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系統 > linuxtops

linuxtops

發布時間:2024-08-25 17:10:22

linux下怎麼查看內存使用情況和CPU利用率

1. 在系統維護的過程中,隨時可能有需要查看 CPU 使用率,並根據相應信息分析系統狀況的需要。在 CentOS 中,可以通過 top 命令來查看 CPU 使用狀況。運行 top 命令後,CPU 使用狀態會以全屏的方式顯示,並且會處在對話的模式 -- 用基於 top 的命令,可以控制顯示方式等等。退出 top 的命令為 q (在 top 運行中敲 q 鍵一次)。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夠實時顯示系統中各個進程的資源佔用狀況,類似於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
可以直接使用top命令後,查看%MEM的內容。可以選擇按進程查看或者按用戶查看,如想查看oracle用戶的進程內存使用情況的話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
$ top -u oracle

2. 釋義:
PID:進程的ID
USER:進程所有者
PR:進程的優先順序別,越小越優先被執行
NInice:值
VIRT:進程佔用的虛擬內存
RES:進程佔用的物理內存
SHR:進程使用的共享內存
S:進程的狀態。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運行,高晌廳Z表示僵死狀態,N表示該進程優先值為負數
%CPU:進程佔用CPU的使用率
%MEM:進程使用的物理內存和總內存的百分比
TIME+:該進程啟動後佔用的總的CPU時間,即佔用CPU使用時間的累加值戚隱。
COMMAND:進程啟動命令名稱

3.操作實例:

在命令行中輸入 「top」

即可啟動 top

top 的全屏對話模式可分為3部分:系統信息欄、命令輸入欄、進程列表欄。

第一部分 -- 最上部的 系統信息欄 :

謹圓第一行(top):

「00:11:04」為系統當前時刻;

「3:35」為系統啟動後到現在的運作時間;

「2 users」為當前登錄到系統的用戶,更確切的說是登錄到用戶的終端數 -- 同一個用戶同一時間對系統多個終端的連接將被視為多個用戶連接到系統,這里的用戶數也將表現為終端的數目;

「load average」為當前系統負載的平均值,後面的三個值分別為1分鍾前、5分鍾前、15分鍾前進程的平均數,一般的可以認為這個數值超過 CPU 數目時,CPU 將比較吃力的負載當前系統所包含的進程;

第二行(Tasks):

「59 total」為當前系統進程總數;

「1 running」為當前運行中的進程數;

「58 sleeping」為當前處於等待狀態中的進程數;

「0 stoped」為被停止的系統進程數;

「0 zombie」為被復原的進程數;

第三行(Cpus):

分別表示了 CPU 當前的使用率;

第四行(Mem):

分別表示了內存總量、當前使用量、空閑內存量、以及緩沖使用中的內存量;

第五行(Swap):

表示類別同第四行(Mem),但此處反映著交換分區(Swap)的使用情況。通常,交換分區(Swap)被頻繁使用的情況,將被視作物理內存不足而造成的。

第二部分 -- 中間部分的內部命令提示欄:

top 運行中可以通過 top 的內部命令對進程的顯示方式進行控制。內部命令如下表:

s

- 改變畫面更新頻率

l - 關閉或開啟第一部分第一行 top 信息的表示

t - 關閉或開啟第一部分第二行 Tasks 和第三行 Cpus 信息的表示

m - 關閉或開啟第一部分第四行 Mem 和 第五行 Swap 信息的表示

N - 以 PID 的大小的順序排列表示進程列表(第三部分後述)

P - 以 CPU 佔用率大小的順序排列進程列表 (第三部分後述)

M - 以內存佔用率大小的順序排列進程列表 (第三部分後述)

h - 顯示幫助

n - 設置在進程列表所顯示進程的數量

q - 退出 top

s -

改變畫面更新周期

第三部分 -- 最下部分的進程列表欄:

以 PID 區分的進程列表將根據所設定的畫面更新時間定期的更新。通過 top 內部命令可以控制此處的顯示方式

pmap

可以根據進程查看進程相關信息佔用的內存情況,(進程號可以通過ps查看)如下所示:
$ pmap -d 5647

ps

如下例所示:
$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其中rsz是是實際內存
$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 grep oracle | sort -nrk

其中rsz為實際內存,上例實現按內存排序,由大到小

在Linux下查看內存我們一般用free命令:
[root@scs-2 tmp]#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66180 3250004 16176 0 110652 2668236
-/+ buffers/cache: 471116 2795064
Swap: 2048276 80160 1968116

