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伺服器 serA, 客戶端列來表為 client1~clientN, 那麼我源在伺服器上遍歷client1~clientN發送一段數據,把client1 收到這段數據的時間 和 clientN收到這段數據的時間 差記錄下來。
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需要幾萬個客戶端作為測試基準,但如果簡單得在一台機器上寫個客戶端程序然後開啟來測試似乎有點問題。 請問有沒有好的辦法,或者工具看
------解決方案--------------------
線程池,同時開辟幾百個上千和線程,每個線程一個客戶端
------解決方案--------------------
tcp連接一台電腦最多可以達到 65535 。估計你需要添加電腦了
㈡ 有人說linux的TCP連接數量最大不能超過65535個嗎,是真的嗎
linux的TCP連接數量最大不能超過65535個,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基於以上的原因,在Linux操作系統中,對TCP連接數量的限制依次有:埠數量限制,網路核心限制,最大文件數量限制(因為每建立一個連接就要打開一個文件),防火牆限制,用戶打開文件限制。但並不存在65535這個數量限制。
㈢ linux下怎麼設置tcp
Socket的send函數在執行時報EAGAIN的錯誤 當客戶通過Socket提供的send函數發送大的數據包時,就可能返回一個EGGAIN的錯誤。該錯誤產生的原因是由於send 函數中的size變數大小超過了tcp_sendspace的值。tcp_sendspace定義了應用在調用send之前能夠在kernel中緩存的數據量。當應用程序在socket中設置了O_NDELAY或者O_NONBLOCK屬性後,如果發送緩存被占滿,send就會返回EAGAIN的錯誤。 為了消除該錯誤,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 1.調大tcp_sendspace,使之大於send中的size參數 ---no -p -o tcp_sendspace=65536 2.在調用send前,在setsockopt函數中為SNDBUF設置更大的值 3.使用write替代send,因為write沒有設置O_NDELAY或者O_NONBLOCK 1. tcp 收發緩沖區默認值 [root@qljt core]# cat /proc/sys/net/ipv4/tcp_rmem 4096 87380 4161536 87380 :tcp接收緩沖區的默認值 [root@qljt core]# cat /proc/sys/net/ipv4/tcp_wmem 4096 16384 4161536 16384 : tcp 發送緩沖區的默認值 2. tcp 或udp收發緩沖區最大值 [root@qljt core]# cat /proc/sys/net/core/rmem_max 131071 131071:tcp 或 udp 接收緩沖區最大可設置值的一半。 也就是說調用 setsockopt(s, SOL_SOCKET, SO_RCVBUF, &rcv_size, &optlen); 時rcv_size 如果超過 131071,那麼 getsockopt(s, SOL_SOCKET, SO_RCVBUF, &rcv_size, &optlen); 去到的值就等於 131071 * 2 = 262142 [root@qljt core]# cat /proc/sys/net/core/wmem_max 131071 131071:tcp 或 udp 發送緩沖區最大可設置值得一半。 跟上面同一個道理 3. udp收發緩沖區默認值 [root@qljt core]# cat /proc/sys/net/core/rmem_default 111616:udp接收緩沖區的默認值 [root@qljt core]# cat /proc/sys/net/core/wmem_default 111616 111616:udp發送緩沖區的默認值 . tcp 或udp收發緩沖區最小值 tcp 或udp接收緩沖區的最小值為 256 bytes,由內核的宏決定; tcp 或udp發送緩沖區的最小值為 2048 bytes,由內核的宏決定 setsockopt設置socket狀態 1.closesocket(一般不會立即關閉而經歷TIME_WAIT的過程)後想繼續重用該socket: BOOL bReuseaddr=TRUE; setsockopt(s,SOL_SOCKET ,SO_REUSEADDR,(const char*)&bReuseaddr,sizeof(BOOL)); 2. 如果要已經處於連接狀態的soket在調用closesocket後強制關閉,不經歷TIME_WAIT的過程: BOOL bDontLinger = FALSE; setsockopt(s,SOL_SOCKET,SO_DONTLINGER,(const char*)&bDontLinger,sizeof(BOOL)); 3.