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 core 怎麼打開
core文件是由應用程序收到系統信號後崩潰產生的,該文件中記錄了程序崩潰的原因(例如收到那種信號),調用堆棧和崩潰時的內存及變數值等等的信息。
打開core文件與編譯時使用的編譯器有關,但絕大多數linux程序是使用gcc編譯器編譯的,因此可使用對應gdb調試器打開,命令格式如下:
$ gdb 應用程序文件名 core文件名
舉例:
$ gdb /usr/bin/gedit ~/core ------ 查看由gedit崩潰產生的core文件
(gdb) bt ------ 或者backtrace, 查看程序運行到當前位置之前所有的堆棧幀情況)
(gdb) quit ------ 退出
如果不知道core文件由哪個文件產生的,可使用file命令顯示
$ file core
2. linux 怎麼分析core文件
從接觸unix開始就一直聽到和遇到core mp,特別是剛學著使用C語言在AIX下編寫程序的時候, mp更是時不時就會不請自來。記得當時剛寫應用的時候,提交程序時最怕的就是在運行過程時遇到core mp,對於銀行核心系統,特別是使用靜態應用進程,如果一個相對頻繁一點的交易導致core mp,那麼毫無疑問,除了趕緊定位錯誤改程序外,重啟進程甚至無法爭取到多少緩沖的時間來進行代碼的更正和測試。而且往往導致core mp的,就是程序中一個小小的未注意到或者未測試到的一個疏忽。
雖然常常遇到core mp,不過很長時間內,都是出於知道這個名字,知道它導致的後果,知道一部分導致它出現的原因,其他的就都不甚了了了。說起來,就是自己太懶了,懶得看書......少壯不努力啊。看過一則統計,說6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70%都後悔少壯不努力,不知統計的數據能否反映整個社會的情況。不過總的來說,這句古話還是有些道理的。大家不要學我。哈哈
core mp,翻譯過來講,就是核心轉儲。大致上就是指,如果由於應用錯誤,如浮點異常、指令異常等,操作系統將會轉入內核的異常處理,向對應的進程發送特定的信號(SIGNAL),如果進程中沒有對這些信號進行處理,就會轉入默認的處理,core mp就是其中的一種。如果進程core mp,系統將會終止該進程,同時系統會產生core文件,以供調試使用。這個core文件其實就是內存的映像,即進程執行的時候內存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core mp。平常大家說某某進程core mp了,其實主要的意思就是說:某某進程因為錯誤而被系統自動終止了。
AIX上提供了dbx工具可以對core mp進行調試,協助定位引起core mp的代碼。最普通的語法是:
dbx 應用名 core文件, 然後使用where命令來顯示調試信息
一般來講,根據工作中遇到的情況,dbx還是能夠比較輕松的根據提示的內容來定位代碼的。不過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時,dbx顯示的調試信息過於模糊或者不直觀,這個時候就只能根據經驗來逐步定位了。有時定位起來會耗用相當長的時間。遇到這種情況時,使用日誌文件,通過在代碼中穿插多個寫log的語句,也可以協助發現。因為進程core mp時,日誌當然也中斷了,根據日誌在哪個代碼行之後或之前中止了,可以有效縮小尋找的范圍。甚至,在有些情況下,使用日誌定位是唯一簡便的方法了。
3. 怎樣用GDB調試core文件
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因為數組越界訪問,空指針或是野指針讀寫造成的。程序小的話還比較好辦,對著源代碼仔細檢查就能解決。但是對於代碼量較大的程序,里邊包含N多函數調用,N多數組指針訪問,這時想定位問題就不是很容易了(此時牛人依然可以通過在適當位置打printf加二分查找的方式迅速定位:P)。懶人的話還是直接GDB搞起吧。 神馬是Core Dump文件偶爾就能聽見某程序員同學抱怨「擦,又出Core了!」。簡單來說,core mp說的是操作系統執行的一個動作,當某個進程因為一些原因意外終止(crash)的時候,操作系統會將這個進程當時的內存信息轉儲(mp)到磁碟上1。產生的文件就是core文件了,一般會以core.xxx形式命名。 如何產生Core Dump 發生doremp一般都是在進程收到某個信號的時候,Linux上現在大概有60多個信號,可以使用 kill -l 命令全部列出來。sagi@sagi-laptop:~$ kill -l 1) SIGHUP 2) SIGINT 3) SIGQUIT 4) SIGILL 5) SIGTRAP 6) SIGABRT 7) SIGBUS 8) SIGFPE 9) SIGKILL 10) SIGUSR1 11) SIGSEGV 12) SIGUSR2 13) SIGPIPE 14) SIGALRM 15) SIGTERM 16) SIGSTKFLT 17) SIGCHLD 18) SIGCONT 19) SIGSTOP 20) SIGTSTP 21) SIGTTIN 22) SIGTTOU 23) SIGURG 24) SIGXCPU 25) SIGXFSZ 26) SIGVTALRM 27) SIGPROF 28) SIGWINCH 29) SIGIO 30) SIGPWR 31) SIGSYS 34) SIGRTMIN 35) SIGRTMIN+1 36) SIGRTMIN+2 37) SIGRTMIN+3 38) SIGRTMIN+4 39) SIGRTMIN+5 40) SIGRTMIN+6 41) SIGRTMIN+7 42) SIGRTMIN+8 43) SIGRTMIN+9 44) SIGRTMIN+10 45) SIGRTMIN+11 46) SIGRTMIN+12 47) SIGRTMIN+13 48) SIGRTMIN+14 49) SIGRTMIN+15 50) SIGRTMAX-14 51) SIGRTMAX-13 52) SIGRTMAX-12 53) SIGRTMAX-11 54) SIGRTMAX-10 55) SIGRTMAX-9 56) SIGRTMAX-8 57) SIGRTMAX-7 58) SIGRTMAX-6 59) SIGRTMAX-5 60) SIGRTMAX-4 61) SIGRTMAX-3 62) SIGRTMAX-2 63) SIGRTMAX-1 64) SIGRTMAX針對特定的信號,應用程序可以寫對應的信號處理函數。