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金融业行业大数据论坛

金融业行业大数据论坛

发布时间:2022-12-27 17:44:33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典型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典型应用
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大大推动了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助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促进了金融业整体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又以大数据技术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从发展特点和趋势来看,“金融云”快速建设落地奠定了金融大数据的应用基础,金融数据与其他跨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不断强化,人工智能正在成为金融大数据应用的新方向,金融行业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正在成为趋势,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动力。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
大数据涉及的行业过于广泛,除金融外,还包括政治、教育、传媒、医学、商业、工农业、互联网等多个方面,各行业对大数据的定义目前尚未统一。大数据的特点可归纳为“4V”。第一,数据体量大(Volume),海量性也许是与大数据最相关的特征。第二,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大数据既包括以事务为代表的传统结构化数据,还包括以网页为代表的半结构化数据和以视频、语音信息为代表的非结构化数据。第三,价值密度低(Value),大数据的体量巨大,但数据中的价值密度却很低。比如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监控视频中,有价值的线索或许只有几秒钟。第四,处理速度快(Velocity),大数据要求快速处理,时效性强,要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处理。
金融行业一直较为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相比常规商业分析手段,大数据可以使业务决策具有前瞻性,让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化,实现生产资源优化分配,依据市场变化迅速调整业务策略,提高用户体验以及资金周转率,降低库存积压的风险,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当前,大数据在金融行业典型的应用场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银行业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贷风险评估。以往银行对企业客户的违约风险评估多基于过往的信贷数据和交易数据等静态数据,内外部数据资源整合后的大数据可提供前瞻性预测。二是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根据企业之间的投资、控股、借贷、担保及股东和法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企业之间的关系图谱,利于企业分析及风险控制。
在证券行业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一是股市行情预测。大数据可以有效拓宽证券企业量化投资数据维度,帮助企业更精准地了解市场行情,通过构建更多元的量化因子,投研模型会更加完善。二是股价预测。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并分析社交网络如微博、朋友圈、专业论坛等渠道上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形成市场主观判断因素和投资者情绪打分,从而量化股价中人为因素的变化预期。三是智能投资顾问。智能投资顾问业务提供线上投资顾问服务,其基于客户的风险偏好、交易行为等个性化数据,依靠大数据量化模型,为客户提供低门槛、低费率的个性化财富管理方案。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应用,一是精准营销。大数据通过用户多维度画像,对客户偏好进行分类筛选,从而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二是消费信贷。基于大数据的自动评分模型、自动审批系统和催收系统可降低消费信贷业务违约风险。
金融大数据的典型案例分析
为实时接收电子渠道交易数据,整合银行内系统业务数据。中国交通银行通过规则欲实现快速建模、实时告警与在线智能监控报表等功能,以达到实时接收官网业务数据,整合客户信息、设备画像、位置信息、官网交易日志、浏览记录等数据的目的。
该系统通过为交通银行卡中心构建反作弊模型、实时计算、实时决策系统,帮助拥有海量历史数据,日均增长超过两千万条日志流水的银行卡中心,形成电子渠道实时反欺诈交易监控能力。利用分布式实时数据采集技术和实时决策引擎,帮助信用卡中心高效整合多系统业务数据,处理海量高并发线上行为数据,识别恶意用户和欺诈行为,并实时预警和处置;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框架,对少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构建并周期性更新反欺诈规则和反欺诈模型。
系统上线后,该银行迅速监控电子渠道产生的虚假账号、伪装账号、异常登录、频繁登录等新型风险和欺诈行为;系统稳定运行,日均处理逾两千万条日志流水、实时识别出近万笔风险行为并进行预警。数据接入、计算报警、案件调查的整体处理时间从数小时降低至秒级,监测时效提升近3000倍,上线3个月已帮助卡中心挽回数百万元的风险损失。
网络的搜索技术正在全面注入网络金融。网络金融使用的梯度增强决策树算法可以分析大数据高维特点,在知识分析、汇总、聚合、提炼等多个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其深度学习能力利用数据挖掘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大数据价值密度低等问题。网络“磐石”系统基于每日100亿次搜索行为,通过200多个维度为8.6亿账号精确画像,高效划分人群,能够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身份识别、反欺诈、信息检验、信用分级等服务。该系统累计为网络内部信贷业务拦截数十万欺诈用户,拦截数十亿不良资产、减少数百万人力成本,累计合作近500家社会金融机构,帮助其提升了整体风险防控水平。
金融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大数据技术为金融行业带来了裂变式的创新活力,其应用潜力有目共睹,但在数据应用管理、业务场景融合、标准统一、顶层设计等方面存在的瓶颈也有待突破。
一是数据资产管理水平仍待提高。主要体现在数据质量不高、获取方式单一、数据系统分散等方面。
二是应用技术和业务探索仍需突破。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原有的数据系统架构相对复杂,涉及的系统平台和供应商较多,实现大数据应用的技术改造难度很大。同时,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模型仍处于起步阶段,成熟案例和解决方案仍相对较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进行调研和试错。系统误判率相对较高。
三是行业标准和安全规范仍待完善。金融大数据缺乏统一的存储管理标准和互通共享平台,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上还未形成可信的安全机制。
四是顶层设计和扶持政策还需强化。体现在金融机构间的数据壁垒较为明显,各自为战问题突出,缺乏有效的整合协同。同时,行业应用缺乏整体性规划,分散、临时、应激等特点突出,信息价值开发仍有较大潜力。
以上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促进金融大数据发展的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同时,也需要行业分阶段推动金融数据开放、共享和统一平台建设,强化行业标准和安全规范。只有这样,大数据技术才能在金融行业中稳步应用发展,不断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升。

