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如果說你的linux作為ftp伺服器,然後其他的機器從linux中下載東西的話,那麼,你需要開啟ftp服務,但是,如果你是通過你的linux系統從互聯網上下載的話,是不需要開啟的。
2.是的,有下載器,比如說使用firefox中的下載管理器,或者是下載插件,還有其他的工具,如bt和電驢。
3.後綴名在linux中只是作為區別使用,但是由於後綴名有可能是錯誤的,所以,你可以使用file命令對文件進行判斷,比如一個圖片文件a.jpg,但是你懷疑它是png格式,此時,使用file a.jpg,就可以獲得結果,供你判斷。
4.如果是源碼安裝的話是可以手動指定位置的,一般軟體是在/opt或者/usr/local下,由於我安裝東西比較隨意,所以位置可能不符合標准,請見諒。
5.下載你需要的軟體的時候請盡量下載帶有for linux字眼的軟體,linux下的壓縮包常見的為.tar.gz或者.tar.bz2,然後rpm和deb是在linux下使用的包文件。還有,一般情況下,.exe文件是為windows准備的,所以他們是不能在linux下進行安裝的。
② linux怎麼啟動fastcgi
用戶可以參考如下php-cgi安裝啟動過程。1、解包
tar zxvf php-5.2.6.tar.gz
2、安裝
cd php-5.2.6/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hp --with-mysql=/usr/local/mysql --with-zlib-dir --with-freetype-dir=/usr --with-jpeg-dir=/usr --with-png-dir=/usr --enable-gd-native-ttf --with-gd --enable-ftp --with-iconv --with-gettext --with-curl --enable-fastcgi --with-openssl
make && make install
cd /usr/local/php/lib
cp php.ini-dist php.ini
cp /usr/local/php/bin/php /usr/bin/php-cgi
3、修改php.ini
nano php.ini 按f6然後輸入extension_dir
查找/usr/local/php/etc/php.ini中的extension_dir = "./"
修改為extension_dir = "/usr/local/php/lib/php/extensions/no-debug-non-zts-20060613/"
4、啟動php-cgi
/usr/local/bin/spawn-fcgi -a 127.0.0.1 -p 9000 -C 5 -f /usr/bin/php-cgi
nginx配置文件中的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就是根據上面來的
5、查看一下
[zhangy@BlackGhost www]$ ps -e|grep php-cgi
3737 ? 00:00:00 php-cgi
3738 ? 00:00:03 php-cgi
3739 ? 00:00:03 php-cgi
3740 ? 00:00:04 php-cgi
3741 ? 00:00:03 php-cgi
3742 ? 00:00:03 php-cgi
③ linux裡面的圖片文件下載後無法打開
你好,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
①圖片本身是損壞的;
②下載方式不對,圖片需要二進制下載的,而且需要專門的ftp工具下載。
④ 使用Linux+Apache+PHP+Mysql上傳圖片不顯示
Bluefish是一個基於Gtk的HTML的編輯器,它支持語法加亮,支持HTML、CSS、
JAVASCRIPT、Java server pages (JSP)、Python、Perl、SSI、PHP、XML等語言。從某
些方面來說,它類似於Windows下面的Dreamweaver,是製作 HTML不可多得的利器。
Bluefish是「寫」HTML的好工具,但它本身並不具有所見即所得的功能,對於初學
者來說可能會有些吃力,因為需要補充一些 HTML的基礎知識。對於熟悉HTML代碼的創作
者,使用Bluefish可以讓你如魚得水。Bluefish對一些常用的Tag 都有快捷鍵,使用快
捷鍵可以大大提高寫代碼的速度。Bluefish有許多向導式的對話框,使用者只需填入相
應的屬性值,就會生成相應的HTML代碼。而且,可以通過預覽功能在Netscape等瀏覽器
中查看製作的頁面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可以是另一種的「所見即所得」了。
由於使用Bluefish全部代碼都可以自行控制,不會產生無用的冗餘的代碼,因此HTML頁
會更加簡潔。
1. Nvu是Mozilla家族的html編輯器。
作為html編輯器,它具備了通常html編輯的大部分功能。比起收費的Frontpage和
Dreamweaver,可能有所不如,但這些功能是否足夠你用呢?
a. 支持所見即所得(WYSIWYG),在我們在製作網頁時,更加的直覺化,編輯網頁
就如同打字一樣容易。
b. 內建一個FTP Client,讓我們可以很輕易的把編輯好的文件發布到伺服器上。登
錄FTP Server後,還支持在線實時更改頁面功能。
c. 可靠的HTML原始碼,讓由Nvu所創建出來的網頁,可以在當前多數的瀏覽器上正
常運作。製作網頁時,可以使用所見即所得模式或HTML原始碼編輯模式。
d. Tab功能:可以讓我們很迅速的在多個頁簽間切換,並且編輯這些網頁。
e. 支持表單、表格、layer以及網頁模版。
2. Quanta Plus是Linux桌面環境下的一個功能非常強大的HTML編輯器,介於所見即所得
風格和HTML源代碼之間。因為Quanta Plus需要輸入HMTL代碼,但是同時提供實時的預
覽,這種編輯方法有助於在提供友好界面的同時, 讓用戶最大限度地把握HTML代碼。
Quanta Plus支持Prel、PHP腳本語言,支持最新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文件格
式編輯對話框。
Quanta Plus支持層迭樣式表單(Cascading Style Sheets,CSS),更多的人把它稱作
樣式表。
3. Screem是Linux下一個集成的HTML/Web頁開發工具。Screem最初整 個設計思路是根據
GNOME風格的,但是在KDE環境下也能夠很好地運行,它使在Linux操作系統中開發Web頁
面變得十分方便。Screem也支持中 文處理,使用界面類似於Windows下的FrontPage。
