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android平台的英文詞典源代碼

android平台的英文詞典源代碼

發布時間:2024-11-19 14:27:45

A. 簡易電子詞典 無需資料庫 用map添加單詞及含義的 java代碼

public class Test4 {
static Map<String, String> map = new TreeMap<String, String>();
static {
map.put("watermelon", "西瓜");
map.put("banana", "香蕉");
map.put("strawberry", "草莓");
map.put("apple", "蘋果");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請輸入單詞");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 (sc.hasNext()) {
String str1 = sc.nextLine();
if(str1.equals("退出")){
return;
}
else if (map.containsKey(str1)) {
System.out.println(map.get(str1));

} else{
System.out.println("次單詞為新詞,添加意思");
Scanner sc1 = new Scanner(System.in);
String str2=sc1.nextLine();
map.put(str1, str2);
System.out.println("添加成功。");
}
}
}

}

B. Android四大組件是什麼講講你對它們的理解

Android有四大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Content Provider。

Activity

做一個完整的Android程序,不想用到Activity,真的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除非是想做綠葉想瘋了。因為Activity是Android程序與用戶交互的窗口,在我看來,從這個層面的視角來看,Android的Activity特像網站的頁面。

Activity,在四大組件中,無疑是最復雜的,這年頭,一樣東西和界面掛上了勾,都簡化不了,想一想,獨立做一個應用有多少時間淪落在了界面上,就能琢磨清楚了。從視覺效果來看,一個Activity占據當前的窗口,響應所有窗口事件,具備有控制項,菜單等界面元素。從內部邏輯來看,Activity需要為了保持各個界面狀態,需要做很多持久化的事情,還需要妥善管理生命周期,和一些轉跳邏輯。對於開發者而言,就需要派生一個Activity的子類,然後埋頭苦幹上述事情。對於Activity的更多細節,先可以參見:reference/android/app/Activity.html。後續,會獻上更為詳盡的剖析。

Service

服務,從最直白的視角來看,就是剝離了界面的Activity,它們在很多Android的概念方面比較接近,都是封裝有一個完整的功能邏輯實現,只不過Service不拋頭露臉,只是默默無聲的做堅實的後盾。

但其實,換個角度來看,Android中的服務,和我們通常說的Windows服務,Web的後台服務又有一些相近,它們通常都是後台長時間運行,接受上層指令,完成相關事務的模塊。用運行模式來看,Activity是跳,從一個跳到一個,呃...,這有點像模態對話框(或者還像web頁面好了...),給一個輸入(抑或沒有...),然後不管不顧的讓它運行,離開時返回輸出(同抑或沒有...)。

而Service不是,它是等,等著上層連接上它,然後產生一段持久而纏綿的通信,這就像一個用了Ajax頁面,看著沒啥變化,偷偷摸摸的和Service不知眉來眼去多少回了。

但和一般的Service還是有所不同,Android的Service和所有四大組件一樣,其進程模型都是可以配置的,調用方和發布方都可以有權利來選擇是把這個組件運行在同一個進程下,還是不同的進程下。這句話,可以拿把指甲刀刻進腦海中去,它凸顯了Android的運行特徵。如果一個 Service,是有期望運行在於調用方不同進程的時候,就需要利用Android提供的RPC機制,為其部署一套進程間通信的策略。

Android的RPC實現,如上圖所示(好吧,也是從SDK中拿來主義的...),無甚稀奇,基於代理模式的一個實現,在調用端和服務端都去生成一個代理類,做一些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事情,使得調用端和伺服器端都可以像調用一個本地介面一樣使用RPC介面。

Android中用來做數據序列化的類是Parcel,參見:/reference/android/os/Parcel.html,封裝了序列化的細節,向外提供了足夠對象化的訪問介面,Android號稱實現非常高效。

還有就是AIDL (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 ,一種介面定義的語言,服務的RPC介面,可以用AIDL來描述,這樣,ADT就可以幫助你自動生成一整套的代理模式需要用到的類,都是想起來很乏力寫起來很苦力的那種。更多內容,可以再看看:guide/developing/tools/aidl.html,如果有興致,可以找些其他PRC實現的資料lou幾眼。

關於Service的實現,還強推參看API Demos這個Sample裡面的RemoteService實現。它完整的展示了實現一個Service需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定義好需要接受的Intent,提供同步或非同步的介面,在上層綁定了它後,通過這些介面(很多時候都是RPC的...)進行通信。在RPC介面中使用的數據、回調介面對象,如果不是標準的系統實現(系統可序列化的),則需要自定義aidl,所有一切,在這個Sample里都有表達,強薦。

