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SP有沒有什麼高達的游戲,要好玩的,最好是中文
動作類:高達VS高達
高達VS高達 Next Plus
機動戰士高達:大混戰
▲ 機動戰士高達戰爭:編年史
▲機動戰士高達戰爭:宇宙
機動戰士高達:生存突擊
機動戰士高達:戰爭回憶
機動戰士高達戰場之拌:便攜版
機動戰士高達:戰術版
機動戰士高達SEED:聯合VS扎多
戰略類:
機動戰士高達:基連的野望 吉翁的系譜
機動戰士高達:基連的野望 阿克西斯的威脅
機動戰士高達:基連的野望 阿克西斯的威脅V
機動戰士高達:新基連的野望
▲ SD高達G世紀:便攜版
▲ SD高達G世紀:世界
機動戰士高達:木馬的軌跡
其它:機動戰士高達:問戰士DX
其中標有▲的有漢化版本的
推薦的有:高達vs高達np【後面的聯合vs扎多其實也和gvg差不多,不過個人認為gvg更爽快更流暢】,高達戰爭宇宙【宇宙和生存突擊的區別在於機體上宇宙是以UC時代為主,而生存突擊是加上了SEED與00等作品的,可個人認為宇宙的戰斗系統要比生存突擊要好】,基連的野望系列【不喜歡戰略類的人可能會摔機,總之要有耐心】,G世紀世界【比起G世紀便攜版舍棄了halo系統,大大增加了流暢性,可是便攜版里UC世紀的機體比世界的要多,其他作品都是彼此彼此】
另外推薦的還有「異世紀王牌機師:便攜版」和psp上的「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此二作品就有高達作品參入】
2. psp高達age cd版 和ua版有什麼區別
按照官方的說法就是
「領域加速」(ua版)為初代高達等UC世紀的作品亂入;
「宇宙驅動」(cd版)為00、SEED等作品的機體亂入。
但實際情況就是兩者沒有區別,因為兩個版本實際只是製作組做了一個游戲,然後把其中一部分機體給隱藏了,如果你會用金手指的話完全可以在一個版本里把所有的機體都調出來
3. 高達VS港版和日版聯機體驗會有區別么
語言上來說,日版港版美版歐版沒有任何區別,第一次初始化會提示選擇系統語言。有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建議設成繁體中文因為港版游戲都是繁體中文。設成別的可能會在游戲中無法正常顯示中文。
ps4不鎖區,你想玩哪個服就去注冊哪個服的psn賬號。想玩中文版游戲就選注冊港服。
DLC=Downloadable Content,直譯可內容,可以理解成游戲的增值補充包服務。形式多種多樣可能是地圖包,可能是服裝,道具,任務,角色,主題,音樂,頭像等等。收費還是免費看游戲發行商。價格在在線商店中都能看。有時候會以12位碼的形式隨實體光碟贈送。在商店中有地方可以兌換。需要說明的是,絕大部分情況下游戲版本和你的賬號伺服器最好對應。比如你是港服就買港版游戲。因為DLC的需要通過在線商店,如果你購買美版游戲,在港服商店並不能美版的DLC或者的港版DLC不適配美版光碟。這樣就很麻煩。
有問題再追問,希望能幫到你。
4. psp高達游戲
超越世界就是多加了幾個機體,而且可以捕獲很多牛逼的機體,其他的和世界沒什麼區別,推薦還是玩超越世界吧,如果有愛再回頭去玩世界也可以
SD高達是戰棋類的,動作類的高達游戲強烈推薦高達戰爭宇宙,UC飯的不可錯過之作!
5. 9個多月後再看iPhone12,如今旗艦機都在,還是那樣優秀嗎
距離iPhone12系列發售後已經過去大半年的時間了,當時筆者在第一時間升級了iPhone12pro Max,評價是「iPhone X之後最令人滿意的一代iPhone」。使用半年之後前段時間又入手了一部 iPhone12,在產品發售9個多月後,對iPhone12系列的看法還像當初那樣嗎?
