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如何在RAID軟磁碟陣列上搭建linux系統的方法
我最近新配了台電腦,准備裝個雙系統,windows用來打游戲,linux用來寫代碼,是不是很完美!然後專門買了兩塊1T硬碟,想用來搭建RAID0,使用並行I/O來提升電腦的性能。
我在選主板的時候刻意選了支持RAID的主板,msi B85-G43 GAMING,能用msi的super raid技術,但是買來之後發現,這東西的驅動是exe程序,呵呵,主板支持的只是個偽raid,只能在windows下使用,想了想還是決定放棄在windows中使用raid,畢竟只是拿來日常休閑的系統,linux上得追求性能,所以在linux上使用軟RAID來實現。那麼這時候就有讀者問了,如何在RAID軟磁碟陣列上搭建linux系統!這里就由我給大家 說說 如何搭建 方法 吧:
首先在第一塊磁碟上裝上windows 8,給100G的主分區作為C盤,硬碟其餘部分先不動,等裝好系統再規劃硬碟。
系統裝好後,使用MiniTool Partition Wizard Home Edition 7.0來規劃硬碟。直接上圖,後面解釋。
總共1.86T,
windows:
100G系統分區,主分區
231.5G游戲安裝
200G下載文件
200G下載游戲
150G安裝軟體
150G工具
共用硬碟:
100G文檔
331.5G各種音樂,電影,圖片
linux:使用最新的fedora20
300M boot分區,主分區,不使用raid,因為grub2目測不支持raid,所以將boot單獨分出來
300M boot備份分區,主分區,備份一個boot分區,出現意外時可以使用這個分區引導
3.6G swap分區,swap0 + swap1,各1.8G,分布在兩個硬碟上
20G 掛載到/,sys0 + sys1,各10G
50G /usr, usr0 + usr1,各25G
25G /home,home0 + home1,各12.5G
50G /var, var0 + var1,各25G
20G /opt, opt0 + opt1,各10G
230.8G /data, data0 + data1,各115.4G,用於存放各種下載的軟體,壓縮包,虛擬機
至此,分區方案制定完成,MiniTool Partition Wizard將windows分區分好,並把linux的400G按照以上的分區計劃格式話成ext4文件系統,接下來就開始用live cd安裝系統吧~
在U盤上刻fedora live cd安裝系統
由於fedora的安裝程序在磁碟分區時並沒有選項直接選擇RAID,所以我使用console來做RAID。
這里用到的工具是mdadm。
首先用su root切換到root用戶,並用 fdisk -l 來查看目前的分區情況。
/dev/sda
/dev/sdb
可以觀察到現在/dev/sda3和/dev/sdb1分別為boot 和 bootbak,這兩個分區不用管
/dev/sda5-11分別和/dev/sdb5-11大小相同,所以這一部分就是我們用來做RAID的硬碟
製作swap分區
$ mdadm -Cv /dev/md0 -l0 -n2 /dev/sd{a,b}5$ mkfs.ext4 /dev/md0 這一步得做,不然在安裝程序中無法看到md0這塊硬碟,具體原因不明命令也可以寫成 $ mdadm --create --verbose /dev/md0 --level=0 --raid-devices=2 /dev/sd{a,b}5 $ mkfs.ext4 /dev/md0
按照上面的寫法,將其餘分區也做成RAID分區,重啟一次系統,再次進入live cd安裝界面,在硬碟分區時就可以看到這幾塊RAID硬碟分區了。
選擇某一個分區,在右邊詳細信息中填上掛載點,點擊重新分區,選擇ext4或者swap,然後點擊更新設置。完成之後點擊開始安裝系統,一切就妥妥的了。
系統安裝完後,用df -h可以查看到
使用 cat /proc/mdstat 來查看RAID分區的運行狀態
最後,來測試一下RAID0的速度
首先安裝 hdparm 測試工具,yum install hdparm.x86_64
使用hdparm -tT 設備名稱 來測試,分別測試/dev/sda和/dev/md0,測試結果如下
