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数据 > 2017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

2017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

发布时间:2022-12-18 14:16:28

⑴ 北京2017大数据展会听说展位出售很火爆很多大公司参展

2017中国(北京)国际大数据产业及云计算展览会
时间:2017年04月12日-14日 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特邀单位: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

以云计算、大数据、高速宽带、物联网、智慧城市为代表的ICT新浪潮,进一步推动了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扩大。Gartner最新发布的全球IT支出预测认为,2016年数据中心系统支出预计将达1430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2.3%。
国家副总理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这是“大数据”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表明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将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日程安排
报道布展:2017年04月10日-11日 展会开幕:2017年04月12日上午9:00时
展会交易:2017年04月12日-14日 展会撤展:2017年04月14日下午14:00时

超过 50 家专业媒体平台;
超过 10 万封参观邀请函、
30万张参观券将被派发至专业用户及贸易商手中;
超过 20个权威用户行业协会合作组织;
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面推广;
尊享品牌展会的影响力!

⑵ 数博会数字经济板块核心论坛直指大数据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一直甚嚣尘上。虽然可能并没有十分直观的感受,但大数据技术确确实实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大数据技术服务于民,我国也一直在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民生福利方面的落实与发展。

5月2日,据数博会组委会消息,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分论坛7大板块中的数字经济板块日前已正式确定核心论坛——“社会民生福利:大数据应用高峰论坛”,来自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专家将共同参与。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而在2017年,大数据在云计算、非架构化数据存储技术的助力下,大数据必将成为各行各业的热点和焦点,大数据人才也必将是大数据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从目前的职位需求情况来看,对大数据处理有需求的,一般为政府和大型企业。想要进入大公司,学习大数据技术不失为一项捷径。另一方面,对大数据职位有需求的企业多分布在一线城市、沿海城市等经济较为活跃的城市。想要去往这些城市发展的人,也可以考虑大数据这条发展道路。

不少人虽然认识到了大数据发展的必然性,但却未必有合适的途径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为了让更多人加入大数据人才的行列,尽可能填补大数据行业人才缺口,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优质大数据人才,大数据培训机构再次升级大数据课程,更易学、更实用,拒绝直播授课,拒绝自学视频,力邀大数据专家面对面亲授。

在不远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大数据技术必将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为了这一步的实现,需要更多的大数据人才投身到开发与研发工作当中去。从当下开始,改变人类的未来,你准备好了么?

⑶ 小米IOT之路--走出封闭迎接未来

IoT,简单来说,就是物联网,是Internet of things的简称,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既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又能实现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IoT是即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大信息产业发展浪潮,可谓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IoT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作为一个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产业,在最近几年终于迎来了大爆发,智能语音也成为继路由器之后的又一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带着新中心的浪潮,IoT产业也迎来了大爆发。

按小米CEO雷军的说法,小米的IOT战略经历了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以“参股+实业”来扩张生态链

小米的生态链布局,采取的是“参股+实业”的双向驱动方式 ,以“占股不控股”的模式不断扩张其生态链规模。

小米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表面上看,是小米已经形成的庞大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和整个生态的环境,营销渠道有线上的小米商城和线下的小米之家;实际上,却是小米对生态链企业“投资而不控股”的策略,这与苹果、Google等同样布局 loT 生态的厂商有很大不同。

小米的“造链运动”就是这么来的。雷军在布局IOT之初,就提出了“100 家生态链企业”的战略目标。时至今日,小米生态链已经成为拥有上百家硬件厂商,其IOT开发者平台也接入了多达上亿台设备,成为目前“最大消费IOT平台 ”。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见效快,能够快速的打开市场。但潜在的问题是,真正能够进入小米IOT平台的智能设备,大多来自于甘愿接受小米管控的小企业。市面上销量大、口碑好的家电、智能设备厂商都很难进入这个“圈子”,这就让消费者的选择极其有限。

2017年11月,小米对外宣布开放小米IoT开发者平台。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正式宣布,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超过8500万台,日活设备超过1000万台,合作伙伴超400家,已经稳居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雷军认为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台。

在大会上,小米 科技 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初步完成了当初的目标,现在要开启小米IoT战略第二阶段,小米将全面开放IoT平台并启动小米IoT开发者计划,AI+IOT战略。

而在小米IoT战略的第二阶段,“AI”将成为关键词,小米方面表示希望能在AI 技术的加持下,将硬件、软件、云服务和新零售业务串联起来。

所谓AI+IoT,就是人工能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基本上都是基于机器学习和大数据,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智能。但物联网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了,尤其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很有可能促进物联网行业的进一步起飞。

从小米第一阶段的IOT战略布局,我们可以了解到:

一,现在接入的智能产品主要有三种

1,小米自有品牌的智能产品,如小米手机、小米手环、小米音箱、小米智能空气净化器等

2,小米生态链产品,即小米投资入股的产品

3,第三方产品,这也是小米更加开放的表现。

二,小米布局AIoT有三大优势:硬件优势、大数据优势和丰富的生态链布局优势。

1,硬件优势

小米AIoT战略,也是以手机作为第一入口,然后以小米音箱、小米手环、空气净化器、智能灯等与家庭相关的智能产品作为辅助入口,进而建个人、家庭的智能家居场景 。

雷军在2018 MIDC 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宣布,2018年小米IoT平台已连接了超过1.32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遍布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日活设备超过2000万台,每日处理设备请求高达800亿次。内置小爱同学的激活设备数超过1亿台,月活跃用户超3400万。

