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数据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1、 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2、 数据类型繁多,涉及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
3、 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4、 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
⑵ 在发展数字经济上,我国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三大优势和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的挑战。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三大优势具体如下:1、数据优势。大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被称为“21世纪的石油”。中国有超过10亿网民,产生了海量数据资源。
2、人才优势。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创新型人才绝对数量高,在研发上有人才优势。
3、市场优势。中国有最齐全的产业配套,不仅是数据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市场大国、应用场景大国。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换道超车的宝贵机遇,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可帮助我国数字经济的GDP占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以制造业为内核的实体经济也会实现提质增效发展。
⑶ 2015年随着什么文件的发布中国正式启动大数据国家战略
法律分析:2015年,随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发布,中国开始正式启动大数据国家战略,这一事件标志着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数据强国、推动大数据治国的一个必然选择。
法律依据:《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一、发展形势和重要意义 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有关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实施大数据战略性文件,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目前,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和创新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启动大数据相关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⑷ 大数据的优势
1、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微信连接用户和商家已是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大数据将为你的企业带来优势。
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大数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分析使用与进行二次开发项目,大数据的运用,不仅标志着时代的进步,同时还激励着人们进行更深领域的探究。
2、大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大数据需要尖端的可视化数据工具,以把所有的数字和数据点转化成一些更具体的数据。这将增加数据整体的可用性,以便企业自己或他们的用户使用。
其实大数据具有多重优势:
•提高生产力:来自供应商Syncsort公司的另一项调查发现,59.9%的受访者使用Hadoop和Spark等大数据工具来提高业务的工作效率。现代大数据工具使分析师能够更快地分析更多数据,从而提高个人生产力。此外,从这些分析中获得的见解通常使组织能够在整个公司内更广泛地提高生产力。
•改善客户服务:在NewVantage公司调查的受访者中,改善客户服务是大数据分析项目的第二个最常见的主要目标,53.4%的受访者表示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社交媒体、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其他客户为当今的企业提供了大量有关其客户的信息,他们很自然地会使用这些数据来更好地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
•欺诈检测:大数据分析的另一个常见用途用于欺诈检测,特别是在金融服务行业。依赖于机器学习的大数据分析系统的一大优势是它们在检测模式和异常方面非常出色。这些能力可以让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能够发现被盗信用卡或欺诈性购买,并且通常是在持卡人知道出现问题之前发现问题。
⑸ 大数据的优势
毫无疑问,各行各业因为大幅爆发的数据而正变得蒸蒸日上。在这10年中,几乎所有行业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这 巨变的影响。科技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且已经成为每个处理单元的必要元素。谈到IT行业,具体来说,软件和自动化是较基本的术语,并且用于处理循环的每个阶段。
大数据时代”带来对人们的关键性的考验是如何在爆炸的信息中处理数据,新的数据产生是个很自然的过程,但“处理”是很关键的。目前大数据解决信息量爆炸的情况下很多一是数据量大,二是非结构性比较多,像微博、微信是非结构性的。
相较于稳定性而言,企业更关心的是敏捷性和创新性,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公司及时实现这 愿望。大数据分析不仅使企业能够跟随瞬息万变的潮流而不断更新,而且还具有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使企业占据有竞争力的优势。
大数据席卷了 ,并带来了惊人的利益,这 力量无需多说。大数据使IBM、亚马逊等 公司受益,这些公司通过利用大数据开发 些前沿的技术,为客户提供高端服务。
“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战略的企业发展状况超过没有采用这些技术的同行53%。”——《福布斯》
在戴尔开展的 项调查中显示,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战略的企业中,优势更加明显,也就是,这些企业中有53%采用大数据起步较晚或者尚未采用,在这 结果令人惊讶不已。
虽然大数据尚处于初 阶段,但通过在处理过程中,融合这 理念,将为企业赢得50%的利润。显然,在如今的商业中,大数据显现的惊人优势并不亚于石油或煤炭带来的利益。
掌握数据能力,开采“暗数据”
著名的咨询公司Gartner公司对暗数据的定义是“组织在正常业务活动过程中收集、处理和存储的信息资产,通常不能用于其他目的”。
然而,大数据系统的出现使得这些公司能够将尚未开拓的数据投入使用,并从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过去没有被认可或认为毫无用处的数据突然成为公司的财富,这 点令人惊讶不已。通过大数据分析,这些公司可以加快流程,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 数据争夺战正在打响
我们目前处于数据驱动型经济中,如果无法分析当前或未来的趋势,任何组织都无法生存下去。抢夺数据已经成为决定下 步行动方案的关键。
客户逐渐成为所有组织的焦点,对于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 任务非常迫切。只有在强大的软件支持下,业务战略才有可能会支撑和加速业务运营。这较终促成了强大的大数据技术的需求,可以以许多方式使组织受益。
决策指导 更智能更快速更精准
