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網路位元組序,主機位元組
網路位元組序與主機位元組序是計算機內存中數據存儲方式的區別,涉及到CPU的位元組類型。主機位元組序有兩種常見類型:Little endian(小端位元組序)和Big endian(大端位元組序)。Little endian遵循人類直觀的邏輯,將低位位元組存儲在內存地址較小的位置,高位位元組則在地址較大處。相反,Big endian將高位位元組放在低地址,低位位元組放在高地址。
網路位元組序在TCP/IP協議中統一規定,與CPU類型和操作系統無關,確保不同主機間數據傳輸的正確性,採用的是Big endian的排序方式。在編程中,socket函數提供了如htons(unsigned short從主機到網路位元組序轉換)和ntohl(unsigned long從網路到主機位元組序轉換)等轉換工具。在使用Little endian或Big endian系統時,需要確保代碼中的一致性,否則可能會導致數據解析錯誤,產生bug。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CPU和操作系統組合,其位元組序可能不同,例如x86系統為小端位元組序,而PowerPC系統則可能為大端位元組序。在編寫跨平台或網路程序時,要特別注意處理位元組序的轉換,以確保數據的正確性。
❷ 什麼是網路位元組序,主機位元組序
網路位元組序與主機位元組序
不同的CPU有不同的位元組序類型 這些位元組序是指整數在內存中保存的順序 這個叫做主機序
最常見的有兩種
1. Little endian:將低序位元組存儲在起始地址
2. Big endian:將高序位元組存儲在起始地址
LE little-endian
最符合人的思維的位元組序
地址低位存儲值的低位
地址高位存儲值的高位
怎麼講是最符合人的思維的位元組序,是因為從人的第一觀感來說
低位值小,就應該放在內存地址小的地方,也即內存地址低位
反之,高位值就應該放在內存地址大的地方,也即內存地址高位
BE big-endian
最直觀的位元組序
地址低位存儲值的高位
地址高位存儲值的低位
為什麼說直觀,不要考慮對應關系
只需要把內存地址從左到右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寫出
把值按照通常的高位到低位的順序寫出
兩者對照,一個位元組一個位元組的填充進去
例子:在內存中雙字0x01020304(DWORD)的存儲方式
內存地址
4000 4001 4002 4003
LE 04 03 02 01
BE 01 02 03 04
例子:如果我們將0x1234abcd寫入到以0x0000開始的內存中,則結果為
big-endian little-endian
0x0000 0x12 0xcd
0x0001 0x23 0xab
0x0002 0xab 0x34
0x0003 0xcd 0x12
x86系列CPU都是little-endian的位元組序.
網路位元組順序是TCP/IP中規定好的一種數據表示格式,它與具體的CPU類型、操作系統等無關,從而可以保證數據在不同主機之間傳輸時能夠被正確解釋。網路位元組順序採用big endian排序方式。
為了進行轉換 bsd socket提供了轉換的函數 有下面四個
htons 把unsigned short類型從主機序轉換到網路序
htonl 把unsigned long類型從主機序轉換到網路序
ntohs 把unsigned short類型從網路序轉換到主機序
ntohl 把unsigned long類型從網路序轉換到主機序
在使用little endian的系統中 這些函數會把位元組序進行轉換
在使用big endian類型的系統中 這些函數會定義成空宏
同樣 在網路程序開發時 或是跨平台開發時 也應該注意保證只用一種位元組序 不然兩方的解釋不一樣就會產生bug.
註:
1、網路與主機位元組轉換函數:htons ntohs htonl ntohl (s 就是short l是long h是host n是network)
2、不同的CPU上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位元組序也是不同的,參見下表。
處理器 操作系統 位元組排序
Alpha 全部 Little endian
HP-PA NT Little endian
HP-PA UNIX Big endian
Intelx86 全部 Little endian <-----x86系統是小端位元組序系統
Motorola680x() 全部 Big endian
MIPS NT Little endian
MIPS UNIX Big endian
PowerPC NT Little endian
PowerPC 非NT Big endian <-----PPC系統是大端位元組序系統
RS/6000 UNIX Big endian
SPARC UNIX Big endian
IXP1200 ARM核心 全部 Little endian
❸ 如何獲得Socket連接客戶端的IP地址
如果你測試訪問的時候,使用的是 localhost 進行訪問的,那麼伺服器端獲得的也就是127.0.0.1,因為localhost是一個環路地址,特殊的.
如果你是通過你的ip地址進行訪問的,那麼獲得的IP地址就會是正確的了.