活跃的物联网设备为海量数据获取及万物互联提供了坚实基础,这是小米布局AIoT战略的硬件优势。

2,大数据优势

2018年7月,在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上,小米大数据产品总监赵辉华曾表示,小米有三亿的用户,在三亿用户中有超过日活21个的千万小米应用,这些应用都沉淀到云服务上;在大数据全局搜索方面,小米已经接入了16类的垂直内容,日均用户量是1600万,日均请求量四千多万。

3,丰富的生态链布局优势

AI+IoT 是如今小米最有想象力的业务,远胜于手机。大到智能电视、空调、洗衣机,小到闹钟、移动电源、电动牙刷,小米生态链已经形成了一张大网,小米凭借着用户量、设备数与数据积累,正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随着 5G 商用的加速,设备的连接能力将有明显的飞跃,因此 IoT 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在AIoT领域,小米布局很早,积累也较为深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生态链体系,且线上线下渠道也都已打通。这是小米AIoT战略布局的生态链布局优势。

对于小米来说,推动AIoT战略加速落地,不仅是时机成熟,更是势在必行,所以就有了后面一系列的大动作!

在2017年11月的小米IoT大会上,小米宣布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网络达成合作,双方将在知识图谱、深度学习、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机器人、无人驾驶、AI芯片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也就是说,小米的智能硬件需要通过DuerOS等外援来补充技术。

2018年第二次开发者大会上,小米AIoT将开放全面升级,Zigbee方案接入到小米IoT平台,云云互联,可以与其他云,并支持标准蓝牙Mesh

在落地应用上,小米开始在AR(owlii)、智慧酒店(全季酒店)、智慧家装(爱空间)上进行落地。

AIoT平台将接入智能门锁。

2018年,小米也开始向海外扩张IoT业务,2018年2月,智能电视进入印度市场,并在2018年第四季度在印度市场出货量排名第四。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小米2018年年度财报,2019年3月19日,小米发布了2018年财报。

2018年,小米智能手机收入1138亿元,同比增长41.3%。报告期内,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19亿台,同比增长29.8%。

2018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的收入为438亿元,较去年增长86.9%,也成为小米2018年增速最快的业务。

从该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来看,2018年全年达到25.1%,而2017年为20.5%;2018年第四季度,该业务营收占比甚至达到了33.6%,而2017年同期为24.2%。IoT业务无疑成为小米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最大亮点。

根据财报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约为1.51亿,同比增长193.2%。拥有5个以上小米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约230万,同比增长109.1%。

此外,小爱音箱累计出货量超900万台,小米电视全球出货量840万,同比增长225.5%。报告期内,小米也开始向白电领域进军,分别在2018年7月和12月推出了米家空调和米家互联网洗烘一体机。

从2018年的年报可以看出,今年开始,小米的动作也确实比以往更频繁。

1月11日,他们宣布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雷军称小米将在未来的5年内,持续在AIoT领域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ALL in AIoT;

2月26日,又成立集团技术委员会,成立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

3月7日,小米成立了AIoT战略委员会,由IoT平台部、人工智能部、生态链部、智能硬件部等十几个核心业务部门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组成。

2019年4月2日,小米决定拆分松果电子部分团队为大鱼半导体,新部门以后将专注AI、IoT芯片研发,而松果电子继续研发手机芯片。

而这些动作背后都有一个整体的指导思想,AIoT战略要如何深入?设备层面,小米已经积累了五六年的优势,很显然,想要真正把握住这个万亿级的大市场,只有由设备下潜到基础核心技术层面,包括芯片、人工智能、连接技术、边缘计算等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无数次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对全产业链的把握,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时代中以不变应万变,小米跑得更早,所以也有更多的时间积淀这个能力。

我们看到,在小米前进的路途上,也在不停的思考,及时更新战略。胜不喜,败不骄之余,小米的AIOT战略也有不得不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一,AI技术先天不足

IoT是一个生态,并非是单一的设备模式,核心驱动力肯定离不开AI技术。而在小米IoT战略的第二阶段,人工智能成了整个生态的关键词,小米希望在AI技术的加持下,将硬件、软件、云服务和新零售业务串联起来。

小米在AI技术上的不足,导致小米的IoT模式不够完美,甚至还容易遭到外界和投资者的“挑刺“。

所以,在2017年11月的小米IoT大会上,小米宣布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网络达成合作,双方将在知识图谱、深度学习、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机器人、无人驾驶、AI芯片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也就是说,小米的智能硬件需要通过DuerOS等外援来补充技术。

小米之所以和网络合作,原因有二

1,在国内的互联网巨之头中,网络是最早选择“All in AI”的玩家,数据上的优势加之时间上的红利,网络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有着深厚的基础。尤其是以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的出现,打开了国内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先河。在DuerOS的合作名单中,已经出现了美的、海尔、TCL、vivo、海信、HTC、联想等超过130家的合作伙伴,在AI技术方面的积累与小米在硬件场景上的布局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2,网络也是这场合作的受益者,小米庞大的IoT基础和大数据,不仅可以为网络的人工智能提供丰富的训练样本,也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除此之外,DuerOS和小米IoT在场景和应用上存在一定的交叉,网络和小米的合作便意味着,小米的供应链优势可以丰富网络人工智能生态,将AI技术应用到更多场景,进而为DuerOS和小米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二,研发资金不足

