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linux中mail外發郵件有成功經驗的能否,說說經驗。我安裝了sendmail、設置了mail.rc都不行
發送和你有沒有域名暫時沒什麼關系,最好往163.com的郵箱發成功率高
不超過:
1.看日誌文件
cat /var/log/maillog
2.當然看到第一步的結果再往下走
⑵ linux下利用外部郵箱發送郵件
配置mail.rc 等於是foxmail之類,使用163郵箱外發郵件。
你可以發給任意其他郵箱,只要郵箱真實存在,收到郵件後,看到的發件人是 [email protected]
配置mail.rc就是為了不使用postfix這種服務資源的,和重啟postfix沒關系
⑶ linux mail伺服器怎麼用
一、概述:
在配置郵件伺服器之前,先解釋幾個概念。
通常使用Email都很容易,但是Internet的郵件系統是通過幾個復雜的部分連接而成的,對於最終用戶而言,我們熟悉的Outlook,Foxmail等都是用來收信和發信的,稱之為MUA:Mail User Agent,郵件用戶代理。
MUA並非直接將郵件發送至收件人手中,而是通過MTA:Mail Transfer Agent,郵件傳輸代理代為傳遞,Sendmail和Postfix就是扮演MTA的角色。
一封郵件從MUA發出後,可能通過一個或多個MTA傳遞,最終到達MDA:Mail Delivery Agent,郵件投遞代理,郵件到達MDA後,就存放在某個文件或特殊的資料庫里,我們將這個長期保存郵件的地方稱之為郵箱。
一旦郵件到達郵箱,就原地不動了,等用戶再通過MUA將其取走,就是用Outlook,Foxmail等軟體收信的過程。
所以一封郵件的流程是:
發件人:MUA --發送--> MTA -> 若干個MTA... -> MTA -> MDA <--收取-- MUA:收件人
MUA到MTA,以及MTA到MTA之間使用的協議就是SMTP協議,而收郵件時,MUA到MDA之間使用的協議最常用的是POP3或IMAP。
需要注意的是,專業郵件服務商都有大量的機器來為用戶服務,所以通常MTA和MDA並不是同一台伺服器,因此,在Outlook等軟體里,我們需要分別填寫SMTP發送伺服器的地址和POP3接收伺服器的地址。
Linux系統下郵件伺服器的搭建(Postfix+Dovecot)
對於網站來說,發送各種例如注冊通知的郵件是很基本的一個需求,之前我一直用的是騰訊的企業郵箱,感覺挺方便的,直接可以綁定QQ郵箱接收郵件,網站配置一下SMTP也就可以發出郵件。
但是在前幾天由於有重要信息需要立即通知用戶,所以選擇了群發郵件的方式。在當我以為一切都是辣么完美的時候,陸續有用戶過來問我什麼情況,我都會跟他們說請查收郵件,但是有好幾個人說並沒有任何
郵件,於是我試著再發一次,結果返回了錯誤提示。在網上找了下原因,後來看到這個:各大免費郵箱郵件群發賬戶SMTP伺服器配置及SMTP發送量限制情況,才知道是因為發信數量限制了。
所以只好另尋出路了,然後我在知乎上面找到了很多個提供郵件發送的服務商,大概有這些:SendGrid、MailChimp、Amazon SES、SendCloud、Mailgun等等,在看了不少人的建議之後,我選擇了Mailgun。
Mailgun注冊和配置都挺簡單,很快我就成功的發出了第一封郵件,懷著這封欣喜,我又發送了幾封郵件,可是悲劇發生在第三封郵件,Mailgun後台有詳細的發送記錄,這個非常不錯,在後台我看到我的郵件被拒收了,原因大概是該伺服器IP的發信頻率超過騰訊郵箱限制。所以這里就涉及到IP的問題,目前第三方的郵件發送服務普遍都是共享IP(後面還試過SendCloud、),而共享IP並不能確定是否已經達到接收方的數量限制,一旦達到了就無法再發送。這就是說還需要使用獨立IP才能保證郵件有較高的到達率,接著就看了各家的獨立IP價格,一般都是二十幾甚至四十幾美刀一個月,這對於我們這種小站長郵件需求不高的來說確實有點貴,買台VPS都不用這個價吧。
經過上面這些折騰,也算明白了如果要想順暢的發出郵件的話,除了花錢,就只有自己搭建一個郵件伺服器了。
好了,下面開始進入正題,教你搭建一個簡單的郵件伺服器。
用於搭建的伺服器信息
阿里雲 Centos 6.5 32位
Postfix-2.8.12.tar.gz Postfix MTA(郵件傳輸代理)
Dovecot-2.1.8.tar.gz IMAP 和 POP3 郵件伺服器
Postfixadmin-2.3.5.tar.gz 採用PHP編寫的開源WEB郵箱及域名賬號管理工具
Roundcubemail-0.8.1.tar.gz 採用php編寫的開源IMAP郵件WEB客戶端
安裝過程
1.安裝Postfix