-------
要通過自己本地的IP進行訪問,在控制面板的網路連接里找到本地連接,查看它的屬性,並找到"詳細信息"按鈕,點擊後彈出的對話框中IPV4地址就是本地地址.
或打開命令行,輸入 ipconfig /all 即可找到本地地址.
在瀏覽器中通過這個IP地址訪問,就不會是127.0.0.1了.
❹ 通過SOCKET句柄獲取連接客戶端的IP和埠的問題!
暫時還沒看出問題來,可以測試一下
1、判斷getpeername的返回值,若有錯誤,把錯誤代碼列印出來;
2、wsprintf函數是針對UNICODE字元的吧?為什麼不用sprintf?
3、你的備注里說因為網路傳送是低位先傳送,正確的應該是網路位元組序和主機位元組序的問題,在網路上使用網路位元組序,是高位先存。主機位元組序其實又包括大端和小端,而htons, htonl, inet_addr, inet_ntoa, inet_ntol這些函數就是用於實現主機位元組序和網路位元組序的轉換的,這些函數內部會根據大端還是小端來決定如何將數值轉換成網路位元組序。
❺ Socket編程
最近也在學 還有一個自己寫的C++聊天程序 有點大 下面是C寫的
sockets(套接字)編程有三種,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數據報套接字 (SOCK_DGRAM),原始套接字(SOCK_RAW);基於TCP的socket編程是採用的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基於UDP采 用的數據報套接字(SOCK_DGRAM).
1.TCP流式套接字的編程步驟
在使用之前須鏈接庫函數:工程->設置->Link->輸入ws2_32.lib,OK!
伺服器端程序:
1、載入套接字型檔
2、創建套接字(socket)。
3、將套接字綁定到一個本地地址和埠上(bind)。
4、將套接字設為監聽模式,准備接收客戶請求(listen)。
5、等待客戶請求到來;當請求到來後,接受連接請求,返回一個新的對應於此次連接的套接字(accept)。
6、用返回的套接字和客戶端進行通信(send/recv)。
7、返回,等待另一客戶請求。
8、關閉套接字。
客戶端程序:
1、載入套接字型檔
2、創建套接字(socket)。
3、向伺服器發出連接請求(connect)。
4、和伺服器端進行通信(send/recv)。
5、關閉套接字
伺服器端代碼如下:
#include <Winsock2.h>//加裁頭文件
#include <stdio.h>//載入標准輸入輸出頭文件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版本號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1.1版本的套接字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return;
}//載入套接字型檔,加裁失敗則返回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WSACleanup( );
return;
}//如果不是1.1的則退出
SOCKET sockSrv=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創建套接字(socket)。
SOCKADDR_IN addrSrv;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htonl(INADDR_ANY);//轉換Unsigned short為網路位元組序的格式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
addrSrv.sin_port=htons(6000);
bind(sockSrv,(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
//將套接字綁定到一個本地地址和埠上(bind)
listen(sockSrv,5);//將套接字設為監聽模式,准備接收客戶請求(listen)。
SOCKADDR_IN addrClient;//定義地址族
int len=sizeof(SOCKADDR);//初始化這個參數,這個參數必須被初始化
while(1)
{
SOCKET sockConn=accept(sockSrv,(SOCKADDR*)&addrClient,&len);//accept的第三個參數一定要有初始值。
//等待客戶請求到來;當請求到來後,接受連接請求,返回一個新的對應於此次連接的套接字(accept)。
//此時程序在此發生阻塞
char sendBuf[100];
sprintf(sendBuf,"Welcome %s to http://www.sunxin.org",
inet_ntoa(addrClient.sin_addr));
//用返回的套接字和客戶端進行通信(send/recv)。
send(sockConn,sendBuf,strlen(sendBuf)+1,0);
char recvBuf[100];
recv(sockConn,recvBuf,100,0);
printf("%s\n",recvBuf);
closesocket(sockConn);//關閉套接字。等待另一個用戶請求
}
}
客戶端代碼如下: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載入套接字型檔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WSACleanup( );
return;
}
SOCKET sockClien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創建套接字(socket)。
SOCKADDR_IN addrSrv;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inet_addr("127.0.0.1");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
addrSrv.sin_port=htons(6000);
connect(sockClient,(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向伺服器發出連接請求(connect)。
char recvBuf[100];和伺服器端進行通信(send/recv)。
recv(sockClient,recvBuf,100,0);
printf("%s\n",recvBuf);
send(sockClient,"This is lisi",strlen("This is lisi")+1,0);
closesocket(sockClient);關閉套接字。
WSACleanup();//必須調用這個函數清除參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