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這里只列舉一些,不見得全面:
RedHat/Fedora/Debian/Ubuntu/RedFlag/Everest/LFS/RTLinux
還有手機上現在比較火的Android系統也是基於linux內核的
記得網上有個linux系統的家譜,你可以搜索下
B. archlinux的內核在什麼地方叫什麼名字
1、是在/boot目錄下
2、/usr/src目錄一般是系統內核代碼目錄
3、你看/boot/grub/grub.conf文件,kernel那行是vmlinuz...,就是代表內核的內名字
4、Linux是一容個一體化內核(monolithic kernel)系統。「內核」指的是一個提供硬體抽象層、磁碟及文件系統控制、多任務等功能的系統軟體。一個內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一套基於Linux內核的完整操作系統叫作Linux操作系統,或是GNU/Linux。設備驅動程序可以完全訪問硬體。Linux內的設備驅動程序可以方便地以模塊化(molarize)的形式設置,並在系統運行期間可直接裝載或卸載。
C. 如何使用Chroot給ArchLinux安裝新內核
清除垃圾(這一步:一般是在就內核重新編譯時使用,在編譯新的內核是不需要);
make clean及make mrproper;
進行內核裁減配置;
內核裁減配置的原則:
從實際出發。
如:根據支持的硬體設備來決定需要選擇的驅動模塊,根據需要選擇所支持的文件系統格式等;
具體配置命令為:
make config :通過命令介面,依次要求你設定每個選項,如果.config文件存在,會根據該文件來設置默認值;
make menuconfig :顯示以curses為基礎的、終端式的配置菜單。
make xconfig :圖形界面,顯示以Tk為基礎X Window配置菜單。
最常用的為:make menuconfig(註:需要ncurses的rpm包)。
說明:這一步中選擇為M模式的,編譯到/lib/moles/下相關目錄文件中;選擇為*模式的,編譯到內核中即/boot/vmlinuz中,啟動時載入到內核中。
具體內核裁減配置參閱其它資料。
第四步:生成依賴關系(make dep)
內核源碼樹中大多數文件都會與一些頭文件有依存關系,要想編譯內核順利,在正式編譯前必須讓內核源碼樹中的各個Makefile文件知道這些依存關系。
依存關系建立期間會在內核源碼樹中每個子目錄里產生一個隱藏的.depend文件,此文件內含子目錄里各個文件所依存的頭文件清單。
第五步:建立內核映像和模塊
2.4內核:make bzImage :在arch/YOUR_ARCH/boot/中生成在在zImage內核映像文件;
make moles :在相應目錄下生成內核模塊(即驅動模塊)
2.6內核:make :作用相當於make bzImage與make moles
第六步:安裝模塊(make moles_install)
讓make moles或make 過程中產生的.o驅動模塊拷入/lib/moles/下相應目錄中;
第七步:安裝內核
第一種情況:直接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即可。
第二中情況:先採用cp arch/i386/boot/bzImage /boot/×××(×××表示自己隨意的命名)
mkinitrd /boot/×××.img 2.6.12.6(內核版本號)
D. 誰能介紹一下linux
現在流行的Linux,紅旗Linux,Red Hat,Suse Linux,這3種是最好的了。
*Linux 的誕生和發展
Linux 操作系統是UNIX 操作系統的一種克隆系統。它誕生於1991 年的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時間)。以後藉助於Internet 網路,並經過全世界各地計算機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現已成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種UNIX 類操作系統,並且使用人數還在迅猛增長。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發展和成長過程始終依賴著以下五個重要支柱:UNIX 操作系統、MINIX 操作系統、GNU 計劃、POSIX 標准和Internet 網路。
