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計算機高手解釋一下 工作流系統 (Workflow systems)
工作流(Workflow)就是「業務過程的部分或整體在計算機應用環境下的自動化」,它主要解決的是「使在多個參與者之間按照某種預定義的規則傳遞文檔、信息或任務的過程自動進行,從而實現某個預期的業務目標,或者促使此目標的實現」。
簡單地說,工作流就是一系列段明模相互銜接、自動進行的業務活動或任務。一個工作流包括一組任務(或活動)及它們的相互順序關系,還包括流程及任務(或活動)的啟動和終止條件,以及對每個任務(或活動)的描述。
工作流在大多數的實際應用中的情況握緩可以這樣來簡單地描述:在網路、伺服器和多台計算機客戶端的硬體平台上,業務過程按照預先設定的規則並藉助應用程序和人對相關數據的處理而完成。例如,在日常辦公中,當撰寫好某份報告之後,可能需要將其提交給領導進行審閱或批示;審批意見可能需要匯集並提交給另外一個人,以便對報告進行進一步的修改。這樣,可能會形成同一篇文檔在多個人之間的順序或同時傳遞。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工作流技術來控制和管理文檔在各個計算機之間自動傳遞,而非手工傳遞。這就可以稱之為工作流。
類似的關於文檔的自動化處理只是工作流技術的一種簡單應用。事實上,工作流技術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完成更多更復雜的任務。如企業(或機構)內部的各種數據或信息的自動處理,多種業務流程的整合,企業(或機構)之間的數據交換,藉助Internet技術實現跨地域的數據傳輸和處理等等。
某產品銷售的工作流示意圖:
一、工作流發展
工作流技術起源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辦公自動化領域的研究,由於當時計算機尚未普及,網路技術水平還很低以及理論基礎匱乏,這項新技術並未取得成功。1983年至1985年間,在圖像處理領域和電子郵件領域出現了早期的含有工作流特徵的商用系統。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個人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以及信息化建設的日益完善,使得工作流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熱潮。1993年8月,第一個工作流技術標准化的工業組織——工作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簡稱WFMC,下同)成立。1994年,工作流管理聯盟發布了用於工作流管理系統之間互操作的工作流參考模型,並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工業標准。與此同時,關於工作流技術的學術研究也十分活躍,許多原型系統在實驗室里開發出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工作流技術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與之相關的標准規范、工作流引擎及商業產品不勝枚舉。人們在開發推廣工作流產品的同時,更加註重工作流的理論研究,以推動該項技術走向成熟。
二、工作流的特點
1,圖形化、可視化設計流程圖
2,支持各種復雜流程
3,組織結構級處理者指定功能
4,B/S結構,純瀏覽器應用
5,強大的安全性特色
6,表單功能強大,擴展便捷
7,靈活的外出、超時管理策略
8,處理過程可跟蹤、管理
9,豐富的統計、查詢、報表功能
10,與MAIL系統集成
三、工作流的優點
企業實施工作流管理所帶來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這包括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改善企業資源利用、提高企業運作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精力處理核心業務、跟蹤業務處理過程、量化考核業務處理的效率、減少浪費、增加利潤、充分發揮現有計算機網路資源的作用。實施工作流將達到縮短企業運營周期、改善企業內(外)部流程、優化並合理利用資源、減少人為差錯和延誤,提高勞動生產率等目的。
總結實施工作流帶來的好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要處理的事項已自動傳遞到個人電腦上
