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系統 > xwikilinux

xwikilinux

發布時間:2023-06-05 03:32:30

linux 安裝 wiki.js訪問不了

下載谷歌插件。在linux下載wiki.js時,由於該軟體需要插件進行輔助使用,因此出現這種情況下載一個谷歌插件即可解決此類問題。

⑵ 目前最新最流行的linux系統是哪個版本誰能分別介紹下它們的優缺點

一般建議先從MagicLinux開始(因為易用性)。懂得Linux大概能幹什麼也知道APT可用於系統升級後可換用Ubuntu。對APT有一些領悟(懂得APT不僅可以升級軟體和系統還能安裝與卸載軟體,會簡單設置APT源與參數),並且對安裝系統的各個環節有充分認識後,換用Debian(因為可定製程度高)。

初學者不要用FC,應為FC不是為初學者准備的。其中的某些諸如不能放mp3的特性容易讓初學者失望!

Fedora 或者 ubuntu 。建議這兩個選擇一個。

其次還可以選擇 SUSE (open 或者 企業版桌面 都可以),debian ,mandriva 。

⑶ Linux文件系統的演變

說起文件系統的演變與發展,不得不從最早期的 Minix 操作系統開始說起。

Minix(MINI-UNIX) 是早期的一個迷你版本的 「類UNIX操作系統」 ,由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塔能鮑姆教授自行開發的可以與UNIX操作系統兼容的一個操作系統,因其小型,該操作系統被命名為 MINIX 。

MINIX 系統在設計之初,採用程序模塊化的思想,將一眾程序放在用戶空間運行,而不是在操作系統的內核中運行。如 「文件系統」 「存儲器管理」 等程序均是如此。

受 MINIX 操作系統的影響,早期的Linux操作系統也曾採用由塔能鮑姆教授開發的MINIX的文件系統。

然而,不只因為早期的 MINIX 操作系統並為真正意義上的開源軟體(在保護著作的前提下進行收費),而且基於 MINIX 的內部使用16位的偏移量,使文件系統能夠支持的最大空間只有64MB,支持的最大文件名為14字元,導致後來 Linux 操作系統轉而開發出了 ext(Extended File System) 第一代可擴展文件系統。

ext(Extended File System) 為Linux系統最早的擴展文件系統,採用 「UNIX文件系統」 的元數據結構,克服了 「MINIX」 操作系統性能不佳的問題。

ext 文件系統採用 虛擬文件系統(VFS) ,最大可支持2GB的文件系統。與 MINIX 文件系統不同的是, ext 可以使用最高2GB的存儲空間並同時處理255個字元的文件名。

但,在 ext 文件系統中,文件創建時生成的 inode 信息是不變的,這導致文件發生修改後 inode 中儲存的文件時間戳並不會發生變化;而且 ext 並不會為文件妥善分配空間,磁碟上的多個文件四散分布,嚴重製約了文件系統的性能。

ext 文件系統推出後不久,其開發者便意識到 ext 文件系統中存在很大缺陷( inode不變性 和 文件空間碎片化 ),並在一年後推出了 ext2 (Second Extened File System) 第二代擴展文件系統,用來代替 ext 文件系統。

ext2 吸取了 「UNIX文件系統」 的眾多優點,並且因其良好的可擴展性( 為系統在磁碟上存儲的數據結構預留了很多空間提供給開發者使用 ),在20世紀90年代眾多文件系統中脫穎而出。

眾多新的特性, POSIX(可移植操作系統介面) 、 訪問控製表 等都是在這一代擴展文件系統上實現的。直至今天, POSIX 仍被眾多操作系統所沿用。

不僅如此, ext2 還在 ext 的基礎上進行了完善,能夠最大支持的單個文件達到 2TB。

ext2 文件系統與20世紀90年代的眾多文件系統一樣,將數據寫入到磁碟的過程中如果發生系統奔潰或斷電,極容易導致文件損壞或丟失。

正是因為類似 ext2 等同時期的一眾文件系統,在遭遇系統奔潰或斷電時會出現文件損壞或丟失。盡管 ext2 文件系統擁有開機後對文件系統中文件的一致性校驗,但校驗的過程極為耗時,且校驗的過程中,操作系統上的任何卷組都是不可訪問的。

然而 ext2 遺留的問題在 ext3(Third Extended File System) 中得到了解決。

ext3 文件系統採用日誌記錄的方式,記錄下了操作系統運行中的所有事件,這意味著即便遇到操作系統非正常關機後也無須對文件系統進行校驗,從而防止了文件系統中數據丟失的可能。