Service從實現角度看,最特別的就是這些RPC的實現了,其他內容,都會接近於Activity的一些實現,也許不再會詳述了。

Broadcast Receiver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常需要等,等待系統抑或其他應用發出一道指令,為自己的應用擦亮明燈指明方向。而這種等待,在很多的平台上,都會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比如,在Symbian中,你要等待一個來電消息,顯示歸屬地之類的,必須讓自己的應用忍辱負重偷偷摸摸的開機啟動,消隱圖標隱藏任務項,潛伏在後台,監控著相關事件,等待轉瞬即逝的出手機會。這是一件很發指的事情,不但白白耗費了系統資源,還留了個流氓軟體的罵名,這真是賣力不討好的正面典型。

在Android中,充分考慮了廣泛的這類需求,於是就有了Broadcast Receiver這樣的一個組件。每個Broadcast Receiver都可以接收一種或若干種Intent作為觸發事件(有不知道Intent的么,後面會知道了...),當發生這樣事件的時候,系統會負責喚醒或傳遞消息到該Broadcast Receiver,任其處置。在此之前和這以後,Broadcast Receiver是否在運行都變得不重要了,及其綠色環保。

這個實現機制,顯然是基於一種注冊方式的,Broadcast Receiver將其特徵描述並注冊在系統中,根據注冊時機,可以分為兩類,被我冠名為冷熱插拔。所謂冷插拔,就是Broadcast Receiver的相關信息寫在配置文件中(求配置文件詳情?稍安,後續奉上...),系統會負責在相關事件發生的時候及時通知到該Broadcast Receiver,這種模式適合於這樣的場景。某事件方式 -> 通知Broadcast -> 啟動相關處理應用。比如,監聽來電、郵件、簡訊之類的,都隸屬於這種模式。而熱插拔,顧名思義,插拔這樣的事情,都是由應用自己來處理的,通常是在 OnResume事件中通過registerReceiver進行注冊,在OnPause等事件中反注冊,通過這種方式使其能夠在運行期間保持對相關事件的關注。比如,一款優秀的詞典軟體(比如,有道詞典...),可能會有在運行期間關注網路狀況變化的需求,使其可以在有廉價網路的時候優先使用網路查詢詞彙,在其他情況下,首先通過本地詞庫來查詞,從而兼顧腰包和體驗,一舉兩得一石二鳥一箭雙雕(注,真實在有道詞典中有這樣的能力,但不是通過 Broadcast Receiver實現的,僅以為例...)。而這樣的監聽,只需要在其工作狀態下保持就好,不運行的時候,管你是天大的網路變化,與我何干。其模式可以歸結為:啟動應用 -> 監聽事件 -> 發生時進行處理。

除了接受消息的一方有多種模式,發送者也有很重要的選擇權。通常,發送這有兩類,一個就是系統本身,我們稱之為系統Broadcast消息,在reference/android/content/Intent.html 的Standard Broadcast Actions,可以求到相關消息的詳情。除了系統,自定義的應用可以放出Broadcast消息,通過的介面可以是 Context.sendBroadcast,抑或是Context.sendOrderedBroadcast。前者發出的稱為Normal broadcast,所有關注該消息的Receiver,都有機會獲得並進行處理;後者放出的稱作Ordered broadcasts,顧名思義,接受者需要按資排輩,排在後面的只能吃前面吃剩下的,前面的心情不好私吞了,後面的只能喝西北風了。

當Broadcast Receiver接收到相關的消息,它們通常做一些簡單的處理,然後轉化稱為一條Notification,一次振鈴,一次震動,抑或是啟動一個 Activity進行進一步的交互和處理。所以,雖然Broadcast整個邏輯不復雜,卻是足夠有用和好用,它統一了Android的事件廣播模型,讓很多平台都相形見絀了。更多Broadcast Receiver相關內容,參見:/reference/android/content/BroadcastReceiver.html。

Content Provider

Content Provider,聽著就和數據相關,沒錯,這就是Android提供的第三方應用數據的訪問方案。在Android中,對數據的保護是很嚴密的,除了放在SD卡中的數據,一個應用所持有的資料庫、文件、等等內容,都是不允許其他直接訪問的,但有時候,溝通是必要的,不僅對第三方很重要,對應用自己也很重要。