下面主要根據這五個基本線索來追尋一下Linux 的開發歷程,它的醞釀過程,最初的發展經歷。首先分別介紹其中的四個基本要素(UNIX、MINIX、GNU 和POSIX,Internet 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不用對其羅嗦),然後根據Linux 的創始人Linus Toravlds 從對計算機感興趣而自學計算機知識,到心裡開始醞釀編制一個自己的操作系統,到最初Linux 內核0.01 版公布,以及從此如何艱難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全世界hacker 的幫助下最後推出比較完善的1.0 版本這段時間的發展經過,也即對Linux 的早期發展歷史進行詳細介紹。
Linux 操作系統是UNIX 操作系統的一個克隆版本。UNIX 操作系統是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en.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 於1969 年夏在DEC PDP-7 小型計算機上開發的一個分時操作系統。當時Ken Thompson 為了能在閑置不用的PDP-7 計算機上運行他非常喜歡的星際旅行(Space travel)游戲,在1969 年夏天乘他夫人回家鄉加利福尼亞渡假期間,在一個月內開發出了unix 操作系統的原型。當時使用的是BCPL 語言(基本組合編程語言),後經Dennis Ritchie 於1972 年用移植性很強的C 語言進行了改寫,使得UNIX 系統在大專院校得到了推廣。
E. archlinux安裝包多大 最小化精減安裝的步驟要點
一、基本系統安裝
這次在正式進入安裝之前,我故意先試了一下:
pacstrap -i /mnt base
有意使用了-i參數,就是想看看base到底會裝多少東西,結果base共會裝124個包。取消安裝,使用下面的定製安裝將只安裝87個包,大小會小很多。
pacstrap /mnt bash file filesystem vi dhcpcd pacman linux procps-ng systemd-sysvcompat shadow sed
以上,sed不是必須的,不過要使用中文編碼的話,還是得安上,不然後安完後是英文系統,執行locale-gen時會報錯。
此外,vi也不是必須的,有人更喜歡用nano;dhcpcd也不是必須的,如果有其它的聯網方式,可按自己使用的方式改。
二、圖形界面與應用程序安裝:
以下,一次性將要安裝的東西全部安裝到位:
pacman -S xorg-server xorg-xinit openbox wqy-zenhei wqy-microhei xterm fcitx xf86-video-你的顯卡 tint2 ntfs-3g firefox firefox-i18n-zh-cn gpicview alsa-utils unrar unzip pcmanfm xarchiver geany ttf-dejavu volwheel netctl wpa_supplicant scrot
1、如果字體不使用文泉驛正黑,只使用微米黑,系統還能再小一些,但可能個別不常見的字無法正常顯示出來。我建議只安正黑,不安微米黑,真正使用時,字體美觀差異很小,而且正黑的字型檔比微米黑全一些。不過如上步驟中,我還是將微米黑給安上了。
2、狀態欄使用了tint2,這是我再三比較與權衡後的選擇,其它狀態欄要麼不輕量,要麼配置不易,要麼不夠美觀。比較而言,tint2確實是最佳選擇。當然,如果配置好常用程序的openbox快捷鍵,其實完全可以不用狀態欄,如此系統還能更小些。
3、關於窗口管理器,前段時間我又試了awesome與平鋪式的dwm。平鋪式雖然更輕量,配置好了使用起來效率確實更高,但確實不如openbox用起來順手,而且幾個有名的平鋪式窗口管理器似乎開發都處於停滯狀態;此外,我甚至試了直接用Compiz為窗口管理器,美觀倒是美觀,就是太不輕量了,基本沒有實用性。
4、資源管理器用了pcmanfm,可選的替代品很多,如果使用vifm為資源管理器可更輕量,同時可使用feh生成桌面背景,但vifm配置起來有些麻煩,特別是其對文件的預覽功能,感覺不如同類型的ranger功能強大,ranger無論是使用還是配置都很方便,但ranger完全安裝有80多MB, 作為一個運行於命令行下的資源管理器,這大小實在有些嚇人,所以還是選擇了pcmanfm為管理器。不過,做為作業環境,如果不在意系統大小的話,ranger確實是個值得大力推薦的管理器。
5、以我目前能用到的程度,vim的功能還是太強大了,我日常的文本操作用vi就已足夠,所以沒裝vim,只裝了vi。腳本編輯與程序編寫,則由geany完成。
6、xarchiver可不安,直接從命令行使用unzip與unrar即可,但裝一個,圖形界面下方便一點點。
7、字體文件ttf-dejavu現在成了非裝不可,不然xterm下,英文字元之間的空隙會太寬,不美觀。說到xterm,其實主要的問題就是字元大小與間距的問題,如果不使用xterm,則可不安ttf-dejavu字體,例如,安裝lxterminal為終端,就沒有字元顯示方面的問題,同時可少安裝一個字體,系統還能再小些。