盡管 ext3 使用日誌系統進行記錄文件系統的變化,但這並沒有影響 ext3 文件系統處理數據的速度。基於日誌系統在磁碟上的優化,在 ext3 中數據的傳輸效率是高於 ext2 的,並且可以通過重新設置日誌的級別來提升文件系統的性能。

其次, ext3 在設計之初就吸收了 ext2 的很多思想,這使得 ext2 文件系統遷移到 ext3 變得極為便利。事實上, ext3 可以在從 ext2 遷移 ext3 的過程中,無須進行文件系統資料的備份,且無須擔心升級後的數據恢復問題。

也正是因為 ext3 設計之初沿用了眾多 ext2 的功能,這使得 ext3 缺乏變通。例如, 「inode的動態分配」 「可變塊大小」 等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不僅如此, ext3 文件系統在被掛載為寫入時,無法對文件系統進行完整性校驗。

第四代擴展文件系統( Fourth Extended File System, ext4 ) 是繼 ext3 文件系統的後續版本,不僅支持 ext3 的日誌文件體系 ,同樣支持 大文件系統 ,不僅提高了文件系統對於存儲碎片化的抵抗,而且改進了 inode固一化 的問題。

同時, ext4 文件系統在開發之初就考慮到很多問題,對眾多問題的優化和改進也使得 ext4 擁有了眾多新的特性。例如, 大文件系統 、 使用Extent文件存儲的方式 、 預分配空間 、 延遲文件獲取空間的時間 、 突破原有子目錄限制 、 增加日誌校驗和 、 在線整理磁碟 、 文件系統快速檢查 、 向下兼容其他ext文件系統`。

時至今天, ext4 文件系統已經成為Linux發行版默認使用的文件系統。

與 ext2 文件系統同一時期出現的,還有 xfs 文件系統。 xfs 文件系統是高性能的文件系統,最早在 IRIX 操作系統上開發,後期被移植到 Linux 操作系統上。現在所有的 Linux發行版 都支持 xfs 的使用。

相比 32位 Linux 的操作系統來說,64位 xfs 的文件系統能夠支持的單個文件系統要遠遠超出 32位 操作系統。

xfs 對文件系統元數據提供了日誌支持,當文件系統發生變化後,總是會保證源數據在數據塊寫入磁碟之前被寫入日誌中,磁碟中有一處緩沖區專門用來存放日誌,從而不會影響正常的文件系統。

xfs 同樣支持 「條帶化分配」 。在條帶化RAID陣列上創建 xfs 文件系統時,可以指定 條帶化數據單元。通過配置條帶化單元,使 數據分配、inode分配、日誌等與RAID條帶單元對齊,來提高文件系統的性能。

與 ext4 文件系統不同的是, xfs 文件系統還支持在線恢復。 xfs 文件系統提供了 xfsmp 和 xfsrestore 工具協助備份 xfs 文件系統中的數據。

以下為各文件系統的出現時間及特性:

參考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xt4

⑷ linux發行版本有哪幾種劃分方式

按打包方式劃分
基於Dpkg (Debian系)
Debian GNU / Linux是一種強調使用自由軟體的發行版。它支持多種硬體平台。Debian及其派生發行版使用deb軟體包格式,並使用dpkg及其前端作為包管理器。
• Adamantix:基於Debian,特別關注安全。
• Amber Linux:基於Debian,針對拉脫維亞用戶作了一些定製。
• ASLinux Desktop:西班牙語,基於Debian與KDE,針對各種桌面用途,包括家用、辦公、教育、游戲、科學、軟體開發,最大的賣點在於其豐富的可用性。
• Anthon GNU/Linux: 即安同OS,是直接從源碼構建的開源Linux操作系統,但採用Dpkg包管理系統,遵循LGPL授權協議,使用KDE桌面環境,由安同開源操作系統社區社區成員共同開發。
• B2D Linux:基於Debian,希望可以由「做中學」來產生一個小而美的中文Linux包的計劃。
• Debian GNU/Linux:由大批社區志願者收集的包。Debian擁有龐大的軟體包可供選擇(29000個以上),支持大量的硬體平台(12個計算機系統結構)。以前該包因為安裝困難受到責難,但最新的版本具備了簡單易用的文本式安裝環境。非自由軟體不會包含在Debian的主要軟體包中。
• Grml:進行系統救援的Live CD。
• Guadalinex:由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地方政府推動,基於Debian,針對西班牙語的家庭用戶以及學校。
• Knoppix:第一張Debian的自啟動運行光碟。包含的軟體非常多,啟動時會自動進行硬體監測。從4.0起,用DVD作光碟。
o 以下基於Knoppix:
Gnoppix:Knoppix的GNOME版,該包發行周期較長,未來會跟Ubuntu進行集成。
Kanotix:自啟動運行光碟,基於Knoppix,也可以安裝到硬碟上。有很好的硬體支持,桌面與筆記本電腦的集成也很出色。
Kurumin:針對巴西用戶的Knoppix。
• LinEx:由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馬杜拉地方政府推動的包。
• Loco Linux:基於Debian的阿根廷Linux。
• MEPIS: 基於Debian的桌面和伺服器。
• Rays Linux(華鐳):基於Debian,針對亞洲市場,由新華科技(南京)系統軟體有限公司開發。
• Skolelinux:在挪威發起,旨在打造適合於學校的輕便包。
• Symphony OS:基於Debian,與眾不同地採用Mezzo桌面。
• Ubuntu:對初學者而言最易用的Linux包。由Canonical有限公司贊助,基於Debian,使用自己的軟體包庫,與Debian的有所不同,旨在開發出更加友好的桌面,已經獲取了良好的聲譽。
o 以下基於Ubuntu:
Linux Mint:基於Ubuntu的發行版,人氣很高,是目前排行榜上第三名的發行版。
Ebuntu:是Ubuntu的教育發行版。
Elementary OS:基於Ubuntu,使用基於GNOME名為Pantheon的桌面環境。
Linux Deepin:基於Ubuntu,使用Gnome 3桌面環境的中文發行版(初期使用的是Xfce)。0.x版基於Debian。
Kubuntu:使用KD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Lubuntu:使用LXD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PUD GNU/Linux:基於Ubuntu的小型Linux,可安裝於光碟或256 MB以上的USB U盤。
Ubuntu Kylin:添加了少量中國化定製的 Ubuntu 發行版。
Xubuntu:使用Xfc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Ylmf OS: 基於Ubuntu發行版(現已更名為Start OS且基於linux內核獨立製作)。
Ubuntu GNOME: 基於Ubuntu是Linux發行版,但使用的是桌面環境是Gnome。
Zorin OS:基於Ubuntu的Linux發行版,目的是盡可能的模擬Windows及操作習慣。
基於RPM (Red Hat系)
Red Hat Linux和SUSE Linux是最早使用RPM格式軟體包的發行版,如今RPM格式已廣泛運用於眾多的發行版。這兩種發行版後來都分為商業版本和社區支持版本。Red Hat Linux的社區支持版本現稱為Fedora,商業版本則稱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 aLinux:原名Peanut Linux,針對家庭用戶。
• ALT Linux:東歐版本。
• Ark Linux:強調易學易用。
• ASPLinux:提供俄語等東歐語言的支持。
• Asianux Server:由中國紅旗、日本Miracle、韓國Hannsoft三家聯合開發,主要市場針對亞洲地區,對中文、日文、韓文的支持比較好。
• Blag Linux:體積小,但功能較多。
• Caixa Mágica:葡萄牙語的Linux。
• cAos Linux:由社區創建的包,功能通用、培植簡單。
• CentOS:由社區支持的包,旨在100%地與Red Hat Linux企業版兼容,但不包含Red Hat 的商業軟體。
• Cobind:桌面。
• Conectiva:一個巴西包,曾經是United Linux的創建成員,現在該公司已經並入到Mandriva Linux。
• ELinux:用於教育的包。
• Fedora:可用作工作站、桌面以及伺服器,由紅帽公司及其社區開發。
• Linux Mobile System:基於Fedora Core的包,設計成從USB存儲設備啟動,比如U盤。
• Linpus Linux:來自台灣廠商發行的Linux版本。是一套通過LSB 3.1認證、GB18030-2000編碼檢驗測試及支持CNS11643中文標准交換碼全字型檔的Linux桌面型系統。在中文支持能力上較為完善。
• Magic Linux:一個易用的中文包,基於Fedora和KDE桌面環境。
