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系統調用
open函數的三個參數:
(1)path是已經存在的文件的路徑;
(2)oflags參數:若值為 O_RDONLY ,就以只讀方式打開文件;
若值為 O_WDONLY,就以只寫方式打開文件;
若值為 O_RDWR,就以讀寫方式打開文件;
(3)參數mode:文件的許可權,對於一個已經存在的文件,參數mode是沒有用的,通常將其省略,因此這種情況下open調用只需兩個參數。
創建新文件:
前面已經說到,當文件不存在時,open會創建一個新文件(僅能是普通文件),我們只需要用 or操作向open的 oflags參數中加入標志O_CREAT即可。這樣可以創建一個新的只讀文件,但是這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所創建的新文件沒有任何可讀內容。因此一般需要 O_CREAT與 O_WRONLY或 O_RDWR一起使用,此時就需要mode參數了。
例如:
int fd = open("/home/LY/newfile",O_RDWR | O_CREAT,MODE_FILE)
參數mode僅在創建新文件時有效,對於一個已經存在的文件,它沒有任何作用。
關於open的flags參數:
除了以上介紹的 open標志外,open還有許多標志,具體的如下表所示:
標志
解釋
O_RDONLY
只讀方式打開
O_WRONLY
只寫方式打開
O_RDWR
讀寫方式打開
O_APPEND
每次寫都追加到文件的尾端
O_CREAT
若文件不存在則創建文件
O_DSYNC
設置同步I/O方式
O_EXCL
如果文件已存在,則出錯;必須與O_CREAT一起使用
O_NOCTTY
不將此設備作為控制終端
O_NONBLOCK
不等待命名管道或特殊文件准備好
O_RSYNC
設置同步I/O方式
O_SYNC
設置同步I/O方式
O_TRUNC
將其長度截短為0
write系統調用
write函數的三個參數:
(1)fildes: 文件描述符
(2)buf:指定寫入數據的數據緩沖區
(3)nbytes:指定寫入的位元組數
函數返回值:
成功:已寫的位元組數
-1 :出錯
0:未寫入任何數據
例子:
運行結果:
read系統調用
read函數的三個參數:
(1)fildes:文件描述符
(2)buf:指定讀入數據的數據緩沖區
(3)nbytes:指定讀入的位元組數
函數返回值:
成功:已讀的位元組數
0:未讀入任何數據
-1:出錯
例子:
運行結果:
close系統調用
通過對 close進行分析,我們會發現close並沒有做什麼實質工作,它沒有刷新任何內核緩沖區,而僅僅是使文件描述符可以重用。
『貳』 linux中read,write和recv,send的區別
Linux的recv、send函數和read、write函數都可以用於套接字編程。
區別:
1、recv、send只用於套接字通信;
2、read、write是底層系統調用,只要是文件操作就都可以用, 比如套接字操作,套接字描述符屬於是文件描述符的一種,套接字本身在Linux上就叫做套接字文件。
所以read、write函數不光可以用於套接字編程,也可以用於讀取其他各種文件,比如用於文件編程讀寫普通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