8、狀態欄上的音量控制器,現在我用volwheel,它是比volumeicon更小巧的音量控制器(volumeicon會安裝上一大堆關聯文件),同時記得修改openbox的autostart文件,將volwheel & 加入到啟動項中。
9、筆記本上管理無線網路的連接,現在我使用netctl與wpa_supplicant,這兩個東西比使用networkmanager的關聯文件少很多,雖然networkmanager用起來更方便些,但我需要小巧與輕便。台式機沒有無線只能用有線,則安裝一個dhcpcd就行,如果有固定IP,則連dhcpcd也可省略,直接手工配置好網路連接即可。
10、由於瀏覽器使用的是火狐,所以安裝flashplugin成了必須,這個東東個頭也太大,但不得不裝。其它瀏覽器與火狐相比,大小差不了多少,而未必好用。
11、用scrot抓圖,所以也將這個東西裝上。
12、以上安裝中,沒有裝slim之類的啟動管理器。要進入圖形界面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直接登錄字元界面,然後運行startx,另一種是,將starx寫入到登錄自啟動項中,只要從字元界面登錄,則自動啟動startx進入圖形界面。我採用的方法就是後面這種,即,直接在用戶目錄下修改「.bash_profile」文件,在其末尾加入一行代碼:
[[ -z $DISPLAY && $XDG_VTNR -eq 1 ]] && exec startx
即可實現登錄後自動進入圖形界面。
三、幾個配置:
1、配置無線網路:
由於已經安裝了netctl與wpa_supplicant,所以在root下直接自動生成無線連接的配置文件:
wifi-menu -o
進入文件所在的文件夾看一眼:
cd /etc/netctl/
ls -a
已自動生成了一個名為wlp2s0-MERCURY_60A232的配置文件。
以下,將文件備份一個,同時順手將文件名改一改,去掉文件名中的「—」線,不然今後運行時會有點問題:
cp wlp2s0-MERCURY_60A232 /etc/netctl/wlp2s0MERCURY60A232
接下來,用netctl將配置文件設為開機自動連接無線網:
netctl enable wlp2s0MERCURY60A232
如前所述,無線連接沒有使用networkmanager,networkmanager雖然方便,但關聯文件多了點,不輕便。
2、openbox快捷鍵的配置:
前段時間我覺得使用dmenu作為程序的啟動器很方便,結果在將dmenu配置到openbox的rc.xml文件的過程中突然想到,我平時需要使用的程序本來就不多,不如直接在rc.xml文件中將我要用的程序直接配置置為用快捷鍵啟動,不就可以不再使用dmenu了嗎?所以我又將dmenu刪掉了。
現在我在openbox的rc.xml中配置的快捷鍵有:
A+P,啟動pcmanfm資源管理器;
A+F,啟動Firefox火狐瀏覽器;
A+X,啟動xterm命令行工具;
A+V,在xterm下啟動VI編輯器;
A+G,啟動geany文本與腳本編輯器;
其它的快捷鍵就都保持系統的默認。
四、安裝完畢之後可刪的東西
為了保證系統的「小巧」,安裝完畢之後有一大堆其實我們根本用不到的東西在系統中,這些東西我們完全可以刪掉。以下舉幾個主要的可刪的東西:
1、最初安裝之時我使用的是定製安裝,系統根本沒有安裝man程序,所以不能在命令行下使用man查看命令的幫助文件,那麼,man目錄就可刪:
rm -rf /usr/share/man/
2、未安vim,所以系統默認的vim目錄也可刪:
rm -rf /usr/share/vim
3、只有有線沒有無線的,可刪掉無線的模塊文件
rm -rf /usr/lib/moles/3.17.6-1-ARCH/kernel/drivers/net/wireless
4、用戶家目錄下的臨時文件,皆可刪:
rm -rf /home//用戶名/.local/
rm -rf /home//用戶名/.mozilla/*
rm -rf /home//用戶名/.adobe/*
rm -rf /home//用戶名/.cache/*
rm -rf /home//用戶名/.thumbnails/*
5、刪掉用不著的一些「本地化」腳本庫
rm -rf /usr/lib/perl5/core_perl/auto/Encode/TW
rm -rf /usr/lib/perl5/core_perl/auto/Encode/KR
rm -rf /usr/lib/perl5/core_perl/auto/Encode/JP
……
6、備份幾個本地化配置文件到/home/ddd/
cp -r /usr/share/locale/zh_CN /home/ddd/
cp -r /usr/share/locale/en_US /home/ddd/
剩下的全刪:
rm -rf /usr/share/locale/*
然後把備分的拷貝回去:
cp -r /home/ddd/* /usr/share/locale/
刪掉備份目錄:
rm -rf /home/ddd