2,不再槐攔需要對員工進行流程的培訓,平滑實現流程變更
3,員工只需將精力集中在處理自己關心的數據上
4,隨時得到歷史數據
5,隨時生成處理效率報表
6,達到無紙化辦公的目標
7,完全支持移動辦公,使作業同步化
8,科學管理更進一層,辦公效率明顯提高
9,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有提升
10,通過流程自動化與資料庫集成,以及各類表單統計查詢功能,提高決策能力
四、工作流WorkFlow技術構架
五、工作流是如何實現的
工作流的實施需要三個基本步驟:映射、建模和管理。映射是第一個步驟,其首要任務是確定並且文檔化組織內全部現有的手工和自動化的業務流程;建模則是開發一個有助於建成流線型業務過程的模型。第三階段是軟體實施以及跨越全部工作部門、業務單元甚至是整個企業的無縫系統集成。
為了確保工作流系統能夠「無縫地」實施到組織機構中,項目組都必須遵從已經定義好的、經過實踐確認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並且在每個工作階段都必須有可以度量的結果。一個深思熟慮的實施計劃被有經驗的團隊執行,是成功地採用和實施工作流的決定因素。下圖描述了一個推薦的、可供典型組織機構採納的高層工作流(實施流程)。下面按圖中步驟具體闡述。
建立項目管理辦公室
項目管理辦公室的組成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項目管理辦公室的成員須經過嚴格謹慎挑選,他們必須在恰當的程度上廣泛代表組織內的業務、運營、IT以及審計等部門。產品供應方的產品專家、技術支持人員和管理人員也必須參與其中,以與用戶互補。通常在PMO中還包含變更管理顧問,有助於形成組織中人員思路的多樣化。每個成員的角色和責任必須定義清楚。PMO從整體上確立項目的實施范圍、目標、實施時間框架以及優先順序等等。PMO也負責管理和跟蹤項目進度、設定檢測項目是否成功的指標,以及定期向高層匯報項目狀況等。
業務分析
項目組將分析用戶現有的業務流程,找出哪些流程需要優化和改進以達到上佳效果,並分析每個流程的時間線和期望的結果。他們將與關鍵人員進行座談,收集和鑒別正確的信息及數據,從而決定工作流系統如何滿足需求。接下來的業務分析將辨別出哪些流程可以被優化、自動化、流線型化,哪些流程甚至需要重新設計。
確定目標
確定上佳目標是建立在業務流程詳細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工作流項目的目標定義應該清晰並可以進行驗證,好的目標意味著項目的成功。在實施過程的每一個階段,項目組必須確認達到的結果是他們所期望的結果。例如,如果目標是縮短開發票周期兩周,則必須分析現有的時間跟蹤、記賬和開發票等流程。
確定實施計劃
目標確立後,由用戶和軟體供應商組成的項目組展示工作流解決方案具備的各種模塊,根據用戶提出的特定需求定義他們的功能和特性,並基於業務的優先順序,共同決定每個模塊的上線時間。
將業務流程在工作流系統中建立模型
在實施過程中建立業務模型是一個極重要的步驟。用戶應當緊密地同軟體產品應用專家進行合作,以在易用性和功能需求之間達到平衡。
用戶可以在部署階段前對模型進行測試,以確保該模型符合實際要求且沒有過多的開銷。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這個建模步驟沒有完全正確地完成,將導致錯誤的報表或者多餘的管理工作。
實現流程和軟體集成
在這個階段,項目組將確定現有的需要與工作流系統交互的流程與系統。如果處理不當,新舊流程的集成將導致失敗。流程集成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多系統之間消除或者最小化冗餘數據,並在多個系統間復制這些數據。流程必須緊密集成,數據必須能跨越不同的流程和應用,順暢流動。
項目組也必須確保工作流系統符合用戶組織機構的安全標准,這一點經常在部署階段前被忽視。
部署工作流系統
部署工作流系統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自然是技術部分,涵蓋了硬體和軟體的安裝、備份、恢復以及網路安裝等等,這與一般的IT應用實施相似。
第二部分是指上線試運行。試運行小組應具有真正的代表性。項目組必須與試運行小組就項目的重要性進行溝通,並確保提供足夠的培訓,使得試運行小組能夠對試運行工作得心應手。建議項目組建立清晰的溝通渠道,保證在試運行期間可以及時反饋用戶的意見和建議。試運行將使項目組鑒別出原來設計和計劃的弱點和缺點,並在大規模上線運行前加以解決。這也可以提高用戶對於新流程的接受程度,因為用戶感到他們也參與了項目的開發部分,解決方案不是強加給他們的。