❷ 大数据金融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就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和热度来看,建议你可以学习一下大数据。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下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❸ 大数据怎样影响着金融业

正在来临的大数据时代,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全面展开,说到底就是“数据为王”。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拥有风险定价能力,谁就可以获得高额的风险收益,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中国金融业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的初级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数据量已经达到100TB以上级别,并且非结构化数据量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金融机构行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金融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客户身份、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收付交易等大量高价值密度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运用专业技术挖掘和分析之后,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具有较为充足的预算,可以吸引到实施大数据的高端人才,也有能力采用大数据的最新技术。
总体看,正在兴起的大数据技术将与金融业务呈现快速融合的趋势,给未来金融业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首先,大数据推动金融机构的战略转型。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利率逐步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国内金融机构受金融脱媒影响日趋明显,表现为核心负债流失、盈利空间收窄、业务定位亟待调整。业务转型的关键在于创新,但现阶段国内金融机构的创新往往沦为监管套利,没有能够基于挖掘客户内在需求,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而大数据技术正是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既有数据,找准市场定位,明确资源配置方向,推动业务创新的重要工具
其次,大数据技术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成本。通过大数据应用和分析,金融机构能够准确地定位内部管理缺陷,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行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进而降低管理运营成本。此外,大数据还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渠道和营销手段,可以更好的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特征,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营销效果。
第三,大数据技术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机构可以摈弃原来过度依靠客户提供财务报表获取信息的业务方式,转而对其资产价格、账务流水、相关业务活动等流动性数据进行动态和全程的监控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客户信息透明度。目前,花旗、富国、UBS等先进银行已经能够基于大数据,整合客户的资产负债、交易支付、流动性状况、纳税和信用记录等,对客户行为进行360度评价,计算动态违约概率和损失率,提高贷款决策的可靠性。

❹ 大数据怎样影响着金融业

大数据可以挖掘和分析金融信息深层次的内容,使决策者能够把握重点,引导战略方向。

正在来临的大数据时代,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全面展开,说到底就是“数据为王”。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拥有风险定价能力,谁就可以获得高额的风险收益,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中国金融业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的初级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数据量已经达到100TB以上级别,并且非结构化数据量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金融机构行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金融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客户身份、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收付交易等大量高价值密度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运用专业技术挖掘和分析之后,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具有较为充足的预算,可以吸引到实施大数据的高端人才,也有能力采用大数据的最新技术。
总体看,正在兴起的大数据技术将与金融业务呈现快速融合的趋势,给未来金融业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首先,大数据推动金融机构的战略转型。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利率逐步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国内金融机构受金融脱媒影响日趋明显,表现为核心负债流失、盈利空间收窄、业务定位亟待调整。业务转型的关键在于创新,但现阶段国内金融机构的创新往往沦为监管套利,没有能够基于挖掘客户内在需求,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而大数据技术正是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既有数据,找准市场定位,明确资源配置方向,推动业务创新的重要工具。


其次,大数据技术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成本。通过大数据应用和分析,金融机构能够准确地定位内部管理缺陷,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行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进而降低管理运营成本。此外,大数据还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渠道和营销手段,可以更好的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特征,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营销效果。


第三,大数据技术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机构可以摈弃原来过度依靠客户提供财务报表获取信息的业务方式,转而对其资产价格、账务流水、相关业务活动等流动性数据进行动态和全程的监控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客户信息透明度。目前,先进银行已经能够基于大数据,整合客户的资产负债、交易支付、流动性状况、纳税和信用记录等,对客户行为进行全方位评价,计算动态违约概率和损失率,提高贷款决策的可靠性。

当然,也必须看到,金融机构在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

一是大数据技术应用可能导致金融业竞争版图的重构。信息技术进步、金融业开放以及监管政策变化,客观上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非金融机构更多地切入金融服务链条,并且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监管盲区占得一席之地。而传统金融机构囿于原有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反而可能处于竞争下风。

