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java分布式組件有哪些
分布式架構下系統間交互的5種通信模式
request/response模式(同步模式):客戶端發起請求版一直阻塞到服務端權返回請求為止。
Callback(非同步模式):客戶端發送一個RPC請求給伺服器,服務端處理後再發送一個消息給消息發送端提供的callback端點,此類情況非常合適以下場景:A組件發送RPC請求給B,B處理完成後,需要通知A組件做後續處理。
Future模式:客戶端發送完請求後,繼續做自己的事情,返回一個包含消息結果的Future對象。客戶端需要使用返回結果時,使用Future對象的.get(),如果此時沒有結果返回的話,會一直阻塞到有結果返回為止。
Oneway模式:客戶端調用完繼續執行,不管接收端是否成功。
Reliable模式:為保證通信可靠,將藉助於消息中心來實現消息的可靠送達,請求將做持久化存儲,在接收方在線時做送達,並由消息中心保證異常重試。
⑵ 自學Java如何入門
自學Java看這一篇就夠啦!Java學習路線圖分享給你,跟著學習吧!
一、Java基礎
⑶ java層級結構
請問JAVA三層架構、持久層、業務層、表現層都該怎麼理解?和MVC三層模型...1、所以mvc和四層(三層)結構有關系,四層架構是應用的體系(分層)結構,描述了整個應用的一個完整的劃分,而mvc是一個設計模式,通常會用於四層架構的展示層的構建上。希望我能講清楚。
2、持久層一般是資料庫讀寫、文件儲存等等數據持久化的操作。業務層一般是整個程序的中間部分,負責所有的演算法、程序後台操作以及諸如此類。表現層即UI,用戶界面,將數據呈現給用戶。MVC與三層架構有一定關聯,但是關系不大。
3、我只是為了說明兩者的區別,將其他問題已省略)其次,它倆劃分的層次不同。三層架構將整個項目劃分為:表現層(UI)、業務邏輯層(BLL)、數據訪問層(DAL)。MVC即Model(模型),View(視圖),Controller(控制)。
4、一般講到三層架構,其實就是將整個業務應用劃分為表示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等。數據訪問層DAL,業務邏輯層BLL。表現層UI(界面類的)【model(數據模型層,主要放的我就不用說了。一般都是資料庫中的。),】model是貫穿的。
5、MVC模式是一種復合設計模式,一種在特定場合用於解決某種實際問題來得出的可以反復實踐的解決方案。巧合的是他也有三個事物組成,於是乎人們就有了一種想當然的對應關系:展示層-View;業務邏輯層-Control;持久層-Model。
北大青鳥java培訓:分層架構的優缺點有哪些?
1、分層架構的好處分層架構的目的是通過關注點分離來降低系統的復雜度,同時滿足單一職責、高內聚、低耦合、提高可復用性和降低維護成本。
2、優點:Hibernate使用能夠起到Java的反射機制,並不是使用位元組碼程序進行使用的。在使用過程中具有很好的性能,並且還是一個輕量級的框架程序,有很好的靈活性。
3、Java的優劣勢Java是跨平台的,應用程序有很多方面,如Android,Swing,J2EE,J2ME等。就業相對廣泛,市場就業需求也很大。
4、參加Java培訓大約需要四到六個月的時間,老師的指導可以說是Java學習的捷徑,如果你是零基礎學習,那麼北大青鳥建議選擇Java培訓機構,因為自學對於零基礎學習者太難了。
5、西安java培訓http://從JAVA和PHP開發語言的特性、學習難度、就業方向、薪資待遇、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JAVA的三層架構是什麼樣的?三層架構是一個分層式的軟體體系架構設計,它可適用於任何一個項目。MVC是一個設計模式,它是根據項目的具體需求來決定是否適用於該項目。
以典型的AntDesign開發信息管理系統為例,將前端實現分為Page、Model、Service三層,Page展示頁面響應用戶操作,Model保存數據,Service處理業務邏輯、調用後台服務介面。三,後端架構在後端開發中,仍然會採用分層架構。