• Mandriva Linux:最初是紅帽的一個變種,針對奔騰級CPU作了優化,後來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時,派生成為更友好的包。Mandriva中所有的軟體仍然免費,還有活躍的社區支持,另外通過注冊以及銷售盒裝產品,Mandriva還提供企業級的支持與服務,還有針對付費用戶的俱樂部。
• Novell Linux Desktop:由於Novell收購了SUSE,他們的Linux產品對原來的包有所繼承。
• PCLinuxOS:一個易用的自啟動運行光碟,以良好的觀感著稱;硬碟安裝也同樣輕而易舉。最初基於Mandrake 9.2,而後PCLinuxOS針對桌面用戶,開始自己的開發道路。在保留基於RPM包的同時,PCLinuxOS別出心裁地使用自己的APT包管理工具(受Debian影響),但圖形前端仍然用的是Synaptic。
• PCQLinux2004:由印度的PCQuest雜志生產,基於Fedora Core。
• PLD Linux:來自波蘭的包,針對較高級別的用戶,比Slackware、Gentoo更加易用。
• QiLinux:義大利生產,包括桌面版、光碟自啟動版,還有伺服器版、高級伺服器版。
• Qomo Linux:以Linux人社區作為依託開發,目標是提供一款最新、最酷、最快,輕量級、模塊化的Linux操作系統。
• Red Flag Linux:即紅旗Linux,由北京中科紅旗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開發,主要針對中國市場。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紅帽Linux家族中唯一的商業分支。
• Scientific Linux:由紅帽Linux企業版,將遵循GPL的軟體重新編譯而成。
• SUSE/openSUSE:來自德國,是歐洲最流行的包之一。跟紅帽一樣,也包括大量的軟體,需要7張以上的CD,現在則用雙DVD。這個包有獨特的配置工具YaST。也是United Linux的創立者之一,已經被Novell公司收購。openSUSE是一個新的版本,基於社區,完全開源。
• Tinfoil Hat Linux:對安全格外關注的包。
• Trustix:專注於安全與穩定性的包。
• Turbo Linux:在亞洲較流行的一個包,基於Red Hat,是United Linux的成員。
• Vine Linux:基於Red Hat的一個日本包。
• White Box Enterprise Linux:意在兼容Red Hat企業版第三版。
• Yellow Dog:基於Red Hat,針對PowerPC平台。
• YOPER:"Your Operating System"(你的操作系統),來自紐西蘭的桌麵包。
Slackware系
Slackware 走了一條同其他的發行版本(Red Hat、Debian、Gentoo、SuSE、 Mandriva、Ubuntu等)不同的道路,它力圖成為「UNIX風格」的Linux發行版本。它的方針是只吸收穩定版本的應用程序,並且缺少其他 linux版本中那些為發行版本定製的配置工具。
• Kate OS:基於Slackware的設計理念,一個輕便的波蘭語包。
• Zenwalk Linux(以前是MiniSlack):基於Slackware作了優化,注重簡便、快捷。
• Plamo Linux:基於Slackware的日語包。
• Slackware:一個老牌包,由Patrick Volkerding維護,特別注重簡潔與安全。
• Ultima Linux:基於Slackware,由Martin Ultima作了優化。
• SLAX:一個基於Slackware的自啟動運行光碟,由Tomas Matejicek維護。
• Frugalware:通用Linux包,面向中級用戶。
其他打包方式的包
• ArchLinux:基於KISS原則,針對i686和x86-64的CPU做了優化,以.pkg.tar.xz格式打包並由包管理器進行跟蹤維護,特別適合動手能力強的Linux用戶。
• Chakra GNU/Linux:原先基於ArchLinux,後來獨立成有自己特色的發行版,如:官方包庫不含依賴GTK+的軟體包、只使用KDE桌面環境等。
• Calculate Linux:基於Gentoo,來自俄羅斯。
• CRUX:採用類BSD Port包管理系統,針對i686的CPU做了最優化,適合狂熱愛好者以及專業人士使用。
• Foresight Linux:採用Conary包管理系統,引入了GNOME中的許多最新技術,比如beagle、f-spot、howl以及最新的hal等,這個包在保持易用的同時,更注重革新。
• Gentoo:這個包採用自己獨特的Portage包管理系統,吸引了許多狂熱愛好者以及專業人士,由於能自己編譯及調整源碼依賴等選項,而獲得至高的自定義性及優化的軟體,在源碼包也有相當多新舊版本的選擇,是個強調能自由選擇的發行版。
• GoboLinux:構建了新的目錄結構,比如GCC放在/Programs/GCC/這樣的目錄,為了讓系統能找到這些文件,在/System/Links/Executables這樣的目錄下歸組,這樣就包含了/Programs目錄下所有可執行文件的符號鏈接。
• Heretix:以前叫做RubyX,包的管理,包括包管理,都是通過由Ruby寫的腳本來完成,所有的包都安裝在/pkg目錄下。
• ImpiLinux,來自南非的包,主要針對非洲用戶。
• Jedi GNU/Linux:使用force-get包管理器,允許源碼、二進制軟體包共存。
• Linux From Scratch:這是一份文檔,介紹如何自己動手,如何白手起家編譯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Linux系統。
• Lunar Linux,基於源碼,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 MkLinux:"Microkernel Linux"的縮寫,旨在將Linux移植到跑Mach微核的PowerPC機器上。
• Onebase Linux:採用OLM包管理器,對二進制、源碼進行管理。
• Sabayon Linux:基於Gentoo,來自義大利。
• Sorcerer GNU/Linux:基於源碼。
• Source Mage GNU/Linux:也是基於源碼,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 Ututo:基於Gentoo,來自阿根廷。
