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大数据刘德寰

大数据刘德寰

发布时间:2022-12-30 13:09:06

㈠ 传播学推荐书目

一、新闻传播理论

媒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作者:[英]约翰·莫利纽克斯 著;杨倩 译,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简介| 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直击当下欧美的媒体乱象,穿透表象、去芜存真,对资本主义媒体危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把脉和淋漓尽致的批判。书中不乏对欧美比较热门的选秀综艺、肥皂剧和广告业态的思考,对西方媒体表面发达、虚假繁华的景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将读者引向深刻的思考。该书是英国经典马克思主义流派有关媒体批判方面的新作,其对资本主义媒体的批判在西方社会可谓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追溯柏拉图:传播学起源概论

作者:[美] 迈克尔·杜斯(Michael Dues)、[美] 玛丽·布朗(Mary Brown) 著;王海 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简介| 本书为传播学研究的导论性著作,介绍了传播学研究的起源、范畴和方法,勾勒出从早期诡辩家到当代传播学研究的2500多年学科发展轨迹,全方位地探讨了传播学学科,认为传播学研究是一门健全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实践艺术;讨论了传播学研究方法包括量化和质化的社会科学方法、现代与后现代批判的各种路径。

传播力

作者:[美]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 著;汤景泰 星辰 译,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简介| 该书延续了卡斯特的宏大叙事线索,记述了传播过程对于树立与维护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重要性。卡斯特认为,在网络社会这种新型社会形态中,传播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时空。在传播这个链条上,政治、市场以及公民社会力量正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大博弈,需要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视角方能看清他们博弈的过程。

传播的偏向(中文修订版英文双语版)

作者:(加)哈罗德·伊尼斯,译者:何道宽,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简介| 哈罗德·伊尼斯著的《传播的偏向》试图回答一篇心理学文章提出的一个问题,在《传播的偏向》中,伊尼斯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学习过程中的口头法和书面法的对立。在《挑剔的批评》一章中,他解释说:“我偏向于口头传统,尤其是希腊文明中反映出来的口头传统。我认为有必要重新把握其神韵。”总的看来,伊尼斯作为技术学派的奠基人,并没有很明显地张扬“技术”这个词汇,而是倾向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从媒介与历史的前行中论证(或者用讲述合适)时间偏向、空间偏向、时空的媒介对民族性格甚至历史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这是另一个视角下的传播史比技术主义的标签更加明显。

新闻:幻象的政治(第9版)

作者:【美】兰斯·班尼特 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简介| 作为一个国家政治信息体系的核心,新闻如何发挥好为民主服务的功能?为了探讨这个重要问题,本书从两方面进行了审视:政治人物如何设法让自己想要传达的讯息成为新闻;记者和媒体如何报道新闻。新闻消费与生产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是新闻业新旧时代交替的推动者,《新闻:幻象的政治》在1983年首版时就成为政治传播研究的里程碑作品,在第九版,班尼特讨论、分析了这些变化。

控制论(第2版)

作者:(美)诺伯特·维纳 著作,陈娟 译者,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02月

简介| 控制论(cybernetics)的诞生是20世纪很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诺伯特·维纳著的《控制论(关于动物和机器的控制与传播科学第2版中文英文双语版)(精)》揭示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科学方法;它从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和当代哲学观念的一系列变革。

媒介政治社会学分析

作者:谢进川,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简介| 本书着重围绕传播媒介有关的几个重要方面展开分析,具体涉及媒介技术、媒介生产、媒介话语以及媒介行动。但本研究与基于传播本体意义上的分析不同,而是将这些重要方面与政治、资本、社会,乃至于个人建立起关联分析。显然,这一过程需要展开跨学科思考,并实现跨学科的视界融合与转换,以获得更丰富的阐释和研究发现。同时,本书还坚持了全球视角和本土经验,但这不是一个本土经验验证全球理论的依瓢画葫芦的过程,而是一个检视理论和阐发本土经验独特性的过程。此外,由于与此或多或少有关的研究不乏卓著成果,因此本研究同时也是对相关成果进行梳理与对话的过程。

计算传播学导论

作者:张伦 著,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简介| “计算传播学”领域研究,是“大数据”技术与新闻传播学研究结合产生成果。这本教材旨在以 “计算社会科学”为背景,系统介绍“计算传播学”这一全新的传播学研究范式,使读者具备利用跨学科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日后志在进入相关领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该书通过对数据收集、分析以及结果呈现等方面的实践训练,为有将来志于投身新兴媒体行业(例如,IT行业、社会化广告、数据分析师等)的读者提供数据采集与分析基本技能。

清华新闻书目导读(100种)

作者:李彬 李海波,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简介| 《清华新闻书目导读(100种)》为新闻学专业学生精挑古今中西百种著述,勾勒一幅新闻专业的知识地图。这份书单,分为博通类50种,专业类50种。文前是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的一篇“把‘阅读’培养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爱好”,正文是由资深学人撰写的图书导读,通读著作后意犹未尽的读者还可以根据每篇文末的“延伸阅读”信息,查找相关图书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㈡ 市场开始掀起国货浪潮

市场开始掀起国货浪潮

市场开始掀起国货浪潮,当下青年群体追逐国潮与国风的时尚正在悄然兴起。国潮国风中的“国”特指中国,主要聚焦于文化领域,包含着中国艺术与美学的审美趣味。市场开始掀起国货浪潮。

市场开始掀起国货浪潮1

这一年,国货迎来觉醒年代。

穿着山东菏泽曹县生产的汉服,当一回“唐宫小姐姐”。用着华为手机,周末与朋友逛逛故宫或者拍一个小视频,顺便买一杯喜茶刚出的新品“雪被子大莓莓”,再奖励自己买一个特别火的博物馆考古盲盒给个小惊喜……

在经历了老字号回春的1.0时代与高科技领域首先通过品质升级打开2.0局面后,种种数据都讲述着一个共同的故事——在中国品牌、中国文化、大国科技等领域,全面自信的新国货3.0时代已经到来。

汽车、手机、化妆品、本土文创IP、硬核科技……国货与消费者之间正在重新链接。

新国货一起走进觉醒年代

“中国Z世代逐渐成长为消费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偏爱国货,对‘Made in China’更有热情。此外,他们对数字技术非常精通,同时抱有开放的态度,对探索本土品牌兴趣浓厚,特别是那些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业模式(DTC)更能获得他们的青睐。” 美国消费品私募股权投资公司L Catterton消费者洞察部副总裁夏洛特·张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2021年“双11”电商促销,天猫平台的数据显示,安踏集团以46.5亿元的总成交额击败昔日龙头耐克,成为首个问鼎天猫“双11”品类榜单的中国品牌;本土美妆品牌毛戈平、欧诗漫、薇诺娜、美诺、相宜本草等首小时成交额超去年“双11”全天销售。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双11”成交额过亿元的品牌中,国货品牌近五成,同比增长17%。成交额同比增速Top10品牌中,八成是国货,有5个国货品牌的成交额同比增速超百倍。

