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系統 > linux源碼閱讀報告

linux源碼閱讀報告

發布時間:2023-04-06 06:29:15

『壹』 求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方面讀書報告。1500字即可,謝謝

實習主要內容:因為時間的原因,和工商聯沒有計算機中心,因此我沒能介入到網路管理的每一個方面,重點完成了針對計算機維護、網路安全的實習。現將我在工商聯實習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計算機維護

計算機維護分為硬體維護和軟體維護兩個方面。工商聯的計算機現狀大概是總共有用於辦公的計算機20餘台,大部分是方正奔騰4的品牌機,還有一些聯想的品牌機,以及少量列印機。

1、對硬體的維護主要集中在上一代未更新的計算機,因為使用年限比較久,硬體老化及磨損相對比較嚴重。在使用現在部分大型軟體的時候經常出現死機,藍屏,自動重啟等現象。一般常見的引起硬體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很多種,例如:各個配件間的兼容性不好;有些硬體的質量不過關等。但一般常見的硬體故障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引起。首先,電源電壓不穩定或經常斷電引起的故障。微機所使用的電源的電壓不穩定,那麼硬碟在讀寫文件時就會出現丟失或被損壞的現象。如果經常會發生不正常的斷電現象導致微機重啟,或是經常在計算機運行程序時進行冷啟動,將會使系統受到破壞。為使微機更安全地工作,最好使用電源穩壓器或不間斷電源。其次,部件之間接觸不良引起的故障。 接觸不良主要反映在各種卡類與主板的接觸不良或電源線數據線音頻線的連接不良。其中,各種介面卡內存條與主板接觸不良最為常見。例如:顯卡與主板接觸不良可能會使顯示器不顯示,內存條與主板接觸不良可能使微機不工作等,通常只要更換相應的插槽或用橡皮輕輕擦一擦介面卡或內存條的金手指,即可排除故障。

2、軟體維護方面,在新近配置的一批方正計算機中因為隨商家發貨過來的時候,已經裝好了操作系統(WINDOWS XP)還附帶安裝了瑞星殺毒軟體,但是因為他們安裝的操作系統WindowsXP沒有打上SP2補丁,而且安裝的瑞星殺毒軟體也是2004年版的,再加上所有的辦公計算機都是掛在網路上的,這樣就使得計算機對病毒和入侵的抵禦能力很差,但同時又面臨開放網路的大量病毒和入侵,造成該批計算機大面積中毒。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在這次病毒感染中,計算機感染的集中表現為:震盪波和一種叫BACKDOOR.DLL的病毒。我們開始更新瑞星殺毒軟體,能找到內存中的病毒並清除,但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病毒是利用操作系統本身存在的漏洞進行攻擊的,如果不把漏洞堵上,還是會被感染。所以必須給感染了病毒的計算機都打上SP2補丁。這樣的工作效率很低,因為打一個SP2補丁配置比較好的計算機都得花上半個小時,還要更新瑞星殺毒軟體搞完一台計算機一般都得花去一個多小時,如果遇到一些操作系統損壞比較嚴重的計算機就得重新安裝操作系統,這樣所有的驅動程序和應用軟體就得重新安裝,這樣的話通常就是半天。為了盡量減少這樣的工作我們在安裝好了計算機(軟體)以後,必須用GHOST給系統分區做一個鏡像備份,這樣在下次這台計算機發生問題是可以直接恢復備份就可以了。這樣的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3.對操作系統的選擇,目前在市場上的操作系統有windows系列,linux系列和unix系列等。其中Linux系列是開放源代碼的,隨著Linux和unix技術力量的充實逐漸打破了windows一統天F的局面,再加上近來windows安全漏洞層出不窮,Linux和Unix有逐漸取代網路服務主機的勢頭。但是,用過windows系列的人都應說知道windows友好的界面和方便、快捷、簡潔的操作。為此在我國使用windows系列的用戶還是占絕大多數。因為工商聯不涉及國家機密,因此使用的是windowsXP操作系統

二、

網路安全管理 工商聯網站安全是網站可靠運行並有效進行網站各項服務的基礎和保證。使用防火牆,對數據包進行過濾,禁止某些地址對伺服器的某些服務的訪問,並在外部和WEB伺服器中建立防護。使用入侵檢測系統,監視系統,安全記錄的日誌、漏洞掃描軟體、安全評估軟體對整個網路系統進行安全掃描、分析和評估等保證伺服器安全。

主要收獲與體會:在這一段時間里,我不僅很好地運用了所學的專業知識,而且還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實用的待人處世之道,闊大了知識面,也豐富了社會實踐經歷,為我即將踏入社會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使我對社會、對工作、對學習都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認識,為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增添了信心,讓我在大學生活中留下了美好的一頁!使我深深感到計算機的網路的廣泛應用,計算機網路管理在各個企事業單位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網路管理遠的工作也變的復雜和廣泛,所以作為網路管理員光有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從學習和實踐中積累經驗,這樣才能有所提高。

『貳』 linux中日誌文件存在哪裡

日誌文件通常保存在/var/log目錄下。

下面是幾個重要的日誌文件:

/var/log/messages:包括整體系統信息,其中也包含系統啟動期間的日誌。

/var/log/syslog:它和/etc/log/messages日誌文件不同,它只記錄警告信息,常常是系統出問題的信息。

/var/log/user.log:記錄所有等級用戶信息的日誌。/var/log/auth.log:包含系統授權信息,包括用戶登錄和使用的許可權機制等。

(2)linux源碼閱讀報告擴展閱讀:

日誌文件分為事件日誌和消息日誌。

事件日誌

事件日誌記錄在系統的執行中發生的事件,以便提供可用於理解系統的活動和診斷問題的跟蹤。 它們對理解復雜系統的活動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用戶交互較少的應用程序中。

它還可以用於組合來自多個源的日誌文件條目。 這種方法與統計分析相結合,可以產生不同伺服器上看起來不相關的事件之間的相關性。 其他解決方案採用網路范圍的查詢和報告。

消息日誌

互聯網中繼聊天(IRC),即時消息(IM)程序,具有聊天功能的對等文件共享客戶端和多人游戲(特別是MMORPG)通常具有自動記錄(即保存)文本通信的能力。

消息日誌幾乎是通用的純文本文件,但是IM和VoIP客戶端(其支持文本聊天,例如Skype)可以將它們保存在HTML文件中或以自定義格式以便於閱讀和加密。

參考資料:網路——日誌文件

『叄』 如何參與linux 內核開發

如何參與Linux內核開發
---------------------

這是一篇將如何參與Linux內核開發的相關問題一網打盡的終極秘笈。它將指導你
成為一名Linux內核開發者,並且學會如何同Linux內核開發社區合作。它盡可能不
包括任何關於內核編程的技術細節,但會給你指引一條獲得這些知識的正確途徑。

如果這篇文章中的任何內容不再適用,請給文末列出的文件維護者發送補丁。

入門
----

你想了解如何成為一名Linux內核開發者?或者老闆吩咐你「給這個設備寫個Linux
驅動程序」?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教會你達成這些目標的全部訣竅,它將描述你需
要經過的流程以及給出如何同內核社區合作的一些提示。它還將試圖解釋內核社區
為何這樣運作。

Linux內核大部分是由C語言寫成的,一些體系結構相關的代碼用到了匯編語言。要
參與內核開發,你必須精通C語言。除非你想為某個架構開發底層代碼,否則你並
不需要了解(任何體系結構的)匯編語言。下面列舉的書籍雖然不能替代扎實的C
語言教育和多年的開發經驗,但如果需要的話,做為參考還是不錯的盯含:
-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by Kernighan and Ritchie [Prentice Hall]
《C程序設計語言(第2版·新版)》(徐寶文 李志 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 "Practical C Programming"正則和 by Steve Oualline [O'Reilly]
《實用C語言編程(第三版)》(郭大海 譯)[中國電力出版社]
- "C: A Reference Manual" by Harbison and Steele [Prentice Hall]
《C語言參考手冊(原書第5版)》(邱仲潘 等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Linux內核使用GNU C和GNU工具鏈開發。雖然它遵循ISO C89標准,但也用到了一些
標准中沒有定義的擴展。內核是自給自足的C環境,不依賴於標准C庫的支持,所以
並不支持C標准中的部分定義。比如long long類型的大數除法和浮點運算就不允許
使用。有時候確實很難弄清楚內核對工具鏈的要求和它所使用的擴展,不幸的是目
前還沒有明確的參考資料可以解釋它們。請查閱gcc信息頁(使用「info gcc」命令
顯示)獲得一些這方面信息。

請記住你是在學習怎麼和已經存在的開發社區打交道。它由一群形形色色的人組成,
他們對代碼、風格和過程有著很高的標准。這些標準是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適應於地理上分散的大型開發團隊。它們已經被很好得整理成檔,建議你在開發
之前盡可能多的學習這些標准,而不要期望別人來適應你或者你公司的行為方式。

法律問題
--------

Linux內核源代碼都是在GPL(通用公共許可證)的保護下發布的。要了解這種許可
的細節請查看源代碼主目錄下的COPYING文件。如果你對它還有更深入問題請聯系
律師,而不要在Linux內核郵件組上提問。因為郵件組里的人並不是律師,不要期
望他們的話有法律效力。

對於GPL的常見問題和解答,請訪問以下鏈接:
http://www.gnu.org/licenses/gpl-faq.html

文檔
----

Linux內核代碼中包含有大量的文檔。這些文檔對於學習如何與內核社區互動有著
不可估量的價值。當一個新的功能被加入內核,最好把解釋如何使用這個功能的文
檔也放進內核。當內核的改動導致面向用戶空間的介面發生變化時,最好將相關信
息或手冊頁(manpages)的補丁發到[email protected],以向手冊頁(manpages)
的維護者解釋這些變化。

以下是內核代碼中需要閱讀的文檔:
README
文件簡要介紹了Linux內核的背景,並且描述了如何配置和編譯內核。內核的
新用戶應該從這里開始。

Documentation/Changes
文件給出了用來編譯和使用內核所需要的最舉盯小軟體包列表。

Documentation/CodingStyle
描述Linux內核的代碼風格和理由。所有新代碼需要遵守這篇文檔中定義的規
范。大多數維護者只會接收符合規定的補丁,很多人也只會幫忙檢查符合風格
的代碼。

Documentation/SubmittingPatches
Documentation/SubmittingDrivers
這兩份文檔明確描述如何創建和發送補丁,其中包括(但不僅限於):
- 郵件內容
- 郵件格式
- 選擇收件人
遵守這些規定並不能保證提交成功(因為所有補丁需要通過嚴格的內容和風格
審查),但是忽視他們幾乎就意味著失敗。

其他關於如何正確地生成補丁的優秀文檔包括:
"The Perfect Patch"
http://userweb.kernel.org/~akpm/stuff/tpp.txt
"Linux kernel patch submission format"
http://linux.yyz.us/patch-format.html

Documentation/stable_api_nonsense.txt
論證內核為什麼特意不包括穩定的內核內部API,也就是說不包括像這樣的特
性:
- 子系統中間層(為了兼容性?)
- 在不同操作系統間易於移植的驅動程序
- 減緩(甚至阻止)內核代碼的快速變化
這篇文檔對於理解Linux的開發哲學至關重要。對於將開發平台從其他操作系
統轉移到Linux的人來說也很重要。

Documentation/SecurityBugs
如果你認為自己發現了Linux內核的安全性問題,請根據這篇文檔中的步驟來
提醒其他內核開發者並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Documentation/ManagementStyle
描述內核維護者的工作方法及其共有特點。這對於剛剛接觸內核開發(或者對
它感到好奇)的人來說很重要,因為它解釋了很多對於內核維護者獨特行為的
普遍誤解與迷惑。

Documentation/stable_kernel_rules.txt
解釋了穩定版內核發布的規則,以及如何將改動放入這些版本的步驟。

Documentation/kernel-docs.txt
有助於內核開發的外部文檔列表。如果你在內核自帶的文檔中沒有找到你想找
的內容,可以查看這些文檔。

Documentation/applying-patches.txt
關於補丁是什麼以及如何將它打在不同內核開發分支上的好介紹

內核還擁有大量從代碼自動生成的文檔。它包含內核內部API的全面介紹以及如何
妥善處理加鎖的規則。生成的文檔會放在 Documentation/DocBook/目錄下。在內
核源碼的主目錄中使用以下不同命令將會分別生成PDF、Postscript、HTML和手冊
頁等不同格式的文檔:
make pdfdocs
make psdocs
make htmldocs
make mandocs

如何成為內核開發者
------------------
如果你對Linux內核開發一無所知,你應該訪問「Linux內核新手」計劃:
http://kernelnewbies.org
它擁有一個可以問各種最基本的內核開發問題的郵件列表(在提問之前一定要記得
查找已往的郵件,確認是否有人已經回答過相同的問題)。它還擁有一個可以獲得
實時反饋的IRC聊天頻道,以及大量對於學習Linux內核開發相當有幫助的文檔。

網站簡要介紹了源代碼組織結構、子系統劃分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包括內核
中的和單獨維護的)。它還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幫助信息,比如如何編譯內核和打補
丁。

如果你想加入內核開發社區並協助完成一些任務,卻找不到從哪裡開始,可以訪問
「Linux內核房管員」計劃:
http://kernelnewbies.org/KernelJanitors
這是極佳的起點。它提供一個相對簡單的任務列表,列出內核代碼中需要被重新
整理或者改正的地方。通過和負責這個計劃的開發者們一同工作,你會學到將補丁
集成進內核的基本原理。如果還沒有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的話,你還可能會得到方
向性的指點。

如果你已經有一些現成的代碼想要放到內核中,但是需要一些幫助來使它們擁有正
確的格式。請訪問「內核導師」計劃。這個計劃就是用來幫助你完成這個目標的。它
是一個郵件列表,地址如下:
http://selenic.com/mailman/listinfo/kernel-mentors

