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操作系統根據文件的擴展名來區分文件類型,而Linux系統不是,Linux通過查看文件內的頭部信息來確定文件的類型,而與文件的名字無關。使用gcc 編譯test時出現錯誤,不是操作系統的原因,代碼文件命名為text與text.c,對於操作系統來說,它們都是text文件,沒有什麼區別,但對於編譯程序gcc來說就不同了,gcc編譯器程序是根據文件的擴展名來判斷文件類型的,所以使用gcc test -o test.out命令出現的錯誤不是操作系統的原因,而是gcc的原因,gcc程序的輸入文件一般擴展名為.c .cpp .o .asm .S .s等,具體見gcc幫助文檔。
㈡ 前輩經驗分享:帶你們了解Linux系統內核,以及我的日常調試方法!
Linux內核已有30年的歷史,由最初的小規模發展到現在擁有數千萬代碼量,這無疑是人類智慧的結晶。Linux內核是復雜的開源項目之一,幾乎支撐著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從網路協議到伺服器,再到日常訪問的網站。
在運用Linux內核過程中,調試遇到的BUG是常有的問題。理解Linux內核的核心概念至關重要,它作為操作系統的核心,連接硬體與軟體,包含系統調用層、進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系統等關鍵組件。系統調用層為上層應用提供了訪問底層硬體的介面,而進程管理確保了多個進程能並發執行,內存管理處理虛擬與物理內存的管理,文件系統則統一了對不同文件系統的操作。
學習Linux內核,首先需要掌握C語言基礎。推薦書籍、在線教程或加入社區獲取指導。實踐是學習的關鍵,通過閱讀文檔、參考代碼並親自編寫測試程序。UML調試方法可以提供直觀的執行流程,幫助理解代碼邏輯。此外,熟悉vim、git等工具,以及使用QEMU、GDB、Eclipse等工具進行內核調試和編程練習,能有效提升技能。
面對BUG時,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遵循理解問題、重現問題、定位問題、修復問題、驗證結果的步驟,確保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常見的BUG類型包括崩潰、系統掛起、邏輯錯誤、資源泄漏和性能問題。理解這些類型有助於針對性地調試。
調試工具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輔助。大腦是理解內核及驅動開發的關鍵,日誌分析和崩潰信息能快速定位問題,性能和資源監控有助於理解程序行為,而互動式調試工具如gdb在深入研究復雜問題時非常有用。此外,調試框架如Ftrace和SystemTap等提供了更高級的調試能力。
學習Linux內核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通過實踐提高能力。希望上述分享能為學習Linux內核的旅程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啟示。
㈢ Linux下Qt編程有前途嗎
我是來RHCE和高程(好像不值一提自),發表一些個人看法:
1. 個人做程序員7年,平台涉及UNIX, LINUX, WINDOWS,但都沒用過QT編程
2. 我對QT的理解是跨平台的窗口技術,這個技術應該是有可替代性,換句話講是可替代的,如:SWING
3. 選擇少人學的技術,意味著難上手、難提高、難找相應的工作;學LINUX不比學VC好找工作
個人建議學習一些平台無關的基礎知識(數據結構、UML、設計模式等)後,用VC或ECLIPSE做幾個具體的小項目,這樣找工作的時候可能比會一點QT更有競爭力。
一家之言,供參考。
㈣ 利用virt-what判斷Linux VPS使用的是什麼虛擬化技術
一、virt-what的安裝:
1、下載virt-what安裝包
2、tar -zxvf virt-what-1.13.tar.gz #解壓縮包
3、cd virt-what-1.13 #進入目錄
4、./configure #按默認設置
5、make&&makeinstall #編譯並安裝
二、使用virt-what來判斷VPS使用的哪種虛擬化技術
virt-w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