7、還有一些可刪的東西 ,例如用不著的字體文件、內核啟動時要調用而本地機上根本就沒有的硬體模塊文件等,刪這些東西就看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了。
F. 伺服器為什麼用linux
多數伺服器使用linux系統原因:
簡單的說,Linux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1.開放性
開放性是指系統遵循世界標准規范,特別是遵循開放系統互連(OSI)國際標准。凡遵循國際標准所開發的硬體和軟體,都能彼此兼容,可方便地實現互連。
2.多用戶
多用戶是指系統資源可以被不同用戶各自擁有使用,即每個用戶對自己的資源(例如:文件、設備)有特定的許可權,互不影響。Linux和Unix都具有多用戶的特性。
3.多任務
多任務是現代計算機的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它是指計算機同時執行多個程序,而且各個程序的運行互相獨立。Linux系統調度每一個進程,平等地訪問微處理器。由於CPU的處理速度非常快,其結果是,啟動的應用程序看起來好像在並行運行。事實上,從處理器執行一個應用程序中的一組指令到Linux調度微處理器再次運行這個程序之間只有很短的時間延遲,用戶是感覺不出來的。
4.良好的用戶界面
Linux向用戶提供了兩種界面:用戶界面和系統調用。Linux的傳統用戶界面是基於文本的命令行界面,即shell,它既可以聯機使用,又可存在文件上離線使用。shell有很強的程序設計能力,用戶可方便地用它編製程序,從而為用戶擴充系統功能提供了更高級的手段。可編程Shell是指將多條命令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 Shell程序,這個程序可以單獨運行,也可以與其他程序同時運行。
系統調用給用戶提供編程時使用的界面。用戶可以在編程時直接使用系統提供的系統調用命令。系統通過這個界面為用戶程序提供低級、高效率的服務。Linux還為用戶提供了圖形用戶界面。它利用滑鼠、菜單、窗口、滾動條等設施,給用戶呈現一個直觀、易操作、交互性強的友好的圖形化界面。
5.設備獨立性
設備獨立性是指操作系統把所有外部設備統一當作成文件來看待,只要安裝它們的驅動程序,任何用戶都可以象使用文件一樣,操縱、使用這些設備,而不必知道它們的具體存在形式。
具有設備獨立性的操作系統,通過把每一個外圍設備看作一個獨立文件來簡化增加新設備的工作。當需要增加新設備時、系統管理員就在內核中增加必要的連接。這種連接(也稱作設備驅動程序)保證每次調用設備提供服務時,內核以相同的方式來處理它們。當新的及更好的外設被開發並交付給用戶時,操作允許在這些設備連接到內核後,就能不受限制地立即訪問它們。設備獨立性的關鍵在於內核的適應能力。其他操作系統只允許一定數量或一定種類的外部設備連接。而設備獨立性的操作系統能夠容納任意種類及任意數量的設備,因為每一個設備都是通過其與內核的專用連接獨立進行訪問。
Linux是具有設備獨立性的操作系統,它的內核具有高度適應能力,隨著更多的程序員加入Linux編程,會有更多硬體設備加入到各種Linux內核和發行版本中。另外,由於用戶可以免費得到Linux的內核源代碼,因此,用戶可以修改內核源代碼,以便適應新增加的外部設備。
6.提供了豐富的網路功能
完善的內置網路是Linux的一大特點。Linux在通信和網路功能方面優於其他操作系統。其他操作系統不包含如此緊密地和內核結合在一起的連接網路的能力,也沒有內置這些聯網特性的靈活性。而Linux為用戶提供了完善的、強大的網路功能。
支持Internet是其網路功能之一。Linux免費提供了大量支持Internet的軟體,Internet是在Unix領域中建立並繁榮起來的,在這方面使用Linux是相當方便的,用戶能用Linux與世界上的其他人通過Internet網路進行通信。
文件傳輸是其網路功能之二。用戶能通過一些Linux命令完成內部信息或文件的傳輸。
遠程訪問是其網路功能之三。Linux不僅允許進行文件和程序的傳輸,它還為系統管理員和技術人員提供了訪問其他系統的窗口。通過這種遠程訪問的功能,一位技術人員能夠有效地為多個系統服務,即使那些系統位於相距很遠的地方。
7.可靠的系統安全
Linux採取了許多安全技術措施,包括對讀、寫進行許可權控制、帶保護的子系統、審計跟蹤、核心授權等,這為網路多用戶環境中的用戶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
8.良好的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是指將操作系統從一個平台轉移到另一個平台使它仍然能按其自身的方式運行的能力。
Linux是一種可移植的操作系統,能夠在從微型計算機到大型計算機的任何環境中和任何平台上運行。可移植性為運行Linux的不同計算機平台與其他任何機器進行准確而有效的通信提供了手段,不需要另外增加特殊的和昂貴的通信介面。
我們為什麼要用Linux?