RAID0的速度提升接近兩倍,很不錯的成績~~覺得本文不錯記得在 文章 下方給我點個贊哦。
『貳』 什麼是raid,如何在linux系統中實現
應用場景
Raid大家都知道是冗餘磁碟的意思(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可以按業務系統的需要提供高可用性和冗餘性,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通過伺服器的raid陣列卡來實現此功能。
通過硬體陣列卡實現raid具有可靠性高,性能好等特點,但是對於一般的企業而言硬體陣列卡固然好,如果大規模應用的話動輒幾千上萬的費用也不是他們所能承受的,難道就沒有既能保證數據安全,又能減少費用支持的IT方案嗎?當然有,軟raid就可以實現這一需求。
實現步驟
軟raid比較依賴操作系統,所以他的劣勢也顯而易見,需要佔用系統資源(主要是CPU資源)。目前在Linux和windows下軟raid都比較常見了,Linux是通過mdadm實現的,windows下則在win2003之後通過磁碟管理來實現。
實驗環境
一台centos 7.2 VM,主機名分別為host1,host1上掛載兩塊50G的數據盤,我們的實驗就在這兩塊數據盤上完成。
P.S:需要強調的是生產環境下兩塊組raid的硬碟必須是同品牌同型號同容量的,否則極容易出現軟raid失效的情況。
1.確認操作系統是否安裝了mdadm軟體
[root@host1 ~]# rpm -qa |grep mdadm
mdadm-3.3.2-7.el7.x86_64
2.對兩塊數據盤進行分區,並設置分區類型為raid
4.創建md0的配置文件
echoDEVICE/dev/sd{a,b}1>>/etc/mdadm.conf
mdadm-Evs>>/etc/mdadm.conf
mdadm運行時會自動檢查/etc/mdadm.conf 文件並嘗試自動裝配,因此第一次配置raid後可以將信息導入到/etc/mdadm.conf 中。
5.使用/dev/md0
在/dev/md0上創建文件,然後掛載進行使用。
mkfs.ext4/dev/md0
『叄』 linux系統怎麼載入raid驅動
一般情況想常用的伺服器,ibm hp dell等,linux系統都會內置raid卡允動的,不需要自己安裝驅動,至少我是很少碰見要裝驅動的情況。如果發現安裝時認不到硬碟。可以按照以下官方說明來安裝驅動。有問題可以在上班時間HI我。都在線。
RHEL5, unlike previous RHEL version, requires additional steps for installing the OS onto an Intel(R) Embedded Server RAID Technology volume.
1) Create a RAID array using the Intel Embedded Server RAID Technology II RAID 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
2) Boot your system using RHEL disc one.
3) At boot prompt type 「linux nostorage」
4) Proce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and you will see a screen which provides you with ?Add device? button.
5) Click 「Add Device」, a list of all drivers will appear
6) Press F2 to select driver from floppy
7) Insert the floppy with the Installer DUD image
8 ) Select device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floppy drive (sda in case of USB floppy)
9) After the driver is loaded the list of all drivers will appear again
