验平台。现已对接了3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银联,面向机构推出四要素验证(姓名、银行卡、身份证和手机号码)、三要素验证(姓名、身份证和手机号码)、手机在网时长验证等10余个接口核验服务。
自2019年5月正式面向机构提供查询服务以来,百行征信3款个人征信产品累计查询量超过700万笔。其中特别关注名单产品日查询量11万笔,信息核验平台日查询量1万笔,个人信用报告产品日查询量15万笔。此外,个人信用报告产品日查询量还在以1万笔/天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9年年底,个人信用报告产品日查询量将突破100万笔。
目前已接入的部分头部机构在查询后均表示,这些数据对于提高信贷风控水平,防范多头借贷、过度负债风险有显著效果。
据悉,2019年,百行征信将在持续优化上述3款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与股东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各自在数据、产品、技术和场景等方面的优势,构建良性的征信生态圈,联合打造高质量的征信产品,计划年内新推出3款产品。包括与腾讯、鹏元征信等6家股东共同开发反欺诈报告、反欺诈评分、欺诈关系图谱等产品,旨在解决金融机构面临的团伙欺诈、中介欺诈、多头申请欺诈等风险。百行征信也在稳步推进互联网移动终端服务平台的开发,拟向消费者提供基于手机APP的个人征信报告查询和异议处理服务,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异议权。在个人征信数据积累的基础上,百行征信个人信用评分的预研工作也已同步开展。除以上3款新产品外,另有5款产品正在内部规划中,预计2020年推向市场。
⑸ 大数据+移动营销怎么玩
让移动营销变得更加智慧的是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显著转变正在全球迅速蔓延开来,几乎没有领域能够躲避大数据的影响。
在移动营销领域,数据营销已经进入发展黄金期,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将营销预算向数据营销倾斜。由此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大数据技术成为营销核心驱动力,像中智天启这样具有大数据能力的营销平台快速崛起,并开始与国际领先的4A公司同场竞技。
⑹ 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我国移动运营商拥有最庞大的用户群和网络覆盖,但移动终端体验不统一回,例如中国移动答主要依赖免费的飞信服务,但是在培养用户习惯、提升用户粘性方面建树不大;中国电信的平台化战略显得不紧不慢,而且尚未成型;中国联通则主要通过品牌手机捆绑和3G业务,发展相对其他二者较为迅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的声誉和信息都高度透明,所以,社会化营销的关键不是如何运用好社会化媒体技术,而是品牌文化与消费者的融合。
⑺ 运营商如何运用大数据转型升级
据研究显示,大数据在全球的收入快速增长,预期在2012-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0%。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发布的各类大数据投资研究报告进行了初步估算,预期未来超过40%的GDP增量。大数据已经成为与自然资源同等重要的宝贵财富,发展潜力空间巨大。
而电信运营商作为数据的生产者,多年来积累的数据蕴藏着丰富的业务信息和商业信息,价值挖掘的潜力巨大,拥有如此优质的数据基础,使得运营商在企业、行业、社会等多个层面,都会大有作为。
在8月19日召开的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上,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表示,中国移动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将与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和客户资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企业层面来看,大数据将助力运营商全面提升运营商的精细化运营水平。一是改善用户体验,通过对用户感知的分析,并运用智能交互技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二是实现科学决策,通过大数据刻画当前企业发展的状况,预测未来趋势,对企业成本、收入风险等进行精细化管控。
从行业层面来看,目前各行业纷纷加快大数据应用,重构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运营商可利用数据与网络资源优势,聚焦行政管理、医疗、交通、教育等多个行业,在行政管理领域可以辅助提升政策制定、信息发布、事务办理、管理监控等多个领域的效率和设备,在医疗领域患者可通过可穿戴设备向医生发布数据,从而得到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医药研发机构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医学大数据提高研发能力和医疗水平。在交通、物流领域,可实现智能化的运输网络与运力规划,实施交通管理、车队管理等等。
从社会层面来看,运营商依靠多年的数据和平台经验积累,一定会成为提供社会化大数据生态平台服务的有力参与者。在未来,社会化大数据生态平台,将以数据银行的形式存在,平台使用者不但可以享用运营商的各类数据分析服务,使用者数据也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共享和流通,不同的商业模式将在这个平台上衍生和繁荣。