yum -y install postfix
安裝完成還需要替換系統自帶的sendmail:
rpm -e sendmail
或者
yum remove sendmail
修改MTA(默認郵件傳輸代理)
alternatives --config mta
然後直接回車即可。
檢查一下是不是已經設置成功了。
alternatives --display mta
第一行可以看到mta的狀態。 例如:mat - status is manual.
2.安裝Dovecot
yum -y install dovecot
3.配置Postfix
編輯/etc/postfix/main.cf,可以下載下來修改,也可以使用vi進行編輯:
vi /etc/postfix/main.cf
修改如下:
# 75行: 取消注釋,設置hostname
myhostname = mail.lomu.me
# 83行: 取消注釋,設置域名
mydomain = lomu.me
# 99行: 取消注釋
myorigin = $mydomain
# 116行: 修改
inet_interfaces = all
# 119行: 推薦ipv4,如果支持ipv6,則可以為all
inet_protocols = ipv4
# 164行: 添加
mydestination = $myhostname, localhost.$mydomain, localhost, $mydomain
# 264行: 取消注釋,指定內網和本地的IP地址范圍
mynetworks = 127.0.0.0/8, 10.0.0.0/24
# 419行: 取消注釋,郵件保存目錄
home_mailbox = Maildir/
# 571行: 添加
smtpd_banner = $myhostname ESMTP
# 添加到最後
# 規定郵件最大尺寸為10M
message_size_limit = 10485760
# 規定收件箱最大容量為1G
mailbox_size_limit = 1073741824
# SMTP認證
smtpd_sasl_type = dovecot
smtpd_sasl_path = private/auth
smtpd_sasl_auth_enable = yes
smtpd_sasl_security_options = noanonymous
smtpd_sasl_local_domain = $myhostname
smtpd_recipient_restrictions = permit_mynetworks,permit_auth_destination,permit_sasl_authenticated,reject
修改好了之後使用/etc/rc.d/init.d/postfix start開啟postfix,使用chkconfig postfix on將postfix開機啟動。
4.配置Dovecot
修改如下:
[root@mail ~]# vi /etc/dovecot/dovecot.conf
# 26行: 如果不使用IPv6,請修改為*
listen = *
[root@mail ~]# vi /etc/dovecot/conf.d/10-auth.conf
# 9行: 取消注釋並修改
disable_plaintext_auth = no
# 97行: 添加
auth_mechanisms = plain login
[root@mail ~]# vi /etc/dovecot/conf.d/10-mail.conf
# 30行: 取消注釋並添加
mail_location = maildir:~/Maildir
[root@mail ~]# vi /etc/dovecot/conf.d/10-master.conf
# 88-90行: 取消注釋並添加
# Postfix smtp驗證
unix_listener /var/spool/postfix/private/auth {
mode = 0666
user = postfix
group = postfix
}
[root@mail ~]# /etc/rc.d/init.d/dovecot start
Starting Dovecot Imap: [ OK ]
[root@mail ~]# chkconfig dovecot on
到這里,我們的郵件伺服器就已經搭建成功了。
5.域名解析
最後別忘了還需要進行域名解析工作。
添加一個子域名mail,A記錄解析到伺服器IP。
再添加一個MX記錄,主機記錄為空,記錄值為上面解析的二級域名mail.lomu.me,優先順序10。
注意:解析生效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6.防火牆設置