一般認為,採用階段性實施工作流系統可使用戶更快地獲得效益。因為用戶可以更有效地漸進學習新系統,取得立竿見影的效益。階段性實施還給予用戶更多的時間了解、評估他們進一步的需求,使得項目實施期間的修改更加容易。另外,階段性實施項目降低了風險。
系統評估
特別注意,在每一個階段完成後,項目組都應該基於項目開始時設定的目標,對已經完成的結果進行評估,同時分析所達到的結果,並與最初的設計目標相對照。為了確保工作流解決方案在現有的業務環境中優化出更理??通,以了解什麼需要更改。
系統支持
為確保實施成功,更佳地使用工作流軟體,組織機構必須進行服務投資,組織機構應該委派專業人員提供第一線的服務,也應負責與供應商簽訂合同,以獲得第二級支持。
六、工作流適用行業
消費品行業,製造業,電信服務業,銀證險等金融服務業,物流服務業,物業服務業,物業管理,大中型進出口貿易公司,政府事業機構,研究院所及教育服務業等,特別是大的跨國企業和集團公司。
七、工作流具體應用
關鍵業務流程: 訂單、報價處理、采購處理、合同審核、客戶電話處理、供應鏈管理等
行政管理類:出差申請、加班申請、請假申請、用車申請、各種辦公用品申請、購買申請、日報周報等凡是原來手工流轉處理的行政表單。
人事管理類: 員工培訓安排、績效考評、職位變動處理、員工檔案信息管理等。
財務相關類: 付款請求、應收款處理、日常報銷處理、出差報銷、預算和計劃申請等。
客戶服務類: 客戶信息管理、客戶投訴、請求處理、售後服務管理等管理等。
特殊服務類: ISO系列對應流程、質量管理對應流程、產品數據信息管理、貿易公司報關處理、物流公司貨物跟蹤處理等各種通過表單逐步手工流轉完成的任務均可應用工作流軟體自動規范地實施。
作為一個成熟穩定的工作流產品,不僅提供日常辦公和關鍵業務流程智能化管理,而且能根據公司的特殊實際要求輕松方便地隨時定製各種流程,並可實現不同角色不同的跟蹤、查詢、統計、列印等強大功能
結論
許多組織機構都有雄心勃勃的計劃,為了能夠奪回失去的時間和獲得競爭優勢,希望能夠以大的步伐,更深(企業級或多級)、更廣(多應用)和更快(短時間)地進入數字工作流時代。我經常發現他們因為許多原因而慘遭失敗。根據我個人經驗,明智的做法是從小的范圍開始做起,並隨著工作流的成長而逐步做大。階段性實施提供了轉換到新的流程的平穩方法。由於用戶看到了效益,使得用戶更易於接納新的工作流程。階段性實施的另一個原因,是用戶不能夠承受一下子丟棄原有的全部流程,從零開始。組織機構應該在當前業務過程中最沒有效率的地方,集中尋找他們的「痛處」,然後利用「案例驅動」原則影響他們。
組織機構也必須認識到,當計劃實施一個新的工作流程時,行政力量和企業文化必須要考慮進去。
成功與否的最後一個關鍵要素就是「人」。當我們改變業務流程時,技術是一個方面,但更大的挑戰來自員工。的確,數字工作流系統要分階段進行,使人們「漸進式」地取得經驗,而不是「革命式」地得到經驗。
工作流:workflow
今天講的是工作流系統
什麼是工作流系統: 工作流(Workflow)就是「業務過程的部分或整體在計算機應用環境下的自動化」,它主要解決的是「使在多個參與者之間按照某種預定義的規則傳遞文檔、信息或任務的過程自動進行,從而實現某個預期的業務目標,或者促使此目標的實現」。
簡單地說,工作流系統就是一系列相互銜接、自動進行的業務活動或任務。//一個工作流包括一組任務(或活動)及它們的相互順序關系,還包括流程及任務(或活動)的啟動和終止條件,以及對每個任務(或活動)的描述
例如,在日常辦公中,當撰寫好某份報告之後,可能需要將其提交給領導進行審閱或批示;審批意見可能需要匯集並提交給另外一個人,以便對報告進行進一步的修改。這樣,可能會形成同一篇文檔在多個人之間的順序或同時傳遞。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工作流技術來控制和管理文檔在各個計算機之間自動傳遞,而非手工傳遞。這就可以稱之為工作流。
工作流技術架構(圖片)
詞語解釋
Middleware 中間件
Runtime 運行時間
Prebuilt 之前建立
Flowchart 流程圖,作業圖
Subsystem 子系統
工作流(Workflow)的優點
企業實施工作流管理所帶來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這包括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改善企業資源利用、提高企業運作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精力處理核心業務、跟蹤業務處理過程、量化考核業務處理的效率、減少浪費、增加利潤、充分發揮現有計算機網路資源的作用。實施工作流將達到縮短企業運營周期、改善企業內(外)部流程、優化並合理利用資源、減少人為差錯和延誤,提高勞動生產率等目的。