二是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在大数据时代,除传统的账务报表外,金融机构还增加了影像、图片、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传统分析方法已不适应大数据的管理需要,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都亟待加强。同时,金融大数据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旦处理不当可能遭受毁灭性损失。近年来,国内金融企业一直在数据安全方面增加投入,但业务链拉长、云计算模式普及、自身系统复杂度提高等,都进一步增加了大数据的风险隐患。

三是大数据的技术选择存在决策风险。当前,大数据还处于运行模式的探索和成长期,分析型数据库相对于传统的事务型数据库尚不成熟,对于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仍缺乏高延展性支持,而且它主要仍是面向结构化数据,缺乏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在此情况下,金融企业相关的技术决策就存在选择错误、过于超前或滞后的风险。大数据是一个总体趋势,但过早进行大量投入,选择了不适合自身实际的软硬件,或者过于保守而无所作为都有可能给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应该怎样将大数据应用于金融企业呢?

尽管大数据在金融企业的应用刚刚起步,目前影响还比较小,但从发展趋势看,应充分认识大数据带来的深远影响。在制订发展战略时,董事会和管理层不仅要考虑规模、资本、网点、人员、客户等传统要素,还要更加重视对大数据的占有和使用能力,以及互联网、移动通讯、电子渠道等方面的研发能力;要在发展战略中引入和践行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决策从“经验依赖”型向“数据依靠”型转化;要保证对大数据的资源投入,把渠道整合、信息网络化、数据挖掘等作为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创新产品的重要基础。

(一)推进金融服务与社交网络的融合

我国金融企业要发展大数据平台,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数据源边界,注重互联网站、社交媒体等新型数据来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尽可能多的客户和市场资讯。首先要整合新的客户接触渠道,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的作用,增强对客户的了解和互动,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其次是注重新媒体客服的发展,利用各种聊天工具等网络工具将其打造成为与电话客服并行的服务渠道。三是将企业内部数据和外部社交数据互联,获得更加完整的客户视图,进行更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四是利用社交网络数据和移动数据等进行产品创新和精准营销。五是注重新媒体渠道的舆情监测,在风险事件爆发之前就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将声誉风险降至最低。

(二)处理好与数据服务商的竞争、合作关系

当前各大电商平台上,每天都有大量交易发生,但这些交易的支付结算大多被第三方支付机构垄断,传统金融企业处于支付链末端,从中获取的价值较小。为此,金融机构可考虑自行搭建数据平台,将核心话语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另一方面,也可以与电信、电商、社交网络等大数据平台开展战略合作,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共享,全面整合客户有效信息,将金融服务与移动网络、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融合起来。从专业分工角度讲,金融机构与数据服务商开展战略合作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如果自办电商,没有专业优势,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丧失市场机遇。
(三)增强大数据的核心处理能力

首先是强化大数据的整合能力。这不仅包括金融企业内部的数据整合,更重要的是与大数据链条上其他外部数据的整合。目前,来自各行业、各渠道的数据标准存在差异,要尽快统一标准与格式,以便进行规范化的数据融合,形成完整的客户视图。同时,针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海量数据要求,还要对传统的数据仓库技术,特别是数据传输方式ETL(提取、转换和加载)进行流程再造。其次是增强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要利用大数据专业工具,建立业务逻辑模型,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决策支持信息。三是加强对大数据分析结论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关键是要打造一支复合型的大数据专业团队,他们不仅要掌握数理建模和数据挖掘的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理解力,并能与内部业务条线进行充分地沟通合作。

(四)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设立大数据实验室

可以在金融企业内部专门设立大数据创新实验室,统筹业务、管理、科技、统计等方面的人才与资源,建立特殊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实验室统一负责大数据方案的制定、实验、评价、推广和升级。每次推行大数据方案之前,实验室都应事先进行单元试验、穿行测试、压力测试和返回检验;待测试通过后,对项目的风险收益作出有数据支撑的综合评估。实验室的另一个任务是对“大数据”进行“大分析”,不断优化模型算法。在“方法论上。

(五)加强风险管控,确保大数据安全。

大数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手段,但如果管理不善,“大数据”本身也可能演化成“大风险”。大数据应用改变了数据安全风险的特征,它不仅需要新的管理方法,还必须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监控和治理。为了确保大数据的安全,金融机构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协调大数据链条中的所有机构,共同推动数据安全标准,加强产业自我监督和技术分享;二是加强与监管机构合作交流,借助监管服务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大数据安全水准;三是主动与客户在数据安全和数据使用方面加强沟通,提升客户的数据安全意识,形成大数据风险管理的合力效应。