/sbin/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5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110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143 -j ACCEPT
突破封鎖25口的轉發
/sbin/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m tcp --dport 10025 -j REDIRECT --to-ports 25
7.郵箱使用
一切都弄好以後,就可以使用Foxmail等第三方軟體來收發郵件了。在這里需要說一下,系統用戶就是郵件的用戶,例如root,就是一個郵箱用戶,郵箱是[email protected],密碼就是root的密碼,所以需要創建用戶,只要使用useradd創建用戶,再使用passwd設置密碼。
好了,假如我們創建一個admin的用戶:
# 創建用戶
useradd admin
#設置密碼,會要求輸入兩次密碼
passwd admin
接下來登錄Foxmail,如圖:
點擊創建,進入:
這里需要注意,郵件賬號是admin,並不是郵箱,另外我們沒有配置SSL,所以也不要勾選。 接下來點擊創建,如果一切正常的話,你已經成功了。
⑷ 在linux的伺服器下怎麼知道根目錄是什麼
就相當於windows系統的C盤
下面是介紹根目錄下的文件夾意義:
/:根目錄,位於linux文件系統目錄結構的頂層,一般根目錄下只存放目錄,不要存放文件,/etc、/bin、/dev、/lib、/sbin應該和根目錄放置在一個分區中。
/bin,/usr/bin:該目錄為命令文件目錄,也稱為二進制目錄。包含了供系統管理員及普通用戶使用的重要的linux命令和二進制(可執行)文件,包含shell解釋器等。
/boot: 該目錄中存放系統的內核文件和引導裝載程序文件,/boot/vmlinuz為linux的內核文件,以及/boot/gurb。建議單獨分區,分區大小100M即可。
/dev: 設備(device)文件目錄,存放linux系統下的設備文件,訪問該目錄下某個文件,相當於訪問某個設備,存放連接到計算機上的設備(終端、磁碟驅動 器、光碟機及網卡等)的對應文件,包括字元設備和塊設備等,常用的是掛載光碟機mount /dev/cdrom/mnt。
/etc: 系統配置文件存放的目錄,該目錄存放系統的大部分配置文件和子目錄,不建議在此目錄下存放可執行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有/etc/inittab、 /etc/fstab、/etc/init.d、/etc/X11(X Window系統有關)、/etc/sysconfig(與網路有關)、/etc/xinetd.d修改配置文件之前記得備份。該目錄下的文件由系統管理員來使用,普通用戶對大部分文件有隻讀許可權。
/home: 系統默認的用戶宿主目錄,新增用戶賬號時,用戶的宿主目錄都存放在此目錄下,~表示當前用戶的宿主目錄,~test表示用戶test的宿主目錄。建議單獨分區,並設置較大的磁碟空間,方便用戶存放數據。
/lib,/usr/lib,/usr/local/lib: 系統使用的函數庫的目錄,程序在執行過程中,需要調用一些額外的參數時需要函數庫的協助,該目錄下存放了各種編程語言庫。典型的linux系統包含了C、 C++和FORTRAN語言的庫文件。/lib目錄下的庫映像文件可以用來啟動系統並執行一些命令,目錄/lib/moles包含了可載入的內核模 塊,/lib目錄存放了所有重要的庫文件,其他的庫文件則大部分存放在/usr/lib目錄下。
/lost+fount: 在EXT2或EXT3文件系統中,當系統意外崩潰或機器意外關機,產生的一些文件碎片放在這里。在系統啟動的過程中fsck工具會檢查這里,並修復已經損 壞的文件系統。有時系統發生問題,有很多的文件被移到這個目錄中,可能會用手工的方法來修復,或者移動文件到運來的位置上
/mnt,/media: mnt目錄主要用來臨時掛載文件系統,為某些設備提供默認掛載點,如floppy,cdrom。這樣當掛載了一個設備如光碟機時,就可以通過訪問目錄/mnt/cdrom下的文件來訪問相應的光碟機上的文件了。
/opt: 給主機額外安裝軟體所擺放的目錄。如:FC4使用的Fedora 社群開發軟體,如果想要自行安裝新的KDE 桌面軟體,可以將該軟體安裝在該目錄下。以前的 Linux 系統中,習慣放置在 /usr/local 目錄下。