Screem除了能顯示不同的HTML標識外,還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表格(Table)、定義樣式;
同時還支持Plug-in功能為以後的擴充 提供介面。Screem還帶有多種圖形、圖標和照
片。該軟體可以一次使用、測試多個網頁。內部瀏覽器可用來測試網頁、影像預覽工
具、縮圖影像創造向導、聲 音展示庫、線上指引、step-by-step的網站設計指引,以及
最新HTML 4.0版標簽的參考。
4. CSSED 是一款專門用來編寫 CSS 的工具,它具有一些特別為編寫 CSS 所准備的特
性。另外,它也包含驗證 CSS 方面的功能。
使用 CSSED 有兩大感受:
a. 傻瓜化。假如你是一位編寫 CSS 的新手,那麼你可以利用 CSSED 來達到快速入門的
目的。CSSED 的傻瓜化充分體現在它不僅提供了 CSS 編寫的向導,更包括完整的 CSS
屬性參考。即便你沒有什麼編寫 CSS 的經驗,在 CSSED 向導的幫助下也能快速完成工
作。
b. 自動化。CSSED 擁有很多代碼編輯器所具備的代碼提示自動完成功能。這可以讓你在
編寫 CSS 時更加專注於其設想,而不是代碼本身。同時,這種自動化的工作也可以使你
提高編寫的效率,從而釋放更為完美的創意。
當然,CSSED 還包括一些其他的特性,比如能夠給代碼著色、支持同時編輯多個文件、
通過使用插件可以擴展其功能、以及對於 HTML、XML、Javascript、Java、PHP 等其他
代碼的編輯支持等等。
Tip:fcitx輸入法可能會在CSSED中失效(SCIM正常使用),這對於我們寫注釋造成了不
便。
⑤ Linux系統中的usr目錄知識介紹
Linux系統是現在很多人開始學習並使用的系統,很多操作都需要用到命令實現,這里我要給你們講述的是Linux系統中的usr目錄,下面也列舉了usr目錄下一些重要子目錄所包含文件的功能,有需要的網友可以參考學習下。
Linux系統中的usr目錄介紹
1.usr 是 unix system resources 的縮寫;
2.usr 是 user 的縮寫;
3.usr 是 unix software resources 的縮寫。
根據常識判斷,是 user 縮寫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和 /home 沖突了嘛。不過是 system resources 還是 software resources 的縮寫還真不好說。特此查了好多東西,卻發現竟然連 wikipedia 也模稜兩可。/usr 是Linux系統核心所在,包含了所有的共享文件。
它是 unix 系統中最重要的目錄之一,涵蓋了二進制文件,各種文檔,各種頭文件,x,還有各種庫文件;還有諸多程序,例如 ftp,telnet 等等。
曾經的 /usr 還是用戶的家目錄,存放著各種用戶文件 —— 現在已經被 /home 取代了(例如 /usr/someone 已經改為 /home/someone)。
現代的 /usr 只專門存放各種程序和數據,用戶目錄已經轉移。雖然 /usr 名稱未改,不過其含義已經從“用戶目錄”變成了“unix 系統資源”目錄。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 unix 系統上,仍然把 /usr/someone 當做用戶家目錄,如 Minix。
/usr 文件系統經常很大,因為所有程序安裝在這里。 /usr 里的所有文件一般來自Linux distribution;本地安裝的程序和其他東西在/usr/local 下。這樣可能在升級新版系統或新distribution時無須重新安裝全部程序。
由於/usr中的文件不和特定的計算機相關,也不會在通常使用中修改,因此可以通過網路共享這個目錄(文件系統),這樣,當管理員安裝了新的軟體之後,所有共享這一文件系統的計算機均可以使用新的軟體。
至此,真相大白。看來就像前一陣子的 /var/run 移到 /run 一樣。
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呀。原來Linux 幾經進化,好多目錄的誕生和用途已經產生了根本的變化。
/usr 目錄結構
/usr/bin : 所有可執行文件,如 gcc,firefox 等(指不包含在 /sbin 和 /bin 內的);
/usr/include : 各種頭文件,編譯文件等時需要使用;
/usr/include/’package-name’ : 程序特定的頭文件;
/usr/lib : 所以可執行文件所需要的庫文件;
/usr/local : 這里主要存放那些手動安裝的軟體,即 不是通過“新立得”或apt-get安裝的軟體 。 它和/usr目錄具有相類似的目錄結構 。讓軟體包管理器來管理/usr目錄,而把自定義的腳本(scripts)放到/usr/local目錄下面,我想這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
/usr/X11R6 : x 系統的二進制文件,庫文件,文檔,字體等。它不等同於 /usr 的作用,只有 x 才能調用這些庫文件等,其他程序不讀取或者使用。因為Linux 沒有原生圖形界面,而且 Linux大部分情況下是 for server 的,所以圖形界面沒有意義;其中 X11R6 代表 version 11 release 6;
/usr/X11R6/bin : x 的二進制文件,包含運行 x 的必須文件;
/usr/X11R6/include : x 相關的頭文件;
/usr/X11R6/lib : x 庫文件;
/usr/X11R6/lib/moles : x 的模塊,啟動時載入。缺少 video4linux, DRI and GLX 和 輸入輸出設備 模塊,將工作不正常;
/usr/X11R6/lib/X11/fonts : x font server 的字體文件;
/usr/doc : 文檔。實際是 /usr/share/doc 的軟鏈接;
/usr/etc : 一個極少用到的配置文件存放地;
/usr/games : 曾經包含游戲等文件,現在很少用到;
/usr/info : 系統相關信息,是 /usr/share/info 的軟鏈接;
/usr/man : man 手冊,已經移至 /usr/share/man;
/usr/sbin : 類似 /sbin,root 可以執行。但此目錄不包含在環境變數 $PATH 中,它包含的程序類似於 chroot, useradd, in.tftpd and pppconfig;
/usr/share : 它包含了各種程序間的共享文件,如字體,圖標,文檔等。(/usr/local 對應的目錄是 /usr/loca/share);
/usr/share/doc : 類似應用程序的 man 手冊。它包含程序的說明文件,默認配置文件等;
/usr/share/info : 不常用,已經被 man 代替;