下面是對這些數值的解釋:
total:總計物理內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額。
Buffers/cached:磁碟緩存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就不多解釋了。
區別:第二行(mem)的used/free與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區別。 這兩個的區別在於使用的角度來看,第一行是從OS的角度來看,因為對於OS,buffers/cached 都是屬於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內存是16176KB,已用內存是3250004KB,其中包括,內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從應用程序角度來看,對於應用程序來說,buffers/cached 是等於可用的,因為buffer/cached是為了提高文件讀取的性能,當應用程序需在用到內存的時候,buffer/cached會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從應用程序的角度來說,可用內存=系統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上例:
2795064=16176+110652+2668236

接下來解釋什麼時候內存會被交換,以及按什麼方交換。 當可用內存少於額定值的時候,就會開會進行交換。
如何看額定值:
cat /proc/meminfo

[root@scs-2 tmp]# cat /proc/meminfo
MemTotal: 3266180 kB
MemFree: 17456 kB
Buffers: 111328 kB
Cached: 2664024 kB
SwapCached: 0 kB
Active: 467236 kB
Inactive: 2644928 kB
HighTotal: 0 kB
HighFree: 0 kB
LowTotal: 3266180 kB
LowFree: 17456 kB
SwapTotal: 2048276 kB
SwapFree: 1968116 kB
Dirty: 8 kB
Writeback: 0 kB
Mapped: 345360 kB
Slab: 112344 kB
Committed_AS: 535292 kB
PageTables: 2340 kB
VmallocTotal: 536870911 kB
VmallocUsed: 272696 kB
VmallocChunk: 536598175 kB
HugePages_Total: 0
HugePages_Free: 0
Hugepagesize: 2048 kB

用free -m查看的結果:
[root@scs-2 tmp]#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189 3173 16 0 107 2605
-/+ buffers/cache: 460 2729
Swap: 2000 78 1921

查看/proc/kcore文件的大小(內存鏡像):
[root@scs-2 tmp]# ll -h /proc/kcore
-r-------- 1 root root 4.1G Jun 12 12:04 /proc/kcore

備註:

佔用內存的測量

測量一個進程佔用了多少內存,linux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方便的方法,/proc目錄為我們提供了所有的信息,實際上top等工具也通過這里來獲取相應的信息。

/proc/meminfo 機器的內存使用信息

/proc/pid/maps pid為進程號,顯示當前進程所佔用的虛擬地址。

/proc/pid/statm 進程所佔用的內存

[root@localhost ~]# cat /proc/self/statm

654 57 44 0 0 334 0

輸出解釋

CPU 以及CPU0。。。的每行的每個參數意思(以第一行為例)為:

參數 解釋 /proc//status

Size (pages) 任務虛擬地址空間的大小 VmSize/4

Resident(pages) 應用程序正在使用的物理內存的大小 VmRSS/4

Shared(pages) 共享頁數 0

Trs(pages) 程序所擁有的可執行虛擬內存的大小 VmExe/4

Lrs(pages) 被映像到任務的虛擬內存空間的庫的大小 VmLib/4

Drs(pages) 程序數據段和用戶態的棧的大小 (VmData+ VmStk )4

dt(pages) 04

查看機器可用內存

/proc/28248/>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23788 926400 97388 0 134668 503688

-/+ buffers/cache: 288044 735744

Swap: 1959920 89608 1870312

我們通過free命令查看機器空閑內存時,會發現free的值很小。這主要是因為,在linux中有這么一種思想,內存不用白不用,因此它盡可能的cache和buffer一些數據,以方便下次使用。但實際上這些內存也是可以立刻拿來使用的。

所以 空閑內存=free+buffers+cached=total-used

top命令 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 分析工具 ,能夠實時顯示系統 中各個進程的資源佔用狀況,類似於Windows的任務管理 器。下面詳細介紹它的使用方法。

top - 02:53:32 up 16 days, 6:34, 17 users, load average: 0.24, 0.21, 0.24
Tasks: 481 total, 3 running, 474 sleeping, 0 stopped, 4 zombie
Cpu(s): 10.3%us, 1.8%sy, 0.0%ni, 86.6%id, 0.5%wa, 0.2%hi, 0.6%si, 0.0%st
Mem: 4042764k total, 4001096k used, 41668k free, 383536k buffers
Swap: 2104472k total, 7900k used, 2096572k free, 1557040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32497 jacky 20 0 669m 222m 31m R 10 5.6 29:27.62 firefox
4788 yiuwing 20 0 257m 18m 13m S 5 0.5 5:42.44 konsole
5657 Liuxiaof 20 0 585m 159m 30m S 4 4.0 5:25.06 firefox
4455 xiefc 20 0 542m 124m 30m R 4 3.1 7:23.03 firefox
6188 Liuxiaof 20 0 191m 17m 13m S 4 0.5 0:01.16 konsole

