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助】linux下的C語言多線程,怎樣監視鍵盤上的輸入
發所用語言為C..
一般的..要想學好嵌入式開發..就要兩個都會..
如果只學linux,這個只是為以後從事linux伺服器搭建,管理和維護等..差不多就是跟硬體打交道..
而嵌入式開發就相當於..在windows下用C,C++,C#,java等開發一樣..只不過他的開發平台換成了linux...
如果想自學建議按照以下步驟:
學習步驟如下:
1、Linux 基礎
安裝Linux操作系統
Linux文件系統
Linux常用命令
Linux啟動過程詳解
熟悉Linux服務能夠獨立安裝Linux操作系統
能夠熟練使用Linux系統的基本命令
認識Linux系統的常用服務安裝Linux操作系統
Linux基本命令實踐
設置Linux環境變數
定製Linux的服務 Shell 編程基礎使用vi編輯文件
使用Emacs編輯文件
使用其他編輯器
2、Shell 編程基礎
Shell簡介
認識後台程序
Bash編程熟悉Linux系統下的編輯環境
熟悉Linux下的各種Shell
熟練進行shell編程熟悉vi基本操作
熟悉Emacs的基本操作
比較不同shell的區別
編寫一個測試伺服器是否連通的shell腳本程序
編寫一個查看進程是否存在的shell腳本程序
編寫一個帶有循環語句的shell腳本程序
3、Linux 下的 C 編程基礎
linux C語言環境概述
Gcc使用方法
Gdb調試技術
Autoconf
Automake
Makefile
代碼優化 熟悉Linux系統下的開發環境
熟悉Gcc編譯器
熟悉Makefile規則編寫Hello,World程序
使用 make命令編譯程序
編寫帶有一個循環的程序
調試一個有問題的程序
4、嵌入式系統開發基礎
嵌入式系統概述
交叉編譯
配置TFTP服務
配置NFS服務
下載Bootloader和內核
嵌入式Linux應用軟體開發流程
熟悉嵌入式系統概念以及開發流程
建立嵌入式系統開發環境製作cross_gcc工具鏈
編譯並下載U-boot
編譯並下載Linux內核
編譯並下載Linux應用程序
嵌入式系統移植
Linux內核代碼
平台相關代碼分析
ARM平台介紹
平台移植的關鍵技術
移植Linux內核到 ARM平台 了解移植的概念
能夠移植Linux內核移植Linux2.6內核到 ARM9開發板
5、嵌入式 Linux 下串口通信
串列I/O的基本概念
嵌入式Linux應用軟體開發流程
Linux系統的文件和設備
與文件相關的系統調用
配置超級終端和MiniCOM 能夠熟悉進行串口通信
熟悉文件I/O 編寫串口通信程序
編寫多串口通信程序
6、嵌入式系統中多進程程序設計
Linux系統進程概述
嵌入式系統的進程特點
進程操作
守護進程
相關的系統調用了解Linux系統中進程的概念
能夠編寫多進程程序編寫多進程程序
編寫一個守護進程程序
sleep系統調用任務管理、同步與通信 Linux任務概述
任務調度
管道
信號
共享內存
任務管理 API 了解Linux系統任務管理機制
熟悉進程間通信的幾種方式
熟悉嵌入式Linux中的任務間同步與通信
編寫一個簡單的管道程序實現文件傳輸
編寫一個使用共享內存的程序
7、嵌入式系統中多線程程序設計
線程的基礎知識
多線程編程方法
線程應用中的同步問題了解線程的概念
能夠編寫簡單的多線程程序編寫一個多線程程序
8、嵌入式 Linux 網路編程
網路基礎知識
嵌入式Linux中TCP/IP網路結構
socket 編程
常用 API函數
分析Ping命令的實現
基本UDP套介面編程
許可證管理
PPP協議
GPRS 了解嵌入式Linux網路體系結構
能夠進行嵌入式Linux環境下的socket 編程
熟悉UDP協議、PPP協議
熟悉GPRS 使用socket 編寫代理伺服器
使用socket 編寫路由器
編寫許可證伺服器
指出TCP和UDP的優缺點
編寫一個web伺服器
編寫一個運行在 ARM平台的網路播放器
9、GUI 程序開發
GUI基礎
嵌入式系統GUI類型
編譯QT
進行QT開發熟悉嵌入式系統常用的GUI
能夠進行QT編程使用QT編寫「Hello,World」程序
調試一個加入信號/槽的實例
通過重載QWidget 類方法處理事件
10、Linux 字元設備驅動程序
設備驅動程序基礎知識
Linux系統的模塊
字元設備驅動分析
fs_operation結構
載入驅動程序了解設備驅動程序的概念
了解Linux字元設備驅動程序結構
能夠編寫字元設備驅動程序編寫Skull驅動
編寫鍵盤驅動
編寫I/O驅動
分析一個看門狗驅動程序
對比Linux2.6內核與2.4內核中字元設備驅動的不同
Linux 塊設備驅動程序塊設備驅動程序工作原理
典型的塊設備驅動程序分析
塊設備的讀寫請求隊列了解Linux塊設備驅動程序結構
能夠編寫簡單的塊設備驅動程序比較字元設備與塊設備的異同
編寫MMC卡驅動程序
分析一個文件系統
對比Linux2.6內核與2.4內核中塊設備驅動的不同
11、文件系統
虛擬文件系統
文件系統的建立
ramfs內存文件系統
proc文件系統
devfs 文件系統
MTD技術簡介
MTD塊設備初始化
MTD塊設備的讀寫操作了解Linux系統的文件系統
了解嵌入式Linux的文件系統
了解MTD技術
能夠編寫簡單的文件系統為 ARM9開發板添加 MTD支持
移植JFFS2文件系統
通過proc文件系統修改操作系統參數
分析romfs 文件系統源代碼
創建一個cramfs 文件系統
望採納:可是一個字一個字錢敲出來的..
