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linux下如何使用U盤啊
1、首先將U盤連接電腦,選擇打開左下角的終端應用程序快捷方式。
② 當前的Linux系統是怎樣識別並管理該U盤的
一、准備工作
1、運行環境:虛擬機版本是VMware Workstation 5.5.1,虛擬系統是redhat 9.0,內核版本是2.4.20-8 。如果不清楚的話,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查一下:# rpm -qa|grep kernel:
2、為了使U盤中的中文文件可以正常顯示。首先要確認所用的Linux系統的locale(這個locale包括了系統使用的語言和字元的編碼等信息)。中文Linux 常用的locale是zh_CN.gb2312,zh_CN.gbk,zh_CN.gb18030 和 zh_CN.UTF-8 。通過如下命令可以查詢系統的locale:#echo $LANG
二、接下來,可以通過 #fdisk -l 命令查詢虛擬機是否識別U盤了,如下:
在這兒,可以看到,虛擬機系統並沒有識別U盤。有兩種處理辦法,如下:
1)在主系統(我的是windows XP)中彈出U盤,點擊虛擬系統界面,將活動游標置於虛擬系統中,此時再次插入U盤,可以看到主系統右下角彈出虛擬機識別U盤的消息提示,否則,重新上述操作,直到虛擬機識別U盤為止。這種方法比較笨的,大家可以採取第二種方法,如下:
2)在虛擬機界面的VM菜單選項中設置即可,:
此時,可以看到XP系統右下角彈出安全退出USB設備的消息提示,說明U盤已被虛擬系統識別。
三、再次通過#fdisk -l命令確認虛擬系統是否識別U盤
1:虛擬系統終於認識到2G的U盤的存在了,並且給取名為 sdb1 。
2: 在/mnt目錄下建立一個掛裝USB存儲器的目錄,用下面的命令就可以創建:
#mkdir /mnt/usb
當然,你也可以取其他的名稱,比如udisk等等,在這兒我設置其為usb。再確認下吧:
3: 一切准備工作已做好,可以將USB設備(/dev/sdb1)掛裝到/mnt/usb目錄下,用下面這個命令就可以了:
mount命令格式:mount [-參數] [設備名稱] [掛載點] [其他參數]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usb -o iocharset=gb2312
-t 指定設備的文件系統類型,在此,使用 -t vfat 是由於所使用U盤的文件系統類型是 fat32;如果是ntfs 則使用 -t ntfs 等等,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文件系統類型靈活修改。
-o 指定掛載文件系統時的選項,在此, -o iocharset=gb2312 設定中文字元集。假設你的locale是zh_CN.UTF-8,相應命令應為 -o iocharset=utf8 ;否則(在此,所使用Linux系統locale是zh_CN.gb18030,查詢方法參考前面的介紹),使用gb2312即可。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usb -o iocharset=gb2312
掛載成功,即可使用U盤里的文件了。
4: 運行如下命令即可查看USB存儲器中的文件信息。
ls -l /mnt/udisk
Linux下卸載U盤命令如下:
卸載U盤必須在不同的目錄下進行卸載,也就是說不能在/mnt/udisk目錄下進行卸載。卸載命令如下
#cd /root
#umount /mnt/udisk
卸載成功。我們可以看到,/mnt/usb目錄下已經為空。
如果顯示device is busy,可以用如下命令進行卸載:
#cd /root
# fuser -km /mnt/udisk
#umount /mnt/udisk
③ linux如何識別U盤
入盤之後,按照下面的步驟:
1.fdisk -l /dev/sd*
fdisk -l 列出指定設備的分區表信息。由於usb盤是被模擬為scsi設備訪問,所以會被自動命名為sd*。
通常這一步就能找到U盤,如果U盤有指示燈也會亮,表示被找到。
2.如果執行上一個命令沒有反應,或者某些信息顯示模塊沒有加入
可以lsmod查看一下是否有usb-storage scsi_mod sd_mod模塊。
沒有就modprobe [mole],添加所缺模塊。
然後再試就ok
3.最後就是把U盤mount上去,這里需要先在mnt目錄下面建一個usb目錄
mount /dev/sda /mnt/usb
某些系統需要指定文件系統的類型,可以用
mount -t vfat /dev/sda /mnt/usb
1: 在控制台狀態下輸入如下命令:
fdisk -l /dev/sd*
如果您有多個USB設備話,則設備名在Linux下分別表示為sda、sdb、sdc等。運行上面的命令後,筆者的電腦上返回如下圖所示信息,表示系統已經找到筆者的USB設備,設備名稱為/dev/sda1、可啟動(Boot下面的那個*表示是活動分區),容量128MB、文件系統為FAT16。
Disk /dev/sda: 131 MB, 131072000 bytes
50 heads, 32 sectors/track, 16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0 * 512 = 81920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160 127984 6 FAT16
2: 在/mnt目錄下建立一個掛裝USB存儲器的目錄:
mkdir /mnt/udisk
3: 然後再運行裝載設備命令,將USB設備掛裝到/mnt/usb目錄下:文件系統為FAT32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disk
或者如果為其它文件格式,如FAT12
mount -t msdos /dev/sda1 /mnt/udisk
為了正確的顯示其中可能有的中文字體,將輸入輸出的字元類型設定為cp936。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a1 /mnt/udisk
4: 運行如下命令即可查看USB存儲器中的文件信息.