在真正動手修改內核代碼之前,理解要修改的代碼如何運作是必需的。要達到這個
目的,沒什麼辦法比直接讀代碼更有效了(大多數花招都會有相應的注釋),而且
一些特製的工具還可以提供幫助。例如,「Linux代碼交叉引用」項目就是一個值得
特別推薦的幫助工具,它將源代碼顯示在有編目和索引的網頁上。其中一個更新及
時的內核源碼庫,可以通過以下地址訪問:
http://sosdg.org/~coywolf/lxr/

開發流程
--------

目前Linux內核開發流程包括幾個「主內核分支」和很多子系統相關的內核分支。這
些分支包括:
- 2.6.x主內核源碼樹
- 2.6.x.y -stable內核源碼樹
- 2.6.x -git內核補丁集
- 2.6.x -mm內核補丁集
- 子系統相關的內核源碼樹和補丁集

2.6.x內核主源碼樹
-----------------
2.6.x內核是由Linus Torvalds(Linux的創造者)親自維護的。你可以在
kernel.org網站的pub/linux/kernel/v2.6/目錄下找到它。它的開發遵循以下步
驟:
- 每當一個新版本的內核被發布,為期兩周的集成窗口將被打開。在這段時間里
維護者可以向Linus提交大段的修改,通常這些修改已經被放到-mm內核中幾個
星期了。提交大量修改的首選方式是使用git工具(內核的代碼版本管理工具
,更多的信息可以在http://git.or.cz/獲取),不過使用普通補丁也是可以
的。
- 兩個星期以後-rc1版本內核發布。之後只有不包含可能影響整個內核穩定性的
新功能的補丁才可能被接受。請注意一個全新的驅動程序(或者文件系統)有
可能在-rc1後被接受是因為這樣的修改完全獨立,不會影響其他的代碼,所以
沒有造成內核退步的風險。在-rc1以後也可以用git向Linus提交補丁,不過所
有的補丁需要同時被發送到相應的公眾郵件列表以征詢意見。
- 當Linus認為當前的git源碼樹已經達到一個合理健全的狀態足以發布供人測試
時,一個新的-rc版本就會被發布。計劃是每周都發布新的-rc版本。
- 這個過程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內核被認為達到足夠穩定的狀態,持續時間大概是
6個星期。
- 以下地址跟蹤了在每個-rc發布中發現的退步列表:
http://kernelnewbies.org/known_regressions

關於內核發布,值得一提的是Andrew Morton在linux-kernel郵件列表中如是說:
「沒有人知道新內核何時會被發布,因為發布是根據已知bug的情況來決定
的,而不是根據一個事先制定好的時間表。」

2.6.x.y -stable(穩定版)內核源碼樹
-----------------------------------
由4個數字組成的內核版本號說明此內核是-stable版本。它們包含基於2.6.x版本
內核的相對較小且至關重要的修補,這些修補針對安全性問題或者嚴重的內核退步。

這種版本的內核適用於那些期望獲得最新的穩定版內核並且不想參與測試開發版或
者實驗版的用戶。

如果沒有2.6.x.y版本內核存在,那麼最新的2.6.x版本內核就相當於是當前的穩定
版內核。

2.6.x.y版本由「穩定版」小組(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維護,一般隔周發
布新版本。

內核源碼中的Documentation/stable_kernel_rules.txt文件具體描述了可被穩定
版內核接受的修改類型以及發布的流程。

2.6.x -git補丁集
----------------
Linus的內核源碼樹的每日快照,這個源碼樹是由git工具管理的(由此得名)。這
些補丁通常每天更新以反映Linus的源碼樹的最新狀態。它們比-rc版本的內核源碼
樹更具試驗性質,因為這個補丁集是全自動生成的,沒有任何人來確認其是否真正
健全。

2.6.x -mm補丁集
---------------
這是由Andrew Morton維護的試驗性內核補丁集。Andrew將所有子系統的內核源碼
和補丁拼湊到一起,並且加入了大量從linux-kernel郵件列表中採集的補丁。這個
源碼樹是新功能和補丁的試煉場。當補丁在-mm補丁集里證明了其價值以後Andrew
或者相應子系統的維護者會將補丁發給Linus以便集成進主內核源碼樹。

在將所有新補丁發給Linus以集成到主內核源碼樹之前,我們非常鼓勵先把這些補
丁放在-mm版內核源碼樹中進行測試。

這些內核版本不適合在需要穩定運行的系統上運行,因為運行它們比運行任何其他
內核分支都更具有風險。

如果你想為內核開發進程提供幫助,請嘗試並使用這些內核版本,並在
linux-kernel郵件列表中提供反饋,告訴大家你遇到了問題還是一切正常。

通常-mm版補丁集不光包括這些額外的試驗性補丁,還包括發布時-git版主源碼樹
中的改動。

-mm版內核沒有固定的發布周期,但是通常在每兩個-rc版內核發布之間都會有若干
個-mm版內核發布(一般是1至3個)。

子系統相關內核源碼樹和補丁集
----------------------------
相當一部分內核子系統開發者會公開他們自己的開發源碼樹,以便其他人能了解內
核的不同領域正在發生的事情。如上所述,這些源碼樹會被集成到-mm版本內核中。

下面是目前可用的一些內核源碼樹的列表:
通過git管理的源碼樹:
- Kbuild開發源碼樹, Sam Ravnborg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sam/kbuild.git

- ACPI開發源碼樹, Len Brown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lenb/linux-acpi-2.6.git

- 塊設備開發源碼樹, Jens Axboe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axboe/linux-2.6-block.git

- DRM開發源碼樹, Dave Airlie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airlied/drm-2.6.git

- ia64開發源碼樹, Tony Luck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aegl/linux-2.6.git

- ieee1394開發源碼樹, Jody McIntyre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scjody/ieee1394.git

- infiniband開發源碼樹, Roland Dreier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roland/infiniband.git

- libata開發源碼樹, Jeff Garzik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jgarzik/libata-dev.git

- 網路驅動程序開發源碼樹, Jeff Garzik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jgarzik/netdev-2.6.git

- pcmcia開發源碼樹, Dominik Brodowski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brodo/pcmcia-2.6.git

- SCSI開發源碼樹, James Bottomley <[email protected]>
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jejb/scsi-misc-2.6.git

使用quilt管理的補丁集:
- USB, PCI, 驅動程序核心和I2C, Greg Kroah-Hartman <[email protected]>
kernel.org/pub/linux/kernel/people/gregkh/gregkh-2.6/
- x86-64, 部分i386, Andi Kleen <[email protected]>
ftp.firstfloor.org:/pub/ak/x86_64/quilt/

其他內核源碼樹可以在http://git.kernel.org的列表中和MAINTAINERS文件里
找到。

報告bug
-------

bugzilla.kernel.org是Linux內核開發者們用來跟蹤內核Bug的網站。我們鼓勵用
戶在這個工具中報告找到的所有bug。如何使用內核bugzilla的細節請訪問:
http://test.kernel.org/bugzilla/faq.html

內核源碼主目錄中的REPORTING-BUGS文件里有一個很好的模板。它指導用戶如何報
告可能的內核bug以及需要提供哪些信息來幫助內核開發者們找到問題的根源。

利用bug報告
-----------

練習內核開發技能的最好辦法就是修改其他人報告的bug。你不光可以幫助內核變
得更加穩定,還可以學會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技能,並且讓其他開發
者感受到你的存在。修改bug是贏得其他開發者贊譽的最好辦法,因為並不是很多
人都喜歡浪費時間去修改別人報告的bug。

要嘗試修改已知的bug,請訪問http://bugzilla.kernel.org網址。如果你想獲得
最新bug的通知,可以訂閱bugme-new郵件列表(只有新的bug報告會被寄到這里)
或者訂閱bugme-janitor郵件列表(所有bugzilla的變動都會被寄到這里)。

https://lists.linux-foundation.org/mailman/listinfo/bugme-new
https://lists.linux-foundation.org/mailman/listinfo/bugme-janitors

郵件列表
--------

正如上面的文檔所描述,大多數的骨幹內核開發者都加入了Linux Kernel郵件列
表。如何訂閱和退訂列表的細節可以在這里找到:
http://vger.kernel.org/vger-lists.html#linux-kernel
網上很多地方都有這個郵件列表的存檔(archive)。可以使用搜索引擎來找到這些
存檔。比如:
http://dir.gmane.org/gmane.linux.kernel
在發信之前,我們強烈建議你先在存檔中搜索你想要討論的問題。很多已經被詳細
討論過的問題只在郵件列表的存檔中可以找到。

大多數內核子系統也有自己獨立的郵件列表來協調各自的開發工作。從
MAINTAINERS文件中可以找到不同話題對應的郵件列表。

很多郵件列表架設在kernel.org伺服器上。這些列表的信息可以在這里找到:
http://vger.kernel.org/vger-lists.html

在使用這些郵件列表時,請記住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下面的鏈接提供了與這些列
表(或任何其它郵件列表)交流的一些簡單規則,雖然內容有點濫竽充數。
http://www.albion.com/netiquette/

當有很多人回復你的郵件時,郵件的抄送列表會變得很長。請不要將任何人從抄送
列表中刪除,除非你有足夠的理由這么做。也不要只回復到郵件列表。請習慣於同
一封郵件接收兩次(一封來自發送者一封來自郵件列表),而不要試圖通過添加一
些奇特的郵件頭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不會喜歡的。

記住保留你所回復內容的上下文和源頭。在你回復郵件的頂部保留「某某某說到……」
這幾行。將你的評論加在被引用的段落之間而不要放在郵件的頂部。

如果你在郵件中附帶補丁,請確認它們是可以直接閱讀的純文本(如
Documentation/SubmittingPatches文檔中所述)。內核開發者們不希望遇到附件
或者被壓縮了的補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可以直接評論你的每行代碼。請確保
你使用的郵件發送程序不會修改空格和製表符。一個防範性的測試方法是先將郵件
發送給自己,然後自己嘗試是否可以順利地打上收到的補丁。如果測試不成功,請
調整或者更換你的郵件發送程序直到它正確工作為止。