AI技术研发的投入和生态打造,是一件相当长周期的事儿。拿网络在AI技术领域的投入为例,5年前就一直持续砸资金,直到今天还谈不上形成规模化收入。所以,技术是需要积淀的,需要长期研发,共同攻关,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解决的。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与主流互联网企业网络、腾讯、阿里和美团比,小米身上的硬件痕迹过重,缺乏应用服务的场景支持,少了大数据这一侧持续训练和学习的支持,玩AI的难度就更大一些了。

在人工智能方面,华为终端今年预计投400亿研发iot物,网络每年在此技术的投入均在15%以上,阿里在未来对达摩研究院投入1000亿以上。而小米姗姗来迟,在2016年才涉足AI研发,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小米将继续在AIoT上投资100多亿元。

三,IoT芯片“核芯”不足

从IoT的开发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处理芯片。目前国内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将这三个层级全部做好。小米做到了最大普及程度的消费级硬件设备,网络、阿里则是拿出了操作系统,华为在芯片和硬件上更为侧重。

从物联网产业链来看,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几大方面。除了网络层之外,其他方面则厂商争夺的重点。而从产业环节而言,芯片无疑是物联网系统的核心。为此,想要构建自主生态,打造低功耗连接,芯片的作用不可言喻。

小米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许多关键领域都不得不依赖其他企业。例如,在手机AI芯片、IOT 芯片方面,小米都缺乏实力,无法像华为那样依托自家的麒麟芯片实现自主的产品以及技术迭代。这也导致了小米在高性能、低功耗IOT芯片方面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迭代速度也远远落后于华为。

相对于手机芯片,物联网芯片本质上还是通信芯片,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对于小米而言想要进入也并非易事。

以华为这么大的投入力度,在芯片自主研发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自2004年开始,华为就开始布局自主研发芯片,2009年才研发出第一颗K3芯片,并且还是试水。之后更是经历了多次实验,才在2014年成功研制麒麟芯片,并最终应用到华为手机之中。由此可见,芯片的研发难度有多大。

小米自2014年成立小米松果电子以来,第一款NB-IOT芯片在2017年底才推出。虽然在时间点上,并没有落后很多,但是显然华为等厂商已经抢先一步。从布局方面来看,首款NB-IOT芯片的推出,小米IOT生态布局也趋向于进一步完善。

而且,在小米的IOT产品系列中,除了手机这个核心产品掌握在自己手里外,其余产品大多依赖生态链企业去研发制造。问题是,这些生态链企业也和小米一样,面临“缺芯”的困扰。

所以,未来小米需要在IoT芯片领域加大研发力度。

四,生态链并非固若金汤

小米在布局生态链的过程中,采用“占股不控股”模式。看似明朗的背后,隐藏着哪些风险。

借助小米品牌的声誉以及小米在互联网渠道的优势,多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迅速发展,更有数家企业年营收迅速从零增加至超过十亿元,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小米的名声,但是随着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成功,一些质疑也伴随而来,担忧它们过于依赖小米将难以持续发展壮大,去小米化呼声日益严重!

以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典范--华米为例,2015年、2016年来自小米的收入占其营收的比例超过九成,而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24亿元,到2017年、2018年来自小米的收入占比降低到八成以下,其净利润分别提升至2.305亿元、4.748亿元,华米也不忌言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自有品牌Amazfit业务发展所取得。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华米虽然依赖小米贡献了大部分收入,但是小米方面带来的净利润较低,而它在2017年、2018年取得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拓展自有品牌业务。

小米生态链企业,依托小米的销售渠道,离开小米将面临失去市场的风险。同时,小米对生态链企业的管控虽然越来越弱,要求却越来越严格。

不仅如此,竞争也是生态链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在内部,同一类别产品有多家企业竞争,例如,同时做智能锁的云丁、云柚和绿米;同时做空气净化器的睿米、琭珞含章和星月电器。

在外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了进军IOT市场的速度,华为与硬件厂商合作,在智能家居领域打造一个更开放的生态;OPPO、vivo、TCL 则是共同合作,宣布成立IoT开放生态联盟。

显然,IoT已经成了厂商们的第二战场,生态链企业面对的竞争日益激烈。

结语:

5G时代的到来,IoT业务也成为众多手机厂商发力的对象。OPPO和vivo在2018年联合多家家电企业成立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华为在日前的AWE上宣布升级IoT战略,余承东还定下了三年内拿下中国三分之一IoT设备的目标。

2019年,是5G商用部署的元年,而5G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海量物联网的连接提供支持,它的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性,是物联网体系成熟的必要条件,可以预见,从今年开始,随着5G商用的进程逐渐推进,IoT的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希望小米一路前行,再创辉煌!