比如,一個聯系人管理的應用。如果不允許第三方的應用對其聯系人資料庫進行增刪該查,整個應用就失去了可擴展力,必將被其他應用拋棄,然後另立門戶,自個玩自個的去了。

Andorid當然不會真的把每個應用都做成一座孤島,它為所有應用都准備了一扇窗,這就是Content Provider。應用想對外提供的數據,可以通過派生ContentProvider類, 封裝成一枚Content Provider,每個Content Provider都用一個uri作為獨立的標識,形如:content://com.xxxxx。所有東西看著像REST的樣子,但實際上,它比REST 更為靈活。和REST類似,uri也可以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帶id的,另一種是列

表的,但實現者不需要按照這個模式來做,給你id的uri你也可以返回列表類型的數據,只要調用者明白,就無妨,不用苛求所謂的REST。

另外,Content Provider不和REST一樣只有uri可用,還可以接受Projection,Selection,OrderBy等參數,這樣,就可以像資料庫那樣進行投影,選擇和排序。查詢到的結果,以Cursor(參見:reference/android/database/Cursor.html )的形式進行返回,調用者可以移動Cursor來訪問各列的數據。

Content Provider屏蔽了內部數據的存儲細節,向外提供了上述統一的介面模型,這樣的抽象層次,大大簡化了上層應用的書寫,也對數據的整合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徑。Content Provider內部,常用資料庫來實現,Android提供了強大的Sqlite支持,但很多時候,你也可以封裝文件或其他混合的數據。

在Android中,ContentResolver是用來發起Content Provider的定位和訪問的。不過它僅提供了同步訪問的Content Provider的介面。但通常,Content Provider需要訪問的可能是資料庫等大數據源,效率上不足夠快,會導致調用線程的擁塞。因此Android提供了一個AsyncQueryHandler(參見:reference/android/content/AsyncQueryHandler.html),幫助進行非同步訪問Content Provider。

在各大組件中,Service和Content Provider都是那種需要持續訪問的。Service如果是一個耗時的場景,往往會提供非同步訪問的介面,而Content Provider不論效率如何,都提供的是約定的同步訪問介面。我想這遵循的就是場景導向設計的原則,因為Content Provider僅是提供數據訪問的,它不能確信具體的使用場景如何,會怎樣使用它的數據;而相比之下,Service包含的邏輯更復雜更完整,可以抉擇大部分時候使用某介面的場景,從而確定最貼切的介面是同步還是非同步,簡化了上層調用的邏輯。

C. 簡易電子詞典 無需資料庫 用map添加單詞及含義的 java源代碼

public class Test4 {
static Map<String, String> map = new TreeMap<String, String>();
static {
map.put("watermelon", "西瓜");
map.put("banana", "香蕉");
map.put("strawberry", "草莓");
map.put("apple", "蘋果");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請輸入單詞");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 (sc.hasNext()) {
String str1 = sc.nextLine();
if(str1.equals("退出")){
return;
}
else if (map.containsKey(str1)) {
System.out.println(map.get(str1));

} else{
System.out.println("次單詞為新詞,添加意思");
Scanner sc1 = new Scanner(System.in);
String str2=sc1.nextLine();
map.put(str1, str2);
System.out.println("添加成功。");
}
}
}

}

D. 我啥我在手機上下載游戲玩的時候說此應用程序沒有授權在你的ANDROID設備上使用

拆分詞條 android
http://..com/q?word=ANDROID&ct=17&pn=0&tn=ikaslist&rn=10&lm=0&fr=search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AndroidAndroid是一種以Linux為基礎的開放源碼操作系統,主要使用於便攜設備。目前尚未有統一中文名稱,中國大陸地區較多人使用安卓(非官方)或安致(官方)。Android操作系統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最初主要支持手機。2005年由Google收購注資,並組建開放手機聯盟開發改良,逐漸擴展到平板電腦及其他領域上。Android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蘋果公司的iOS以及RIM的Blackberry OS。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塞班系統,躍居全球第一。 2011年11月數據,Android占據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52.5%的份額,中國市場佔有率為58%。

中文名: 安卓、安致
外文名: Android
開發商: Google/開放手持設備聯盟
發行商: Google
發行時間: 2008年9月23日
編程語言: C/C++(底層) Java等(應用層)
源碼模式: 混合(自由免費,開放源碼)
包類型: APK
支持平台: ARM、MIPS、x86
內核類: 整塊性核心(Linux)