統計信息區前五行是系統整體的統計信息。第一行是任務隊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執行結果。其內容如下:

01:06:48 當前時間
up 1:22 系統運行 時間,格式為時:分
1 user 當前登錄用戶 數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系統負載 ,即任務隊列的平均長度。
三個數值分別為 1分鍾、5分鍾、15分鍾前到現在的平均值。

第二、三行為進程和CPU的信息。當有多個CPU時,這些內容可能會超過兩行。內容如下:

Tasks: 29 total 進程總數
1 running 正在運行的進程數
28 sleeping 睡眠的進程數
0 stopped 停止的進程數
0 zombie 僵屍進程數
Cpu(s): 0.3% us 用戶空間佔用CPU百分比
1.0% sy 內核 空間佔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戶進程空間內改變過優先順序的進程佔用CPU百分比
98.7% id 空閑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輸入輸出的CPU時間百分比
0.0% hi
0.0% si

最後兩行為內存 信息。內容如下:

Mem: 191272k total 物理內存總量
173656k used 使用的物理內存總量
17616k free 空閑內存總量
22052k buffers 用作內核緩存 的內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 交換區總量
0k used 使用的交換區總量
192772k free 空閑交換區總量
123988k cached 緩沖的交換區總量。
內存中的內容被換出到交換區,而後又被換入到內存,但使用過的交換區尚未被覆蓋,
該數值即為這些內容已存在於內存中 的交換區的大小。
相應的內存再次被換出時可不必再對交換區寫入。

進程信息區統計信息區域的下方顯示了各個進程的詳細信息。首先來認識一下各列的含義。

序號 列名 含義
a PID 進程id
b PPID 父進程id
c RUSER Real user name
d UID 進程所有者的用戶id
e USER 進程所有者的用戶名
f GROUP 進程所有者的組名
g TTY 啟動進程的終端名。不是從終端啟動的進程則顯示為 ?
h PR 優先順序
i NI nice值。負值表示高優先順序,正值表示低優先順序
j P 最後使用的CPU,僅在多CPU環境 下有意義
k %CPU 上次更新到現在的CPU時間佔用百分比
l TIME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秒
m TIME+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1/100秒
n %MEM 進程使用的物理內存 百分比
o VIRT 進程使用的虛擬內存總量,單位kb。VIRT=SWAP+RES
p SWAP 進程使用的虛擬內存中,被換出的大小,單位kb。
q RES 進程使用的、未被換出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RES=CODE+DATA
r CODE 可執行代碼佔用的物理 內存大小,單位kb
s DATA 可執行代碼以外的部分(數據 段+棧)佔用的物理 內存大小,單位kb
t SHR 共享內存大小,單位kb
u nFLT 頁面錯誤次數
v nDRT 最後一次寫入到現在,被修改過的頁面數。
w S 進程狀態。
D =不可中斷的睡眠狀態
R =運行
S =睡眠
T =跟蹤/停止
Z =僵屍進程
x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y WCHAN 若該進程在睡眠,則顯示睡眠中的系統函數名
z Flags 任務標志,參考 sched.h

默認情況下僅顯示比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可以通過下面的快捷鍵來更改顯示內容。
更改顯示內容通過 f 鍵可以選擇顯示的內容。按 f 鍵之後會顯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顯示或隱藏對應的列,最後按回車鍵確定。
按 o 鍵可以改變列的顯示順序。按小寫的 a-z 可以將相應的列向右移動,而大寫的 A-Z 可以將相應的列向左移動。最後按回車鍵確定。
按大寫的 F 或 O 鍵,然後按 a-z 可以將進程按照相應的列進行排序。而大寫的 R 鍵可以將當前的排序倒轉。

==============================

top命令使用過程中,還可以使用一些交互的命令來完成其它參數的功能。這些命令是通過快捷鍵啟動的。
<空格>:立刻刷新。
P:根據CPU使用大小進行排序。
T:根據時間、累計時間排序。
q:退出top命令。
m:切換顯示內存信息。
t:切換顯示進程和CPU狀態信息。
c:切換顯示命令名稱和完整命令行。
M:根據使用內存大小進行排序。
W:將當前設置寫入~/.toprc文件中。這是寫top配置文件的推薦方法。

可以看到,top命令是一個功能十分強大的監控系統的工具,對於系統管理員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點是會消耗很多系統資源。

應用實例
使用top命令可以監視指定用戶,預設情況是監視所有用戶的進程。如果想查看指定用戶的情況,在終端中按「U」鍵,然後輸入用戶名,系統就會切換為指定用戶的進程運行界面。
a.作用
free命令用來顯示內存的使用情況,使用許可權是所有用戶。
b.格式
free [-b-k-m] [-o] [-s delay] [-t] [-V]
c.主要參數
-b -k -m:分別以位元組(KB、MB)為單位顯示內存使用情況。
-s delay:顯示每隔多少秒數來顯示一次內存使用情況。
-t:顯示內存總和列。
-o:不顯示緩沖區調節列。
d.應用實