如果不指定,則採取默認的處理方式, 默認處理是coremp的信號如下:3)SIGQUIT 4)SIGILL 6)SIGABRT 8)SIGFPE 11)SIGSEGV 7)SIGBUS 31)SIGSYS 5)SIGTRAP 24)SIGXCPU 25)SIGXFSZ 29)SIGIOT 我們看到SIGSEGV在其中,一般數組越界或是訪問空指針都會產生這個信號。另外雖然默認是這樣的,但是你也可以寫自己的信號處理函數改變默認行為,更多信號相關可以看參考鏈接33。 上述內容只是產生coremp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要產生core文件還依賴於程序運行的shell,可以通過ulimit -a命令查看,輸出內容大致如下:sagi@sagi-laptop:~$ ulimit -a core file size (blocks, -c) 0 data seg size (kbytes, -d) unlimited scheling priority (-e) 20 file size (blocks, -f) unlimited pending signals (-i) 16382 max locked memory (kbytes, -l) 64 max memory size (kbytes, -m) unlimited open files (-n) 1024 pipe size (512 bytes, -p) 8 POSIX message queues (bytes, -q) 819200 real-time priority (-r) 0 stack size (kbytes, -s) 8192 cpu time (seconds, -t) unlimited max user processes (-u) unlimited virtual memory (kbytes, -v) unlimited file locks (-x) unlimited 看到第一行了吧,core file size,這個值用來限制產生的core文件大小,超過這個值就不會保存了。我這里輸出是0,也就是不會保存core文件,即使產生了,也保存不下來==! 要改變這個設置,可以使用ulimit -c unlimited。 OK, 現在萬事具備,只缺一個能產生Core的程序了,介個對C程序員來說太容易了。#include ; #include ; int crash() { char *xxx = "crash!!"; xxx[1] = 'D'; // 寫只讀存儲區! return 2; } int foo() { return crash(); } int main() { return foo(); } 上手調試 上邊的程序編譯的時候有一點需要注意,需要帶上參數-g, 這樣生成的可執行程序中會帶上足夠的調試信息。編譯運行之後你就應該能看見期待已久的「Segment Fault(core mped)」或是「段錯誤 (核心已轉儲)」之類的字眼了。看看當前目錄下是不是有個core或是core.xxx的文件。祭出linux下經典的調試器GDB,首先帶著core文件載入程序:gdb exefile core,這里需要注意的這個core文件必須是exefile產生的,否則符號表會對不上。載入之後大概是這個樣子的:sagi@sagi-laptop:~$ gdb coremp core Core was generated by ./coremp'. Program terminated with signal 11, Segmentation fault. #0 0x080483a7 in crash () at coremp.c:8 8 xxx[1] = 'D'; (gdb)我們看到已經能直接定位到出core的地方了,在第8行寫了一個只讀的內存區域導致觸發Segment Fault信號。在載入core的時候有個小技巧,如果你事先不知道這個core文件是由哪個程序產生的,你可以先隨便找個代替一下,比如/usr/bin/w就是不錯的選擇。比如我們採用這種方法載入上邊產生的core,gdb會有類似的輸出:sagi@sagi-laptop:~$ gdb /usr/bin/w core Core was generated by ./coremp'. Program terminated with signal 11, Segmentation fault. #0 0x080483a7 in ? () (gdb)可以看到GDB已經提示你了,這個core是由哪個程序產生的。 GDB 常用操作 上邊的程序比較簡單,不需要另外的操作就能直接找到問題所在。現實卻不是這樣的,常常需要進行單步跟蹤,設置斷點之類的操作才能順利定位問題。下邊列出了GDB一些常用的操作。 啟動程序:run
設置斷點:b 行號|函數名
刪除斷點:delete 斷點編號
禁用斷點:disable 斷點編號
啟用斷點:enable 斷點編號
單步跟蹤:next 也可以簡寫 n
單步跟蹤:step 也可以簡寫 s
列印變數:print 變數名字
設置變數:set var=value
查看變數類型:ptype var
順序執行到結束:cont
順序執行到某一行: util lineno列印堆棧信息:bt
4. linux gdb怎麼使用
這可以寫一本書,名字就是「GDB && Debuger」 ,標上¥99.9的價格,然後去當當,或者卓越上架,打七折,合約¥70.0,就可以買到;
您給了多少分?5分!!!
