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linux內核配置哪些是必須的
由於Linux系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系統,內核配置的選項也特別多專,如果不是內核屬級別的開發人員的話,不要隨便設置內核。
因為Linux內核,本身就帶有不同廠家晶元的框架與驅動,所以內核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默認配置的基礎之上,只配置與自己設備相關的選項。
進入主機的相關文件夾後,make menuconfig打開內核配置,然後保存。使用命令make uImage編譯內核,最後下載到自己的設備中,看看設置結果。
② 如何配置android的linux內核的無線網路配置部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Linux,但是,目前主流的系統,對於一般用戶蠢團來說,Windows系統是大家所習慣使用的。那麼,在Linux操作系統下配置無線連接,是本文的重點介紹的內容。
在Fedora/Linux操作系統下的配置無線連接的方式和步驟基本上與乙太網連接的配置基本相同,不同點就是無線網路增加了SSID和密鑰的配置。
為Fedora/Linux操作系統建立xDSL撥號連接的步驟如下:
1.打開「c」工具(系統-管理-網路)。
2.選中「設備」面板,點擊「新建」。
晌塌3.在彈出的新窗口中選擇「無線連接」,點擊「前進」。
4.新出現在無線網卡列表中選擇你的無線網卡,如果沒有,則選擇「其它無線網卡」,點擊「前進」
◆說明:在安裝操作系統的過程中,系統會自動檢測並完成大多數無線網卡的配置,完成配置的網卡會出現在上述的設備列表中。對於沒有檢測到、無法完成配置以及之後添加的無線網卡,則可以通過選擇「其它無線網卡」,配置無線連接就完成了。
5.如果上一步選擇了「其它乙太網卡」,則會出現「選擇乙太網適配器」窗口,從中選擇你的無線網卡型號,並將它分配給指定的設備(eth0表示第一塊網卡,eth1為第二塊,依次類推),然後點擊「前進」。
6.在「配置無線連接窗口」,根據實現情況完成配置,然後點擊「前進」。
7.Linux操作系統下,在「配置網路設置」窗口,根據實際情況為網路介面配置好IP地址及DNS,完成後宴檔圓點擊「前進」。
8.出現「創建無線連接」頁面,點擊「應用」。
9.新添加的網路連接會出現在「網路配置」工具的設備列表中,點擊菜單「文件-保存」即完成了連接的創建。
網路連接添加完成之後,連接則會出現在設備列表中。從設備列表中選擇某個連接,然後點擊「編輯」即可打開連接配置窗口。
◆提示:為了使用方便,可以在連接配置窗口中勾選「當計算機啟動時激活設備」,點擊「確定」,這樣做可以避免每次計算機啟動之後都要人為的激活設備。
從設備列表中選中某個網路連接,還可以通過面板上的「激活」和「取消激活」按鈕更改介面狀態。
③ suse linux 11 網路出錯:由於缺少內核設備(eth0、wlan0),無法進行網卡配置。
說明suse沒有適合你的網卡的驅動,你要找你的網卡驅動的suse版本代碼,重新編譯內核就可以了
④ 一般優化linux的內核,需要優化什麼參數
方法只對擁有大量TIME_WAIT狀態的連接導致系統資源消耗有效,如果不是這種情況下,效果可能不明顯。可以使用netstat命令去查TIME_WAIT狀態的連接狀態,輸入下面的組合命令,查看當前TCP連接的狀態和對應的連接數量:
#netstat -n | awk 『/^tcp/ {++S[$NF]} END {for(a in S) print a, S[a]}』
這個命令會輸出類似下面的結果:
LAST_ACK 16
SYN_RECV 348
ESTABLISHED 70
FIN_WAIT1 229
FIN_WAIT2 30
CLOSING 33
TIME_WAIT 18098
我們只用關心TIME_WAIT的個數,在這里可以看到,有18000多個TIME_WAIT,這樣就佔用了18000多個埠。要知道埠的數量只有65535個,佔用一個少一個,會嚴重的影響到後繼的新連接。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有必要調整下Linux的TCP內核參數,讓系統更快的釋放TIME_WAIT連接。
用vim打開配置文件:#vim /etc/sysctl.conf
在這個文件中,加入下面的幾行內容: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net.ipv4.tcp_tw_reuse = 1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輸入下面的命令,讓內核參數生效:#sysctl -p
簡單的說明上面的參數的含義: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表示開啟SYN Cookies。當出現SYN等待隊列溢出時,啟用cookies來處理,可防範少量SYN攻擊,默認為0,表示關閉;
net.ipv4.tcp_tw_reuse = 1