總結實施工作流帶來的好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要處理的事項已自動傳遞到個人電腦上
2,不再需要對員工進行流程的培訓,平滑實現流程變更
3,員工只需將精力集中在處理自己關心的數據上
4,隨時得到歷史數據
5,隨時生成處理效率報表
6,達到無紙化辦公的目標
7,完全支持移動辦公,使作業同步化
8,科學bsp; 9,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有提升
10,通過流程自動化與資料庫集成,以及各類表單統計查詢功能,提高決策能力
組織的本質:1 是參與者與技術的聚集
2. 由總體的目標約束
組織的種類:1 理性的(整個集體是追求相當明確的目標和顯示出相當高的固定社會結構,如商業) 2 natural(整個集體有同樣的興趣,並且樂於集體活動,如慈善機構)
3. 開放式的組織
數據流中的組織運用:理性的組織是用於計算機化中最成功的 數據流也同時對自然的和開放式的組織進行計算機化
數據流系統的一個聯系:1 消息系統 2 工作項目 3 業務規則 4 流程圖
消息系統:兩類:1 數據流能識別的格式,2 不能識別格式
工作項目 一個工作項目具體說明一個需要被工作者執行的任務
數據流系統的任務是和工作項目相協調
業務規則: 一個典型的數據流有許多業務邏輯塊所組成
在其生命周期內,業務規則在任何時候受限於數據流
業務規則在模型化組織時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業務規則的起因:---
流程圖:在數據流中一個主要模型結構是流程圖
Synchronize ; 相協調; 暫停 解決數據流的例子記憶功能
運行時(runtime)運行語言:--
主機運行一般在組織的伺服器,也可在客戶端
數據流的中間件框架{中間件」簡單解釋:為了解決應用程序對網路過分依賴的問題採取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在客戶機和伺服器之間加一層軟體。}
執行這些工作:1 初始化和終止
2.執行:即執行在模型中明確規定的行為
3 長期數據流運行的管理
4 管理長期和短期的交易
演講稿
在英語中working with the flow 是隨波逐流的意思,但在這里表示工作流.
工作流的實質:在一個機構內,通過用電子文檔來替換紙張文檔系統,從而實現文檔處理過程的自動化。我們可以將整個業務過程看作是一條河,其中流過的就是工作流。
數據流應用的產生的發展是以下兩個因素的結果:
在這里 有兩個關鍵字 在計算機環境下 以及自動化(辦轉學手續的例子)
數據流如郵件,電子郵件,活動和信息。
數據流的傳遞 是在一定的邏輯和規則下進行的。
無縫集成系統 就是 實現了平台管理的不同系統間信息交換和數據共享,
那麼工作流系統是如何開始被人們所應用的呢?
下面介紹一下工作流中的專業術語
工作項目 一個工作項目具體說明一個需要被工作者執行的任務。打個比方說,就像我們編程時,給出提示信息,讓操作者輸入所需信息。
業務規則: 一個典型的數據流有許多業務邏輯塊所組成
在其生命周期內,業務規則在任何時候受限於數據流
業務規則在模型化組織時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定義和運行一個數據模型:是一個很復雜的工作,要有重要的體系結構,設計,和發展工作,並且工作永遠都不會結束,因為模型必須一直調整來反映變化的存在的組織環境。
結論:工作流的核心部分是組織工作的模型,這個模型被用於編譯許多部分用來運行一個組織。
接著是已經被廣泛應用的一些工作流軟體
MRP-III
是由MRP-II與JIT(Just In Time,准時制生產)的混合加上專家系統(ES)、並行工程(CE)和承擔該系統運行的管理人員融為一體而成。
ERP
ERP的基本思想是將製造企業的製造流程看作是一個緊密連接的供應鏈,其中包括供應商、製造工廠、分銷網路和客戶;將企業內部劃分成幾個相互協同作業的支持集團,如財務、市場、銷售、質量、工程等,還包括競爭對手的監視管理。
與以往已經被採用的企業IT應用體系,例如MRPII或ERP相比,WFMS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從用戶的角度,WFMS帶來(或將要帶來)的變化是極其強烈的,甚至可以形容為一種用戶「夢想」的實現。
在一些老的「模塊化」的產品中,系統的設計是通常是基於任務分割的,作業項目之間是分裂的。面向對象的技術,並不能直接解決這個的問題,相反,往往使系統變得更加混亂和瑣碎。從操作上,典型地,我們必須不斷地在層次結構的功能表(比如下拉菜單)或對象之間「進進退退」,或者在「神出鬼沒」的對象以及相關菜單中捉迷藏。