“中国消费者变了,他们正偏向本土品牌而不是全球品牌。”2021年秋季电话会议上,面对中国区的收入下降,阿迪达斯CEO卡斯珀·罗斯特(Kasper Rorsted)表示。

11月10日,阿迪达斯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集团营收增长3.4%,达57.5亿欧元,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缓。营业利润下降8.5%,至6.72亿欧元。大中华区是阿迪达斯全球业绩同比下滑最严重的主要市场。根据阿迪达斯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在货币中性的前提下,大中华地区的营收同比下降14.6%。

根据麦肯锡对中国15个城市的5000名消费者所做的一项调查,在2020年有85%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一定会购买本土品牌,但是在10年前即2011年,仅有15%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国产品牌。

国泰君安消费团队认为,国潮兴起不是仅靠单一产品推动,其背后是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文化心态、消费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国货不只靠情怀,品质飞跃让国货更自信

如果要选择一个热词来形容民众对国货的喜爱程度,“野性消费”当仁不让。

无论是老牌运动品牌鸿星尔克对河南暴雨的“破产式捐款”,引发全国性抢购狂潮,销售业绩一度猛涨52倍;还是国货日化老品牌蜂花“哭穷”“十年涨两块”,网友冲进直播间“拯救”后一天卖出平时一个月的货,都成为本年度消费领域关注度最高的标志性事件。

一些评论认为,“中国制造”“中国情怀”“中国元素”成了消费者选购国货的硬指标,国货崛起与情绪消费引发了业界强烈讨论。

对此,波司登品牌创始人、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表示: “国货崛起,是时代的自强自信。中国消费者热爱国货,不仅仅是消费情怀。”

他认为,自从2018年开始聚焦国潮,本土品牌一直坚持品牌引领,与时代主流消费人群建立“强链接”;很多品牌秉持工艺创新,坚持数字化变革,打造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品牌的全链路生产。

“不少合资品牌的展台门可罗雀,自主品牌的展台却人潮汹涌。”在刚刚闭幕的2021广州车展上,一位参展商在自己的朋友圈感叹。

要知道,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北京车展,还是上海、广州车展,合资品牌车型都是场馆内的明星产品。

但是,从2021年上海车展开始,自主车企带着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新营销亮相,他们还有一个别致的称呼——“造车新势力”。与以往偏重展示产品、突出性价比优势不同,自主品牌在产品、技术、生态、服务等领域“多箭齐发”,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10月,自主品牌零售77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增长11%;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5.6%,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研究部发布的《共赢国货崛起的新消费时代报告》显示,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国货崛起呈加速发展态势。崛起的动力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消费者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豪感也在不断提升;持续的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需要更多的消费品类与更好的产品服务;中国产品和品牌不断锐意开拓,在品质、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已达到新高度;供应链、物流、大数据、AI、互联网、营销传播等新基础设施提供了强大支持。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国产品牌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产品质量提升、设计功能更贴合国内消费者需求。他表示,除了有年轻消费群体为国货崛起撑起广阔空间外,质量优势也推动国产品牌逆流而上。近年来,国产品牌逐渐向产业链上层伸展,打造品牌认同、构建质量优势,加速进阶高端市场。

将东方美变成世界美

“哎呀,人生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产品!”来自美国的时尚美妆博主凯拉和往常一样进行产品评测,面对来自中国的美妆品牌花西子,凯拉控制不住情绪不断惊呼。

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她把评测中国美妆新品的视频发出后,在 YouTube粉丝量刚过 2 万的她,播放量在短时间内飙升到了近 350 万,评论区中充满了女性粉丝的艳羡和询问产品如何购买的声音。

美妆分析师Vicky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事实上早在5年前,部分国民度较高的国货美妆品牌就走入了欧洲市场,虽然这些产品占据高性价比的优势,号称是外资品牌的“平价替代品”,但是,很多牌子因为海外市场知名度低、远距离出口带来的高物流成本等问题,最终败走麦城。

“目前,这一批新国货都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而且随着国内电商高速发展,中国供应链和物流等基础设施能力不断完善,这足以支持出海品牌走得更远、更扎实。他们借助海外消费者对东方彩妆的好奇与喜爱顺利走出国门,但如何将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美妆文化通过产品传递出去,成为‘完美日记、花西子’们出海过程中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Vicky表示。

同样,在手机领域,在中国本土市场,华为、小米、OPPO、vivo开始取代苹果;国货开始取代欧美、日韩品牌。而在海外市场,中国产品也不再是“低端与仿冒”的代名词,海外消费者在形容中国手机品牌时会使用像“奢华感”“经典”“高级”这一类的词汇,中国品牌成为高端与质量的象征。

根据《2021中国出海品牌认知与情感发展研究报告》,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质量的认知已经发生改变,展现出了更多的正面情感。

国际优势集群品牌联盟副秘书长吴为表示,中国品牌已经又开始新一轮出海,一个品牌做不到的事情,通过10个品牌、100个品牌就能做到,中国品牌要联合起来,给世界带来真正的价值,让全球的消费者都认同中国品牌。

“全球耐用消费品的主要制造基地就在中国,扫地机器人、新能源车、智能手机等都属于迭代速度非常快的品类,目前的全球产品格局还处于群雄割据阶段。中国产品和中国品牌将有非常大的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国潮的未来更值得期待。”东吴证券首席零售分析师吴劲草如是表示。

市场开始掀起国货浪潮2

国潮国风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流行风尚,追根溯源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加上时代青年的深度参与,国潮国风得以蓬勃兴起、蔚然成风。

曾几何时,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一度广受年轻人追捧。近年来,年轻人对这种洋节不再趋之若鹜,这些节日实际上已悄然降温。相反,当下青年群体追逐国潮与国风的时尚正在悄然兴起。无论是古镇身着汉服的翩翩少年,还是热衷于非遗文创、国粹国货的青年,他们对于清新典雅的国潮国风充满迷恋与自信。这股热潮,不仅充分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光彩与魅力,也体现了青年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笃定的精神状态。

彰显原创、先锋与个性理念的创新表达

国潮国风中的“国”特指中国,主要聚焦于文化领域,以中国在历史发展中沉积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几千年来熔铸形成的民族精神为内核,包含着中国艺术、中国美学的审美趣味。“风”意为风格,是蕴含特定元素的艺术形式。“中国风”采用中国式的物象、符号、技法,以情、趣、新、意营造共情体验与共鸣,并借以音乐、绘画、服饰、建筑等形式进行叙事表达。“潮”是指一种流行趋势与时尚动向,是众人争相热爱某种事物所形成的一种风尚。当下的国潮是人们基于文化基因、时代记忆、民族精神等因素,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形成的文化符号的追逐。