在send(),recv()過程中有時由於網路狀況等原因,發收不能預期進行,而設置收發時限: int nNetTimeout=1000;//1秒 //發送時限 setsockopt(socket,SOL_S0CKET,SO_SNDTIMEO,(char *)&nNetTimeout,sizeof(int)); //接收時限 setsockopt(socket,SOL_S0CKET,SO_RCVTIMEO,(char *)&nNetTimeout,sizeof(int)); 4.在send()的時候,返回的是實際發送出去的位元組(同步)或發送到socket緩沖區的位元組(非同步);系統默認的狀態發送和接收一次為8688位元組(約為8.5K);在實際的過程中發送數據 和接收數據量比較大,可以設置socket緩沖區,而避免了send(),recv()不斷的循環收發: // 接收緩沖區 int nRecvBuf=32*1024;//設置為32K setsockopt(s,SOL_SOCKET,SO_RCVBUF,(const char*)&nRecvBuf,sizeof(int)); //發送緩沖區 int nSendBuf=32*1024;//設置為32K setsockopt(s,SOL_SOCKET,SO_SNDBUF,(const char*)&nSendBuf,sizeof(int)); 5. 如果在發送數據的時,希望不經歷由系統緩沖區到socket緩沖區的拷貝而影響程序的性能: int nZero=0; setsockopt(socket,SOL_S0CKET,SO_SNDBUF,(char *)&nZero,sizeof(nZero)); 6.同上在recv()完成上述功能(默認情況是將socket緩沖區的內容拷貝到系統緩沖區): int nZero=0; setsockopt(socket,SOL_S0CKET,SO_RCVBUF,(char *)&nZero,sizeof(int)); 7.一般在發送UDP數據報的時候,希望該socket發送的數據具有廣播特性: BOOL bBroadcast=TRUE; setsockopt(s,SOL_SOCKET,SO_BROADCAST,(const char*)&bBroadcast,sizeof(BOOL)); 8.在client連接伺服器過程中,如果處於非阻塞模式下的socket在connect()的過程中可以設置connect()延時,直到accpet()被呼叫(本函數設置只有在非阻塞的過程中有顯著的 作用,在阻塞的函數調用中作用不大) BOOL bConditionalAccept=TRUE; setsockopt(s,SOL_SOCKET,SO_CONDITIONAL_ACCEPT,(const char*)&bConditionalAccept,sizeof(BOOL)); 9.如果在發送數據的過程中(send()沒有完成,還有數據沒發送)而調用了closesocket(),以前我們一般採取的措施是"從容關閉"shutdown(s,SD_BOTH),但是數據是肯定丟失了,如何設置讓程序滿足具體應用的要求(即讓沒發完的數據發送出去後在關閉socket)? struct linger { u_short l_onoff; u_short l_linger; }; linger m_sLinger; m_sLinger.l_onoff=1;//(在closesocket()調用,但是還有數據沒發送完畢的時候容許逗留) // 如果m_sLinger.l_onoff=0;則功能和2.)作用相同; m_sLinger.l_linger=5;//(容許逗留的時間為5秒) setsockopt(s,SOL_SOCKET,SO_LINGER,(const char*)&m_sLinger,sizeof(linger)); 設置套介面的選項。 #include <winsock.h> int PASCAL FAR setsockopt( SOCKET s, int level, int optname, const char FAR* optval, int optlen); s:標識一個套介面的描述字。 level:選項定義的層次;目前僅支持SOL_SOCKET和IPPROTO_TCP層次。 optname:需設置的選項。 optval:指針,指向存放選項值的緩沖區。 optlen:optval緩沖區的長度。 注釋: setsockopt()函數用於任意類型、任意狀態套介面的設置選項值。盡管在不同協議層上存在選項,但本函數僅定義了最高的「套介面」層次上的選項。選項影響套介面的操作,諸如加急數據是否在普通數據流中接收,廣播數據是否可以從套介面發送等等。 有兩種套介面的選項:一種是布爾型選項,允許或禁止一種特性;另一種是整形或結構選項。允許一個布爾型選項,則將optval指向非零整形數;禁止一個選項optval指向一個等於零的整形數。