ls -l /mnt/udisk
④ 虛擬機linux如何檢測到u盤
方法1
利用#fdisk
-l
/dev/sd*
果然發現我得Usb設備,但是卻識別為了sdb1。狂悟。
Linux把usb認作sisc設備,但是並不代表就一定是/dev/sda1,也許用特殊的程序可以把U盤固定掛在/dev/sda1(比如autousb)但是,一般不會是固定在/dev/sda1上的。
具體做法相當簡單,但值得一提的是#fdisk
-l
/dev/sd*
利用他,我們可以在usb連接好後獲知掛接的源路徑,這非常重要。
對於當前所有掛接的存儲分區,可以用fdisk
-l,或者cat
/proc/partitions
方法2
插入U盤,在虛擬機識別出USB之後,進入root用戶,用
fdisk
-l
/dev/sdb
或
fdisk
-l
/dev/hdb
查看,會看到U盤被識別為sdb(或sdb1,sdb2等)
執行完以上命令後,如果沒有任何信息顯示,你需要先執行以下這此命令
cat
/proc/scsi/scsi
這個文件是否存在,和是否有usb-storage
(USB硬碟對應的設備文件是什麼?)
lsmod查看一下是否有usb-storage
scsi_mod
sd_mod
沒有就
modprobe
usb-storage
modprobe
scsi_mod
modprobe
sd_mod
然後再試,就可以了
先在/mnt建一個新的文件夾,例如usb
mkdir
/mnt/usb
使用mount命令掛載即可:
mount
-t
vfat
/dev/sdb
/mnt/usb
(多數情況下U盤的分區格式如果是fat32,用vfat)
掛載上了U盤。
使用完了別忘了卸載:
umount
/dev/sdb
或者
umount
/mnt/usb
還要保證當前路徑不再在usb裡面,否則可能會得到device
busy的警告信息。
PS:如果需要和硬碟間共享數據暫時沒有發現好的方法,我只是開啟虛擬機(Linux)的samba
server,然後從windows登錄,進行文件共享.
⑤ Linux下U盤使用技巧
方案一:
Linux不像Windows一樣,接上新硬體後可以自動識別,在Linux下無法自動識別新硬體的,需要手動去識別。USB移動存儲設備通常被識別為sda1,具體可以通過fdisk -l命令查詢。
在使用U盤前,我們先要為外掛點新建一個子目錄,一般外掛點的子目錄都是建立在/mnt裡面的,我們也建在那裡,當然也可以建在/目錄下,名字可以自己定,我們就取名為usb,終端下的命令如下:
mkdir /mnt/usb
然後我們就可以接上我的U盤了,然後在終端下輸入命令並擊Enter鍵即可:
mount /dev/sda1 /mnt/usb
在Windows下當我們用完U盤後,在我們取下U盤前我們先要刪除,同樣在Linux下我們也要刪除掛起點,方法是:
umount /dev/sda1 /mnt/usb 或 umount /dev/sda1
如果不把U盤給umount掉,那樣很容易造成數據的丟失
方案二:
USB的支持關鍵在於驅動,沒有驅動設備時mount執行是肯定不成的。我在Red Hat里使用U盤的通用方法如下,屢試不爽
1. 先別插U盤,/sbin/lsmod看是否有usb-storage。如果沒有的話:
cd /lib/moles/2.4.20-8/kernel/drivers/usb
for v in *.o storage/*.o ; do /sbin/insmod $v ; done
2. 這里再/sbin/lsmod,應該有usbcore、usb-ohci(或usb-uhci,根據主板晶元組而不同)、usb-storage、scsi_mod等。其中usb-storage的狀態應該為
(unused)。
3. 插入U盤,不停的'/sbin/lsmod,這期間usb-storage的狀態應為Initializing,持續時間大約半分鍾,其實就相當於Windows在右下角不停的彈汽球:)
4. 初始化結束後, /sbin/fdisk -l,應該能看到/dev/sda1設備。這時,執行mount /dev/sda1 /mnt/udisk 才能成功。如果是MSDOS格式,又想看到中文,可以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disk -o iocharset=gb2312。
(為方便可以/etc/fstab加一行,以後就可以 mount /mnt/udisk就行了)。
5. 奇怪的是有時候fdisk是看不到sda1,但是也能mount上使用以上步驟掛U盤基本上可說是萬全了。台式機、筆記本、VMware都一樣。
mkdir /mnt/usb
mount /dev/sda1 /mnt/usb
筆記本上安裝linux用法和台式機一樣
ps:
首先要檢查lsmod|grep usb-storage 這是支持USB的模塊。如果沒有的話,是無法操作USB介面的設備的。
如沒有的話,可以手功modprobe usb-storage,一般查看U盤可以用fdisk -l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個硬體的設備名,比猜測硬體名要准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