/usr/share/man : app 的 manual;
/usr/share/icons : 應用程序的圖標等文件,分為 png,svg 等多種格式;
/usr/share/fonts : 字體文件,系統范圍內可使用,~/.fonts 僅當前用戶可用;
/usr/src :Linux 內核的源碼和說明文檔等;
/usr/src/linux :Linux源代碼;
/usr/src/linux/.config : 內核編譯過程產生的文件;通常由命令 ‘make config’ , ‘make menuconfig’ 或 ‘make xconfig’ 執行後產生;
/usr/src/linux/.depend, /usr/src/linux/.hdepend : ‘make dep’ 檢測編譯依賴時需要的文件,由 /usr/src/linux/.config 產生;
/usr/src/linux/COPYING : GNU license;
/usr/src/linux/Makefile : 編譯內核所需的 Makefile;
/usr/src/linux/Rules.make : 當有多個 Makefile 時,根據它的規則執行 make;
/usr/tmp : 已經被眾多發行版拋棄的臨時文件夾。
補充:系統常用維護技巧
1,在 “開始” 菜單中選擇 “控制面板” 選項,打開 “控制面板” 窗口,單擊 “管理工具” 鏈接
2,在打開的 “管理工具” 窗口中雙擊 “事件查看器” 圖標
3, 接著會打開 “事件查看器” 窗口
4,在右側窗格中的樹狀目錄中選擇需要查看的日誌類型,如 “事件查看器本地--Win日誌--系統日誌,在接著在中間的 “系統” 列表中即查看到關於系統的事件日誌
5,雙擊日誌名稱,可以打開 “事件屬性” 對話框,切換到 “常規” 選項卡,可以查看該日誌的常規描述信息
6,切換到 “詳細信息” 選項卡,可以查看該日誌的詳細信息
7,打開 “控制面板” 窗口,單擊 “操作中心” 鏈接,打開 “操作中心” 窗口,展開 “維護” 區域
8,單擊 “查看可靠性歷史記錄” 鏈接,打開 “可靠性監視程序” 主界面,如圖所示, 用戶可以選擇按天或者按周為時間單位來查看系統的穩定性曲線表,如果系統近日沒出過什麼狀況, 那麼按周來查看會比較合適。觀察圖中的曲線可以發現,在某段時間內,系統遇到些問題,可靠性指數曲線呈下降的趨勢,並且在這段時間系統遇到了三次問題和一次警告,在下方的列表中可以查看詳細的問題信息。
相關閱讀:系統故障導致死機怎麼解決
1、病毒原因造成電腦頻繁死機
由於此類原因造成該故障的現象比較常見,當計算機感染病毒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系統啟動時間延長;
②系統啟動時自動啟動一些不必要的程序;
③無故死機
④屏幕上出現一些亂碼。
其表現形式層出不窮,由於篇幅原因就介紹到此,在此需要一並提出的是,倘若因為病毒損壞了一些系統文件,導致系統工作不穩定,我們可以在安全模式下用系統文件檢查器對系統文件予以修復。
2、由於某些元件熱穩定性不良造成此類故障(具體表現在CPU、電源、內存條、主板)
對此,我們可以讓電腦運行一段時間,待其死機後,再用手觸摸以上各部件,倘若溫度太高則說明該部件可能存在問題,我們可用替換法來診斷。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裝CPU風扇時最好能塗一些散熱硅脂,但我在某些組裝的電腦上卻是很難見其蹤影,實踐證明,硅脂能降低溫度5—10度左右,特別是P Ⅲ 的電腦上,倘若不塗散熱硅脂,計算機根本就不能正常工作,曾遇到過一次此類現象。該機主要配置如下:磐英815EP主板、PⅢ733CPU、133外頻的128M內存條,當該機組裝完後,頻繁死機,連Windows系統都不能正常安裝,但是更換賽揚533的CPU後,故障排除,懷疑主板或CPU有問題,但更換同型號的主板、CPU後該故障也不能解決。後來由於發現其溫度太高,在CPU上塗了一些散熱硅脂,故障完全解決。實踐證明在賽揚533以上的CPU上必須要塗散熱硅脂,否則極有可能引起死機故障。
3、由於各部件接觸不良導致計算機頻繁死機
此類現象比較常見,特別是在購買一段時間的電腦上。由於各部件大多是靠金手指與主板接觸,經過一段時間後其金手指部位會出現氧化現象,在拔下各卡後會發現金手指部位已經泛黃,此時,我們可用橡皮擦來回擦拭其泛黃處來予以清潔。
4、由於硬體之間不兼容造成電腦頻繁死機
此類現象常見於顯卡與其它部件不兼容或內存條與主板不兼容,例如SIS的顯卡,當然其它設備也有可能發生不兼容現象,對此可以將其它不必要的設備如Modem、音效卡等設備拆下後予以判斷。
5、軟體沖突或損壞引起死機
此類故障,一般都會發生在同一點,對此可將該軟體卸掉來予以解決。
⑥ ftp 使用mget *png通配符 找不到文件列表
網路世界不是ms說了算,ftp協議有規定的
反正你用bat,就寫8行吧
echo.mget *.mpf
echo.mget *.Mpf
echo.mget *.mPf
echo.mget *.mpF
echo.mget *.MPf
echo.mget *.mPF
echo.mget *.MpF
echo.mget *.MPF
其實配合正則是能實現的,不過在cmd下玩正則不爽,還是linux好,呵呵
⑦ linux系統的操作,越詳細越好,謝謝了
概述
作業系統
BSD
FreeBSD - NetBSD - OpenBSD
DragonFly BSD - PC-BSD
GNU/Linux
Debian - Fedora - Gentoo - Mandriva
Ubuntu - Red Hat - Slackware - SuSE - 紅旗Linux-MeeGo
Mac OS
Mac OS 1, 2, 3 & 4 - 5 - 6 - 7 - 8 - 9
Mac OS X -.0 -.1 -.2 -.3 -.4 -.5 -.6 -.7 - Server
MS-DOS - Microsoft Windows
MS-DOS/9x
1.0 - 2.0 - 3.x - 95 - 98 - Me
NT
NT - 3.x - 4.0 - 2000 - XP - Server 2003
Vista - Home Server - Server 2008
7 - Server 2008 R2
其他
AmigaOS - BeOS - Inferno - LynxOS - Haiku OS - Android
OS/2 - QNX - Solaris - UNIX - MVS
OS/360 - OS/390 - OS/400 - Plan 9 - ReactOS
VMS - ZETA - FreeDOS
查看 • 討論 • 編輯 • 歷史
絕大多數基於Linux核心的作業系統使用了大量的GNU軟體,包括了一個shell程式、工具、函式庫、編譯器及工具,還有許多其他程式,例如Emacs、Vi。正因為如此,GNU計劃的開創者理查德·馬修·斯托曼提議將Linux作業系統改名為GNU/Linux,但多數人仍然習慣性地使用「Linux」。