❺ 金融行业如何“把握”大数据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数据量的增长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厂商、分析师以及技术专家认为“大数据”(Big Data)时代已经到来,针对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已经被IT部门提上了议事日程。除了如何存储管理大数据,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大数据为企业服务,通过商业智能以及高级分析应用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 新概念是新技术的催化剂,在大数据领域中,一些新技术包括Hadoop、MapRece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Hadoop、MapRece为通用计算与分布式架构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传统的企业数据仓库技术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据大集中目前“数据大集中”的发展趋势已在中国金融业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一些大型的证券商和银行已纷纷走上了这条道路。作为数据及业务应用的核心, 数据中心对于用户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心脏之于人体。目前,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已经投入到对资料中心的建设。事实上,对于众多用户而言,确保每周24小时持续运行已经不再是对资料中心的惟一要求了,先进的资料中心解决方案还应在灵活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冗余备份、环境控制以及业务延续性管理等方面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而这一出色表现必须建立在“灵活、健康、高性能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之上。 不同于其他的行业的是,金融行业已经将网络系统作为其生产机器而并非是一般的办公室运作工具,网络的畅通与可靠运行已经成为金融业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日益复杂的应用系统、海量的数据交换以及不断的更新使得数据中心在其网络系统中占据及其重要的位置。安全:金融业永恒的话题信息安全是金融行业永远的话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提高金融监管和服务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当前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金融信息系统外应用系统相互牵连、使用对象多样化、安全风险的多方位、信息可靠性、保密性要求高等特征构成了金融系统的突出特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系统的风险控制和监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史立谈道:“金融行业对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很高,系统要能够高速处理数据,还可以提供冗余备份和容错功能,保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正常运行,否则就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系统需要提供非常好的管理能力和灵活性,以应对复杂的应用。” 当然,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一切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金融企业每天处理的数据规模依然在保持增长,大数据分析使得商务决策越来越接近原生数据,信息的质量也变得愈加重要。如果同样复杂的分析可以运用到相关安全数据上面,那么大数据甚至可以用来改善信息安全。 大数据应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价值,但同时它又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金融行业是不能容忍任何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对企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也许当大数据真的能够解决安全以及稳定性的问题时,大数据才能真正融入金融行业当中。

❻ 大数据金融前景

一、大数据金融的含义
大数据金融指的是将巨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方式进行挖掘和处理后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它是一种相比于传统金融更加透明、参与度更加广泛、体验更好、效率更高的新兴金融模式。
广义的大数据金融包括整个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所有需要依靠发掘和处理海量信息的线上金融服务。也就是说,我们所提到的不管是P2P还是众筹等互联网金融行为,其核心都是大数据金融,因为互联网金融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撑,就成了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平台。而互联网金融得以在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到今天人类社会进入“PB(1024TB)”时代,历年来数据信息的记录与积累,以及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大数据金融在互联网诞生数十年后终于可以一展风采。持续高增长的电子交易数量和网络零售服务,使得依赖于商务需求的金融体系能够在线上寻求到数据支撑。

狭义上的大数据金融指的是依靠对商家和企业在网络上历史数据的分析,对其进行线上资金融通和信用评估的行为。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最初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求到金融服务的商家和企业,一类是在互联网平台上留下了一定数量的历史信用信息的商家或企业,另一类是在相关产业之内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历史信用的商家或企业。而从未在线上或实际交易中产生过信息的全新商家和企业在没有建立足够的交易基础之前是不太容易通过单纯的信用方式进行这种融资的。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定义,大数据金融的核心内容都是对商家和客户的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储存、发掘和整理归纳,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能够得到客户的全方位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这样的做法不管是作为评级认定标准,还是作为目标客户进行营销宣传的理由,都能够使互联网金融机构对自己的风险进行控制,对自己的发展策略进行更详尽的规划。作为大数据的使用者,互联网金融机构必须为数据的采集和使用付出成本,如果不是同时作为数据的收集方,进行原始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那就要向数据来源的第三方支付使用费用。
二、大数据金融的发展机遇
1.互联网企业自身转型需要。随着电商竞争愈演愈烈,最初的零售领域与支付领域的竞争已逐渐延伸到了整个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包括物流、仓储,自然也包含了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尽快发展自身原有业务引申出来的大数据金融服务,有利于建立用户黏性。积极地进行专业化、个性化定制金融服务对未来电商领域的全方位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实体产业需要大数据金融的支持。大数据金融通过各种方式给市场带来了活性,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提升、资源配置优化是有目共睹的,虚拟经济与实体产业的下一步发展,必定都离不开大数据金融的支持。打通上下游环节,使资金更有效率,无论是对电商的未来发展还是对传统金融的突破都大有益处。
三、大数据金融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使得互联网金融得到空前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原来的互联网非金融机构从事类金融服务,给传统的金融体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何协调和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了未来大数据金融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未来,大数据金融的发展必将基于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融入和整合,这就要求金融服务与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关联程度必须不断加强。
1.必须推进金融服务与社交网络的进一步融合。使金融业的数据来源能够脱离早期呆板滞后的提交、审批、尽职调查等来源方式。要使金融信息的获取渠道能够直接深入金融服务本身,就要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的数据来源,从多渠道获取实时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充分了解自标客户的需求和资质情况,建立更高效的客户关系与更完整的客户视图,并利用社交网络对忠实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和定制化金融服务的方案。