目錄

名稱來源
內置服務
開放手持設備聯盟
版本記錄命名規則
發行版本
發展歷史
系統架構應用程序(部分)
中介軟體
硬體抽像層
內核
安全許可權機制
名稱來源
內置服務
開放手持設備聯盟
版本記錄 命名規則
發行版本
發展歷史
系統架構 應用程序(部分)
中介軟體
硬體抽像層
內核
安全許可權機制
展開 編輯本段名稱來源
Android一詞最早出現於法國作家利爾亞當(Auguste Villiers de l'Isle-Adam)在1886年發表的科幻小說《未來夏娃》(L'ève future)中。他將外表像人的機器起名為Android。
編輯本段內置服務
谷歌移動服務(英文:Google Mobile Service)是谷歌的一項服務,該服務簡稱「GMS」,指在讓用戶利用行動電話或其他移動設備使用谷歌搜索、谷歌地圖、Gmail、YouTube、Android Market等谷歌服務產品。 谷歌將谷歌移動服務(GMS)內嵌到Android手機系統中,並且對android手機生產商給予不同程度的授權。 GMS是Android操作系統的靈魂,大部分用戶使用Android手機,其實就是為了使用谷歌服務。
編輯本段開放手持設備聯盟
開放手持設備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是美國Google公司於2007年11月5日宣布組建的一個全球性的聯盟組織。這一聯盟將支持Google發布的手機操作系統或者應用軟體,共同開發Android系統的開放源代碼。開放手持設備聯盟包括手機製造商、手機晶元廠商和移動運營商。
編輯本段版本記錄
命名規則
Android 用甜點作為它們系統版本的代號的命名方法開始於 Andoird 1.5 發布的時候。作為每個版本代表的甜點的尺寸越變越大,然後按照26個字母數序:紙杯蛋糕,甜甜圈,松餅,凍酸奶,姜餅,蜂巢,冰激凌三明治
發行版本
版本 備注
Android1.1 2008 年9月發布的Android第一版
Android 1.5
Cupcake
(紙杯蛋糕) 2009年4月30日,官方1.5版本(Cupcake 紙杯蛋糕)的Android發布。主要的更新如下:
1、拍攝/播放影片,並支持上傳到Youtube
2、支持立體聲藍牙耳機,同時改善自動配對性能
3、最新的採用WebKit技術的瀏覽器,支持復制/貼上和頁面中搜索
4、GPS性能大大提高
5、提供屏幕虛擬鍵盤
6、主屏幕增加音樂播放器和相框widgets
7、應用程序自動隨著手機旋轉
8、簡訊、Gmail、日暦,瀏覽器的用戶介面大幅改進,如Gmail可以批量刪除郵件
9、相機啟動速度加快,拍攝圖片可以直接上傳到Picasa
10、來電照片顯示
Android 1.6
Donut
(甜甜圈) 2009年9月15日,1.6(Donut 甜甜圈)版本軟體開發工具包發布。主要的更新如下:
1、重新設計的Android Market手勢
2、支持支持CDMA網路
3、文字轉語音系統(Text-to-Speech)
4、快速搜索框
5、全新的拍照介面
6、查看應用程序耗電
7、支持虛擬私人網路(VPN)
8、支持更多的屏幕解析度。
9、支持OpenCore2媒體引擎
10、新增面向視覺或聽覺困難人群的易用性插件
Android2.0/2.0.1/2.1
Eclair
(松餅) 2009年10月26日,2.0(Eclair 松餅)版本軟體開發工具包發布。主要的更新如下:
1、優化硬體速度
2、"Car Home"程序
3、支持更多的屏幕解析度
4、改良的用戶界面
5、新的瀏覽器的用戶介面和支持HTML5
6、新的聯系人名單
7、更好的白色/黑色背景比率
8、改進Google Maps3.1.2
9、支持Microsoft Exchange
10、支持內置相機閃光燈
11、支持數碼變焦
12、改進的虛擬鍵盤
13、支持藍牙2.1
14、支持動態桌面的設計
Android 2.2/2.2.1
Froyo
(凍酸奶) 2010年5月20日,2.2(Froyo 凍酸奶)版本軟體開發工具包發布。主要的更新如下:
1、整體性能大幅度的提升
2、3G網路共享功能。
3、Flash的支持。
4、App2sd功能。
5、全新的軟體商店。
6、更多的Web應用API介面的開發。
Android 2.3
Gingerbread
(姜餅) 2010年12月7日,2.3(Gingerbread 姜餅)版本軟體開發工具包發布。主要的更新如下:
1、增加了新的垃圾回收和優化處理事件
2、原生代碼可直接存取輸入和感應器事件、EGL/OpenGL ES、OpenSL ES。
3、新的管理窗口和生命周期的框架。
4、支持VP8和WebM視頻格式,提供AAC和AMR寬頻編碼,提供了新的音頻效果器
5、支持前置攝像頭、SIP/VOIP和NFC(近場通訊)
6、簡化界面、速度提升:
7、更快更直觀的文字輸入:
8、一鍵文字選擇和復制/粘帖:
9、改進的電源管理系統:
10、新的應用管理方式:

Android 3.0
Honeycomb
(蜂巢) 2011年2月2日, 3.0(Honeycomb 蜂巢)版本主要更新如下:
·優化針對平板
·全新設計的UI增強網頁瀏覽功能
·n-app purchases功能
Android 3.1
Honeycomb
(蜂巢) 2011年5月11日在Google I/O開發者大會宣布發布,版本主要更新如下:
Honeycomb蜂巢(改進3.0BUG)
經過優化的Gmail電子郵箱;
全面支持GoogleMaps
將Android手機系統跟平板系統再次合並從而方便開發者。
任務管理器可滾動,支持USB 輸入設備(鍵盤、滑鼠等)。
支持 Google TV.可以支持XBOX 360無線手柄
widget支持的變化,能更加容易的定製屏幕widget插件。

Android 3.2
Honeycomb
(蜂巢) 2011年7月13日發布,版本更新如下:
支持7英寸設備
引入了應用顯示縮放功能

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
(冰激凌三明治) 2011年10月19日 在香港發布,
4.0(Ice Cream Sandwich 冰激凌三明治)版本主要更新如下:
1、全新的ui
2、全新的Chrome Lite瀏覽器,有離線閱讀,16標簽頁,隱身瀏覽模式等。
3、截圖功能
4、更強大的圖片編輯功能
5、自帶照片應用堪比Instagram,可以加濾鏡、加相框,進行360度全景拍攝,照片還能根據地點來排序
6、Gmail加入手勢、離線搜索功能,UI更強大。
7、新功能People:以聯系人照片為核心,界面偏重滑動而非點擊,集成了Twitter、Linkedin、Google+等通訊工具。有望支持用戶自定義添加第三方服務。
8、新增流量管理工具,可具體查看每個應用產生的流量。
9、正在運行的程序可以像電腦一樣的互相切換
10、人臉識別功能
11、系統優化、速度更快
12、支持虛擬按鍵,手機可以不再擁有任何按鍵
13、更直觀的程序文件夾:
14、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通用
15、支持更大的解析度
16、專為雙核處理器編寫的優化驅動
17、全新的18、增強的復制粘貼功能
19、語音功能
20、全新通知欄:
21、更加豐富的數據傳輸功能
22、更多的感應器支持
23、語音識別的鍵盤:
24、全新的3D驅動, 游戲支持能力提升
25、全新的谷歌電子市場
26、增強的桌面插件自定義