x0dx0a我們常常提到javaEE的三層或者四層結構。x0dx0a四層架構:x0dx0a展示層(web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信息資源層x0dx0a四層架構在是開發企業應用時使用的非常經典的劃分模式。
java三層架構分別有表現層、業務邏輯層、業數據訪問層:UI(表現層):主要是指與用戶交互的界面。用於接收用戶輸入的數據和顯示處理後用戶需要的數據。BLL:(業務邏輯層):UI層和DAL層之間的橋梁。實現業務邏輯。
Java的三層架構都有些什麼?1、三層架構將整個項目劃分為:表現層(UI)、業務邏輯層(BLL)、數據訪問層(DAL)。MVC即Model(模型),View(視圖),Controller(控制)。
2、垂直架構:將功能代碼按業務進行拆分成一個個的單體架構模式分布式微服務架構:將功能按照業務分為一個個微小的服務,每個服務都是獨立的進程,單獨部署,容易擴展,能夠很好的應對高並發等網格架構:未來的可能的架構模式。
3、x0dx0a我們常常提到javaEE的三層或者四層結構。x0dx0a四層架構:x0dx0a展示層(web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信息資源層x0dx0a四層架構在是開發企業應用時使用的非常經典的劃分模式。
4、java三層架構分別有表現層、業務邏輯層、業數據訪問層:UI(表現層):主要是指與用戶交互的界面。用於接收用戶輸入的數據和顯示處理後用戶需要的數據。BLL:(業務邏輯層):UI層和DAL層之間的橋梁。實現業務邏輯。
java中的調用層次結構是什麼意思?分層就是把代碼按照邏輯,分成多個不同的層次。分層的目的是讓結構更清晰,代碼編寫的時候也更好管理。比如三層的MVC,分為model業務層,view展示層,control控制層。更個部分的代碼相對獨立,層次的關系也很明了。
函數調用可以理解為:你想去買一樣東西,這時,可能會叫你的秘書去幫你買它。您的秘書可能不熟悉市場,這時她委任采購部門去幫她購買你需要的東西。不好意思,昨天有事匆忙留下一段,還有一段沒有完成。。
並且把執行相關業務(比方說資料庫操作)的類文件放到一個包中。假如其他的業務要用到資料庫的相關操作,只需要將這個包import一下就可以直接使用該包裡面的類文件。這樣就實現了簡單的分層結構。。
底層就是硬體驅動,跟硬體最接近的驅動程序。
那麼在使用分層架構的過程中有哪些優缺點呢?下面電腦培訓為大傢具體介紹。什麼是分層架構分層體系結構主要是根據水平分割將軟體模塊劃分為多個層次。系統由多層組成,每一層由多個模塊組成。
JAVA語言編寫的C/S三層架構三層架構將整個項目劃分為:表現層(UI)、業務邏輯層(BLL)、數據訪問層(DAL)。MVC即Model(模型),View(視圖),Controller(控制)。
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
C/S、B/S各自的開發語言、開發工具和運行環境。
傳統的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由於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這么高的代價和低效率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了。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更是飛快地普及起來了。
開發C/S架構可以採用多種語言,包括你提到的Java,C++,C#,以及Dephi等,採用不同的架構要按照你的項目的需要來,下面就你提出的JAVA和C++的優缺點做個分析吧,同時也介紹下C#語言。
⑷ 如何用java 建立一個分布式系統
分布式架構的演進
系統架構演化歷程-初始階段架構
初始階段 的小型系統 應用程序、資料庫、文件等所有的資源都在一台伺服器上通俗稱為LAMP
特徵:
應用程序、資料庫、文件等所有的資源都在一台伺服器上。
描述:
通常伺服器操作系統使用Linux,應用程序使用PHP開發,然後部署在Apache上,資料庫使用MySQL,匯集各種免費開源軟體以及一台廉價伺服器就可以開始系統的發展之路了。
系統架構演化歷程-應用服務和數據服務分離