另外,站長團上有產品團購,便宜有保證
Ⅱ 怎樣寫linux下的USB設備驅動程序
USB驅動程序基礎
在動手寫USB驅動程序這前,讓我們先看看寫的驅動程序在內核中的結構,如下圖:
USB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通過端點(USB端點分中斷、批量、等時、控制四種,每種用途不同),USB端點只能往一個方向傳送數據,從主機到設備或者從設備到主機,端點可以看作是單向的管道(pipe)。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設備通常具有一個或者更多的配置,配置經常具有一個或者更多的介面,介面通常具有一個或者更多的設置,介面沒有或具有一個以上的端點。驅動程序把驅動程序對象注冊到USB子系統中,稍後再使用製造商和設備標識來判斷是否已經安裝了硬體。USB核心使用一個列表(是一個包含製造商ID和設備號ID的一個結構體)來判斷對於一個設備該使用哪一個驅動程序,熱插撥腳本使用它來確定當一個特定的設備插入到系統時該自動裝載哪一個驅動程序。
上面我們簡要說明了驅動程序的基本理論,在寫一個設備驅動程序之前,我們還要了解以下兩個概念:模塊和設備文件。
模塊:是在內核空間運行的程序,實際上是一種目標對象文件,沒有鏈接,不能獨立運行,但是可以裝載到系統中作為內核的一部分運行,從而可以動態擴充內核的功能。模塊最主要的用處就是用來實現設備驅動程序。Linux下對於一個硬體的驅動,可以有兩種方式:直接載入到內核代碼中,啟動內核時就會驅動此硬體設備。另一種就是以模塊方式,編譯生成一個.ko文件(在2.4以下內核中是用.o作模塊文件,我們以2.6的內核為准,以下同)。當應用程序需要時再載入到內核空間運行。所以我們所說的一個硬體的驅動程序,通常指的就是一個驅動模塊。
設備文件:對於一個設備,它可以在/dev下面存在一個對應的邏輯設備節點,這個節點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但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文件,它是設備文件,更確切的說,它是設備節點。這個節點是通過mknod命令建立的,其中指定了主設備號和次設備號。主設備號表明了某一類設備,一般對應著確定的驅動程序;次設備號一般是區分不同屬性,例如不同的使用方法,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操作。這個設備號是從/proc/devices文件中獲得的,所以一般是先有驅動程序在內核中,才有設備節點在目錄中。這個設備號(特指主設備號)的主要作用,就是聲明設備所使用的驅動程序。驅動程序和設備號是一一對應的,當你打開一個設備文件時,操作系統就已經知道這個設備所對應的驅動程序。對於一個硬體,Linux是這樣來進行驅動的:首先,我們必須提供一個.ko的驅動模塊文件。我們要使用這個驅動程序,首先要載入它,我們可以用insmod
xxx.ko,這樣驅動就會根據自己的類型(字元設備類型或塊設備類型,例如滑鼠就是字元設備而硬碟就是塊設備)向系統注冊,注冊成功系統會反饋一個主設備號,這個主設備號就是系統對它的唯一標識。驅動就是根據此主設備號來創建一個一般放置在/dev目錄下的設備文件。在我們要訪問此硬體時,就可以對設備文件通過open、read、write、close等命令進行。而驅動就會接收到相應的read、write操作而根據自己的模塊中的相應函數進行操作了。
USB驅動程序實踐
了解了上述理論後,我們就可以動手寫驅動程序,如果你基本功好,而且寫過linux下的硬體驅動,USB的硬體驅動和pci_driver很類似,那麼寫USB的驅動就比較簡單了,如果你只是大體了解了linux的硬體驅動,那也不要緊,因為在linux的內核源碼中有一個框架程序可以拿來借用一下,這個框架程序在/usr/src/~(你的內核版本,以下同)/drivers/usb下,文件名為usb-skeleton.c。寫一個USB的驅動程序最基本的要做四件事:驅動程序要支持的設備、注冊USB驅動程序、探測和斷開、提交和控制urb(USB請求塊)(當然也可以不用urb來傳輸數據,下文我們會說到)。
驅動程序支持的設備:有一個結構體struct
usb_device_id,這個結構體提供了一列不同類型的該驅動程序支持的USB設備,對於一個只控制一個特定的USB設備的驅動程序來說,struct
usb_device_id表被定義為:
/* 驅動程序支持的設備列表 */
static struct usb_device_id
skel_table [] = {
{ USB_DEVICE(USB_SKEL_VENDOR_ID, USB_SKEL_PRODUCT_ID)
},
{ } /* 終止入口 */
};
MODULE_DEVICE_TABLE (usb,
skel_table);
對於PC驅動程序,MODULE_DEVICE_TABLE是必需的,而且usb必需為該宏的第一個值,而USB_SKEL_VENDOR_ID和USB_SKEL_PRODUCT_ID就是這個特殊設備的製造商和產品的ID了,我們在程序中把定義的值改為我們這款USB的,如:
/*
定義製造商和產品的ID號 */
#define USB_SKEL_VENDOR_ID 0x1234
#define
USB_SKEL_PRODUCT_ID
0x2345
這兩個值可以通過命令lsusb,當然你得先把USB設備先插到主機上了。或者查看廠商的USB設備的手冊也能得到,在我機器上運行lsusb是這樣的結果:
Bus
004 Device 001: ID 0000:0000
Bus 003 Device 002: ID 1234:2345 Abc Corp.