Linux是"免費"的,上面又有那麼多"免費"的軟體,為什麼不用?
Windows實在太不穩定了,受不了,換個平台吧。
想學習UNIX,可是錢包里的鈔票不多,先從Linux開始吧。
想學習操作系統,哪裡有開放源代碼的OS?而且還要很活躍,有前途的。
基於Linux的並行計算,不但費用低廉,而且功能強大,有潛力,重要的是有源代碼。
想成為一名Hacker(當然是網俠一類),Linux當然是最好的工具之一。
Linux潛在的商業價值不可限量,性能相當地好,穩定性也很好,用其替換商業操作系統真是明智的選擇。
Oracle,Infomix,Sysbase,IBM都支持Linux了,用其作資料庫平台挺不錯。煩了一次又一次去買許可證(奸商經常設這樣的陷阱),Linux遵循公共版權許可證(GPL)正合我意。
Linux太適合Internet/Intranet,本身就是通過網路來協同開發的,網路時代為什麼不用Linux?
採用Linux可以極大的降低擁有者總成本(TCO)。等待商業操作系統補丁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更受不了總被商家牽著鼻子走,開放源代碼的Linux至少可以使用戶有一定的控制權。開放源代碼使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添加或刪除某些功能,用戶可定製性,真是太好了!
利用開放源代碼的Linux還可以開發路由器,嵌入式系統,網路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等等,GNU真是巨大的知識寶庫,何樂而不用
G. 如何使用Chroot給ArchLinux安裝新內核
chroot到gentoo後無法上網,沒有iwconfig命令,沒有wpa_supplicant。網上搜過,他們的教程在聯網那一部分寫的很模糊,都是chroot後 resolve.conf就神奇的能上網了,很是費解
H. 如何安裝ArchLinux
1.開機選擇U盤驅動,方法因不同機器而不同
14.OK了,輸入exit退出,再輸入reboot重啟。一切都安裝好了。
I. 關於archlinux的安裝
簡要:
Linux發行版數不勝數,本貼詳述硬碟安裝(比如你的計算機只有windows系統) archlinux-0.8 (以下均以arch代稱)。旨在讓更多人接觸arch,進而了解,到使用 arch。 慶幸的是,正式要寫這個教程的時候代號為 Voodoo 的 archlinux-0.8 已經發布,如你有安裝,你會發現,可人的 arch 安裝越來越簡單了。 0.8之前要硬碟安裝 arch 不得不從網上苦苦搜尋支持 ntfs 格式的內核環境,支持 fat 格式的還沒有!!令人興奮的是 0.8 iso里自帶的內核環境已經支持 fat 分區了。
註:本貼表格內容均只作參考,因人而異
硬碟安裝 arch 條件:
安裝arch的空閑分區
arch 基本安裝包(http://www.archlinux.org/news/279/) ,本貼以 base-0.8-20061218-i686.iso 為例。
矮人dos工具箱4.2 (推薦使用此工作,從你的硬碟分出空閑分區,引導 arch 安裝,一舉兩得)
一、安裝前准備
安裝 矮人 dos 工具箱4.2
下載好 base 包之後,將包內 boot 文件 夾中 vmlinuz, initrd.img 兩個文件解壓出來,丟到某個分區的根目錄就行,寫引導的時候也方便些。
到windows系統 C 盤 boot目錄下的grub目錄,修改 menu.lst,添加如下內容並保存:
title archinstall
kernel (hd0,4)/arch/vmlinuz
initrd (hd0,4)/arch/initrd.img
到這里准備工作完成,重啟計算機,進入安裝。
二、arch 安裝過程
重啟計算機後,到操作系統列表時,選 矮人 dos 工具箱,接著選 archinstall 這一項,開始安裝。待屏幕不再有大片的英文字母滾動,我們擁有臨時終端的控制權後,做如下操作:
創建一個臨時目錄,用來掛載 iso 所在 fat 分區:mkdir archiso