Ⅱ 源代碼開放的操作系統是

Linux操作系統,是一種計算機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的內核的名字也是「Linux」。Linux操作系統也是自由軟體和開放源代碼發展中最著名的例子。

嚴格來講,Linux這個詞本身只表示Linux內核,但在實際上人們已經習慣了用Linux來形容整個基於Linux內核,並且搭配了程各種人機界面、應用和服務軟體的操作系統(也被稱為GNU/Linux)。基於這些組件的Linux軟體被稱為Linux發行版。一般來講,一個Linux發行套件包含大量的軟體,比如軟體開發工具,資料庫,Web伺服器(例如Apache),X Window,桌面環境(比如GNOME和KDE),辦公套件(比如OpenOffice.org),等等。
Linux內核最初是為英特爾386微處理器設計的。現在Linux內核支持從個人電腦到大型主機甚至包括嵌入式系統在內的各種硬體設備。
在開始的時候,Linux只是個人狂熱愛好的一種產物。但是現在,Linux已經成為了一種受到廣泛關注和支持的一種操作系統。包括IBM和惠普在內的一些計算機業巨頭也開始支持Linux。很多人認為,和其他的商用Unix系統以及微軟Windows相比,作為自由軟體的Linux具有低成本,安全性高,更加可信賴的優勢。

操作系是控制其他程序運行,管理系統資源並為用戶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統軟體的集合。

操作系統大全
早期操作系統(專利保護)

TRS-DOS,ROM OS's
TI99-4
Commodore PET,64,和 VIC-20,
第一套IBM-PC
蘋果電腦
Sinclair Micro和QnX等

非Unix商業操作系統

CPM操作系統
MP/M-80
UCSD P-system
Mini-FLEX
SSB-DOS
CP/M-86
DR-DOS
FreeDOS
MS-DOS
PC-DOS
Mach 由卡納尼基梅隆大學研究
L4微內核 第二代微內核
CHORUS
Choices
Multics
OS-9
NSJ
Netware:一種網路伺服器操作系統

Unix及類似系統

A/UX(Apple UNIX)
Unix
微軟Xenix
ChorusOS
Cromix
UNIflex
OS-9
IBM的AIX
BSD
FreeBSD
NetBSD
OpenBSD
DragonFly BSD
PC-BSD
Digital UNIX,即之後康柏Tru64
DNIX
HP的HP-UX
GNU/Hurd
SGI的IRIX
Inferno
Linux(或稱GNU/Linux)
Mac OS X
MenuetOS
Minix
OSF/1
Plan9
SCO的SCO UNIX
Sun的SunOS,即之後的Solaris
System V
Ultrix
UniCOS
麒麟操作系統(Kylin),由國防科技大學、中軟公司、聯想公司、浪潮公司和民族恆星公司五家單位合作研製的伺服器操作系統
OS/390
z/OS
Syllable

其他

Acorn
Arthur
ARX
RISC OS
RISCiX
Amiga
AmigaOS
Atari ST
TOS
MultiTOS
MiNT

蘋果電腦(Apple/Macintosh)

Apple DOS
ProDOS
Mac OS
Mac OS X
pink OS
BeOS

A/UX
Be
BeOS
BeIA

Digital/康柏(Compaq)

AIS
OS-8
RSTS/E
RSX-11
RT-11
TOPS-10
TOPS-20
VMS(後更名為OpenVMS)

IBM

OS/2
AIX
OS/400
OS/390
VM/CMS
DOS/VSE
VSE/SP
VSE/ESA
OS/360
MFT
MVT
SVS
MVS
TPF
ALCS
z/OS
PC-DOS
pink OS

微軟(Microsoft)

MS-DOS
Xenix
Microsoft Bob
基於MS-DOS操作系統的Windows
Windows 1.0
Windows 2.0
Windows 3.1
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Windows NT
Windows NT 3.5
Windows NT 4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XP SP1

Windows XP SP2
Windows XP SP3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x64 Edition
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3 64-bit Edition
Windows Vista

Windows Vista SP1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Windows Vista Business
Windows Vista Ultimate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Windows Vista Starter

Windows Server 2008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Web x86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Web x64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Standard x86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Standard x64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Enterprise x86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Enterprise x64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Datacenter x86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Datacenter x64

