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促进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策略有哪些
(1)制定我国大抄数据发展的国家战略。
(2)制定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
(3)制定国家数据安全及网络用户隐私保护标准和法律。
(4)加强大数据原创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构建具有核心技术自主权的大数据产业链。
(5)积极培养数据科学家,以解决我国大数据产业人才短缺问题。
⑵ 我国推动发展国家大数据战略是什么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此间专家认为,这是我国首次提出推行国家大数据战略。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认为,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对于靠土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传统产业规划发展的思维正在社会各个层次发生变化,新的世界和社会环境呼唤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升。
“我国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的新阶段,需要发挥信息和数据的作用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宁家骏说。
建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宁家骏表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自主研发的航天器、卫星、高铁等高端技术得以不断提升,甚至部分技术已世界领先。大数据和互联网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创新要素,国家制定大数据战略和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正是着眼于促进我国智能制造产品的升值,必将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⑶ 2015年随着什么文件的发布中国正式启动大数据国家战略
法律分析:2015年,随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发布,中国开始正式启动大数据国家战略,这一事件标志着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数据强国、推动大数据治国的一个必然选择。
法律依据:《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一、发展形势和重要意义 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有关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实施大数据战略性文件,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目前,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和创新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启动大数据相关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⑷ 国家大数据战略是什么
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
⑸ 大数据引领经济浪潮 成为国家战略
大数据引领经济浪潮 成为国家战略
在信息社会,随着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应用不断加快,海量数据正在行政管理、生产经营、商务活动等众多领域不断产生、积累、变化和发展,大数据由此也从概念走向实践。数据资源正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
大数据引领新经济革命浪潮大数据即将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它将推动社会生产取得全面进步,助推医疗、零售业、制造业、金融、能源等各行各业产生根本性变革。大数据在临床诊断、研发、付款和定价、新运营模式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果;零售行业中,在市场分析、销售规划、运营以及供应链等方面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制造业中,大数据可以有助于了解客户的需求,全面提升产品设计、研发和销售等;金融行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中,大数据发挥处理海量数据时快速、准确的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准确的、实时的、贴切市场需求的模型;能源行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中,随着传感器的广泛引入,大数据对传感器创造的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及时地分析。中国发展大数据的现实意义1.大数据有助于破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难题。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期,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增长进入换档期。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各种社会改革盘根错节、群体性事件频发等突出问题,仅仅依靠现有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已明显落后。大数据能高效处理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能有效破解转型中的社会难题。比如,2008年马云利用淘宝网的海量数据早半年成功地预测到了金融危机,大数据可以提高宏观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大数据同样能及时处理和分析海量交通信息,及时转化成出行指南,缓解交通拥堵。大数据更能及时处理瞬息万变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准确判断污染源。例如位于亚特兰大的通用电气(GE)能源监测和诊断中心,每周7x24小时实时收集全球50多个国家约1550台燃气轮机的数据。2.大数据催生新产业,带来经济增长新空间。随着大数据在商业企业、政府公共事业、国防军事等领域应用,大数据日益形成一个新产业。大数据是一个事关国家社会发展全局的产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处理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大数据必将带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性能服务器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3.大数据能有效减少社会运行成本,提高经济与社会运行效率。医疗卫生行业,能够利用大数据避免过度治疗、减少错误治疗和重复治疗,从而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和提升治疗质量。麦肯锡报告估计美国医疗行业每年通过数据获得的潜在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能够使得美国医疗卫生支出降低超过8%。公共管理领域,能够利用大数据有效推动税收工作开展,提高教育部门和就业部门的服务效率;零售业领域,通过在供应链和业务方面使用大数据,能够改善和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充分利用大数据的零售商有可能将其经营利润提高60%以上。4.大数据带来精准营销,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大数据能有效改善企业的数据资源利用能力,提高从数据到信息的转化率,让企业的决策更为准确,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网络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阿里巴巴通过对淘宝网客户交易记录进行分析,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准确评定每个商户的信用等级,阿里巴巴2010年开展的淘宝网中小企业无抵押贷款,至今累计坏账率也仅有1.94%,而且盈利可观。5.大数据推动政府开放,提高公共决策的预见性和响应性。为了响应大数据战略,政府开展逐步公开已有数据,如美国推出了政府数据在线网站(data.gov),英国推出了政府数据公开网站(data.gov.uk),数据开放推动政府不断开放。