2.传统金融机构要进行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的转型,必须要处理好与数据服务商的竞争、合作关系。目(下转80页)(上接76页)前,线上互联网企业由于占据极大的平台优势,垄断从交易发生到交易结算的各个环节以及这其中产生的各项数据信息,使传统金融企业想要介入十分困难。要想在实际过程中重新组建自己的数据平台,从时间方面来看,已经处于劣势。因此,传统金融机构与数据服务商开展战略合作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四、大数据金融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技术还远未成熟,而大数据金融带给我们的变化已足以让人惊讶,大数据金融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大数据金融的发展也必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
1.大数据金融跨界发展。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信息不对称将显著减少,金融在日后也许就不是少数传统的金融从业者的专属领域了。从供应链要求的技术来看,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都纷纷加入大数据金融的开发中,大数据进入跨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业的竞争也将由于未来力量的冲击变得更加激烈。这也可能导致将来金融业内部混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银行金融与非银行金融的界限、证券公司与非证券公司之间的界限都可能变得非常模糊。

2.大数据金融服务多样化。大数据金融从电商平台发展出来以后,不断地整合发展传统产业,从零售的日用百货发展到电子产品,再到汽车,甚至是大宗商品交易,未来也会发展到房地产、医疗等方面,日常的金融服务也将不断地扩展,综合化、社会化、日常化。
3.大数据金融服务专业化。随着涉足领域越来越广泛,大数据金融必将产生专业化趋势,产生更明确的产业链分工,根据不同的环节或者是不同的行业,其服务内容都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同时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必定会有高要求的定制化服务、个性化服务要求,未来的大数据金融企业必将以客户为中心,高度精准与定位客户需求来制定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总而言之,大数据金融凭借高度数据化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将来大数据金融必将是金融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它将进一步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地促进金融生态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将能够切身体会到大数据金融带来的变化,都能从大数据金融的发展中获得益处。

❼ 大数据助推金融业发展

大数据助推金融业发展
专家表示,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尤其是以银行、保险为主的金融行业都是非常注重数据应用的,很多企业已经在利用大数据去服务其风险管理、客户营销和运营管理等工作。大数据未来将成为全球金融业竞争的主要“阵地”之一。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有竞争力的金融企业一定是有深厚大数据文化的企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近年来,以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为基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新的经济形态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的毕马威中国大数据团队学科带头人魏秋萍博士表示,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尤其是以银行、保险为主的金融行业都是非常注重数据应用的,很多企业已经在利用大数据去服务其风险管理、客户营销和运营管理等工作。
金融大数据值得关注
魏秋萍表示,金融行业本身是一个自带很大流量的行业。比如一个规模较大的银行,都拥有海量的客户。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方案,可以创建出很多不同的场景。同时,银行拥有很多的数据维度,这些数据项又比一般的网络行为大数据拥有更高的价值密度,可以发挥很大的业务价值。因此,金融行业充分利用自己的流量、数据,有效结合外部数据,再配套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必然可以成为一个生态体系中的核心组织。
大数据已经被广受关注,但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并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魏秋萍认为,要认识大数据,可以从数据和技术两大层面来看。在大数据这个热词没有出现之前,金融行业早就开始了商务智能分析和数据挖掘,不过这时被分析的数据往往是企业内部的结构化数据。目前,金融企业分析的数据已经不再拘泥于此,而是大大拓宽了数据的广度,除了结构化数据外,也会根据实际的分析需要来引入非结构化数据,同时也会结合企业内部数据和企业外部数据来开展分析。在技术层面,也有了很大的变革,包括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和算法种类等,都有长足的进步。在10多年前做数据挖掘的时候,往往由于样本量庞大需要做采样技术,现在有了高性能存储和内存计算等技术的更新,采样基本不再是必需的了。
魏秋萍预计,大数据未来将成为全球金融业竞争的主要“阵地”之一。与互联网企业相比,虽然金融行业践行大数据战略的起步要晚了一些,但是金融行业利用大数据的进程也发展得很快。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有竞争力的金融企业一定是有深厚大数据文化的企业。大数据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渠道和客户经营手段,可以加深企业和客户的互动,更及时精准地洞察客户。大数据也可以帮助金融企业滋生新型的金融业态参与市场竞争,用大数据来武装自己的金融企业未来一定是某个生态链中的关键组件。
风控需同步跟上
魏秋萍表示,应用大数据必须要重视数据质量和技术创新。举例来说,把大数据应用于风险控制是金融业应用大数据最典型的场景之一。在这一场景的应用中,有以下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对于数据的整合和数据的治理。风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利用数据对风险进行穿透式管控,必须实现用真实的数据再现业务流程,因此,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数据质量非常关键。二是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风控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游戏,“小偷”的伎俩层出不穷,作为“警察”的风控必须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不断优化风控的技术。她还表示,从大数据风控技术的角度看,国内和国际的差异并不大,中国也走在了技术的前沿。但是,国外的金融企业对创新技术的容错会比国内好,他们有一些机制来鼓励创新技术的试错。这一点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魏秋萍还认为,应用大数据的时候,数据安全也要同步跟上。保障数据安全的方法主要是三大手段:第一,需要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约束数据交易的买卖双方;第二,需要加强数据买卖双方的道德约束;第三,需要通过安全技术来保障数据的安全。
金融企业应用大数据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大数据的价值释放也必然是循序渐进的。企业内部一致的大数据理念和数据驱动决策的文化,也是大数据助推金融企业发展的保障。