Android N.n
Jelly Bean
「果凍豆」 繼「冰激凌三明治」之後的下一版Android系統。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2005年事件 Google收購了成立僅22個月的高科技企業Android。 2007年事件 11月5日,Google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Android操作系統。 11月5日,Google與34家手機製造商、軟體開發商、電信運營商和晶元製造商共同創建開放手持設備聯盟。 2008年事件 5月28日,Patrick Brady於Google I/O大會上提出Android HAL架構圖。 8月18日,Android獲得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批准。 9月22日,谷歌正式對外發布第一款Android手機——HTC G1。 9月23日,谷歌發布Android1.0。 9月24日,全球業界都表示不看好Android操作系統,並且聲稱最多1年,Android就會被Google關閉。 2009年事件 4月30日,Android1.5正式發布。 5月10日,HTC G1和HTC G2市場大賣,成為僅次於iPhone的熱門機型。 9月25日,Android1.6正式發布。 9月29日,HTC Hero G3廣受歡迎,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機型。 10月28日,Android 2.0 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正式發布。 11月10日,由於Android的火熱,Android平台出現第一個惡意間諜軟體:Mobile Spy,該程序會自動記錄用戶所輸入的任何信息並發送到黑客的郵箱中,還可以視頻錄下用戶的所有操作過程。 2010年事件 1月7日,Google發布了旗下第一款自主品牌手機:Nexus one(HTC G5)。 1月,谷歌與Linux基金會就谷歌修改了Linux內核而產生了矛盾。 2月3日,Linux內核開發者Greg Kroah-Hartman將Android的驅動程序從Linux內核「狀態樹」上除去,從此,Android與Linux開發分道揚鑣。 5月19日,Google正式對外發布Android2.2智能操作系統。 5月20日,Google對外正式展示了搭載Android系統的智能電視-Google TV,該電視為全球首台智能電視。 7月1日,Google宣布正式與雅虎、亞馬遜合作,並且在Android上推出多項Kindle服務和雅虎服務。 7月9日,美國NDP集團調查顯示,Android系統已佔據了美國手機市場28%的份額,全球17%的市場份額。 8月12日,Android平台出現第一個木馬病毒:Trojan-SMS.AndroidOS.FakePlayer.a,該木馬病毒會偽裝成應用程序,當用戶不小心安裝之後,它便會瘋狂地發送簡訊,使用戶的手機開通高額的收費服務。 9月,Android應用數量超過9萬個。 9月21日,Google對外公布數據,每日銷售的Android設備的新用戶數達到20萬。 10月26日,Google宣布Android達到第一個里程碑:電子市場上的Android應用數量達到10萬個。 12月7日,Google正式發布Android2.3操作系統。 2011年事件 1月,Android應用數量超過20萬。 1月,Google對外公布數據,每日Android設備的新用戶數達到30萬。 2月2日,Android3.0正式發布。 6月,Android在日本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佔有率達到57%。 7月,Android在歐洲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佔有率達到了22.3% 7月,Google對外公布數據,Android每天的新用戶達到55萬,Android設備用戶總數達1.35億。 8月,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8月2日,Android手機已佔據全球智能機市場48%的份額,並在亞太地區市場占據統治地位,終結了Symbian(塞班系統)的霸主地位,躍居全球第一。 8月,Android在韓國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佔有率達到了95%。 8月,Android系統在35個國家市場佔有率第一,平均市場佔有率達到48%。 8月,Android系統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大系統,市場佔有率為亞太地區第一大。 9月,數據顯示,Android應用數目已經達到48萬。 9月,Android在美國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佔有率達到43%。 10月19日,谷歌正式發布Android 4.0操作系統。 11月15日,Android在中國大陸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佔有率達到了58%。 11月18日,美國NPD數據顯示,Android和iOS平台上的游戲佔有率都首度超過任天堂的DS掌機和索尼的PSP掌機,手機游戲玩家也超過了掌機玩家,游戲開發商更傾向於向Android和iOS手機上開發游戲。 11月18日,谷歌報告顯示,通過谷歌伺服器激活的Android設備用戶總數已經超過2億,每天通過谷歌伺服器激活的新用戶數超過55萬,而這僅僅是通過谷歌伺服器激活的用戶設備數。
編輯本段系統架構
Android是以Linux為核心的手機操作平台,作為一款開放式操作系統,隨著Android的快速發展,如今已允許開發者使用多種編程語言來開發Android應用程序,而不再是以前只能使用Java開發Android應用程序的單一局面,因而受到眾多開發者的歡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開發式操作系統。 在Android中,開發者可以使用Java作為編程語言來開發應用程序,也可以通過NDK使用C/C++作為編程語言來開發應用程序,也可使用SL4A來使用其他各種腳本語言進行編程(如:python、lua、tcl、php等等),還有其他諸如:Qt(qt for android)、Mono(mono for android)等一些著名編程框架也開始支持Android編程,甚至通過MonoDroid,開發者還可以使用C#作為編程語言來開發應用程序。另外,谷歌還在2009年特別發布了針對初學者的Android Simple語言,該語言類似Basic語言。而在網頁編程語言方面,JavaScript,ajax,HTML5,jquery、sencha、dojo、mobl、PhoneGap等等都已經支持Android開發。 而在Android系統底層方面,Android使用C/C++作為開發語言。
應用程序(部分)
Java開發方面 Android支持使用Java作為編程語言來開發應用程序,而Android的Java開發方面從介面到功能,都有層出不窮的變化。考慮到Java虛擬機的效率和資源佔用,谷歌重新設計了Android的Java,以便能提高效率和減少資源佔用,因而與J2ME等不同。 Android結構