• Open Client:基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來自IBM,提供有Fedora、Ubuntu、SLED的Layer。
給老機器訂制的小型包
一般的迷你包,除了可以硬碟安裝,也可以安裝在U盤上。
• Austrumi:拉脫維亞的自啟動CD包,支持英語,功能比較豐富,基於Slackware。
• cAos Linux:有社區維護,功能通用。
• Damn Small Linux(DSL): 這是小型包的老祖宗,放在迷你CD上,原先設計是想看看一張50M的CD可以放多少桌面程序,原來是作為個人玩具,但不久Damn Small Linux周圍就聚成了一個社區,不少人加入進來,參與改進,包括一個遠程、本地的程序安裝系統,多功能的備份、還原系統,另外還加入了Knoppix的硬體檢測,使用自己的*.dsl軟體包系統,默認的窗口管理器是Fluxbox。可以在微軟虛擬機軟體里運行,無須關閉WINDOWS系統專門進入LINUX系統,特別適合初學者。
• Feather Linux:類似於Damn Small Linux,但總容量是115MB,兼容Debian的軟體包。
• Flonix USB版:放在USB設備上的可移動桌麵包,這是個商業版,只能給購買的U盤作預裝。
• Knopperdisk:為U盤設計的包,基於Gentoo。
• Puppy Linux:啟動特別地快,在配置較低的PC上(內存小於48M),也可以運行自如。包含的工具都是特別精簡的,使用Fvwm95作為窗口管理器(現在是JWM)。
• Kuppy Linux:基於Puppy發展的發行版,擁有啟動特別地快,在配置較低的PC上等特點外,將桌面置換為XFCE4,更適合習慣windows操作的用戶。
• Tiny Core Linux:是一個僅有10MB的桌面操作系統,甚至可以在486上運行,但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桌面,而且只支持有限區域網。
• Stem桌面:一個混合產品,使用標準的Debian來編譯桌面(Fvwm95)。針對老機器(CPU小於等於266Mhz,內存小於等於64M)設計,從Debian軟體倉庫種選擇的包都是最輕巧的。與眾不同的是,該包沒有自己的安裝光碟,用戶得先安裝Debian,然後運行文本界面的安裝腳本,然後通過網路連接,編譯剩餘的軟體。這個包100%跟Debian兼容。
• SPBLinux:用於軟盤、U盤的迷你版本。
• Vector Linux:中小型包,針對新老機器,採用小而快的應用程序,以及簡化的安裝程序。該包有多個版本,包括大小為2G的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版,以及800M的"Dynamite"版。SOHO版提供KDE/IceWM窗口管理器,外觀很專業;Dynamite版只採用IceWM,以及部分工具。該包包括了簡單的升級包管理程序,基於Slackware。
• eMoviX:小型包,專門用作媒體播放用途。
按發行方式劃分
部分或全部的商業版
• BlueCat Linux:Linux嵌入式系統,可用於小型客戶定製的設備,乃至大規模多CPU的系統。
• Libranet:基於Debian的桌麵包,與Debian保持100%的兼容。安裝過程有硬體自動檢測,桌面有一個管理員菜單(文字模式與圖形模式),這樣簡化了硬體與軟體的配置。
• Linspire:另一個桌麵包,以前叫Lindows,基於Debian。可以通過Linspire或者Debian的apt命令,添加額外的軟體,但不保證跟Debian的兼容性。該包包含不少的專屬軟體。
• Mandriva Linux:Mandrakesoft跟Conectiva合並以後,更名為Mandriva Linux。對於菜鳥來說,該包的各種產品,包括伺服器、工作站、小型商用以及個人版,是最容易維護的Linux包之一。原來是Red Hat的一個變種,針對奔騰級CPU作了優化,進而發展出了更加方便的包。在保留完全自由軟體的同時,Mandriva商業模式,通過捐獻,以及對非會員延遲發布政策,增加了企業級的支持與服務。
• MEPIS:一個基於Debian的包,也可以作為自啟動光碟來運行,這樣可以在決定硬碟安裝前,嘗嘗鮮。
• Nitix:第一個基於Linux伺服器的自治操作系統,具有自管理、自恢復、自配置和自優化的能力。
• Novell Linux 桌面:Novell收購SUSE後,兩家的包就互相融合了。
• Progeny Debian:由Progeny開發,基於Debian,使用從Red Hat移植過來的Anaconda安裝器,該包又稱為Progeny Componentized Linux。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從Red Hat Linux派生出的純商業版。
• SUSE:基於德國的紐倫堡,以前叫SuSE,是歐洲最流行的Linux包,由自己獨特的配置工具YaST,用戶可以下載到體驗版(跟專業版類似)。該公司是United Linux的創建者,最近被Novell收購。
• Xandros:來自加拿大,基於過去的Corel Linux,專注於桌面市場,以及跟Windows的兼容性。該包包含一些專屬軟體,跟Debian的dpkg包管理系統兼容。
• YES Linux:針對小型公司,提供建議的網路環境。
專用包
• Mobilinux:針對手機,由MontaVista出品。
• Android:來自Google,以apk格式打包,採用Dalvik虛擬機提供類似Java (編程語言)的應用程序介面,目前已成為用戶最多的智能手機系統之一。
• Maemo:來自諾基亞,基於Debian,目前專用於諾基亞的N770、N800、N810網路終端,以及N900手機。
• Moblin︰來自英特爾,現已捐給Linux基金會,用於Eee PC或其他上網本,支持快速啟動。
• MeeGo:Maemo與Moblin計劃結合的產物。
• Bada (操作系統):針對手機,由三星電子出品。
• LiMo 平台:由LiMo基金會主導開發的行動電話發行版。
• Tizen:MeeGo、LiMo 平台與bada計劃結合的產物。
• Meltemi:MeeGo的另一個後繼者,面向低端智能手機。
• webOS:針對手機和平板電腦,由Palm公司出品,後被惠普公司開源。
其它平台
iPodLinux基於修改版uClinux內核,並編寫有所謂的「podzilla」簡單用戶界面。目前僅支持第四代之前的iPod。