❽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有哪些应用前景

大数据金融市场前景广阔,深度开发大数据金融工具,或将重构整个金融行业。预计未来5到回10年,金答融大数据产业将迎来黄金增长期,大数据也将成为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有力抓手。
据《大数据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数据金融市场规模为15.84亿元,随着政策逐步实施与落地,以大数据为核心手段、核心驱动力的产业金融,将迈入时代发展正轨成为主流趋势,预计2018年中国金融大数据应用市场会突破100亿元,金融业开始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快车道。
大数据金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坐拥数据将不再局限于单一业务,第三方支付、信息化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门户都将融入到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中,大数据金融服务将在各家机构各显神通的基础上,实现多元业务的融合。
伴随互联网金融纵深发展,大数据优势越加凸显。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驱动力,大数据金融带来的方式革新,未来走向精细化和专业化。今后大数据金融行业的努力方向,应该是以完备的大数据为基础,基于用户需求提供智能化一站式产品购买及定制化服务,以及数据挖掘、数据整合、数据产品、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等。

❾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挑战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挑战
A 具有四大基本特征
金融业基本是全世界各个行业中最依赖于数据的,而且最容易实现数据的变现。全球最大的金融数据公司Bloomberg在1981年成立时“大数据”概念还没有出现。Bloomberg的最初产品是投资市场系统(IMS),主要向各类投资者提供实时数据、财务分析等。
随着信息时代降临,1983年估值仅1亿美元的Bloomberg以30%股份的代价换取美林3000万美元投资,先后推出Bloomberg Terminal、News、Radio、TV等各类产品。1996年Bloomberg身价已达20亿美元,并以2亿美元从美林回购了10%的股份。2004年Bloomberg在纽约曼哈顿中心建成246米摩天高楼。到2008年次贷危机,美林面临崩盘,其剩余20%的Bloomberg股份成为救命稻草。Bloomberg趁美林之危赎回所有股份,估值跃升至225亿美元。2016年Bloomberg全球布局192个办公室,拥有1.5万名员工,年收入约100亿美元,估值约1000亿美元,超过同年市值为650亿美元的华尔街标杆高盛。
大数据概念形成于2000年前后,最初被定义为海量数据的集合。2011年,美国麦肯锡公司在《大数据的下一个前沿:创新、竞争和生产力》报告中最早提出:大数据指大小超出典型数据库软件工具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
具体来说,大数据具有四大基本特征:
一是数据体量大,指代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B规模左右,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已经形成了PB级的数据量。
二是数据类别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日渐丰富,已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现在的数据类型不仅是文本形式,更多的是图片、视频、音频、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类型的数据。
三是处理速度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数据处理遵循“1秒定律”,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信息。
四是数据的真实性高,随着社交数据、企业内容、交易与应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兴起,传统数据源的局限被打破,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显得极其重要。
而相比其他行业,金融数据逻辑关系紧密,安全性、稳定性和实时性要求更高,通常包含以下关键技术: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主要用于客户信用、聚类、特征、营销、产品关联分析等;数据管理,包括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融合集成、数据抽取、数据清洗和转换等;数据使用,包括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云计算、流处理、任务配置等;数据展示,包括可视化、历史流及空间信息流展示等,主要应用于对金融产品健康度、产品发展趋势、客户价值变化、反洗钱反欺诈等监控和预警。
B 重塑金融行业竞争新格局
“互联网+”之后,随着世界正快速兴起“大数据+”,金融行业悄然出现以下变化:
大数据特征从传统数据的“3个V”增加到“5个V”。在数量(Volume)、速度(Velocity)、种类(Variety)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价值(Value)和真实性(Veracity),真实性包括数据的可信性、来源和信誉、有效性和可审计性等。
金融业按经营产品分类变为按运营模式分类。传统金融业按经营产品划分为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五类,随着大数据产业兴起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现代金融业按运营模式划分为存贷款类、投资类、保险类三大类别。