发达国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球发达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纷纷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哪些个人信息是可以获取的,怎样使用,以及个人是否允许这种使用,这都需要立法界定五项建议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大数据革命浪潮,中国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将发展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应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抓住大数据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和经济社会运行成本降低的战略机遇,研究大数据发展趋势,评估大数据对中国政府、经济与社会运行所带来革命性影响,制定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发展主要目标、重点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政府及社会的数据资源,将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力。2.加快政务数据资源开放。随着中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了中国政府的核心业务。政务在日常行政审批和为民提供公共服务时产生了大量业务数据。包括个人的户籍、卫生医疗保障、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数据,企业的工商、税务和基本法人信息,自然资源的气象、地震、土地、矿产资源、环境资源、海洋等部门的信息,还包括知识产权、进出口、出入境等相关政务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很多属于非敏感信息,政务应根据中国信息公开法,主动开放政府掌握的非敏感信息,提高信息资源的社会开放度,积极迎接大数据革命浪潮。3.营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大数据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新兴产业,但当前仍然存在很多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加快制定大数据标准和指南,鼓励重要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出现数据资源垄断,营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出台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重点支持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和推广应用。政府部门在气象、统计、医疗卫生等领域实施大数据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大数据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在全社会形成推广示范效应。4.加快数据安全立法。大数据时代的安全与传统安全相比更为复杂。一方面大量的数据汇总,涉及到企业运营数据、客户信息、个人的隐私和各种行为的详细记录,对数据的合法抓取和使用需要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中国关于信息产权不清晰,缺乏对信息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规定,这就导致了无法形成一个健全的信息资源市场,无法真正发挥市场在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化配置作用,这就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对信息资源产权进行界定,以便公众理解哪些个人信息是可以获取的,怎样使用,以及个人是否允许这种使用。
5.加快大数据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掣肘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人才短缺。政府可以采取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策略。一方面加快高水平大数据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重点培育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政府应该出台激励措施并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数据分析技术培训,提高大型企业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
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定国家实施什么战略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定,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是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制定的。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受到国家的鼓励和支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十四条 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需要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⑺ 我国大数据战略实施面临的五大挑战
我国大数据战略实施面临的五大挑战
一、我国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新成效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大数据战略取得多方面成效:
一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国家八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促进了具有地方特色产业集聚。京津冀和珠三角跨区综合试验区,注重数据要素流通;上海、重庆、河南和沈阳试验区,注重数据资源统筹和产业集聚;内蒙的基础设施统筹发展,充分发挥能源、气候等条件,加快实现大数据跨越发展。
二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我国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位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如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及精准营销迅速普及;在智慧物流交通领域,通过为货主、乘客与司机提供实时数据匹配,提升了物流交通效率。
三是与传统产业融合步伐加快。铁路、电力和制造业等加快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步伐。高铁推出“高铁线上订餐”等服务,提升了乘客体验。电力企业推广智能电表,提高了企业利润。三一重工、航天科工、海尔等一批企业将自身积累的智能制造能力,向广大中小企业输出解决方案,着手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是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了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并以云服务向外界开放自身技术服务能力和资源。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前沿领域,我国企业积极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
五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我国包括大数据核心软硬件产品和大数据服务在内的市场规模达到3100亿元。预计2017年有望达到4185亿元。未来2-3年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将保持在35%左右。未来5年,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
六是一批企业快速成长。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有获取大数据能力、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公司,如网络、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二是以华为、浪潮、中兴、曙光、用友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通信厂商;三是以亿赞普、拓尔思、九次方等为代表的大数据服务新兴企业。
七是法治法规建设全面推进。先后制定和出台《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部令第2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文件,保障用户隐私和合法权益。
二、我国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是数据权属不清晰,数据流通和利用混乱。大数据带来了复杂的权责关系,产生数据的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机构,拥有数据存取实际管理权的云服务提供商和拥有数据法律和行政管辖权的政府机构,在大数据问题上的法律权责不明确,数据产权承认和保护存在盲点,阻碍了数据有效流通。