⑷ 2017年有哪些关于云计算大数据的会议或论坛或会展

前两天不是已经开完一个了么,李总亲自的,就是关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这方面的会议。柠檬学院大数据,注册就能在线听课了。

⑸ 2017年大数据产业将迎来哪些变化

2017年大数据的变化个人认为将主要在如下几点:
1.物联网(IoT)
公司日益期望从所有数据中获得价值,企业组织将不得不改动技术,以便与物联网数据衔接起来。这在数据治理、标准、健康保障、安全和供应链等方面带来了无数新的挑战和机遇。
物联网和大数据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数十亿与互联网连接的“物件”将生产大量数据。然而,这本身不会引发另一场工业革命,不会改变日常的数字化生活,也不会提供拯救地球的预警系统。来自设备外部的数据才是企业让自己与众不同的方面,结合上下文来捕获和分析这种类型的数据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前途。
2.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主要用于从大量未标记/未监督的数据当中学习,因而对于从大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标识和模式颇具吸引力。比如说,它可以用来识别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比如视频中的形状、颜色和对象,或者甚至是图像中的猫,就像谷歌研制的一个神经网络在2012年所做的那样。因此,企业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半监督式或未监督式训练算法来处理进入的大量数据。
3.内存中分析
不像常规的商业智能(BI)软件对存储在服务器硬盘上的数据运行查询,内存中技术查询的是载入到内存中的信息,这可以通过减少或甚至消除磁盘输入/输出瓶颈来显著提升分析性能。就大数据而言,正是由于TB级系统和大规模并行处理,让内存中分析技术更令人关注。
在现阶段,大数据分析的核心其实是发现数据。要是没有毫秒级延迟,面对数百万次/数十亿次的迭代,运行迭代以查找数据点之间的关联就不会成为现实。在内存中处理的速度比磁盘上处理要快三个数量级。
4.云计算
混合云和公共云服务越来越受欢迎。大数据成功的关键是在弹性基础设施上运行(Hadoop)平台。我们会看到数据存储和分析趋于融合,带来新的更智能的存储系统,它们将经过优化,用于存储、管理和排序庞大的PB级数据集。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计会看到基于云的大数据生态系统将继续迎来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早期采用者”。
5.Apache Spark
Apache Spark在点亮大数据。流行的Apache Spark项目提供了Spark Streaming技术,通过主要采用一种在内存中微批量处理的方法,近实时地处理数据流。它已从Hadoop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变成许多企业青睐的一种大数据平台。

⑹ 大数据在各行各业几乎都站稳了脚跟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商业模式,更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环节,以及人们的传统观念之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也在不断加速,大数据在各行各业几乎都站稳了脚跟,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与公司组织都已经把大数据应用作为了重要的一环。
大数据不仅是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与治理理念的全方位变革。那么,大数据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运用与实践呢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行业信息也显得愈发重要,数据猿编辑在此为您做详细解析。
大数据助推金融机构的战略转型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未来将迎来一个大数据浪潮。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利率逐步市场化的大环境下,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主要表现出盈利空间收窄、业务定位亟待调整、核心负债流失等问题。而大数据技术正是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既有数据,找准市场定位,明确资源配置方向,推动业务创新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颁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更是直接提到“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国内外各金融与类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开始探索大数据的应用,希望大数据可以带来技术与应用上的突破,实现现有风控模型体系的升级,探索基于场景化的新消费金融市场,并提升催收效率、建设互联网深层次大面积获客能力,从而彻底提升国家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大数据提升科技管理系统升级
“在物联网产生之前,或者大的传感器产生之前,我们的采集数据来源于访谈、测量或者是记录在纸上,那个时候我们的数据量比较少,而如今,主要靠科学仪器获取大量源源不断产生的数据,数据产生的量非常大,而且复杂度非常高。”正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数据部主任、CODATA中国委员会秘书长黎建辉所言,从手工记录到仪器采集,大数据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智能汽车研发方面,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大数据分析。福特汽车早已把大数据应用到了公司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里面,无论是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理想的汽车状态,还是公司应该生产的车型以及这种车型采购的零部件,抑或汽车应有的设计构造,福特汽车已将大数据应用深入骨髓。车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大数据应用于汽车领域越来越广泛。
大数据促进政务大数据共享进程
如今,政务大数据共享还没真正落实,有些政府部门基于风险考虑而不敢将管理数据拿出来与其他部门共享。主要原因是担心共享会带来负面影响和不利后果,要么害怕共享时暴露出本部门原有数据不真实、不精确而问责,要么认为“数据安全与保密比共享更重要”、采取封闭行为更妥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政府管理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2016年12月国务院通过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打破各种信息壁垒和“孤岛”,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如何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和“数据烟囱”,优化政府管理流程和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大数据加速能源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创新
能源大数据理念是将电力、石油、燃气等能源领域数据进行综合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的相关技术与思想。不仅是大数据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深入应用,也是能源生产、消费及相关技术革命与大数据理念的深度融合,将加速推进能源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和两化的深度融合,大数据在石油石化行业应用的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大数据与能源行业的结合目前主要体现在三个行业:(1)石油天然气产业链与大数据的结合。在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寻找增长点,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帮助炼油厂提高炼化效率,也可帮助下游销售挖掘消费规律,优化库存,确定最佳促销方案。(2)智能电网: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测技术监测家庭用电量特征,帮助电力公司调配电力供给,为客户提供最佳用电方案。(3)风电行业:进行风电场分布式风机的在线监测,周期性及瞬时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在线分析,生成警报、允许维护人员可视化和管理数据,简化大规模监测系统的部署。
大数据推动天文学、微生物研究迈入新阶段
天文学作为一个典型的大数据应用领域,同样需要通过标准化和一系列规范实现全球的天文科学数据的共享与交易。为了解决国际上天文大数据的开放、共享以及数据间的操作问题,天文学家提出了虚拟天文台的构想,这是一个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资源无缝透明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数据密集型网络化天文研究与科普教育平台。
在谈及大数据对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崔辰州表示,探索宇宙的奥秘,大数据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科院微生物所正在通过研究和开发云环境下微生物数据存储和计算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完善的微生物数字资源体系、知识发现平台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微生物数据库,实现我国微生物领域数字资源建设的突破。
大数据助推国家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在健康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和多元化,这就为健康产业和医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构造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健康医疗大数据以其广泛的应用性和特殊性未来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贡献,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据悉,6月2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金小桃透露,组建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三大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公司主要是为了落实党中央“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及“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47号文件要求,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这三大集团将以国家队的形式来承担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区域中心、应用发展中心和产业园建设任务,努力为提高群众获得感、深化医改新动力和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大数据构建智能交通和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智能交通”概念的提出,源于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出行需求的复杂多元化。但是,在交通数据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真正让数据变“活” 网络地图的智能路线规划、实时路况、路况预测是交通数据价值的最佳体现。
6月14日,WGDC2017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进入到第二天,网络地图开放平台总经理李志堂、主任架构师张绍文、内容生态总经理刘斌共同出席“空间大数据+智能交通峰会”,从地图大数据、人工智能导航、数据内容升维表达等角度阐述了网络地图在构建智能交通和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大数据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日常生活中,大数据帮助电商平台打造更极致的用户体验,尤其是网购狂欢节,电商由于提前对消费者需求做了充分调研,因此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通过大数据优化产品的质量。而方兴未艾的智慧旅游,避免了旅游旺季各大旅游景点人数太多从而降低游客的好感度,特别是网络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及时了解景区内的状况,帮助游客合理安排出行、提供智能服务。
而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今年的亚洲消费电子展上,京东、苏宁等企业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打造智慧物流产业链。伴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消费型物流需求激增,智慧物流有望成为快递业下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这些都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成为大数据带给大家最直接的福利。
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让数据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和定义,进而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如今的大数据行业,正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我们在享受这个时代赋予便利的同时,也将对其进行改变与创新。大数据,想说爱你真不容易。