Bus 002 Device 001: ID 0000:0000
Bus 001 Device 001: ID
0000:0000
得到這兩個值後把它定義到程序里就可以了。
注冊USB驅動程序:所有的USB驅動程序都必須創建的結構體是struct
usb_driver。這個結構體必須由USB驅動程序來填寫,包括許多回調函數和變數,它們向USB核心代碼描述USB驅動程序。創建一個有效的struct
usb_driver結構體,只須要初始化五個欄位就可以了,在框架程序中是這樣的:
static struct usb_driver skel_driver
= {
.owner = THIS_MODULE,
.name = "skeleton",
.probe = skel_probe,
.disconnect = skel_disconnect,
.id_table = skel_table,
};
Ⅲ 如何獲得Linux系統的內置模塊和設備驅動列
lsmod 列出所有已載入系統的模塊。insmod 與 modprobe則是裝載模塊用的。 modprobe -l 我們能查看到我們所需要的模塊,然後根據我們的需要來掛載;其實modprobe -l 讀取的模塊列表就位於 /lib/moles/'uname -r' 目錄中
Ⅳ 怎樣編寫Linux設備驅動程序
Linux是Unix操作系統的一種變種,在Linux下編寫驅動程序的原理和思想完全類似於其他的Unix系統,但它dos或window環境下的驅動程序有很大的區別。在Linux環境下設計驅動程序,思想簡潔,操作方便,功能也很強大,但是支持函數少,只能依賴kernel中的函數,有些常用的操作要自己來編寫,而且調試也不方便。本人這幾周來為實驗室自行研製的一塊多媒體卡編制了驅動程序,獲得了一些經驗,願與Linux fans共享
一、Linux device driver 的概念系統調用是操作系統內核和應用程序之間的介面,設備驅動程序是操作系統內核和機器硬體之間的介面。設備驅動程序為應用程序屏蔽了硬體的細節,這樣在應用程序看來,硬體設備只是一個設備文件, 應用程序可以象操作普通文件一樣對硬體設備進行操作。設備驅動程序是內核的一部分,它完成以下的功能:
1.對設備初始化和釋放。
2.把數據從內核傳送到硬體和從硬體讀取數據。
3.讀取應用程序傳送給設備文件的數據和回送應用程序請求的數據。
4.檢測和處理設備出現的錯誤。
二、實例剖析我們來寫一個最簡單的字元設備驅動程序。雖然它什麼也不做,但是通過它可以了解Linux的設備驅動程序的工作原理。
Ⅳ Linux驅動程序的工作原理
由於你的問題太長我只好轉載別人的手打的太累不好意思~~~
Linux是Unix***作系統的一種變種,在Linux下編寫驅動程序的原理和
思想完全類似於其他的Unix系統,但它dos或window環境下的驅動程序有很大的
區別.在Linux環境下設計驅動程序,思想簡潔,***作方便,功芤埠芮看?但是
支持函數少,只能依賴kernel中的函數,有些常用的***作要自己來編寫,而且調
試也不方便.本人這幾周來為實驗室自行研製的一塊多媒體卡編制了驅動程序,
獲得了一些經驗,願與Linux fans共享,有不當之處,請予指正.
以下的一些文字主要來源於khg,johnsonm的Write linux device driver,
Brennan's Guide to Inline Assembly,The Linux A-Z,還有清華BBS上的有關
device driver的一些資料. 這些資料有的已經過時,有的還有一些錯誤,我依
據自己的試驗結果進行了修正.
一. Linux device driver 的概念
系統調用是***作系統內核和應用程序之間的介面,設備驅動程序是***作系統
內核和機器硬體之間的介面.設備驅動程序為應用程序屏蔽了硬體的細節,這樣
在應用程序看來,硬體設備只是一個設備文件, 應用程序可以象***作普通文件
一樣對硬體設備進行***作.設備驅動程序是內核的一部分,它完成以下的功能:
1.對設備初始化和釋放.
2.把數據從內核傳送到硬體和從硬體讀取數據.
3.讀取應用程序傳送給設備文件的數據和回送應用程序請求的數據.
4.檢測和處理設備出現的錯誤.
在Linux***作系統下有兩類主要的設備文件類型,一種是字元設備,另一種是
塊設備.字元設備和塊設備的主要區別是:在對字元設備發出讀/寫請求時,實際
的硬體I/O一般就緊接著發生了,塊設備則不然,它利用一塊系統內存作緩沖區,
當用戶進程對設備請求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就返回請求的數據,如果不能,就調用請求函數來進行實際
的I/O***作.塊設備是主要針對磁碟等慢速設備設計的,以免耗費過多的CPU時間
來等待.
已經提到,用戶進程是通過設備文件來與實際的硬體打交道.每個設備文件都
都有其文件屬性(c/b),表示是字元設備還蔤強檣璞?另外每個文件都有兩個設
備號,第一個是主設備號,標識驅動程序,第二個是從設備號,標識使用同一個
設備驅動程序的不同的硬體設備,比如有兩個軟盤,就可以用從設備號來區分
他們.設備文件的的主設備號必須與設備驅動程序在登記時申請的主設備號
一致,否則用戶進程將無法訪問到驅動程序.
最後必須提到的是,在用戶進程調用驅動程序時,系統進入核心態,這時不再是
搶先式調度.也就是說,系統必須在你的驅動程序的子函數返回後才能進行其他
的工作.如果你的驅動程序陷入死循環,不幸的是你只有重新啟動機器了,然後就
是漫長的fsck.//hehe
(請看下節,實例剖析)
讀/寫時,它首先察看緩沖區的內容,如果緩沖區的數據
如何編寫Linux***作系統下的設備驅動程序
Roy G
二.實例剖析
我們來寫一個最簡單的字元設備驅動程序.雖然它什麼也不做,但是通過它
可以了解Linux的設備驅動程序的工作原理.把下面的C代碼輸入機器,你就會
獲得一個真正的設備驅動程序.不過我的kernel是2.0.34,在低版本的kernel
上可能會出現問題,我還沒測試過.//xixi
#define __NO_VERSION__
#include
#include
char kernel_version [] = UTS_RELEASE;
這一段定義了一些版本信息,雖然用處不是很大,但也必不可少.Johnsonm說所
有的驅動程序的開頭都要包含,但我看倒是未必.