5. Linux 裡面的gdb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Linux 包含了一個叫 gdb 的 GNU 調試程序. gdb 是一個用來調試 C 和 C++ 程序的強力調試器. 它使你能在程序運行時觀察程序的內部結構和內存的使用情況. 以下是 gdb 所提供的一些功能:
它使你能監視你程序中變數的值.
它使你能設置斷點以使程序在指定的代碼行上停止執行.
它使你能一行行的執行你的代碼.
在命令行上鍵入 gdb 並按回車鍵就可以運行 gdb 了, 如果一切正常的話, gdb 將被啟動並且你將在屏幕上看到類似的內容:
GDB is free software and you are welcome to distribute copies of i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ype "show ing" to see the conditions.
There is absolutely no warranty for GDB; type "show warranty" for details.
GDB 4.14 (i486-slakware-linux), Copyright 1995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gdb)
當你啟動 gdb 後, 你能在命令行上指定很多的選項. 你也可以以下面的方式來運行 gdb :
gdb <fname>
當你用這種方式運行 gdb , 你能直接指定想要調試的程序. 這將告訴gdb 裝入名為 fname 的可執行文件. 你也可以用 gdb 去檢查一個因程序異常終止而產生的 core 文件, 或者與一個正在運行的程序相連. 你可以參考 gdb 指南頁或在命令行上鍵入 gdb -h 得到一個有關這些選項的說明的簡單列表.
6. linux系統下調試core文件耗不耗資源
linux下core文件調試方法在程序不尋常退出時,內核會在當前工作目錄下生成一個core文件(是一個內存映像,同時加上調試信息)。使用gdb來查看core文件,可以指示出導致程序出錯的代碼所在文件和行數。
1.core文件的生成開關和大小限制
(1)使用ulimit -c命令可查看core文件的生成開關。若結果為0,則表示關閉了此功能,不會生成core文件。
(2)使用ulimit -c filesize命令,可以限制core文件的大小(filesize的單位為kbyte)。若ulimit -c unlimited,則表示core文件的大小不受限制。如果生成的信息超過此大小,將會被裁剪,最終生成一個不完整的core文件。在調試此core文件的時候,gdb會提示錯誤。
2.core文件的名稱和生成路徑
core文件生成路徑:
輸入可執行文件運行命令的同一路徑下。
若系統生成的core文件不帶其它任何擴展名稱,則全部命名為core。新的core文件生成將覆蓋原來的core文件。
(1)/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可以控制core文件的文件名中是否添加pid作為擴展。文件內容為1,表示添加pid作為擴展名,生成的core文件格式為core.xxxx;為0則表示生成的core文件同一命名為core。
可通過以下命令修改此文件:
echo "1" > /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
(2)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可以控制core文件保存位置和文件名格式。
可通過以下命令修改此文件:
echo "/corefile/core-%e-%p-%t" > core_pattern,可以將core文件統一生成到/corefile目錄下,產生的文件名為core-命令名-pid-時間戳
以下是參數列表:
%p - insert pid into filename 添加pid
%u - insert current uid into filename 添加當前uid
%g - insert current gid into filename 添加當前gid
%s - insert signal that caused the coremp into the filename 添加導致產生core的信號
%t - insert UNIX time that the coremp occurred into filename 添加core文件生成時的unix時間
%h - insert hostname where the coremp happened into filename 添加主機名
%e - insert coremping executable name into filename 添加命令名
3.core文件的查看
core文件需要使用gdb來查看。
gdb ./a.out
core-file core.xxxx
使用bt命令即可看到程序出錯的地方。