好景不長,發現隨著系統訪問量的再度增加,webserver機器的壓力在高峰期會上升到比較高,這個時候開始考慮增加一台webserver
特徵:
應用程序、資料庫、文件分別部署在獨立的資源上。
描述:
數據量增加,單台伺服器性能及存儲空間不足,需要將應用和數據分離,並發處理能力和數據存儲空間得到了很大改善。
系統架構演化歷程-使用緩存改善性能
特徵:
資料庫中訪問較集中的一小部分數據存儲在緩存伺服器中,減少資料庫的訪問次數,降低資料庫的訪問壓力。
描述:
系統訪問特點遵循二八定律,即80%的業務訪問集中在20%的數據上。
緩存分為本地緩存和遠程分布式緩存,本地緩存訪問速度更快但緩存數據量有限,同時存在與應用程序爭用內存的情況。
系統架構演化歷程-使用應用伺服器集群
在做完分庫分表這些工作後,資料庫上的壓力已經降到比較低了,又開始過著每天看著訪問量暴增的幸福生活了,突然有一天,發現系統的訪問又開始有變慢的趨勢了,這個時候首先查看資料庫,壓力一切正常,之後查看webserver,發現apache阻塞了很多的請求,而應用伺服器對每個請求也是比較快的,看來 是請求數太高導致需要排隊等待,響應速度變慢
特徵:
多台伺服器通過負載均衡同時向外部提供服務,解決單台伺服器處理能力和存儲空間上限的問題。
描述:
使用集群是系統解決高並發、海量數據問題的常用手段。通過向集群中追加資源,提升系統的並發處理能力,使得伺服器的負載壓力不再成為整個系統的瓶頸。
系統架構演化歷程-資料庫讀寫分離
享受了一段時間的系統訪問量高速增長的幸福後,發現系統又開始變慢了,這次又是什麼狀況呢,經過查找,發現資料庫寫入、更新的這些操作的部分資料庫連接的資源競爭非常激烈,導致了系統變慢
特徵:
多台伺服器通過負載均衡同時向外部提供服務,解決單台伺服器處理能力和存儲空間上限的問題。
描述:
使用集群是系統解決高並發、海量數據問題的常用手段。通過向集群中追加資源,使得伺服器的負載壓力不在成為整個系統的瓶頸。
系統架構演化歷程-反向代理和CDN加速
特徵:
採用CDN和反向代理加快系統的 訪問速度。
描述:
為了應付復雜的網路環境和不同地區用戶的訪問,通過CDN和反向代理加快用戶訪問的速度,同時減輕後端伺服器的負載壓力。CDN與反向代理的基本原理都是緩存。
系統架構演化歷程-分布式文件系統和分布式資料庫
隨著系統的不斷運行,數據量開始大幅度增長,這個時候發現分庫後查詢仍然會有些慢,於是按照分庫的思想開始做分表的工作
特徵:
資料庫採用分布式資料庫,文件系統採用分布式文件系統。
描述:
任何強大的單一伺服器都滿足不了大型系統持續增長的業務需求,資料庫讀寫分離隨著業務的發展最終也將無法滿足需求,需要使用分布式資料庫及分布式文件系統來支撐。
分布式資料庫是系統資料庫拆分的最後方法,只有在單表數據規模非常龐大的時候才使用,更常用的資料庫拆分手段是業務分庫,將不同的業務資料庫部署在不同的物理伺服器上。
系統架構演化歷程-使用NoSQL和搜索引擎
特徵:
系統引入NoSQL資料庫及搜索引擎。
描述:
隨著業務越來越復雜,對數據存儲和檢索的需求也越來越復雜,系統需要採用一些非關系型資料庫如NoSQL和分資料庫查詢技術如搜索引擎。應用伺服器通過統一數據訪問模塊訪問各種數據,減輕應用程序管理諸多數據源的麻煩。
系統架構演化歷程-業務拆分
特徵:
系統上按照業務進行拆分改造,應用伺服器按照業務區分進行分別部署。
描述:
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業務場景,通常使用分而治之的手段將整個系統業務分成不同的產品線,應用之間通過超鏈接建立關系,也可以通過消息隊列進行數據分發,當然更多的還是通過訪問同一個數據存儲系統來構成一個關聯的完整系統。
縱向拆分:
將一個大應用拆分為多個小應用,如果新業務較為獨立,那麼就直接將其設計部署為一個獨立的Web應用系統
縱向拆分相對較為簡單,通過梳理業務,將較少相關的業務剝離即可。
橫向拆分:將復用的業務拆分出來,獨立部署為分布式服務,新增業務只需要調用這些分布式服務
橫向拆分需要識別可復用的業務,設計服務介面,規范服務依賴關系。
系統架構演化歷程-分布式服務
特徵:
公共的應用模塊被提取出來,部署在分布式伺服器上供應用伺服器調用。
描述:
隨著業務越拆越小,應用系統整體復雜程度呈指數級上升,由於所有應用要和所有資料庫系統連接,最終導致資料庫連接資源不足,拒絕服務。
Q:分布式服務應用會面臨哪些問題?