總而言之,請尊重其他的郵件列表訂閱者。

『肆』 嵌入式系統Linux內核開發實戰指南的目錄

第1部分 嵌入式系統硬體開發
第1章 嵌入式系統概述 2
這一章對嵌入式系統的概念及其特點和應用作了概括介紹,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闡述了對嵌入式系統的理解,並對一些常見的嵌入式處理器的硬體數據進行了比較。
1.1 嵌入式系統概念 2
1.2 嵌入式處理器 3
1.3 嵌入式系統應用 4
1.4 嵌入式系統發展 4
1.5 一些嵌入式處理器的硬體特性比較 5
第2章 ARM處理器概述 16
為了使本書內容完整,從第2章到第7章中的內容大部分是筆者閱讀《ARM體系結構與編程》(詳情參見附錄中的參考文獻)的筆記和心得,把與嵌入式系統開發和Linux內核密切相關的硬體知識進行了概括和整理,本章主要介紹了ARM處理器的特點、ARM處理器的體系架構版本和ARM處理器系列。
2.1 ARM發展歷程 16
2.2 ARM處理器特點 17
2.3 ARM處理器應用 17
2.4 ARM體系架構 18
2.4.1 ARM體系架構版本 18
2.4.2 ARM體系架構變種(Variant) 20
2.4.3 ARM體系架構版本命名格式 22
2.5 ARM處理器 22
2.5.1 ARM7系列處理器 23
2.5.2 ARM9系列處理器 24
2.5.3 ARM9E系列處理器 24
2.5.4 ARM10E系列處理器 25
2.5.5 SecurCore系列處理器 25
2.5.6 StrongARM處理器 26
2.5.7 Xscale處理器 26
第3章 ARM指令及其定址方式 27
本章主要介紹了ARM處理器的指令和定址方式以及ARM匯編偽指令,這是做ARM處理器應用系統底層軟體開發必備的知識。
3.1 ARM處理器的程序狀態寄存器(PSR) 27
3.2 ARM指令的條件碼 28
3.3 ARM指令介紹 29
3.3.1 跳轉指令 29
3.3.2 數據處理指令 30
3.3.3 乘法指令 31
3.3.4 雜類算術指令 32
3.3.5 狀態寄存器訪問指令 32
3.3.6 Load/Store內存訪問指令 33
3.3.7 批量Load/Store內存訪問指令 34
3.3.8 LDREX和STREX指令 35
3.3.9 信號量操作指令 37
3.3.10 異常中斷產生指令 37
3.3.11 ARM協處理器指令 37
3.4 ARM指令定址方式 39
3.4.1 數據處理指令的操作數的定址方式 39
3.4.2 字及無符號位元組的Load/Store指令的定址方式 43
3.4.3 雜類Load/Store指令的定址方式 47
3.4.4 批量Load/Store指令的定址方式 49
3.4.5 協處理器Load/Store指令的定址方式 51
3.4.6 ARM指令的定址方式總結 52
3.5 ARM匯編偽操作(Directive) 53
3.5.1 符號定義偽操作 54
3.5.2 數據定義偽操作 54
3.5.3 匯編控制偽操作 56
3.5.4 棧中數據幀描述偽操作 57
3.5.5 信息報告偽操作 57
3.5.6 其他偽操作 58
3.6 ARM匯編偽指令 59
3.7 Thumb指令介紹 60
第4章 ARM處理器內存管理單元(MMU) 61
本章主要介紹了ARM處理器內存管理單元(MMU)的工作原理,Linux內存管理功能是通過處理器硬體MMU實現的,在沒有MMU的處理器系統中,Linux只能工作在物理地址模式,沒有虛擬(線性)地址空間的概念。
4.1 ARM處理器中CP15協處理器的寄存器 61
4.1.1 訪問CP15寄存器的指令 61
4.1.2 CP15寄存器介紹 62
4.2 MMU簡介 70
4.3 系統訪問存儲空間的過程 71
4.3.1 使能MMU時的情況 71
4.3.2 禁止MMU時的情況 71
4.3.3 使能/禁止MMU時應注意的問題 72
4.4 ARM處理器地址變換過程 72
4.4.1 MMU的一級映射描述符 73
4.4.2 MMU的二級映射描述符 74
4.4.3 基於段的地址變換過程 75
4.4.4 粗粒度大頁地址變換過程 75
4.4.5 粗粒度小頁地址變換過程 76
4.4.6 細粒度大頁地址變換過程 76
4.4.7 細粒度小頁地址變換過程 77
4.4.8 細粒度極小頁地址變換過程 77
4.5 ARM存儲空間訪問許可權控制 78
4.6 TLB操作 79
4.6.1 使TLB內容無效 79
4.6.2 鎖定TLB內容 79
4.6.3 解除TLB中被鎖定的地址變換條目 80
4.7 存儲訪問失效 80
4.7.1 MMU失效(MMU Fault) 80
4.7.2 外部存儲訪問失效(External Abort) 81
第5章 ARM處理器的Cache和Write Buffer 82
本章主要介紹了ARM處理器高速緩存(Cache)和寫緩存(Write Buffer)的工作原理,使讀者了解如何提高處理器的性能。
5.1 Cache和Write Buffer一般性介紹 82
5.1.1 Cache工作原理 82
5.1.2 地址映像方式 83
5.1.3 Cache寫入方式原理簡介 84
5.1.4 關於Write-through和Write-back 85
5.1.5 Cache替換策略 86
5.1.6 使用Cache的必要性 87
5.1.7 使用Cache的可行性 87
5.2 ARM處理器中的Cache和Write Buffer 88
5.2.1 基本概念 88
5.2.2 Cache工作原理 88
5.2.3 Cache地址映射和變換方法 89
5.2.4 Cache分類 90
5.2.5 Cache替換演算法 91
5.2.6 Cache內容鎖定 91
5.2.7 MMU映射描述符中B位和C位的含義 92
5.2.8 Cache和Writer Buffer編程介面 93
5.3 ARM處理器的快速上下文切換技術 94
5.3.1 FCSE概述 94
5.3.2 FCSE原理 94
5.3.3 FCSE編程介面 95
第6章 ARM處理器存儲訪問一致性問題 97
本章介紹了在支持MMU、Cache和DMA的系統中可能出現的存儲訪問一致性問題,以及Linux中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
6.1 存儲訪問一致性問題介紹 97
6.1.1 地址映射關系變化造成的數據不一致性 97
6.1.2 指令cache的數據不一致性問題 98
6.1.3 DMA造成的數據不一致問題 99
6.1.4 指令預取和自修改代碼 99
6.2 Linux中解決存儲訪問一致性問題的方法 99
第7章 ARM處理器工作模式與異常中斷處理 101
本章主要介紹了ARM處理器的工作模式和異常中斷處理過程,這是ARM處理器系統啟動程序編寫者或Bootloader開發人員的必備知識。
7.1 ARM處理器工作模式 101
7.2 ARM處理器異常中斷向量表和優先順序 103
7.3 ARM處理器異常中斷處理 104
7.3.1 進入異常中斷處理 104
7.3.2 退出異常中斷處理 105
7.4 ARM處理器的中斷(IRQ或FIQ) 109
第8章 ARM處理器啟動過程 110
本章根據筆者的開發經驗介紹了ARM處理器系統的啟動過程以及編寫ARM處理器系統啟動程序需要注意的事項。
8.1 ARM處理器上電/復位操作 110
8.2 ARM處理器系統初始化過程 111
8.3 ARM處理器系統初始化編程注意事項 111
第9章 嵌入式系統設計與調試 113
本章根據筆者10多年的開發經驗介紹了嵌入式系統的設計流程和調試方法,列舉了大量筆者工作中碰到的實際案例。本章內容對於嵌入式系統硬體開發和調試有較高的參考、指導價值。
9.1 嵌入式系統設計流程 113
9.2 嵌入式系統硬體原理設計與審核 114
9.3 硬體設計工具軟體 117
9.4 嵌入式系統調試模擬工具 117
9.5 嵌入式系統調試診斷方法 118
第10章 自製簡易JTAG下載燒寫工具 123
本章根據筆者自己製作簡易JTAG線纜的經驗,介紹了簡易JTAG線纜的硬體原理和軟體流程,這是初學者必備的最廉價的工具,必須掌握。
10.1 JTAG簡介 123
10.1.1 一些基本概念 124
10.1.2 JTAG介面信號 124
10.1.3 TAP控制器的狀態機 125
10.1.4 JTAG介面指令集 129
10.2 簡易JTAG線纜原理 130
10.2.1 PC並口定義 130
10.2.2 PC並口的寄存器 131
10.2.3 簡易JTAG線纜原理圖 133
10.2.4 簡易JTAG線纜燒寫連接圖(見圖10-5) 134
10.3 簡易JTAG燒寫代碼分析 135
10.3.1 簡易JTAG燒寫程序(flashp)使用說明 135
10.3.2 flash與CPU連接及flash屬性描述文件 136
10.3.3 簡易JTAG燒寫程序的執行邏輯和流程 138
第2部分 Linux內核開發初步
第11章 Bootloader 142
本章根據筆者的工作經驗介紹了流行的幾種Bootloader、Bootloader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以及Bootloader的裁剪與移植。
11.1 Bootloader的任務和作用 142
11.2 各種各樣的Bootloader 143
11.3 Bootloader編譯環境 144
11.4 Bootloader的移植與裁減 145
11.5 編譯Bootloader 145
11.6 燒寫Bootloader 146
11.7 Bootloader使用舉例 148
11.8 Bootloader修改舉例 149
第12章 創建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 151
本章介紹了如何創建嵌入式系統Linux內核交叉開發環境,本章和後續3章的內容是嵌入式系統Linux內核開發的基礎,必須掌握。
12.1 安裝Linux host 151
12.2 在虛擬機中安裝Linux host 152
12.3 安裝Linux交叉編譯環境 157
12.4 在主機上設置TFTP Server 160
12.5 在主機上設置DHCP Server 161
12.6 在主機上設置Telnet server 161
12.7 在開發過程中使用NFS 162
12.8 設置超級終端 163
第13章 編譯Linux內核 166
本章介紹了Linux內核的配置和編譯方法。
13.1 獲取Linux內核源代碼 166
13.2 Linux內核目錄結構 166
13.3 配置Linux內核 167
13.4 編譯Linux內核 168
第14章 創建Linux根文件系統 170
本章介紹了Linux的根文件系統的結構以及創建根文件系統的方法。
14.1 根文件系統概述 170
14.2 根文件系統目錄結構 171
14.3 獲取根文件系統組件源代碼 171
14.4 編譯根文件系統源代碼 171
14.5 創建一個32MB的RAMDISK根文件系統 173
14.6 在根文件系統中添加驅動模塊或者應用程序 173
第15章 固化Linux內核和根文件系統 174
本章介紹了固化(燒寫)Linux內核和根文件系統的方法。
第16章 關於Clinux 176
本章簡要介紹了Clinux與標准Linux的區別。
16.1 Clinux簡介 176
16.2 Clinux源代碼目錄結構 177
16.3 Clinux與標准Linux的區別 178
16.4 編譯Clinux 179
第3部分 Linux 2.6內核原理
第17章 Linux 2.6.10@ARM啟動過程 182
本章以start_kernel()和init()函數中調用到的函數說明的方式,介紹了從Linux匯編代碼入口到init內核進程最後調用用戶空間init命令的Linux整個啟動過程。本章內容是筆者第一次閱讀Linux內核源代碼時對這些函數的注釋,僅供讀者了解start_kernel()和init()函數中調用到的每個函數的大致功能時使用。
17.1 Linux 2.6.10中與ARM處理器平台硬體相關的結構和全局變數 182
17.1.1 相關數據結構 182
17.1.2 相關全局變數 187
17.2 Linux匯編代碼入口 189
17.3 Linux匯編入口處CPU的狀態 189
17.4 start_kernel()函數之前的匯編代碼執行過程 190
17.5 start_kernel()函數中調用的函數介紹 192
17.5.1 lock_kernel()函數 192
17.5.2 page_address_init()函數 192
17.5.3 printk(linux_banner) 193
17.5.4 setup_arch(&command_line)函數 193
17.5.5 setup_per_cpu_areas()函數 198
17.5.6 smp_prepare_boot_cpu()函數 199
17.5.7 sched_init()函數 199
17.5.8 build_all_zonelists()函數 200
17.5.9 page_alloc_init()函數 200
17.5.10 printk(Kernel command line: %s , saved_command_line) 201
17.5.11 parse_early_param()函數 201
17.5.12 parse_args()函數 201
17.5.13 sort_main_extable()函數 202
17.5.14 trap_init()函數 202
17.5.15 rcu_init()函數 202
17.5.16 init_IRQ()函數 203
17.5.17 pidhash_init()函數 203
17.5.18 init_timers()函數 203
17.5.19 softirq_init()函數 204
17.5.20 time_init()函數 204
17.5.21 console_init()函數 205
17.5.22 profile_init()函數 206
17.5.23 local_irq_enable()函數 207
17.5.24 vfs_caches_init_early()函數 207
17.5.25 mem_init()函數 208
17.5.26 kmem_cache_init()函數 210
17.5.27 numa_policy_init()函數 225
17.5.28 calibrate_delay()函數 227
17.5.29 pidmap_init()函數 228
17.5.30 pgtable_cache_init()函數 229
17.5.31 prio_tree_init()函數 229
17.5.32 anon_vma_init()函數 229
17.5.33 fork_init(num_physpages)函數 229
17.5.34 proc_caches_init()函數 230
17.5.35 buffer_init()函數 231
17.5.36 unnamed_dev_init()函數 231
17.5.37 security_init()函數 231
17.5.38 vfs_caches_init(num_physpages)函數 232
17.5.39 radix_tree_init()函數 237
17.5.40 signals_init()函數 237
17.5.41 page_writeback_init()函數 237
17.5.42 proc_root_init()函數 238
17.5.43 check_bugs()函數 240
17.5.44 acpi_early_init()函數 244
17.5.45 rest_init()函數 244
17.6 init()進程執行過程 265
17.6.1 smp_prepare_cpus(max_cpus)函數 265
17.6.2 do_pre_smp_initcalls()函數 265
17.6.3 fixup_cpu_present_map()函數 267
17.6.4 smp_init()函數 267
17.6.5 sched_init_smp()函數 268
17.6.6 populate_rootfs()函數 268
17.6.7 do_basic_setup()函數 283
17.6.8 sys_access()函數 292
17.6.9 free_initmem()函數 301
17.6.10 unlock_kernel()函數 301
17.6.11 numa_default_policy()函數 302
17.6.12 sys_p()函數 302
17.6.13 execve()函數 302
第18章 Linux內存管理 305
從本章開始,筆者將帶領讀者走進神秘的Linux內核世界。筆者在閱讀內核源代碼以及兩本相關參考書(見參考文獻)的基礎上,以自己的理解和語言總結概括了Linux內核每個組件的原理。筆者對與每個內核組件相關的關鍵數據結構和全局變數作了盡量詳盡的說明,並且對核心函數進行了詳細注釋,在向讀者灌輸理論知識的同時引導讀者自己去閱讀、分析Linux內核源代碼。本章講解了Linux內核第一大核心組件「內存管理」的原理和實現內幕。
18.1 Linux內存管理概述 305
18.1.1 Linux內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305
18.1.2 內存管理相關數據結構 309
18.1.3 內存管理相關宏和全局變數 330
18.1.4 Linux內存管理的任務 341
18.1.5 Linux中的物理和虛擬存儲空間布局 341
18.2 為虛擬(線性地址)存儲空間建立頁表 345
18.3 設置存儲空間的訪問控制屬性 348
18.4 Linux中的內存分配和釋放 350
18.4.1 在系統啟動初期申請內存 350
18.4.2 系統啟動之後的內存分配與釋放 360
第19章 Linux進程管理 480
本章講解了Linux內核第二大核心組件「進程管理」的原理和實現內幕。
19.1 進程管理概述 480
19.1.1 進程相關概念 480
19.1.2 進程分類 481
19.1.3 0號進程 481
19.1.4 1號進程 481
19.1.5 其他一些內核線程 482
19.1.6 進程描述符(struct task_struct) 482
19.1.7 進程狀態 482
19.1.8 進程標識符(PID) 483
19.1.9 current宏定義 484
19.1.10 進程鏈表 484
19.1.11 PID hash表和鏈表 485
19.1.12 硬體上下文(Hardware Context) 485
19.1.13 進程資源限制 485
19.1.14 進程管理相關數據結構 486
19.1.15 進程管理相關宏定義 502
19.1.16 進程管理相關全局變數 514
19.2 進程管理相關初始化 520
19.3 進程創建與刪除 529
19.4 進程調度 551
19.4.1 進程類型 553
19.4.2 進程調度類型 554
19.4.3 基本時間片計算方法 555
19.4.4 動態優先順序演算法 556
19.4.5 互動式進程 556
19.4.6 普通進程調度 557
19.4.7 實時進程調度 557
19.4.8 進程調度函數分析 558
19.5 進程切換 576
19.6 用戶態進程間通信 581
19.6.1 信號(Signal) 581
19.6.2 管道(pipe)和FIFO(命名管道) 627
19.6.3 進程間通信原語(System V IPC) 641
第20章 Linux文件管理 651
本章講解了Linux內核第三大核心組件「文件系統」的原理和實現內幕。
20.1 文件系統概述 651
20.1.1 Linux文件管理相關概念 652
20.1.2 Linux文件管理相關數據結構 657
20.1.3 Linux文件管理相關宏定義 682
20.1.4 Linux文件管理相關全局變數 691
20.2 文件管理相關初始化 699
20.3 文件系統類型注冊 711
20.4 掛接文件系統 712
20.5 文件系統類型超級塊讀取 730
20.5.1 get_sb_single()通用超級塊讀取函數 731
20.5.2 get_sb_nodev()通用超級塊讀取函數 737
20.5.3 get_sb_bdev()通用超級塊讀取函數 738
20.5.4 get_sb_pseudo()通用超級塊讀取函數 740
20.6 路徑名查找 747
20.7 訪問文件操作 759
20.7.1 打開文件 759
20.7.2 關閉文件 766
20.7.3 讀文件 768
20.7.4 寫文件 785
20.8 非同步I/O系統調用 792
20.9 Linux特殊文件系統 792
20.9.1 rootfs文件系統 793
20.9.2 sysfs文件系統 797
20.9.3 devfs設備文件系統 800
20.9.4 bdev塊設備文件系統 803
20.9.5 ramfs文件系統 804
20.9.6 proc文件系統 804
20.10 磁碟文件系統 813
20.10.1 ext2文件系統相關數據結構 813
20.10.2 ext2文件系統磁碟分區格式 819
20.10.3 ext2文件系統的各種文件 820
20.10.4 創建ext2文件系統 821
20.10.5 ext2文件系統的操作方法 822
20.11 關於initramfs 824
20.11.1 initramfs概述 824
20.11.2 initramfs與initrd的區別 824
20.11.3 initramfs相關全局變數 825
20.11.4 initramfs被編譯鏈接的位置 825
20.11.5 initramfs文件的生成過程 825
20.11.6 initramfs二進制文件格式說明(cpio格式) 828
20.11.7 initramfs二進制文件和列表文件對照示例 829
20.11.8 initramfs利弊 830
20.12 關於initrd 830
20.12.1 initrd概述 830
20.12.2 initrd相關全局變數 831
20.13 關於gzip壓縮文件 832
第21章 Linux模塊設計 834
本章講解了Linux內核模塊程序與應用程序的區別以及如何編寫和載入Linux內核模塊程序。
21.1 Linux模塊設計概述 834
21.2 Linux的內核空間和用戶空間 834
21.3 內核模塊與應用程序的區別 835
21.4 編譯模塊 837
21.5 裝載和卸載模塊 837
21.6 模塊層疊 838
21.7 模塊版本依賴 839
21.8 模塊編程示例 839
第22章 Linux系統異常中斷管理 841
本章講解了Linux內核如何管理系統異常中斷以及Linux系統調用的實現內幕。
22.1 Linux異常中斷處理 841
22.2 指令預取和數據訪問中止異常中斷處理 849
22.2.1 指令預取中止異常中斷處理 850
22.2.2 數據訪問中止異常中斷處理 858
22.3 Linux中斷處理 863
22.3.1 內核模式下的中斷處理 863
22.3.2 用戶模式下的中斷處理 867
22.4 從中斷返回 868
22.5 Linux中斷管理 869
22.5.1 Linux中斷管理相關數據結構與全局變數 870
22.5.2 Linux中斷管理初始化 872
22.5.3 安裝和卸載中斷處理程序 874
22.5.4 使能和禁止中斷 878
22.6 Linux系統調用 880
22.6.1 Linux系統調用內核實現過程 880
22.6.2 從系統調用返回 889
22.6.3 Linux系統調用用戶程序介面函數 890
22.6.4 Linux系統調用用戶介面函數與內核實現函數之間參數傳遞 899
第23章 Linux軟中斷和工作隊列 901
本章講解了Linux內核中的兩種延遲處理機制「軟中斷」和「工作隊列」的原理和實現。
23.1 概述 901
23.2 Linux軟中斷 902
23.2.1 軟中斷相關數據結構和全局變數 903
23.2.2 軟中斷初始化 904
23.2.3 軟中斷的核心操作函數do_softirq() 908
23.2.4 軟中斷看護進程執行函數ksoftirqd() 912
23.2.5 如何使用軟中斷 913
23.3 Linux工作隊列 918
23.3.1 Linux工作隊列相關數據結構和全局變數 918
23.3.2 Linux工作隊列初始化 921
23.3.3 將工作加入到工作隊列中 924
23.3.4 工作者進程執行函數worker_thread() 928
23.3.5 使用Linux工作隊列 931
第24章 Linux並發與競態 933
本章講解了Linux內核同步機制,包括幾種鎖定技術以及免鎖演算法。
24.1 並發與競態概述 933
24.1.1 Linux中的並發源 934
24.1.2 競態可能導致的後果 934
24.1.3 避免競態的規則 934
24.2 消除競態的「鎖定」技術 935
24.2.1 信號量(semphore)和互斥體(mutual exclusion) 935
24.2.2 讀寫信號量(rw_semaphore) 938
24.2.3 完成量(completion) 941
24.2.4 自旋鎖(spinlock_t) 942
24.2.5 讀寫自旋鎖(rwlock_t) 946
24.2.6 使用「鎖定」技術的注意事項 949
24.3 消除競態的非「鎖定」方法 949
24.3.1 免鎖演算法 949
24.3.2 原子操作 950
24.3.3 位操作 951
24.3.4 順序鎖 952
24.3.5 讀-復制-更新(Read-Copy-Update,RCU) 954
第25章 Linux設備驅動程序 958
本章講解了Linux內核第四大核心組件「設備驅動」的原理和實現內幕。同時還總結歸納了編寫各種設備驅動程序的方法和步驟。
25.1 設備驅動程序概述 958
25.1.1 設備驅動程序組成部分 959
25.1.2 設備號 959
25.1.3 設備文件 960
25.1.4 編寫設備驅動程序的關鍵 961
25.2 字元設備驅動程序 961
25.2.1 字元設備相關數據結構 961
25.2.2 字元設備相關全局變數 963
25.2.3 字元設備驅動程序全局初始化 963
25.2.4 為字元設備分配設備號 964
25.2.5 注冊字元設備驅動程序 968
25.2.6 字元設備的操作方法 971
25.2.7 用戶對字元設備驅動程序的調用過程 972
25.2.8 如何編寫字元設備驅動程序 974
25.2.9 關於TTY設備驅動程序 974
25.2.10 控制台設備驅動程序 975
25.3 塊設備驅動程序 986
25.3.1 塊設備相關數據結構 986
25.3.2 塊設備相關宏定義 997
25.3.3 塊設備相關全局變數 999
25.3.4 塊設備驅動程序全局初始化 1004
25.3.5 為塊設備分配主設備號 1006
25.3.6 注冊塊設備驅動程序 1009
25.3.7 塊設備驅動程序的操作方法 1017
25.3.8 調用塊設備驅動程序過程 1017
25.3.9 I/O調度 1031
25.3.10 如何編寫塊設備驅動程序 1032
25.4 網路設備驅動程序 1033
25.4.1 網路設備驅動程序概述 1033
25.4.2 網路設備相關數據結構 1034
25.4.3 網路設備相關宏定義 1044
25.4.4 網路設備相關全局變數 1045
25.4.5 創建net_device結構 1046
25.4.6 注冊網路設備 1048
25.4.7 網路設備的操作方法 1050
25.4.8 網路設備中斷服務程序 1051
25.4.9 如何編寫網路設備驅動程序 1051
25.5 PCI設備驅動程序 1052
25.5.1 PCI介面定義 1053
25.5.2 PCI設備的三個地址空間 1057
25.5.3 PCI匯流排仲裁 1058
25.5.4 PCI設備編號 1059
25.5.5 如何訪問PCI配置空間 1059
25.5.6 如何配置PCI設備 1061
25.5.7 PCI驅動程序相關數據結構 1062
25.5.8 PCI驅動程序相關宏定義 1068
25.5.9 PCI驅動程序相關全局變數 1068
25.5.10 Bootloader和內核做的事 1069
25.5.11 PCI驅動程序注冊 1069
25.5.12 PCI驅動程序介面函數 1071
25.5.13 如何編寫PCI驅動程序 1072
第4部分 Linux內核開發高級指南
第26章 Linux系統參數設置 1076
從本章開始的後續章節主要講解了比較高級或者平時較少關注的Linux內核方面的知識,本章講解了Linux中的4種系統參數格式和設置方法。
26.1 旗語系統參數(tag) 1076
26.1.1 與旗語系統參數相關數據結構和全局變數 1076
26.1.2 旗語系統參數說明 1082
26.1.3 旗語系統參數設置方法 1084
26.2 前期命令行設置的系統參數 1084
26.2.1 與前期命令行系統參數相關數據結構和全局變數 1084
26.2.2 前期命令行設置的系統參數說明 1085
26.2.3 前期命令行系統參數設置方法 1086
26.2.4 如何添加自己的前期命令行設置的系統參數 1087
26.3 老式命令行系統參數 1087
26.3.1 與老式命令行系統參數相關數據結構和全局變數 1087
26.3.2 老式命令行設置的系統參數說明 1088
26.3.3 老式命令行設置的系統參數設置方法 1089
26.3.4 如何添加自己的老式命令行設置的系統參數 1089
26.4 命令行系統參數 1089
26.4.1 與命令行系統參數相關數據結構和全局變數 1089
26.4.2 命令行設置的系統參數說明 1090
26.4.3 命令行設置的系統參數設置方法 1090
第27章 Linux內核調試 1091
本章介紹了Linux內核的調試方法。
27.1 打開Linux內核及其各模塊自帶的調試開關 1091
27.2 內核剖析(Profiling) 1093
27.3 通過列印調試(printk) 1095
27.3.1 關於printk() 1095
27.3.2 內核信息級別 1096
27.3.3 列印速度限制 1097
27.3.4 控制台重定向 1098
27.4 使用proc文件系統調試 1098
27.5 oops消息 1098
27.6 通過跟蹤命令strace調試 1099
27.7 使用gdb、kdb、kgdb調試 1099
第28章 Linux內核移植 1101
本章介紹了Linux內核的移植方法。
第29章 Linux內核優化 1104
本章介紹了Linux內核的優化方法。
29.1 編譯優化 1104
29.2 根據CPU特性進行優化 1105
29.3 對內核進行裁減 1105
29.4 優化系統內存配置 1106
29.5 優化系統啟動過程以縮減系統啟動時間 1106
29.6 內存映射優化 1107
29.7 工具軟體輔助優化 1107
第30章 Linux定時器 1109
本章介紹了Linux內核的軟體定時器。
30.1 定時器相關數據結構 1109
30.2 定時器相關宏定義 1111
30.3 定時器相關全局變數 1112
30.4 定時器和時鍾初始化 1113
30.5 獲取系統時間 1114
30.6 延遲函數 1115
30.7 與定時器相關系統調用 1115
30.8 使用定時器方法 1116
第31章 雜項 1117
本章介紹了PER_CPU變數以及Linux中的數據類型定義。
31.1 per_cpu變數 1117
31.2 Linux中的數據類型定義 1118
第32章 編譯鏈接文件說明 1119
本章注釋了ARM處理器系統中Linux內核的鏈接文件,以幫助讀者了解編譯出來的Linux內核各區段在內存中的存放位置。
參考文獻 1125