Novell

NetWare
Unixware
SUSE Linux

NeXT

NEXTSTEP(即之後的Mac OS X)
Plan 9
Inferno

Prime Computer
Primos

西門子

BS2000 - 用於西門子公司的大型主機。
SINIX(也稱Reliant UNIX) - 用於西門子公司的UNIX電腦系統。

個人電子助理(PDA)操作系統

Palm OS
Pocket PC
EPOC
Microsoft Windows CE
Linux

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Windows Mobile系列
Embedded Linux由Montavista創造,在Motorola's A760,E680等機型上使用
Mobilinux由Montavista創造
Symbian OS系列

其他操作系統

動態可擴展操作系統
MIT的Exo Kernel
華盛頓大學的 SPIN
哈佛大學的 VINO
illinois大學的Choices
ReactOS

Ⅲ 如何查看linux的cpu使用率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夠實時顯示系統中各個進程的資源佔用狀況,類似於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
可以直接使用top命令後,查看%MEM的內容。可以選擇按進程查看或者按用戶查看,如想查看oracle用戶的進程內存使用情況的話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
$ top -u oracle

2. 釋義:
PID:進程的ID
USER:進程所有者
PR:進程的優先順序別,越小越優先被執行
NInice:值
VIRT:進程佔用的虛擬內存
RES:進程佔用的物理內存
SHR:進程使用的共享內存
S:進程的狀態。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運行,Z表示僵死狀態,N表示該進程優先值為負數
%CPU:進程佔用CPU的使用率
%MEM:進程使用的物理內存和總內存的百分比
TIME+:該進程啟動後佔用的總的CPU時間,即佔用CPU使用時間的累加值。
COMMAND:進程啟動命令名稱

3.操作實例:

在命令行中輸入 逗top地

即可啟動 top

top 的全屏對話模式可分為3部分:系統信息欄、命令輸入欄、進程列表欄。

第一部分 -- 最上部的 系統信息欄 :

第一行(top):

逗00:11:04地為系統當前時刻;

逗3:35地為系統啟動後到現在的運作時間;

逗2 users地為當前登錄到系統的用戶,更確切的說是登錄到用戶的終端數 -- 同一個用戶同一時間對系統多個終端的連接將被視為多個用戶連接到系統,這里的用戶數也將表現為終端的數目;

逗load average地為當前系統負載的平均值,後面的三個值分別為1分鍾前、5分鍾前、15分鍾前進程的平均數,一般的可以認為這個數值超過 CPU 數目時,CPU 將比較吃力的負載當前系統所包含的進程;

第二行(Tasks):

逗59 total地為當前系統進程總數;

逗1 running地為當前運行中的進程數;

逗58 sleeping地為當前處於等待狀態中的進程數;

逗0 stoped地為被停止的系統進程數;

逗0 zombie地為被復原的進程數;

第三行(Cpus):

分別表示了 CPU 當前的使用率;

第四行(Mem):

分別表示了內存總量、當前使用量、空閑內存量、以及緩沖使用中的內存量;

第五行(Swap):

表示類別同第四行(Mem),但此處反映著交換分區(Swap)的使用情況。通常,交換分區(Swap)被頻繁使用的情況,將被視作物理內存不足而造成的。

第二部分 -- 中間部分的內部命令提示欄:

top 運行中可以通過 top 的內部命令對進程的顯示方式進行控制。內部命令如下表:

s

- 改變畫面更新頻率

l - 關閉或開啟第一部分第一行 top 信息的表示

t - 關閉或開啟第一部分第二行 Tasks 和第三行 Cpus 信息的表示

m - 關閉或開啟第一部分第四行 Mem 和 第五行 Swap 信息的表示

N - 以 PID 的大小的順序排列表示進程列表(第三部分後述)

P - 以 CPU 佔用率大小的順序排列進程列表 (第三部分後述)

M - 以內存佔用率大小的順序排列進程列表 (第三部分後述)

h - 顯示幫助

n - 設置在進程列表所顯示進程的數量

q - 退出 top

s -

改變畫面更新周期

第三部分 -- 最下部分的進程列表欄:

以 PID 區分的進程列表將根據所設定的畫面更新時間定期的更新。通過 top 內部命令可以控制此處的顯示方式

pmap

可以根據進程查看進程相關信息佔用的內存情況,(進程號可以通過ps查看)如下所示:
$ pmap -d 5647

ps

如下例所示:
$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其中rsz是是實際內存
$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 grep oracle | sort -nrk

其中rsz為實際內存,上例實現按內存排序,由大到小

在Linux下查看內存我們一般用free命令:
[root@scs-2 tmp]#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66180 3250004 16176 0 110652 2668236
-/+ buffers/cache: 471116 2795064
Swap: 2048276 80160 1968116

