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中的掛載點怎麼設置
根據你的需要來設置
你想把掛載點放到那個路徑下面,就在這個路徑下面先創建一個目錄
然後用mount命令掛載就可以了
2. 在Linux中如何選擇掛載點和掛載類型
任意空目錄都可作為掛載點,手動掛載建議掛到/mnt/foo/。
掛載類型現在不回用制定,mount可以自動識別分區答格式。
對於ISO文件,需要制定-o
loop.
常見用法:作為root用戶,
#
mount
/dev/sda1
/mnt/mysys
#
mount
-o
loop
~/foo.iso
/mnt/mycd
如果希望制定分區格式,使用-t選項:
#
mount
-t
ntfs
/dev/sda1
/mnt/myntfs
3. linux 修改根目錄所掛載的磁碟
可以修改抄/etc/fstab文件
集體格式襲是:
/dev/hda4 / ext3 defaults 0 0
第一個項目是你需要掛載的磁碟,接下來是掛載路徑,後面是格式
因為這個文件也在 根目錄下,一般情況你是修改不了的。boot分區是存放系統的,只要這個目錄單獨在一塊磁碟就能驅動文件
你是不是根目錄空間不夠了?建議刪除一些不用的文件,或者掛一塊磁碟到一個目錄你,把以後要用的文件或者不急用的文件放在哪個文件夾下
掛載磁碟可以用命令
mount /dev/hda5 /test
卸載的話
umount /dev/hd5 或者umount /test
希望能幫到您!
4. linux mount 掛載文件夾到目錄
linux mount 掛載來文件夾到目錄的方法是:
mount DECE MOUNT_POINT
命令源使用格式:mount [-fnrsvw]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Linux中的根目錄以外的文件要想被訪問,需要將其「關聯」到根目錄下的某個目錄來實現,這種關聯操作就是「掛載」,這個目錄就是「掛載點」。上述命令中device是掛載設備,dir是掛載目錄。
(4)linux目錄改變掛載點擴展閱讀
mount常用命令參數選項介紹:
-t vsftype:指定要掛載的設備上的文件系統類型;
-r: readonly,只讀掛載;
-w: read and write, 讀寫掛載;
-n: 不更新/etc/mtab;
-a:自動掛載所有支持自動掛載的設備;(定義在了/etc/fstab文件中,且掛載選項中有「自動掛載」功能)
-L 'LABEL': 以卷標指定掛載設備;
-U 'UUID': 以UUID指定要掛載的設備;
-B, --bind: 綁定目錄到另一個目錄上;
5. linux環境下怎麼修改分區的掛載目錄
這個抄簡單。
首先卸載當前掛載的襲目錄,root用戶執行 umount /mnt,注意當前用戶不要位於/mnt目錄下,不能有應用正在使用/mnt目錄。
然後重新掛載/dev/xvdb1到新的目錄,比如掛載到/test目錄:
mkdir /test
mount /dev/xvdb1 /test
有問題Mi我!
6. Linux中掛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掛載呢又為什麼要改變掛載點呢
掛載即把一個分區或磁碟放在一個目錄里。
Windows其實也需要掛載,只不過它是把分區或磁碟掛載到A:B:C:……Z:這樣開頭的特定文件夾里。
Linux用目錄名掛載分區或目錄的好處是:
一、便於操作,你可以把分區或磁碟掛載到任何你想要的目錄或文件夾里。
二、顧名思義,由於掛載的文件夾或目錄可以自己指定,所以就可以掛載到自己創建的或相關內容的目錄或文件夾里。
三、掛載數量沒有限制,windows的分區掛載到Z:就不能繼續掛載了,或者說Windows掛載的分區數不能超過26個;而Linux則沒有這個限制,特別是網路磁碟映射,你可以掛載任意多的共享文件夾到你的本地文件夾里。
所以,掛載的相關問題,你都明白了吧?