外觀,重量,手感
iPhone12系列的外觀在半年多之後來看也還是非常驚艷,雖然不清楚蘋果為什麼要把iPhone12改回直角邊框的設計,但對於顏值來講是真的提升很大。不過與之相對的則是「有史以來最硌手的iPhone」稱號名副其實了。。。尤其是iPhone12pro Max,碩大的體積為了保證剛性強度和顏值質感所使用的不銹鋼邊框,再加上碩大的攝像頭模組,整機是真的很重了。如果像筆者一樣為了改善手感搭配了官方皮套使用,整機的體積和重量還會進一步的提升。
但這個新設計用在iPhone12上就非常合適了,輕薄的體積和重量,適合握持的寬度,讓iPhone12的舒適性相比iPhone11有相當明顯的舒適升級,筆者每次用過iPhone12pro Max後再換用iPhone12都是特別的愛不釋手。
iPhone12系列的屏幕綠屏其實除了跟風帶節奏和被帶節奏之外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真正影響iPhone12屏幕觀感的其實是可視角度。變化可視角度時,一台iPhone12pro Max傾斜後屏幕會發藍明顯,很影響使用,但奇怪的是退掉重新購買的這一台卻沒有這個問題,傾斜後屏幕色溫變化不大(略有偏暖)。這個問題當時很多網友也同樣遇到了,和是否「綠屏」也沒有關聯。可視角度傾斜時屏幕色溫升高是oled屏幕的通病,傾斜後屏幕色溫先升高再降低也是oled屏幕的一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補償機制。但為何有的機器有這項功能而有的機器似乎這項功能沒發生作用也是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而現在時隔9個多月了,各大評測機構早已把iPhone12掰開了揉碎了仔仔細細地過了一遍,從其他專業評測機構的資料來看,屏幕頻譜上看,這兩種可視角度截然不同表現的iPhone12的屏幕頻譜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明顯是兩種不同供應商的屏幕。再結合兩台機器分別查詢到的屏幕供應商信息,其實結果已經很明顯了:這兩台不同表現的iPhone12,一台是LG的屏幕,一台是三星的屏幕。。。至於兩種表現分別是哪個供應商的面板,這個不必多說了吧。
提到這塊兒屏幕就一定要講iPhone12系列的HDR表現,可以說這塊兒屏幕就是為HDR而生的,不論是iPhone12系列自己拍攝的HDR視頻還是視頻媒體播放的HDR內容,都非常的令人震撼。蘋果對於HDR曲線的嚴格映射,HDR色准,以及屏幕的硬實力都是很難體現在表面的數據上的,這個只能說,懂得都懂,不懂得,也會強行裝睡吧。
至於iPhone12和pro系列的屏幕差距,筆者這塊iPhone12的屏幕仍然沒有可視角度傾斜時的偏冷問題,甚至暗光下的「綠屏」問題相比iPhone12pro Max還更加出色一點,所以實際的差別也就是日常常顯SDR內容時的全屏最大亮度有一定差距了,這在強光下會有比較明顯的差距。但問題來了:現在夏天強光下都伴隨著高溫環境,也就是手機一定會發熱,而發熱後的iPhone是要降亮度的。。。這pro級別的亮度提升,很多時候還是提升了個寂寞。。。
性能和發熱
蘋果的機器一向是峰值性能超級強,但無法持續,那麼蘋果是為了跑分的噱頭才這樣做的嗎?其實從M1=A14X中M1的性能和功耗表現就已經可以證明蘋果的A系列晶元是真的非常的強力的,但哪怕把M1砍成A14,塞在iPhone中散熱也還是壓不住的。當其他廠商費盡心思提高晶元性能的時候,蘋果其實在做的是在iPhone上如何來限制處理器的性能了。。。只是蘋果限製得還不夠狠,A14仍然有M1一部分程度的峰值性能,單線程性能甚至幾乎一樣,散熱壓不住也是必然的了。
iPhone12pro Max和iPhone12的跑分有一定區別,筆者的這台iPhone12pro Max GB5得分為1600/4200,明顯是要比iPhone12的1600/3950高一些的,但日常使用的時候,其實兩者是沒什麼區別的。pro系列多出來的2G RAM會有一定程度的體現,比如拍照一般不會「殺後台」了,但限於 iOS系統的嚴格限制,iOS14下其他的差別並不是很明顯。
