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大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大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发布时间:2022-12-19 12:24:50

❶ 贵阳拟组建“大数据委” 需要什么标准建设

启动大数据立法和标准建设、拟组建贵阳市大数据发展委员会。

❷ 国网福建电力推进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

8月24日获悉,国网福建电力部署推进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高标准做好能源大数据中心工作整体规划,稳步推进能源大数据中心实体化运作,强化数据产品质量,更好支撑国家电网公司战略落地,支撑 社会 和公司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网福建电力 探索 建立科学、合理的协作机制,与政府部门、院校、专家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策划研究,提升数据产品的质量;加快外部数据的汇聚接入,深化数据接入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机制研究,促进能源行业数据统一归集、统筹管理和资源共享,建立科学、准确的大数据分析模型,让数据更加完整、更有价值;统筹规划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数据应用管理细则,提出数据应用需求库、储备库、研发库和产品库“四库”规范化管理要求,加强数据基础管理,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好服务能源大数据中心发展。

该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精准投资,加强产品运营和应用管理,推进数据产品应用迭代,确保数据产品增值,提升研发效益。目前,该公司构建“电易+”数据产品体系,研发乡村振兴电力指数、茶产业用能可视化看板等20多项数据产品;推进企业排污治理、住宅空置分析、群租房识别等数据产品的对外增值。(林梅妹)

❸ 如何搭建现代化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遍地开花的今天,很多个人及企业级客户对自己的数据存放环境并没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包括电商从业者(云主机,云空间),私有云、公有云及混合云企业用户等等。

而数据中心内部结构繁多、组成复杂,经过多年行业积累,客户在选择数据中心时主要关注数据中心等级、选址标准、建筑与结构、电力、暖通、消防、监控和网络这几个方面。




现代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典型架构

有孚网络自建及合作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并通过这些核心节点辐射各大区域。高等级标准建造,电力系统满足A类机房要求,每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均引入来自不同变电站的双路市电,拥有双路UPS并行输电,并配置双路柴油发电机,提供不间断电源,保障业务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对于金融行业数据中心来说,要满足其安全可靠的要求,供电系统需达到A级标准。那么,在A类级别的数据中心中,它的供电系统又是怎么要求的呢?

1、 由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引入两路市电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2、 机房内设有能够满足UPS电源、机房空调、照明等设备用电的专用柴油发电机,且备用有同样标准的柴油发电机,即柴油发电机系统需达到:(N+X)冗余 (X=1,2,3,4……)的要求;

3、 为了使数据中心的电力持续供应,需使用两套独立的UPS供电系统,来保证数据中心的供电,即UPS系统需达到:2N或M(N+1) 冗余 (M=2,3, 4……)的要求;

4、 其中,市电电源间、市电电源和柴油发电机间均可通过ATS(自动切换开关)进行切换,电源列头柜用来进行电源分配和供电管理,以提高供电系统的易管理性。

金融行业在供电方面除了需要满足以上要求外,还需满足其他相关电力要求:

1、 市电中断,发电机30秒自启动;

2、 市电电源为10KV以上;

3、 空调设备采用双路电源供电;

4、 不间断电源电池单机容量备用时间大于等于15分钟;

5、 要求采用专用配电箱(柜),专用配电箱(柜)应靠近用电设备安装;

6、 用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动力设备与电子信息设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应由不同回路配电;

7、 自动转换开关检修时,不应影响电源的切换。

云计算与存储是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无论是互联网界还是传统企业通过搭建数据中心可以更好的掌握用户数据,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定制服务。从用户的角度来讲,企业搭建数据中心也是用户的选择。

(注:本文特约上海十佳IDC服务商之一的有孚网络(共承担了6项国家及地市级专项课题),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最佳实践与众多相关从业者分享。上海有孚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1年,拥有超过15年的IDC运营管理经验,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有云计算数据中心体系,为成千上万家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与服务。)

❹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不高于1.4

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监管体系,到2022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意见》指出,引导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设计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4;力争通过改造使既有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8。

基本原则

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着力构建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活力。

改造存量、优化增量。建立绿色运维管理体系,加快现有数据中心节能挖潜与技术改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强化绿色设计、采购和施工,全面实现绿色增量。