/proc: 此目錄的數據都在內存中,如系統核心,外部設備,網路狀態,由於數據都存放於內存中,所以不佔用磁碟空間,比較重要的目錄有/proc/cpuinfo、/proc/interrupts、/proc/dma、/proc/ioports、/proc/net/*等。
/root:系統管理員root的宿主目錄,系統第一個啟動的分區為/,所以最好將/root和/放置在一個分區下。
/sbin,/usr/sbin,/usr/local/sbin:放置系統管理員使用的可執行命令,如fdisk、shutdown、mount等。與/bin不同的是,這幾個目錄是給系統管理員root使用的命令,一般用戶只能"查看"而不能設置和使用。
/tmp: 一般用戶或正在執行的程序臨時存放文件的目錄,任何人都可以訪問,重要數據不可放置在此目錄下。
/srv: 服務啟動之後需要訪問的數據目錄,如www服務需要訪問的網頁數據存放在/srv/www內。
/usr: 應用程序存放目錄,/usr/bin 存放應用程序, /usr/share 存放共享數據,/usr/lib 存放不能直接運行的,卻是許多程序運行所必需的一些函數庫文件,/usr/local 存放軟體升級包,/usr/share/doc 系統說明文件存放目錄。/usr/share/man: 程序說明文件存放目錄,使用 man ls時會查詢/usr/share/man/man1/ls.1.gz的內容建議單獨分區,設置較大的磁碟空間。
/var: 放置系統執行過程中經常變化的文件,如隨時更改的日誌文件 /var/log。/var/log/message: 所有的登錄文件存放目錄。/var/spool/mail: 郵件存放的目錄。 /var/run: 程序或服務啟動後。建議單獨分區,設置較大的磁碟空間。
/tmp:存放臨時文件目錄,一些命令和應用程序會用的到這個目錄。該目錄下的所有文件會被定時刪除,以避免臨時文件占滿整個磁碟。
/dev目錄
dev是設備(device)的英文縮寫。/dev這個目錄對所有的用戶都十分重要。因為 在這個目錄中包含了所有Linux系統中使用的外部設備。但是這里並不是放的外部設備的驅動程序,這一點和windows,dos操作系統不一樣。它實際上是一個訪問這些外部設備的埠。我們可以非常方便地去訪問這些外部設備,和訪問一個文件,一個目錄沒有任何區別。
Linux沿襲Unix的風格,將所有設備認成是一個文件。
設備文件分為兩種:塊設備文件(b)和字元設備文件(c),設備文件一般存放在/dev目錄下,對常見設備文件作如下說明:
/dev/hd[a-t]:IDE設備
/dev/sd[a-z]:SCSI設備
/dev/fd[0-7]:標准軟碟機
/dev/md[0-31]:軟raid設備
/dev/loop[0-7]:本地回環設備
/dev/ram[0-15]:內存
/dev/null:無限數據接收設備,相當於黑洞
/dev/zero:無限零資源
/dev/tty[0-63]:虛擬終端
/dev/ttyS[0-3]:串口
/dev/lp[0-3]:並口
/dev/console:控制台
/dev/fb[0-31]:framebuffer
/dev/cdrom => /dev/hdc
/dev/modem => /dev/ttyS[0-9]
/dev/pilot => /dev/ttyS[0-9]
/dev/random:隨機數設備
/dev/urandom:隨機數設備
/etc目錄
/etc/rc,/etc/rc.d,/etc/rc*.d 啟動、或改變運行級時運行的scripts或scripts的目錄。
/etc/passwd 用戶資料庫,其中的域給出了用戶名、真實姓名、家目錄、加密的口令和用戶的其他信息。
/etc/fstab 啟動時mount -a命令(在/etc/rc 或等效的啟動文件中)自動mount的文件系統列表。Linux下,也包括用swapon -a啟用的swap區的信息。
/etc/group 類似/etc/passwd ,但說明的不是用戶而是用戶組。
/etc/inittab init 的配置文件,設定系統啟動時init進程將把系統設置成什麼樣的runlevel 。
/etc/issue getty 在登錄提示符前的輸出信息.通常包括系統的一段短說明或歡迎信息內容由系統管理員確定。
/etc/motd Message Of The Day,成功登錄後自動輸出內容由系統管理員確定,經常用於通告信息,如計劃關機時間的警告。
/etc/mtab 當前安裝的文件系統列表.由scripts初始化,並由mount 命令自動更新,需要一個當前安裝的文件系統的列表時使用,例如df 命令。
/etc/shadow 在安裝了影子口令軟體的系統上的影子口令文件.影子口令文件將/etc/passwd 文件中的加密口令移動到/etc/shadow 中,而後者只對root可讀這使破譯口令更困難.