掛載 iso 所在分區到新創建目錄:mount /dev/hda4 archiso
掛載 iso 文件到 /src 目錄:mount archiso/arch*0.8*.iso /src -o loop -t iso9660
開始安裝 arch:/arch/setup
安裝源的選擇( Please select an installation soruce) 選 CD-ROM
分 區操作:出現主目錄( MAIN MENU) 後,選 Prepare Hard Drive,接下來的目錄中選擇 Partition Hard Drives 進入 cfdisk 2.12 分區工具操作界面。「上下」鍵將高亮條移動到你所分出的空閑分區。「左右」鍵,選操作動作:new為新建分區,write為將新建分區寫入硬碟分區表,分區操作完成後. Quit為退出 cfdisk. 回車結束分區操作,回到上級目錄。(分區提示:至少兩個分區,一個用來掛載 "/",一個作為 swap 交換分區。)
設置掛載點:選擇 Set Filesystem Mountpoints ,根所文字提示 Select the patition to use as (swap,/,.....),正確選擇相應的掛載分區。當出現 Patitions were successfully mounted 的時候,掛載完成。
安裝包選擇:回到主目錄,選擇 Select Packages ,一路回車(因為,我們安裝的是base包,對於我們新手來說沒什麼選擇的餘地)到回到主目錄。
安裝軟體包:主目錄下選擇 Install Packages 進得安裝。
內核安裝 (一路回車,略)
啟動管理器安裝(個人愛好,推薦grub<你剛剛用到的 dos 工具箱 就是 grub引導>),安裝到 /dev/hda。
到這里修改配置文件/etc/rc.conf
1.找到 TIMEZONE="....."改為:
TIMEZONE=Asia/Shanghai (以免引起 windows 時鍾改變)
2.如你在windows下網路配置使用 "自動獲取IP"
則找到 eth0="......" 改為:eth0="dhcp"
3.如你在windows下網路配置自己填寫ip
則找到 eth0="......"只將 192.168.0.2 改為你的內網ip,並
找到 gateway="default gw 192.168.1.1"
ROUTES=(!gateway)
改為gateway="default gw 192.168.0.1(這里是你的網關)"
ROUTES=(gateway)
並修改 /etc/resolv.conf,添加服務商給你的 DNS,形如:
nameserver 202.99.192.66
註:使用 vi 就可以方便的修改這些文件,使用方法略。
修改 /boot/grub/menu.lst 添加如下代碼裝windows添加到 grub 引導列表中:
title windows 2000
root (hd0,0)
chainloader +1
boot
到此,基本系統安裝完成。
Archer 昂樂製作
Linux 群: 24406485 Linux-Go! Arch
參考資料:http://hi..com/wyw656141/blog/item/b19d0d3b691652ea15cecbce.html
J. 記一下archlinux 安裝長期支持內核 linux-lts
警示:新手接觸沒幾天,謹慎!!!
有個程序不兼容新內核5.7的,所以更換為最新版本長期支持內核。先安裝內核和頭文件,然後修改或重新升成引導。修改地方可以網路
1.安裝長期支持內核和頭文件
2.重新生成引導文件。把安裝系統時升成引導文件的命令重新來一遍,如果沒有修改過一般是這個
3.沒有圖形界面直接重啟。有圖形界面尤其是N卡私有驅動,重新裝一遍驅動(不清楚哪個文件的問題,所以我全部重新裝了,我是N卡。如果沒有安裝重啟進不來系統,又進不去命令行界面的,拿live系統掛載系統裝一下這個驅動:我就是。。。)A卡不知道
4.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