创新驱动、服务先行。大力培育市场创新主体,加快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服务平台,完善标准和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关键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引导绿色水平提升。

主要目标

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监管体系,打造一批绿色数据中心先进典型,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绿色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培育一批专业第三方绿色服务机构。到2022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1.4以下,高能耗老旧设备基本淘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重点任务

(一)提升新建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

1. 强化绿色设计

加强对新建数据中心在IT设备、机架布局、制冷和散热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清洁能源利用系统等方面的绿色化设计指导。鼓励采用液冷、分布式供电、模块化机房以及虚拟化、云化IT资源等高效系统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动力环境系统与IT设备运行状态的精准适配;鼓励在自有场所建设自然冷源、自有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或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系统;鼓励应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热场仿真分析,验证设计冷量及机房流场特性。引导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设计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4。

2. 深化绿色施工和采购

引导数据中心在新建及改造工程建设中实施绿色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基本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和《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T 26572)等规范要求,鼓励数据中心使用绿色电力和满足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等要求的绿色产品,并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

(二)加强在用数据中心绿色运维和改造

1.完善绿色运行维护制度

指导数据中心建立绿色运维管理体系,明确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展目标,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和考核办法;结合气候环境和自身负载变化、运营成本等因素科学制定运维策略;建立能源资源信息化管控系统,强化对电能使用效率值等绿色指标的设置和管理,并对能源资源消耗进行实时分析和智能化调控,力争实现机械制冷与自然冷源高效协同;在保障安全、可靠、稳定的基础上,确保实际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不低于设计水平。

2.有序推动节能与绿色化改造

有序推动数据中心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工程,特别是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在用老旧数据中心。加强在设备布局、制冷架构、外围护结构(密封、遮阳、保温等)、供配电方式、单机柜功率密度以及各系统的智能运行策略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鼓励对改造工程进行绿色测评。力争通过改造使既有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8。

3. 加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加快高耗能设备淘汰,指导数据中心科学制定老旧设备更新方案,建立规范化、可追溯的产品应用档案,并与产品生产企业、有相应资质的回收企业共同建立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试点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作为数据中心削峰填谷的储能电池。推动产品生产、回收企业加快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推行产品源头控制、绿色生产,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加快绿色技术产品创新推广

1. 加快绿色关键和共性技术产品研发创新

鼓励数据中心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加强技术协同创新与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上下游协同的绿色数据中心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快能效水效提升、有毒有害物质使用控制、废弃设备及电池回收利用、信息化管控系统、仿真模拟热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分布式供能、微电网利用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研究制定相关技术产品标准规范。

2. 加快先进适用绿色技术产品推广应用

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推广应用,重点包括:一是高效IT设备,包括液冷服务器、高密度集成IT设备、高转换率电源模块、模块化机房等;二是高效制冷系统,包括热管背板、间接式蒸发冷却、行级空调、自动喷淋等;三是高效供配电系统,包括分布式供能、市电直供、高压直流供电、不间断供电系统ECO模式、模块化UPS等;四是高效辅助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高效照明、储能电池管理、能效环境集成监控等。

(四)提升绿色支撑服务能力

1. 完善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标准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促进绿色数据中心提标升级。建立健全覆盖设计、建设、运维、测评和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绿色数据中心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贯,强化标准配套衔接。加强国际标准话语权,积极推动与国际标准的互信互认。以相关测评标准为基础,建立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机制,探索形成公开透明的评价结果发布渠道。

2.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

加快培育具有公益性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鼓励其创新绿色评价及服务模式,向数据中心提供咨询、检测、评价、审计等服务。鼓励数据中心自主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绿色评测,并依据评测结果开展有实效的绿色技术改造和运维优化。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务等机构建立多元化绿色数据中心人才培训体系,强化对绿色数据中心人才的培养。

(五)探索与创新市场推动机制

鼓励数据中心和节能服务公司拓展合同能源管理,研究节能量交易机制,探索绿色数据中心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模式。鼓励数据中心直接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开展电力交易,购买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探索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激励机制和融资平台,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建立协调机制,强化在政策、标准、行业管理等方面的沟通协作,加强对地方相关工作的指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机关事务、能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二)加强行业监管。在数据中心重点应用领域和地区,了解既有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研究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现状。将重点用能数据中心纳入工业和通信业节能监察范围,督促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工程。推动建立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承诺、信息依法公示、社会监督和违规惩戒制度。遴选绿色数据中心优秀典型,定期发布《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率先在公共机构组织开展数据中心绿色测评、节能与绿色化改造等工作。