#表示開啟重用。允許將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於新的TCP連接,默認為0,表示關閉;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表示開啟TCP連接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默認為0,表示關閉;
net.ipv4.tcp_fin_timeout
#修改系統默認的 TIMEOUT 時間。
在經過這樣的調整之後,除了會進一步提升伺服器的負載能力之外,還能夠防禦小流量程度的DoS、CC和SYN攻擊。
此外,如果你的連接數本身就很多,我們可以再優化一下TCP的可使用埠范圍,進一步提升伺服器的並發能力。依然是往上面的參數文件中,加入下面這些配置: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1200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000 65000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8192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5000
#這幾個參數,建議只在流量非常大的伺服器上開啟,會有顯著的效果。一般的流量小的伺服器上,沒有必要去設置這幾個參數。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1200
#表示當keepalive起用的時候,TCP發送keepalive消息的頻度。預設是2小時,改為20分鍾。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000 65000
#表示用於向外連接的埠范圍。預設情況下很小:32768到61000,改為10000到65000。(注意:這里不要將最低值設的太低,否則可能會佔用掉正常的埠!)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8192
#表示SYN隊列的長度,默認為1024,加大隊列長度為8192,可以容納更多等待連接的網路連接數。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6000
#表示系統同時保持TIME_WAIT的最大數量,如果超過這個數字,TIME_WAIT將立刻被清除並列印警告信息。默 認為180000,改為6000。對於Apache、Nginx等伺服器,上幾行的參數可以很好地減少TIME_WAIT套接字數量,但是對於Squid,效果卻不大。此項參數可以控制TIME_WAIT的最大數量,避免Squid伺服器被大量的TIME_WAIT拖死。
內核其他TCP參數說明: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65536
#記錄的那些尚未收到客戶端確認信息的連接請求的最大值。對於有128M內存的系統而言,預設值是1024,小內存的系統則是128。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32768
#每個網路介面接收數據包的速率比內核處理這些包的速率快時,允許送到隊列的數據包的最大數目。
net.core.somaxconn = 32768
#web應用中listen函數的backlog默認會給我們內核參數的net.core.somaxconn限制到128,而nginx定義的NGX_LISTEN_BACKLOG默認為511,所以有必要調整這個值。
net.core.wmem_default = 8388608
net.core.rmem_default = 8388608
net.core.rmem_max = 16777216 #最大socket讀buffer,可參考的優化值:873200
net.core.wmem_max = 16777216 #最大socket寫buffer,可參考的優化值:873200
net.ipv4.tcp_timestsmps = 0
#時間戳可以避免序列號的卷繞。一個1Gbps的鏈路肯定會遇到以前用過的序列號。時間戳能夠讓內核接受這種「異常」的數據包。這里需要將其關掉。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2
#為了打開對端的連接,內核需要發送一個SYN並附帶一個回應前面一個SYN的ACK。也就是所謂三次握手中的第二次握手。這個設置決定了內核放棄連接之前發送SYN+ACK包的數量。
net.ipv4.tcp_syn_retries = 2
#在內核放棄建立連接之前發送SYN包的數量。
#net.ipv4.tcp_tw_len = 1
net.ipv4.tcp_tw_reuse = 1
# 開啟重用。允許將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於新的TCP連接。
net.ipv4.tcp_wmem = 8192 436600 873200
# TCP寫buffer,可參考的優化值: 8192 436600 873200
net.ipv4.tcp_rmem = 32768 436600 873200