二是数据爆炸式增长与数据有效利用矛盾突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数据缺乏,而是数据快速增长与数据有效存储和利用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数据呈爆炸式增长,每两年数据量翻10倍,而摩尔定律已接近极限,硬件性能提升难以应对海量数据增长。
三是企业与政府数据双向共享机制缺乏。目前,我国政府、少数互联网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掌握了大部分数据资源,但数据归属处于模糊状态,法律规定不明确,政府与企业数据资源双向共享不够。
四是发展一哄而上,存在过度竞争倾向。截止2017年1月,全国37个省、市出台大数据发展规划,90%提出要统筹建设政府和行业数据中心,有12个省市提出建设面向全国的大数据产业中心,有14省(市)合计产值目标过2.8万亿元,远远超过工信部提出到2020年1万亿元大数据产值发展目标。
五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截至2017年7月,全国共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和黑客攻击破坏案件1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00余名,查获窃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500多亿条。乌克兰电力系统和伊朗核设施遭遇网络攻击,也给我国电力、石油、化工、铁路等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敲响了警钟。
三、 更好实施我国国家大数据战略政策建议
按照十九大精神,要着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需要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统筹推动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
(一)完善机制与制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体制机制方面,建议设立由国务院领导担任组长的国家大数据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国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
在法规建设方面,加快制定《大数据管理条例》,鼓励行业组织制定和发布《大数据挖掘公约》和《大数据职业操守公约》,在条件成熟时启动《数据法》立法,明确数据权属,培育大数据市场,加快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规范流通。
在产业政策方面,出台数字经济优惠政策,创新数字经济监管模式,加强重点人群大数据应用能力培训,创造更多就业。
在试点示范方面,在环境治理、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健康医疗、社保就业、教育文化、交通旅游、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展大数据试点应用,以点带面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
在资源共享方面,按照“逻辑统一、物理分散”原则,通过建设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国家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探索政府与企业数据资源双向共享机制。
在发展环境方面,着力部署下一代新基础设施,加快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制定政府大数据开发与利用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统计和评估指标体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防止炒作大数据概念,引导全国大数据健康有序发展。
在数据安全方面,加快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建立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护制度,明确监管机构的关键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加快推动国产软硬件的应用推广,提升安全可控水平。
(二)对企业分类施策,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一是发挥互联网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网络、腾讯、阿里、京东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技术和人才储备雄厚,具有强大的数据资源收集、存储、计算和分析能力,成为我国大数据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应像使用电、水、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一样,互联网龙头企业向各行业提供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大数据服务,帮助传统企业提升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发挥重要行业龙头企业数据和用户优势。我国电力、交通、金融等诸多行业龙头集聚了海量用户和数据,是未来我国大数据战略实施的主战场和大数据价值真正“钻石矿”。应发挥铁路、电力、金融等重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通过与互联网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利用其技术优势,深度挖掘数据资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发挥通信运营商生力军作用,为大数据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我国移动、电信、联通等拥有全球最多的电话用户,积累了海量数据,是我国信息社会的战略性资源。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网络方面的优势,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行业结合,助力智慧城市、交通、能源、教育、医疗、制造、旅游等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构建新型协作关系。构建政府和社会组织互动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应用协作机制,提高社会组织大数据应用意识和能力,与具有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合作,提高社会事业精准化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针对发展需要、重视科技引领,整合广大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力量,加强大数据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推动关键技术突破。
(四)提升公民数据意识和能力,推动“数字公民”建设。通过给每位公民一个数字身份,方便公民获取个性化、智慧化精准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精准度与实效性,推动社会治理向精细化、智慧化转变。要提高公民数据素养,增强公民数据权利意识,提高大数据应用能力。
⑻ 中国实施大数据战略有五大行动支点
中国实施大数据战略有五大行动支点
大数据引擎业已成为组织创新、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的先进经验基础上,中国中国实施大数据战略有五大行动支点。
变革时代的大数据革命
自“智慧地球”概念于2008年11月提出以来,整个地球都沉浸在如何变得更加智慧这个庞大的课题里。联合国秘书长执行办公室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全球脉动”倡议项目,旨在推动数字数据与快速数据收集和分析方式创新。联合国2012年5月对外发布了《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数据推动全球发展。随着大数据发展战略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主要国家的“智慧国家”建设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风起云涌。由于大数据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型战略资源,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作用巨大,各国科技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极为关注,于是“智慧企业”“智慧校园”“智慧医院”“智慧政府”“智慧城市”被不同类型组织列为发展目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业的每一次革命性跃迁都离不开科技革命的推动,往往只有那些抓住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并迅速作出适应性调整的国家或民族才能不断生存发展。毫无疑问,大数据是当前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产业,已经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领域,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全球发达国家已经展开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战略以及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技术竞争、产业竞争、企业竞争和国家竞争。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大数据市场增长速度达53%,总体规模为285亿美元。到2017年,全球大数据市场收入将达500亿美元,这意味着从2011年起连续6年年复合增长率达38%。中国市场情报中心有关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为4.5亿元,同比增长40.6%,到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463.4亿元。2012—2013年度,在欧美国家1217家营业额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中,643家企业制定了大数据战略,其中7%的企业至少投入了5亿美元,15%的企业至少投入了1亿美元发展大数据。