下面是對這些數值的解釋:
total:總計物理內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額。
Buffers/cached:磁碟緩存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就不多解釋了。
區別:第二行(mem)的used/free與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區別。 這兩個的區別在於使用的角度來看,第一行是從OS的角度來看,因為對於OS,buffers/cached 都是屬於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內存是16176KB,已用內存是3250004KB,其中包括,內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從應用程序角度來看,對於應用程序來說,buffers/cached 是等於可用的,因為buffer/cached是為了提高文件讀取的性能,當應用程序需在用到內存的時候,buffer/cached會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從應用程序的角度來說,可用內存=系統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上例:
2795064=16176+110652+2668236

接下來解釋什麼時候內存會被交換,以及按什麼方交換。 當可用內存少於額定值的時候,就會開會進行交換。
如何看額定值:
cat /proc/meminfo

[root@scs-2 tmp]# cat /proc/meminfo
MemTotal: 3266180 kB
MemFree: 17456 kB
Buffers: 111328 kB
Cached: 2664024 kB
SwapCached: 0 kB
Active: 467236 kB
Inactive: 2644928 kB
HighTotal: 0 kB
HighFree: 0 kB
LowTotal: 3266180 kB
LowFree: 17456 kB
SwapTotal: 2048276 kB
SwapFree: 1968116 kB
Dirty: 8 kB
Writeback: 0 kB
Mapped: 345360 kB
Slab: 112344 kB
Committed_AS: 535292 kB
PageTables: 2340 kB
VmallocTotal: 536870911 kB
VmallocUsed: 272696 kB
VmallocChunk: 536598175 kB
HugePages_Total: 0
HugePages_Free: 0
Hugepagesize: 2048 kB

用free -m查看的結果:
[root@scs-2 tmp]#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189 3173 16 0 107 2605
-/+ buffers/cache: 460 2729
Swap: 2000 78 1921

查看/proc/kcore文件的大小(內存鏡像):
[root@scs-2 tmp]# ll -h /proc/kcore
-r-------- 1 root root 4.1G Jun 12 12:04 /proc/kcore

備註:

佔用內存的測量

測量一個進程佔用了多少內存,linux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方便的方法,/proc目錄為我們提供了所有的信息,實際上top等工具也通過這里來獲取相應的信息。

/proc/meminfo 機器的內存使用信息

/proc/pid/maps pid為進程號,顯示當前進程所佔用的虛擬地址。

/proc/pid/statm 進程所佔用的內存

[root@localhost ~]# cat /proc/self/statm

654 57 44 0 0 334 0

輸出解釋

CPU 以及CPU0。。。的每行的每個參數意思(以第一行為例)為:

參數 解釋 /proc//status

Size (pages) 任務虛擬地址空間的大小 VmSize/4

Resident(pages) 應用程序正在使用的物理內存的大小 VmRSS/4

Shared(pages) 共享頁數 0

Trs(pages) 程序所擁有的可執行虛擬內存的大小 VmExe/4

Lrs(pages) 被映像到任務的虛擬內存空間的庫的大小 VmLib/4

Drs(pages) 程序數據段和用戶態的棧的大小 (VmData+ VmStk )4

dt(pages) 04

查看機器可用內存

/proc/28248/>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23788 926400 97388 0 134668 503688

-/+ buffers/cache: 288044 735744

Swap: 1959920 89608 1870312

我們通過free命令查看機器空閑內存時,會發現free的值很小。這主要是因為,在linux中有這么一種思想,內存不用白不用,因此它盡可能的cache和buffer一些數據,以方便下次使用。但實際上這些內存也是可以立刻拿來使用的。

所以 空閑內存=free+buffers+cached=total-used

top命令 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 分析工具 ,能夠實時顯示系統 中各個進程的資源佔用狀況,類似於Windows的任務管理 器。下面詳細介紹它的使用方法。

top - 02:53:32 up 16 days, 6:34, 17 users, load average: 0.24, 0.21, 0.24
Tasks: 481 total, 3 running, 474 sleeping, 0 stopped, 4 zombie
Cpu(s): 10.3%us, 1.8%sy, 0.0%ni, 86.6%id, 0.5%wa, 0.2%hi, 0.6%si, 0.0%st
Mem: 4042764k total, 4001096k used, 41668k free, 383536k buffers
Swap: 2104472k total, 7900k used, 2096572k free, 1557040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32497 jacky 20 0 669m 222m 31m R 10 5.6 29:27.62 firefox
4788 yiuwing 20 0 257m 18m 13m S 5 0.5 5:42.44 konsole
5657 Liuxiaof 20 0 585m 159m 30m S 4 4.0 5:25.06 firefox
4455 xiefc 20 0 542m 124m 30m R 4 3.1 7:23.03 firefox
6188 Liuxiaof 20 0 191m 17m 13m S 4 0.5 0:01.16 konsole