(三)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现有资金渠道,发挥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政策和绿色信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各领域绿色数据中心创建工作。优先给予绿色数据中心直供电、大工业用电、多路市电引入等用电优惠和政策支持。加大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采购绿色数据中心所提供的机房租赁、云服务、大数据等方面服务。

(四)加强公共服务。整合行业现有资源,建立集政策宣传、技术交流推广、人才培训、数据分析诊断等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专家库建设和管理,发挥专家在决策建议、理论指导、专业咨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发布《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积极开展技术产品交流推广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针对绿色数据中心关键和共性技术产品建立实验室或者工程中心。

(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加强在绿色数据中心技术产品、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举办专业培训、技术和政策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数据中心,形成相关技术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优势技术和服务走出去。

结语

据悉,在数据中心当前的后期运营,能耗是最大成本,占比超过50%。降低能耗效率(PUE)值,一直是业界相关部门关心的重点。

工信部在2017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十 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PUE)要普遍低于1.5;到2020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PUE)值必须达到1.4 以下。

去年3月,工信部首次公布的《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中称:全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平均电能使用效率)为1.50,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69。而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PUE值将不得高于1.4。

如今,三部门联手针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数据中心运营商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架构降低能源降耗,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将成为行业的关注热点,与此同时,节能降耗的大趋势之下,也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❺ 大数据系统体系建设规划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企业内控建设实务 企业内控建设应当以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以财务报告可靠、资产安全与经营合规为三个保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设实务将围绕内控组织的设置与内控建设的五要素。 (1)内部控制组织 组织是体系运行的基本保障。通常的内控组织包括董事会与经营层两个层面,强调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是董事会的责任,并且下设审计(风险)管理专门委员会加强管理。此外,内控组织的设置特别强调经理层是企业内控建设的具体实施者与责任人,各经营管理部门按照职能归口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其中,是否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是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通常的设置方式包括三种: 方式一:单独设置内控部门。优点是有利于提高内控建设的初期推动效率,缺点是内控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割裂,未能很好地体现内部控制责任与经营管理责任的融合。此方式在金融类企业普遍应用,对于实体经济体,通常不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 方式二: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负责内控工作。优点是待体系初建完成且运行平稳后,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的监督部门,可以立足于公司整体牵头协调各部门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并且持续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设。缺点是国内企业内审部门往往人才匮乏,在内控建设的初期独立当此重任可能力不从心。 方式三:在内部控制建设集中期设立内部控制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从各主要部门抽调人员专职从事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待体系正式运行时,办公室解散,人员归位到各经营管理部门,且牵头职能也归位至内审部门。此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各部门力量完成内部控制的体系化建设,待体系平稳运行后,相关人员回到经营管理部门的骨干岗位上,有利于促进各经营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解,有利于内控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实践表明,对于管理基础弱的实体经济企业,采取方式三的内控推行效果较佳。 当然,组织的设置没有一定之规,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的特点设置内部控组织,明确相关的管理责任。 (2)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 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载体,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时,首先要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一方面,内部环境的完善可以为控制活动的设计与运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内部环境的诊断可以加强控制活动与内部环境的匹配性,有利于控制活动的顺畅运行。 通常,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其中,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与内部审计的定位三个方面必须先行完善,后续的控制活动设计与运行才会顺畅。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与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可以伴随控制活动的运行同步完善。 (3)动态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化建设的重要表现,是后续内控措施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应当针对评估的重要风险强化内部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风险。对于次要风险,企业应当简化控制活动与流程设计,承担相关的风险,体现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的内控建设理念。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两个阶段。在风险辨识阶段,企业应当围绕内部控制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辨别企业风险并进行分类,形成企业的风险管理库。通常,企业的风险可以划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与法律风险五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在风险评估阶段,企业应当运用二维风险评估坐标图,从破坏性与发生频率两个维度评估风险,并将风险点界定为重大风险、中风险与低风险。企业应当依据行业特点与目标设置等确定风险评估的标准,评估标准应当注意定量与定性标准相结合。 在实务中我们强调,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是同一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风险评估结果各不相同。为此,企业应当至少每年评估一次风险,及时发现新环境、新业务带来的新风险,动态地调整风险评估结果,进而动态地调整控制活动规范,让原本静止的内控制度动起来,始终踏上企业发展的节奏。 (4)控制活动的设计 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实施的核心要素,企业在规范控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手册(下简称内控手册)。 企业在设计控制活动时,应当树立与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的设计理念,首先界定企业的控制活动循环,然后将内部控制措施嵌入控制活动中,完善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流程设计,形成企业的内控手册。内控手册分模块设计,每一模块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管理目标。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在设计内控手册时,首先应当明确控制活动的管理目标。例如采购付款循环,其管理目标应当包括保障物资供应、提高采购效率、降低资金占用、控制采购成本、保证核算准确等。 第二,管理机构及职责。该部分将控制活动涉及的组织及职责清晰界定,以确保后续流程运行的顺畅性。 第三,授权审批矩阵。该部分应当明确控制活动涉及的所有权限在董事会、经理层与各职能部门间的划分,并且明确各级审批责任。 第四,控制活动要求。该部分一般以制度文本的形式书写,明确控制活动各控制环节的内控要求,作为相关经营管理流程设计的基础。 第五,比照上述几部分,各经营管理部门应当重新梳理与完善业务流程,针对关键风险点强化控制措施,确保组织职责、授权审批、内控要求落实到经营流程中,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内控手册的设计过程中,特别强调与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切忌脱离原有制度流程设计孤立的内控手册,以避免实务中业务部门仍参照原有流程、内控手册则束之高搁的现象。 (5)信息与沟通贯穿始终 信息与沟通是指在内控建设中,保证在恰当的时机让恰当的岗位获取适当的信息。信息与沟通的设计应当贯穿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的始终,例如风险评估报告的报告程序,控制活动中的控制文档设计,都体现了信息与沟通要素的建立与健全。 (6)内部监督手段。 内部监督置于五要素之末,是内控管理闭环的体现。为此,内部监督也可以视为五要素之首,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要素持续完善的基础。内部监督手段包括风险预警、内部评价与绩效考核,三者缺一不可。 风险预警是较新的管理工具,通过预警指标的报告与跟踪,可以突破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运用现代企业高效的信息集合手段,帮助管理层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炼关键信息,捕捉企业易于忽略或是下级管理者企图隐瞒的临界数据,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包括选择指标项、设定临界值、跟踪分析报告与修正临界数据四项工作。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与管理重点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并且逐步积累临界值。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基本规范的要求,也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评价手段完善的关键是建立评价标准与评价流程,明确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规范评价报告。 此外,绩效考核强调将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有效性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 以促进内控体系的实施。

❻ 带你了解鲁南大数据中心

1、地理优势—区位显要

鲁南数据中心位于拥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之美誉的转型新城——枣庄。城市地处京沪交通大动脉的中心节点,交通便捷;京沪高铁、京台高速、京杭大运河和104、206国道穿境而过,到北京、上海仅需两个半小时,位置十分显要。

2、地理优势—地势安全

枣庄市处于丘陵地区,地质结构良好,100年来未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且枣庄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枣庄到北京上海及周边云计算基地均在500公里左右,非常适合开展数据灾备业务。

枣庄—北京:约640公里

枣庄—上海:约650公里

枣庄—郑州:约450公里

枣庄—廊坊:约580公里

枣庄—无锡:约590公里

枣庄—青岛:约500公里

3、地理优势—煤电充足

枣庄市境内已发现矿种57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种。其中,煤炭保有量171771万吨,占有量居第一。

枣庄市素有“鲁南煤城”之称,是因煤而兴的矿业城市,煤炭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辖区内有陶枣、官桥、滕南、滕北、韩台5个煤田,含煤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 ,现探明储量18. 87亿t。滕南、滕北煤田含煤面积较大,资源储量较丰富,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和天然焦,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

鲁南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

枣庄鲁南数据中心工程规划总建 筑规模10.1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29500㎡,二期工程69300㎡。目前在建有两栋数据机房楼(1#、2#),鲁南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机房总共四层,根据客户发展需求预测,本期工程仅建设1#楼一、二层机房(面积5200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505个机柜.