由於用戶進程是通過設備文件同硬體打交道,對設備文件的***作方式不外乎就
是一些系統調用,如 open,read,write,close...., 注意,不是fopen, fread.,
但是如何把系統調用和驅動程序關聯起來呢?這需要了解一個非常關鍵的數據
結構:
struct file_operations {
int (*seek)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
int (*read)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char ,int);
int (*writ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
int (*readdir)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dirent * ,int);
int (*select)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select_table *);
int (*ioctl)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unsined int ,unsigned long
int (*mmap)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vm_area_struct *);
int (*open)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releas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a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int);
int (*check_media_chang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revalidate) (dev_t dev);
}
這個結構的每一個成員的名字都對應著一個系統調用.用戶進程利用系統調用
在對設備文件進行諸如read/write***作時,系統調用通過設備文件的主設備號
找到相應的設備驅動程序,然後讀取這個數據結構相應的函數指針,接著把控制
權交給該函數.這是linux的設備驅動程序工作的基本原理.既然是這樣,則編寫
設備驅動程序的主要工作就是編寫子函數,並填充file_operations的各個域.
相當簡單,不是嗎?
下面就開始寫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nsigned int test_major = 0;
static int read_test(struct inode *node,struct file *file,
char *buf,int count)
{
int left;
if (verify_area(VERIFY_WRITE,buf,count) == -EFAULT )
return -EFAULT;
for(left = count left > 0 left--)
{
__put_user(1,buf,1);
buf++;
}
return count;
}
這個函數是為read調用准備的.當調用read時,read_test()被調用,它把用戶的
緩沖區全部寫1.
buf 是read調用的一個參數.它是用戶進程空間的一個地址.但是在read_test
被調用時,系統進入核心態.所以不能使用buf這個地址,必須用__put_user(),
這是kernel提供的一個函數,用於向用戶傳送數據.另外還有很多類似功能的
函數.請參考.在向用戶空間拷貝數據之前,必須驗證buf是否可用.
這就用到函數verify_area.
static int write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const char *buf,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static int open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
{
MOD_INC_USE_COUNT;
return 0;
} static void release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
{
MOD_DEC_USE_COUNT;
}
這幾個函數都是空***作.實際調用發生時什麼也不做,他們僅僅為下面的結構
提供函數指針。
struct file_operations test_fops = {
NULL,
read_test,
write_test,
NULL, /* test_readdir */
NULL,
NULL, /* test_ioctl */
NULL, /* test_mmap */
open_test,
release_test, NULL, /* test_fsync */
NULL, /* test_fasync */
/* nothing more, fill with NULLs */
};
設備驅動程序的主體可以說是寫好了。現在要把驅動程序嵌入內核。驅動程序
可以按照兩種方式編譯。一種是編譯進kernel,另一種是編譯成模塊(moles),
如果編譯進內核的話,會增加內核的大小,還要改動內核的源文件,而且不能
動態的卸載,不利於調試,所以推薦使用模塊方式。
int init_mole(void)
{
int result;
result = register_chrdev(0, "test", &test_fops);
if (result < 0) {
printk(KERN_INFO "test: can't get major number ");
return result;
}
if (test_major == 0) test_major = result; /* dynamic */
return 0;
}
在用insmod命令將編譯好的模塊調入內存時,init_mole 函數被調用。在
這里,init_mole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向系統的字元設備表登記了一個字元
設備。register_chrdev需要三個參數,參數一是希望獲得的設備號,如果是
零的話,系統將選擇一個沒有被佔用的設備號返回。參數二是設備文件名,
參數三用來登記驅動程序實際執行***作的函數的指針。
如果登記成功,返回設備的主設備號,不成功,返回一個負值。
void cleanup_mole(void)
{
unregister_chrdev(test_major, "test");
}
在用rmmod卸載模塊時,cleanup_mole函數被調用,它釋放字元設備test
在系統字元設備表中佔有的表項。
一個極其簡單的字元設備可以說寫好了,文件名就叫test.c吧。
下面編譯
$ gcc -O2 -DMODULE -D__KERNEL__ -c test.c
得到文件test.o就是一個設備驅動程序。
如果設備驅動程序有多個文件,把每個文件按上面的命令行編譯,然後
ld -r file1.o file2.o -o molename.
驅動程序已經編譯好了,現在把它安裝到系統中去。
$ insmod -f test.o
如果安裝成功,在/proc/devices文件中就可以看到設備test,
並可以看到它的主設備號,。
要卸載的話,運行
$ rmmod test
下一步要創建設備文件。
mknod /dev/test c major minor
c 是指字元設備,major是主設備號,就是在/proc/devices里看到的。
用shell命令
$ cat /proc/devices | awk "\$2=="test" {print \$1}"
就可以獲得主設備號,可以把上面的命令行加入你的shell script中去。
minor是從設備號,設置成0就可以了。
我們現在可以通過設備文件來訪問我們的驅動程序。寫一個小小的測試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int testdev;
int i;
char buf[10];
testdev = open("/dev/test",O_RDWR);
if ( testdev == -1 )
{
printf("Cann't open file ");
exit(0);
}
read(testdev,buf,10);
for (i = 0; i < 10;i++)
printf("%d ",buf);
close(testdev);
}
編譯運行,看看是不是列印出全1 ?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演示。真正實用的驅動程序要復雜的多,要處理如中斷,
DMA,I/O port等問題。這些才是真正的難點。請看下節,實際情況的處理。
如何編寫Linux***作系統下的設備驅動程序
Roy G
三 設備驅動程序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1. I/O Port.
和硬體打交道離不開I/O Port,老的ISA設備經常是佔用實際的I/O埠,
在linux下,***作系統沒有對I/O口屏蔽,也就是說,任何驅動程序都可以
對任意的I/O口***作,這樣就很容易引起混亂。每個驅動程序應該自己避免
誤用埠。
有兩個重要的kernel函數可以保證驅動程序做到這一點。
1)check_region(int io_port, int off_set)
這個函數察看系統的I/O表,看是否有別的驅動程序佔用某一段I/O口。
參數1:io埠的基地址,
參數2:io埠佔用的范圍。
返回值:0 沒有佔用, 非0,已經被佔用。
2)request_region(int io_port, int off_set,char *devname)
如果這段I/O埠沒有被佔用,在我們的驅動程序中就可以使用它。在使用
之前,必須向系統登記,以防止被其他程序佔用。登記後,在/proc/ioports
文件中可以看到你登記的io口。
參數1:io埠的基地址。
參數2:io埠佔用的范圍。
參數3:使用這段io地址的設備名。
在對I/O口登記後,就可以放心地用inb(), outb()之類的函來訪問了。
在一些pci設備中,I/O埠被映射到一段內存中去,要訪問這些埠就相當
於訪問一段內存。經常性的,我們要獲得一塊內存的物理地址。在dos環境下,
(之所以不說是dos***作系統是因為我認為DOS根本就不是一個***作系統,它實
在是太簡單,太不安全了)只要用段:偏移就可以了。在window95中,95ddk
提供了一個vmm 調用 _MapLinearToPhys,用以把線性地址轉化為物理地址。但
在Linux中是怎樣做的呢?