『伍』 系統實現的內容寫什麼

問題一:系統詳細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1、模塊說明。說明該模塊需要實現什麼功能,還有設計要點。
2、流程邏輯。用流程圖說明該模塊的處理過程。
3、演算法。不一定有,如果涉及一些比較特殊的演算法或關鍵模塊,就寫一下演算法的偽代碼或用流程圖說明。
4、限制條件。該模塊的功能有哪些限制常比如用戶ID不能重復,只能查詢自己許可權范圍內的用戶。
5、輸入項。每個子模塊可以看做一個」方法「,我傳給你什麼,你給我輸出什麼。比如刪除用戶,輸入項就是用戶ID。
6、輸出項。刪除用戶的輸出項,就是不能在查詢模塊里查詢到已刪除的用戶
7、界面設計。用visio或者其他工具畫一些界面圖
8、需要操作的數據表。

問題二:系統設計實現報告中系統實現寫什麼?? 20分 格式如下:
1.實習時間
2.實習地點
3.實習單位
4.實習目的
5.實習內容
6.實習意義
7.實習總結

問題三:寫一個操作系統內核有多難?大概的內容,步驟是什麼 「一個好一點兒的計算機碩士畢業的學生。寫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絕對是應該辦到而且肯定可以辦到的事兒。」 ------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好的計算機碩士掌握的理論知識足夠他搭建起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框架「。
我上操作系統課(大二)的第一天就問我的老師,學完了這門課可以自己實現一個操作系統了嗎?老師說:」你可以基本掌握操作系統中要處理的主要問題,但是即使實現最簡單的五臟俱全的操作系統還需要掌握很多很多東西,而且前提是你已經有很不錯的代碼能力。「
回到題目上來,我們要實現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最先需要解決的是哪些問題?這個問題我相信翻開任何一本操作系統書都可以得到答案,一般都是操作系統書的前五,六章內容(第一章基本是操作系統概念及發展歷史)。
包括:
進程管理
存儲管理
文件系統
輸入/輸出
這些大部分是討論理論類的書,比如我們上課用的書是西電湯子瀛老師的《計算機操作系統》,後來自己為了深入學習買了Andrew S. Tanenbaum的《Modern Operating Systems》。
如果想寫個操作系統,除了理論知識外,動手之前最好先看看操作系統源代碼,Linux的代碼都是開源的,可以先學習學習。不過對於我們這種初學者千萬不要看最新的Linux內核代碼,因為那是很多人的傑作,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完。最好先看看國攜州橘內同濟大學趙炯基於0.11的《Linux完全注釋》,即使只看懂30%也至會讓自己懂很多之前不知道的東西。
理論類的書很少有提到Bootload問題的,就是加電之後從哪裡開始執行的部分。僅僅是這個步驟也需要花跡沒不少時間去了解CPU知識,匯編語言知識等,相當不容易。不話說回來,這部分如果能處理好之後會發現組成原理,匯編語言,微機原理的知識被自己運用到了,成就感巨大。這部分內容,可以參看MIT的課程6.828 Operating System Engineering的課程,Google一下就能搜到不少大牛關於這門課的博客。如果英語不太好我記得華中科技大學有一個叫32位操作系統實踐的課,資料都放到網上了,看起來很不錯。
過了這一關,用《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加上《現代操作系統》看一下虛擬存儲器的內容,這兩本書這部分說得都很棒。虛擬存儲器的概念貫穿所有,如果能弄懂,對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僅是操作辯團系統這塊。有了虛擬存儲器概念之後對於鏈接,載入等知識理解就會深刻許多。 不過,這部分內容也需要對硬體部分有所了解,又是一坑。
之後回到進程上來之後,終於可以把工作重心從硬體部分轉移過來了。但是我們又將面對進程創建,進程調度,進程通信三大問題,既然是簡單實現,就先不考慮線程的事。演算法書中會給很多,不過這些演算法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調度演算法,對應的調度演算法優劣差異很大,至於如何抉擇就看個人需求。不過話說回來,操作系統里的」演算法「和ACM里的演算法在難度上差很多,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內容太多了,就不完全展開了,後面就看自己「耐力」了,寫操作系統是需要堅持很長實踐+大量知識積累的。有些問題還涉及到哲學的觀點,這里推薦上海交大鄒恆明教授的《操作系統之哲學原理》。除了理論方面的書,現在市面上也有直接教如何實現一個操作系統的,比如《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和《30天自製操作系統》(僅有的幾本「XX天XX」而不是爛書的書),起步階段跟著這些書來還是很不錯的。
總之,實現最最基本的功能也許可以做到。實現功能強大,魯棒性強的操作系統極難。...>>