A:
(1) 當服務越來越多時,服務URL配置管理變得非常困難,F5硬體負載均衡器的單點壓力也越來越大。
(2) 當進一步發展,服務間依賴關系變得錯蹤復雜,甚至分不清哪個應用要在哪個應用之前啟動,架構師都不能完整的描述應用的架構關系。
(3) 接著,服務的調用量越來越大,服務的容量問題就暴露出來,這個服務需要多少機器支撐?什麼時候該加機器?
(4) 服務多了,溝通成本也開始上升,調某個服務失敗該找誰?服務的參數都有什麼約定?
(5) 一個服務有多個業務消費者,如何確保服務質量?
(6) 隨著服務的不停升級,總有些意想不到的事發生,比如cache寫錯了導致內存溢出,故障不可避免,每次核心服務一掛,影響一大片,人心慌慌,如何控制故障的影響面?服務是否可以功能降級?或者資源劣化?
Java分布式應用技術基礎
分布式服務下的關鍵技術:消息隊列架構
消息對列通過消息對象分解系統耦合性,不同子系統處理同一個消息
分布式服務下的關鍵技術:消息隊列原理
分布式服務下的關鍵技術:服務框架架構
服務框架通過介面分解系統耦合性,不同子系統通過相同的介面描述進行服務啟用
服務框架是一個點對點模型
服務框架面向同構系統
適合:移動應用、互聯網應用、外部系統
分布式服務下的關鍵技術:服務框架原理
分布式服務下的關鍵技術:服務匯流排架構
服務匯流排同服務框架一樣,均是通過介面分解系統耦合性,不同子系統通過相同的介面描述進行服務啟用
服務匯流排是一個匯流排式的模型
服務匯流排面向同構、異構系統
適合:內部系統
分布式服務下的關鍵技術:服務匯流排原理
分布式架構下系統間交互的5種通信模式
request/response模式(同步模式):客戶端發起請求一直阻塞到服務端返回請求為止。
Callback(非同步模式):客戶端發送一個RPC請求給伺服器,服務端處理後再發送一個消息給消息發送端提供的callback端點,此類情況非常合適以下場景:A組件發送RPC請求給B,B處理完成後,需要通知A組件做後續處理。
Future模式:客戶端發送完請求後,繼續做自己的事情,返回一個包含消息結果的Future對象。客戶端需要使用返回結果時,使用Future對象的.get(),如果此時沒有結果返回的話,會一直阻塞到有結果返回為止。
Oneway模式:客戶端調用完繼續執行,不管接收端是否成功。
Reliable模式:為保證通信可靠,將藉助於消息中心來實現消息的可靠送達,請求將做持久化存儲,在接收方在線時做送達,並由消息中心保證異常重試。
五種通信模式的實現方式-同步點對點服務模式
五種通信模式的實現方式-非同步點對點消息模式1
五種通信模式的實現方式-非同步點對點消息模式2
五種通信模式的實現方式-非同步廣播消息模式
分布式架構下的服務治理
服務治理是服務框架/服務匯流排的核心功能。所謂服務治理,是指服務的提供方和消費方達成一致的約定,保證服務的高質量。服務治理功能可以解決將某些特定流量引入某一批機器,以及限制某些非法消費者的惡意訪問,並在提供者處理量達到一定程度是,拒絕接受新的訪問。
基於服務框架Dubbo的服務治理-服務管理
可以知道你的系統,對外提供了多少服務,可以對服務進行升級、降級、停用、權重調整等操作
可以知道你提供的服務,誰在使用,因業務需求,可以對該消費者實施屏蔽、停用等操作
基於服務框架Dubbo的服務治理-服務監控
可以統計服務的每秒請求數、平均響應時間、調用量、峰值時間等,作為服務集群規劃、性能調優的參考指標。
基於服務框架Dubbo的服務治理-服務路由
基於服務框架Dubbo的服務治理-服務保護
基於服務匯流排OSB的服務治理-功能介紹
基於服務匯流排OSB的服務治理
Q:Dubbo到底是神馬?
A:
淘寶開源的高性能和透明化的RPC遠程調用服務框架
SOA服務治理方案
Q:Dubbo原理是?
