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系統 > linuxmips交叉編譯

linuxmips交叉編譯

發布時間:2024-09-30 01:07:59

1. ubuntu系統系交叉編譯出現command not found錯誤,謝謝

1、核實 mips-openwrt-linux-uclibc-gcc 是否有執行許可權
chmod +x mips-openwrt-linux-uclibc-gcc
2、核實 mips-openwrt-linux-uclibc-gcc 是否為快捷鏈接,
1)其鏈接的gcc是否有執行許可權
2)其鏈接是否在正確的位置
3、核實PATH路勁是否添加正確(相信樓主是加正確了的)

根據樓主截圖,這個環境變數是有的,一般應該檢查1、2點

2. 交叉編譯libnpg庫 ./configure CC=mipsisa32-elf-gcc --host=mipsisa32-linux 求大神給予幫助

編譯安裝。關鍵要看configure後,屏幕上出現的那一堆內容的最末尾有沒有error:
沒有就可以進行下一步。至於其他的,例如warning,可以忽略。
make和make install也是一樣

3. linux編譯內核步驟

一、准備工作
a) 首先,你要有一台PC(這不廢話么^_^),裝好了Linux。
b) 安裝好GCC(這個指的是host gcc,用於編譯生成運行於pc機程序的)、make、ncurses等工具
c) 下載一份純凈的Linux內核源碼包,並解壓好。

注意,如果你是為當前PC機編譯內核,最好使用相應的Linux發行版的源碼包。

不過這應該也不是必須的,因為我在我的Fedora 13上(其自帶的內核版本是2.6.33.3),就下載了一個標準的內核linux-2.6.32.65.tar.xz,並且順利的編譯安裝成功了,上電重啟都OK的。不過,我使用的.config配置文件,是Fedora 13自帶內核的配置文件,即/lib/moles/`uname -r`/build/.config

d) 如果你是移植Linux到嵌入式系統,則還要再下載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

例如,你的目標單板CPU可能是arm或mips等cpu,則安裝相應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安裝後,需要將工具鏈路徑添加到PATH環境變數中。例如,你安裝的是arm工具鏈,那麼你在shell中執行類似如下的命令,假如有類似的輸出,就說明安裝好了。
[root@localhost linux-2.6.33.i686]# arm-linux-gcc --version
arm-linux-gcc (Buildroot 2010.11) 4.3.5
Copyright (C) 2008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This is free software; see the source for ing conditions. There is NO
warranty; not even for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註:arm的工具鏈,可以從這里下載:回復「ARM」即可查看。

二、設置編譯目標

在配置或編譯內核之前,首先要確定目標CPU架構,以及編譯時採用什麼工具鏈。這是最最基礎的信息,首先要確定的。
如果你是為當前使用的PC機編譯內核,則無須設置。
否則的話,就要明確設置。
這里以arm為例,來說明。
有兩種設置方法():

a) 修改Makefile
打開內核源碼根目錄下的Makefile,修改如下兩個Makefile變數並保存。
ARCH :=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注意,這里cross_compile的設置,是假定所用的交叉工具鏈的gcc程序名稱為arm-linux-gcc。如果實際使用的gcc名稱是some-thing-else-gcc,則這里照葫蘆畫瓢填some-thing-else-即可。總之,要省去名稱中最後的gcc那3個字母。

b) 每次執行make命令時,都通過命令行參數傳入這些信息。
這其實是通過make工具的命令行參數指定變數的值。
例如
配置內核時時,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menuconfig
編譯內核時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注意,實際上,對於編譯PC機內核的情況,雖然用戶沒有明確設置,但並不是這兩項沒有配置。因為如果用戶沒有設置這兩項,內核源碼頂層Makefile(位於源碼根目錄下)會通過如下方式生成這兩個變數的值。
SUBARCH := $(shell uname -m | sed -e s/i.86/i386/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e s/sa110/arm/ \
-e s/s390x/s390/ -e s/parisc64/parisc/ \
-e s/ppc.*/powerpc/ -e s/mips.*/mips/ \
-e s/sh[234].*/sh/ )
ARCH?= $(SUBARCH)
CROSS_COMPILE ?=