⑸ 如何在linux 啟動wiki

具體方法如下:來

1、軟體下載和源安裝

最主要的就是安裝好Mysql+apache+PHP

測試apache能夠解析index.php文件後就可以。

2、Wiki安裝

tar -zxvf mediawiki-1.24.1.tar.gz然後把解壓後的文件拷貝至/usr/local/apache2/htdocs下,瀏覽器訪問解壓出來文件夾根目錄下的index.php進行下一步Wiki安裝

tar -zxvf mediawiki-1.24.1.tar.gz然後把解壓後的文件拷貝至/usr/local/apache2/htdocs下,瀏覽器訪問解壓出來文件夾根目錄下的index.php進行下一步。

至此安裝完成。

⑹ LINUX是什麼

Linux是一種操作系統
1991年8月,芬蘭的一個學生在comp.os.minix新聞組貼上了以下這段話:

你好,所有使用minix的人-我正在為386(486)AT做一個免費的操作系統(只是為了愛好,不會象gnu那樣很大很專業).
這名學生就是LinusTorvalds,而他所說的'愛好'就變成我們今天知道的Linux.
Linux引起黑客們(hacker)的注意,通過計算機網路加入了Linux的內核開發,Linux傾向於成為一個黑客的系統----直到今天,在Linux社區里內核的開發被認為是真正的編程.由於一批高水平黑客的加入,使Linux發展迅猛.