大数据市场从垄断演变为充分市场竞争。全球大数据市场企业数量迅速增多,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增大,技术门槛逐步降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解决方案、计算分析服务、存储服务、数据库服务和大数据应用成为市场份额排名最靠前的五大细分市场。
大数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Wikibon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大数据硬件、软件和服务整体市场增长22%达到281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在大数据硬件、软件和服务上的整体开支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将达到大约970亿美元。
数据和IT技术替代“重复性”业务岗位。数据服务公司Eurekahedge通过追踪23家对冲基金,发现5位对冲基金经理薪金总额为10亿美元甚至更高。过去10年,靠数学模型分析金融市场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宽客”一直是对冲基金的宠儿,其实大数据+人工智能更精于此道。高盛的纽约股票现金交易部门2000年有600名交易员而如今只剩两人,其任务全由机器包办,专家称10年后高盛员工肯定比今天还要少。
美国大数据发展走在全球前列。美国政府宣称:“数据是一项有价值的国家资本,应对公众开放,而不是将其禁锢在政府体制内。”作为大数据的策源地和创新引领者,美国大数据发展一直走在全球最前列。自20世纪以来,美国先后出台系列法规,对数据的收集、发布、使用和管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2009年,美国政府推出Data.gov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方便应用领域的开发者利用平台开发应用程序,满足公共需求或创新创业。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更新法案,进一步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上报频度。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推出《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大数据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
英国是欧洲金融中心,大数据成为其领先科技之一。2013年,英国投资1.89亿英镑发展大数据。2015年,新增7300万英镑,创建了“英国数据银行”data.gov.uk网站。2016年,伦敦举办了超过22000场科技活动,同年,英国数字科技投资逾68亿英镑,而收入则超过1700亿英镑。另外,英国统计局利用政府资源开展“虚拟人口普查”,仅此一项每年节省5亿英镑经费。
C 打造高效金融监管体系
大数据用已发生的总体行为模式和关联逻辑预测未来,决策未来,作为现代数字科技的核心,其灵魂就是——预测。
侦测、打击逃税、洗钱与金融诈骗
全球每年因欺诈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7万亿美元,企业因欺诈受损通常为年营收额的5%。全球最大软件公司之一美国SAS公司与税务、海关等政府部门和全球各国银行、保险、医疗保健等机构合作,有效应对日益复杂化的金融犯罪行为。如在发放许可之前,通过预先的数据分析检测客户是否有过行受贿、欺诈等前科,再确定是否发放借贷或海关通关。SAS开发的系统已被国际公认为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在各领域广泛应用。英国政府利用大数据检测行为模式检索出200亿英镑的逃税与诈骗,追回了数十亿美元损失。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佳银行的德克萨斯资本银行(TCBank),不断投资大数据技术,反金融犯罪系统与银行发展同步,近3年资产从90亿美元增至210亿美元。荷兰第三大人寿保险公司CZ依靠大数据对骗保和虚假索赔行为进行侦测,在支付赔偿金之前先期阻断,有效减少了欺诈发生后的司法补救。
大数据风控建立客户信用评分、监测对照体系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统计发现,缺乏反欺诈控制的企业会遭受高额损失。美国主流个人信用评分工具FICO能自动将借款人的历史资料与数据库中全体借款人总体信用习惯相比较,预测借款人行为趋势,评估其与各类不良借款人之间的相似度。美国SAS公司则通过集中浏览和分析评估客户银行账户的基本信息、历史行为模式、正在发生行为模式(如转账)等,结合智能规则引擎(如搜索到该客户从新出现的国家为特有用户转账,或在新位置在线交易等),进行实时反欺诈分析。
美国一家互联网信用评估机构通过分析客户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留下的信息,对银行的信贷和投保申请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并将结果出售给银行、保险公司等,成为多家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
D 数据整合困难
应用经济指标预测系统分析市场走势
IBM使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成功开发了“经济指标预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单体数据进行提炼整合,通过搜索、统计、分析新闻中出现的“新订单”等与股价指标有关的单词来预测走势,然后结合其他相关经济数据、历史数据分析其与股价的关系,从而得出行情预测结果。
追踪社交媒体上的海量信息评估行情变化
当今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上的微博、微信、论坛、新闻评论、电商平台等每天生成几百亿甚至千亿条文本、音像、视频、数据等,涵盖厂商动态、个人情绪、行业资讯、产品体验、商品浏览和成交记录、价格走势等,蕴含巨大财富价值。