2 內存***作
在設備驅動程序中動態開辟內存,不是用malloc,而是kmalloc,或者用
get_free_pages直接申請頁。釋放內存用的是kfree,或free_pages. 請注意,
kmalloc等函數返回的是物理地址!而malloc等返回的是線性地址!關於
kmalloc返回的是物理地址這一點本人有點不太明白:既然從線性地址到物理
地址的轉換是由386cpu硬體完成的,那樣匯編指令的***作數應該是線性地址,
驅動程序同樣也不能直接使用物理地址而是線性地址。但是事實上kmalloc
返回的確實是物理地址,而且也可以直接通過它訪問實際的RAM,我想這樣可
以由兩種解釋,一種是在核心態禁止分頁,但是這好像不太現實;另一種是
linux的頁目錄和頁表項設計得正好使得物理地址等同於線性地址。我的想法
不知對不對,還請高手指教。
言歸正傳,要注意kmalloc最大隻能開辟128k-16,16個位元組是被頁描述符
結構佔用了。kmalloc用法參見khg.
內存映射的I/O口,寄存器或者是硬體設備的RAM(如顯存)一般佔用F0000000
以上的地址空間。在驅動程序中不能直接訪問,要通過kernel函數vremap獲得
重新映射以後的地址。
另外,很多硬體需要一塊比較大的連續內存用作DMA傳送。這塊內存需要一直
駐留在內存,不能被交換到文件中去。但是kmalloc最多隻能開辟128k的內存。
這可以通過犧牲一些系統內存的方法來解決。
具體做法是:比如說你的機器由32M的內存,在lilo.conf的啟動參數中加上
mem=30M,這樣linux就認為你的機器只有30M的內存,剩下的2M內存在vremap
之後就可以為DMA所用了。
請記住,用vremap映射後的內存,不用時應用unremap釋放,否則會浪費頁表。
3 中斷處理
同處理I/O埠一樣,要使用一個中斷,必須先向系統登記。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
void(*handle)(int,void *,struct pt_regs *),
unsigned int long flags,
const char *device);
irq: 是要申請的中斷。
handle:中斷處理函數指針。
flags:SA_INTERRUPT 請求一個快速中斷,0 正常中斷。
device:設備名。
如果登記成功,返回0,這時在/proc/interrupts文件中可以看你請求的
中斷。
4一些常見的問題。
對硬體***作,有時時序很重要。但是如果用C語言寫一些低級的硬體***作
的話,gcc往往會對你的程序進行優化,這樣時序就錯掉了。如果用匯編寫呢,
gcc同樣會對匯編代碼進行優化,除非你用volatile關鍵字修飾。最保險的
辦法是禁止優化。這當然只能對一部分你自己編寫的代碼。如果對所有的代碼
都不優化,你會發現驅動程序根本無法裝載。這是因為在編譯驅動程序時要
用到gcc的一些擴展特性,而這些擴展特性必須在加了優化選項之後才能體現
出來。
關於kernel的調試工具,我現在還沒有發現有合適的。有誰知道請告訴我,
不勝感激。我一直都在printk列印調試信息,倒也還湊合。
關於設備驅動程序還有很多內容,如等待/喚醒機制,塊設備的編寫等。
我還不是很明白,不敢亂說。
Ⅵ 如何編寫一個簡單的linux內核模塊和設備驅動程序
如何編寫Linux設備驅動程序
回想學習Linux操作系統已經有近一年的時間了,前前後後,零零碎碎的一路學習過來,也該試著寫的東西了。也算是給自己能留下一點記憶和回憶吧!由於完全是自學的,以下內容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多指教。
Linux是Unix操作系統的一種變種,在Linux下編寫驅動程序的原理和思想完全類似於其他的Unix系統,但它dos或window環境下的驅動程序有很大的區別。在Linux環境下設計驅動程序,思想簡潔,操作方便,功能也很強大,但是支持函數少,只能依賴kernel中的函數,有些常用的操作要自己來編寫,而且調試也不方便。
以下的一些文字主要來源於khg,johnsonm的Write linux device driver,Brennan's Guide to Inline Assembly,The Linux a-z,還有清華bbs上的有關device driver的一些資料。
一、Linux device driver 的概念
系統調用是操作系統內核和應用程序之間的介面,設備驅動程序是操作系統內核和機器硬體之間的介面。設備驅動程序為應用程序屏蔽了硬體的細節,這樣在應用程序看來,硬體設備只是一個設備文件,應用程序可以象操作普通文件一樣對硬體設備進行操作。設備驅動程序是內核的一部分,它完成以下的功能:
1、對設備初始化和釋放。
2、把數據從內核傳送到硬體和從硬體讀取數據。
3、讀取應用程序傳送給設備文件的數據和回送應用程序請求的數據。
4、檢測和處理設備出現的錯誤。
在Linux操作系統下有三類主要的設備文件類型,一是字元設備,二是塊設備,三是網路設備。字元設備和塊設備的主要區別是:在對字元設備發出讀/寫請求時,實際的硬體I/O一般就緊接著發生了,塊設備則不然,它利用一塊系統內存作緩沖區,當用戶進程對設備請求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就返回請求的數據,如果不能,就調用請求函數來進行實際的I/O操作。塊設備是主要針對磁碟等慢速設備設計的,以免耗費過多的CPU時間來等待。
已經提到,用戶進程是通過設備文件來與實際的硬體打交道。每個設備文件都都有其文件屬性(c/b),表示是字元設備還是塊設備?另外每個文件都有兩個設備號,第一個是主設備號,標識驅動程序,第二個是從設備號,標識使用同一個設備驅動程序的不同的硬體設備,比如有兩個軟盤,就可以用從設備號來區分他們。設備文件的的主設備號必須與設備驅動程序在登記時申請的主設備號一致,否則用戶進程將無法訪問到驅動程序。
最後必須提到的是,在用戶進程調用驅動程序時,系統進入核心態,這時不再是搶先式調度。也就是說,系統必須在你的驅動程序的子函數返回後才能進行其他的工作。如果你的驅動程序陷入死循環,不幸的是你只有重新啟動機器了,然後就是漫長的fsck。
讀/寫時,它首先察看緩沖區的內容,如果緩沖區的數據未被處理,則先處理其中的內容。
如何編寫Linux操作系統下的設備驅動程序
二、實例剖析
我們來寫一個最簡單的字元設備驅動程序。雖然它什麼也不做,但是通過它可以了解Linux的設備驅動程序的工作原理。把下面的C代碼輸入機器,你就會獲得一個真正的設備驅動程序。
#define __NO_VERSION__
#include <linux/moles.h>
#include <linux/version.h>
char kernel_version [] = UTS_RELEASE;