显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价值逐渐被认识,它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
大数据战略实施的国际经验
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大数据发展战略,并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政策和行动计划,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总体而言,这些战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典型特征:
开放性。自2009年美国政府开放数据门户网站data.gov上线以来,各国政府掀起开放数据运动。通过开放政府数据,提高政府透明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促进社会创新,带动经济增长。据统计,截至2014年1月12日,开放数据运动已覆盖全球44个国家(地区)。2013年6月,八国集团首脑在北爱尔兰峰会上签署《开放数据宪章》,各国表示愿意进一步向公众开放可机读的政府数据,并在2013年末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英国承诺2015年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将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2013年11月,法国政府出台《八国集团开放数据宪章行动计划》,作出“朝着默认公开发布数据的目标前进”“建立一个开放平台以鼓励创新和提高透明度”等几项承诺。
智能性。2010年11月,德国联邦政府启动“数字德国2015”战略,推动互联网服务、云计算、物联网、3D技术以及电动汽车信息通信技术等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推动实施基于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和数据化的“工业制造4.0战略”,将物联网引入制造业,打造智能工厂,工厂通过CPS(网络物理系统)实现在全球互联。2011年,韩国就提出“智慧首尔2015”计划,目标是到2015年成为世界上最方便使用智能技术的城市,建立与市民沟通的智能行政服务,建成适应未来生活的基础设施和成为有创造力的智慧经济都市。2013年6月,日本安倍内阁公布《面向2020年的ICT综合战略》,全面阐述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的目标。
价值性。2012年4月,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了2012-2017年大数据产生的经济利益:2011年英国私企和公共部门企业的数据资产价值为251亿英镑,2017年将达到407亿英镑。大数据增加的创新与就业机会,将贡献价值240亿英镑,同时为小企业创造预计价值为420亿英镑的发展前景。该报告还预测大数据将创造新业务市场,即创造58000个就业机会。大数据可以更有效地改进客户需求分析,预计此项优化将产生738亿英镑的效益。大数据可以优化产品存量和资源分配,大大降低成本,预计产生460亿英镑的效益。同时,政府部门通过大数据可对医疗保健系统进行防欺诈检测和分析,预计节省不必要的支出达20亿英镑。显然,如果有意识地在更大的合理范围内开放大数据,大数据将带来更多的价值增殖。
应用性。2012年9月,IBM公司启动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巴里市兴建智能数据中心,即IBM加拿大领导数据中心,旨在推进节能化数据中心管理方面的研究和为企业提供能使其连续性经营的服务以及灾备数据服务。为响应公民对数据的需求,加拿大逐步开放地理空间数据,并将大数据研究列为政府科研基金重点资助对象。2013年8月,英国政府发布的《英国农业技术战略》指出,英国今后对农业技术的投资将集中在大数据上,目标是将英国的农业科技商业化。
保障性。2012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提高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的储存、分析、收集),以加快科学研究、加强国家安全、改革教学和培训体系以及促进专业人才发展。2013年1月,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宣布注资6亿英镑发展8类高新技术,其中,1.89亿英镑用来发展大数据技术。“欧盟开放数据战略”将重点加强在数据处理技术、数据门户网站和科研数据基础设施三方面的投入,旨在欧洲企业与市民能自由获取欧盟公共管理部门的所有信息,建立一个汇集不同成员国以及欧洲机构数据的“泛欧门户”。
中国实施大数据战略的行动支点
为了应对大数据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的先进经验,我国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完善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数据共享和整合,推动数据价值创造。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和指南,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出台法律,为涉及企业运营数据、客户信息、个人隐私和各种行为的详细记录数据提供法律保障。完善信息资源市场,界定信息产权,明确信息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规定,发挥市场在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化配置作用。
构筑平台。成立大数据管理局,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开放政府信息资源。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从标准、流程、数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公共数据中心,通过数据集中挖掘,提高数据利用率,提高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突破技术。在明确大数据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支持领域,加大研发支持力度,整合云计算、物联网等专项项目,支持大数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示范,引导企业加大大数据研发力度,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特别需要优先支持大数据技术在舆情研判、疾病防治、灾害控制、交通安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的应用。在公共服务和公用事业管理中采购大数据技术,以政府采购引导国内大数据发展。
培养人才。加大高水平大数据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重点培育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制定激励措施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数据分析技术培训,提高大型企业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在大学相应阶段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大数据技术与分析课程,增加学生在感知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搜索、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等领域的知识积累,扩大人才储备规模。
提供保障。设立大数据研发基金,加大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智慧企业、智慧医院、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建设。设立奖惩制度,强化大数据国家安全建设。建立预算制度,控制各部门经费流向,推动数据共享,防止“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