對於布爾型選項,optlen應等於sizeof(int);對其他選項,optval指向包含所需選項的整形數或結構,而optlen則為整形數或結構的長度。SO_LINGER選項用於控制下述情況的行動:套介面上有排隊的待發送數據,且 closesocket()調用已執行。參見closesocket()函數中關於SO_LINGER選項對closesocket()語義的影響。應用程序通過創建一個linger結構來設置相應的操作特性: struct linger { int l_onoff; int l_linger; }; 為了允許SO_LINGER,應用程序應將l_onoff設為非零,將l_linger設為零或需要的超時值(以秒為單位),然後調用setsockopt()。為了允許SO_DONTLINGER(亦即禁止SO_LINGER),l_onoff應設為零,然後調用setsockopt()。 預設條件下,一個套介面不能與一個已在使用中的本地地址捆綁(參見bind())。但有時會需要「重用」地址。因為每一個連接都由本地地址和遠端地址的組合唯一確定,所以只要遠端地址不同,兩個套介面與一個地址捆綁並無大礙。為了通知WINDOWS套介面實現不要因為一個地址已被一個套介面使用就不讓它與另一個套介面捆綁,應用程序可在bind()調用前先設置SO_REUSEADDR選項。請注意僅在bind()調用時該選項才被解釋;故此無需(但也無害)將一個不會共用地址的套介面設置該選項,或者在bind()對這個或其他套介面無影響情況下設置或清除這一選項。 一個應用程序可以通過打開SO_KEEPALIVE選項,使得WINDOWS套介面實現在TCP連接情況下允許使用「保持活動」包。一個WINDOWS套介面實現並不是必需支持「保持活動」,但是如果支持的話,具體的語義將與實現有關,應遵守RFC1122「Internet主機要求-通訊層」中第 4.2.3.6節的規范。如果有關連接由於「保持活動」而失效,則進行中的任何對該套介面的調用都將以WSAENETRESET錯誤返回,後續的任何調用將以WSAENOTCONN錯誤返回。 TCP_NODELAY選項禁止Nagle演算法。Nagle演算法通過將未確認的數據存入緩沖區直到蓄足一個包一起發送的方法,來減少主機發送的零碎小數據包的數目。但對於某些應用來說,這種演算法將降低系統性能。所以TCP_NODELAY可用來將此演算法關閉。應用程序編寫者只有在確切了解它的效果並確實需要的情況下,才設置TCP_NODELAY選項,因為設置後對網路性能有明顯的負面影響。TCP_NODELAY是唯一使用IPPROTO_TCP層的選項,其他所有選項都使用SOL_SOCKET層。 如果設置了SO_DEBUG選項,WINDOWS套介面供應商被鼓勵(但不是必需)提供輸出相應的調試信息。但產生調試信息的機制以及調試信息的形式已超出本規范的討論范圍。 setsockopt()支持下列選項。其中「類型」表明optval所指數據的類型。 選項 類型 意義 SO_BROADCAST BOOL 允許套介面傳送廣播信息。 SO_DEBUG BOOL 記錄調試信息。 SO_DONTLINER BOOL 不要因為數據未發送就阻塞關閉操作。設置本選項相當於將SO_LINGER的l_onoff元素置為零。 SO_DONTROUTE BOOL 禁止選徑;直接傳送。 SO_KEEPALIVE BOOL 發送「保持活動」包。 SO_LINGER struct linger FAR* 如關閉時有未發送數據,則逗留。 SO_OOBINLINE BOOL 在常規數據流中接收帶外數據。 SO_RCVBUF int 為接收確定緩沖區大小。 SO_REUSEADDR BOOL 允許套介面和一個已在使用中的地址捆綁(參見bind())。 SO_SNDBUF int 指定發送緩沖區大小。 TCP_NODELAY BOOL 禁止發送合並的Nagle演算法。 setsockopt()不支持的BSD選項有: 選項名 類型 意義 SO_ACCEPTCONN BOOL 套介面在監聽。 SO_ERROR int 獲取錯誤狀態並清除。 SO_RCVLOWAT int 接收低級水印。 SO_RCVTIMEO int 接收超時。 SO_SNDLOWAT int 發送低級水印。 SO_SNDTIMEO int 發送超時。 SO_TYPE int 套介面類型。 IP_OPTIONS 在IP頭中設置選項。 返回值: 若無錯誤發生,setsockopt()返回0。否則的話,返回SOCKET_ERROR錯誤,應用程序可通過WSAGetLastError()獲取相應錯誤代碼。 錯誤代碼: WSANOTINITIALISED:在使用此API之前應首先成功地調用WSAStartup()。 WSAENETDOWN:WINDOWS套介面實現檢測到網路子系統失效。 WSAEFAULT:optval不是進程地址空間中的一個有效部分。 WSAEINPROGRESS:一個阻塞的WINDOWS套介面調用正在運行中。 WSAEINVAL:level值非法,或optval中的信息非法。 WSAENETRESET:當SO_KEEPALIVE設置後連接超時。 WSAENOPROTOOPT:未知或不支持選項。其中,SOCK_STREAM類型的套介面不支持SO_BROADCAST選項,SOCK_DGRAM 類型的套介面不支持SO_DONTLINGER 、SO_KEEPALIVE、SO_LINGER和SO_OOBINLINE選項。 WSAENOTCONN:當設置SO_KEEPALIVE後連接被復位。 WSAENOTSOCK:描述字不是一個套介面。