這一段定義了一些版本信息,雖然用處不是很大,但也必不可少。Johnsonm說所有的驅動程序的開頭都要包含<linux/config.h>,一般來講最好使用。
由於用戶進程是通過設備文件同硬體打交道,對設備文件的操作方式不外乎就是一些系統調用,如 open,read,write,close…, 注意,不是fopen, fread,但是如何把系統調用和驅動程序關聯起來呢?這需要了解一個非常關鍵的數據結構:
struct file_operations
{
int (*seek)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
int (*read)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char ,int);
int (*writ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
int (*readdir)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dirent * ,int);
int (*select)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select_table *);
int (*ioctl)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unsined int ,unsigned long);
int (*mmap)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vm_area_struct *);
int (*open)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releas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a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int);
int (*check_media_chang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revalidate) (dev_t dev);
}
這個結構的每一個成員的名字都對應著一個系統調用。用戶進程利用系統調用在對設備文件進行諸如read/write操作時,系統調用通過設備文件的主設備號找到相應的設備驅動程序,然後讀取這個數據結構相應的函數指針,接著把控制權交給該函數。這是linux的設備驅動程序工作的基本原理。既然是這樣,則編寫設備驅動程序的主要工作就是編寫子函數,並填充file_operations的各個域。
下面就開始寫子程序。
#include <linux/types.h>
#include <linux/fs.h>
#include <linux/mm.h>
#include<linux/config.h>
#include <linux/errno.h>
#include <asm/segment.h>
unsigned int test_major = 0;
static int read_test(struct inode *node,struct file *file,char *buf,int count)
{
int left;
if (verify_area(VERIFY_WRITE,buf,count) == -EFAULT )
return -EFAULT;
for(left = count ; left > 0 ; left--)
{
__put_user(1,buf,1);
buf++;
}
return count;
}
這個函數是為read調用准備的。當調用read時,read_test()被調用,它把用戶的緩沖區全部寫1。buf 是read調用的一個參數。它是用戶進程空間的一個地址。但是在read_test被調用時,系統進入核心態。所以不能使用buf這個地址,必須用__put_user(),這是kernel提供的一個函數,用於向用戶傳送數據。另外還有很多類似功能的函數。請參考robert著的《Linux內核設計與實現》(第二版)。然而,在向用戶空間拷貝數據之前,必須驗證buf是否可用。這就用到函數verify_area。
static int write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const char *buf,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static int open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
{
MOD_INC_USE_COUNT;
return 0;
}
static void release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
{
MOD_DEC_USE_COUNT;
}
這幾個函數都是空操作。實際調用發生時什麼也不做,他們僅僅為下面的結構提供函數指針。
struct file_operations test_fops = {
NULL,
read_test,
write_test,
NULL, /* test_readdir */
NULL,
NULL, /* test_ioctl */
NULL, /* test_mmap */
open_test,
release_test,
NULL, /* test_fsync */
NULL, /* test_fasync */
/* nothing more, fill with NULLs */
};
這樣,設備驅動程序的主體可以說是寫好了。現在要把驅動程序嵌入內核。驅動程序可以按照兩種方式編譯。一種是編譯進kernel,另一種是編譯成模塊(moles),如果編譯進內核的話,會增加內核的大小,還要改動內核的源文件,而且不能動態的卸載,不利於調試,所以推薦使用模塊方式。
int init_mole(void)
{
int result;
result = register_chrdev(0, "test", &test_fops);
if (result < 0) {
printk(KERN_INFO "test: can't get major number\n");
return result;
}
if (test_major == 0) test_major = result; /* dynamic */
return 0;
}