工作流管理系統是一個真正的「人-機」系統,用戶是系統中的基本角色,是直接的任務分派對象,他或她可以直接看到電腦針對自己列出的「任務清單」,跟蹤每一項任務的狀態,或繼續一項任務,而不必從一個模塊退出,進入另一個模塊,搜索相應任務的線索。前者是面向功能或對象的,而後者是直接面向用戶的。這樣,用戶的任務分派和任務的完成狀態,可以被最大程度地電腦化和受到控制。
現在的典型工作流產品是客戶-服務軟體。而日益增長的重要途徑是通過萬維網界面,它可以令客戶或遠程的職員更好地參與。工作流的定義經常是藉助於圖形化工具,依照業務過程實例的情況定義相應工作的安排。
1. 已經能夠持續自動產生大量的細節數據。這類數據最早出現於傳統的銀行和股票交易領域,現在則也出現在地質測量、氣象、天文觀測等方面。尤其是互聯網(網路流量監控,點擊流)和無線通信網(通話記錄)的出現,產生了大量的數據流類型的數據。我們注意到這類數據大都與地理信息有一定關聯,這主要是因為地理信息的維度較大,容易產生這類大量的細節數據。
2. 需要以近實時的方式對更新流進行復雜分析。對以上領域的數據進行復雜分析(如趨勢分析,預測)以前往往是(在數據倉庫中)離線進行的,然而一些新的應用(尤其是在網路安全和國家安全領域)對時間都非常敏感,如檢測互聯網上的極端事件、欺詐、入侵、異常,復雜人群監控,趨勢監控(track trend),探查性分析(exploratory analyses),和諧度分析(harmonic analysis)等,都需要進行聯機的分析。
OSWorkflow是一個靈活的工作流引擎,設計成可嵌入到企業應用程序中。它提供了許多的持久化API支持包括:EJB,Hibernate,JDBC和其它。OSWorkflow還可以與Spring集成。
jBpm是一個靈活可擴展的工作流管理系統。作為 jBpm運行時server輸入的業務流程使用簡單強大的語言表達並打包在流程檔案中。jBmp將工作流應用開發的便利性和傑出的企業應用集成(EAI)能力結合了起來。jBmp包括一個Web應用程序和一個日程安排程序。jBmp是一組J2SE組件,可以作為J2EE應用集群部署。
OpenWFE是一個開放源碼的Java工作流引擎。它是一個完整的業務處理管理套件:一個引擎,一個工作列表,一個Web界面和一個反應器(存放自動代理)。它可以可以跟你的程序很好的給合。
Werkflow是一個靈活可擴展的基於流程和狀態的工作流引擎。它的目標是滿足可以想像的所有工作流程,從企業級的業務流程到小范圍的用戶交互流程。通過使用可插拔和分層結構,可以方便地容納各種工作流語義。
OFBiz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開源項目,提供了創建基於最新J2EE/XML規范和技術標准,構建大中型企業級、跨平台、跨資料庫、跨應用伺服器的多層、分布式電子商務類WEB應用系統的框架。 OFBiz最主要的特點是OFBiz提供了一整套的開發基於Java的web應用程序的組件和工具。包括實體引擎, 服務引擎, 消息引擎, 工作流引擎, 規則引擎等。
② 什麼是JAVA工作流引擎
正好我也在學習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是業務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自動化,在此過程中,文檔、信息或任務按照一定的過程規則流轉,實現組織成員間的協同工作,以達到業務的整體目標。
工作流管理系統是支持企業經營過程高效執行並監控其執行過程的計算機軟體系統。
典型的WFMS至少由如下幾個模塊組成:業務流程建模定義工具、過程定義、工作流執行環境(引擎)、任務管理。當然還會包括應用和IT工具。
常用的工作流引擎有osworkflow,jbpm,shark。剛學習了一點osworkflow,現在轉向jbpm,公司要求,沒辦法。
osworkflow,最大特點就是靈活,這個網上都說遍了。也就是說它提供了一個引摯,在此基礎上你可以進行擴展,可以自已寫一些條件、動作類,只是繼承它的介面就行,不需要修改它的源代碼。他只提供一個工作流控制框架給你,他也只專注於管理工作流自身的東西,對其他的東西不管,其他的功能對他來說都只是一個插件組件。所以你可以自己擴展裡面的功能,例如用戶管理模式,工作流本身不帶用戶模式,他公司的另外一個項目osuser,可以結合使用來管理用戶許可權,當然你可以不用osuer,自己建立自己的用戶模式,其實就是建立自己的運行判斷條件;支持多種插件式的持久化機制;他的數據表也很少,就三個……
下面是引用其他網頁的話:
Shark的流程定義語言是XPDL,我們知道,XPDL的兩個最重要的概念是Process和Activity。XPDL中的Activity是基於UML1.x中的活動圖的概念。活動圖天生的適於工作流程建模,它相對於狀態圖的一個最大的優點是容易做並發線程的分叉控制,這些並發線程可以同時執行也可以順序執行;它還有一個優點是有泳道的概念,可以控制工作流引擎中的任務的產生。Shark的如來神掌是活動圖。