⑺ 为破局而生,情报分析师决胜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谁拥有数据,谁也就拥有财富。

数据服务产业的发展,提高数据的应用水平,所离不开的关键核心都是专业的情报分析师。

通常所说的大数据分为三种,企业数据、公权机构数据和开源网络数据。前两种可供挖掘和应用的价值有限,目前世界上各国所重视的都是开源网络数据。

挖掘大数据价值,获取目标对象(人物、事件、机构、项目等)精确可靠的信息,需要经由情报分析师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方法、经验和手段,建立和理清调查任务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综合研判,才能从纷繁冗余的数据中找出价值。

大数据是座挖不完的“钻石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大数据息息相关,同时随着国家政策对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愈发重视,大数据行业已逐步形成了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

截至2018年底,致力于打造“中国数谷”的贵州省会贵阳正推动大数据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市长陈晏表示,贵阳建成大数据产业园10个,大数据企业1632家,全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人民币。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等方面,贵阳市“融”出了新动能、新前景、新生活、新效率。贵阳市政府数据已实现100%共享交换,向社会免费开放618余万条数据。

基于大数据对各个行业的深入影响,近几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积极推进各自的大数据战略。2009年,美国科学家委员会(NSTC)就发布了《开发数字数据的威力》报告,初步提出发展大数据的框架,奥巴马政府亦对大数据行业大力支持,帮助美国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参考《大数据白皮书(2016)》,2016年全球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约为300亿美元,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近600亿美元。

中国亦将大数据视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2014年“大数据”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奠定了行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基础。2017 年,工信部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发改委、工信部及农业部、运输部等部委先后颁布相关后续政策,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部门出台相应具体政策,推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为4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且预计2020年这一规模有望赶超1万亿,年均复合增速近30%。其中,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2017年为234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2018年为329亿元。

目前中国金融数据体量位居全球第一,其中金融行业数据量是数据的重要贡献和使用机构,互联网金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活跃的交易账户和交易事项为金融领域贡献了大量可供挖掘的有价数据。

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金融行业大数据也迎来了迅速发展,大数据在金融行业正实现全面普及应用。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除了传统的风险管理、运营管理及业务创新外,近年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呈现新的趋势,主要包括高频金融交易、小额信贷、P2P放款审核、客户管理、精准营销等。

随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持续推进,未来金融大数据行业中的机构和企业将围绕建立新的金融环境而竞争,主要表现在围绕生态圈、战略和产品三个层面的竞争,并由此确定金融行业企业的市场地位及竞争力。因此,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都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层面的发展,更倾向于多维度、多层面的布局。

此外,A股上市公司在大数据产业的各个领域布局广泛,目前A股大数据概念板块中,有118个标的,但是在各个子版块中有较强变现能力的龙头企业的数量却很少,对于一些概念炒作,没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公司,很容易因为一些市场环境的变化,产生大幅下跌,让投资者蒙受损失。

由此可见,大数据进一步发展急切需要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利用当代最先进的IT技术推动企业和政府部门在管理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发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包括运营支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等。最终形成电信+政府+金融的大数据全面布局。