在用insmod命令將編譯好的模塊調入內存時,init_mole 函數被調用。在這里,init_mole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向系統的字元設備表登記了一個字元設備。register_chrdev需要三個參數,參數一是希望獲得的設備號,如果是零的話,系統將選擇一個沒有被佔用的設備號返回。參數二是設備文件名,參數三用來登記驅動程序實際執行操作的函數的指針。
如果登記成功,返回設備的主設備號,不成功,返回一個負值。
void cleanup_mole(void)
{
unregister_chrdev(test_major,"test");
}
在用rmmod卸載模塊時,cleanup_mole函數被調用,它釋放字元設備test在系統字元設備表中佔有的表項。
一個極其簡單的字元設備可以說寫好了,文件名就叫test.c吧。
下面編譯 :
$ gcc -O2 -DMODULE -D__KERNEL__ -c test.c
得到文件test.o就是一個設備驅動程序。
如果設備驅動程序有多個文件,把每個文件按上面的命令行編譯,然後
ld -r file1.o file2.o -o molename。
驅動程序已經編譯好了,現在把它安裝到系統中去。
$ insmod –f test.o
如果安裝成功,在/proc/devices文件中就可以看到設備test,並可以看到它的主設備號。要卸載的話,運行 :
$ rmmod test
下一步要創建設備文件。
mknod /dev/test c major minor
c 是指字元設備,major是主設備號,就是在/proc/devices里看到的。
用shell命令
$ cat /proc/devices
就可以獲得主設備號,可以把上面的命令行加入你的shell script中去。
minor是從設備號,設置成0就可以了。
我們現在可以通過設備文件來訪問我們的驅動程序。寫一個小小的測試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main()
{
int testdev;
int i;
char buf[10];
testdev = open("/dev/test",O_RDWR);
if ( testdev == -1 )
{
printf("Cann't open file \n");
exit(0);
}
read(testdev,buf,10);
for (i = 0; i < 10;i++)
printf("%d\n",buf[i]);
close(testdev);
}
編譯運行,看看是不是列印出全1 ?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演示。真正實用的驅動程序要復雜的多,要處理如中斷,dma,I/O port等問題。這些才是真正的難點。請看下節,實際情況的處理。
如何編寫Linux操作系統下的設備驅動程序
三、設備驅動程序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1。 I/O Port。
和硬體打交道離不開I/O Port,老的isa設備經常是佔用實際的I/O埠,在linux下,操作系統沒有對I/O口屏蔽,也就是說,任何驅動程序都可對任意的I/O口操作,這樣就很容易引起混亂。每個驅動程序應該自己避免誤用埠。
有兩個重要的kernel函數可以保證驅動程序做到這一點。
1)check_region(int io_port, int off_set)
這個函數察看系統的I/O表,看是否有別的驅動程序佔用某一段I/O口。
參數1:I/O埠的基地址,
參數2:I/O埠佔用的范圍。
返回值:0 沒有佔用, 非0,已經被佔用。
2)request_region(int io_port, int off_set,char *devname)
如果這段I/O埠沒有被佔用,在我們的驅動程序中就可以使用它。在使用之前,必須向系統登記,以防止被其他程序佔用。登記後,在/proc/ioports文件中可以看到你登記的I/O口。
參數1:io埠的基地址。
參數2:io埠佔用的范圍。
參數3:使用這段io地址的設備名。
在對I/O口登記後,就可以放心地用inb(), outb()之類的函來訪問了。
在一些pci設備中,I/O埠被映射到一段內存中去,要訪問這些埠就相當於訪問一段內存。經常性的,我們要獲得一塊內存的物理地址。
2。內存操作
在設備驅動程序中動態開辟內存,不是用malloc,而是kmalloc,或者用get_free_pages直接申請頁。釋放內存用的是kfree,或free_pages。 請注意,kmalloc等函數返回的是物理地址!
注意,kmalloc最大隻能開辟128k-16,16個位元組是被頁描述符結構佔用了。
內存映射的I/O口,寄存器或者是硬體設備的ram(如顯存)一般佔用F0000000以上的地址空間。在驅動程序中不能直接訪問,要通過kernel函數vremap獲得重新映射以後的地址。
另外,很多硬體需要一塊比較大的連續內存用作dma傳送。這塊程序需要一直駐留在內存,不能被交換到文件中去。但是kmalloc最多隻能開辟128k的內存。
這可以通過犧牲一些系統內存的方法來解決。
3。中斷處理
同處理I/O埠一樣,要使用一個中斷,必須先向系統登記。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void(*handle)(int,void *,struct pt_regs *),
unsigned int long flags, const char *device);
irq: 是要申請的中斷。
handle:中斷處理函數指針。
flags:SA_INTERRUPT 請求一個快速中斷,0 正常中斷。
device:設備名。
如果登記成功,返回0,這時在/proc/interrupts文件中可以看你請求的中斷。
4。一些常見的問題。
對硬體操作,有時時序很重要(關於時序的具體問題就要參考具體的設備晶元手冊啦!比如網卡晶元RTL8139)。但是如果用C語言寫一些低級的硬體操作的話,gcc往往會對你的程序進行優化,這樣時序會發生錯誤。如果用匯編寫呢,gcc同樣會對匯編代碼進行優化,除非用volatile關鍵字修飾。最保險的辦法是禁止優化。這當然只能對一部分你自己編寫的代碼。如果對所有的代碼都不優化,你會發現驅動程序根本無法裝載。這是因為在編譯驅動程序時要用到gcc的一些擴展特性,而這些擴展特性必須在加了優化選項之後才能體現出來。
寫在後面:學習Linux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要付出很多精力,也必須具備很好的C語言基礎;但是,學習Linux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裡麵包含了許多高手的智慧和「幽默」,這些都需要自己親自動手才能體會到,O(∩_∩)O~哈哈!