統計信息區前五行是系統整體的統計信息。第一行是任務隊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執行結果。其內容如下:

01:06:48 當前時間
up 1:22 系統運行 時間,格式為時:分
1 user 當前登錄用戶 數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系統負載 ,即任務隊列的平均長度。
三個數值分別為 1分鍾、5分鍾、15分鍾前到現在的平均值。

第二、三行為進程和CPU的信息。當有多個CPU時,這些內容可能會超過兩行。內容如下:

Tasks: 29 total 進程總數
1 running 正在運行的進程數
28 sleeping 睡眠的進程數
0 stopped 停止的進程數
0 zombie 僵屍進程數
Cpu(s): 0.3% us 用戶空間佔用CPU百分比
1.0% sy 內核 空間佔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戶進程空間內改變過優先順序的進程佔用CPU百分比
98.7% id 空閑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輸入輸出的CPU時間百分比
0.0% hi
0.0% si

最後兩行為內存 信息。內容如下:

Mem: 191272k total 物理內存總量
173656k used 使用的物理內存總量
17616k free 空閑內存總量
22052k buffers 用作內核緩存 的內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 交換區總量
0k used 使用的交換區總量
192772k free 空閑交換區總量
123988k cached 緩沖的交換區總量。
內存中的內容被換出到交換區,而後又被換入到內存,但使用過的交換區尚未被覆蓋,
該數值即為這些內容已存在於內存中 的交換區的大小。
相應的內存再次被換出時可不必再對交換區寫入。

進程信息區統計信息區域的下方顯示了各個進程的詳細信息。首先來認識一下各列的含義。

序號 列名 含義
a PID 進程id
b PPID 父進程id
c RUSER Real user name
d UID 進程所有者的用戶id
e USER 進程所有者的用戶名
f GROUP 進程所有者的組名
g TTY 啟動進程的終端名。不是從終端啟動的進程則顯示為 ?
h PR 優先順序
i NI nice值。負值表示高優先順序,正值表示低優先順序
j P 最後使用的CPU,僅在多CPU環境 下有意義
k %CPU 上次更新到現在的CPU時間佔用百分比
l TIME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秒
m TIME+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1/100秒
n %MEM 進程使用的物理內存 百分比
o VIRT 進程使用的虛擬內存總量,單位kb。VIRT=SWAP+RES
p SWAP 進程使用的虛擬內存中,被換出的大小,單位kb。
q RES 進程使用的、未被換出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RES=CODE+DATA
r CODE 可執行代碼佔用的物理 內存大小,單位kb
s DATA 可執行代碼以外的部分(數據 段+棧)佔用的物理 內存大小,單位kb
t SHR 共享內存大小,單位kb
u nFLT 頁面錯誤次數
v nDRT 最後一次寫入到現在,被修改過的頁面數。
w S 進程狀態。
D =不可中斷的睡眠狀態
R =運行
S =睡眠
T =跟蹤/停止
Z =僵屍進程
x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y WCHAN 若該進程在睡眠,則顯示睡眠中的系統函數名
z Flags 任務標志,參考 sched.h

默認情況下僅顯示比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可以通過下面的快捷鍵來更改顯示內容。
更改顯示內容通過 f 鍵可以選擇顯示的內容。按 f 鍵之後會顯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顯示或隱藏對應的列,最後按回車鍵確定。
按 o 鍵可以改變列的顯示順序。按小寫的 a-z 可以將相應的列向右移動,而大寫的 A-Z 可以將相應的列向左移動。最後按回車鍵確定。
按大寫的 F 或 O 鍵,然後按 a-z 可以將進程按照相應的列進行排序。而大寫的 R 鍵可以將當前的排序倒轉。

==============================

top命令使用過程中,還可以使用一些交互的命令來完成其它參數的功能。這些命令是通過快捷鍵啟動的。
<空格>:立刻刷新。
P:根據CPU使用大小進行排序。
T:根據時間、累計時間排序。
q:退出top命令。
m:切換顯示內存信息。
t:切換顯示進程和CPU狀態信息。
c:切換顯示命令名稱和完整命令行。
M:根據使用內存大小進行排序。
W:將當前設置寫入~/.toprc文件中。這是寫top配置文件的推薦方法。

可以看到,top命令是一個功能十分強大的監控系統的工具,對於系統管理員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點是會消耗很多系統資源。