    该工程的建设是为了启用1#IDC机房的一、二层IDC机房,而进行配套的建设,本期工程完成后,可以提供505台标准机柜的托管能力。

鲁南数据中心1#楼共规划标准机柜1447台(不含传输机柜),本期建设一层、二层IDC机房,共计506台标准机柜,每台机柜48个U位,尺寸为600*1200*2200(宽mm*深mm*高mm)每机架提供标准电流20A,设备机架采用前进风,后出风方式,机架与架空地板组成一个正压冷风通道,提高制冷效果。另外在一层预留26台传输机柜位置。

IDC机房(含空调区)对墙面、顶面进行处理,顶棚刷黑色乳胶漆,机房内新增150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与空调间分开,墙上预留空调出风洞及过人门洞,出风洞口安装百叶。

地面铺设800高防静电架空地板,入口处设置台阶及坡道,设不绣钢护栏,踢脚为不锈钢踢脚。

如需实地考察 参观机房联系:山东亿信通阿薇

❼ 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建立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就需要有一个中心 三套体系 多种应用形成一张图。

指间科技的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是以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应用系统为核心框架,以智能监管体系、精准监测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以11个子系统多种应用形成环保一张图,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环境问题。
一、智能监管体系下的部分子系统
1. 生态环境天地立体视频监控系统:从天地两个角度,在饮用水源地、小流域、湖库、生态红线保护区的敏感位置设立地面高清视频监控点,对敏感区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监视监控和数据采集,并根据业务需求采用无人机技术巡视巡航监控,来弥补固定位置的监控点不足之处,实现随时随地、实时、便捷地查看每个区域实际情况,为监督、应急指挥提供了犹如亲临现场的高效的视频平台。
2. 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通过GIS技术将网格中的网格划分、网格员、污染企业、网格事件、空气质量监测、水质量监测等内容在地图上进行叠加并集中展示,进行环境监管资源整合,逐步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络。
二、精准监测体系下的部分子系统
1. 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网络、通讯、信息技术、3S(GPS GIS GRS)技术,整合各类环境信息资源,建立统的环境信息资源数据库,将环保数据中心汇集在各级各类环保业务信息,完整准确地定位在信息相关的地理环境中。
2.环境质量(水、气、土)染源监测应用系统:通过对生态环保区、环境敏感区域、企业污染源排放点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整合融合现有污染源监控系统数据,将环境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传达到政务外网云平台,为用户提供在PC端、移动端进行实时查询、报警提醒、远程查看、远程取证管理等功能。
三、公共服务体系下的部分子系统
1. 公众服务平台应用系统:将管辖区域进行统一区域化管理,通过GIS技术将地理区域单元的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排放清单、风险源等相关的数据跟气象、人口、交通、敏感点等数据进行关联汇通、交互共享。为公众显示实时的兴趣点和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等信息。
2. 企业服务平台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对省环保厅企业信息填报的现有系统的有效整合,形成面向企业的统一窗口,方便企业网上办事。

阅读全文

与大数据中心建设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u盘的文件变成快捷方式 浏览:970
支付宝密码算法 浏览:315
手机管家私密空间密码 浏览:691
投影仪什么编程做出来的 浏览:405
programd文件夹在哪里 浏览:282
数据科学考研的专业科目是什么 浏览:850
编程怎么做到场景移动 浏览:166
配音秀草稿箱文件夹 浏览:642
丢失隐私文件怎么恢复 浏览:187
怎么收集数据表格 浏览:199
java登录校验码 浏览:967
ug星空自动编程字体怎么改 浏览:544
桌面文件大文件删除后可否恢复 浏览:153
苹果如何安装dmg文件 浏览:427
java组件技术 浏览:909
java定义一个空数组 浏览:200
win10安全等级降低 浏览:305
编程哪个国家比较好 浏览:518
linux文件偏移量 浏览:205
工行app怎么看这个月要还款 浏览:5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