国潮国风中富有古典意蕴的文化符号,充分唤起了群体对文化记忆、文化身份的共鸣,遂逐渐演变成炙手可热的时尚,成为当下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景观。纵观当下广泛流行的汉服等流行时尚,故宫文创产品设计,以及河南卫视的洛神赋等节目,都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渲染得淋漓尽致。从国风音乐、动漫、游戏的迅速崛起,到国潮服饰、品牌、IP旋风式的席卷市场,这些极富中国本土元素的创造不再具有老气与过时的色彩,它们已成为彰显原创、先锋与个性理念的创新表达。

经过调查发现,国潮国风的受众群体以90后为主,00后与80后紧随其后。这表明,年轻一代是支持与推动这股风潮蔓延的主力军。他们不再盲目崇洋,而是乐于买国货、用国货,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化认同,充分唤醒了青年内心深处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情感。在消费市场日益年轻化的今天,青年一代对于国潮国货持有的积极态度将成为推动国潮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子。

与此同时,这种风潮也正在渐趋国际化,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锐设计师开始纷纷推出融入中国元素的原创设计,着力将国潮推向世界。国际时尚圈也将中国的刺绣、盘扣、龙凤、祥云等中国传统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之中,中国文化正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借鉴。

“软实力”展示背后的“硬实力”支撑

国潮国风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这股风潮得以席卷,受到广泛追逐热捧的背后还存在着必然的内生原因。

国潮国风热折射出的是国人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国潮国风的兴起,实际上是当代年轻人的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是国民确立文化身份、寻求文化认同的情感所寄。早年韩潮、日潮、欧美潮席卷中国之时,正是年轻人渴望与国际接轨之际,他们追逐的不仅是国外的新鲜文化,更是对富裕生活水平的向往。如今的年轻一代成长在大国崛起的时代,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国自信,此时他们渴求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充分彰显自己的民族身份,而国潮国风的出现就成了一个绝佳载体。

国货品牌之所以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除了其中包含的民族情结外,高质量国货产品也是人们愿意为其买单的保证。过去受技术、理念、创新能力的限制,“中国制造”常常被误贴以“平价代替”“打版抄袭”的标签,消费者对国货品牌自然缺乏信心。随着中国科技进步和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中国制造”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向“中国智造”与“中国创造”的'转变,这为国潮国风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国潮国风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流行风尚,追根溯源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加上时代青年的深度参与,国潮国风得以蓬勃兴起、蔚然成风。

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究其本质而言,国潮国风热是对传统文化的重塑与传播。从历史逻辑上看,这股风潮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其不仅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而且又使传统文化融合了现代科技,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充分展现了内在魅力;从现实逻辑上看,国潮国风的传播增强了文化的社会塑造功能,增强了中国对世界文化潮流的引领力,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现象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

首先,我们要注重文化的时代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时尚形式充分展现文化产品本身内蕴的精神内涵。文化如果停留于过去的形式,就容易成为过去式的陈列与摆设。要想使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新机与活力,就必须对其赋予新时代的色彩与样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其次,我们要注重文化的通俗性,让文化贴近人民、贴近生活。文化不仅需要阳春白雪,更要做到雅俗共赏。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必须走入民间、亲近大众;文化必须坚持人民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与大众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致使曲高和寡、无人应和。

最后,我们要注重文化的国际性,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广泛包容性的特质,崇尚“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等理念。正是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中,中华文化得以广采博收、焕发活力。

总之,文化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提升中国文化活力,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可以借助国潮国风兴起的新风尚,将具有浓郁东方文化意蕴的国潮国风,融入文化内容的生产与推广中,进而在守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续写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市场开始掀起国货浪潮3

消费更趋于理性,关注数字化转型商品,喜爱新国潮风格,新青年正以新的消费理念引领网购新风尚。

在日前举办的“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研讨会上,北师大课题组发布《2021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报告认为,新青年群体已成为时尚消费主力军,在多种时尚消费场景中展现更大“爆发力”及发展潜能,拼多多成为时尚消费者首选性价比平台,平台上的国内外时尚品牌备受新青年消费者青睐。

报告中关于新青年新消费主张的研究引发与会专家热议。专家认为,新青年追逐时尚元素,影响时尚态度,进而对时尚产品或者品牌进行赋能。而新国潮消费崛起,也正是新青年实现自我认同及国家认同的一种展现。

近七成新青年看重性价比

研究新青年群体的消费模式,包括对于时尚消费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就像人的鼻子一样,可以敏锐地感受一种外部环境的变化”。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李彪表示,消费行为、消费现象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最直观、最显著的指示性作用。

《2021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总结新青年群体网购的主要特征。

调研数据显示,有21%的新青年每天都要进行线上购物,有62%的人群表示未来线上购买的意愿会增加,近七成新青年时尚消费者在购物时首要考虑性价比因素。

北师大课题组认为,新青年消费者在消费时更趋于理性,炫耀型消费行为减少。其中,在数码3C领域,高性能与性价比配置是更多新青年消费者追求的方向。报告以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在2021年发起的“RTX系列笔记本新品首发”活动为例,活动当天提供最高达千元的官方补贴,相关优惠信息在玩家微信群、游戏和硬件社区形成裂变式传播,来自机械革命、神舟等多个品牌的RTX3070、RTX3060游戏笔记本吸引消费者的热情拼单。

拼多多新消费研究院研究员陈辰称,“在百亿补贴频道中,拼多多携手众多品牌商联合促销,对市场上关注度高、销量好、消费者反馈佳的品牌标品实行消费直补、大幅让利,让消费者们真切感受到实惠,这也是年轻消费者认可百补商品的主要原因。”

消费不将就,精打细算重品质;购物即社交,乐于跟好友分享攻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表示,“新青年”系列研究报告是北师大课题组针对特定群体的立体化研究,希望从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角度来提供一种观点和一种分析的角度。

国潮化数字化是趋势

随着IP、艺术家、不同行业或品牌等领域的跨界碰撞,传统产品不断被注入新鲜元素,带给新青年消费者在价值认同、怀旧等多方面的情感体验。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丁汉青看来,新青年追逐时尚元素,影响时尚态度,进而对时尚产品或者品牌进行赋能。

2020年上半年,拼多多平台原创汉服销量增长30倍。图为拼多多敦煌壁画联名款原创汉服“七彩云”。吴名/摄

新国潮风格已成为95后、00后消费者们的心头好。在拼多多平台,新青年们有着自己的“国潮新主张”。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原创汉服在拼多多平台小众服饰类目中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30倍。在新电商平台的引领作用下,汉服发展成为一种圈层文化,逐渐在各线城市兼容普及,出现向常服发展的趋势。