㈣ Linux系統支持的最大TCP連接是多少
這個文件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首先就tcp鏈接來說吧,主要體現在tcp的socket鏈接數回上面,65535 應該是足夠答用了,但是tcp連接11種狀態,不同不同狀態有可能有會話保持什麼的。這些暫且不說,現在tcp連接的還有Linux下文件的最大打開數量,流量帶寬等等。
優化:
1.ulimit -a 查看最大文件打開數量,然後修改
2.減少tcp長連接,或其他狀態鏈接,可以改下會話保持時間,主動自動關閉(不建議),重復使用tcp等。這個是在tcp鏈接數來進行考慮。
3.增多IP,增多埠,一個IP是這么多,那可以在一台Linux上綁定多個IP來增加鏈接數。
㈤ linux下tcp通信怎麼限制客戶端的連接數量
listen的backlog參數指定的是已經三次握手完成,達到了established狀態但是等待accept的隊列的容量。當這個專容量超過上限的時候伺服器端屬便不處理客戶端的三次握手了。這個隊列的容量當然不是樓主所說的並發連接數。
但是lisen的再後一道程序便是accept了。如果你想要的是在tcp並發連接數量超過上限的時候伺服器不再處理了三次握手那麼只有兩種辦法:
1.關閉listen的socket
2.自己修改tcp協議棧的實現,當然這個就比較麻煩了。
用iptables防火牆來限制tcp連接,
如下,限制用戶的tcp連接數為50
iptables -I INPUT-p tcp -m connlimit --connlimit-above 50 -j REJECT
㈥ 求教伺服器tcp連接數被占滿的有關問題
我問了在約APP的專家,修改上述限制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使用ulimit命令:
[speng@as4 ~]$ ulimit -n
上述命令中,在中指定要設置的單一進程允許打開的最大文件數。如果系統回顯類似於「Operation notpermitted」之類的話,說明上述限制修改失敗,實際上是因為在中指定的數值超過了Linux系統對該用戶打開文件數的軟限制或硬限制。因此,就需要修改Linux系統對用戶的關於打開文件數的軟限制和硬限制。
第一步,修改/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在文件中添加如下行:
speng soft nofile 10240
speng hard nofile 10240
其中speng指定了要修改哪個用戶的打開文件數限制,可用』*'號表示修改所有用戶的限制;soft或hard指定要修改軟限制還是硬限制;10240則指定了想要修改的新的限制值,即最大打開文件數(請注意軟限制值要小於或等於硬限制)。修改完後保存文件。
第二步,修改/etc/pam.d/login文件,在文件中添加如下行:
session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limits.so
這是告訴Linux在用戶完成系統登錄後,應該調用pam_limits.so模塊來設置系統對該用戶可使用的各種資源數量的最大限制(包括用戶可打開的最大文件數限制),而pam_limits.so模塊就會從/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中讀取配置來設置這些限制值。修改完後保存此文件。
第三步,查看Linux系統級的最大打開文件數限制,使用如下命令:
[speng@as4 ~]$ cat /proc/sys/fs/file-max
12158
這表明這台Linux系統最多允許同時打開(即包含所有用戶打開文件數總和)12158個文件,是Linux系統級硬限制,所有用戶級的打開文件數限制都不應超過這個數值。通常這個系統級硬限制是Linux系統在啟動時根據系統硬體資源狀況計算出來的最佳的最大同時打開文件數限制,如果沒有特殊需要,不應該修改此限制,除非想為用戶級打開文件數限制設置超過此限制的值。修改此硬限制的方法是修改/etc/rc.local腳本,在腳本中添加如下行:
echo 22158 > /proc/sys/fs/file-max
這是讓Linux在啟動完成後強行將系統級打開文件數硬限制設置為22158。修改完後保存此文件。