李正茂认为,大数据对于运营商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中国移动在大数据的具体研发、产业合作与对外应用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在自主研发方面,中国移动在2007年启动了大云的研发计划,构建了海量存储处理和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核心能力。到目前为止,大云的大数据相关产品已经在17个省市进行了超过100项应用试点和商用,部署规模超过了3000台服务器,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李正茂还透露,中国移动在今年成立了苏州研发中心,计划构建3000-4000人的研发团队和运营团队,宗旨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品体系,尽快形成国际一流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能力。
在产业合作方面,中国移动一直秉承开放共赢理念,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健康发展。我们构建了大云产业联盟,与技术提供商、集成商、高等院校、政府机构等超过50家单位,在核心模块合作、授权技术服务、应用开发技术攻关等产业不同层面开展了合作。我们还积极参与了国内、国际标准化和开源组织工作,在TMF完成了大数据报告并完成发布,牵头完成了弹性应用计算接口等国家标准的制定。
另外,在大数据对内的研究探索方面,中国移动率先提出了大数据超细分微营销精服务的理念,在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也有不少成功案例。现阶段的工作,更多集中在应对数据规模增长和促进企业不同专业领域数据融合上面,以及不同程度的发挥数据价值。
⑻ 大数据时代:移动数据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大数据时代:移动数据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如果我告诉你,你可以做到从海量数据来源(包括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中把数据提取到一个系统,然后只用少量的程序行数描述所需的信息就可以让结果轻松呈现,还可以做到实时处理这些数据,并且保持系统同时运行,你相信吗?
不用怀疑,你可以做到。
这首先要归功于信息爆炸时代移动数据的飞速发展。移动应用不停地产生大量信息,比如用户行为的信息(包括对话开始、事件发生、事务处理等),然后设备生成数据(崩溃数据、应用日志、位置数据、网络日志等)。这些数据的意义在于它们给大数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源去识别和分析手机用户一天的所见所闻。
不得不说,移动大数据时代是应运而生。而为了收集智能手机的数据,就不得不面临数据收集、分析和运行的挑战。毫无疑问,能够利用移动数据的企业和移动设备开发者在市场竞争中更有竞争力和业务优势。因为他们可以在一开始就准确地识别出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有效地将客户需求分级,从而能够既有创造力又有效率地实现客户需求。
而在大数据实时分析的竞争中能否决胜的关键是内存数据库。内存数据库保证了大数据的动态分析——用指数级的速度处理以喷发状态产生的大量数据,然后及时产生结果。内存数据库能为以不同速度为移动设备进行实时和动态的内存数据处理,还可以导入其他数据来源例如汽车和家庭系统的数据。
大数据的分布式处理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跨集群操作,扩展到成千上万种设备上,比如Hadoop就用分布式处理方式完成了多项任务。然而对于这个高速运转、信息不停喷发的移动时代来说,分散处理并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内存数据库的产生无疑给企业提供了利用实时数据的新工具:尽可能快地在数据产生之初就进行分析,发现其趋势并更快地做出反应,实现降低服务成本和提高收益的目标。那些企业级的流式数据库,比如StreamBase和KDB,包括CEPs和混合式,内存数据库开始利用新的算法和可视化技术来填充实时处理技术的缺口。移动大数据的提供者正在试图将内存数据库、动态处理技术、算法与可视化技术融为一体,让企业能够运用移动大数据,让它成为一种业务驱动力。
移动应用团队更能理解同步分析数据的重要性。为了留住用户,开发者要能够预见误差,了解误差对用户行为的影响,衡量新产品的效益,识别用户的参与趋势,检测客户端,这样才能赶在问题暴露在消极用户面前之前消灭它。
下面是我们观察到的移动大数据的四个发展趋势:
1. 事务处理最重要
“移动”最关键的就是交互活动和对其的监控。用户选择应用是出于不同的目的:娱乐、购物、学习、分享等;而一旦有任何因素干扰或者减慢他们实现目的的体验过程,用户很容易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利用应用软件监控事务处理,让企业能对用户体验进行评估和回应,尽量避免用户卸载软件或者给出差评。如今对事务性数据和功能性数据的监控都很重要,也不能没有一个适应移动发展时代的战略了。
2. 三驾马车,三个“V”