大多數Linux系統還包括了像提供GUI界面的XFree86、X.Org之類的程序。除了一部分專家之外,大多數人都不自己選擇每一樣組件或自行設置,而是直接使用Linux發行版。
「Linux」的發音
托瓦茲對「Linux」的讀法
播放此文件時有問題?請參見媒體幫助。
根據托瓦茲的說法,Linux的發音和「Minix」是押韻的。
參照[1],「Li」中「i」的發音類似於「Minix」中「i」的發音,而「nux」中「u」的發音類似於英文單詞「profess」中「o」的發音。依照國際音標應該是['linэks][ˈlɪnəks]。
此外在[2] 有一份林納斯·托瓦茲本人說話的錄音,錄音內容為「Hello, this is Linus Torvalds, and I pronounce Linux as Linux」。 錄音檔案網址:[3][4]
歷史
GNU
理查德·馬修·斯托曼,GNU計劃的創立者。
1983年,理查德·馬修·斯托曼創立了GNU計劃。這個計劃有一個目標,是為了發展一個完全自由的類Unix作業系統。自1984年發起這個計劃以來[5] ,在1985年,理查德·馬修·斯托曼發起自由軟體基金會並且在1989年撰寫了GPL協議。1990年代早期,GNU開始大量的產生或收集各種系統所必備的元件,像是——函式庫、編譯器、偵錯工具、文字編輯器、網頁伺服器,以及一個Unix的使用者介面(Unix shell)——但是像一些底層環境,如硬體驅動、守護進程執行核心(kernel)仍然不完整和陷於停頓,GNU計劃中是在馬赫微核(Mach microkernel)的架構之上開發系統核心,也就是所謂的GNU Hurd,但是這個基於Mach的設計異常復雜,發展進度則相對緩慢。[6]林納斯·托瓦茲曾說過如果GNU核心在1991年時可以用,他不會自己去寫一個。[7]
BSD
386BSD因為法律問題直到1992年還沒有發布,NetBSD和FreeBSD是386BSD的後裔,早於Linux。林納斯·托瓦茲曾說,當時如果有可用的386BSD,他就可能不會編寫Linux。[8]
MINIX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 (左),MINIX作業系統的作者和林納斯·托瓦茲(右),Linux內核的主要作者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 (左),MINIX作業系統的作者和林納斯·托瓦茲(右),Linux內核的主要作者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 (左),MINIX作業系統的作者和林納斯·托瓦茲(右),Linux內核的主要作者
MINIX是一個廉價的小型類Unix作業系統,是為在電腦科學用作教學而設計的,作者是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從第三版開始,MINIX是自由軟體,而且被「嚴重的」重新設計。
1991年,芬蘭人林納斯·托瓦茲在赫爾辛基大學上學,對作業系統很好奇[9],並且對MINIX只允許在教育上使用很不滿(其不允許任何商業使用),於是開始寫他自己的作業系統,這就是後來的Linux核心。
林納斯·托瓦茲開始在MINIX上開發Linux內核,為MINIX寫的軟體也可以在Linux內核上使用。後來Linux成熟了,可以在自己上面開發自己了。[10]使用GNU 軟體代替MINIX的軟體,因為使用從GNU 系統來的原始碼可以自由使用,這對新作業系統是有益的。使用GNU GPL 協議的原始碼可以被其他項目所使用,只要這些項目使用同樣的協議發布。為了讓Linux 可以在商業上使用,林納斯·托瓦茲決定改變他原來的協議(這個協議會限制商業使用),使用GNU GPL協議來代替。[11]開發者致力於融合GNU 元素到Linux 中,做出一個有完整功能的、自由的作業系統。[6]
Linux的第一個版本在1991年9月被大學FTP server管理員Ari Lemmke發布在Internet上,最初Torvalds稱這個核心的名稱為"Freax",意思是自由("free")和奇異("freak")的結合字,並且附上了"X"這個常用的字母,以配合所謂的類Unix的系統。但是FTP伺服器管理員嫌原來的命名「Freax」的名稱不好聽,把核心的稱呼改成「Linux」,當時僅有10000行程式碼,仍必須執行於Minix作業系統之上,並且必須使用硬碟開機;隨後在10月份第二個版本(0.02版)就發布了,同時這位芬蘭赫爾辛基的大學生在comp.os.minix上發布一則訊息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 I'm doing a (free) operation system (just a hobby, won't be big and professional like gnu) for 386(486) AT clones.
1994年3月,Linux1.0版正式發布,Marc Ewing成立了Red Hat軟體公司,成為最著名的Linux經銷商之一。
Unix & Linux歷史源流
早期Linux的開機管理程式(boot loader)是使用LILO(Linux Loader),早期的LILO存在著一些難以容忍的缺陷,例如無法識別1024柱面以後的硬碟空間,後來新增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克服了這些缺點,具有『動態搜尋核心檔案』的功能,可以讓您在開機的時候,可以自行編輯您的開機設定系統檔案,透過ext2或ext3檔案系統中載入Linux Kernel(GRUB通過不同的文件系統驅動可以識別幾乎所有Linux支援的文件系統,因此可以使用很多文件系統來格式化核心文件所在的磁區,並不局限於ext文件系統)。
Linux的標志和吉祥物是一隻名字叫做Tux的企鵝,標志的由來是因為Linus在澳洲時曾被一隻動物園里的企鵝咬了一口,便選擇了企鵝作為Linux的標志。更容易被接受的說法是:企鵝代表南極,而南極又是全世界所共有的一塊陸地。這也就代表Linux是所有人的Linux。
未來軟體界的方向
Linux作為較早的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對未來軟體發展的方向有一定引導作用。
基於Linux開放源碼的特性,越來越多大中型企業及政府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開發Linux。現今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逐漸的把政府機構內部門的電腦轉移到Linux上,這個情況還會一直持續。Linux的廣泛使用為政府機構節省了不少經費。