問題四:如何寫一個文件系統 摘要:本文目的是分析在Linux系統中如何實現新的文件系統。在介紹文件系統具體實現前先介紹文件系統的概念和作用,抽象出了文件系統概念模型。熟悉文件系統的內涵後,我們再近一步討論Linux系統中和文件系統的特殊風格和具體文件系統在Linux中組成結構,為讀者勾畫出Linux中文件系統工作的全景圖。最後,我們再通過Linux中最簡單的Romfs作實例分析實現文件系統的普遍步驟。(我們假定讀者已經對Linux文件系統初步了解) 什麼是文件系統 首先要談的概念就是什麼是文件系統,它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文件系統的概念雖然許多人都認為是再清晰不過的了,但其實我們往往在談論中或多或少地誇大或片縮小了它的實際概念(至少我時常混淆),或者說,有時借用了其它概念,有時說的又不夠全面。 比如在操作系統中,文件系統這個術語往往既被用來描述磁碟中的物理布局,比如有時我們說磁碟中的「文件系統」是EXT2或說把磁碟格式化成FAT32格式的「文件系統」等――這時所說的「文件系統」是指磁碟數據的物理布局格式;另外,文件系統也被用來描述內核中的邏輯文件結構,比如有時說的「文件系統」的介面或內核支持Ext2等「文件系統」――這時所說的文件系統都是內存中的數據組織結構而並非磁碟物理布局。還有些時候說「文件系統」負責管理用戶讀寫文件――這時所說的「文件系統」往往描述操作系統中的「文件管理系統」,也就是文件子系統。 雖然上面我們列舉了混用文件系統的概念的幾種情形,但是卻也不能說上述說法就是錯誤的,因為文件系統概念本身就囊括眾多概念,幾乎可以說在操作系統中自內存管理、系統調度到I/O系統、設備驅動等各個部分都和文件系統聯系密切,有些部分和文件系統甚至未必能明確劃分――所以不能只知道文件系統是系統中數據的存儲結構,一定要全面認識文件系統在操作系統中的角色,才能具備自己開發新文件系統的能力。 為了澄清文件系統的概念,必須先來看看文件系統在操作系統中處於何種角色,分析文件系統概念的內含外延。所以我們先拋開Linux文件系統的實例,而來看看操作系統中文件系統的普遍體系結構,從而增強對文件系統的理論認識。 下面以軟體組成的結構圖[1]的方式描述文件系統所涉及的內容。 我們針對各層做以簡要分析: 首先我們來分析最低層――設備驅動層,該層負責與外設――磁碟等――通訊。基於磁碟的文件系統都需要和存儲設備打交道,而系統操作外設離不開驅動程序。所以內核對文件的最後操作行為就是調用設備驅動程序完成從主存(內存)到輔存(磁碟)的數據傳輸。文件系統相關的多數設備都屬於塊設備,常見的塊設備驅動程序有磁碟驅動,光碟機驅動等,之所以稱它們為塊設備,一個原因是它們讀寫數據都是成塊進行的,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們管理的數據能夠被隨機訪問――不需要向字元設備那樣必須順序訪問。 設備驅動層的上一層是物理I/O層,該層主要作為計算機外部環境和系統的介面,負責系統和磁碟交換數據塊。它要知道據塊在磁碟中存儲位置,也要知道文件數據塊在內存緩沖中的位置,另外它不需要了解數據或文件的具體結構。可以看到這層最主要的工作是標識別磁碟扇區和內存緩沖塊[2]之間的映射關系。 再上層是基礎I/O監督層,該層主要負責選擇文件 I/O需要的設備,調度磁碟請求等工作,另外分配I/O緩沖和磁碟空間也在該層完成。由於塊設備需要隨機訪問數據,而且對速度響應要求較高,所以操作系統不能向對字元設備那樣簡單、直接地發送讀寫請求,而必須對讀寫請求重新優化排序,以能節省磁碟定址時間,另外也必須對請求提交採取非同步調度(尤其寫操作)的方式......>>

問題五:系統總體設計的含義是什麼? 系統設計工作應該自頂向下地進行。首先設計總體結構,然後再逐層深入,直至進行每一個模塊的設計。總體設計主要是指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對整個系統的劃分(子系統)、機器設備(包括軟、硬設備)的配置、數據的存貯規律以及整個系統實現規劃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
一、系統設計的任務
1. 系統設計的概念
系統設計又稱為物理設計,是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第二階段,系統設計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首先是總體設計,其任務是設計系統的框架和概貌,並向用戶單位和領導部門作詳細報告並認可,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階段DD詳細設計,這兩部分工作是互相聯系的,需要交叉進行,本章將這兩個部分內容結合起來進行介紹。
系統設計是開發人員進行的工作,他們將系統設計階段得到的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轉換為目標系統的物理模型,該階段得到工作成果DD系統設計說明書是下一個階段系統實施的工作依據。
2.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
系統設計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下面分別說明它們的具體內容。
(1) 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包括系統模塊結構設計和計算機物理系統的配置方案設計。
系統模塊結構設計
系統模塊結構設計的任務是劃分子系統,然後確定子系統的模塊結構,並畫出模塊結構圖。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如何將一個系統劃分成多個子系統;
每個子系統如何劃分成多個模塊;
如何確定子系統之間、模塊之間傳送的數據及其調用關系;
如何評價並改進模塊結構的質量。
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方案設計
在進行總體設計時,還要進行計算機物理系統具體配置方案的設計,要解決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配置、通信網路系統的配置、機房設備的配置等問題。計算機物理系統具體配置方案要經過用戶單位和領導部門的同意才可進行實施。
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大量經驗教訓說明,選擇計算機軟硬體設備不能光看廣告或資料介紹,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最好應向使用過該軟硬體設備的單位了解運行情況及優缺點,並徵求有關專家的意見,然後進行論證,最後寫出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方案報告。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不少單位是先買計算機然後決定開發。這種不科學的、盲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會造成極大浪費。因為,計算機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就是在開發初期和在開發的中後期系統實施階段購買計算機設備,價格差別就會很大。因此,在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過程中應在系統設計的總體設計階段才具體設計計算機物理系統的配置方案。
(2) 詳細設計
在總體設計基礎上,第二步進行的是詳細設計,主要有處理過程設計以確定每個模塊內部的詳細執行過程,包括局部數據組織、控制流、每一步的具體加工要求等,一般來說,處理過程模塊詳細設計的難度已不太大,關鍵是用一種合適的方式來描述每個模塊的執行過程,常用的有流程圖、問題分析圖、IPO圖和過程設計語言等;除了處理過程設計,還有代碼設計、界面設計、資料庫設計、輸入輸出設計等。
(3) 編寫系統設計說明書
系統設計階段的結果是系統設計說明書,它主要由模塊結構圖、模塊說明書和其它詳細設計的內容組成。...>>

問題六:軟體詳細設計包含哪些內容?? 目錄1基本內容基本內容詳細設計詳細設計的主要任務是設計每個模塊的實現演算法、所需的局部數據結構。詳細設計的目標有兩個:實現模塊功能的演算法要邏輯上正確和演算法描述要簡明易懂。主要任務:1.為每個模塊確定採用的演算法,選擇某種適當的工具表達演算法的過程,寫出模塊的詳細過程性描述;2.確定每一模塊使用的數據結構;3.確定模塊介面的細節,包括對系統外部的介面和用戶界面,對系統內部模塊的介面,以及模塊輸入數據、輸出數據及局部數據的全部細節。在詳細設計結束時,應該把上述結果寫入詳細設計說明書,並且通過復審形成正式文檔。交付給下一階段(編碼階段)的工作依據。4.要為每一個模塊設計出一組測試用例,以便在編碼階段對模塊代碼(即程序)進行預定的測試,模塊的測試用例是軟體測試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應包括輸入數據,期望輸出等內容。詳細設計的工具:1.圖形工具利用圖形工具可以把過程的細節用圖形描述出來。2.表格工具可以用一張表來描述過程的細節,在這張表中列出了各種可能的操作和相應的條件。用某種高級語言(稱之為偽碼)來描述過程的細節。

問題七:雲計算操作系統一般是用什麼語言開發的? 按常理來說當然c++更簡單,因為它相對c更高級。但要看你自己對語言的掌握程度

問題八:如何撰寫課題的設計思路,方法和內容 一、 如何撰寫課題綜述
課題綜述是選題涉及到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專題搜集和必要的市場調研綜合分析而寫成的。
通過寫作過程,了解相關信息,擴大知識面,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瀝青設計思路為作品的設計打下基礎。
課題綜述只有800字左右,要求表述准確、觀點明確、文字精煉。要把握「綜」和「述」的特點。「綜」式要求對所查閱的問小資料和市場調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煉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及iushiyaoqiu對課題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課題綜述是作者對選題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發展前景、目的意義、創新性、實用價值諸方面的高度概括。
在撰寫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搜集的文獻應盡量全、盡量新。掌握全面、最新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
2、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引用要忠實文獻原文。
3、參考文獻不能省略,一般要求十篇以上,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
二、 如何撰寫課題的設計思路、設計方法和設計內容
1、設計思路的撰寫
總體上來說就是設計者以一個什麼樣的大體思路來完成自己的課題設計。內容主要包括規劃選題的設計計劃、設計步驟的主要組成部分、計劃選題在什麼地方有一些創新突破點、達到什麼樣的設計效果,最後以一個什麼樣的方式展現設計成果等方面。
2、設計方法的撰寫
設計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實例分析法、十字坐標法、調查分析法、頭腦風暴法、希望點例舉法、仿生學法、類比法、逆向思維法,縮小擴大法、缺點列舉法,圖表列舉法,但所選擇的課題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不可能只用到一種設計方法。可以說明在設計的某一階段主要採用什麼設計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進行市場調查時,應明確制定調查表,明確如何進行分析包括綜合分析和設計分析。
3、設計內容的撰寫
簡單介紹自己為何進行這項設計(說明現有設計的缺點),重點介紹自己課題設計的主要內容,自己將要在哪些方面進行重點的設計,並希望有所突破等方面。
如何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和填寫課題申報表
1、關於課題申報表
未按要求填寫的,應按要求填寫到位。
封面上的課題名稱如果研究方案里作了調整,這里封面上也需作相應調整;課題負責人,只填寫1個即可;完成時間,課題研究期限一般為一年,或1-2年,完成時間應填某年某月底,課題研究的正式開始時間早於申報填表時間;成果形式寫一種即可,一般為報告,有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結題報告等,而論文,為報告的高級形式;單位及職務、職稱,一般填3個內容,實在沒有職務的,填單位、職稱2個內容;郵編、地址應填寫清楚、完整聯系電話一般填寫單位(自己辦公室)電話和本人手機電話號碼,便於我們之間的聯系。
第二面課題組其他面員的有關情況中的課題內分工,應填寫明確,尤其是誰負責課題的總體設計,誰承擔課題結題報告的執筆撰寫任務應予明確;課題負責人所有單位意見,單位公章和單位分管領導的簽字,都不能少。如果課題已批准立題,而簽字蓋章都應該補上,否則你的研究得不到單位及領導的支持。
2、關於課題的題目
教育科研課......>>