而在新青年新消费的时尚模式中,国货品牌也正在强势崛起。拼多多数据显示,鸿星尔克、回力、元气森林及上海家化等国产品牌纷纷入围平台新青年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行列。而在2021年拼多多11·11促销活动期间,平台也向新国货品牌倾斜流量及百亿补贴频道资源,未来将持续助力国货传统品牌焕新以及国货新潮品牌崛起。

与此同时,疫情催化了时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云看秀、线上直播逛展等成为新青年消费新方式。2020年3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全球7所顶级博物馆在拼多多开启线上直播,上线销售近千种博物馆特色精华周边。2021年度上海书展线下展会因疫情延期,但读者可通过云逛“多多读书月”年末阅读周来品鉴上海书展推荐的2021年度好书,遨游精神家园。“拼多多平台将持续打造数字化活动、上线跨界联名与多元化商品,满足新青年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陈辰说。

北京大学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刘德寰认为,新青年的时尚消费可以用7个“化”来概括,即生活化、个性化、国潮化、科技化、圈层化、共情化、数字化。“新国潮实际上就是当代中国年轻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实现自我认同及国家认同一种展现。”

㈢ 国货崛起,国潮国风受到广泛追逐

国货崛起,国潮国风受到广泛追逐

国货崛起,国潮国风受到广泛追逐,新国潮风格已成为95后、00后消费者们的心头好。在新青年新消费的时尚模式中,国货品牌也正在强势崛起。国货崛起,国潮国风受到广泛追逐。

国货崛起,国潮国风受到广泛追逐1

国潮国风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流行风尚,追根溯源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加上时代青年的深度参与,国潮国风得以蓬勃兴起、蔚然成风。

曾几何时,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一度广受年轻人追捧。近年来,年轻人对这种洋节不再趋之若鹜,这些节日实际上已悄然降温。相反,当下青年群体追逐国潮与国风的时尚正在悄然兴起。无论是古镇身着汉服的翩翩少年,还是热衷于非遗文创、国粹国货的青年,他们对于清新典雅的国潮国风充满迷恋与自信。这股热潮,不仅充分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光彩与魅力,也体现了青年们在文化上更加自信笃定的精神状态。

彰显原创、先锋与个性理念的创新表达

国潮国风中的“国”特指中国,主要聚焦于文化领域,以中国在历史发展中沉积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几千年来熔铸形成的民族精神为内核,包含着中国艺术、中国美学的审美趣味。“风”意为风格,是蕴含特定元素的艺术形式。“中国风”采用中国式的物象、符号、技法,以情、趣、新、意营造共情体验与共鸣,并借以音乐、绘画、服饰、建筑等形式进行叙事表达。“潮”是指一种流行趋势与时尚动向,是众人争相热爱某种事物所形成的一种风尚。当下的国潮是人们基于文化基因、时代记忆、民族精神等因素,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形成的文化符号的追逐。

国潮国风中富有古典意蕴的文化符号,充分唤起了群体对文化记忆、文化身份的共鸣,遂逐渐演变成炙手可热的时尚,成为当下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景观。纵观当下广泛流行的汉服等流行时尚,故宫文创产品设计,以及河南卫视的洛神赋等节目,都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渲染得淋漓尽致。从国风音乐、动漫、游戏的迅速崛起,到国潮服饰、品牌、IP旋风式的席卷市场,这些极富中国本土元素的创造不再具有老气与过时的色彩,它们已成为彰显原创、先锋与个性理念的创新表达。

经过调查发现,国潮国风的受众群体以90后为主,00后与80后紧随其后。这表明,年轻一代是支持与推动这股风潮蔓延的主力军。他们不再盲目崇洋,而是乐于买国货、用国货,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化认同,充分唤醒了青年内心深处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情感。在消费市场日益年轻化的今天,青年一代对于国潮国货持有的积极态度将成为推动国潮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子。

与此同时,这种风潮也正在渐趋国际化,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锐设计师开始纷纷推出融入中国元素的原创设计,着力将国潮推向世界。国际时尚圈也将中国的刺绣、盘扣、龙凤、祥云等中国传统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之中,中国文化正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借鉴。

“软实力”展示背后的“硬实力”支撑

国潮国风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这股风潮得以席卷,受到广泛追逐热捧的背后还存在着必然的内生原因。

国潮国风热折射出的是国人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国潮国风的兴起,实际上是当代年轻人的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是国民确立文化身份、寻求文化认同的情感所寄。早年韩潮、日潮、欧美潮席卷中国之时,正是年轻人渴望与国际接轨之际,他们追逐的不仅是国外的新鲜文化,更是对富裕生活水平的向往。如今的年轻一代成长在大国崛起的时代,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国自信,此时他们渴求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充分彰显自己的民族身份,而国潮国风的出现就成了一个绝佳载体。

国货品牌之所以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除了其中包含的民族情结外,高质量国货产品也是人们愿意为其买单的保证。过去受技术、理念、创新能力的限制,“中国制造”常常被误贴以“平价代替”“打版抄袭”的标签,消费者对国货品牌自然缺乏信心。随着中国科技进步和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中国制造”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向“中国智造”与“中国创造”的转变,这为国潮国风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国潮国风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流行风尚,追根溯源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国潮国风这一“软实力”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硬实力”支撑,加上时代青年的深度参与,国潮国风得以蓬勃兴起、蔚然成风。

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究其本质而言,国潮国风热是对传统文化的重塑与传播。从历史逻辑上看,这股风潮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其不仅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而且又使传统文化融合了现代科技,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充分展现了内在魅力;从现实逻辑上看,国潮国风的传播增强了文化的社会塑造功能,增强了中国对世界文化潮流的引领力,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现象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

首先,我们要注重文化的时代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时尚形式充分展现文化产品本身内蕴的精神内涵。文化如果停留于过去的形式,就容易成为过去式的陈列与摆设。要想使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新机与活力,就必须对其赋予新时代的色彩与样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其次,我们要注重文化的通俗性,让文化贴近人民、贴近生活。文化不仅需要阳春白雪,更要做到雅俗共赏。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必须走入民间、亲近大众;文化必须坚持人民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与大众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致使曲高和寡、无人应和。

最后,我们要注重文化的国际性,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广泛包容性的特质,崇尚“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等理念。正是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中,中华文化得以广采博收、焕发活力。

总之,文化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提升中国文化活力,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可以借助国潮国风兴起的新风尚,将具有浓郁东方文化意蕴的国潮国风,融入文化内容的生产与推广中,进而在守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续写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国货崛起,国潮国风受到广泛追逐2

消费更趋于理性,关注数字化转型商品,喜爱新国潮风格,新青年正以新的消费理念引领网购新风尚。

在日前举办的“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研讨会上,北师大课题组发布《2021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报告认为,新青年群体已成为时尚消费主力军,在多种时尚消费场景中展现更大“爆发力”及发展潜能,拼多多成为时尚消费者首选性价比平台,平台上的国内外时尚品牌备受新青年消费者青睐。