經過上面的代碼,ARCH變成了PC編譯機的arch,即SUBARCH。因此,如果PC機上uname -m輸出的是ix86,則ARCH的值就成了i386。

而CROSS_COMPILE的值,如果沒配置,則為空字元串。這樣一來所使用的工具鏈程序的名稱,就不再有類似arm-linux-這樣的前綴,就相當於使用了PC機上的gcc。

最後再多說兩句,ARCH的值還需要再進一步做泛化。因為內核源碼的arch目錄下,不存在i386這個目錄,也沒有sparc64這樣的目錄。

因此頂層makefile中又構造了一個SRCARCH變數,通過如下代碼,生成他的值。這樣一來,SRCARCH變數,才最終匹配到內核源碼arch目錄中的某一個架構名。

SRCARCH := $(ARCH)

ifeq ($(ARCH),i386)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x86_64)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sparc64)
SRCARCH := sparc
endif

ifeq ($(ARCH),sh64)
SRCARCH := sh
endif

三、配置內核

內核的功能那麼多,我們需要哪些部分,每個部分編譯成什麼形式(編進內核還是編成模塊),每個部分的工作參數如何,這些都是可以配置的。因此,在開始編譯之前,我們需要構建出一份配置清單,放到內核源碼根目錄下,命名為.config文件,然後根據此.config文件,編譯出我們需要的內核。

但是,內核的配置項太多了,一個一個配,太麻煩了。而且,不同的CPU架構,所能配置的配置項集合,是不一樣的。例如,某種CPU的某個功能特性要不要支持的配置項,就是與CPU架構有關的配置項。所以,內核提供了一種簡單的配置方法。

以arm為例,具體做法如下。

a) 根據我們的目標CPU架構,從內核源碼arch/arm/configs目錄下,找一個與目標系統最接近的配置文件(例如s3c2410_defconfig),拷貝到內核源碼根目錄下,命名為.config。

注意,如果你是為當前PC機編譯內核,最好拷貝如下文件到內核源碼根目錄下,做為初始配置文件。這個文件,是PC機當前運行的內核編譯時使用的配置文件。
/lib/moles/`uname -r`/build/.config
這里順便多說兩句,PC機內核的配置文件,選擇的功能真是多。不編不知道,一編才知道。Linux發行方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是想讓所發行的Linux能夠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吧。

b) 執行make menuconfig對此配置做一些需要的修改,退出時選擇保存,就將新的配置更新到.config文件中了。

4. 嵌入式設備的嵌入式設備上的Linux系統開發

Linux正在嵌入式開發領域穩步發展。因為Linux使用GPL(請參閱本文後面的參考資料),所以任何對將Linux定製於PDA、掌上機或者可佩帶設備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從網際網路免費下載其內核和應用程序,並開始移植或開發。許多Linux改良品種迎合了嵌入式/實時市場。它們包括RTLinux(實時Linux)、uclinux(用於非MMU設備的Linux)、MontavistaLinux(用於ARM、MIPS、PPC的Linux分發版)、ARM-Linux(ARM上的Linux)和其它Linux系統

嵌入式Linux開發大致涉及三個層次:引導裝載程序、Linux內核和圖形用戶界配鎮鉛面(或稱GUI)。引導裝載程序通常是在任何硬體上執行的第一段代碼。在象台式機這樣的常規系統中,通常將引導裝載程序裝入主引導記錄(MasterBootRecord,(MBR))中,或者裝入Linux駐留的磁碟的第一個扇區中。通常,在台式機或其它系統上,BIOS將控制移交給引導裝載程序。

專用軟體可以直接與遠程系統上的快閃記憶體設備進行交互並將引導裝載程序安裝在快閃記憶體的給定位置中。快閃記憶體設備是與存儲設備功能類似的特殊晶元,而且它們能持久存儲信息—即,在重新引導時不會擦除其內容。旅腔

