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當中怎麼管理磁碟和分區
看看以下命令,fdisk,夠清楚了吧。
[root@vpn ~]# fdisk /dev/cciss/c0d0p3
Device contains neither a valid DOS partition table, nor Sun, SGI or OSF disklabel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After that, of course, the previous
content won't be recoverable.
The number of cylinders for this disk is set to 68207.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but this is larger than 1024,
and could in certain setups cause problems with:
1) software that runs at boot time (e.g., old versions of LILO)
2) booting and partitioning software from other OSs
(e.g., DOS FDISK, OS/2 FDISK)
Warning: invalid flag 0x0000 of partition table 4 will be corrected by w(rite)
Command (m for help): m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cciss/c0d0p3: 284.9 GB, 284964825600 bytes
255 heads, 32 sectors/track, 68207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8160 * 512 = 417792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Command (m for help): q
[root@vpn ~]#
2. Linux系統中進行磁碟管理的常用命令有哪些分別有什麼功能
Linux磁碟管理常用三個命令為df、、fdisk。
df,全稱:disk full,列出文件系統的整體磁碟使用量
,全稱:disk used,檢查磁碟空間使用量
fdisk,用於磁碟分區。
1、df命令
檢查文件系統的磁碟空間佔用情況,可以利用該命令獲取磁碟被佔用了多少空間,目前還剩下多少空間等信息。
語法:df[-ahikHTm][目錄或文件名]
參數:
-a 列出所有文件系統,包括系統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統;
-k 以KBytes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
-m 以MBytes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
-h 以較易閱讀的格式自行顯示,比如:GBytes、MBytes、KBytes;
-H 以M=1000K取代M=1024K的進位方式;
-T 顯示文件系統類型;
-i 不用磁碟容量,以inode的數量來顯示。
2、命令
也是查看使用空間的,但是與df命令不同的是,Linux 命令是對文件和目錄磁碟使用的空間進行查看,和df命令有一定的區別。
語法:[-ahskm]文件或目錄名稱
參數:
-a 列出所有的文件與目錄容量;
-h 以較易閱讀的格式顯示;
-s 列出總量而已,而不列出每個各別的目錄佔用容量;
-S 不包括子目錄下的統計,與-s存在差別;
-k 以KBytes列出容量顯示;
-m 以MBytes列出容量顯示。
3、fdisk命令
fdisk是Linux的磁碟分區表操作工具。
語法:fdisk[-l]裝置名稱
參數:
-l 輸出後面接的裝置所有的分區內容。若僅有fdisk -l時,則系統將會把整個系統內能夠搜尋到的裝置的分區均列出來。
3. linux下如何得到當前目錄是掛載於哪個硬碟和分區
df-h
列出文件系統的整體磁碟空間使用情況。可以用來查看磁碟已被使用多少空間和還剩餘多回少空間。答
lsblk