/etc/login.defs login 命令的配置文件。
/etc/printcap 類似/etc/termcap ,但針對列印機語法不同。
/etc/profile , /etc/csh.login , /etc/csh.cshrc 登錄或啟動時Bourne或C shells執行的文件,這允許系統管理員為所有用戶建立全局預設環境。
/etc/securetty 確認安全終端,即哪個終端允許root登錄.一般只列出虛擬控制台,這樣就不可能(至少很困難)通過modem或網路闖入系統並得到超級用戶特權。
/etc/shells 列出可信任的shell.chsh 命令允許用戶在本文件指定范圍內改變登錄shell.提供一台機器FTP服務的服務進程ftpd 檢查用戶shell是否列在 /etc/shells 文件中,如果不是將不允許該用戶登錄.
/etc/sysconfig 網路配置相關目錄
/etc/DIR_COLORS 設定顏色
/etc/HOSTNAME 設定用戶的節點名
/etc/NETWORKING 只有YES標明網路存在
/etc/host.conf 文件說明用戶的系統如何查詢節點名
/etc/hosts 設定用戶自已的IP與名字的對應表
/etc/hosts.allow 設置允許使用inetd的機器使用
/etc/hosts.deny 設置不允許使用inetd的機器使用
/etc/hosts.equiv 設置遠端機不用密碼
/etc/inetd.conf 設定系統網路守護進程inetd的配置
/etc/inetd.pid inetd這個進程的進程id
/etc/hosts.lpd 設定遠端有哪些節點可以使用本機的列印機
/etc/gateways 設定路由器
/etc/protocols 設定系統支持的協議
/etc/named.boot 設定本機為名字伺服器的配置文件
/etc/named.pid 本機上運行的名字伺服器的進程id
/etc/networks 設定網路的配置文件
/etc/resolv.conf 設定系統的名字伺服器
/etc/services 設定系統的端品與協議類型和提供的服務
/etc/exports 設定NFS系統用的
/etc/NNTP_INEWS_DOMAIN 設置新聞伺服器的配置文件
/etc/nntpserver 設置用戶使用的新聞伺服器的地址
/etc/XF86Config X Window的配置文件
/etc/hostid 系統獨有的一個硬體id
/etc/at.deny 設置哪些用戶不能使用at命令
/etc/bootptab 給MAKEDEV程序設定各種不同的設備驅動文件的格式
/etc/makedev.cfg 同DEVINFO一樣給MAKEDEV使用的設置文件
/etc/diphosts 設置拔號伺服器的用戶名和口令
/etc/slip.hosts,/etc/slip.login 設定SLIP的配置文件
/etc/fastboot 使用shutdown -f產生的,重啟系統要查這個文件
/etc/fstab 記錄開機要mount的文件系統
/etc/ftpaccess FTP伺服器的一些配置
/etc/ftpconversions 設定在FTP時使用的過濾器的位置
/etc/ftpusers 設定不能使用FTP服務的用戶
/etc/ld.so.cache 查找系統動態鏈接庫的緩存
/etc/ld.so.conf 系統動態鏈接庫的路徑
/etc/lilo.conf lilo的配置文件
/etc/magic 給file命令使用的
/etc/aliases 給sendmail使用的設置別名的文件
/etc/mail.rc,
/etc/mailcap,
/etc/sendmail.cf,
/etc/sendmail.st 設置sendmail的
/etc/motd 超級用戶發布通知的地方
/etc/organization 存放用戶的名字和組織
/etc/pnpdevices 列出支持的Plug&Play設備
/etc/snooptad 監控用戶的屏幕,監聽的終端列表
/etc/sudoers 可以sudo命令的配置文件
/etc/syslog.conf 系統記錄程序syslogd的配置文件