那麼既然iPhone12pro Max的日常使用時和iPhone12拉不開什麼差距,如果不考慮拍照的話,是不是手感更好的iPhone12就足夠了呢?這個問題在筆者使用過iPhone12後也有過此類看法,畢竟iPhone12的手感實在太好了。可是現在有一款手游叫原神。。。
這款 游戲 幾乎是首次將完整的次世代主機 游戲 內容完全地搬到了手機上,除了畫面的畫質設置不同外, 游戲 內容手機版和PC版,乃至PS5版本都沒有任何區別。於是這部「PS5首發護航大作」也算是打臉了所謂的「手機性能過剩」論,讓手機的性能和散熱要求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筆者 游戲 的時候,iPhone12pro Max的原神表現是要明顯強於iPhone12的,更大的體積帶來了更好一些的散熱以及更大的電池,再配合省電模式,終於可以在中畫質下比較流暢的進行 游戲 了,功耗大概一小時19%耗電,各方面會比較平衡,而且更大的屏幕也會有更好的操作視野。作為對比的iPhone12在這方面就要遜色一些,哪怕省電模式下發熱也要更加明顯也就更容易卡頓,同時較小的電池也讓 游戲 時的續航表現有所下降,小一點的屏幕對於操作來講舒適度也要有一些差別。
不過吐槽·歸吐槽,也還是要感慨一下:筆者是很早就接觸主機 游戲 的玩家了,當年GB時驚訝可以在手掌上玩超級瑪麗,PSP時代驚嘆能在手掌上玩高達VS高達這類大型 游戲 了。等到switch終於磕磕絆絆地跑起來巫師3的時候真的有種「終於可以在掌機上玩3A 游戲 」的感動。而現在,在手機上就可以遊玩主流的大型 游戲 了,這在以前簡直是不敢想像的,手機行業的發展,真的是非常超乎想像的。
拍照
如果只看快被玩壞了的DxO,那麼iPhone的拍照是很拉垮的,簡直是干什麼都不行,被千元機碾壓的水平。
但其實真正使用的才知道,iPhone就是最優秀的隨手拍設備,而且沒有之一。這次iPhone12系列最驚艷的還是HDR視頻的拍攝能力,在拿到iPhone12pro Max的第一時間,筆者就已經將視頻拍攝設置為默認拍攝60幀的HDR視頻了。
視頻拍攝的能力也是iPhone12和pro系列除外觀外最明顯的區別了,iPhone12隻能拍攝30幀的HDR視頻,夠不夠用我不清楚,反正很少用iPhone12拍視頻的。
拍照方面pro系列多一個長焦在構圖方面靈活性會更好一些,pro系列多了RAW格式的功能後期調整會很便利。但用下來更明顯的差別就是iPhone12pro Max的拍攝素質其實是有感知的明顯強於其他iPhone機型的。pro Max的主攝像頭就真是「底大一級壓死人」的存在,平時拍攝會更容易拍出自然的虛化效果,同時畫面質感也更舒服。更大的區別來自於光線偏暗但還沒到需要開啟夜景模式的場景,也就是一般傍晚,以及室內環境時,此時iPhone12pro Max不用任何設置就可以拍攝出感光正常的照片,而有時候忘記了這點,使用iPhone12拍攝則會發現效果有些不盡如人意了。而這個拍攝優勢,其實是iPhone12pro Max獨有的,iPhone12pro恐怕除了長焦外,拍照方面和iPhone12是沒什麼差別的。
選購建議
對於iPhone12系列的選購問題,筆者的態度改變了好幾次:
剛開始的觀點為「能買pro Max就買pro Max,否則就買12,pro不值得」
用一段時間後,觀點變成了「追求極致買pro Max,iPhone12pro手感舒服外觀漂亮也很不錯,iPhone12相比iPhone11有漲價,新顏色藍色不好看,質感不佳不推薦」
但現在iPhone12pro Max和iPhone12都用了這么久,觀點再次發生改變:
如果經常玩大型 游戲 ,以及對拍攝能力有要求,推薦iPhone12pro Max
如果只是日常使用,推薦iPhone12
iPhone12pro則不太推薦了,iPhone12mini按需選購
原因就是因為iPhone2pro Max的提升是比較明顯的但iPhone12pro相比iPhone12,在散熱表現上沒有任何改善,屏幕大小也是一樣,表現也差不多,拍攝能力也沒有拉開差距主攝像頭是一樣的,這樣差別僅為顏值質感和重量,其中iPhone12pro質感要好一些,但重量更重反而沒有了iPhone12那絕佳的輕盈手感。