某些種類的嵌入式設備具有微小的引導代碼—根據幾個位元組的指令—它將初始化一些DRAM設置並啟用目標上的一個串列(或者USB,或者乙太網)埠與主機程序通信。然後,主機程序或裝入程序可以使用這個連接將引導裝載程序傳送到目標上,並將它寫入快閃記憶體。設置工具鏈在主機機器上創建一個用於編譯將在目標上運行的內核和應用程序的構建環境—這是因為目標硬體可能沒有與主機兼容的二進制執行級別。

工具鏈由一套用於編譯、匯編和鏈接內核及應用程序的組件組成。這些組件包括:Binutils—用於操作二進制文件的實用程序集合。它們包括諸如ar、as、objmp、obj這樣的實用程序。G—GNUC編譯器。Glibc—所有用戶應用程序都將鏈接到的C庫。避免使用任何C庫函數的內核和其它應用程序可以在沒有該培好庫的情況下進行編譯。構建工具鏈建立了一個交叉編譯器環境。本地編譯器編譯與本機同類的處理器的指令。交叉編譯器運行在某一種處理器上,卻可以編譯另一種處理器的指令。重頭設置交叉編譯器工具鏈可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它包括下載源代碼、修補補丁、配置、編譯、設置頭文件、安裝以及很多很多的操作。另外,這樣一個徹底的構建過程對內存和硬碟的需求是巨大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內存和硬碟空間,那麼在構建階段由於相關性、配置或頭文件設置等問題會突然冒出許多問題。

因此能夠從網際網路上獲得已預編譯的二進制文件是一件好事(但不太好的一點是,它們大多數只限於基於ARM的系統,但遲早會改變的)。一些比較流行的已預編譯的工具鏈包括那些來自Compaq(FamiliarLinux)、LART(LARTLinux)和Embedian(基於Debian但與它無關)的工具鏈—所有這些工具鏈都用於基於ARM的平台。從用戶的觀點來看,圖形用戶界面(GUI)是系統的一個最至關重要的方面:用戶通過GUI與系統進行交互。所以GUI應該易於使用並且非常可靠。但它還需要是有內存意識的,以便在內存受限的、微型嵌入式設備上可以無縫執行。所以,它應該是輕量級的,並且能夠快速裝入。

另一個要考慮的重要方面涉及許可證問題。一些GUI分發版具有允許免費使用的許可證,甚至在一些商業產品中也是如此。另一些許可證要求如果想將GUI合並入項目中則要支付版稅。

最後,大多數開發人員可能會選擇XFree86,因為XFree86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能使用他們喜歡的工具的熟悉環境。但是市場上較新的GUI,象CenturySoftware的(Nano-X)和TrolltechQT/Embedded,與X在嵌入式Linux的競技舞台中展開了激烈競爭,這主要是因為它們佔用很少的資源、執行的速度很快並且具有定製窗口構件的支持。

閱讀全文

與linuxmips交叉編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微雲版本 瀏覽:903
文件保存路徑規范 瀏覽:827
vb編程如何新建excel 瀏覽:83
穿越火線文件名字 瀏覽:750
最新款快手如何無水印網站視頻 瀏覽:625
劍靈到50級後怎麼升級 瀏覽:671
文本文件內容開機以後發現沒了 瀏覽:593
ie單文件英文 瀏覽:865
如何修改數據表的數據 瀏覽:476
找出取走了哪個數據 瀏覽:229
做app除了app還有哪些消費 瀏覽:276
哪個網站能查外國賽鴿腳環 瀏覽:134
win10更新後原來的系統文件 瀏覽:852
win10開機代碼錯誤怎麼解決 瀏覽:931
js控制hr標簽長度 瀏覽:551
win10刪除設置里的游戲嗎 瀏覽:893
win10無法視頻播放器 瀏覽:989
未來寬頻初始密碼 瀏覽:517
化妝品宣傳單是word做的嗎 瀏覽:237
gaussian文件 瀏覽:1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