作為一個具備所有特性的類似POSIX的操作系統,Linux並非僅由Linus一人開發,而是由全世界幾百個程序員共同開發的.有趣的是這個巨大的全世界的開發活動不是很協調.當然,Linus為內核定了調子,但Linux並不只是內核.沒有一個管理組織;一個俄羅斯學生得到一塊新的主板,就寫了驅動程序支持這塊主板.馬里蘭的一個系統管理員需要備份軟體,就寫一個,並把它傳給任何需要的人.好象總是在正確的時間發生正確的事.

到1993年底94年初,Linux1.0終於誕生了!Linux1.0已經是一個功能完備的操作系統,而且內核寫得緊湊高效,可以充分發揮硬體的性能,在4M內存的80386機器上也表現得非常好,至今人們還在津津樂道於此,不過自從2.1.xx系列的內核Linux開始走高端的路子----硬體的發展太快了,但是Linux不會失去它的本色.Linux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大約在1.3版本之後,開始向其他硬體平台上移植,包括弧稱最快的CPU---DigitalAlpha(至少目前主頻是最高的).所以不要總把Linux與低檔硬體平台聯繫到一塊,Linux發展到今天,這是一個誤區,它只是將硬體的性能充分發揮出來而已,Linux必將從低端應用橫掃到高端應用!

在Linux的發展歷程上還有一件重要的事:Linux加入GNU並遵循公共版權許可證(GPL).此舉大大加強了GNU和Linux,幾乎所有應用的GNU庫/軟體都移植到Linux,完善並提高了Linux的實用性,而GNU有了一個根基,我現在也搞不清楚到底是GNULinux呢還是基於Linux的GNU.:-)更重要的是遵循公共版權許可證,在繼承自由軟體的精神的前提下,不再排斥對自由軟體的商業行為(如把自由軟體打包以光碟形式出售),不排斥商家對自由軟體進一步開發,不排斥在Linux上開發商業軟體.

另一個有趣的事是你可不花錢就得到Linux.你只要有時間並願意下載,你就可以免費得到大多數軟體.

為了使Linux變的容易使用,Linux也有了許多發布版本,發布版實際上就是一整套完整的程序組合。現在已經有許多不同的Linux發行版和各自的版本號,為了不產生混淆,我們先解釋一些常提到的術語。

當我們提到的Linux時,一般是指"RealLinux",即內核,是所有UNIX操作系統的「心臟」。但光有linux並不能成為一個可用的操作系統。還需要許多軟體包,編譯器,程序庫文件,Xwindow系統等等。因為組合方式不同,面向用戶對象不同,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許多不同的Linux發行版的原因。

各地出現了很多的Linux發行版,如Slackware,Redhat,Suse,TurboLinux,OpenLinux等十多種,而且還在增加,注意,嚴格來說,你不能說"RedhatLinux""SuseLinux""SlackwareLinux"等等,Linux主要指操作系統內核,對所有發行版內核原代碼都是一樣的(但集成的內核版本可能因發行時間不同而有所不同).

越來越多的公司在Linux上開發商業軟體或把其他Unix平台的軟體移植到Linux上來,如今很多IT業界的大腕IBM,Intel,Oracle,Infomix,Sysbase,Corel,Netscape,CA,Novell等都宣布支持Linux!商家的加盟彌補了純自由軟體的不足和發展障礙,Linux迅速普及到廣大計算機愛好者,並且進入商業應用,正是打破某些公司壟斷文化圈的希望所在!!

Linux是愛好者們通過Internet協同開發出來的,當然它的網路功能十分強大,比如你可以通過ftp,nfs等來安裝Linux,用它來做網關等等.隨著Linux的發展衍生出來的應用恐怕出乎Linus本人最初的預料,如有人用它來做路由器,有人來做嵌入式系統,有人來做實時性系統......常有新手問Linux能做什麼,其實它不象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操作系統,不在於你用它能幹什麼,而在於你想干什麼!