其中Activity等同於J2ME的MIDlet,一個 Activity 類(Class)負責創建視窗(Windows),一個活動中的Activity就是在 foreground(前景)模式,背景運行的程序叫做Service。兩者之間通過由ServiceConnection和AIDL連結,達到復數程序同時運行的效果。如果運行中的 Activity 全部畫面被其他 Activity 取代時,該 Activity 便被停止(Stopped),甚至被系統清除(Kill)。 View等同於J2ME的Displayable,程序人員可以通過 View 類與「XML layout」檔將UI放置在視窗上,Android 1.5的版本可以利用 View 打造出所謂的 Widgets,其實Widget只是View的一種,所以可以使用xml來設計layout,HTC的Android Hero手機即含有大量的widget。至於ViewGroup 是各種layout 的基礎抽象類(abstract class),ViewGroup之內還可以有ViewGroup。View的構造函數不需要再Activity中調用,但是Displayable的是必須的,在Activity 中,要通過findViewById()來從XML 中取得View,Android的View類的顯示很大程度上是從XML中讀取的。View 與事件(event)息息相關,兩者之間通過Listener 結合在一起,每一個View都可以注冊一個event listener,例如:當View要處理用戶觸碰(touch)的事件時,就要向Android框架注冊View.OnClickListener。另外還有Image等同於J2ME的BitMap。 C/C++開發方面 早期的Android開發只支持Java作為編程語言開發應用程序,因而使得其他語言開發者只能望而卻步。2010年4月,谷歌正式對開發者發布了Android NDK,NDK允許開發者使用C/C++作為編程語言來為Android開發應用程序,初版的NDK使得開發者看到了C/C++在Android開發中的希望。 但是,當前版本的NDK在功能上還有很多局限性:NDK並沒有提供對應用程序生命周期的維護;NDK也不提供對Android系統中大量系統事件的支持;對於作為應用程序交互介面的UI API,當前版本的NDK中也沒有提供。但是相對於初版的NDK,現在的NDK已經進行了許多重大的功能改進。 由此可見,NDK仍然需要完善和發展,相信未來隨著NDK的發展,NDK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中介軟體
操作系統與應用程序的溝通橋梁,應用分為兩層:函數層(Library)和虛擬機(Virtual Machine)。 Bionic是 Android 改良libc的版本。Android 同時包含了Webkit,所謂的Webkit 就是Apple Safari 瀏覽器背後的引擎。Surface flinger 是就2D或3D的內容顯示到屏幕上。Android使用工具鏈(Toolchain)為Google自製的Bionic Libc。 Android採用OpenCORE作為基礎多媒體框架。OpenCORE可分7大塊:PVPlayer、PVAuthor、Codec、PacketVideo Multimedia Framework(PVMF)、Operating System Compatibility Library(OSCL)、Common、OpenMAX。 Android 使用skia 為核心圖形引擎,搭配OpenGL/ES。skia與Linux Cairo功能相當,但相較於Linux Cairo, skia 功能還只是雛形的。2005年Skia公司被Google收購,2007年初,Skia GL源碼被公開,目前Skia 也是Google Chrome 的圖形引擎。 Android的多媒體資料庫採用SQLite資料庫系統。資料庫又分為共用資料庫及私用資料庫。用戶可通過ContentResolver類(Column)取得共用資料庫。 Android的中間層多以Java 實現,並且採用特殊的Dalvik 虛擬機(Dalvik Virtual Machine)。Dalvik虛擬機是一種「暫存器型態」(Register Based)的Java虛擬機,變數皆存放於暫存器中,虛擬機的指令相對減少。 Dalvik虛擬機可以有多個實例(instance), 每個Android應用程序都用一個自屬的Dalvik虛擬機來運行,讓系統在運行程序時可達到優化。Dalvik 虛擬機並非運行Java位元組碼(Bytecode),而是運行一種稱為.dex格式的文件。
硬體抽像層
Android 的 HAL(硬體抽像層)是能以封閉源碼形式提供硬體驅動模塊。HAL 的目的是為了把 Android framework 與 Linux kernel 隔開,讓 Android 不至過度依賴 Linux kernel,以達成 kernel independent 的概念,也讓 Android framework 的開發能在不考量驅動程序實現的前提下進行發展。 HAL stub 是一種代理人(proxy)的概念,stub 是以 *.so 檔的形式存在。Stub 向 HAL「提供」操作函數(operations),並由 Android runtime 向 HAL 取得 stub 的 operations,再 callback 這些操作函數。HAL 里包含了許多的 stub(代理人)。Runtime 只要說明「類型」,即 mole ID,就可以取得操作函數。
內核
Android 是運行於 Linux kernel之上,但並不是GNU/Linux。因為在一般GNU/Linux 里支持的功能,Android 大都沒有支持,包括Cairo、X11、Alsa、FFmpeg、GTK、Pango及Glibc等都被移除掉了。Android又以bionic 取代Glibc、以Skia 取代Cairo、再以opencore 取代FFmpeg 等等。Android 為了達到商業應用,必須移除被GNU GPL授權證所約束的部份,例如Android將驅動程序移到 userspace,使得Linux driver 與 Linux kernel徹底分開。bionic/libc/kernel/ 並非標準的kernel header files。Android 的 kernel header 是利用工具由 Linux kernel header 所產生的,這樣做是為了保留常數、數據結構與宏。 目前Android 的 Linux kernel控制包括安全(Security),存儲器管理(Memory Management),程序管理(Process Management),網路堆棧(Network Stack),驅動程序模型(Driver Model)等。下載Android源碼之前,先要安裝其構建工具 Repo來初始化源碼。Repo 是 Android 用來輔助Git工作的一個工具。
安全許可權機制
Android本身是一個許可權分立的操作系統。在這類操作系統中,每個應用都以唯一的一個系統識別身份運行(Linux用戶ID與群組ID)。系統的各部分也分別使用各自獨立的識別方式。Linux就是這樣將應用與應用,應用與系統隔離開。 系統更多的安全功能通過許可權機制提供。許可權可以限制某個特定進程的特定操作,也可以限制每個URI許可權對特定數據段的訪問。 Android安全架構的核心設計思想是,在默認設置下,所有應用都沒有許可權對其他應用、系統或用戶進行較大影響的操作。這其中包括讀寫用戶隱私數據(聯系人或電子郵件),讀寫其他應用文件,訪問網路或阻止設備待機等。 安裝應用時,在檢查程序簽名提及的許可權,且經過用戶確認後,軟體包安裝器會給予應用許可權。從用戶角度看,一款Android應用通常會要求如下的許可權: 撥打電話、發送簡訊或彩信、修改/刪除SD卡上的內容、讀取聯系人信息、讀取日程信息,寫入日程數據、讀取電話狀態或識別碼、精確的(基於GPS)地理位置、模糊的(基於網路獲取)地理位置、創建藍牙連接、對互聯網的完全訪問、查看網路狀態,查看WiFi狀態、避免手機待機、修改系統全局設置、讀取同步設定、開機自啟動、重啟其他應用、終止運行中的應用、設定偏好應用、震動控制、拍攝圖片等。 一款應用應該根據自身提供的功能,要求合理的許可權。用戶也可以分析一款應用所需許可權,從而簡單判定這款應用是否安全。如一款應用是不帶廣告的單機版,也沒有任何附加內容需要下載,那麼它要求訪問網路的許可權就比較可疑。
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IOS ▪ Android ▪ Symbian ▪ Windows Mobile ▪ Windows Phone 7