报告中关于新青年新消费主张的研究引发与会专家热议。专家认为,新青年追逐时尚元素,影响时尚态度,进而对时尚产品或者品牌进行赋能。而新国潮消费崛起,也正是新青年实现自我认同及国家认同的一种展现。

近七成新青年看重性价比

研究新青年群体的消费模式,包括对于时尚消费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就像人的鼻子一样,可以敏锐地感受一种外部环境的变化”。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李彪表示,消费行为、消费现象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最直观、最显著的指示性作用。

《2021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总结新青年群体网购的主要特征。

调研数据显示,有21%的新青年每天都要进行线上购物,有62%的人群表示未来线上购买的意愿会增加,近七成新青年时尚消费者在购物时首要考虑性价比因素。

北师大课题组认为,新青年消费者在消费时更趋于理性,炫耀型消费行为减少。其中,在数码3C领域,高性能与性价比配置是更多新青年消费者追求的方向。报告以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在2021年发起的“RTX系列笔记本新品首发”活动为例,活动当天提供最高达千元的官方补贴,相关优惠信息在玩家微信群、游戏和硬件社区形成裂变式传播,来自机械革命、神舟等多个品牌的RTX3070、RTX3060游戏笔记本吸引消费者的热情拼单。

拼多多新消费研究院研究员陈辰称,“在百亿补贴频道中,拼多多携手众多品牌商联合促销,对市场上关注度高、销量好、消费者反馈佳的品牌标品实行消费直补、大幅让利,让消费者们真切感受到实惠,这也是年轻消费者认可百补商品的主要原因。”

消费不将就,精打细算重品质;购物即社交,乐于跟好友分享攻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表示,“新青年”系列研究报告是北师大课题组针对特定群体的立体化研究,希望从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角度来提供一种观点和一种分析的角度。

国潮化数字化是趋势

随着IP、艺术家、不同行业或品牌等领域的跨界碰撞,传统产品不断被注入新鲜元素,带给新青年消费者在价值认同、怀旧等多方面的情感体验。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丁汉青看来,新青年追逐时尚元素,影响时尚态度,进而对时尚产品或者品牌进行赋能。

2020年上半年,拼多多平台原创汉服销量增长30倍。图为拼多多敦煌壁画联名款原创汉服“七彩云”。吴名/摄

新国潮风格已成为95后、00后消费者们的心头好。在拼多多平台,新青年们有着自己的“国潮新主张”。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原创汉服在拼多多平台小众服饰类目中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30倍。在新电商平台的引领作用下,汉服发展成为一种圈层文化,逐渐在各线城市兼容普及,出现向常服发展的趋势。

而在新青年新消费的时尚模式中,国货品牌也正在强势崛起。拼多多数据显示,鸿星尔克、回力、元气森林及上海家化等国产品牌纷纷入围平台新青年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行列。而在2021年拼多多11·11促销活动期间,平台也向新国货品牌倾斜流量及百亿补贴频道资源,未来将持续助力国货传统品牌焕新以及国货新潮品牌崛起。

与此同时,疫情催化了时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云看秀、线上直播逛展等成为新青年消费新方式。2020年3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全球7所顶级博物馆在拼多多开启线上直播,上线销售近千种博物馆特色精华周边。2021年度上海书展线下展会因疫情延期,但读者可通过云逛“多多读书月”年末阅读周来品鉴上海书展推荐的2021年度好书,遨游精神家园。“拼多多平台将持续打造数字化活动、上线跨界联名与多元化商品,满足新青年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陈辰说。

北京大学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刘德寰认为,新青年的时尚消费可以用7个“化”来概括,即生活化、个性化、国潮化、科技化、圈层化、共情化、数字化。“新国潮实际上就是当代中国年轻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实现自我认同及国家认同一种展现。”

国货崛起,国潮国风受到广泛追逐3

这一年,国货迎来觉醒年代。

穿着山东菏泽曹县生产的汉服,当一回“唐宫小姐姐”。用着华为手机,周末与朋友逛逛故宫或者拍一个小视频,顺便买一杯喜茶刚出的新品“雪被子大莓莓”,再奖励自己买一个特别火的博物馆考古盲盒给个小惊喜……

在经历了老字号回春的1.0时代与高科技领域首先通过品质升级打开2.0局面后,种种数据都讲述着一个共同的故事——在中国品牌、中国文化、大国科技等领域,全面自信的新国货3.0时代已经到来。

汽车、手机、化妆品、本土文创IP、硬核科技……国货与消费者之间正在重新链接。

新国货一起走进觉醒年代

“中国Z世代逐渐成长为消费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偏爱国货,对‘Made in China’更有热情。此外,他们对数字技术非常精通,同时抱有开放的态度,对探索本土品牌兴趣浓厚,特别是那些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业模式(DTC)更能获得他们的青睐。” 美国消费品私募股权投资公司L Catterton消费者洞察部副总裁夏洛特·张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2021年“双11”电商促销,天猫平台的数据显示,安踏集团以46.5亿元的总成交额击败昔日龙头耐克,成为首个问鼎天猫“双11”品类榜单的中国品牌;本土美妆品牌毛戈平、欧诗漫、薇诺娜、美诺、相宜本草等首小时成交额超去年“双11”全天销售。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双11”成交额过亿元的品牌中,国货品牌近五成,同比增长17%。成交额同比增速Top10品牌中,八成是国货,有5个国货品牌的成交额同比增速超百倍。

“中国消费者变了,他们正偏向本土品牌而不是全球品牌。”2021年秋季电话会议上,面对中国区的收入下降,阿迪达斯CEO卡斯珀·罗斯特(Kasper Rorsted)表示。

11月10日,阿迪达斯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集团营收增长3.4%,达57.5亿欧元,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缓。营业利润下降8.5%,至6.72亿欧元。大中华区是阿迪达斯全球业绩同比下滑最严重的主要市场。根据阿迪达斯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在货币中性的前提下,大中华地区的营收同比下降14.6%。

根据麦肯锡对中国15个城市的5000名消费者所做的一项调查,在2020年有85%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一定会购买本土品牌,但是在10年前即2011年,仅有15%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国产品牌。

国泰君安消费团队认为,国潮兴起不是仅靠单一产品推动,其背后是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文化心态、消费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国货不只靠情怀,品质飞跃让国货更自信

如果要选择一个热词来形容民众对国货的喜爱程度,“野性消费”当仁不让。

无论是老牌运动品牌鸿星尔克对河南暴雨的“破产式捐款”,引发全国性抢购狂潮,销售业绩一度猛涨52倍;还是国货日化老品牌蜂花“哭穷”“十年涨两块”,网友冲进直播间“拯救”后一天卖出平时一个月的货,都成为本年度消费领域关注度最高的标志性事件。