問題九:做軟體項目設計文檔怎麼寫啊 按照以下格式填就好了,不過是我自己寫的,有不好的地方大家互相學習修改一下~

詳細設計文檔規范
1.0概述
這部分提供對整個設計文檔的概述。描述了所有數據,結構,介面和軟體構件級別的設計。
1.1 目標和對象
描述軟體對象的所有目標。
1.2 陳述范圍
軟體描述。主要輸入,過程功能,輸出的描述,不考慮詳細細節。
1.3 軟體內容
軟體被置於商業或者產品線中,討論相關的戰略問題。目的是讓讀者能夠對「宏圖」有所了解。
1.4 主要系統參數
任何商務軟體或者產品線都包含軟體規定、設計、實現和測試的說明和規范。
2.0 數據設計
描述所有數據結構包括內部變數,全局變數和臨時數據結構。
2.1 內部軟體數據結構
描述軟體內部的構件之間的數據傳輸的結構。
2.2 全局數據結構
描述主要部分的數據結構。
2.3 臨時數據結構
為臨時應用而生成的文件的描述。
2.4 資料庫描述
作為應用程序的一部分,描述資料庫結構。
3.0 結構化和構件級別設計
描述程序結構。
3.1 程序結構
詳細描述應用程序所選定的程序結構。
3.1.1 結構圖
圖形化描述結構。
3.1.2 選擇性
討論其它可供考慮的結構。選定3.1.1中結構類型的原因。
3.2 構件描述
詳細描述結構中的每個軟體構件。
3.2.1 構件過程敘述(PSPEC)
描述構件的過程。
3.2.2 構件介面描述
詳細描述構件的輸入和輸出。
3.2.3 構件執行細節
每個構件的詳細演算描述。
3.2.3.1 介面描述
3.2.3.2 演算模型(e.g., PDL)
3.2.3.3 規范/限制
]3.2.3.4 本地數據結構
3.2.3.5 在3.2.3.6設計中包含的執行結果
3.3 軟體介面描述
軟體對外界的介面描述
3.3.1機器對外介面
與其他機器或者設備的介面描述。
3.3.2系統對外介面
對其它系統、產品和網路的介面描述。
3.3.3與人的介面
概述軟體與任何人的界面。
4.0 用戶界面設計
描述軟體的用戶界面設計。
4.1 描述用戶界面
詳細描述用戶界面,包括屏幕顯示圖標、圖片或者類型。
4.1.1 屏幕圖片
從用戶角度描述界面。
4.1.2 對象和操作
所有屏幕對象和操作的定義。
4.2 界面設計規范
用戶界面的設計和實現的規范和標准。
4.3 可見構件
實現的GUI可見構件說明。
4.4 UIDS描述
用戶界面開發系統描述。
5.0約束、限制和系統參數
會影響軟體的規格說明、設計和實現的特殊事件。
6.0測試標准
測試策略和預備測試用例描述。
6.1 測試的類別
......>>

問題十:'系統詳細設計方案'的一些問題,輸入(出)項怎麼寫? 25分 輸入輸出項是系統級的。這里針對的都是系統級的對外介面,系統級的輸入輸出項。
輸入輸出項側重介面中涉及的重要數據結構的細節特徵。

『陸』 如何簡化linux usb 驅動 實驗報告

《LINUX設備驅動程序》

USB骨架程序(usb-skeleton),是USB驅動程序的基礎,通過對它源碼的學習和理解,可以使我們迅速地了解USB驅動架構,迅速地開發我們自己的USB硬體的驅動。
前言
在上篇《Linux下的硬體驅動--USB設備(上)(驅動配製部分)》中,我們知道了在Linux下如何去使用一些最常見的USB設備。但對於做系統設計的程序員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具有驅動程序的閱讀、修改和開發能力。在此下篇中,就是要通過簡單的USB驅動的例子,隨您一起進入 USB驅動開發的世界。
USB驅動開發
在掌握了USB設備的配置後,對於程序員,我們就可以嘗試進行一些簡單的USB驅動的修改和開發了。這一段落,我們會講解一個最基礎USB框架的基礎上,做兩個小的USB驅動的例子。
USB骨架
在Linux kernel源碼目錄中driver/usb/usb-skeleton.c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基礎的USB驅動程序。我們稱為USB骨架。通過它我們僅需要修改極少的部分,就可以完成一個USB設備的驅動。我們的USB驅動開發也是從她開始的。
那些linux下不支持的USB設備幾乎都是生產廠商特定的產品。如果生產廠商在他們的產品中使用自己定義的協議,他們就需要為此設備創建特定的驅動程序。當然我們知道,有些生產廠商公開他們的USB協議,並幫助Linux驅動程序的開發,然而有些生產廠商卻根本不公開他們的USB協議。因為每一個不同的協議都會產生一個新的驅動程序,所以就有了這個通用的USB驅動骨架程序, 它是以pci 骨架為模板的。
如果你准備寫一個linux驅動程序,首先要熟悉USB協議規范。USB主頁上有它的幫助。一些比較典型的驅動可以在上面發現,同時還介紹了USB urbs的概念,而這個是usb驅動程序中最基本的。
Linux USB 驅動程序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Linux USB 子系統里注冊,並提供一些相關信息,例如這個驅動程序支持那種設備,當被支持的設備從系統插入或拔出時,會有哪些動作。所有這些信息都傳送到USB 子系統中,在usb骨架驅動程序中是這樣來表示的:
static struct usb_driver skel_driver = {
name: "skeleton",
probe: skel_probe,
disconnect: skel_disconnect,
fops: &skel_fops,
minor: USB_SKEL_MINOR_BASE,
id_table: skel_table,
};
變數name是一個字元串,它對驅動程序進行描述。probe 和disconnect 是函數指針,當設備與在id_table 中變數信息匹配時,此函數被調用。
fops和minor變數是可選的。大多usb驅動程序鉤住另外一個驅動系統,例如SCSI,網路或者tty子系統。這些驅動程序在其他驅動系統中注冊,同時任何用戶空間的交互操作通過那些介面提供,比如我們把SCSI設備驅動作為我們USB驅動所鉤住的另外一個驅動系統,那麼我們此USB設備的 read、write等操作,就相應按SCSI設備的read、write函數進行訪問。但是對於掃描儀等驅動程序來說,並沒有一個匹配的驅動系統可以使用,那我們就要自己處理與用戶空間的read、write等交互函數。Usb子系統提供一種方法去注冊一個次設備號和file_operations函數指針,這樣就可以與用戶空間實現方便地交互。

『柒』 求Linux發展歷史的詳細資料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I'm doing a (free) operating system"在1991年的八月,網路上出現了一篇以此為開篇話語的帖子——這是一個芬蘭的名為Linus Torvalds的大學生為自己開始寫作一個類似minix,可運行在386上的操作系統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

1991年10月5日,Linus Torvalds在新聞組comp.os.minix發布了大約有一萬行代碼的Linux v0.01版本。

到了1992年,大約有1000人在使用Linux,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基本上都屬於真正意義上的hacker。

1993年,大約有100餘名程序員參與了Linux內核代碼編寫/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組由5人組成,此時Linux 0.99的代碼有大約有十萬行,用戶大約有10萬左右。

1994年3月,Linux1.0發布,代碼量17萬行,當時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費的協議發布,隨後正式採用GPL協議。至此, Linux的代碼開發進入良性循環。很多系統管理員開始在自己的操作系統環境中嘗試linux,並將修改的代碼提交給核心小組。由於擁有了豐富的操作系統平台,因而 Linux的代碼中也充實了對不同硬體系統的支持,大大的提高了跨平台移植性。

1995年,此時的Linux 可在Intel、Digital 以及Sun SPARC處理器上運行了,用戶量也超過了50萬,相關介紹Linux的Linux Journal雜志也發行了超過10萬冊之多。

1996年6月,Linux 2.0內核發布,此內核有大約40萬行代碼,並可以支持多個處理器。此時的Linux 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全球大約有350萬人使用。

http://axinchan.blogchina.com/blog/article_49053.243009.html

1997年夏,大片《泰坦尼克號》在製作特效中使用的160台Alpha圖形工作站中,有105台採用了Linux操作系統。

1998年是Linux迅猛發展的一年。1月,小紅帽高級研發實驗室成立,同年RedHat 5.0獲得了InfoWorld的操作系統獎項。4月Mozilla 代碼發布,成為linux圖形界面上的王牌瀏覽器。Redhat 宣布商業支持計劃,網路了多名優秀技術人員開始商業運作。王牌搜索引擎"Google"現身,採用的也是Linux伺服器。值得一提的是, Oracle 和Informix 兩家資料庫廠商明確表示不支持Linux,這個決定給予了Mysql資料庫充分的發展機會。同年10月,Intel和Netscape宣布小額投資紅帽軟體,這被業界視作Linux獲得商業認同的信號。同月,微軟在法國發布了反Linux公開信,這表明微軟公司開始將Linux視作了一個對手來對待。十二月,IBM發布了適用於Linux的文件系統AFS 3.5以及Jikes Java 編輯器和Secure Mailer及DB2測試版,IBM的此番行為,可以看作是與Linux羞答答地第一次親密接觸。迫於Windows和Linux的壓力,Sun逐漸開放了Java協議,並且在UltraSparc上支持Linux操作系統。1998年可說是Linux與商業接觸的一年。

1999年,IBM宣布與Redhat公司建立夥伴關系,以確保Redhat在IBM機器上正確運行。三月,第一屆 LinuxWorld 大會的召開,象徵Linux時代的來臨。IBM、Compaq和Novell宣布投資Redhat公司,以前一直對Linux持否定態度的Oracle公司也宣布投資。五月,SGI公司宣布向Linux移植其先進的XFS文件系統。對於伺服器來說,高效可靠的文件系統是不可或缺的,SGI的慷慨移植再一次幫助了Linux確立在伺服器市場的專業性。7月IBM啟動對Linux的支持服務和發布了Linux DB2,從此結束了Linux得不到支持服務的歷史,這可以視作Linux真正成為伺服器操作系統一員的重要里程碑。

2000年初始,Sun公司在Linux的壓力下宣布Solaris8降低售價。事實上Linux對Sun造成的沖擊遠比對 Windows來得更大。 2月Red Hat發布了嵌入式Linux的開發環境,Linux在嵌入式行業的潛力逐漸被發掘出來。在4月,拓林思公司宣布了推出中國首家Linux工程師認證考試,從此使Linux操作系統管理員的水準可以得到權威機構的資格認證,此舉大大增加了國內Linux愛好者學習的熱情。伴隨著國際上的Linux熱潮,國內的聯想和聯邦推出了"幸福Linux家用版",同年7月中科院與新華科技合作發展紅旗Linux, 此舉讓更多的國內個人用戶認識到了存在著Linux這個操作系統。11月,Intel 與 Xteam合作,推出基於Linux的網路專用伺服器,此舉結束了在Linux單向順應硬體商硬體開發驅動的歷史。

2001月新年依使就爆出新聞,Oracle宣布在OTN上的所有會員都可免費索取Oracle 9i的Linux版本,從幾年前的"絕不涉足Linux系統"到如今的主動獻媚,足以體現Linux的發展迅猛。IBM則決定投入10億美元擴大 Linux系統的運用,此舉猶如一針強心劑,令華爾街的投資者們聞風而動。到了5月這個初夏的時節,微軟公開反對"GPL"引起了一場大規模的論戰。8月紅色代碼爆發,引得許多站點紛紛從windows操作系統轉向linux操作系統,雖然是一次被動的轉變,不過也算是一次應用普及吧。12月Red Hat 為IBM s/390大型計算機提供了Linux解決方案,從此結束了AIX孤單獨行無人伴的歷史。

2002年是Linux企業化的一年。2月,微軟公司迫於各洲政府的壓力,宣布擴大公開代碼行動,這可是Linux開源帶來的深刻影響的結果。3月,內核開發者宣布新的Linux系統支持64位的計算機。

2003年1月,NEC宣布將在其手機中使用Linux操作系統,代表著Linux成功進軍手機領域。5月之中SCO表示就 Linux使用的涉嫌未授權代碼等問題對IBM進行起訴,此時人們才留意到,原本由SCO壟斷的銀行/金融領域,份額已經被Linux搶佔了不少,也難怪 SCO如此氣急敗壞了。9 月中科紅旗發布Red Flag Server4版本,性能改進良多。11月IBM注資Novell以2.1億收購SuSE,同期Redhat計劃停止免費的Linux,頓時業內罵聲四起。Linux在商業化的路上漸行漸遠。

2004年的第1月,本著"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天理,SuSE嫁到了Novell,SCO繼續頂著罵名四處強行"化緣 ", Asianux, 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宣布季度贏利。3月SGI宣布成功實現了Linux操作系統支持256個Itanium 2處理器。4月里美國斯坦福大學Linux大型機系統被黑客攻陷,再次證明了沒有絕對安全的OS。六月的統計報告顯示在世界500強超級計算機系統中,使用Linux操作系統的已經佔到了280席,搶佔了原本屬於各種Unix的份額。9月HP開始網羅Linux內核代碼人員,以影響新版本的內核朝對HP有利的方式發展,而IBM則准備推出OpenPower伺服器,僅運行Linux系統。

"誰會牽你的手,走過風風雨雨"這句歌詞曾經代表著千萬Linuxer的心,如今,這只可愛的小企鵝終於能獨擋一面,在IBM、HP、Novell、Oracle等諸多廠商的支持下,迎著風雪傲然前行。

『捌』 linux查看文件修改前後差別的代碼

在這里,我們將看到如何使用C ++程序在Linux平台上列出修改後的文件以及舊的和新創建的文件。

任務很簡單。我們可以使用Linux shell命令以所需順序獲取文件。ls –l命令用於獲取長列表格式的所有文件。在這里,我們將添加更多選項以根據時間對它們進行排序。(升序和降序)。–t命令用於根據時間排序,並且–r可添加以反轉順序。

該命令將如下所示:ls –lt

ls –ltr

我們將使用system()C ++中的函數使用這些命令,以從C ++代碼獲取結果。

范常式式碼#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main(){

//顯示存儲在當前目錄中的文件的修改時間降序

cout <

system("ls -lt"); //use linux command to show the file list, sorted on time

cout <

system("ls -ltr"); //use the previous command -r is used for reverse order

}

輸出結果Files List (First one is newest)

total 32

-rwxr-xr-x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8984 May 11 15:19 a.out

-rw-r--r--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424 May 11 15:19 linux_mod_list.cpp

-rw-r--r--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1481 May 4 17:03 test.cpp

-rw-r--r--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710 May 4 16:51 caught_interrupt.cpp

-rw-r--r--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557 May 4 16:34 trim.cpp

-rw-r--r--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1204 May 4 16:24 1325.test.cpp

Files List (First one is oldest)

total 32

-rw-r--r--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1204 May 4 16:24 1325.test.cpp

-rw-r--r--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557 May 4 16:34 trim.cpp