完成上述步驟後重啟系統,一般情況下就可以將Linux系統對指定用戶的單一進程允許同時打開的最大文件數限制設為指定的數值。如果重啟後用 ulimit-n命令查看用戶可打開文件數限制仍然低於上述步驟中設置的最大值,這可能是因為在用戶登錄腳本/etc/profile中使用ulimit -n命令已經將用戶可同時打開的文件數做了限制。由於通過ulimit-n修改系統對用戶可同時打開文件的最大數限制時,新修改的值只能小於或等於上次 ulimit-n設置的值,因此想用此命令增大這個限制值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有上述問題存在,就只能去打開/etc/profile腳本文件,在文件中查找是否使用了ulimit-n限制了用戶可同時打開的最大文件數量,如果找到,則刪除這行命令,或者將其設置的值改為合適的值,然後保存文件,用戶退出並重新登錄系統即可。
通過上述步驟,就為支持高並發TCP連接處理的通訊處理程序解除關於打開文件數量方面的系統限制。
2、修改網路內核對TCP連接的有關限制(參考對比下篇文章「優化內核參數」)
在Linux上編寫支持高並發TCP連接的客戶端通訊處理程序時,有時會發現盡管已經解除了系統對用戶同時打開文件數的限制,但仍會出現並發TCP連接數增加到一定數量時,再也無法成功建立新的TCP連接的現象。出現這種現在的原因有多種。
第一種原因可能是因為Linux網路內核對本地埠號范圍有限制。此時,進一步分析為什麼無法建立TCP連接,會發現問題出在connect()調用返回失敗,查看系統錯誤提示消息是「Can』t assign requestedaddress」。同時,如果在此時用tcpmp工具監視網路,會發現根本沒有TCP連接時客戶端發SYN包的網路流量。這些情況說明問題在於本地Linux系統內核中有限制。其實,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Linux內核的TCP/IP協議實現模塊對系統中所有的客戶端TCP連接對應的本地埠號的范圍進行了限制(例如,內核限制本地埠號的范圍為1024~32768之間)。當系統中某一時刻同時存在太多的TCP客戶端連接時,由於每個TCP客戶端連接都要佔用一個唯一的本地埠號(此埠號在系統的本地埠號范圍限制中),如果現有的TCP客戶端連接已將所有的本地埠號占滿,則此時就無法為新的TCP客戶端連接分配一個本地埠號了,因此系統會在這種情況下在connect()調用中返回失敗,並將錯誤提示消息設為「Can』t assignrequested address」。有關這些控制邏輯可以查看Linux內核源代碼,以linux2.6內核為例,可以查看tcp_ipv4.c文件中如下函數:
static int tcp_v4_hash_connect(struct sock *sk)
請注意上述函數中對變數sysctl_local_port_range的訪問控制。變數sysctl_local_port_range的初始化則是在tcp.c文件中的如下函數中設置:
void __init tcp_init(void)
內核編譯時默認設置的本地埠號范圍可能太小,因此需要修改此本地埠范圍限制。
第一步,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在文件中添加如下行: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這表明將系統對本地埠范圍限制設置為1024~65000之間。請注意,本地埠范圍的最小值必須大於或等於1024;而埠范圍的最大值則應小於或等於65535。修改完後保存此文件。
第二步,執行sysctl命令:
[speng@as4 ~]$ sysctl -p
如果系統沒有錯誤提示,就表明新的本地埠范圍設置成功。如果按上述埠范圍進行設置,則理論上單獨一個進程最多可以同時建立60000多個TCP客戶端連接。
第二種無法建立TCP連接的原因可能是因為Linux網路內核的IP_TABLE防火牆對最大跟蹤的TCP連接數有限制。此時程序會表現為在 connect()調用中阻塞,如同死機,如果用tcpmp工具監視網路,也會發現根本沒有TCP連接時客戶端發SYN包的網路流量。由於 IP_TABLE防火牆在內核中會對每個TCP連接的狀態進行跟蹤,跟蹤信息將會放在位於內核內存中的conntrackdatabase中,這個資料庫的大小有限,當系統中存在過多的TCP連接時,資料庫容量不足,IP_TABLE無法為新的TCP連接建立跟蹤信息,於是表現為在connect()調用中阻塞。此時就必須修改內核對最大跟蹤的TCP連接數的限制,方法同修改內核對本地埠號范圍的限制是類似的:
第一步,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在文件中添加如下行:
net.ipv4.ip_conntrack_max = 10240
這表明將系統對最大跟蹤的TCP連接數限制設置為10240。請注意,此限制值要盡量小,以節省對內核內存的佔用。
第二步,執行sysctl命令:
[speng@as4 ~]$ sysctl -p
如果系統沒有錯誤提示,就表明系統對新的最大跟蹤的TCP連接數限制修改成功。如果按上述參數進行設置,則理論上單獨一個進程最多可以同時建立10000多個TCP客戶端連接。