Osworkflow的如來神掌又是什麼呢?我們知道,它有個重要概念是State……呵呵,我們知道了,它的如來神掌是FSM。不知道FSM是什麼東西??那你讀大學時肯定不是好學生;當然了,不知道也不打緊,你把他類似理解為狀態圖就可以了。Osworkflow中的State是由step和status聯合表達的,一個State就是一個step中的某個status;而state的轉換由action來驅動,類似狀態圖中的event,因為一個event對應一個action嘛。
Jbpm的如來神掌就沒有上面的簡單了,它結合應用了狀態圖+活動圖+PetriNet的知識,而且,這里的活動圖還是UML2.0版的。UML2.0的活動圖中,節點不叫活動(Activity)而叫動作(action),活動成了一個高層次的概念,它包含一個動作序列。一個活動圖展現一系列的動作,這些動作組成了活動。Jbpm把action也改名了,稱為state。Jbpm使用的狀態圖的概念有transition/event等,這個自己去看吧。Jbpm來內部實現中還採用了PetriNet的概念,如token,signal等。什麼?又不知道PetriNet什麼東東?那你大學是學計算機的嗎?不是?那你可能是學文科的,學機械/電氣/土木工程/交通運輸等專業都有接觸PetriNet的課程,如果沒有學過,還是看看jbpm吧,反正我們也不搞理論,知道大致概念就行。
③ 什麼是工作流技術
工作流:
根據 WfMC 的定義,工作流(Workflow)就是自動運作的業務過程部分或整體,表現為參與者對文件、信息或任務按照規程採取行動,並令其在參與者之間傳遞。簡單地說,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銜接、自動進行的業務活動或任務。
工作流是針對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規活動而提出的一個概念。通過將工作活動分解成定義良好的任務、角色、規則和過程來進行執行和監控,達到提高生產組織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工作流技術為企業更好地實現經營目標提供了先進的手段。
1993年,國際工作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的成立標志著工作流技術開始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為了實現不同工作流產品之間的互操作,WfMC在工作流管理系統的相關術語、體系結構及應用編程介面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標准。工作流管理聯盟給出的工作流定義是:工作流是指整個或部分經營過程在計算機支持下的全自動或半自動化。在實際情況中可以更廣泛地把凡是由計算機軟體系統(工作流管理系統)控制其執行的過程都稱為工作流。
一個工作流包括一組活動及它們的相互順序關系,還包括過程及活動的啟動和終止條件,以及對每個活動的描述。工作流管理系統指運行在一個或多個工作流引擎上用於定義、實現和管理工作流運行的一套軟體系統,它與工作流執行者(人、應用)交互,推進工作流實例的執行,並監控工作流的運行狀態。
一、工作流管理:
通常,工作流管理系統指運行在一個或多個稱為工作流機的軟體上的用於定義、實現和管理工作流運行的一套軟體系統,它和工作流執行者(人、應用)交互,推進工作流實例的執行,並監控工作流的運行狀態。在這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工作流管理系統不是企業的業務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工作流管理系統為企業的業務系統運行提供一個軟體支撐環境,非常類似於在單個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只不過工作流管理系統支撐的范圍比較大、環境比較復雜而已,所以也有人稱工作流管理系統是業務操作系統(BOS - 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在工作流管理系統的支撐下,通過集成具體的業務應用軟體和操作人員的界面操作,才能夠良好地完成對企業經營過程運行的支持。所以,工作流管理系統在一個企業或部門的經營過程中的應用過程是一個業務應用軟體系統的集成與實施過程。
二、工作流管理系統:
工作流管理系統可以用來定義與執行不同覆蓋范圍(單個工作者、部門、全企業、企業間)、不同時間跨度(分鍾、小時、天、月)的經營過程。這完全取決於實際應用背景的需求。按照經營過程以及組成活動的復雜程度的不同,工作流管理系統可以採取許多種實施方式,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所應用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支撐系統結構會有很大的差別。工作流管理系統的實際運行環境可以是在一個工作組內部或者在全企業的所有業務部門。
三、業務過程:
業務過程(business process)就是活動的集合,這些活動均關聯於特定的託付事項(commitment),為過程的產出增值。相對於「工作流」,業務過程是一個更一般化的統稱,而工作流這個詞,則已經不能僅從字面含義或原理上去理解,它已經被賦予了更深一層的特定含義——專指基於信息技術規劃、運作、管理的業務過程。
四、自動與協調:
「自動」(automate)是工作流的一個特徵,但這主要是指它自動進行的特徵,而不是說沒有人的參與。工作流實際上是一個人-電腦協調的混合過程,在一個實際的工作流中,通常總有些步驟是人完成的。協調是工作流管理的一個目標或者特徵,這包括了人與人、人與電腦,電腦(軟體)之間等多種層面的含義。
五、監察與控制:
監察(Monitoring)與控制(Contorl)是工作流系統的重要功能與特徵。這不僅包括對正在發生的業務過程(工作流),還包括它的定義或改變(比如BPR的過程)。這是工作流系統帶給我們的明顯好處之一。
六、標准化:
作流的概念被明確提出並得到重視的同時,人們就認識到了「標准化」在其中的重要性,有關工作流的標准開發和推廣,基本是與「工作流」的開發和推廣同步進行的。在這方面目前的權威性機構,是「工作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它成立於1993年8月,目前已擁有 130 余個成員,成員包括工作流產品的供應者、應用者,有關大學和研究機構和個人,是一個國際性的非贏利組織。在最近的投資成員(Funding members)清單中,可以看到諸如 Baan, HP, IBM, Microsoft, Oracle, Peplesoft, SAP AG, Xerox 等機構。
七、工作流與重規劃:
從邏輯上,對工作流的關注和研究可以看作是對業務過程重規劃(BPR)的一種深化。BPR的觀點,要求我們將眼光投向實際業務進行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應當是什麼樣的,怎樣分析、構造?工作流就是一個具體的、操作性的答案,它可以令我們從神秘的、難以預測和控制的「頭腦風暴式」的「藝術的」業務過程創造,變成解析的、技術的、可控制和預測的工程化過程,如此,才真正體現出 re-engineering 中 engineering 的意義。
工作流與 BPR 的概念,已經被幾乎所有的研究者聯系在一起研究和應用。在這個領域有一個非常活躍的組織,即國際工作流與重規劃協會( Workflow And Re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WARIA)。
八、工作流與企業工程:
無論從理論、方法上,還是對象、內容上,我們都有理由將「工作流」看作是企業工程的一部分。實際上,已有的關於工作流體系的描述,本身就是一個通用的業務模型框架。僅僅囿於工作流是不夠的,必須對整個體系的目標及所有相關要素綜合考慮——這正是企業工程。
九、工作流與IT應用體系:
與以往已經被採用的企業 IT 應用體系,例如 MRPII 或 ERP 相比,WFMS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ERP的概念並不確定,我這里僅指其基本或較早期的含義而言)。從用戶的角度,WFMS帶來(或將要帶來)的變化是極其強烈的,甚至可以形容為一種用戶「夢想」的實現。
在一些老的「模塊化」的產品中,系統的設計是通常是基於任務分割的,作業項目之間是分裂的。面向對象的技術,並不能直接解決這個的問題,相反,往往使系統變得更加混亂和瑣碎。從操作上,典型地,我們必須不斷地在層次結構的功能表(比如下拉菜單)或對象之間「進進退退」,或者在「神出鬼沒」的對象以及相關菜單中捉迷藏。
工作流管理系統是一個真正的「人-機」系統,用戶是系統中的基本角色,是直接的任務分派對象,他或她可以直接看到電腦針對自己列出的「任務清單」,跟蹤每一項任務的狀態,或繼續一項任務,而不必從一個模塊退出,進入另一個模塊,搜索相應任務的線索。前者是面向功能或對象的,而後者是直接面向用戶的。這樣,用戶的任務分派和任務的完成狀態,可以被最大程度地電腦化和受到控制。
現在的典型工作流產品是客戶-服務軟體。而日益增長的重要途徑是通過萬維網界面,它可以令客戶或遠程的職員更好地參與。工作流的定義經常是藉助於圖形化工具,依照業務過程實例的情況定義相應工作的安排