Ⅶ linux設備驅動里的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編譯不過
該文重點給出了三個實例來講解Linux驅動,使新手快速、從代碼層了解什麼是Linux設備驅動。
本文算是筆記,大體上是翻譯該文的前兩部分,即前兩個實例,這兩個例子都可能正確成功運行。
文件: Writing device drivers in Linux.pdf
大小: 216KB
下載: 下載
所需知識
- C 語言編程
- 微處理器編程.對處理器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如內存管理、中斷等
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
寫設備驅動時,了解「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之間的區別是非常重要的。
- 內核空間。Linux內核簡單並高效地管理著機器的硬體,為用戶提供簡單並
規范的編程介面。同樣地,內核,特別是內核中的驅動,是用戶/程序員與硬
件之間的橋梁或介面。內核的任何常式或函數(比如模塊、驅動)都屬於內核
空間。
- 用戶空間。用戶程序,比如unix shell或其他的gui應用程序(比如
kpresenter),都屬於用戶空間。顯然,這些應用程序都要與硬體打交道。但是
它們不並直接操作硬體,而是通過內核提供的函數來實現。
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之間的介面函數
內核為用戶空間提供了一系列的常式或函數,用戶的應用程序利用這些介面來與硬體交互
。通常,在UNIX或Linux系統中,這種對話是通過函數或子程序來讀寫文件的。原因是從
用戶的角度來看,UNIX設備就是文件。
另一方面,在內核空間中Linux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函數或子程序來完成底層與硬體的交互
,並允許從內核向用戶空間傳遞信息。
通常,每個用戶空間的(設備或文件允許使用的)函數,都能在內核空間中找到一個類似
的函數,(允許信息從內核傳遞給用戶空間,反之亦然)
內核空間與硬體設備之間的介面函數
內核空間中有許多函數用於控制硬體或在內核與硬體之間交互信息。
第一個驅動:在用戶空間載入和移除驅動
現在將展示如何完成第一個驅動,在內核中將看作模塊
新建一個文件nothing.c如下
include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
2.6.x版本後的內核,編譯模塊會略微復雜一點。首先,需要有一份完整的、編譯過的內
核源碼樹。在下面的文字中,將假設使用2。6。8版本的內核。
其次,需要一個makefile文件,本例中的makefile文件名為Makefile,內容如下:
obj-m := nothing.o
與之前版本的內核不同,現在編譯模塊時使用的內核需要與模塊將要載入的內核相同。
編譯上面的文件,可以使用命令:
make -C /usr/src/kernel-source-2.6.8 M=pwd moles
這個極其簡單的模塊就屬於內核空間,一旦其被載入,它就是內核空間的一部分。
在用戶空間,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載入它,需要root許可權:
insmod nothing.ko
insmod 這個命令用於為內核載入模塊。盡管現在我們已經載入了nothing.ko這個模塊,
但是這個模塊畢竟沒有任何用處。
可以通過查看系統里已載入的模塊來檢查是否已經成功載入了nothing.ko
lsmod
最後,需要卸載該模塊時使用下面的命令:
rmmod nothing
重新使用lsmod,可以發現nothing模塊已經不在了。
「Hello world」驅動:在內核空間載入和移除驅動
當一個模塊設備驅動載入到內核,將執行一些初始的工作,如重新設置設備,reserving
RAM, reserving interrupts, reserving input/output ports, etc.
這些工作得以在內核空間執行,必須要有兩個函數存在:mole_init 和
mole_exit;它們對應於用戶空間的insmod和rmmod命令。總之,用戶命令insmod和
rmmod使用了內核空間的函數mole_init和mole_exit.
來看一個經典的程序 HELLO WORLD:
//hello.c#include #include #inlucde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printk("<1> Hello world!\n"); return 0;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1> Bye, cruel world!\n");
}
mole_init(hello_init);
mole_exit(hello_exit);
其中hello_init 和 hello_exit 函數可以取任意名,但為了載入和移除功能是更容易識
別,它們作為參數傳遞給函數mole_init 和 mole_exit.
printk函數與printf函數非常類似,但printk只工作在內核中。<1>表示列印信息
為最高優先順序(數字越低,優先順序越高)。這樣,不僅可以在內核系統日誌中看到該
列印信息,還能在系統控制台接收到該列印信息。
可以用之前的命令來編譯這個模塊,此時只需要將模塊名加入到Makefile文件中即可:
obj-m := nothing.o hello.o
本文的其他部分,將Makefile作為給讀者的練習。一個完整的Makefile文件可以編譯
本教程中的所有示例模塊。
當模塊被載入或卸載時,通過printk列印的信息將會出現在系統控制台。如果列印
信息沒有出現在終端里,則可通過dmesg命令或查看系統日誌文件(cat
var/log/syslog)看到列印信息。
Ⅷ 《Linux設備驅動開發詳解4.0》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Linux設備驅動開發詳解4.0》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wxaYK87l11FDur15aS6FTQ
Ⅸ 請問Linux驅動程序中,字元設備驅動,塊設備驅動以及網路驅動的區別和比較,學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
可以講字元設備和塊設備歸為一類,它們都是可以順序/隨機地進行內讀取和存儲的單元,二容者驅動主要在於塊設備需要具體的burst實現,對訪問也有一定的邊界要求。其他的沒有什麼不同。
網路設備是特殊設備的驅動,它負責接收和發送幀數據,可能是物理幀,也可能是ip數據包,這些特性都有網路驅動決定。它並不存在於/dev下面,所以與一般的設備不同。網路設備是一個net_device結構,並通過register_netdev注冊到系統里,最後通過ifconfig -a的命令就能看到。
不論是什麼設備,設備級的數據傳輸都是基本類似的,內核里的數據表示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匯流排的訪問,例如串列spi,i2c,並行dma等。
Ⅹ Linux網路設備驅動的具體結構
Linux網路設備驅動程序的體系結構從上到下可以劃分為4層,依次為網路協議介面層、網路設備介面層、提供實際功能的設備驅動功能層以及網路設備與媒介層,這4層的作用如下所示:
1)網路協議介面層向網路層協議提供統一的數據包收發介面,不論上層協議是ARP,還是IP,都通過dev_queue_xmit() 函數發送數據,並通過netif rx ()函數接收數據。這一層的存在使得上層協議獨立於具體的設備。
2)網路設備介面層向協議介面層提供統一的用於描述具體網路設備屬性和操作的結構體net device,該結構體是設備驅動功能層中各函數的容器。實際上,網路設備介面層從宏觀上規劃了具體操作硬體的設備驅動功能層的結構。
3)設備驅動功能層的各函數是網路設備介面層net_device數據結構的具體成員,是驅使網路設備硬體完成相應動作的程序,它通過hard_start_ xmit ()函數啟動發送操作,並通過網路設備上的中斷觸發接收操作。
4)網路設備與媒介層是完成數據包發送和接收的物理實體,包括網路適配器和具體的傳輸媒介,網路適配器被設備驅動功能層中的函數在物理上驅動。對於Linux系統而言,網路設備和媒介都可以是虛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