開放分類:
操作系統,google,智能手機,平板電腦,android

「android」在英漢詞典中的解釋(來源:網路詞典):
android
KK: []
DJ: []
a.
1. 有人類特徵的
2. (指骨盤)角形窄口的
3. 陽性的,男性的,雄性的
n.
1. (科幻小說中的)機器人

閱讀全文

與android平台的英文詞典源代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s入門必備文件 瀏覽:348
以前的相親網站怎麼沒有了 瀏覽:15
蘋果6耳機聽歌有滋滋聲 瀏覽:768
怎麼徹底刪除linux文件 瀏覽:379
編程中字體的顏色是什麼意思 瀏覽:534
網站關鍵詞多少個字元 瀏覽:917
匯川am系列用什麼編程 瀏覽:41
筆記本win10我的電腦在哪裡打開攝像頭 瀏覽:827
醫院單位基本工資去哪個app查詢 瀏覽:18
css源碼應該用什麼文件 瀏覽:915
編程ts是什麼意思呢 瀏覽:509
c盤cad佔用空間的文件 瀏覽:89
不銹鋼大小頭模具如何編程 瀏覽:972
什麼格式的配置文件比較主流 瀏覽:984
增加目錄word 瀏覽:5
提取不相鄰兩列數據如何做圖表 瀏覽:45
r9s支持的網路制式 瀏覽:633
什麼是提交事務的編程 瀏覽:237
win10打字卡住 瀏覽:774
linux普通用戶關機 瀏覽:11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