内生外延布局金融大数据,业务协同发展。在公共安全、运营商等传统大数据业务将大数据平台和应用技术研发落地,继而可将经验快速复制到金融、农业等其他领域。形成强协同效用。

大数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今人人也都可以谈一点大数据,任何行业都可以直接间接的与大数据相关联,但是真正专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公司却也屈指可数,更难辨别出真正具有大数据业务变现能力的企业。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透过大数据去发现背后的真相,也并不是一件易事。

术业有专攻,作为企业方需要有意识培养大数据技术和情报分析师等专业人才,而作为个人也要有意识培养情报分析师思维,如此才能真正将大数据为己所用,如此也才能在未来市场的角逐中不被淘汰出局。

未来,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对于数据的分析。

⑻ 大数据行业都有哪些大会

2021 WeDataSphere 社区大会(当前未开始)

场活动面向开源大数据领域的开发者和用户,邀请到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TOC 主席堵俊平、WeDataSphere 社区发起人邸帅、天翼云大数据平台技术专家王小刚等嘉宾进行分享。

本次分享既有对开源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发展趋势的解读,还有开源一站式大数据平台套件 WeDataSphere 最佳实践和优秀案例的分享,更有如何基于开源项目构建企业级数据平台的探讨和交流。

⑼ 中国大数据六大技术变迁记

中国大数据六大技术变迁记_数据分析师考试

集“Hadoop中国云计算大会”与“CSDN大数据技术大会”精华之大成, 历届的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DTC) 已发展成为国内事实上的行业顶尖技术盛会。从2008年的60人Hadoop沙龙到当下的数千人技术盛宴,作为业内极具实战价值的专业交流平台,每一届的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都忠实地描绘了大数据领域内的技术热点,沉淀了行业实战经验,见证了整个大数据生态圈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2014年12月12-14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协办,中科院计算所与CSDN共同承办的 2014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ig Data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4,BDTC 2014) 将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拉开帷幕。大会为期三天,以推进行业应用中的大数据技术发展为主旨,拟设立“大数据基础设施”、“大数据生态系统”、“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多场主题论坛与行业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承办,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协办的“2014年第二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也将同时召开,并与技术大会共享主题报告。
本次大会将邀请近100位国外大数据技术领域顶尖专家与一线实践者,深入讨论Hadoop、YARN、Spark、Tez、 HBase、Kafka、OceanBase等开源软件的最新进展,NoSQL/NewSQL、内存计算、流计算和图计算技术的发展趋势,OpenStack生态系统对于大数据计算需求的思考,以及大数据下的可视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商业智能、数据分析等的最新业界应用,分享实际生产系统中的技术特色和实践经验。