任何一種作業系統均會存在可能發生的安全性風險議題,開放性的原始碼,使任何人皆可知道Linux的內部核心,可讓全球的安全專家透明化檢視與提出改進。但在駭客的眼裡,它可讓全球的駭客較容易地發現漏洞,是一頭肥羊。但嚴格來說大多數的系統淪陷(黑客攻擊成功)均是該系統管理員未能深入安全性防護能力所導致,不應該一味的將責任推給開發商。
商業和使用
KDE SC 桌面環境
主條目:Linux 使用
今天各種場合都有使用各種Linux 套件,從嵌入式設備到超級電腦,[12][13]並且在伺服器領域確定了地位,通常伺服器使用LAMP組合。[14]在家庭與企業中使用Linux 套件的情況越來越多。[15][16][17][18][19][20][21]並且在政府中也很受歡迎,巴西聯邦政府的由於支持Linux而世界聞名。[22][23] 有新聞報道俄羅斯軍隊自己製造的Linux發行版的,做為G.H.ost 項目已經取得成果.[24]印度的Kerala聯邦計劃在向全聯邦的高中推廣使用Linux。[25][26]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取得技術獨立,在龍芯過程中排他性地使用Linux。[27] 在西班牙的一些地區開發了自己的Linux 發行版,並且在政府與教育領域廣泛使用,如Extremara 地區的gnuLinEx 和Andalusia 地區的 Guadalinex。 葡萄牙同樣使用自己的Linux 發行版Caixa Mágica,用於 Magalhães 筆記型電腦[28] 和e-escola 政府軟體 。[29] 法國和德國同樣開始逐步採用Linux 。[30]
Linux 發行版同樣在筆記型電腦市場很受歡迎,像ASUS Eee PC 和 Acer Aspire One ,販賣時安裝有訂制的Linux 發行版。
GNU/Linux愛好者設計的宣傳圖,並使用GPL授權
GNU/Linux社群設計的立體圖,並使用GPL授權
傳統的Linux使用者一般都是專業人士。他們願意安裝並設置自己的作業系統,往往比其他作業系統的用戶花更多的時間在安裝並設置自己的作業系統。這些用戶有時被稱作「駭客」或是「極客」(geek)。
使用Linux主要的成本為移植、培訓和學習的費用,早期由於會使用Linux的人較少,並且在軟體設計時並未考慮非專業者的使用,導致這方面費用極高。但這方面的費用已經隨著Linux的日益普及和Linux上的軟體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而降低,但專業仍是使用Linux的主要成本。
然而隨著Linux慢慢開始流行,有些原始設備製造商(OEM)開始在其銷售的電腦上預裝上Linux,Linux的用戶中也有了普通電腦用戶,Linux系統也開始慢慢出現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市場。Linux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的流行程度較高,歐美地區還發行Linux平台的游戲和其他家用軟體。Linux開源社群方面也是以歐洲、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人士居多。
每個孩子一台筆記型電腦(OLPC)這一項目正在催生新的更為龐大的Linux用戶群,計劃將包括發展中國家的幾億學童、他們的家庭和社區。在2007年,已經有六個國家訂購了至少每個國家一百萬台以上免費發放給學生。Google、RedHat和eBay是該項目的主要支持者。
基於其低廉成本與高度可設定性,Linux常常被應用於嵌入式系統,例如機上盒、行動電話及行動裝置等。在行動電話上,Linux已經成為Symbian OS的主要競爭者;而在行動裝置上,則成為Windows CE與Palm OS外之另一個選擇。目前流行的TiVo數位攝影機使用了經過客制化後的Linux。此外,有不少硬體式的網路防火牆及路由器,例如部份LinkSys的產品,其內部都是使用Linux來驅動、並採用了作業系統提供的防火牆及路由功能。
採用Linux的超級電腦亦愈來愈多,根據2008年11月的TOP500超級電腦列表,現時世上最快速的超級電腦使用Linux作為其作業系統。而在表列的500套系統里,採用Linux為作業系統的,佔了439組(即87.8%)。[31]
2006年開始發售的SONY PlayStation 3亦可使用Linux的作業系統,它有一個能使其成為一個桌面系統的Yellow Dog Linux。之前,Sony亦曾為他們的PlayStation 2推出過一套名為PS2 Linux的DIY組件。Ubuntu自9.04版本,恢復了PPC支持(包括PlayStation 3)。
而隨著OLPC的XO-1,華碩的Eee PC等低價電腦的推行,許多人樂觀的認為在低端PC市場,linux的市場佔有率正在快速的增長[32]。但在Windows進入此一市場後,Linux的市佔率快速下滑。現在Windows系統在所有的PC市場中,都佔有絕對優勢。
Linux的注冊商標是Linus Torvalds所有的。這是由於在1996年,一個名字叫做William R. Della Croce的律師開始向各個Linux發布商發信,聲明他擁有Linux商標的所有權,並且要求各個發布商支付版稅,這些發行商集體進行上訴,要求將該注冊商標重新分配給Linus Torvalds。Linus Torvalds一再聲明Linux是自由且免費的,他本人可以賣掉,但Linux絕不能賣。
桌面使用
GNOME桌面環境 3.2 版
主條目:微軟視窗與Linux的比較
轉換作業系統的開銷:自由開源意識形態與商業用途的沖突、缺乏強而有力的推廣廠商、缺乏對特殊的硬體和應用程序的支援、電腦技術人員不願再花費時間重覆學習、對已有平台的依賴,是制約Linux被採納的主要因素。
目前能在Windows或Mac OS上執行的應用軟體大部分都沒有Linux的版本,但是常用軟體大都可以在Linux平台上找到類似功能的應用軟體。
盡管如此,大多數在Windows平台上廣泛使用的自由軟體都有相應的Linux版本,例如Mozilla Firefox,Openoffice.org,Pidgin,VLC,GIMP 。部分流行的桌面專有軟體也有相應的Linux版本,如Adobe Flash Player、Acrobat Reader、Google Earth、Google桌面、Nero Burning ROM、Opera、RealPlayer、Skype、騰訊QQ、Maya、SPSS、Google Chrome。
另外,相當多的Windows應用程式可以通過Wine和一些基於Wine的項目如CrossOver正常運行和工作,比如Microsoft Office、Adobe Photoshop、暴雪娛樂的游戲、Picasa其中對於Photoshop的Crossover(Wine)相容性工作有Disney、DreamWorks、Pixar投資支援,等。Google大力參與Wine項目改進,Picasa的GNU/Linux版本也是經Wine測試的WINDOWS編譯版本。[33]