應用實例
使用top命令可以監視指定用戶,預設情況是監視所有用戶的進程。如果想查看指定用戶的情況,在終端中按逗U地鍵,然後輸入用戶名,系統就會切換為指定用戶的進程運行界面。
a.作用
free命令用來顯示內存的使用情況,使用許可權是所有用戶。
b.格式
free [-b-k-m] [-o] [-s delay] [-t] [-V]
c.主要參數
-b -k -m:分別以位元組(KB、MB)為單位顯示內存使用情況。
-s delay:顯示每隔多少秒數來顯示一次內存使用情況。
-t:顯示內存總和列。
-o:不顯示緩沖區調節列。
d.應用實例
free命令是用來查看內存使用情況的主要命令。和top命令相比,它的優點是使用簡單,並且只佔用很少的系統資源。通過-S參數可以使用free命令不間斷地監視有多少內存在使用,這樣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方便實時監控器。
#free -b -s5
使用這個命令後終端會連續不斷地報告內存使用情況(以位元組為單位),每5秒更新一次。

Ⅳ 簡單介紹一類你熟悉的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如windows、linux、unix、蘋果公司的操作系統

windows 7 發布於2009.10
windows vista 面向個人用戶。從2007年以來銷售的大多數pc都安裝了vista。
windows xp 是vista前身,目前仍很流行·。
windows server 2008 面向企業和伺服器應用,其前身是windows server 2003.server 2008 經常利用多核技術,帶有多個獨立處理器。64位應用很普遍。
windows 2000 仍就還在使用中,雖然microsoft 於2010年停止了對它的支持
windows ce 面向更小的計算機(比如手機、掌上型計算機和嵌入式處理器)的專用windows版本,它是windows功能的大子集
windows nt 3.1、3.5、3.51和4.0可追溯到1993年。nt 最初面向伺服器和專業用戶,而windows 9x則面向個人和辦公用戶。windows 2000是其後繼。就算「windows nt」這一術語已經過時,但nt內核仍是當前windows內核的基礎。
windows95、98、me(總稱為windows 9x)主要是面向桌面和筆記本操作系統,不具備nt的安全特性。xp替代了這些windows 版本。
更早以前是16位的windows3.1,直到推出windows95 。3.1 的圖形用戶界面(gui)是現代windows gui 的祖先。但其api不支持許多操作系統的關鍵特性,比如真正的多任務、對大的平面地址空間的內存管理以及安全性。
再往回到20世紀80年代初,可以認為dos是原來的「ibm pc」操作系統。dos僅具備簡單的命令行界面,不過windows 的shell 仍舊支持dos命令。
windows2000 、xp和server 2003 使用的是windows nt 內核第5版,只不過小版本號(5.x中的「x」)不一樣。比如windows xp 使用版本為nt 5.1.2600(「2600」是生成號)的內核。由於api(應用程序界面)功能與內核版本有關,所以用「nt 5」 來代表這三個windows版本較方便,雖然microsoft已不再使用「windows nt」這一術語。nt 6 內核是windows 7(6.1)、vista(6.0)、server2008(r2 是6.1,其他是6.0)的基礎,術語nt 6指的就是這三個版本。

Ⅳ aix內存使用情況查看

一、在AIX操作系統下查看
testterm1:/#oslevel
5.3.0.0
testterm1:/#svmon -G
size inuse free pin virtual
memory 131072 75378 55694 17409 40021
pg space147456 216
work pers clnt lpage
pin 17409 0 0 0
in use 40021 35355 2 0
其中memory size表示物理內存的大小(以4K為單位),inuse表示已使用物理內存的大小,free表示物理內存剩餘的空閑空間。
二、在Linux操作系統下查看
[root@RedHatAS4U4 ~]# cat /etc/redhat-releas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release 4 (Nahant Update 4)
[root@RedHatAS4U4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689 661 28 0 39 330

閱讀全文

與linuxtops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顯示器 瀏覽:343
什麼是數字圖像的數據量 瀏覽:763
使用什麼軟體可以對plc進行編程 瀏覽:131
廣電網路綠色繳費通道 瀏覽:247
iphone4s麥克風 瀏覽:845
怎麼用cmd運行java路徑 瀏覽:318
2014年日歷下載word 瀏覽:198
微信個人轉發量統計 瀏覽:196
怎麼樣將app里按鈕變大 瀏覽:769
狼蛛鼠找不到配置文件 瀏覽:845
土豪金編程器軟體打不開什麼原因 瀏覽:957
備分數據換SD片是什麼意思 瀏覽:666
jmp數據分析時主要看哪些參數 瀏覽:59
js循環 瀏覽:505
大數據大二學生可以做哪些實習 瀏覽:567
微信上沒有小程序選項 瀏覽:839
電腦桌面的excel文件不顯示圖標 瀏覽:992
ios無法綁定支付寶支付密碼 瀏覽:6
linux文件系統叫什麼 瀏覽:721
在wps中文件找不到了 瀏覽:5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