一些评论认为,“中国制造”“中国情怀”“中国元素”成了消费者选购国货的硬指标,国货崛起与情绪消费引发了业界强烈讨论。

对此,波司登品牌创始人、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表示: “国货崛起,是时代的自强自信。中国消费者热爱国货,不仅仅是消费情怀。”

他认为,自从2018年开始聚焦国潮,本土品牌一直坚持品牌引领,与时代主流消费人群建立“强链接”;很多品牌秉持工艺创新,坚持数字化变革,打造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品牌的全链路生产。

“不少合资品牌的展台门可罗雀,自主品牌的展台却人潮汹涌。”在刚刚闭幕的2021广州车展上,一位参展商在自己的朋友圈感叹。

要知道,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北京车展,还是上海、广州车展,合资品牌车型都是场馆内的明星产品。

但是,从2021年上海车展开始,自主车企带着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新营销亮相,他们还有一个别致的称呼——“造车新势力”。与以往偏重展示产品、突出性价比优势不同,自主品牌在产品、技术、生态、服务等领域“多箭齐发”,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10月,自主品牌零售77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增长11%;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5.6%,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研究部发布的《共赢国货崛起的新消费时代报告》显示,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国货崛起呈加速发展态势。崛起的动力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消费者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豪感也在不断提升;持续的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需要更多的消费品类与更好的产品服务;中国产品和品牌不断锐意开拓,在品质、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已达到新高度;供应链、物流、大数据、AI、互联网、营销传播等新基础设施提供了强大支持。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国产品牌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产品质量提升、设计功能更贴合国内消费者需求。他表示,除了有年轻消费群体为国货崛起撑起广阔空间外,质量优势也推动国产品牌逆流而上。近年来,国产品牌逐渐向产业链上层伸展,打造品牌认同、构建质量优势,加速进阶高端市场。

将东方美变成世界美

“哎呀,人生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产品!”来自美国的时尚美妆博主凯拉和往常一样进行产品评测,面对来自中国的美妆品牌花西子,凯拉控制不住情绪不断惊呼。

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她把评测中国美妆新品的视频发出后,在 YouTube粉丝量刚过 2 万的她,播放量在短时间内飙升到了近 350 万,评论区中充满了女性粉丝的艳羡和询问产品如何购买的声音。

美妆分析师Vicky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事实上早在5年前,部分国民度较高的国货美妆品牌就走入了欧洲市场,虽然这些产品占据高性价比的优势,号称是外资品牌的“平价替代品”,但是,很多牌子因为海外市场知名度低、远距离出口带来的高物流成本等问题,最终败走麦城。

“目前,这一批新国货都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而且随着国内电商高速发展,中国供应链和物流等基础设施能力不断完善,这足以支持出海品牌走得更远、更扎实。他们借助海外消费者对东方彩妆的好奇与喜爱顺利走出国门,但如何将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美妆文化通过产品传递出去,成为‘完美日记、花西子’们出海过程中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Vicky表示。

同样,在手机领域,在中国本土市场,华为、小米、OPPO、vivo开始取代苹果;国货开始取代欧美、日韩品牌。而在海外市场,中国产品也不再是“低端与仿冒”的代名词,海外消费者在形容中国手机品牌时会使用像“奢华感”“经典”“高级”这一类的词汇,中国品牌成为高端与质量的象征。

根据《2021中国出海品牌认知与情感发展研究报告》,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质量的认知已经发生改变,展现出了更多的正面情感。

国际优势集群品牌联盟副秘书长吴为表示,中国品牌已经又开始新一轮出海,一个品牌做不到的事情,通过10个品牌、100个品牌就能做到,中国品牌要联合起来,给世界带来真正的价值,让全球的消费者都认同中国品牌。

“全球耐用消费品的主要制造基地就在中国,扫地机器人、新能源车、智能手机等都属于迭代速度非常快的品类,目前的全球产品格局还处于群雄割据阶段。中国产品和中国品牌将有非常大的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国潮的未来更值得期待。”东吴证券首席零售分析师吴劲草如是表示。

㈣ “科学的广告”—电商行业营销模型汇总

编辑导语:营销对于电商行业来说,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忽略创新对于营销的重要性以及不断的学习对于营销转化的影响。本文作者对阿里、京东、美团、电通等电商行业的营销模型进行了汇总,看看这些大厂是如何做好营销的。

过去的2、3年是自己做产品经理比较有意思的一段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一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除了做功能外会更多的去接触业务本身,从业务的初始和角度来做产品,我们对应的思考模型会不一样。

前段时间把霍普金斯的《科学的广告》又看了一遍,霍普金斯是谁?

即使没有学过广告的同学也可能对“奥美广告”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然后稍微熟悉一点的可能知道“现代广告之父”是奥美广告的创始人——大卫·奥格威;然后,大卫·奥格威的师傅就是“霍普金斯”。

霍普金斯第一次把广告这个职业从一个野生的状态拉向了正规军,这也是《科学的广告》写作的初衷。做运营或者营销相关的同学可能对“新品试用”、”优惠券”已经再熟悉不过了,而根据资料记载,这些也都算是霍普金斯的发明。

工作时间久了,不管是做产品经理也好,做其他行业也罢,我们会经常谈到套路,其实“套路”就是对所做工作的一种高度概括而已,有些书上已经有人帮着总结了,有些“功夫在诗外”的东西其实需要自己去“悟道”。

《科学的广告》虽然是讲广告行业和广告策略的,但是里面许多的营销思路现在读来仍然是不过时的,按照霍普金斯的从业年代41岁从业算起,大概这些理论的总结应该成型于1920年代,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00年过去了,仍然振聋发聩。

同样,在整个营销界和营销史上,“营销模型”也是大家提及和使用比较多的工具,但是这个看似玄而又玄、虚而又虚的东西就跟霍普金斯的科学广告理念一样,虽然历经时代的渗透和幻化,但其本质的东西其实也未曾改变。

一、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AIDMA法则

AIDMA法则是在1898年由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最先提出,AIDMA法则的含义为:A(Attention)引起注意、I (Interest)产生兴趣、D(Desire)培养欲望、M(Memory)形成记忆、A(Action)促成行动。

所谓AIDMA法则,是指在消费者从看到广告,到发生购物行为之间,动态式地引导其心理过程,并将其顺序模式化的一种法则。

其过程是首先消费者,注意到(attention)该广告,其次感到兴趣(in-terest)而阅读下去,再者产生想买来试一试的欲望(desire),然后记住 (memory)该广告的内容最后产生购买行为(action)。

二、日本电通:AISAS模式

AISAS模式是由电通公司针对互联网与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形态的变化,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

营销方式从传统的AIDMA营销法则(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兴趣、Desire 欲望、Memory 记忆、Action 行动),逐渐向含有网络特质的AISAS(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兴趣、Search 搜索、Action 行动、Share 分享)模式的转变。