在这个激烈的竞争时代,人人都想脱颖而出。但问题是如何实现这 期望 虽然公司与竞争对手持有相同的运营模式,但公司应当如何展现其独 无二 答案在于公司采用的策略。为了表现优于竞争对手,做出良好和智慧决策的能力在每 步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决定不仅应该是好的决定,而且应该尽可能做出又快又明智的决定,使公司能够在积好的主动出击。
将大数据分析纳入流程的做法揭示了非结构化数据,从而有助于管理者以系统的方式分析其决策,并在需要时采取替代方法。
以用户为 用户行为数据是营销关键
现在客户有机会随时随地购物,在相关信息帮助下,对于公司需要做出比之前更敏捷的反应这 要求而言具有更大的挑战。但是公司将如何不断地实现这 点呢 答案是借助“大数据”。客户动向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营销人员的策略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通过整合过去和实时数据来评估客户的品味和喜好,这样可以使公司采取更快捷的应对措施。
例如,亚马逊通过利用强大的大数据引擎的能力,从 个以产品为基础的公司发展成为囊括1.52亿客户在内的大型市场参与者。亚马逊旨在通过跟踪客户的购买趋势,并为营销人员提供他们即时需要的所有相关信息,从而来为客户服务。此外,亚马逊通过实时监控 15亿种产品,成功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通过数据仓库使数据资产变现
这些公司越来越大,因此不同的流程产生不同的数据。资料仓储中的许多重要信息仍然无法访问。然而,公司已经能够使用大数据分析这 武器来挖掘这座大山,让分析师和工程师深入研究,并提供新颖而又有意义的见解。
经过这番分析,有 件事值得肯定的是,这是 个高度数字化和技术驱动时代的开端,并伴随着强大的实时大数据分析能力。
更多营销方式
⑹ 大数据优势有哪些
可以从数据上去看出去从数据上直观地体现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从数据上去寻找一些好的居民生活的水准。然后得到呈现方法
数据
IT行业术语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展开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网络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曾剑秋
大数据(big data),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1]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2]
中文名
大数据
外文名
big data,mega data
提出者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
提出时间
2008年8月中旬
应用学科
计算机,信息科学,统计学
快速
导航
特征
结构
应用
意义
趋势
IT分析工具
促进发展
定义
对于“大数据”(Big 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3]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4]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
⑺ 国务院为什么要促进大数据发展政治生活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问题,亟待解决。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发展形势和重要意义
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有关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实施大数据战略性文件,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目前,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和创新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启动大数据相关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大数据推动社会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可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和效率。大数据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已成为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促进业务创新增值、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对未来信息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二)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充分利用我国的数据规模优势,实现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步提升,发掘和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有利于更好发挥数据资源的战略作用,增强网络空间数据主权保护能力,维护国家安全,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
(三)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大数据应用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社会事业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将极大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将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进步,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⑻ 如何看待我国大数据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社会公众,都越来越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因此,近年来,各地纷纷成立大数据发展局,企业纷纷推动数据资产治理,大数据辐射的行业也从传统的电信、金融逐渐扩展到工业、医疗、教育等。一时间,仿佛各行各业都在谈大数据,人人都在谈大数据。但也有声音说大数据迎来了“七年之痒”,面对大数据热潮也需要一些“冷思考”。我国大数据究竟发展得如何?未来我国大数据发展还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产业进展显著
过去几年,大数据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用数据说话”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数据也成了堪比石油、黄金、钻石的战略资源。五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日渐完善,技术、应用和产业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
在政策方面,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数据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完善,目前已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自从2014年“大数据”这个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政策环境掀开了全新的篇章。在顶层设计上,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对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产业发展和安全三方面做了总体部署。《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文件也都已经出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卫健、农业、环保、检察、税务等部门还出台了领域大数据发展的具体政策。截至2019年初,所有省级行政区都发布了大数据相关的发展规划,十几个省市设立了大数据管理局,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1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建设。可以说,大数据的政策体系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目前已经纷纷进入落地实施甚至评估检查阶段。