-rw-r--r--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710 May 4 16:51 caught_interrupt.cpp

-rw-r--r--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1481 May 4 17:03 test.cpp

-rw-r--r--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424 May 11 15:19 linux_mod_list.cpp

-rwxr-xr-x 1 soumyadeep soumyadeep 8984 May 11 15:19 a.out

相關資源:高性能跨平台(Win&Linux;)網路通信框架HP-Socket_易語言hpsocket...
文章知識點與官方知識檔案匹配
CS入門技能樹Linux入門創建一個空白文件
23936 人正在系統學習中
打開CSDN,閱讀體驗更佳

每天一個新知識之linux下利用diff比較兩個文件的差異並使用patch進行差異...
1、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diff和patch這兩個命令的使用方式diff 選項 舊文件 新文件 #作用比較新舊文件的不同常用選項用途-a將文檔當作文本文檔來處理-b忽略空格造成的差異-B忽略空白行造成的差異-I忽略大小寫造成的差異-N當比較兩個目錄...
繼續訪問
Linux下 用cmp工具備份,文件比較工具:diff,cmp_賈少女的博客-CSDN博 ...
補充說明:patch指令讓用戶利用設置修補文件的方式,修改,更新原始文件。倘若一次僅修改一個文件,可直接在指令列中下達指令依序執行。如果配合修補文件的方式則能一次修補大批文件,這也是Linux系統核心的升級方法之一。
繼續訪問
新舊文件對比軟體、文件對比
一款不可多得的專業級的文件夾和文件對比工具。使用他可以很方便的對比出兩個文件夾或者文件的不同之處。並把相差的每一個位元組用顏色加以表示,查看方便。並且支持多種規則對比。 對軟體漢化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工具。
linux查找最老文件,linux find命令查找比某個文件新或舊的文件
如果希望查找更改時間比某個文件新但比另一個文件舊的所有文件,可以使用-newer選項。它的一般形式為:復制代碼代碼如下:newest_file_name ! oldest_file_name---其中,!是邏輯非符號。$ find . / -newer age.txt ! -newer belts.txt -exec ls -l {} /;例如:查找2012年17日17:00到17:40更新的文件...
繼續訪問
linux 那些文本工具,linux之文本比較工具_weixin_39839541的博客-CSDN...
新建的passwd.old和passwd.new之間是兩個不同的版本,如果要軟體升級怎麼辦?就是將舊的文件升級為新的文件,可以先比較新舊版本,再將區別文件製作成不定文件,再由補丁文件更新舊文件 [root @localhost vitest]#diff -Naur passwd.old ...
繼續訪問
Linux 檢查文件與比較兩個文件(非常詳細)_i鯨落i的博客_linu...
Linux 檢查文件與比較兩個文件(非常詳細) linux中如何去檢查文件 ,看文件是否存在呢? 今天我們用到命令是test命令,這個命令最關鍵的作用就是用來檢查/比較文件 目錄
繼續訪問
[C/C++][文件操作] 對比目錄並列出同名較新文件、較舊文件 0.1
作者 [email protected],轉載請註明出處:[C/C++][文件操作]目錄/文件夾對比並列出同名較新文件、較舊文件 V1 主要是模仿robo的部分功能 (robo /L 參數可以列出本地目錄和備份目錄中的異同之處,主要是標記出:較新的、較舊的、多出的文件 ) 現在還不會寫GUI,打算後面自己做目錄樹diff,可以手動點選要復制的文件。 同時我也...
繼續訪問
linux下的文件比對工具,Linux - 文件比對工具
通常一個軟體包的不同版本之間,比較配置文件與原始檔的差異時,經常用到一些文件比對的工具。這里就講一下diff和cmp。1. 以行為單位對比的diff由於是以行為比對的單位,因此diff常常是用在同一文件(或軟體)的新舊版本差異上。工作模式:diff [-bBi] file1 file2選項與參數-- file1 :作為原始比對文件的文檔名-- file2 :作為目的比對文件的文檔名注意,file1...
繼續訪問
linux下文件比較工具diff|cmp使用小結_wangww631的博客_cmp...
diff是Unix系統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程序。它用來比較兩個文本文件的差異,是代碼版本管理的基石之一。 2.diff使用格式 (1)比較文件 [plain]view plain diff filename_1 filename_2 diff filename_1 filename_2 ...
繼續訪問
Linux命令詳解1--文件和目錄管理之文件查找和比較_dijiao1273的博客-CSD...
locate命令其實是find -name的另一種寫法,但是要比後者快得多,原因在於它不搜索具體目錄,而是搜索一個資料庫/var/lib/locatedb,這個資料庫中含有本地所有文件信息。Linux系統自動創建這個資料庫,並且每天自動更新一次,所以使用locate命令查...
繼續訪問
Shell條件測試之文件比較
文件比較(文件測試運算符): -d file : file是否為目錄,directory簡寫d -f file : file是否為文件,file簡寫為f -e file :file是否存在,exist簡寫為e -r file :file是否可讀,read簡寫r -w file : file是否可寫,write簡寫為w -x file : file是否可執行,execute執行簡寫為x ...
繼續訪問
linux對比文件更新
比較伺服器本地差異文件上傳 rsync-c-n-I-vzrtopg-P--excludeRuntime/--exclude'.git*'--exclude'Menu*'--exclude'Application/Common/Common/function.php'--exclude'Application/Home/Controller/CabinetController.class.php'--exclude'Application/Home/Model/Cabin...
繼續訪問
Linux文本比較指令(diff,cmp)詳解_siasjack的博客
一、文本文件比較命令diff 1>diff命令的功能 Linux中diff命令的功能為逐行比較兩個文本文件,列出其不同之處。它對給出的文件進行系統的檢查,並顯示出兩個文件中所有不同的行,不要求事先對文件進行排序。
繼續訪問
linux下文件比較工具diff|cmp使用小結
1.diff diff是Unix系統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程序。它用來比較兩個文本文件的差異,是代碼版本管理的基石之一。 2.diff使用格式 (1)比較文件 diff filename_1 filename_2(2)比較目錄 diff dir_1 dir_2diff命令常用的選項: -b —— 忽略一行中的空字元的區別(例如「Hello World!!」 與 「Hello
繼續訪問
熱門推薦 Linux 比較兩個文件的差異並顯示
Linux 中 diff 用於比較文件的內容,特別是比較兩個版本不同的文件以找到改動的地方。可以用來比較單個文件或者目錄內容。根據不同的選項進行比較並且顯示。
繼續訪問
在 Linux 上比較文件的聰明方法
自 Linux 早期以來,用於比較文件的命令已經激增。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一組可用於比較文件的命令,並重點介紹一些較新的命令所提供的優勢。 差異 diff命令是用於檢測和報告文件差異的最古老且仍然流行的命令之一。比較兩個與會者列表,diff命令將簡單而清晰地向您顯示差異。 $ diff 出勤-2020 出勤-2021 10,12c10 < 門羅·蘭德里 <喬納森·穆迪 < 唐納爾摩爾 --- > 桑德拉·亨利-斯托克 僅顯示不同的行。輸出位於僅在第一個文件中帶有<
繼續訪問
Linux命令 - diff 命令(比較文件的差異)
Linux diff 命令 文章目錄Linux diff 命令簡介輸出結果解釋實例實例1:比較兩個文件實例2:並排格式輸出常用參數 簡介 Linux diff 命令用於比較文件的差異。 diff 以逐行的方式,比較文本文件的異同處。如果指定要比較目錄,則 diff 會比較目錄中相同文件名的文件,但不會比較其中子目錄。 輸出結果解釋 diff 比較結果的含義,diff 描述兩個文件不同的方式是告訴我們怎麼樣改變第一個文件之後與第二個文件匹配。 a = add c = change d = d
繼續訪問
文件新舊判斷和字元串判斷
兩個文件之間進行比較 文件1 -nt 文件2 判斷文件1的修改時間是否比文件2的新 文件1 -ot 文件2 判斷文件1的修改時間是否比文件2的舊 文件1 -ef 文件2 判斷文件1是否和文件2的inode號一致,可以理解為兩個文件是否為同一個文件。這個判斷用於判斷硬鏈接是很好的方法。 字元串的判斷 -z 字元串 判斷字元串是否為空 -n 字元串 判斷字元串是...
繼續訪問
Linux diff 比較文件差異
作者:解琛 時間:2020 年 8 月 28 日 diff 為 Linux 命令,用於比較文本或者文件夾差異,可以通過 man 來查詢其功能以及參數的使用。 使用 patch 命令可以對文件或者文件夾應用修改。 diff -r -u -P proj_a_original proj_a_mine > diff.patch 遞歸的比較文件夾差異,並將結果重定向輸出到 diff.patch 文件中。 proj_a_original 指 proj_a 的源文件,即未經修改的源碼包,proj_a_mine.
繼續訪問
每天一個新知識之linux下利用diff比較兩個文件的差異並使用patch進行差異文件同步
1、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diff和patch這兩個命令的使用方式 diff 選項 舊文件 新文件 #作用比較新舊文件的不同 常用選項 用途 -a 將文檔當作文本文檔來處理 -b 忽略空格造成的差異 -B 忽略空白行造成的差異 -I 忽略大小寫造成的差異 -N 當比較兩個目錄時,如果某個文件只在一個目錄中,則在另一個目錄中將視為空文件 -r 比較目錄時遞歸比較子目錄 -u 使用統一的輸出格式 patch 選項 < 修補文件 #用於修補文件。 常用
繼續訪問
Linux文件對比
diff /etc/rc0.d/ /etc/rc5.d/ Only in /etc/rc0.d/: K90network Only in /etc/rc5.d/: S10network 文件對比工具:Kompare Kompare是一種比較GUI包裝器,讓用戶可以查看文件之間的差異,並且合並文件。 它的一些功能包括如下: 支持多種diff格式 支持目錄比較 支持讀取diff文件 可...
繼續訪問
Linux系列九-文件比較diff、patch
一、diff 文件比較 diff [-bBi] sourcefile targetfile -b 忽略行中的多個空白的區別,如 about me 與about me相同 -B 忽略空白行 -i 忽略大小寫 二、patch 結合diff使用,由比較得出的差異內容,可向文件中補充差異內容 patch -pN < patchfile patch -...
繼續訪問
Linux對比文件差異
方法一 使用diff # 最簡單的 diff file1 file2 顯示的結果怎麼看? "|"表示前後2個文件內容有不同; "<"表示後面文件比前面文件少了1行內容; ">"表示後面文件比前面文件多了1行內容。 方法二(直觀,推薦) 使用vimdiff 首先要注意,vimdiff是基於diff的 # 最簡單的 vimdiff file1 file2 # 也可以 vim -d file1 file2 顯示的結果怎麼看? 比較文件連續的相同行被折疊; 只在某一文件存的行
繼續訪問
最新發布 Shell命令比較2個文件的差異
1、測試創建文件a.txt touch a.txt vim a.txt shift+i插入數據 aaa bbb ccc 2、測試創建文件b.txt touch b.txt vim b.txt shift+i插入數據 111 bbb aaa 3、比較2個文件的差異 4、排序後再比較 cat a.txt|sort|uniq|sort>a_u.txt cat b.txt|sort|uniq|sort>b_u.txt 5、比較排序後的a_u.txt和b_u.txt文件的差 6、個人認為以後比較2個文
繼續訪問

linux比較文件的新舊
linux中文件新舊怎麼比

『玖』 嵌入式里做linux內核開發有沒有前途

嵌入式里做linux內核開發有沒有前途

搜索「linux」,更可以獲得近2000條記錄。從這些職位上看,市場上需要的嵌入式人才必須具備C語言編程經驗、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Linux)、具有內核裁剪經驗、具有驅動程序開發經驗。這些都是在學校無法學到的知識。盡管很多大學的電子、計算機專業都開設了程序設計、微機原理、單片機等課程,但高校輸送的人才與企業需要的人才卻始終沒有對應上。
根據《2011-2012年中國嵌入式開發從業人員調查報告》得出結論:在社會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大學生就業難的今天,隨著高校專業學科建設更加趨於靈活高效,嵌入式及相關專業在大學校園內的普及和發展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高校更加貼近企業需求的實訓模式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計算機、電子、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始將自己的職業規劃定位到高薪誘人且發展前景極為廣闊的專業嵌入式開發領域。

arm嵌入式編程和linux內核開發有什麼區別,哪個有前途

一個做應用,一個做底層移植(注意哦是移植,誰敢從0開始寫),兩者都會更有前途,反正單純搞應用最沒前途

嵌入式軟體開發有沒有前途?

沒有吧?其實軟體並不總是需要創新,乾的時間長了,好多軟體都做成了模塊,大多數新工程都是重新搭建一下,新寫的東西比較少。

做嵌入式linux內核開發要不要學數電模電嗎

標準的答案!1:嵌入式是必須要和處理器架構打交道的!和處理器有關的電路可以說都是數字電路;所以嵌入式必須要懂數字電路; 2:linux內核開發:個人感覺還是要懂的!因為linux內核有兩部分代碼:和處理器架構有關的:~/arch/目錄下面的代碼;和通用代碼;和架構相關的就是和硬體打交道了; 3:個人感覺能高Linuxkernel開發的人都是特別大神級的人物;中國好像不多行兄;搞LinuxDriver的倒是挺多!但真正大牛(像linux社區的大牛)也不多! 4:個人感覺你問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問題……把自己的目標放的太大了!

linux應用開發和linux內核開發有區別嗎,哪個有前途

當然有區別了:linux應用開發是上層軟體應用的開發,主要利用linux中的開源代碼進行軟體開發,是一些應用性的,跟人的需求關系有關系。
linux內核開發是開發系統底層的軟體開發,用硬體關系很大,主要跟底層的硬體有關,比如:操作寄早缺存器,驅動一些模塊等。
底層較難,主要跟興趣有關,linux內核開發的前途很好,轉行業比較好轉,靈活性很強

linux網路編程和linux內核開發哪個有前途

在中國真正有內核開發需求的公司並不多。
但是真正做的好的話,陸帶辯錢一定少不了
內核開發難度更大,首先是你要整體掌握linux結構層次,還需要對硬體很熟悉
網路編程相對簡單一些

嵌入式系統linux內核開發實戰指南 這本書好么

《嵌入式系統Linux內核開發實戰指南(ARM平台)》凝聚了作者12年的工作經驗和學習心得與體會,內容覆蓋了嵌入式系統Linux內核開發的各個方面。作者根據自己11年的一線工作經驗,介紹了嵌入式系統的概念、組織架構、工作原理、軟硬體設計流程、開發調試方法以及嵌入式Linux的開發方法與技能,其中列舉了許多作者工作中的實際案例;
●對於經驗非常豐富的高手,可以參照詳細目錄直接閱讀代碼透析Linux內核實現原理的相關章節
●對於入行多年的工程師,本書包含作者10多年的實戰經驗與技能,讓你遇到難題不求人
●對於剛起步的初學者,本書詳細介紹了嵌入式Linux開發流程和方法,讓你快速入門,不走彎路

Windows內核開發 vs 嵌入式開發 前途問題,謝謝!