在全新的营销法则中,两个具备网络特质的“s”——search(搜索),share(分享)的出现,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下搜索(Search)和分享(Share)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向用户进行单向的理念灌输,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影响与改变。

ISMAS模式,由北京大学刘德寰教授提出,根据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生活形态的改变(尤其是用户主动性的增强),针对传统的理论模型提出的改进模型,即:Interest(兴趣)、Search(搜索)、mouth(口碑)、Action(行动)和Share(分享)。

三、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行为模式:SIPS模式

2011年,日本电通公司提出的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行为模式(Sympathize-Identify-Participate-Share&Spread,简称SIPS模式),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分为四个阶段:共鸣(Sympathize)、认同(Identify)、参与(Participate)、共享(Share&Spread)。

该模型深刻剖析了新时代消费者行为的发展与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更适用于社交媒体营销创意、消费者行为分析和传播效果评估的框架。

四、美团:基于生活方式的全新营销模型LIIS(Lifestyle-Identify-Interaction-Share)

美团的这个营销模型有两个很大的不同点,一是强调大数据,二是强调人与商家的交互。

但是逻辑比较好理解:通过线上线下的接触,我们获取到用户的身份信息,反过来我们也就更好地可以将与用户匹配度高的内容推荐给消费者,而在整个过程中的任何节点都可以实现用户的“分享”,从而保持整个流程的循环往复。

五、阿里:AIPL+FAST+GROW

AIPL:把品牌人群细分,将人群资产定量化,是品牌进行全域营销最重要的一环,其中AIPL代表的意思为:

1. FAST

FAST指标主要是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消费者资产中的人群总量(F)、加深率(A),也就是消费者从认知,到兴趣,再到购买,并成为忠诚用户各个阶段转化率;超级用户数(S)是指对品牌而言具有高净值、高价值以及高传播力消费者,如品牌会员以及超级用户活跃度(T)。

这四个指标不仅评估消费者资产的数量(F和S),也包含消费者资产的质量(A和T)。FAST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准确的衡量品牌营销运营效率,同时FAST也将品牌运营的视角从一时的GMV拉向了对品牌价值健康、持久的维护。

2. F(Fertility)

可运营人群数量-活跃消费者:该指标主要帮助品牌了解自身的可运营总量的情况。

首先利用GMV预测算法,预估品牌消费者总量缺口,然后基于缺口情况优化营销预算投入,站内外多渠道种草拉新,为品牌进行消费者资产扩充,并指导品牌进行未来的货品规划和市场拓展,多方位拓展消费者。

3. A(Advancing)

人群转化力-关系周加深率:多场景提高消费者活跃度,促进人群链路正向流转,多渠道种草人群沉淀后,进一步筛选优质人群,通过钻展渠道进行广告触达,品牌内沉淀人群细分,对消费者进行分层运营,差异化营销,促进整体消费者的流转与转化。

4. S(Superiority)

高价值人群总量-会员总量:会员/粉丝人群对于品牌而言价值巨大,能够为品牌大促提供惊人的爆发力,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动,联合品牌营销,以及借助平台的新零售等场景如天猫U先,淘宝彩蛋,智能母婴室扩大品牌会员/粉丝量级,为后续的会员/粉丝运营打下基础。

5. T(Thriving)

高价值人群活跃度-会员活跃率:借助大促,提高会员/粉丝活跃度,激发会员/粉丝潜在价值,为品牌GMV目标完成提供助力,对会员/粉丝按照RFM指标进行分层运营,优化激活效率,千人千权触达惩戒,公私域结合,赋能会员/粉丝运营。

GROW增长,应该是营销人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下的存量时代,增长变得愈发‘难’。通常难在3个地方,找不到帮助品类增长的方向,缺乏明确的品牌增长抓手,品牌增长效率较低。

于是,作为如今定位为商业操作系统的阿里,就提出了适用于母婴、食品、家清、美妆、医药保健和个护等几大一级品来的大快消行业增长“仪表盘”—–GROW模型,GROW中的4个单词代表着影响品类增长的“决策因子”:

渗透力(Gain):指消费者购买更多类型品类/产品对品牌总增长机会的贡献;复购力(Retain):指消费者更频繁/重复购买产品对品牌总增长机会的贡献;价格力(Boost):指消费者购买价格升级产品对品牌总增长机会的贡献;延伸力(Widen):指品牌通过提供现有品类外其他关联产品所贡献的总增长机会。其中:

母婴行业的品类渗透力明显高于其他因子;食品和家清的复购力机会突出;美妆和医药保健行业的价格力机会最大;个护行业各方面增长机会均匀,渗透力的机会略高;

六、京东:营销360体系之4A模型

4A模型:

认知(Awere):京东展位(聚效)、京东直投(dsp)、线下广告、合约占位;吸引(Appeal):京东展位(聚效)、京东直投(dsp)、线下广告、合约占位、京任务、京挑客;行动(Act):搜索品专、活动通、购物触点广告、京东快车、搜索店铺;拥护(Advocate):购物车触点广告、裂变广告、互动通;

七、总结

纵观整个营销模型的发展和变化,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之后的核心变化除了要促进用户“交易”之外,“分享”是之后一以贯之的重点;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实中又并非所有企业都重视品牌的定位和宣传引导,这是最先接触用户的步骤;当然,随着疫情以来的变化,对品牌的认知也可能是发生在传播中的阶段,这个顺序的变化非常值得玩味和注意;大数据不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对于大数据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建设其实是有一段很漫长的道路要走的;“人”、“货”、“场”各家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阿里由于数据积累的强大基础,因此对给予人的维度的营销设计虽然看似更为繁杂,但一定也是最为有效;并且,阿里对于货的层面也有一定的涉及;美团和京东其实重点更在“场”的维度,两者美团更优;货,似乎是大家不去刻意提及的,因为毕竟各家都是以平台为定位,或者说以一个大渠道的角色来规划,但是“货”的讨论却反而是无法避免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广告公司和电商平台在营销理论上虽然都在迭代,但是理论家跟实战家的区别也立竿见影。

㈤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考博怎么准备

北京大学MJC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经验分享
MJC相较于传播学学硕的区别,主要是加入了新闻学和新闻实务的考察,这方面的比重差不多是传播学:新闻学=1:1,而且近些年有更加偏重新闻和新媒体的趋向,所以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不能过于注重传播学,要两者兼顾。