感謝Internet的飛速發展使得全世界的程序開發員有了一種全新的有效溝通方法。還要感謝在數年之前由RichardStallman主持的GNU項目。Linux在幾年後變成了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它的能量特到了釋放,它變得非常可靠,並且每天都會有新的改進加入進去。

為了使Linux變的容易使用,Linux也有了許多發布版本,發布版實際上就是一整套完整的程序組合。現在已經有許多不同的Linux發行版和各自的版本號,為了不產生混淆,我們先解釋一些常提到的術語。

當我們提到的Linux時,一般是指"RealLinux",即內核,是所有UNIX操作系統的「心臟」。但光有linux並不能成為一個可用的操作系統。還需要許多軟體包,編譯器,程序庫文件,Xwindow系統等等。因為組合方式不同,面向用戶對象不同,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許多不同的Linux發行版的原因。

Linux是一個在386/486/PentiumPC機上運行的Uinux系統.Linux系統具有最新Unix的全部功能,包括真正的多任務,虛擬存儲,共享庫函數,即時負載,優越的存儲管理和TCP/IP,UUCP網路工具.Linux系統及其發展均符合Posix標准.其內核支持Ethernet,PPP,SLIP,NFS,AX.25,IPX/SPX(Novell),NCP(Novell)等.系統應用包括tellnet,rlogin,ftp,Mail,gopher,talk,term,news(tin,trn,nn)等全套UNIX工具包.X圖形庫,包括xterm,fvwm,xxgdb,mosaic,xv,gs,xman等全部X-Win應用工具.商業軟體有Motif,WordPerfect.中文工具已有Cxterm,celvis,cemasc,cless,hztty,cytalk,ctalk,cmail,等,可以處理GB,BIG5,HZ文件.此外還有DOS模擬軟體,可以運行DOS/Win下的軟體。

Linux由於其系統軟體的免費獲取,硬體費用低廉的特點,近年來發展迅猛.Linux的應用軟體已達上千兆.從DOS環境摸擬到圖像,音響信號的處理,從游戲到中文軟體,無所不包.各大軟體公司已紛紛開始推出Linux版本的商業軟體.最近,對Linux所做的基準測試表明,Pentium/100的速度可以跟SUN/200蓖美.94年底在華盛頓萬國會議中心召開了Linux世界年會,各大軟體公司都派出了陣容強大的代表團.

⑺ linux是什麼/

Linux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代碼的類UNIX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的內核由林納斯·托瓦茲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發布。,在加上用戶空間的應用程序之後,成為Linux操作系統。Linux也是自由軟體和開放源代碼軟體發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許可證,任何個人和機構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層源代碼,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發布。大多數Linux系統還包括像提供GUI界面的X Window之類的程序。除了一部分專家之外,大多數人都是直接使用Linux發布版,而不是自己選擇每一樣組件或自行設置。
嚴格來講,術語Linux只表示操作系統內核本身,但通常採用Linux內核來表達該意思。Linux則常用來指基於Linux內核的完整操作系統,包括GUI組件和許多其他實用工具。由於這些支持用戶空間的系統工具和庫主要由理查德·斯托曼於1983年發起的GNU計劃提供,自由軟體基金會提議將該組合系統命名為GNU/Linux,但Linux不屬於GNU計劃。
Linux最初是作為支持英特爾x86架構的個人電腦的一個自由操作系統。目前Linux已經被移植到更多的計算機硬體平台,遠遠超出其他任何操作系統。Linux可以運行在伺服器和其他大型平台之上,如大型主機和超級計算機。世界上500個最快的超級計算機90%以上運行Linux發行版或變種,包括最快的前10名超級電腦運行的都是基於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Linux也廣泛應用在嵌入式系統上,如手機(Mobile Phone)、平板電腦Tablet、路由器Router、電視TV和電子游戲機等。在移動設備上廣泛使用的Android操作系統就是創建在Linux內核之上。可參考《Linux就該這么學》了解更多介紹。

閱讀全文

與xwikilinux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js關閉頁面前提示 瀏覽:147
彩視製作教程 瀏覽:766
聖墟在哪個App看免費 瀏覽:395
網路哪些不能玩 瀏覽:868
probe315使用教程 瀏覽:646
數字電位器程序 瀏覽:198
c代碼整理 瀏覽:104
網路營銷具有什麼優勢 瀏覽:378
右下角網路連接不顯示寬頻連接 瀏覽:940
ps修改tif文件 瀏覽:580
預防醫學如何轉行做大數據 瀏覽:234
pdf文件變藍 瀏覽:309
怎麼在pdf文件上面用k寶簽名 瀏覽:213
如何知道表格里數據後面有空格 瀏覽:720
gee引擎更新系統找不到指定文件 瀏覽:802
貝殼網的數據刪除了如何找回 瀏覽:509
華為榮耀6x怎麼切換網路 瀏覽:418
手機里的pdf文件在哪放 瀏覽:889
java版貪吃蛇畢業論文 瀏覽:989
微信公共號郵箱 瀏覽:41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