10) Scroll down the driver list and select. Update megaide driver? in the list
11) Click OK
12) The driver will be loaded and the list of detected devices will appear
13) Click Done
14) Complete installation with RHEL CD
『肆』 如何在Linux系統下配置RAID1
首先 raid 是在 硬體底層做的磁陣
一般是在沒安裝操作系統時候做的,不同的機器進入 raid設置不一樣
不如dell機器 重啟後按ctrl+r ibm按f2等 進去 ,一步一步設置
『伍』 [Linux實用命令]-9-磁碟陣列(RAID)實例詳解
這篇文章介紹幾種常用的磁碟陣列技術(Raid0、Raid1、Raid4、Raid5、Raid10、Raid01),演示如何在CentOS7環境下使用mdadm命令去創建和維護磁碟陣列;RAID又稱「廉價磁碟冗餘陣列」,可以使用硬體和軟體兩種方式來實現,硬體RAID可以參考購買硬體時附帶的參考手冊,設置方法與軟體RAID有差異;現如今軟體RAID大多用作研究和熟悉RAID的工作方式。
Raid有"廉價磁碟冗餘陣列"的意思,就是利用多塊廉價的硬碟組成磁碟組,讓數據分部儲存在這些硬碟裡面,從而達到讀取和寫入加速的目的;也可以用作數據的冗餘,當某塊硬碟損毀後,其他硬碟可以通過冗餘數據計算出損壞磁碟的數據,這樣就提高了數據儲存的安全性。
Raid0數據儲存方法如下(假設有兩塊硬碟D1、D2):
特點:數據被並行寫入每個磁碟,每個磁碟都保存了完整數據的一部分,讀取也採用並行方式,磁碟數量越多,讀取和寫入速度越快。因為沒有冗餘,一個硬碟壞掉全部數據丟失。至少兩塊硬碟才能組成Raid0陣列。
容量:所有硬碟之和。
Raid1數據儲存方法如下(假設有兩塊硬碟D1、D2):
特點:有數據冗餘,可靠性強,D1、D2被寫入相同的數據,其中D2可以作為D1的完整備份。讀取時,從兩塊硬碟上並行讀取,寫入慢,讀取快。任何一塊硬碟壞掉不會丟失數據,至少兩塊硬碟並且兩塊硬碟大小相等才能組成Raid1陣列。
容量:所有硬碟容量之和的一半(一半寫數據,一半用來做備份)。
Raid4數據儲存方法如下(假設有三塊硬碟D1、D2、D3):
特點:有數據冗餘校驗,可靠性強。其中任何一塊硬碟壞掉都不會引起數據丟失,D1丟失時,D3根據校驗和以及D2的數據進行逆運算,計算出D1的數據。但當寫入大量數據時校驗盤D3會是一個數據瓶頸,導致寫入慢。只有當兩塊磁碟同時丟失時,數據才無法恢復。至少三塊硬碟並且磁碟大小應該相等才能組成Raid4陣列(不常用)。
容量:所有硬碟容量之和減去其中一塊硬碟的容量。
Raid5數據儲存方法如下(假設有三塊硬碟D1、D2、D3):
特點:採用奇偶校驗,可靠性強,磁碟校驗和被散列到不同的磁碟裡面,增加了讀寫速率。只有當兩塊磁碟同時丟失時,數據才無法恢復,至少三塊硬碟並且硬碟大小應該相等才能組成Raid5陣列。
容量:所有硬碟容量之和減去其中一塊硬碟的容量,被減去的容量被分配到三塊硬碟的不同區域用來存放數據校驗信息。
Raid10(Raid1+Raid0)是現在比較常用的一種磁碟陣列級別,它的容錯好,讀寫數據效率較高,但經費相對也較高。
Raid10數據儲存方法如下(假設有四塊硬碟D1、D2、D3、D4):
特點:備份和並發式存取數據,可靠性強。D1、D2組成一個陣列Raid1,其中D1是數據盤,D2是備份盤;D3、D4也組成一個Raid1,其中D3是數據盤,D4是備份盤;在這個基礎上將D1、D2作為一個整體,將D3、D4也作為一個整體,這兩個整體之間再組成一個Raid0陣列。這樣不僅僅讀取數據會非常快,並發寫入的速度也會隨著磁碟的增多而變快。至少四塊硬碟並且每塊硬碟大小應該相等才能組成Raid10陣列。
容量:所有硬碟容量之和的一半(一半寫數據,一半用來備份數據)。
Raid01數據儲存方法如下(假設有四塊硬碟D1、D2、D3、D4):
特點:D1、D2組成一個陣列Raid0,D3、D4也組成一個陣列Raid0,D1、D2和D3、D4再組成一個Raid1。D1和D2作為數據盤陣列,D3和D4作為數據備份陣列,這種方式並不常用,至少四塊硬碟並且每塊硬碟大小應該相等才能組成Raid01陣列。