列出所有可用塊設備的信息,顯示他們之間的依賴關系
linux磁碟管理、新增磁碟、掛載新硬碟推薦一篇文章(圖文教程):
Linux 磁碟分區和掛載 (fdisk 和 mount 操作指南)
4. Linux中常見的磁碟管理工具有哪些
Linux中常見的磁碟管理工具有哪些
在Linux系統安裝時,其中有一個步驟是進行磁碟分區。在分區時可以採用Disk Druid、RAID和LVM等方式進行分區。除此之外,在Linux系統中還有fdisk、cfdisk、parted等分區工具。,將介紹幾種常見的磁碟管理工具。
1.fdisk
fdisk磁碟分區工具在DOS、Windows和Linux中都有相應的應用程序。在Linux系統中,fdisk是基於菜單的命令。用fdisk對硬碟進行分區,可以在fdisk命令後面直接加上要分區的硬碟作為參數,例如,對第二塊SCSI硬碟進行分區的操作如下所示:
[root@RHEL4 ~]# fdisk /dev/sdb
Command (m for help):
2.mkfs
硬碟分區後,下一步的工作是Linux文件系統的建立。類似於Windows下的格式化硬碟。在硬碟分區上建立文件系統會沖掉分區上的數據,而且不可恢復,因此在建立文件系統之前要確認分區上的數據不再使用。建立文件系統的命令是mkfs,格式如下:
mkfs [參數] 文件系統
mkfs 命令常用的參數選項:
-t :指定要創建的文件系統類型。
-c:建立文件系統前首先檢查壞塊。
-l file:從文件 file 中讀磁碟壞塊列表,file 文件一般是由磁碟壞塊檢查程序產生的。
-V:輸出建立文件系統詳細信息。
例如, 在/dev/sdb1 上建立 ext3 類型的文件系統, 建立時檢查磁碟壞塊並顯示詳細信息。
如下所示:
[root@RHEL4 ~]# mkfs -t ext3 -V -c /dev/sdb1
3.fsck
fsck 命令主要用於檢查文件系統的正確性。並對 Linux 磁碟進行修復。fsck 命令的格式如下:
fsck [參數選項] 文件系統
fsck 命令常用的參數選項:
-t:給定文件系統類型,若在/etc/fstab 中已有定義或 kernel 本身已支持的不需添加此
項。
-s:一個一個地執行 fsck 命令進行檢查。
-A:對/etc/fstab 中所有列出來的分區進行檢查。
-C:顯示完整的檢查進度。
-d:列出 fsck 的 debug 結果。
-P:在同時有-A 選項時,多個 fsck 的檢查一起執行。
-a:如果檢查中發現錯誤,則自動修復。
-r:如果檢查有錯誤,詢問是否修復。
例如,檢查分區/dev/sdb1 上是否有錯誤,如果有錯誤自動修復。
[root@RHEL4 ~]# fsck -a /dev/sdb1
fsck 1.35 (28-Feb-2004)
/dev/sdb1: clean, 11/26104 files, 8966/104388 blocks
4.dd
dd命令用於將指定的輸入文件拷貝到指定的輸出文件上。並且在復制過程中可以進行格式轉換。dd命令與cp命令的區別在於:dd命令可以在沒有創建文件系統的軟盤上進行,拷貝到軟盤的數據實際上是鏡像文件。類似於DOS中的disk命令的作用。dd命令的格式為:
dd [<if=輸入文件名/設備名>] [<of=輸出文件名/設備名>] [bs=塊位元組大小] [count=塊數]
6.
命令用於顯示磁碟空間的使用情況。該命令逐級顯示指定目錄的每一級子目錄佔用
文件系統數據塊的情況。 命令語法如下:
[參數選項] [name---]
命令的參數選項:
-s:對每個 name 參數只給出佔用的數據塊總數。
-a:遞歸顯示指定目錄中各文件及子目錄中各文件佔用的數據塊數。
-b:以位元組為單位列出磁碟空間使用情況(AS 4.0 中默認以 KB 為單位) 。
-k:以 1024 位元組為單位列出磁碟空間使用情況。
-c:在統計後加上一個總計(系統默認設置) 。
-l:計算所有文件大小,對硬鏈接文件重復計算。
-x:跳過在不同文件系統上的目錄,不予統計。
例如,以位元組為單位列出所有文件和目錄的磁碟空間佔用情況。命令如下所示:
[root@RHEL4 ~]# -ab
5. 【Linux命令】磁碟管理(邏輯卷與物理卷)
Linux和Windows都採用了MBR的磁碟管理方法,也就是先對一個硬碟進行分區,在對這個一般光碟進行格式化的方法;他們的區別是: Linux系統,是先進行磁碟分區,如果需要使用該分區,將其掛載到對應目錄即可;而Windows則是自動將所有分區掛載好 傳統的磁碟管理的缺點:不方便進行分區擴充、容易導致文件系統崩潰、不適用於作為生產環境的伺服器、拷貝分區的時候要求強制卸載磁碟分區,分區轉移時耗費的時間長;