# TCP讀buffer,可參考的優化值: 32768 436600 873200
net.ipv4.tcp_mem = 94500000 91500000 92700000
# 同樣有3個值,意思是:
net.ipv4.tcp_mem[0]:低於此值,TCP沒有內存壓力。
net.ipv4.tcp_mem[1]:在此值下,進入內存壓力階段。
net.ipv4.tcp_mem[2]:高於此值,TCP拒絕分配socket。
上述內存單位是頁,而不是位元組。可參考的優化值是:786432 1048576 1572864
net.ipv4.tcp_max_orphans = 3276800
#系統中最多有多少個TCP套接字不被關聯到任何一個用戶文件句柄上。
如果超過這個數字,連接將即刻被復位並列印出警告信息。
這個限制僅僅是為了防止簡單的DoS攻擊,不能過分依靠它或者人為地減小這個值,
更應該增加這個值(如果增加了內存之後)。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如果套接字由本端要求關閉,這個參數決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狀態的時間。對端可以出錯並永遠不關閉連接,甚至意外當機。預設值是60秒。2.2 內核的通常值是180秒,你可以按這個設置,但要記住的是,即使你的機器是一個輕載的WEB伺服器,也有因為大量的死套接字而內存溢出的風險,FIN- WAIT-2的危險性比FIN-WAIT-1要小,因為它最多隻能吃掉1.5K內存,但是它們的生存期長些。
深入學習linux看下《linux就該這么學》
⑤ linux系統升級內核後萬兆網卡全down了
親,您好,這道題由我回答,升級內核後,Linux系統可能會影響網卡驅動的功能。因此,您可以考慮安裝最新版本的驅動程序,這樣就可以支持新內核,從而修復網卡無法正常察飢工作的問題。
在Linux系統升級內核後,如果萬兆網卡全down了,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 首先需要檢查升級前後的內核版本是否有變化。如果有變化,則可能導致網卡需要弊沒銀重新載入驅動程序。
2. 檢查操作系統自帶的網卡驅動程序是否是最新版本。如果不是最新版本,則需要安裝最租宴新版本的網卡驅動程序。
3. 對照乙太網網卡的廠商提供的驅動程序是否適用於當前操作系統版本,
⑥ linux配置中eth0和eth1做什麼用的
是一種光纖乙太網介面卡,按照乙太網通信協議進行信號傳輸。一般通過光纜與光纖乙太網交換機連接。
Eth0和eth1用於區分網卡名。它們的含義與windows本地連接1和本地連接2相同。
這里的子網卡不是一個實用的網路介面,但是它可以作為一個集合介面在系統中閃現,比如eth0:1,eth1:2。
擴展絕告配資料:
Linux操作系統嵌入了TCP/IP協議棧,協議軟體具有路由轉發功能。路由和轉發依賴於在主機中安裝多個網卡作為路由器。
當某一網卡接收到度包時,系統內核會根據度包的目的IP地址查詢路由表,然後根據查詢結果將度包發送到另一網卡,最後通過該網卡發送度包。主機的進程是路由器的核心功友尺能。
路由功能是通過修改Linux內核參數來實現的。sysctl命令用於配置和顯示/proc/sys目錄中的內核參數。
出於安全原因,Linux內核默認禁止數據包路由和轉發。在Linux系統中,有臨時和永久兩種方法啟用轉發功並指能。
⑦ Linux配置網路參數之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地址,DNS
修改網卡命令規則 (eth0、eth1、eth2……)
打開grub內核引導程序,在……quiet 後面添加:
讓網卡命名規則生效
nmcli命令刪除錯誤網卡命名
nmcli命令添加網卡命名
解析: nmcli connection 添加 類型 乙太網設備 網卡設備名為eth0 nmcli命令的命名為eth0
修改IP地址、子網掩碼、逗攔廳網山隱關地址、DNS
解析:nmcli connection 修改 網卡名 ipv4.方法 手工衡握配置 ipv4.地址192.168.4.7/24 ipv4.網關 192.168.4.254 每次開機自動啟用以上所有參數
查看網卡配置文件
查看網關地址信息
⑧ Linux內核配置與編譯相關流程
linux內核配置與編譯相關流程1、清除臨時文件、中間文件和配置文件
make
clean
不刪除配置文件。
make
mrproper
make
distclean
刪除編輯的backup文件、補丁文件等2、確定目標系統的軟硬體配置情況,比如CPU的類型,網卡的型號,所需要支持的網路協議。3、使用命令配置內核
make
config
基於文本模式的交互配置。
make
menuconfig
基於文本模式的菜單配置。
make
oldconfig
使用已有的配置文件(.config),但是會詢問新增的配置選項。
make
xconfig
圖形化的配置(需要安裝圖形化系統)。4、編譯內核
make
zImage
make
bzImage
區別:在X86平台上,zImage只能用於小雨512k內核。如果需要獲取詳細編譯信息,則在後面加上V=1.