大会召开前期,特别梳理了历届大会亮点以记录中国大数据技术领域发展历程,并立足当下生态圈现状对即将召开的BDTC 2014进行展望:
追本溯源,悉大数据六大技术变迁
伴随着大数据技术大会的发展,我们亲历了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时代的到来,也见证了整个大数据生态圈技术的发展与衍变:
1. 计算资源的分布化——从网格计算到云计算。 回顾历届BDTC大会,我们不难发现,自2009年,资源的组织和调度方式已逐渐从跨域分布的网格计算向本地分布的云计算转变。而时至今日,云计算已成为大数据资源保障的不二平台。
2. 数据存储变更——HDFS、NoSQL应运而生。 随着数据格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关系型存储已然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应用程序需求,HDFS、NoSQL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下许多大型应用架构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带动了定制计算机/服务器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大数据生态圈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
3. 计算模式改变——Hadoop计算框成主流。 为了更好和更廉价地支撑其搜索服务,Google创建了Map/Rece和GFS。而在Google论文的启发下,原雅虎工程师Doug Cutting开创了与高性能计算模式迥异的,计算向数据靠拢的Hadoop软件生态系统。Hadoop天生高贵,时至今日已成为Apache基金会最“Hot”的开源项目,更被公认为大数据处理的事实标准。Hadoop以低廉的成本在分布式环境下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因此,Hadoop技术研讨与实践分享也一直是历届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最亮眼的特色之一。
4. 流计算技术引入——满足应用的低延迟数据处理需求。 随着业务需求扩展,大数据逐渐走出离线批处理的范畴,Storm、Kafka等将实时性、扩展性、容错性和灵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流处理框架,使得旧有消息中间件技术得以重生。成为历届BDTC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 内存计算初露端倪——新贵Spark敢与老将叫板。 Spark发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MPLab的集群计算平台,它立足于内存计算,从多迭代批量处理出发,兼容并蓄数据仓库、流处理和图计算等多种计算范式,是罕见的全能选手。在短短4年,Spark已发展为Apache软件基金会的顶级项目,拥有30个Committers,其用户更包括IBM、Amazon、Yahoo!、Sohu、网络、阿里、腾讯等多家知名公司,还包括了Spark SQL、Spark Streaming、MLlib、GraphX等多个相关项目。毫无疑问,Spark已站稳脚跟。
6. 关系数据库技术进化—NewSQL改写数据库历史。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研发并没有停下脚步,在横向扩展、高可用和高性能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实际应用对面向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MPP(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数据库的需求最迫切,包括MPP数据库学习和采用大数据领域的新技术,如多副本技术、列存储技术等。而面向联机事务处理(OLTP)的数据库则向着高性能演进,其目标是高吞吐率、低延迟,技术发展趋势包括全内存化、无锁化等。
立足扬帆,看2014大数据生态圈发展
时光荏苒,转眼间第2014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将如期举行。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2014年的BDTC上又可以洞察些什么?这里我们不妨着眼当下技术发展趋势:
1. MapRece已成颓势,YARN/Tez是否可以再创辉煌? 对于Hadoop来说,2014是欢欣鼓舞的一年——EMC、Microsoft、Intel、Teradata、Cisco等众多巨头都加大了Hadoop方面的投入。然而对于众多机构来说,这一年却并不轻松:基于MapRece的实时性短板以及机构对更通用大数据处理平台的需求,Hadoop 2.0转型已势在必行。那么,在转型中,机构究竟会遭遇什么样的挑战?各个机构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YARN所带来的新特性?Hadoop未来的发展又会有什么重大变化?为此,BDTC 2014特邀请了Apache Hadoop committer,Apache Hadoop Project Management Committee(PMC)成员Uma Maheswara Rao G,Apache Hadoop committer Yi Liu,Bikas Saha(PMC member of the Apache Hadoop and Tez)等国际顶尖Hadoop专家,我们不妨当面探讨。
2. 时过境迁,Storm、Kafka等流计算框架前途未卜。 如果说MapRece的缓慢给众多流计算框架带来了可乘之机,那么当Hadoop生态圈组件越发成熟,Spark更加易用,迎接这些流计算框架的又是什么?这里我们不妨根据BDTC 2014近百场的实践分享进行一个侧面的了解,亦或是与专家们当面交流。
3. Spark,是颠覆还是补充? 与Hadoop生态圈的兼容,让Spark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根据近日Sort Benchmark公布的排序结果,在海量(100TB)离线数据排序上,对比上届冠军Hadoop,Spark以不到十分之一的机器,只使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同样数据量的排序。毫无疑问,当下Spark已不止步于实时计算,目标直指通用大数据处理平台,而终止Shark,开启Spark SQL或许已经初见端倪。那么,当Spark愈加成熟,更加原生的支持离线计算后,开源大数据标准处理平台这个荣誉又将花落谁家?这里我们一起期待。
4. 基础设施层,用什么来提升我们的网络? 时至今日,网络已成为众多大数据处理平台的攻坚对象。比如,为了克服网络瓶颈,Spark使用新的基于Netty的网络模块取代了原有的NIO网络模块,从而提高了对网络带宽的利用。那么,在基础设施层我们又该如何克服网络这个瓶颈?直接使用更高效的网络设备,比如Infiniband能够带来多少性能提升?建立一个更智能网络,通过计算的每个阶段,自适应来调整拆分/合并阶段中的数据传输要求,不仅提高了速度,也提高了利用率。在BDTC 2014上,我们可以从Infiniband/RDMA技术及应用演讲,以及数场SDN实战上吸取宝贵的经验。
5. 数据挖掘的灵魂——机器学习。 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的人才抢夺已进入白热化,类似Google、IBM、微软、网络、阿里、腾讯对机器学习领域的投入也是愈来愈高,囊括了芯片设计、系统结构(异构计算)、软件系统、模型算法和深度应用各个方面。大数据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到来,PB数据让人们坐拥金山,然而缺少了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这个灵魂,价值的提取无疑变得镜花水月。而在本届会议上,我们同样为大家准备了数场机器学习相关分享,静候诸位参与。
而在技术分享之外,2014年第二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也将同时召开,并与技术大会共享主题报告。届时,我们同样可以斩获许多来自学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国大数据六大技术变迁记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⑽ 企业大数据 一座值得开垦的金矿

企业大数据:一座值得开垦的金矿
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但是大数据已经成为多个行业的关注热点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推动自身业务的运营发展,这是众多企业不断探索的问题,而运营商也无法忽视这个未来的大金矿。
一、现阶段大数据业务市场状况
从全球情况来看,2015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42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7.7%。以此增速进行推算,到2020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可突破3000亿美元。

今年年初,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2017)》称,2016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168亿元,预计2017年~2020年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调查显示,目前近六成企业已成立数据分析相关部门,超过1/3的企业已经应用大数据。

对比起全球情况,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二、运营商进入大数据行业思路
运营商先天优势在于掌控大量数据中心资源,这是大数据业务硬件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运营商本身拥有大量存量客户资源和客户数据,这也是对运营商进入大数据领域一个有力支撑。
运营商大数据业务运营SWOT分析:

三、运营商大数据业务发展对比
联通
今年9月,中国联通集团正式宣布,旗下的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中国联通大数据公司定位于中国联通大数据对外集中运营主体和大数据产业拓展的合资合作平台,全面对接国家和联通集团战略,建立专业化子公司开展市场化运营、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生态体系。此外,联通还与中国银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数据资源、技术能力、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电信
早在2015年末,中国电信正式发布“天翼大数据”品牌,并推出精准营销、风险防控、区域洞察、咨询报告四类数据型产品和大数据云平台型产品,重点服务于旅游、金融、广告、政府、交通等行业。这是中国电信运营商第一个大数据业务品牌。
电信所有的大数据都是在云平台和云设施之上搭建的,2016年下半年其大数据平台建设从原来的5个省份现在扩展到31个省份,数据种类从开始的几类主要数据扩展到十几类,实效性从原来以“周”为单位到现在以“小时”为单位的延时。
移动
在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化社会日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正茂表示:“发展大数据不是简单的建设IDC,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应用。大数据正在从炒作的高峰期间,向产业落地期间发展。”
中国移动在六个方面积极推动大数据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第一,社会管理方面,大数据能够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位置等特征,为政府的社会治理提供保障。
第二,信息传播,大数据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新渠道。移动借助位置漫游等信息向公众发布舆情热点的分析。
第三,医疗健康领域,中国移动构建健康云平台在贵州省取得成效,一方面帮助贵州卫集委收集信息,同时为政府医疗机构提供智能审核,疾病救助,疾病预防等多方面的投入,由此为当地医疗支出节省了上千万。
第四,行业创新能力提升,大数据为传统行业打造新的能力。中国移动的大数据提供人流预警,公交道路等服务,为公交管理,游客出行提供参考。
第五,社会热点问题处理支撑,中国移动基于大数据构建了反电信网络,欺诈防范技术体系,在2-10分钟可以识别市场号码源,来源区域,受害人集中地等等,同时实现最高风险等级,影响最大的境外异常号码源时时阻断。
第六,商业模式创新,2016年,中国移动和招商局集团共同投资设立试金石信用服务有限公司。
虽然三大运营商大数据布局在实际操作上不同,但是都明确把大数据从布局转移到实行阶段,软硬件资源日益充实,并且已经打造出不少成功案例。
四、布局大数据市场
1、攻坚热点领域
智慧城市
早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央网信办等25部委组成部际协调工作组,启动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2016年又明确提出了到2018年要分级分类建设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商机是巨大的,而大数据恰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通过方方面面渗入,如城市交通、环境监测、治安管理、卫生管理等城市生活每个细节。
当然,运营商也已经对此领域有所行动。比如联通大数据公司就有“智慧足迹”这一项业务,提供“以人为本”的群体位置数据应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包括人流量、人流密度、职住空间分布、人口时空分布在内的位置大数据解决方案。
政务
通过IDC、ICT基础通信业务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并且为其构建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政府运作效率和质量提升已经不仅仅拘泥于办理业务、处理业务时间上的减少,还要做到未雨绸缪,及时发现潜在民生问题,做好预防工作:比如通过婚姻注册数据挖掘离婚率提升因素,从而地提出针对性措施;又比如通过分析注册中小企业税务数据,了解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是否存在推进作用,有消极作用的加以改善。
医疗健康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全球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71亿元,到2015年快速增长到4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使到个人身体健康实时监测得到硬件上的支持,而把这个契机转化为商机就需要完善的大数据平台作为支撑。

而通信运营商涉足该领域也有很合适的切入口,比如利用存量家庭业务客户进行拓展,享受低资费优惠。
2、提升自身运营
运营商本身拥有着庞大数据资源,也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为自身运营提供动力。
一方面通过用户数据库做好用户维系和质量提升,对高危潜在离网用户及早挽留,而对潜在需求用户可以推广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另一方面,涉及到数据交互(即通过与其他行业合作,双方数据通过融合整理)发掘出的更多有价值结论,能支撑双方运营,互惠互利。
五、大数据业务营销
通过IDC建设、产品建设打好基础,进行业务营销就是下一步关键所在。进行大数据业务营销通过标杆打造+体验营销是较好选择。
由于业务属于起步阶段,要吸引到市场目光和认同,必须树立业务标杆。在硬件和软件有实力的前提下,运营商要打造专业化团队,树立行业顶尖形象,以优质案例打动潜在客户。
营销人员在向潜在客户推销产品时,需要结合案例详解、实体考察、便携式设备体验进行销售活动,以具体化、专业化的方式打动客户。
需要明确的是,大数据硬件软件方面做好后,剩下最关键一环就是在营销上打动客户。
如何打动客户?用事实说话
例如2013年,微软纽约研究院的经济学家大卫?罗斯柴尔德(David Rothschild)利用大数据成功预测24个奥斯卡奖项中的19个,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2014年罗斯柴尔德再次成功预测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24个奖项中的21个。在这种震撼的事实面前,展现大数据的实用性和威力。
六、展望
由于各行各业各领域都能够有机会用到大数据分析为管理运营作支撑,所以大数据业务发展潜力毋容置疑。现在对运营商而言,做好硬件软件基础的同时,更要深挖市场需求,打造营收模式标杆,以点带面地实现业务快速增长。

阅读全文

与2017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提取不相邻两列数据如何做图表 浏览:45
r9s支持的网络制式 浏览:633
什么是提交事务的编程 浏览:237
win10打字卡住 浏览:774
linux普通用户关机 浏览:114
文件夹的相片如何打印出来 浏览:84
mpg文件如何刻录dvd 浏览:801
win10edge注册表 浏览:309
cad图形如何复制到另一个文件中 浏览:775
sim文件在手机上用什么打开 浏览:183
ubunturoot文件夹 浏览:745
手机文件误删能否恢复数据 浏览:955
照片文件名中的数字代表什么 浏览:44
cs6裁切工具 浏览:235
数据库超过多少数据会卡 浏览:858
CAD落图文件 浏览:125
怎样翻译文件内容 浏览:679
戴尔r910安装linux 浏览:69
有线电视升级失败 浏览:560
火绒安全把文件删掉了在哪里找 浏览:5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