2011年5月,规模为4000万美元的英国对冲基金DC Markets,通过大数据分析Twitter的信息内容来感知市场情绪指导投资,首月盈利并以1.85%的收益率一举战胜其他对冲基金仅0.76%的平均收益率。
美国佩斯大学一位博士则利用大数据追踪星巴克、可口可乐和耐克公司在社交媒体的围观程度对比其股价,证明Facebook、Twitter和 Youtube上的粉丝数与股价密切相关。
提供广泛的投资选择和交易切换
日本个人投资理财产品Money Design在应用程序Theo中使用算法+人工智能,最低门槛924美元,用户只需回答风险承受水平、退休计划等9个问题,就可使用35种不同货币对65个国家的1.19万只股票进行交易和切换,年度管理费仅1%。Money Design还能根据用户投资目标自动平衡其账户金额,预计2020年将超过2万亿美元投资该类产品。
利用云端数据库为客户提供记账服务
日本财富管理工具商Money Forward提供云基础记账服务,可管理工资、收付款、寄送发票账单、针对性推送理财新项目等,其软件系统连接并整合了2580家各类金融机构的各类型帐户,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智能仪表盘显示用户当前财富状况,还能分析用户以往的数据以预测未来的金融轨迹。目前其已拥有50万商家和350万个体用户,并与市值2.5万亿美元的山口金融集团联合开发新一款APP。
为客户定制差异化产品和营销方案
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掌握更多用户信息,继而构建用户360度立体画像,从而对细分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实时营销、智慧营销。
一些海外银行围绕客户“人生大事”,分析推算出大致生活节点,有效激发其对高价值金融产品的购买意愿。如一家澳大利亚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家中即将诞生婴儿的客户对寿险产品的潜在需求最大,于是通过银行卡数据监控准妈妈开始购买保胎药品和婴儿相关产品等现象,识别出即将添丁的家庭,精准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套餐,受到了客户的积极响应,相比传统的短信群发模式大幅提高了成功率。
催生并支撑人工智能交易
“量化投资之王”西蒙斯被公认为是最能赚钱的基金经理人,自1988年创立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旗舰产品——大奖章基金以来,其凭借不断更新完善的大数据分析系统,20年中创造出35%的年均净回报率,比索罗斯同期高10%,比股神巴菲特同期高18%,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对冲基金,并于1993年基金规模达2.7亿美元时停止接受新投资。在美国《Alpha》杂志每年公布的对冲基金经理排行榜上,西蒙斯2005年、2006年分别以15亿美元、17亿美元净收入稳居全球之冠,2007年以13亿美元位列第五,2008年再以25亿美元重返榜首。
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E 面临三大挑战
目前,全球各行业数据量的增长速度惊人,在我国尤其集中在金融、交通、电信、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正在进一步催生更多新的海量数据。
据统计,2015年中国的数据总量达到1700EB以上,同比增长90%,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值将超过8000EB。以银行业为例,每创收100万元,银行业平均产生130GB的数据,数据强度高踞各行业之首。但在金融企业内部数据处于割裂状态,业务条线、职能部门、渠道部门、风险部门等各个分支机构往往是数据的真正拥有者,缺乏顺畅的共享机制,导致海量数据往往处于分散和“睡眠”状态,虽然金融行业拥有的数据量“富可敌国”,但真正利用时却“捉襟见肘”。
数据安全暗藏隐患
大数据本质是开放与共享,但如何界定、保护个人隐私权却成为法律难题。大数据存储、处理、传输、共享过程中也存在多种风险,不仅需要技术手段保护,还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金融机构自律。多项实际案例表明,即使无害的数据大量囤积也会滋生各种隐患。安全保护对象不仅包括大数据自身,也包含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知识和结论。在线市场平台英国Handshake.uk.com就尝试允许用户协商个人数据被品牌分享所得的报酬。
人才梯队建设任重道远
人才是大数据之本。与信息技术其他细分领域人才相比,大数据发展对人才的复合型能力要求更高,需要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并具备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知识以及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阅读全文

与金融业行业大数据论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s入门必备文件 浏览:348
以前的相亲网站怎么没有了 浏览:15
苹果6耳机听歌有滋滋声 浏览:768
怎么彻底删除linux文件 浏览:379
编程中字体的颜色是什么意思 浏览:534
网站关键词多少个字符 浏览:917
汇川am系列用什么编程 浏览:41
笔记本win10我的电脑在哪里打开摄像头 浏览:827
医院单位基本工资去哪个app查询 浏览:18
css源码应该用什么文件 浏览:915
编程ts是什么意思呢 浏览:509
c盘cad占用空间的文件 浏览:89
不锈钢大小头模具如何编程 浏览:972
什么格式的配置文件比较主流 浏览:984
增加目录word 浏览:5
提取不相邻两列数据如何做图表 浏览:45
r9s支持的网络制式 浏览:633
什么是提交事务的编程 浏览:237
win10打字卡住 浏览:774
linux普通用户关机 浏览:1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