而顏值方面iPhone12可以用新出的紫色,以及熱門的綠色,白色版來解決,因此iPhone12的顏色購買建議為:只建議選擇紫色,綠色,白色這三款。
配件的選擇
因為這一代糟糕的握持手感,筆者給iPhone12pro Max和iPhone12都搭配了貼膜和手機殼。原廠皮套手感是最舒服的,但如果還能買到好價格的原廠透明殼,也會第一時間給12pm買一個。iPhone12使用的原廠透明殼雖然很多人不喜歡,但筆者卻覺得是最滿意的外殼了,顏值高透,不影響iPhone本來的配色外觀,手感溫潤,可以搭配散熱器。
這代因為magsafe的加持,以及原廠手機殼懂得都懂的質感和手感,手機殼只會選原廠的了。個人的體驗就是皮套和硅膠套的magsafe吸力最強,透明套略弱,裸奔使用時magsafe吸力最弱。
貼膜12pm使用的hoda的全覆蓋貼膜,12使用的官網同款貝爾金非全覆蓋貼膜,結論就是以後會直接買貝爾金的這種,或者直接在直營店貼。
充電方面magsafe使用過就不會忘記,於是購入了2個magsafe,其中一個搭配充電支架來使用,很便利。magsafe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真的和AirPods兼容性太棒了。
出行的配件選擇了一個magsafe的卡包需要的時候會貼上,然後就是充電寶了,anker這個magsafe算是唯一在宣傳時沒有在比例體積上做文章,而且充電功率標得很實在的產品了,外觀也不錯就買了,平時用起來就當第二個電池用比較省事,充電速度不快。
如果有更多的充電需求,會攜帶NS聯名的充電寶,顏值和性能都無可挑剔。
因為目前iPhone12pro Max開省電模式進行 游戲 還算可以,並且皮套也不適合會有冷凝現象的半導體散熱器,因此就沒有進行散熱器的購置。如果有更高強度的 游戲 需求,還是需要搭配一款散熱器的。不過iPhone12系列SOC位置並不在正中間,選購散熱器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下位置問題。
好了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我們下次再見!
6. 我想買萬代MG 的自由和強襲自由,但是看中了兩個版本。強襲自由,一個是強襲自由豪華版,一個是強襲自...
這個嘛,首先電鍍不推存,畢竟水口問題,除非你高手,至於最近出了個普通再版,也就是帶光翼的,(沒有太大的反光效果)那玩意估計可以單賣,我是買到了,再配個豪華版,我拿貨的總價格是525,7算的價格。關於自由就買普通版就好,朴實簡單,其實要有耐心的話大可去等自由2.0的再版,反正會出的,30周年紀念自由帶透明件,估計現在沒有了。關於自由最近出了個RG版的,144的比例,很不錯,帶骨架,可動基本不輸MG的自由,分色也是同上。
7. psp2000玩高達VS高達卡的原因
恩 高達VS高達是我最喜歡的游戲 先握下手樓主 祝你玩的愉快 你說的人多就卡這是正常的 你可以在PSP主界面下按一下SELECT 然後把前兩個都調成333的 這是CPU頻率 可以讓你游戲更流暢 就是傷電 1樓的說的沒到根本 都是比較次要的 跟記憶棒沒多大關系 你棒子有問題的話 游戲讀不讀的出還是個問題 卡是很正常的 我也跟你一樣2000 人一多會變卡 但你去試試聯機里的協力CPU 跟朋友一起玩 你就會覺得其實你這卡還算好....
這就是機器頻率的問題啊 你調到333就會改善了 不要拘泥於棒子的問題了~~ 剛買PSP的心情我能理解 我買的時候也跟你一樣 還有3樓說的 金手指是在聯機時有用的平時玩玩只要在主界面下設置就可以了 還有如果你和你哥是1V1的話也不會很卡 因為GVG在聯機模式下系統會強制縮在222的頻率 所以會卡 所以才要用金手指來鎖頻率的 樓主想要聯機的話就去下個 電玩巴士 玩家網 都有的 不過要看清楚自己對應的版本喔~~還有祝樓主游戲愉快 這真的是小問題 不用掛心上的 你的棒子絕對沒問題 我也是8G 我也有4G的 沒區別
8. 各位兄弟介紹些PSP3000 6.00版本的高達游戲,謝謝!