7. Linux下手動設置Windows磁碟掛載點的方法
Linux下手動設置Windows磁碟掛載點
我的筆記本是同時裝了Linux系統和Windows系統。Linux系統啟動後,Windows磁碟就會自動掛載在/media目錄下,而且掛載點的名稱又長又難記。例如,windows系統C盤掛載後名稱變為FE6C0C5C6C0C1257。如果windows系統總共有好幾個盤,那麼掛載後,就是一堆字元串,很難分辨到底各自對應哪個盤。於是,我決定手動修改磁碟掛載點。
首先,執行命令「sudo fdisk -l」,顯示系統存在的各個磁碟分區信息如下所示: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2150 17269843 7 HPFS/NTFS
/dev/sda2 2151 14593 99948367 5 Extended
/dev/sda5 2151 4802 21302158+ 7 HPFS/NTFS
/dev/sda6 7414 14593 57673318+ 7 HPFS/NTFS
/dev/sda7 4803 5051 1998848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8 5052 7413 18971648 83 Linux
由於我的windows系統總共有3個盤:C盤,D盤,E盤,且都是NTFS格式,所以「/dev/sda1」應該對應C盤,「/dev/sda5」應該對應D盤,「/dev/sda6」應該對應E盤。C盤是windows操作系統,一般不需要訪問。只需要重新掛載D盤和E盤即可。於是我使用mkdir命令在"/home/cary"(cary為我的用戶名)目錄下創建了programFiles和myDocuments兩個目錄分別作為D盤和E盤的掛載點(實際上這兩個目錄的名字是可以隨意命名的)。
執行「sudo gedit /etc/fstab」打開fstab文件。參照文件中提示的格式,在文件最後添加下面兩行語句:
/dev/sda5 /home/cary/programFiles ntfs defaults,user,rw 0 0
/dev/sda6 /home/cary/myDocuments ntfs defaults,user,rw 0 0
保存該文件後,先執行"sudo umount -a"命令卸載各磁碟,再執行「sudo mount -a」重新掛載所有磁碟。則D盤和E盤就都掛載在指定路徑下了。通過「~/programFiles」和「~/myDocuments」兩個路徑就能訪問。
下面對fstab文件作簡單介紹。
文件/etc/fstab存放的是系統中的文件系統信息。當正確的設置了該文件,則可以通過mount /directoryname命令來載入一個文件系統,每種文件系統都對應一個獨立的行,每行中的欄位都有空格或tab鍵分開。
fstab文件格式示例如下:
fs_spec fs_file fs_type fs_options fs_mp fs_pass
/dev/hda1 / ext2 defaults 1 1
fs_spec - 該欄位定義希望載入的文件系統所在的設備或遠程文件系統,對於一般的本地塊設備情況來說:IDE設備一般描述為/dev/hdaXN,X是IDE設備通道 (a, b, or c),N代表分區號;SCSI設備一描述為/dev/sdaXN。
fs_file - 該欄位描述希望的文件系統載入的目錄點,對於swap設備,該欄位為none;對於載入目錄名包含空格的情況,用40來表示空格。
fs_type - 定義了該設備上的文件系統,一般常見的文件類型為ext2 (Linux設備的`常用文件類型)、vfat(Windows系統的fat32格式)、NTFS、iso9600等。
fs_options - 指定載入該設備的文件系統是需要使用的特定參數選項,多個參數是由逗號分隔開來。對於大多數系統使用defaults就可以滿足需要。其他常見的選項包括:rw 以讀寫模式載入該文件系統;user 允許普通用戶載入該文件系統。
fs_mp - 該選項被mp命令使用來檢查一個文件系統應該以多快頻率進行轉儲,若不需要轉儲就設置該欄位為0
fs_pass - 該欄位被fsck命令用來決定在啟動時需要被掃描的文件系統的順序,根文件系統/對應該欄位的值應該為1,其他文件系統應該為2。若該文件系統無需在啟動時掃描則設置該欄位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