LVM磁碟管理技術 是Linux環境下對磁碟管理的一種技術,是通過一個建立在硬碟和分區之上的邏輯層來提高磁碟分區的靈活性
物理卷(PV):就是真正的物理硬碟或物理分區
卷組(VG):是將多個物理硬碟整合到一起形成的邏輯卷組;也可以視作一塊邏輯硬碟
邏輯卷(LV):卷組是一塊邏輯硬碟,邏輯硬碟必須分區之後才能使用;邏輯卷可以視作是卷組的邏輯分區
物理擴展(PE):物理擴展是用來保存數據的最小單元
系統首先把物理硬碟合並為卷組;再通過卷組分區;將卷組(邏輯硬碟)分成邏輯分區(邏輯卷)進行使用;
把物理硬碟分成分區,也可以使用一整塊的物理硬碟;把物理硬碟分區建立為物理卷(PV)也可以把整塊物理硬碟都建立為物理卷;把剛剛劃分的物理卷合為卷組(VG)卷組就已經可以動態的調整大小了,最後把卷組劃分成邏輯卷,其中邏輯卷也是可以隨時劃分大小的
pvcreate命令在系統中一般用於創建物理卷;
語法結構
在使用這個命令的時候不要對存放Linux系統的盤符進行進行使用;我們在創建物理卷的時候都是對邏輯分區進行創建的;擴展分區(Extend)不能進行創建物理卷
pvdisplay 命令用於查看當前的分區情況
語法格式以及常用參數:
查看我們剛剛創建的物理卷
pvremove命令常用於刪除對應的物理卷
語法結構:
刪除我們剛剛創建的物理卷
vgcreate 命令的作用是將一個或多個物理卷整合成一個卷組;在創建卷組之前我們需要保證系統中有足夠的除系統存放卷本身的物理卷(使用pvscan查看)需要注意的是,存放Linux的系統物理卷不能被劃分到自定義卷組中、 常用參數:-s:設定PE(最小物理存儲單元)的大小、-l:最大邏輯卷數量、-p:允許存在的最大物理卷數量
語法結構:
將我們剛剛創建物理卷添加到卷組之中
vgdisplay 這個命令可以用來查看我們創建的卷組; 常見的參數 -s 卷組信息以短格式輸出 ;vgdisplay可以查看對應卷組的簡簡訊息,所以相對於pvdisplay用處又大了那麼一點
語法格式:
查看剛剛創建的卷組和某一個卷組的信息
同樣:vgscan 命令也可以查看當前卷組使用情況的簡簡訊息
vgremove 命令的作用是刪除指定的卷組
語法結構:
刪除我們剛剛創建的卷組
注意:當刪除含有邏輯卷的卷組的時候系統會提示是否刪除對應卷組和對應邏輯卷,只有在兩個都輸入:y之後系統才會刪除對應的卷組
lvcreate 命令作用是在一個指定的卷組中創建一塊邏輯卷,前提是要求有指定的卷組; 常用參數:-L:規定創建的邏輯卷大小(直接寫大小就可以)、-l:通過PE劃分邏輯卷的大小(後面接的數字是PE的個數)
語法結構:
在指定的卷組里創建邏輯卷
lvdisplay 命令可用於查看邏輯卷的詳細信息,也可以用來查看指定邏輯卷的詳細信息 參數:-m:查看對應邏輯卷的掛載信息
語法結構:
檢查指定的邏輯卷,並查看指定邏輯卷的掛載信息:
管理邏輯卷大小的常用命令是lvextend 命令和 lvrece 命令分別表示邏輯卷大小的擴充和減少, 其中lvextend命令表示邏輯卷大小擴充,常用參數 -L(指的是擴充的具體大小)、-l(指的是擴充的LE塊數量);lvextend命令表示邏輯卷大小的減小,常用參數-L(指的是減小的具體大小)、-l(指的是減小的LE塊數量)
語法結構:
對我們指定的兩個邏輯卷分別進行容量的增加和減少,並掛載對應的邏輯卷
6. linux使用磁碟配額管理
如果是要對特定的用戶使用配額,需要六個步驟:
1.修改/etc/fstab,對所選文檔系統激活配額選項;
2.重新裝載文檔系統,使改變生效;
3.在該文檔系統開頭建立aquota.user文檔。
4.掃描相應文檔系統,用quotacheck
命令生成基本的配額文檔;
5.用edquota命令,對特定用戶採用配額限制;
6.最後,用quotaon命令激活配額。
下面,舉例說明如何在/分區下對用戶test做磁碟配額限制:
修改/etc/fstab
#vi
/etc/fstab
,在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行激活磁碟配額,修改後的結果如下:
label=/
/
ext3
defaults,usrquota
1
1
保存退出後。
重新裝載文檔系統,使改變生效
重新激活/etc/fstab改變:#mount
-o
remount
/
建立aquota.user文檔
在/
分區下生成aquota.user文檔,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touch命令:
touch