/etc/utmp 目前在用系統的用戶信息
/etc/wtmp 同utmp差不多,只是它累加
/etc/nologin 系統在shutdown時不希望用戶登錄就產生這個文件
/etc/termcap 設置系統終端信息的
/etc/ttys 設定系統的終端類型
/etc/gettydefs getty_ps的定義文件
/etc/yp.conf NIS的配置文件
/etc/mtools.conf 設定mtools程序的參數
/etc/fdprm 設定格式化軟盤的參數
/etc/login.access 控制用戶登錄許可權的文件
/proc目錄
/proc/cmdline 載入 kernel 時所下達的相關參數,查閱此文件,可了解系統是如何啟動。
/proc/cpuinfo 本機的 CPU 的相關資訊,包含時脈、類型與運算功能等
/proc/devices 這個文件記錄了系統各個主要裝置的主要裝置代號,與 mknod 有關。
/proc/filesystems 目前系統已經載入的文件系統。
/proc/interrupts 目前系統上面的 IRQ 分配狀態。
/proc/ioports 目前系統上面各個裝置所配置的 I/O 位址。
/proc/kcore 這個就是內存的大小,但是不要讀他。
/proc/loadavg 還記得 top 以及 uptime 吧?沒錯,上頭的三個平均數值就是記錄在此。
/proc/meminfo 使用 free 列出的內存資訊,在這里也能夠查閱到。
/proc/moles 目前我們的 Linux 已經載入的模塊列表,也可以想成是驅動程序。
/proc/mounts 系統已經掛載的數據,就是用 mount 這個命令呼叫出來的數據。
/proc/swaps 到底系統掛載入的內存在哪裡?使用掉的 partition 就記錄在此啦。
/proc/partitions 使用 fdisk -l 會出現目前所有的 partition 吧?在這個文件當中也有紀錄。
/proc/pci 在 PCI 匯流排上面,每個裝置的詳細情況,可用 lspci 來查閱。
/proc/uptime 就是用 uptime 的時候,會出現的資訊。
/proc/version 核心的版本,就是用 uname -a 顯示的內容。
/proc/bus/* 一些匯流排的裝置,還有 U盤 的裝置也記錄在此。
/usr目錄
/usr 最龐大的目錄,因為所有應用程序幾乎都安裝在這里, 本地安裝的程序和其他東西在/usr/local 下。
/usr/etc 存放配置文件。
/usr/games 存放游戲和教學文件。
/usr/include 開發和編譯應用程序所需要的頭文件。
/usr/share 存放結構獨立的數據。/usr/share/man , /usr/share/info , /usr/share/doc 手冊頁、GNU信息文檔和各種其他文檔文件。
/usr/bin 幾乎所有用戶命令.有些命令在/bin 或/usr/local/bin 中。
/usr/sbin 根文件系統不必要的系統管理命令,例如多數服務程序。
/usr/lib 程序或子系統的不變的數據文件,包括一些site-wide配置文件,名字lib來源於庫(library), 編程的原始庫存在/usr/lib 里。
/usr/local 本地安裝的軟體和其他文件放在這里,/usr/local/bin存放本地增加的命令,/usr/local/include存放本地增加的庫文件。
/usr/src 存放程序的源代碼,linux內核的源代碼存放在/usr/src/kernels。
/var目錄
/var 包括系統一般運行時要改變的數據.每個系統是特定的,即不通過網路與其他計算機共享。
/var/catman 當要求格式化時的man頁的cache.man頁的源文件一般存在/usr/man/man* 中;有些man頁可能有預格式化的版本,存在/usr/man/cat* 中.而其他的man頁在第一次看時需要格式化,格式化完的版本存在/var/man 中,這樣其他人再看相同的頁時就無須等待格式化了. (/var/catman 經常被清除,就象清除臨時目錄一樣.)