整個亞洲,特別缺乏對Linux的支援,硬體和應用程式皆只考量微軟作業系統設計的需求。例如:Internet Explorer及ActiveX需求、Microsoft Office相容性、網路游戲以及一般用戶都傾向於使用Windows。
但是,Linux下也有相當多不能在Windows平台下執行的軟體,主要是依靠X Window系統和其他Windows無法利用的資源,或者是因為穩定性等其他方面的考慮並不準備支援Windows。不過近年來,也不斷向其移植。有如KDE SC、Cinepaint正在進行向Windows的移植。Linux使用的增多也使得Windows開源軟體向Linux移植,比如,Paint-Mono(通過MONO移植的Paint.Net),Filezilla。
另外,GNOME桌面環境並不準備支援Windows。
游戲使用
電子游戲是一個Linux缺少支援的方面,游戲軟體的多樣性不同於其他類型,和其他方面一樣,只有少數軟體商開發Linux游戲程式。id Software和Epic Games是其中著名的兩個。2001年之前存在的Loki Games、現在的Linux Game Publishing致力於移植Windows游戲,並授權銷售,但使用了類似DRM的技術而受到非議。
Loki Games和id合作開發的Loki installer至今仍是許多游戲使用的打包方式。此外還有提供通用安裝程式的其他軟體開發商,一些獨立游戲開發者提供Linux版本的游戲;而網頁游戲和Java游戲也常常有對Linux的支援。
Linux一直有著自由軟體、開源軟體的支援,在Linux下,人們更有可能接觸開源游戲,和Linux開發形式一樣,這些游戲大多為多人游戲或個人休閑游戲,Linux發行版的軟體資料庫往往保存有數量可觀的此類游戲,尤其是後者;多人游戲主要類型為線上3D第一人稱射擊和MMO類型網游。
KDE 4.1 and Gnome 2.x
Kde4-marble desktop globe.png KDE4-stars.png Gnome 3d.png
Marble in KDE 4.1 KStars in KDE 4.1 Gnome 2.0 with 3d wallpaper
使用比例
為Linux設計的伺服器
主條目:Linux的採用
很多開源軟體的定量研究聚焦在市場佔有率(雖然多數不算作市場中的商品)和可靠性,包括數不清的Linux分析報告。Linux份額成長迅速。 IDC的2008年第二季度報告指出,Linux在所有伺服器市場的市佔率已經達到29%,比該研究機構在2007年的調查大幅增加了12個百分點。這個估計數字基於Linux伺服器的銷售額。 所以,Linux的市佔率是不可小覷的。Netcraft報告,在2010年二月,每10台可靠的伺服器中Linux發行版佔6台,FreeBSD佔2台,Microsoft佔1台。 而Debian、CentOS兩個至關重要的發行版並不銷售。
參見:桌面作業系統使用份額
Linux發行版
更多資料:Linux發行版
Linux發行版指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Linux作業系統」,它可能是由一個組織,公司或者個人發行的。Linux主要作為Linux發行版(通常被稱為"distro")的一部分而使用。通常來講,一個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核心,將整個軟體安裝到電腦上的一套安裝工具,各種GNU軟體,其他的一些自由軟體,在一些特定的Linux發行版中也有一些專有軟體。發行版為許多不同的目的而製作,包括對不同電腦硬體結構的支援,對一個具體區域或語言的本地化,實時應用,和嵌入式系統。目前,超過三百個發行版被積極的開發,最普遍被使用的發行版有大約十二個。[34]
一個典型的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核心,一些GNU函式庫和工具,命令行shell,圖形界面的X Window系統和相應的桌面環境,如KDE或GNOME,並包含數千種從辦公套件,編譯器,文字編輯器到科學工具的應用軟體。
很多版本Linux發行版使用LiveCD,是不需要安裝就能使用的版本。比較著名的有Damn Small Linux,Knoppix等。 LiveCD的相關技術進步到現在,其他的發行版如Fedora,Ubuntu等,安裝光碟本身也是LiveCD。
評價
正面
開放原始碼的Linux可以讓知識延續下去,新興的軟體公司可以從開放原始碼上快速、低價的建立專業能力,豐富市場的競爭,防止獨霸軟體巨獸的存在。
開放原始碼的Linux可以讓維護延續下去,延續下去可以累積成功,累積成功可以讓軟體成熟度逐漸增加,不會有封閉原始碼軟體廠商倒閉而造成維護斷層、軟體孤兒的問題。
可修改,自由度高,可自己動手建立切合需求的系統,廠商(個人)亦可根據硬體限制刪減核心,讓比較低階的硬體做出切合需求、成本的系統。相同硬體的手機,微軟Windows Mobile與Linux核心的Android對比,效率上差距頗大,Windows Mobile最低硬體需求比Linux核心的系統高上一大截。
個人使用很少有版權問題,絕大多數都是免費使用,幾乎無所謂盜版問題。
預設安全設定相對於Windows安全很多。Windows為了非專業使用者降低了預設安全性的設定,導致系統容易受到木馬、病毒的侵害。盜版的Windows更糟糕,可能隨盜版作業系統捆綁木馬、惡意程式,部分預設超級使用者(Administrator)登入,關閉更新修正等問題導致安全性更差。
新版的Linux發行版大多數都有軟體伺服器的服務,只要點選就可以自動下載、安裝經過認證的軟體,不需要到市面購買、安裝。
Linux學習的投資有效時間較長。舊版軟體、系統都還是存在,有原始碼可以衍生、分支,維護周期普遍比Windows長很多,就算被放棄,還是可以憑藉原始碼衍生。新的軟體更新發展多樣化,容易養成使用者習慣掌握原理,而不是養成操作習慣。
強大的SHELL及SCRIPT支援,容易組合出符合需求的環境或創造自動程序。給予足夠的工具讓使用者把命令串接命令的使用,以滿足某些特殊需求。程式開發是以命令模式為主,GUI為輔,命令串接還是可以使用。Windows GUI幾乎棄用命令列,幾乎無法自己新增功能。鼓勵創作,動手創造符合個人需求的環境
負面
BSD的開發人員曾經批評過Linux核心開發人員過於重視新功能的添加而不是踏踏實實的把程式碼寫好、整理好;[來源請求]
Solaris系統管理員則認為SMF、ZFS、DTrace等Solaris特有工具使得Solaris比Linux更加優秀;[來源請求]
Minix愛好者認為微核心是將來技術發展的方向,Linux在技術上是落伍陳舊的。[來源請求]
哥們兒,不瞞你說,這是從維基網路貼過來的,要我自己編也說不了這么多...