以下兩種命令方式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在有些環境下不生效,所以推薦使用上面的命令。
(1)gdb -core=core.xxxx
file ./a.out
bt
(2)gdb -c core.xxxx
file ./a.out
bt
4.開發板上使用core文件調試
如果開發板的操作系統也是linux,core調試方法依然適用。如果開發板上不支持gdb,可將開發板的環境(依賴庫)、可執行文件和core文件拷貝到PC的linux下。
在 PC上調試開發板上產生的core文件,需要使用交叉編譯器自帶的gdb,並且需要在gdb中指定solib-absolute-prefix和 solib-search-path兩個變數以保證gdb能夠找到可執行程序的依賴庫路徑。有一種建立配置文件的方法,不需要每次啟動gdb都配置以上變數,即:在待運行gdb的路徑下建立.gdbinit。
配置文件內容:
set solib-absolute-prefix YOUR_CROSS_COMPILE_PATH
set solib-search-path YOUR_CROSS_COMPILE_PATH
set solib-search-path YOUR_DEVELOPER_TOOLS_LIB_PATH
handle SIG32 nostop noprint pass
注意:待調試的可執行文件,在編譯的時候需要加-g,core文件才能正常顯示出錯信息!有時候core信息很大,超出了開發板的空間限制,生成的core信息會殘缺不全而無法使用,可以
7. linux 小調用執行程序時 產生core文件,gdb調試時如下信息:
用gdb調試工具。 1、gcc -g 1.c 2、執行 目的是產生core文件 3、gdb ./a.out core 4、where
8. 誰能告訴我linux下出core,core究竟是什麼
就是一個程序出錯時,相關的調試信息,生成的一個文件。
可以對它調試,得到出錯原因。
用gdb就可以了。但你的程序必須帶gdb信息。
也就是說,在編譯的時候要指定-g 參數。
9. Linux中利用gdb載入程序和core文件分析,在都core分析的時候(gdb test core)顯示的是沒有這個文件
要讓打開系統產生mp文件的功能,才能產生core文件;命令為:ulimit -c unlimited
10. 怎麼查看Linux的core開關,以及如何打開和關閉
mp文件可以在程序crash時,方便我們查看程序crash的地方和上下文信息。在window下,要能生成mp文件,需要自己編寫相應的代碼。不過現在網上可以找到相應的代碼,只要把它下載後然後加到自己的工程中去,就可以了!在linux下面就簡單的許多。只要打開相應的開關,linux會自動在程序crash時生成相應的core文件。這個文件和window下的mp文件類似。
下面是簡單的一些步驟:
1.查看當前是否已經打開了此開關
通過命令:ulimit -c 如果輸出為 0
,則代表沒有打開。如果為unlimited則已經打開了,就沒必要在做打開。
2.通過命令打開
ulimit -c unlimited .然後通過步驟1,可以監測是否打開成功。
3.如果你要取消,很簡單:ulimit -c 0 就可以了
通過上面的命令修改後,一般都只是對當前會話起作用,當你下次重新登錄後,還是要重新輸入上面的命令,所以很麻煩。我們可以把通過修改
/etc/profile文件 來使系統每次自動打開。步驟如下:
1.首先打開/etc/profile文件
一般都可以在文件中找到 這句語句:ulimit -S -c 0 /dev/null
2&1.ok,根據上面的例子,我們只要把那個0 改為
unlimited 就ok了。然後保存退出。
2.通過source /etc/profile 使當期設置生效。
3.通過ulimit -c 查看下是否已經打開。
其實不光這個命令可以加入到/etc/profile文件中,一些其他我們需要每次登錄都生效的都可以加入到此文件中,因為登錄時linux都會載入此文件。比如一些環境變數的設置。
還有一種方法可以通過修改/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來設置,這個方法沒有試過,也是網上看到。不過上面兩種就可以了!
最後說一下生成core
mp文件的位置,默認位置與可執行程序在同一目錄下,文件名是core.***,其中***是一個數字。core
mp文件名的模式保存在/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中,預設值是core。通過以下命令可以更改core
mp文件的位置(如希望生成到/tmp/cores目錄下)
echo 「/tmp/cores/core」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設置完以後我們可以做個測試,寫個程序,產生一個異常。然後看到當前目錄會有個core*的文件。然後我們可以
gdb core。* 程序 進行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