aquota.user
,修改aquota.user文檔的許可權,只讓root用戶訪問:
chmod
600
aquota.user
進行配額檢查
能夠使用quotacheck
-avum
命令生成相應的配額文檔。
-a:掃描
/etc/fstab中支持配額的文檔系統;
-v:生成冗長輸出;
-u:檢查用戶配額;
-m:重新裝載掃描的文檔系統;
對用戶test配置配額
運行如下命令:edquota
test
label=/
/
ext3
defaults,usrquota
1
1
disk
quotas
for
user
test
(uid
501):
filesystem
blocks
soft
hard
inodes
soft
hard
/dev/hda2
20
100000
0
6
0
0
~
進行inodes
soft
hard
配置。
啟用配額
#quotaon
/
(使用quotaoff
/能夠取消/分區的配額配置)
至此,對/分區對test用戶的配額配置就完成了。
7. Linux 下磁碟管理--邏輯卷--LV
在Linux磁碟操作中,如果磁碟寫滿,那麼就需要對磁碟進行擴容。把數據寫入到更大的磁碟中,這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非常容易出現錯誤,危險性很高,那麼我們就可以使用邏輯卷管理器(LVM)來對磁碟進行管理擴容。這樣就可以很輕松的,沒有危險的對數據進行移動。
我們來看看LVM比傳統硬碟管理的優點:
1.靈活性容量:允許多個磁碟或分區作為一個邏輯卷。
2.可以伸縮的存儲池:不必格式化,用命令可以直接修改邏輯卷。
3.在線數據的分配:可以在線移動數據,可以熱插拔硬碟更換磁碟。
4.設備命名方便。
5.鏡像卷:很方便的做數據鏡像。
6.卷快照:快照會把邏輯卷的全部內容保存。
那麼邏輯卷要怎麼來創建呢,我們做如下步驟:
1.在創建邏輯卷前,必須要有一塊物理磁碟做物理卷(PV)。
2.由一個或多個物理卷組成一個存儲池,我們叫他卷組(VG)。
3.根據卷組中的空閑物理空間,建立邏輯卷(LV)。
上面3步時創建邏輯卷的具體思路。下面我們具體操作:
創建邏輯卷步驟:
1.使用fdisk創建一個物理分區,t 選項設置類型為:linuxLVM
2.使用partprobe向內核注冊新的分區。
3.創建物理卷pvcreate /dev/sdb1(需要創建的硬碟分區名,根據自己伺服器查找)
4.創建卷組 vgcreate 卷組名 /dev/sdb1
5.創建邏輯卷 lvcreate -n 邏輯卷名 -L 卷組大小 卷組名
lvcreate -n abc -L 10G myvg
6.創建文件系統 mkfs.ext4 /dev/卷組名/邏輯卷名
mkfs.ext4 /dev/myvg/abc
7.創建永久掛載點(寫入文件/etc/fstab),這一步就不在贅述,可以查閱我前一文章,有詳細記載。
這樣,我們的邏輯卷就創建成功了。
那我們怎麼查看物理卷,卷組,邏輯卷呢
查看物理卷信息:pvdisplay /dev/sdb1
查看卷組信息:vgdisplay myvg
查看邏輯卷信息:lvdisplay /dev/myvg/abc
邏輯卷的擴容
如果在建立的卷組還有空間,就可以給邏輯卷擴容。那怎麼做呢。
1.lvextend -L +10G /dev/myvg/abc
給邏輯卷 abc 擴容10G。減少容量直接把 + 變為 - 即可。
2.resize2fs /dev/myvg/abc 針對ext4文件
xfs_growfs /dev/myvg/abc 針對xfs文件
使擴容生效。
如果卷組空間不夠,需先增加卷組空間,在對邏輯卷擴容。
1.准備物理磁碟 fdisk ,partprobe ,mkfs.ext4
2.創建物理卷
3.給原來的卷組增加物理卷 vgextend myvg /dev/sdc1,然後vgdiaplay
創建完成,那麼我們需要刪除邏輯卷,怎麼做呢。
1.取消掛載,同時刪除 /etc/fstab 文件下的掛載內容。
2.刪除邏輯卷 lvremove /dev/myvg/abc
3.刪除卷組 vgremove myvg
4.刪除物理卷 pvremove /dev/sdb1
步驟和創建相反。
Linux下磁碟管理的邏輯卷就總結完畢。
8. Linux系統中進行磁碟管理的常用命令有哪些
parted、fdisk、df、、fsck、mkfs、mke2fs
還有LVM的一套命令,比如pvcreate、vgcreate、lvcreate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