在技术方面,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属于“全球第一梯队”,但国产核心技术能力严重不足。我国独有的大体量应用场景和多类型实践模式,促进了大数据领域技术创新速度和能力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技术全面性上,我国平台类、管理类、应用类技术均具有大面积落地案例和研究;在应用规模方面,我国已经完成大数据领域的最大集群公开能力测试,达到了万台节点;在效率能力方面,我国大数据产品在国际大数据技术能力竞争平台上也取得了前几名的好成绩;在知识产权方面,2018年我国大数据领域专利公开量约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国大数据技术大部分为基于国外开源产品的二次改造,核心技术能力亟待加强。例如,目前国内主流大数据平台技术中,自研比例不超过10%。
在产业方面,我国大数据产业多年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但面临提质增效的关键转型。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延续多年来的增速,继续保持相对高速的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整体规模有望达到5400亿元,同比增长15%。然而,综合国内外环境、新兴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大数据产业的增速出现了下滑。我国的大数据产业也面临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
在应用方面,大数据的行业应用更加广泛,正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大数据工具的门槛降低以及企业数据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尝到大数据带来的“甜头”。无论是从新增企业数量、融资规模还是应用热度来说,与大数据结合紧密的行业正在从传统的电信业、金融业扩展到政务、健康医疗、工业、交通物流、能源行业、教育文化等,行业应用“脱虚向实”趋势明显,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更加深入。
2、产业的五大困局
虽然我国大数据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涉及核心技术的产业发展薄弱,未能有效提升我国核心技术竞争力。核心技术的影响力在大数据产业有着极高的重要性。由于大数据企业在完成产品开发后,可以近乎零成本无限制的复制,因此拥有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很容易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即凭借具体的信息产品赢得海量用户获得垄断地位。当前,从大数据技术与产品的供给侧看,我国虽然在局部技术实现了单点突破,但大数据领域系统性、平台级核心技术创新仍不多见。大数据处理工具都是“他山之石”,大部分企业用的都是国外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技术,自主核心技术突破还有待时日。尤其是开源产品的技术标准方面,我国的影响力尚亟待提升。
二是,数据孤岛和壁垒降低了大数据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大数据产业发展必须实现数据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共享,如果数据不开放、不共享,数据整合就不能实现,数据价值也会大大降低。无论是政府数据、互联网数据还是其他数据,数据拥有者往往不愿对其进行开放流通。受制于前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政府数据往往还存在着诸多“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数据价值难以发挥。
三是,数据安全管理薄弱增加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风险。大数据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创新活力的同时,也使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乃至大数据平台安全等面临新威胁与新风险。海量多源数据在大数据平台汇聚,来自多个用户的数据可能存储在同一个数据池中,并分别被不同用户使用,极易引发数据泄露风险。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21.90 -5.19%,诊股)进行挖掘分析所得结果可能包含涉及国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敏感信息,需要对分析结果的共享和披露加强安全管理。
四是,产业垄断与恶性竞争现象频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明显。由于资源型产业门槛低、利润高,新兴的大数据企业往往首先将目光盯在获取数据资源上面。大量依托数据资源优势的企业诞生,为大数据产业带来了低附加值的垄断经济模式,使得依靠技术壁垒打江山的企业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放缓了技术研发的步伐。同时,数据垄断问题也愈发明显。少数互联网巨头企业拥有巨大数据,不但对产业发展不利,甚至存在巨大的数据聚集隐患。
五是,各地发展同质化严重,普遍存在重存储轻应用的现象。由于缺乏统一的大数据产业分类统计体系和产业运行监测手段,各地大数据产业的定位相似,同质化竞争加剧。而盲目的重复建设,更是可能导致大数据产业过剩。同时,由于部分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有限,大数据应用场景不够丰富,更是以数据中心等大数据存储设施的建设作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关键,且规模巨大,目标动辄以百万台计,后期若无法有效利用,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⑼ 我国成为数据大国有哪些优势条件
从全球占比来看,中国成为数据强国的潜力极为突出,2010年中国数据占全球比例为10%,2013年占比为13%,2020年占比将达到18%。中国成为数据大国并不奇怪,因为我们是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互联网大国、物联网大国,这都是最活跃的数据生产主体,未来几年成为数据大国也是逻辑上必然的结果。抓住大数据革命带来的“机会窗口”,建设数据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有力支撑。
首先,需要在国家顶层设计上有一个清晰的行动框架,包括由什么部门主导、哪些部门参与、什么样的协作机制、沿着什么优先次序、克服哪些既有的障碍、达到什么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在一个共同的路线图上协作推进。
其次,盘活数据资产,在数据开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一些基本的建议包括:加快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大数据开放与共享;推动基础性、战略性大数据资源库整合;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国家大数据档案。最后,把强大的“国家企业”和活跃的“万众创新”结合起来。培育可以和国际“八大金刚”并驾齐驱的巨型企业作为大数据环境中竞争的中坚力量,同时,鼓励和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数据生态系统中的活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