這兩個方向都是比較好的方向,但學起來確實不容易。不知道你的基礎如何。做開發的人不要永遠在一線做開發,做到一定的程度應該轉型搞管理。Windows內核、驅動開發我不了解,前景如何不得而知;VxWorks我倒是了解一些,這個方向不錯,它代表了嵌入式操作系統的最高水平。能熟練掌握VxWorks平台下的嵌入式系統研發,你就真成牛人了,不是象牛一樣工作哦,而是牛B哦

請問LINUX內核開發,LINUX應用開發,LINUX嵌入式開發LINUX開發前景如何,高分求助

linux開發前景不錯的,個人建議你這個時期主要是學習,豐富自己的開發經驗,內核開發會讓你更深入扎實的了解linux系統,嵌入式開發經驗能給你更多的硬體知識的補充,建議你在這2方面若有機會有好的環境來學習的話就優先先學習吧,這2方面我認為前景更遠大

去日本做嵌入式開發有前途嗎

就是賺點打工錢,提高些經驗,也沒什麼壞處,但前途還是在國內,很多人都回來了,畢竟軟體都是外包給我們做的,核心架構人家不用我們開發。

『拾』 LINUX系統的內存管理知識詳解

內存是Linux內核所管理的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內存管理系統是操作系統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系統的物理內存總是少於系統所需要的內存數量。虛擬內存就是為了克服這個矛盾而採用的策略。系統的虛擬內存通過在各個進程之間共享內存而使系統看起來有多於實際內存的內存容量。Linux支持虛擬內存, 就是使用磁碟作為RAM的擴展,使可用內存相應地有效擴大。核心把當前不用的內存塊存到硬碟,騰出內存給其他目的。當原來的內容又要使用時,再讀回內存。以下就是我為大家整理到的詳細LINUX系統內存管理的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LINUX系統教程:內存管理的知識詳解

一、內存使用情況監測

(1)實時監控內存使用情況

在命令行使用「Free」命令可以監控內存使用情況

代碼如下: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56024 192284 63740 0 10676 101004

-/+ buffers/cache: 80604 175420

Swap: 522072 0 522072

上面給出了一個256兆的RAM和512兆交換空間的系統情況。第三行輸出(Mem:)顯示物理內存。total列不顯示核心使用的物理內存(通常大約1MB)。used列顯示被使用的內存總額(第二行不計緩沖)。 free列顯示全部沒使用的內存。Shared列顯示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額。Buffers列顯示磁碟緩存的當前大小。第五行(Swap:)對對換空間,顯示的信息類似上面。如果這行為羨芹全0,那麼沒使用對換空間。在預設的狀態下,free命令以千位元組(也就是1024位元組為單位)來顯示內存使用情況。可以使用—h參數以位元組為單位顯示內存使用情況,或者可以兄晌使用—m參數以兆位元組為單位顯示內存使用情況。還可以通過—s參數使用命令來不間斷地監視內存使用情況:

#free –b –s2

這個命令將會在終端窗口中連續不斷地報告內存的使用情況,每2秒鍾更新一次。

(2)組合watch與 free命令用來實時監控內存使用情況:

代碼如下:

#watch -n 2 -d free

Every 2.0s: free Fri Jul 6 06:06:12 2007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33356 218616 14740 0 5560 64784

-/+ buffers/cache: 148272 85084

Swap: 622584 6656 615928

watch命令會每兩秒執行 free一次,執行前會清除屏幕,在同樣位置顯示數據。因為 watch命令不會卷動屏幕,所以適合出長時間的監測內存使用率。可以使用 -n選項,控制執行的頻率;也可以利用 -d選項,讓命令將每次不同的地方顯示出來。Watch命令會一直執行,直到您按下 [Ctrl]-[C] 為止。

二、虛擬內存的概念

(1)Linux虛擬內存實現機制

Linux虛擬內存的實現需要六種機制的支持:地址映射機制、內存分配回收機制、緩存和刷新機制、請求頁機制、交換機制、內存共享機制。

首先內存管理程序通過映射機制把用戶程序的邏輯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在用戶程序運行時如果發現程序中要用的虛地址沒有對應的物理內存時,就發出了請求頁要求;如果有空閑的內存可供分配,就請求分配內存(於是用到了內存的分配和回收),並把正在使用的物理頁記錄在緩存中(使用了緩存機制)。 如果沒有足夠的內存可供分配,那麼就調用交換機制,騰出一部分內存。另外在地址映射中要通過TLB(翻譯後援存儲器)來尋找物理頁;交換機制中也要羨派鋒用到交換緩存,並且把物理頁內容交換到交換文件中後也要修改頁表來映射文件地址。

(2)虛擬內存容量設定

也許有人告訴你,應該分配2倍於物理內存的虛擬內存,但這是個不固定的規律。如果你的物理保存比較小,可以這樣設定。如果你有1G物理內存或更多的話,可以縮小一下虛擬內存。Linux會把大量的內存用做Cache的,但在資源緊張時回收回.。你只要看到swap為0或者很小就可以放心了,因為內存放著不用才是最大的浪費。

三、使甩vmstat命令監視虛擬內存使用情況

vmstat是Virtual Meomory Statistics(虛擬內存統計)的縮寫,可對操作系統的虛擬內存、進程、CPU活動進行監視。它是對系統的整體情況進行統計,不足之處是無法對某個進程進行深入分析。通常使用vmstat 5 5(表示在5秒時間內進行5次采樣)命令測試。將得到一個數據匯總它可以反映真正的系統情況。

代碼如下:

#vmstat 5 5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1 0 62792 3460 9116 88092 6 30 189 89 1061 569 17 28 54 2

0 0 62792 3400 9124 88092 0 0 0 14 884 434 4 14 81 0

0 0 62792 3400 9132 88092 0 0 0 14 877 424 4 15 81 0

1 0 62792 3400 9140 88092 0 0 0 14 868 418 6 20 74 0

1 0 62792 3400 9148 88092 0 0 0 15 847 400 9 25 67 0

vmstat命令輸出分成六個部分:

(1)進程procs:

r:在運行隊列中等待的進程數 。

b:在等待io的進程數 。

(2)內存memoy:

swpd:現時可用的交換內存(單位KB)。

free:空閑的內存(單位KB)。

buff: 緩沖去中的內存數(單位:KB)。

cache:被用來做為高速緩存的內存數(單位:KB)。

(3) swap交換頁面

si: 從磁碟交換到內存的交換頁數量,單位:KB/秒。

so: 從內存交換到磁碟的交換頁數量,單位:KB/秒。

(4) io塊設備:

bi: 發送到塊設備的塊數,單位:塊/秒。

bo: 從塊設備接收到的塊數,單位:塊/秒。

(5)system系統:

in: 每秒的中斷數,包括時鍾中斷。

cs: 每秒的環境(上下文)切換次數。

(6)cpu中央處理器:

cs:用戶進程使用的時間 。以百分比表示。

sy:系統進程使用的時間。 以百分比表示。

id:中央處理器的空閑時間 。以百分比表示。

如果 r經常大於 4 ,且id經常小於40,表示中央處理器的負荷很重。 如果bi,bo 長期不等於0,表示物理內存容量太小。

四、Linux 伺服器的內存泄露和回收內存的方法

1、內存泄漏的定義:

一般我們常說的內存泄漏是指堆內存的泄漏。堆內存是指程序從堆中分配的,大小任意的(內存塊的大小可以在程序運行期決定),使用完後必須顯示釋放的內存。應用程序一般使用malloc,realloc,new等函數從堆中分配到一塊內存,使用完後,程序必須負責相應的調用free或釋放該內存塊,否則,這塊內存就不能被再次使用,我們就說這塊內存泄漏了。

2、內存泄露的危害

從用戶使用程序的角度來看,內存泄漏本身不會產生什麼危害,作為一般的用戶,根本感覺不到內存泄漏的存在。真正有危害的`是內存泄漏的堆積,這會最終消耗盡系統所有的內存。從這個角度來說,一次性內存泄漏並沒有什麼危害,因為它不會堆積,而隱式內存泄漏危害性則非常大,因為較之於常發性和偶發性內存泄漏它更難被檢測到。存在內存泄漏問題的程序除了會佔用更多的內存外,還會使程序的性能急劇下降。對於伺服器而言,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即使系統不崩潰,也會嚴重影響使用。

3、內存泄露的檢測和回收

對於內存溢出之類的麻煩可能大家在編寫指針比較多的復雜的程序的時候就會遇到。在 Linux 或者 unix 下,C、C++語言是最使用工具。但是我們的 C++ 程序缺乏相應的手段來檢測內存信息,而只能使用 top 指令觀察進程的動態內存總額。而且程序退出時,我們無法獲知任何內存泄漏信息。

使用kill命令

使用Linux命令回收內存,我們可以使用Ps、Kill兩個命令檢測內存使用情況和進行回收。在使用超級用戶許可權時使用命令「Ps」,它會列出所有正在運行的程序名稱,和對應的進程號(PID)。Kill命令的工作原理是:向Linux操作系統的內核送出一個系統操作信號和程序的進程號(PID)。

應用例子:

為了高效率回收內存可以使用命令ps 參數v:

代碼如下:

[root@www ~]# ps v

PID TTY STAT TIME MAJFL TRS DRS RSS %MEM COMMAND

2542 tty1 Ss+ 0:00 0 8 1627 428 0.1 /sbin/mingetty tty1

2543 tty2 Ss+ 0:00 0 8 1631 428 0.1 /sbin/mingetty tty2

2547 tty3 Ss+ 0:00 0 8 1631 432 0.1 /sbin/mingetty tty3

2548 tty4 Ss+ 0:00 0 8 1627 428 0.1 /sbin/mingetty tty4

2574 tty5 Ss+ 0:00 0 8 1631 432 0.1 /sbin/mingetty tty5

2587 tty6 Ss+ 0:00 0 8 1627 424 0.1 /sbin/mingetty tty6

2657 tty7 Ss+ 1:18 12 1710 29981 7040 3.0 /usr/bin/Xorg :0 -br -a

2670 pts/2 Ss 0:01 2 682 6213 1496 0.6 -bash

3008 pts/4 Ss 0:00 2 682 6221 1472 0.6 /bin/bash

3029 pts/4 S+ 0:00 2 32 1783 548 0.2 ping 192.168.1.12

3030 pts/2 R+ 0:00 2 73 5134 768 0.3 ps v

然後如果想回收Ping命令的內存的話,使用命令:

代碼如下:

# Kill -9 3029

使用工具軟體

Memprof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且非常易於使用的軟體,它由Red Hat的Owen Talyor創立。這個工具是用於GNOME前端的Boehm-Demers-Weiser垃圾回收器。這個工具直接就可以執行,並且其工作起來無需對源代碼進行任何修改。在程序執行時,這個工具會以圖形化的方式顯示內存的使用情況。

相關介紹:Linux

嚴格來講,Linux這個詞本身只表示Linux內核,但人們已經習慣了用Linux來形容整個基於Linux內核,並且使用GNU 工程各種工具和資料庫的操作系統。

Linux擁有以下特性:類似於Unix的基本思想,支持完全免費與自由傳播,完全兼容POSIX1.0標准,支持多用戶、多任務、有著良好的界面、支持多種平台。Linux 能運行主要的UNIX工具軟體、應用程序和網路協議。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體。Linux繼承了Unix以網路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是一個性能穩定的多用戶網路操作系統。

Linux有著許多不同的版本,但它們都使用了Linux內核。Linux可安裝在各種計算機硬體設備中,比如手機、平板電腦、路由器、視頻游戲控制台、台式計算機、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

閱讀全文

與linux源碼閱讀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maya粒子表達式教程 瀏覽:84
抖音小視頻如何掛app 瀏覽:283
cad怎麼設置替補文件 瀏覽:790
win10啟動文件是空的 瀏覽:397
jk網站有哪些 瀏覽:134
學編程和3d哪個更好 瀏覽:932
win10移動硬碟文件無法打開 瀏覽:385
文件名是亂碼還刪不掉 瀏覽:643
蘋果鍵盤怎麼打開任務管理器 瀏覽:437
手機桌面文件名字大全 瀏覽:334
tplink默認無線密碼是多少 瀏覽:33
ipaddgm文件 瀏覽:99
lua語言編程用哪個平台 瀏覽:272
政采雲如何導出pdf投標文件 瀏覽:529
php獲取postjson數據 瀏覽:551
javatimetask 瀏覽:16
編程的話要什麼證件 瀏覽:94
錢脈通微信多開 瀏覽:878
中學生學編程哪個培訓機構好 瀏覽:852
榮耀路由TV設置文件共享錯誤 瀏覽:52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