⑧ 運用RedHat的Kickstart升級Linux系統方法
本文簡要地介紹了使用 Red Hat Linux的 Kickstart 及網路安裝功能方便快捷地升級己有 Linux 系統,文中的例子是從 Red Hat 7.2 遠程升級到 Red Hat 9.0。
自從 5.2 版開始, Red Hat Linux 便 增加了一個稱為 Kickstart 的功能,其主要是為了減少安裝過程中需要jiao互式 (interactive)的系統參數輸入,提高安裝效率。將其運用於自動安裝 Linux,特別是需要在短時間迅速安裝至成百台 Linux 工作站這種特殊場合尤為適用,Stanford University 的 Menlo Park 已經有精彩的文章介紹。
1.升級前系統檢查
在開始升級系統之前,有一些容易忽視的問題容易中斷 Kickstart 過程,這些問題一般是系統配置達不到安裝最低要求,所以最好能在自動升級之前有實驗條件先進行充分的測試再實施。 Red Hat Linux 系統發展至今,已經不是低得386都可以跑得很流暢的了(Red Hat 9 已經不能在 586 以下的機器上運行),所以在升級之前有必要對系統進行充分的檢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存儲空間是否足夠。Red Hat 9 最少需要32MB的內存和472MB的硬碟,內存一般是不會成問題的,但是我未能在一個500MB硬碟上裝好系統,當然現在大家的硬碟一般還是比較大,都可以進行完全安裝了。Linux 的系統文件主要集中於 /usr 下,/ 下面也有一部分,一般不安裝 X 系統和大型軟體的情況下,/usr 使用1GB空間、/ 使用500MB空間都可以工作得很好了。我的系統從 7.2 升級到 9.0 系統,/usr 和 / 的使用情況大約較升級前增加了30% 的樣子,所以如果大家的 /usr 和/使用率不是太高的話,磁碟空間 的限制一般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jiao換分區空間是否足夠。Red Hat 9 與 7.2 的一個不易發現的區別便在此,7.2 系統是可以使用少於兩倍物理內存容量的jiao換分區,兩倍或者多於兩倍物理內存的jiao換分區只是建議大小;而 Red Hat 9 則必須使用兩倍或者多於兩倍物理內存大小的jiao換分區,所以如果你的Linux系統只有少於兩倍的jiao換分區,那就只有再劃分一個jiao換分區或者增加一個jiao換文件,或者撥下你的內存讓系統jiao換分區大於兩倍物理內存,我建議使用加一個jiao換分區的辦法,增加jiao換文件還無法在 Kickstart 中實現,至於撥下內存,遠程升級就根本沒有辦法撥下內存了。
其他雜項,系統在自動升級過程中會檢測一系列的硬體,如果選擇圖形界面安裝,但是沒有滑鼠,系統則會提示使用文本方式安裝;或者只有 32MB內存則系統也不能進行圖形界面安裝,這些都可以在自動安裝配置文件里進行修改以避免其發生,但是記下系統的所有硬體配置製成一個清單會對製作自動配置文件有較大的幫助。
2.如何啟動安裝程序
首先從 Red Hat Linux 的.啟動安裝程序開始。從 Red Hat Linux 的官方安裝裝手冊上我們可以看到主要的幾種啟動方式:CDROM、軟碟機及從 dos 環境運行光碟上的 dosutilsautoboot.bat 文件三種方式,對於我們來說這還是不夠的,我們的 Linux 工作站是沒有軟碟機和光碟機的,當然更加不會有 dos。通過分析各發行版第一張光碟的 /images目錄下的 boot*.img 文件我們發現,這些啟動鏡像文件其實只有兩個主要的文件:vmlinuz 內核和 initrd.img,initrd.img是一個壓縮的最小文件系統。將這兩個文件提取到己有的 Linux 系統 /boot 目錄下,在系統的 bootloader(一般是 LILO 或者 GRUB)配置文件中加入相應的配置行即可啟動安裝程序。以 Red Hat 7.2 和 GRUB 為例(使用 Red Hat 8.0 的網路啟動鏡像文件):
[root@client mnt]# mount -o loop -o ro
/mnt/nfs/psyche/cd1/images/bootnet.img bootnet
[root@client mnt]# cd bootnet/
[root@client bootnet]# ls
boot.msg initrd.img options.msgrescue.msgsplash.lsssysLinux.png
general.msgldLinux.sysparam.msgsnake.msgsysLinux.cfgvmlinuz
[root@client bootnet]# cp vmlinuz /boot/vmlinuz8
[root@client bootnet]# cp initrd.img /boot/initrd8
[root@client bootnet]# vi /boot/grub/menu.lst
添加如下三行:
title Upgrade to Psyche via NFS
kernel /boot/vmlinuz8 ro
initrd /boot/initrd8
注意:以上是沒有 /boot 分區的配置,有 /boot 分區則不需要前面的 /boot,見 GRUB 配置文件中 NOTICE 部分。
重新啟動後即可選擇網路升級,和用 bootnet 軟盤引導系統的效果是一樣的。在這里我們將使用 Red Hat 9 的另外一個啟動文件,這也是最近才在 Red Hat 發行版中出現的 boot.iso。將 Red Hat 9 發行版第一張光碟的 ISO 鏡像文件裝載後,我們發現其下的 images 目錄中較 7 系列發行版多了一個 boot.iso 文件(8.0 第一張光碟根目錄下也有類似目錄),將其裝載後發現其中包含一個比較大的內核和 initrd 文件,該initrd 包含了安裝系統時常見硬體的驅動,我使用該文件啟動時能自動識別出 PM133 主板的顯卡及比較少見的adaptec ANA-6911TX 網卡(starfire.o),所以強烈推薦使用 boot.iso 自動升級,可以省卻驅動的麻煩。值得一提的是 Red Hat 9 現在已經不在 boot.img 中自帶網卡驅動了,而 Red Hat 8 在 bootnet.img 中帶了一些常見網卡的驅動的(intel 55X系列、tulip、8139等),解壓一下 bootnet.img 中的 initrd.img 文件就可以在lib目錄中看到這些驅動模塊文件了。
3.從哪裡安裝
升級系統當然需要新系統的發行版源文件,發行版形式可以多樣化,即可以是光碟,也可以是光碟鏡像文件(ISO格式),同時也可以是光碟文件的拷貝集。在 Red Hat 9 中,可供選擇的安裝模式有本地 CDROM、本地硬碟、NFS 鏡像、FTP、HTTP。從光碟安裝具有最好的兼容性和易操作性,適合個人安裝,大批量和遠程升級則不適用;本地硬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速度快,而且也不需要頻繁更換光碟,但是也不適合大批量安裝,每台工作站均保存一份發行版鏡像拷貝實在是很浪費存儲空間,而且要命的是我的那台機器已經沒有空間可以放下這么巨大的文件了;NFS 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方式,通過 NFS 方式安裝系統只需要將 ISO 格式的光碟鏡像文件共享即可,不像 FTP 和 HTTP 方式需要考慮目錄樹結構,而且 NFS 方式可以選擇圖形界面安裝(FTP 和 HTTP 方式僅能使用文本界面),速度相對 FTP 和 HTTP 方式更快,所以網路安裝建議使用 NFS 方式。建立 NFS安裝鏡像伺服器的辦法很簡單,僅需通過 NFS 將發行版光碟鏡像文件共享即可。