下面分为书单和备考阶段两部分来说一下。

一、书单

专业课的复习由于针对MJC的经验较少,我参照了师姐师哥书单,这些主要是针对传播学的,我给大家列一下我看的书单,里面参考了师兄师姐的书单,也有一些我自己看的书。

专业一考察的范围较广,社会学、新闻学、政治学等相关科目的知识都会有所涉及到,这跟传播学的学科起源有关。

按照大块来分,这一科目的参考书可分为史、论和方法。其中,“论”指的是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占比较多;“史”指的是传播学的学科发展历史,往往穿插在理论当中;“方法”指的就是研究方法,这一块占比越来越重,而且每年必有一道方法的题会考。由于学科的体系是通过理论来构建的,我就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来梳理相应的参考书。此外,还会把相关的专著、辅导书、期刊、网站和需要关注的微博等作简要介绍。

【基础理论:新闻学】
(1)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6月1日)【必读】
《新闻理论十讲》抛弃了以往教材所谓“严谨系统”的结构,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体例上的开放式系统,避免了对新闻理论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有比较好的梳理和解读。
(2)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3)-陈力丹-人民日报出版社【必读】
这是人大考研必看的书目,但是对于北大MJC来说,这也是一个了解最近一年来新闻学研究趋势和信息的必备书目。
(3)新闻学概论(第5版)(新世纪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5版 (2013年4月1日)【必读】
这本书不多说了,基础知识必备书目。
(4)每月的热点解析【必读】
【新闻实务】
(1)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马少华【必读】
(2)时评写作十讲-曹林【必读】
(3)新闻评论案例教程-马少华【选读】
(4)新闻采访教程-张征【选读】
(5)新闻采访学-蓝鸿文【选读】
【基础理论:传播学】
(1)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新华出版社-2003.8.1【必读】
最基础的理论书。许多前辈都推荐先读这本。叙述生动浪漫、可读性很强,是传播学的入门读物。但是各部分都不深入,尤其是批判学派部分。花两三天时间通读一遍,简单地做一个笔记或提纲,以备与其他书互相补充。
(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1【必读】
非常重要。这是国内传播学最基础的教材,将传播学的几块划分得很清楚。不足在于:一,成书太早,许多理论在网络时代有了变化,因此绝对不可只读此书,还需要大量扩展;二,批判学派不足;三,研究方法不足。读书方法:精读三遍,做课后题,做笔记。要熟到几乎可以背诵的程度。郭书已经出了新版,可以直接看新版。
(3)大众传播: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必读】
一本很好的书,受到了很多同学的赞赏。其中不仅非常清晰地介绍了传播学理论的来龙去脉,还介绍了许多理论的新发展,并且融入了作者的思考。很有必要读,你会从新的视角看到传播理论的变化。
(4)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1【必读】
必读。介绍了传播学几个重要研究的来龙去脉,以及那些响当当的著名理论是如何产生的。读一遍会大大加深对研究的印象,里面的研究方法要重视。
(5)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汶纳·赛佛林等-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2000.1.1【必读】
非常重要。知识点很多,比上一本书更加丰富。这是外国学者的著作,在讲述方式上与我国学者不太一样。英语比较牛的同学可以读原著,读书方法与郭书相同。这本书翻译得也比较好,很适合学习,要好好读。
(6)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上**出版社-2002.3.1【必读】
这本书就是讲史的,篇幅很长,且叙事性很强,要把其中的内容按照考试的标准抽出来有些费劲。因此,理解为主,要在心里形成一个历史的框架。重点在于芝加哥学派。
(7)传播学概论-许静-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1【必读】
这是北大老师自己写的书,但通俗易懂、内容不深。其中,小群体传播、组织传播要特别注意,因为这是其他书上欠缺的,也是以往考过的内容。与郭书、赛佛林书相互补充。
(8)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吴靖【必读】
(9)单向度、内爆、超真实-石义彬-武汉大学出版社【选读】
非常重要。这是介绍批判学派的著作,不太好理解,但一定要好好看、好好做笔记。前面提到李彬、郭庆光书中对批判学派介绍不足,这本书就是最好的补充。多看几遍都不为过。
(10)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10【选读】
是一本较轻松的书。通过它,可以较全面地了解传播的历史(注意,是传播的历史,而不是传播学的历史)。可以当作闲书来读,但要注意其中的传播历史事件。大概通读一遍,对重要的传播历史阶段划分、事件、人物有所了解即可。不用做笔记。
(11)全球化 :起源、发展与影响-杨伯溆【选读】
(12)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巴兰·戴维斯-清华大学出版社【选读】
这本书翻译得很不好,读起来困难,但坚持读下来的话,还是会有很多收获。因为这本书写得其实非常好,把传播学研究的历程叙述得很清楚。有些前辈并不推荐这本书,觉得看不看好像对考试没有太大影响。我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直接看原著。
(13)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和公众讨论-胡泳【选读】
(14)未来是湿的-胡泳【选读】
需要关注胡泳老师,所以老师所有的书、博客、论文最好都看看。
(15)大数据-舍恩伯格【选读】
(16)删除-舍恩伯格【选读】
(17)卡斯特三部曲【选读】
以上三本书新媒体方向必读,MJC可以翻翻。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方面,以下两本足矣。
(1)网络传播理论-彭兰【必读】
(2)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谢新洲【选读】
咱们都是网络的重度使用者,这两本书的内容与我们的实际使用经验非常相关,因此很好理解,一天就能翻完。简单地列一个提纲就行。网络传播方面的基础理论并不多,主要还是要以专题的形式整理出网传的热点。这个我在下面的篇幅中会介绍。
【研究方法】
(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必读】
非常重要。此书很厚,有800多页,但是最后一篇,讲统计方法的不用看,只看前两篇,收集资料的方法什么的就够了。此书的特点就是非常适合考试和记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都说的很明白。读两遍,做笔记。
(2)风笑天的社会研究方法笔记【选读】
原书可以不看,在网上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这本书的笔记,与袁方的对比记忆。此书的优点在于更加通俗易懂,语言要比袁方的书更接近我们的表达习惯。这两本书整理出的笔记一起记忆就可以了。
(3)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必读】
(4)现代市场研究-刘德寰【必读】
有任何问题欢迎咨询我

阅读全文

与大数据刘德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java图片工具包 浏览:159
ps文件损坏出现不兼容情况 浏览:942
为什么iphone耗wifi 浏览:495
网页宽度代码 浏览:144
编程踩坑路01怎么免费用 浏览:612
wps作图教程 浏览:610
华为一汽奥迪app怎么放在桌面 浏览:936
博途编程语言怎么转换 浏览:604
wt是什么文件 浏览:75
孩子出生证能在什么网站找到吗 浏览:465
java日期compare 浏览:120
深州有哪个编程学校好 浏览:826
抖音数据中心怎么才算合格 浏览:540
全栈视频数据是什么 浏览:787
网上少儿编程哪个好些 浏览:132
oracle数据库优化方法 浏览:844
怎么关闭网络唤醒 浏览:894
孤单的微信头像动漫 浏览:305
有没有哪个大学教编程 浏览:851
wordpress后台添加广告位置 浏览:4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