Business Insider的最新报道指出,大数据有三个特点:大量(volume)、多样(variety)、高速(velocity),我们把它们概括成三个“V”。数据本身的产生非常快,而且形式多样,大小不一,数量还很大。更别提移动数据了,数量都是成倍地增长。而Cisco最近的报告表明,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只通过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很明显,这些设备产生了大量的数据。Kash Rangan说,有很多互动被忽略了没有得到分析,而这些就是被忽视的机会。更有趣的是,数据的多样性恰恰是由移动设备造成的。从用户跟踪到崩溃报告,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详细的应用数据,包括商业贸易、情感反应、心跳测量、住宿记录,甚至包括风象报告。移动应用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结果是数据增长的速度也在不断上升。只要想想一个手机用户比如你我每天都被手机牢牢套住的情况就可以理解了。
3. 测度是关键
面对大数据用户的一个挑战是考虑经营的影响因素。如果定位不好、收益不好,大数据可能反而会成为一种牵绊。如何鉴别哪种信息能够帮助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而哪种信息却毫无用处呢?在企业投身移动数据的热潮之前,必须要弄清楚他们的关键度量指标是什么,不然就会被困在一堆派不上用场的数据里,进退两难。
4. 先监控,再提问
这听来好像跟我们的直觉不一样,但实际上企业都应该采用这种策略,先对应用进行监控并收集数据,然后回答关键的业务问题,再去探索从数据里发现的新的发展机会。去了解应用发展的情况是能否驾驭大数据的决定性的一步。在基本了解以后,企业和开发者们就可以深入研究关键性因素了。移动大数据提供者也让各种规模的公司有了让移动数据为他们所用的能力,无论是独立经营者还是大企业都是一样。现在,内存数据库已经有了,移动大数据提供者们又开始为下一个目标努力:通过最大化地提升数据的收集和传输效率来优化移动方面的东西,同时关注新的挑战,例如电池消耗、3G数据使用、连接速度慢、隐私问题和局部存储器的问题,还要扩展通信量并控制可预见的通信量激增。这场竞赛的关键已经不再是谁的移动设备革新速度快,而是谁对移动设备所产生数据的反应速度更快。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时代:移动数据能为我们带来什么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⑼ 手机产业跟大数据有什么必然联系
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加速大数据应用落地
2015.1.4
全球著名商业咨询机构麦肯锡早就说:“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在与我们切身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大数据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显而易见,而大数据从理论到实践的真正应用才刚刚开始。
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加速大数据应用落地
数据时代正在来临,我们周围的一切正在被数据定义。每天人们都会通过使用电脑、手机、GPS等设备产生以十亿计的海量信息,这些相互作用的信息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原本的面貌。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增长,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备受瞩目。据CNNIC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22亿户。智能手机的保有量由2013年的2亿部,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3.6亿部。目前拥有过亿用户的移动应用已达10款左右,包括微信、快滴打车、手机淘宝、网络地图、搜狗输入法、PPTV、高德地图及墨迹天气等,它们都很好地利用了大数据带来的益处,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由此成为APP大数据应用的先行者。
墨迹天气APP是应用大数据的典型代表。它旗下产品空气果,可以利用Wi-Fi进行简单设置。空气果外观设计很酷,界面友好,可以语音播报,显示屏挥手可以点亮,挥手可以切换数据,在用户数据保存和分析利用方面较其他同类移动APP具有明显优势。
快的打车的大规模使用,增加了移动APP的大数据应用程度。快的打车是打车软件和移动支付市场的代表,它获得了大数据以及O2O市场。通过软件实现对用户打车习惯、打车路径等数据的积累,进而分析,再叠加地图服务、生活信息服务等内容,实现智能服务模式增加客户黏性,从而与商家以及消费者形成合作,实现赢利。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两个问题需要正视:
一是用户对隐私安全问题存质疑,造成数据的开放性和完整度不够,因此限制了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如今,手机成为第一终端、互联网中心及个人信息中心,人们把自己的沟通、社交、娱乐、生活、商务、隐私交给了智能手机及其各种应用。据DCCI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0月有66.9%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其中高达34.5%的移动应用有“隐私越轨”行为,通话记录、短信记录、通讯录是隐私信息泄露的三个高危地带。如何确保数据采集的适当尺度同时又能保证服务的完整性,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挑战。