算了,,現在我認為實在沒什麼版本區別。。600左右的話大概有:高達VS高達NP,王牌機師,高達生存突擊,還有馬上6月份要出的高達:戰爭的記憶。臨時只能想到那麼多。。如果要介紹別的游戲的話,,哎呀,那太多了,戰神斯巴達,戰場女武神,初音,MHP,秋之回憶,太鼓達人,稍微想一想就已經多的讓我不想打字了。樓主還是自己探索PSP的道路吧!順便為電玩巴士做一下廣告,這個網站真的很好。。
9. 有沒有和 SD敢達OL 一樣控制方法的 高達 游戲啊 還有敢達 和高達 有啥區別啊 是敢達 公司 為不侵權弄的
SD敢達OL是要用滑鼠 自己瞄準的 而高達VS高達是時時刻刻瞄準別人的 就是不用手動瞄準 時刻是自動瞄準 所以玩法上有些差別 而且也不用像SD敢達OL一樣換武器(1 2 3 種武器) 不同的鍵代表不同的武器 不同的技能 而且也沒必殺技- - 倒是有支援之類的 有些有特殊的覺醒 爆發之類的 連招比SD敢達多 格鬥計也多
操控技巧和SD敢達OL差蠻多的 但我覺得比SD敢達好玩
10. 最近想買一個主機玩游戲,,但是又不知道選哪個好(ps3和XBOX360)求各位大神介紹一下,,,,
復制一下我自己的吧。
我之前對PS3和xbox360這兩個平台的詳細對比,供參考:
1,游戲:兩者的獨佔大作都很經典,但PS3的獨占數量要多得多。是否有你心儀的獨占游戲是做出判斷最重要的參考。甚至可以為此忽視下面幾點。
2,價格:360比PS3便宜,破解的成本也更低。
3,破解:360比PS3的更成熟。目前PS3最新的4000型只能E3硬破,還需要外置硬碟。
4,手柄:360的優勢明顯,尤其是玩動作射擊類游戲。
5,體感:360的優勢明顯,但是需要房間空間較大。
6,畫質:兩者都支持1080p,但是絕大部分游戲都是720p的。應該算各有所長吧,PS3的獨佔比較贊,360的跨平台更穩定。
7,網路:360的速度快,但是需要收費;PS3的速度慢但免費。
至於一般人動輒提到「PS3偏日式,xbox360偏歐美」這類套話,我覺得缺乏根據,或者說對於購機者來說缺少實際的參考價值。PS3上耳熟能詳的很多招牌大作都是歐美風格的,包括戰神、神秘海域、美國末日、殺戮地帶、合金裝備、暴雨、聲名狼藉等等。而最終幻想這些日式RPG在xbox360上也有,更別說xbox360上還有藍龍、失落的奧德賽這些日式獨占呢。
還有人提到PS3上的動漫類游戲多,其實優勢並不明顯。火影確實不錯,但是xbox360上也有。至於海賊無雙和聖鬥士等作,在PS3上實在算不上什麼頂級大作,評價也一般,不值得作為選機的參考。除此之外也沒什麼動漫相關的游戲了。高達VS勉強算是,不過單機的內容太薄弱了,不聯機的話幾乎沒什麼可玩的。
很多人提到xbox360就是槍車球,其實都是選擇性的無視了很多大作,包括忍者龍劍傳2、神鬼寓言2、心靈殺手等。尤其是忍龍2更是頂級的核心動作神作,相比之下PS3上大紅大紫的戰神系列只能算是帶點動作元素的冒險類游戲。另外,獵天使魔女也是xbox360的版本更好,xbox360跨平台的優勢也是公認的。
PS3的獨占游戲數量沒得說,但顯然不像有的人說那樣的「質量勝過微軟幾條街」,PS3上哪個ACT敢說勝過忍龍2?哪個TPS敢說勝過戰爭機器?哪個FPS敢說勝過光環4?哪個RPG敢說勝過神鬼寓言2?我自己入PS3是為了玩美國末日,但也沒覺得TLOU就能把心靈殺手秒出幾條街。順帶玩了下戰神、神海,感覺催眠效果倒還不錯。倒是從PSV移植過來的龍之皇冠讓我意外得驚喜,刷寶和聯機玩得的不亦樂乎。很多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大作,其實未必就適合自己,玩游戲,歸根結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至於手柄,PS3手柄的手感比xbox360的差得多了。
xbox360的手柄是仿人體工學設計,沉重厚實,拿在手上很有感覺。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左搖桿和十字鍵,PS3的是左右搖桿同一高度,十字鍵在上方。而xbox360的是左搖桿和十字鍵的位置顛倒。實際使用的體驗證明,xbox360的這種布局要合理得多。你可以在電玩店試著用xbox360玩戰爭機器、PS3玩殺戮地帶,雖然游戲品質各有所長,但是論手柄的體驗,PS3真是被秒殺呀。
PS3手柄還有兩個缺點:
1,壓下左搖桿跑步(在射擊類游戲常見),有點輕飄飄不穩當的感覺。
2,左右扳機鍵(L2、R2)的觸感軟綿、彈性差,而且很多射擊游戲的默認設定是L1、R1作為扳機鍵的(xbox360一律是LT、RT,也就對應著PS3的L2、R2),例如美國末日,而且還不能改鍵位!給這個神作蒙上了一點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