[root@server root]$ cat /etc/exports /data/shrike 192.168.0.42/31(ro)
[root@server shrike]# ls
ks.cfgshrike-i386-disc1.isoshrike-i386-disc2.isoshrike-i386-disc3.iso
4.製作 Kickstart
接下來自然就是製作 Kickstart 文件了,Kickstart 技術從最早推出至今已經更新了許多次,配置的語法也是不盡相同,後來的版本也沒有做到完全兼容舊有版本語法,不能說這也是一個遺憾,在此我強烈建議使用 Red Hat 9 官方文檔來進行 Kickstart 的配置,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配置文件主要內容如下:
1)ks.cfg 文件位置。很明顯安裝程序需要讀取到 ks 配置文件才能進行自動安裝,ks 配置文件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讀入:啟動軟盤、啟動光碟、硬碟、網路。
軟盤讀取 ks 配置文件相對較簡單,將 ks.cfg 置於軟盤根目錄下即可,啟動後輸入 Linux ks=floppy 即可開始 ks 安裝。
光碟讀取 ks 配置文件需要在製作啟動光碟時加入 ks.cfg 配置文件至根目錄下,啟動後輸入 Linux ks=cdrom:/ks.cfg 即可開始 ks 安裝。
硬碟讀取 ks 配置文件一般是從光碟機引導後,再讀硬碟中的 ks 配置文件(此時可能沒有軟碟機和網路支持),啟動後輸入 Linux ks=hd:fd0:/ks.cfg,限制條件是該硬碟分區必須是 VFAT 或者 EXT2。
網路讀取 ks 配置文件則用得非常多了,通常用到的是 NFS 方式和 HTTP 方式,格式分別是 ks=nfs:server:/path 和 ks=http://< server> /< path> 。需要注意的是網路方式讀取 ks.cfg 文件時,區域網能自動分配 IP,因為在內核未取得 ks.cfg 配置文件之前,系統是不知道如何配置 IP 地址的,這時就要先通過 DHCP 獲得一個 IP 地址,通過網路讀取 ks.cfg 配置文件。在具備網路條件的環境下,我強烈推薦使用網路方式提供 ks.cfg 配置文件,使用 DHCP 配合 ks 的參數置空功能可以為大量的工作站配置不同的 Kickstart 配置文件,自動安裝功能各異的系統。我是使用 NFS 方式讀取 ks.cfg 文件。
[root@server shrike]# ls
ks.cfgshrike-i386-disc1.isoshrike-i386-disc2.isoshrike-i386-disc3.iso
在待升級系統 GRUB 配置文件中加入 ks 配置語句:
kernel /boot/vmlinuz9 ro ks=nfs:192.168.0.19:/data/shrike/ks.cfg
2)經過測試,升級系統所需要的 ks 配置參數相對較少,具體配置參數就不再累述了, UNIX 的風格就是 KISS。以我的配置為例:
reboot
upgrade
lang en_US
keyboard us
mouse none
text
skipx
network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ip=192.168.0.42
--netmask=255.255.255.0--gateway=192.168.0.253
--nameserver=192.168.0.4 --hostname=huter.xtu.e.cn
nfs --server=192.168.0.19 --dir=/data/shrike
zerombr yes
bootloader --location=mbr
%post
chkconfig --level 345 sshd on
檢查一切配置無誤就可以開始遠程升級系統了!
⑨ VSFTPD詳解
VSFTPD:very secure ftp daemon(非常安全的ftp守護進程)
完全免費,源代碼開源
執行 yum -y install vsftpd
註:(1)是否使用sudo許可權執行請根據具體環境來決定
(2) rpm -qa|grep vsftpd 可通過這個檢查是否已經安裝vsftpd
(3)配置文件默認在:/etc/vsftpd/vsftpd.conf
(1)選擇在根或者用戶目錄下創建ftp文件夾:mkdir ftpfile 如: mkdir /ftpfile
(2)添加匿名用戶: useradd ftpuser -d /ftpfile -s /sbin/nologin
(3)修改ftpfile許可權: chown -R ftpuser.ftpuser /ftpfile
(4)重設ftpuser密碼: passwd ftpuser
密碼:xxx
(1) cd /etc/vsftpd
(2) sudo vim chroot_list
(3)把新增的虛擬用戶添加到此配置文件中,後續要引用
(4):wq保存退出
image.png image.png
(5) sudo vim /etc/selinux/config ,修改為SELINUX=disables
(6) :wq 保存退出
註:如果驗證的時候碰到550拒絕訪問請執行
sudo setsebool -P ftp_home_dir 1
然後重啟Linux伺服器,執行reboot命令
(7) sudo vim /etc/vsftpd/vsftpd.conf
(1) sudo vim /etc/sysconfig/iptables
(2)在原來iptables添加上以下配置
(3) :wq 保存退出
(4) sudo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執行命令重啟防火牆
(1)執行 sudo service vsftpd restart
註:第一次啟動時`shutting down vsftpd是failed不用理會,因為這是重啟命令,保證starting vsftpd是OK即代表vsftpd服務成功
關閉: sudo service vsftpd stop
啟動: sudo service vsftpd start
重啟: sudo service vsftpd restart
⑩ filezilla linux 怎麼安裝
在linux 下FileZilla安裝先做解壓:tar jxvf FileZilla_3.0.8.1_i586-linux-gnu.tar.bz2.
將解壓後的文件夾放在你的home中。
直接cd 到解壓後的FileZilla3/bin文件夾
./filezilla即可運行。
在桌面創快捷方式。
cd到/usr/share/applications
sudo gedit filezilla.desktop
輸入以下內容:
[Desktop Entry] Encoding=UTF-8 Name=FileZilla Comment=Ftp Client Exec=/home/wenjun-ubuntu/FileZilla3/bin/filezilla //這是你的filezilla文件所在的絕對路徑 Icon=/home/wenjun-ubuntu/FileZilla3/share/pixmaps/filezilla.png //這是你的filezilla的圖標的絕對路徑。 Terminal=false Type=Application Categories=Application;Network; StartupNotify=true
現在直接cp filezilla.desktop ~/Desktop
雙擊就可以運行了。vxcf的解釋:j-指調用壓縮軟體,x-解壓文件,vf-以詳細形式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