3、使用支持高並發網路I/O的編程技術
在Linux上編寫高並發TCP連接應用程序時,必須使用合適的網路I/O技術和I/O事件分派機制。
可用的I/O技術有同步I/O,非阻塞式同步I/O(也稱反應式I/O),以及非同步I/O。在高TCP並發的情形下,如果使用同步I/O,這會嚴重阻塞程序的運轉,除非為每個TCP連接的I/O創建一個線程。但是,過多的線程又會因系統對線程的調度造成巨大開銷。因此,在高TCP並發的情形下使用同步 I/O是不可取的,這時可以考慮使用非阻塞式同步I/O或非同步I/O。非阻塞式同步I/O的技術包括使用select(),poll(),epoll等機制。非同步I/O的技術就是使用AIO。
從I/O事件分派機制來看,使用select()是不合適的,因為它所支持的並發連接數有限(通常在1024個以內)。如果考慮性能,poll()也是不合適的,盡管它可以支持的較高的TCP並發數,但是由於其採用「輪詢」機制,當並發數較高時,其運行效率相當低,並可能存在I/O事件分派不均,導致部分TCP連接上的I/O出現「飢餓」現象。而如果使用epoll或AIO,則沒有上述問題(早期Linux內核的AIO技術實現是通過在內核中為每個 I/O請求創建一個線程來實現的,這種實現機制在高並發TCP連接的情形下使用其實也有嚴重的性能問題。但在最新的Linux內核中,AIO的實現已經得到改進)。
綜上所述,在開發支持高並發TCP連接的Linux應用程序時,應盡量使用epoll或AIO技術來實現並發的TCP連接上的I/O控制,這將為提升程序對高並發TCP連接的支持提供有效的I/O保證。
內核參數sysctl.conf的優化
/etc/sysctl.conf 是用來控制linux網路的配置文件,對於依賴網路的程序(如web伺服器和cache伺服器)非常重要,RHEL默認提供的最好調整。
推薦配置(把原/etc/sysctl.conf內容清掉,把下面內容復制進去):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536
net.core.rmem_max=16777216
net.core.wmem_max=16777216
net.ipv4.tcp_rmem=4096 87380 16777216
net.ipv4.tcp_wmem=4096 65536 16777216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10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net.ipv4.tcp_timestamps = 0
net.ipv4.tcp_window_scaling = 0
net.ipv4.tcp_sack = 0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30000
net.ipv4.tcp_no_metrics_save=1
net.core.somaxconn = 262144
net.ipv4.tcp_syncookies = 0
net.ipv4.tcp_max_orphans = 262144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262144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2
net.ipv4.tcp_syn_retries = 2
這個配置參考於cache伺服器varnish的推薦配置和SunOne 伺服器系統優化的推薦配置。
varnish調優推薦配置的地址為:http://varnish.projects.linpro.no/wiki/Performance
不過varnish推薦的配置是有問題的,實際運行表明「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的配置會導致頁面經常打不開;並且當網友使用的是IE6瀏覽器時,訪問網站一段時間後,所有網頁都會打不開,重啟瀏覽器後正常。可能是國外的網速快吧,我們國情決定需要調整「net.ipv4.tcp_fin_timeout = 10」,在10s的情況下,一切正常(實際運行結論)。
修改完畢後,執行:
/sbin/sysctl -p /etc/sysctl.conf
/sbin/sysctl -w net.ipv4.route.flush=1
命令生效。為了保險起見,也可以reboot系統。
調整文件數:
linux系統優化完網路必須調高系統允許打開的文件數才能支持大的並發,默認1024是遠遠不夠的。
執行命令:
Shell代碼
echo ulimit -HSn 65536 >> /etc/rc.local
echo ulimit -HSn 65536 >>/root/.bash_profile
ulimit -HSn 6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