編譯好的內核位於arch/<cpu>/boot/目錄下。
5、編譯內核模塊
make
moes
6、安裝內核模塊
make
moes_install
將編譯好的內核模塊從內核源代碼目錄到/lib/moes下。7、製作
init
ramdisk
mkinitrd
$initrd-$version
-$version內核安裝(X86)1、cp
arch/X86/boot/bzImage
/boot/vmliuz
-$version2、cp
$initrd
/boot/3、修改etc/grub.conf
或
/etc/lilo.conf$version為所編譯的內核版本號。
⑨ 如何配置Linux系統的網路IP地址
1.首先以根用戶登錄系統,然後使用lspci|grepEthernet命令檢查計算機上的乙太網卡設備是否被內核檢測到。這里我要提醒大家,在默認的情況下,只有root也就是根用戶才有許可權進行網路配置。紅框內就是檢測到的網卡信息。
2.然後使用「ifconfig」命令查看系統已經識別並已激活的網路介面。如果沒有找到可以用「ifconfig-a」命令找到所有已識別包括未激活的網路介面,然後使用」ifconfig網卡名up「激活。可以看出我的CentOS6.4系孫咐中統上有一塊已激活的eth0網卡,下面就對這塊網卡進簡洞行設置使它能夠發揮作用。
3.這里我首先為大家演示如何臨時指定IP地址。在命令行輸入「ifconfig網卡名IP地址netmask子網掩碼」就可以臨時指定網卡的IP地址,但重啟後失效。相對於上一張圖,我的IP臨時設置已經生效。
4.接下來為大家演示如何永久改變IP地址。第一步用「vi/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編輯網卡eth0的配置文件。這里小編要說明的是如果設置的是dhcp自動獲取IP地址,那麼IPADDR、NETMASK和GATWAY都可以不寫。
5.第二步就是使用「servicenetworkrestart」命令重新啟動network服務,使配置文件生效。四個狀態都必則山須是OK,否則說明設置有問題,需要重新修改設置。
6.最後再次使用「ifconfig」命令查看網卡參數,可以看出IP地址修改成功,並且會一直保留。
⑩ linux下如何使用USB口無線網卡
Linux系統下使用USB無線網卡需要進行驅動的安裝及其配置,操作方法如下:
1、在配置無線網卡之前,必須確保內核設置中啟動了無線區域網支持。
#grepCONFIG_NET_RADIO/boot/config-『uname–r』CONFIG_NET_RADIO=y
2、安裝linux-wlan-ng-0.2.1-pre25.tar.gz,內核必須用源碼編譯過,接下來解壓並安裝。
#tar-zxvflinux-wlan-ng-0.2.1-pre25.tar.gz#cdlinux-wlan-ng-0.2.1-pre25
#./Configure
3、在/etc/wlan/wlan.conf里,設置自己的ssid。
SSID_wlan0="mywlan"
ENABLE_wlan0=y
4、創建一個wlancfg-mywlan文件。
#cd/etc/wlan
#cpwlancfg-DEFAULTwlancfg-mywlan
5、在/etc/moles.conf中加入一行代碼。
aliaswlan0prism2_usb
6、插上USB無線網卡,指示燈亮。
#ifconfigwlan0up
7、然後就可以給wlan0配置地址了。
#ifconfigwlan0inet6addfec0:106:2900::1/64
#ifconfigwlan0
#該命令看無線網卡的一些信息(包括ssi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