容量:所有硬碟容量之和的一半。
這一部分通過Linux上的mdadm命令來實現Raid10磁碟陣列。
實驗環境為一台安裝了5塊硬碟的計算機,操作系統是CentOS7,除系統所在硬碟(/dev/sda)外,其餘四塊20G的硬碟盤符分別為(/dev/sdb、/dev/sdc、/dev/sdd、/dev/sde);
主要用到的命令:mdadm;
CentOS7中mdadm默認已安裝,如果沒有安裝,可以使用yum在線安裝,如下:
到這里,實驗的准備工作完成。
新創建的磁碟陣列默認是不能開機自啟動的,需要手動創建一個配置文件,讓系統在啟動的時候自動啟動Raid(經過測試,CentOS7並不需要創建這個配置文件,如果重啟後磁碟陣列沒有隨機啟動,請使用下面的方法配置一次):
可以在創建RAID的時候指定有幾塊冗餘磁碟,當工作磁碟出現故障的時候,冗餘磁碟自動啟動,頂替出現故障的磁碟繼續工作,請看下面的實例:
下面手動將一塊磁碟標記為故障,看看冗餘盤是否起作用:
假如/dev/sdc經過測試後發現沒有問題,想要重新加入md0使用,可以在系統重啟後,使用"mdadm /dev/md0 -a /dev/sdc"命令將它重新(添加)啟用。
如果以後,想要加入一塊新硬碟到這個raid10里作為備份盤,這塊新硬碟需要和其他硬碟(或分區)保持相同的大小,然後使用下面的命令添加:
要想徹底清除RAID以及數據,請使用下面的方法:
『陸』 linux下如何做硬體RAID
一般LENOVO伺服器是CTRL+M進RAID控制器里做RAID
之後就可以安裝系統redhat 4 update 4以後的raid 驅動都很全,按正常安裝就可以,不用自己再載入
下面來講講如何用優盤來掛載驅動的方法,此方法要在Linux下執行操作:
1.下載官網上的最新驅動。
2.例如解壓壓縮驅動包cpq_cciss-2.6.10-13.rhel4.i686.dd.gzgzip –d cpq_cciss-2.6.10-13.rhel4.i686.dd.gz
3.這個方法優盤驅動必須在Linux下製作,注意設備名/dev/sdx中的x是變數,具體就是優盤的設備名,千萬別搞錯了,這個操作會清空整個設備的數據的。#Cat xxxxxxxxxxxxxxxxxx.img /dev/sdx
或者
#dd if= xxxxxxxxxxxxxxxxxxx.i686.dd of=/dev/sdx
4.下面的方法就和軟盤版一樣了,在光碟啟動到boot的時候,輸入下面的命令來載入驅動。linux dd
5.提示是否提供驅動磁碟
6.選擇驅動磁碟的來源:如果為軟碟機則為 fd0, 如果usb 軟碟機或者 U 盤則為 sd 開頭的,反正看具體的情況。提示插入驅動磁碟,此時按OK。
7.正在載入驅動,如果為 U 盤,則可能看不到此頁面,因為速度很快就跳過了。
8.如果驅動不正確則提示如下:引用Failure to mount drive disk
如果驅動正確則提示載入 usb-storage ,此時驅動已經完全載入。完成一次載入後提示是否再載入其他存儲驅動,如果已經載入完則選擇NO。
『柒』 如何使用U盤在Linux上安裝RAID驅動在安裝Linux操作系統時,使用U
在windows系統中安裝Linux系統的步驟:
1、使用u深度u盤啟動盤製作工具製作好的啟動u盤
2、ghost win7 系統版鏡像文件
第一步:製作完成權u深度u盤啟動盤
第二步:下載Ghost Win7系統鏡像文件包,存入u盤啟動盤
第三步:電腦模式更改成ahci模式,不然安裝完成win7系統會出現藍屏現象
(1)正式安裝步驟: u深度u盤啟動盤連接到電腦,重啟後出現開機界面時按下啟動快捷鍵,等待系統進入u深度主菜單後,選取【02】運行U深度Win8PE裝機維護版(新機器),回車鍵確認
(2)進入pe系統後,會自行彈出pe系統自帶的系統安裝工具"U深度PE裝機工具",點擊"瀏覽"選擇u盤中存放的win7系統鏡像文件,裝機工具將會自動載入系統鏡像包所需的安裝文件,我們只要選擇安裝的磁碟分區,接著點擊"確定"按鍵
(3)不對彈出的詢問提示窗口進行修改,直接按下"確定"即可
(4)等待磁碟完成格式化後,將會進行win7鏡像文件安裝
(5)完成上述操作後,只需重啟電腦進行後續安裝即可,完成後續設置就能進入win7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