OA(辦公自動化): 引自肖淑男 2001-2-20
通常,OA 就是辦公自動化,英文Office Automation的縮寫。通過流程或特定環節與日常事務聯系在一起,使公文在流轉、審批、發布等方面提高效率,實現辦公管理規范化和信息規范化,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的一套系統的統稱。
多年來,OA尚無一個確切的定義,人們對OA的看法和理解各有不同。筆者認為:OA本身就不是一個有確定界定的概念,它是一個過程、一種境界。它隨技術的發展而發展,隨人們辦公方式和習慣以及管理思想的變化而變化。在技術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人們給OA賦予了不同的內容和新的想像,技術與管理的進步給OA打下了每一步發展的歷史烙印。同時,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人對OA的看法和理解也各有不同。也許正是OA這種變化和發展的特點使之成為30多年來常新不衰的話題。
現在有一種較普遍的偏見:認為OA僅僅是諸如公文流轉、收發文管理、檔案管理、會議安排、文獻檢索、電子表格、電子郵件等等這些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和交換過程,面向的用戶群也只是機關辦公室或企業的職能部門、文秘部門。其實,今天看來,OA應有更豐富的內容和層面,更廣泛的用戶群。以下是筆者對OA在功能上以及所涉及的技術范疇的膚淺理解,願與同行商榷。
功能方面:廣義面言,OA應該是一個企業除了生產控制之外的一切信息處理與管理的集合。它面向不同層次的使用者,便有不同的功能表現:
對於企業高層領導而言,OA是決策支持系統(DSS)。OA運用科學的數學模型,結合企業內部/外部的信息為條件,為企業領導提供決策參考和依據;
對於中層管理者而言:OA是信息管理系統(IMS),OA利用業務各環節提供的基礎「數據」,提煉出有用的管理「信息」,把握業務進程,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經營效率;
對於普通員工而言:OA是事務/業務處理系統。OA為辦公室人員提供良好的辦公手段和環境,使之准確、高效,愉快地工作。
技術范疇:OA是計算機技術在辦公業務中的合理應用。計算機技術是OA的前提。如果脫離計算機技術面闊談OA,無異於痴人說夢。沒有計算機技術,OA便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計算機對信息的存儲與處理能力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辦公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如:要建立決策支持系統,則需要數據倉庫 、OLAP等技術;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則要有資料庫、程序設計語言等技術;要建立事務/業務處理系統,則離不開資料庫、設計良好的人機界面和工作流控制、OLTP等技術。
OA是利用通信技術來實現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及人與人的交流。通信技術是OA的基礎。現代辦公室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一個團隊的協同工作,團隊中成員之間的協調、合作離不開通信技術;現代辦公室也不再是閉門造車,企業需要與外界廣泛的信息交流,這更離不開通信技術。沒有通信技術的支持,OA便成空中樓閣。
OA是科學的管理思想在先進的技術手段下的物化。科學的管理思想是實現OA的核心。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僅僅是為實現OA打下了基礎,提供了可能。要真正實現OA,還需物化人類思維中科學管理的內容。正如僅有優質的畫筆、畫板、顏料而沒有達.芬奇,就不會有蒙娜尼莎的微笑一樣。不體現人類管理智慧,就不會有真正的OA,如果有,也只是技術的堆砌和擺設。
由此而知,OA是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與科學的管理思想完美結合的一種境界和理想。我們一直在為實現OA而努力,但我們的成果僅僅是在某些環節、某些方面、部分地實現了OA的功能,與真正的OA尚有差距,差距的根本在於應用系統對管理思想的實現方面。一等一科技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