⑼ 大数据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大数据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今天,大数据(bigdata)一词正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可能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价值日益被认识,它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其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全方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面对这样一种情势,我们应当以什么态度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使大数据为我所用?这些问题亟须我们从学理上作出科学回答。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新技术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进而引发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而推动的。科技革命不断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只有那些抓住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并迅速作出适应性调整的国家或民族才能不断生存发展,无视变化或拒绝变化的国家或民族将面临停滞和衰落。现在又到了必须选择的时刻。同以往不同,发生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革命是基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多学科联动的,这必将引发井喷式的产业创新。
大数据支撑新时代
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以致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达致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利用数据的效率,而且能够实现数据的再利用和重复利用,进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人们开发自我潜能的空间。人们可以低成本或零成本进行事物信息全息式的纵向历史比对和横向现实比对。大数据技术自身不仅能够迅速衍生为新兴信息产业,还可以同云计算、物联网和智慧工程技术联动,支撑一个信息技术的新时代。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技术可以使人们及时利用各类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实质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技术可以溯源大数据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智慧工程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进行普遍连接,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智慧工程可以激活沉寂的大数据。
可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四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云计算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深度应用,实现了从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到服务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物联网突破了机器到机器的连接,是感知、传输、处理等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大数据是大量数据的处理技术,实现了从数据到知识的飞跃。智慧工程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将数据、知识、设备、网络转换成为智慧。
大数据引领新发展
资源配置实现灵动化。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实现全球资源的网联。在此基础上,云计算使全球资源实现了从“端”到“云”的重新分布,给全球资源配置方式带来全局性的颠覆、整合和创新。随着全球网联水平的不断提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各行业中将愈发起到基础性和工具性作用,并将带来全球经济乃至社会的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甚至思考的方式。在新技术支撑下,资源配置不再受制于地理位置、物理状态,而是能按需调配,呈现灵动化趋势。
国际竞争延伸至赛博空间(Cyberspace)。领土、领海、领空这三大领域是传统国际竞争的焦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竞争领域开始凸显——赛博空间(赛博空间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有的文献译作网络电磁空间,有的误译为网络空间)。美国2014财年预算提出增加赛博安全防御经费,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给予研究人员更多资金和资源,使美国能够在当前的全球赛博军备竞赛中开展竞争。
大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将如能源、材料一样,成为战略性资源。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在白宫网站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将其视为“未来的新石油”,提出通过大数据加速在科学、工程领域的创新步伐,强化美国国土安全,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如何利用数据资源发掘知识、提升效益、促进创新,使其服务于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战略课题。
中国的战略选择
扩大人才供给。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大数据相关人才供给。实施教育培养计划,在大学相应阶段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课程,增加学生在感知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搜索、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等领域的知识积累,扩大人才储备规模。加大从其他国家、地区引进人才的力度,实施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以吸引国外优秀的技术人员,增强我国相应研发实力。采取相应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对管理者普及数据分析技术培训,推动企业使用相关技术明确消费需求、创新产品及服务。
支持企业研发。产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产业安全依赖企业实力,尤其是企业的研发能力。在明确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支持领域,加大研发支持力度,整合云计算专项、物联网专项等项目,支持大数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示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在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的信息化应用中采购大数据技术,以政府采购引导国内大数据发展。优先支持大数据技术在诸如疾病防治、灾害预测与控制、食品安全与群体事件等民生领域的应用。
加快标准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数据共享和整合,推动数据价值创造。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和指南,鼓励存在缺口的重要领域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机构出台各类型的标准,并给予资金支持、税收减免、费用补贴、金融支持等激励措施。
开放政府信息资源。尽快建设信息资源开放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努力为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要。根据跨部门协同办公的需要,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从标准、流程、数据三个方面来设计,形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公共数据中心,通过数据集中挖掘,提高数据利用率,提高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出台一些配套制度,例如公开数据集的目录,强制要求进行数据公开和共享;设立奖惩制度,对于公开信息及时、可靠的予以奖励,不符合规定的予以惩处;建立预算制度,从预算角度控制各部门经费使用方向,推动数据共享,防止“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与中国的战略选择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