二是存在对数据分析发掘的技术壁垒,不能“数”尽其用,使得很多具有潜在价值的数据流失。基于大数据的移动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很多移动终端上都留下了使用者的数据。IHS Screen Digest公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有48.2%的数据被浪费,并没有真正提取数据的有效价值,在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方面还有待提高。
运营商试水大数据经营
如今,大数据巨大的商业价值已经显现出来。据统计,目前大数据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在51亿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此数据预计会上涨到530亿美元。数据大爆炸下,如何挖掘这些数据,也面临着技术与商业的双重挑战。
电信运营商作为数据的生产者,拥有丰富的大数据资源,这些资源优势是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价值挖掘潜力巨大。而拥有如此优质的数据基础,使得运营商在企业、行业、社会等多个层面,都将大有作为。
纵观全球市场,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海量的数据并未给其带来可观的收入,如何依靠大数据避免哑管道化的危机是全球运营商共有的话题,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开始了积极布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业务支撑系统部项目经理何鸿凌曾透露,中国移动当前每日新增结构化数据8T,每日新增日志类数据400T,而每日处理的数据10倍于此,每日查询的数据100倍于此。他认为:“数据已经成为当下企业的第一等竞争力,数据可以列入资产负债表,企业应该竭尽可能收集整理数据,竭尽可能保存数据,将数据列为企业核心资产。”
据了解,中国移动在大数据的具体研发、产业合作与对外应用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2014年,中国移动成立了苏州研发中心,构建3000~4000人的研发团队和运营团队,旨在进一步完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品体系,尽快形成国际一流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能力。
中国电信则组织编制了大数据领域深化改革方案,明确要建立“统筹管理、两级运营”的大数据运营体系。中国电信市场部先期组织开展了大数据RTB 精准广告业务、景区流动人口监测业务等试点,成效显著。下一步中国电信将重点聚焦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报告、大数据金融信用风险防范业务、大数据区域洞察业务等研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打通业务流程,验证商业模式,探索电信大数据在重点行业领域的纵深应用和价值挖掘,取得一定社会和经济效益。
而中国联通也同样利用其无线管道的大数据流量,采用Hadoop以及Spark的大数据挖掘算法,构建的移动性洞察解决方案,从网络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创造出更多的行业、政府新服务及新应用。例如,上海联通将存量和增量经营适当分离,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真正关注和了解用户,持续挖掘和提升存量客户的价值。通过已离网用户的时空数据分析需要优化的网络区域,并结合ROI分析最需要优化的区域以及最需要关怀的频繁进入质差区域未离网高价值用户;另外,在集客区重点识别客户来自哪里,以便考虑是否对所在的位置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⑽ 移动端的数据统计和传统PC端的数据统计有什么区别分别有什么侧重
对移动互联网取代PC的评论更为特别,的确,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大多已经远在PC产品之上,但个人认为,就像电视不能取代广播,PC不能取代电视一样,移动互联网也不能取代PC,它们在大的社会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效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要进行合理的定位,首先要比较PC和移动产品的区别,找到PC的优势,或者找到那些在PC的劣势下仍然使用PC的用户的核心价值。移动报告应该怎么做?很多报表工程师已经熟悉了PC端的报表模板,但他们仍然觉得在移动端做报表模板很困难。他们总觉得手机屏幕太小,无法容纳他们想放在报表模板中的数据。领导们越来越追求手机模板的美观;模板缺乏互动,没有人愿意读....。
其实,在移动终端上做报告并不难。我们通常把移动终端上的报告称为移动驾驶舱,即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实现业务日报、各种数据分析报告等数据的可视化。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小型的仪表盘。我将使用FineReport mobile来教你如何创建移动模板。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