/var/lib 系統正常運行時要改變的文件。
/var/local,/usr/local 中安裝的程序的可變數據(即系統管理員安裝的程序).注意,如果必要,即使本地安裝的程序也會使用其他/var 目錄,例如/var/lock 。
/var/lock 鎖定文件.許多程序遵循在/var/lock 中產生一個鎖定文件的約定,以支持他們正在使用某個特定的設備或文件.其他程序注意到這個鎖定文件,將不試圖使用這個設備或文件。
/var/log 各種程序的Log文件,特別是login (/var/log/wtmp log所有到系統的登錄和注銷) 和syslog (/var/log/messages 里存儲所有核心和系統程序信息. /var/log 里的文件經常不確定地增長,應該定期清除。
/var/run 保存到下次引導前有效的關於系統的信息文件.例如, /var/run/utmp 包含當前登錄的用戶的信息。
/var/spool,/var/mail, /var/news 列印隊列和其他隊列工作的目錄.每個不同的spool在/var/spool 下有自己的子目錄,例如,用戶的郵箱在/var/spool/mail 中。
/var/tmp 比/tmp 允許的大或需要存在較長時間的臨時文件。 (雖然系統管理員可能不允許/var/tmp 有很舊的文件.)
比較重要的目錄
在 Linux 系統中,有幾個目錄是特別需要注意的,以下提供幾個需要注意的目錄,以及預設相關的用途:
/etc: 這個目錄相當重要,如前所述,你的開機與系統數據文件均在這個目錄之下,因此當這個目錄被破壞,那你的系統大概也就差不多該死掉了!而在往後的文件中,你 會發現我們常常使用這個目錄下的 /etc/rc.d/init.d 這個子目錄,因為這個 init.d 子目錄是開啟一些 Linux 系統服務的 scripts (可以想成是批次檔 )的地方。而在 /etc/rc.d/rc.local 這個文件是開機的執行檔。
/bin, /sbin, /usr/bin, /usr/sbin: 這是系統預設的執行文件的放置目錄,例如 root 常常使用的 userconf, netconf, perl, gcc, c++ 等等的數據都放在這幾個目錄中,所以如果你在提示字元下找不到某個執行檔時,可以在這四個目錄中查一查!其中, /bin, /usr/bin 是給系統使用者使用的指令,而 /sbin, /usr/sbin 則是給系統管理員使用的指令!
/usr/local: 這是系統預設的讓你安裝你後來升級的套件的目錄。例如,當你發現有更新的 Web 套件(如 Apache )可以安裝,而你又不想以 rpm 的方式升級你的套件,則你可以將 apache 這個套件安裝在 /usr/local 底下。安裝在這里有個好處,因為目前大家的系統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你的系統要讓別人接管的話,也比較容易上手呀!也比較容易找的到數據喔!因此,如果有需要的話,通常會將 /usr/local/bin 這個路徑加到自己的 path 中。
/home:這個是系統將有賬號的人口的家目錄設置的地方。
/var:這個路徑就重要了!不論是登入、各類服務的問題發生時的記錄、以及常態性的服務記錄等等,所以當你的系統有問題時,就需要來這個目錄記錄的文件數據中察看問題的所在啰!而 mail 的預設放置也是在這里,所以他是很重要的 。
/usr/share/man, /usr/local/man: 這兩個目錄為放置各類套件說明檔的地方,例如你如果執行 man man,則系統會自動去找這兩個目錄下的所有說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