A:
-結束-
⑸ java分布式架構
目前主流的Java分布式框架有哪些,學起來難不難?1、框架1:Spring框架該框架排名第一,因為它具有開發復雜Web應用程序的出色能力,而且,這些應用程序因性能突出而廣受贊譽。它使Java開發人員能夠輕松地創建企業級應用程序。Web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可以證明Spring框架的能力。
2、Java的框架主要有:SpringMVC、Spring、Mybatis、Dubbo、Maven、RabbitMQ、Log4j、Ehcache、Redis、Shiro。以上十個Java框架並不需要都學會,只要會其中四五個比較常用的就可以了。第一個,SpringMVC。
3、Java的分布式,你的應該是指各種通信吧,如常用的有EJB、rmi、WebService,這些不難。
北大青鳥java培訓:微服務與分布式系統架構問題如何解決?年SimianArmy誕生,在ChaosMonkey的基礎上增加了故障注入模式,可以測試更多的故障場景。
這樣就不會使線程因故障服務被長時間佔用不釋放,避免了故障在分布式系統中的蔓延。
SimianArmy誕生,在ChaosMonkey的基礎上增加了故障注入模式,可以測試更多的故障場景。
從建立能夠支持分布式系統問題的環境和基礎設施,到組織和培訓團隊、培養文化和制定運營實踐,再到應用可觀察性和基礎設施即代碼,以及融入現代DevOps監控工具,團隊的一次微服務體驗可能是非常混亂的。
Java開發工程師職業發展如何突破?因此,可以讓有才華的程序員獲得更高的收入,接觸到更大的軟體市場,看到更廣的個人發展空間。原地發展當然也有一些程序員惰性比較大,滿足於現狀,享受著眼前的勝利果實,也無可非議。
目前,3-5年工作經驗的高級Java工程師年薪在20-30萬。發展空間大:隨著經驗的不同積累,比如技術累積,可以做Java架構師、比如管理累積,可以做Java項目經理、比如培訓累積,可以做Java培訓師。
那麼,回龍觀電腦培訓和大家來談談如何規劃項目開發工程師的職業發展方向。讓我們從今天的主要內容開始。Java的就業方向堅持技能發展道路在學習軟體開發的過程中,很多人希望能夠成為高級軟體工程師。
⑹ java分布式架構有哪些技術
既然是分布式系統,系統間通信的技術就不可避免的要掌握。
首先,我們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知識,例如網路通信協議(例如TCP / UDP等),網路IO(Blocking-IO,NonBlocking-IO,Asyn-IO),網卡(多隊列等)。 了解有關連接重用,序列化/反序列化,RPC,負載平衡等的信息。
在學習了這些基本知識之後,您基本上可以在分布式系統中編寫一個簡單的通信模塊,但這實際上還遠遠不夠。 現在,您已經進入了分布式欄位,您已經對規模有很多要求。 這意味著需要一種通信程序,該程序可以支持大量連接,高並發性和低資源消耗。
大量的連接通常會有兩種方式:
大量client連一個server
當前在NonBlocking-IO非常成熟的情況下,支持大量客戶端的伺服器並不難編寫,但是在大規模且通常是長連接的情況下,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即伺服器掛起時不可能所有客戶端都在某個時間點啟動重新連接。 那基本上是一場災難。 我見過一些沒有經驗的類似案例。 客戶端規模擴大後,伺服器基本上會在重新啟動後立即刷新。 大量傳入連接中斷(當然,伺服器的積壓隊列首先應設置為稍大一些)。 可以使用的通常方法是在客戶端重新連接之前睡眠一段隨機的時間。 另外,重連間隔採用避讓演算法。
一個client連大量的server
有些場景也會出現需要連大量server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同樣要注意的也是不要並發同時去建所有的連接,而是在能力范圍內分批去建。
除了建連接外,另外還要注意的地方是並發發送請求也同樣,一定要做好限流,否則很容易會因為一些點慢導致內存爆掉。
這些問題在技術風險上得考慮進去,並在設計和代碼實現上體現,否則一旦隨著規模上去了,問題一時半會還真不太好解。
高並發這個點需要掌握CAS、常見的lock-free演算法、讀寫鎖、線程相關知識(例如線程交互、線程池)等,通信層面的高並發在NonBlocking-IO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整體設計和代碼實現上盡量減少對io線程池的時間佔用。
低資源消耗這點的話NonBlocking-IO本身基本已經做到。
伸縮性
分布式系統基本上意味著規模不小。 對於此類系統,在設計時必須考慮可伸縮性。 在體系結構圖上繪制的任何點,如果請求量或數據量繼續增加,該怎麼辦? 通過添加機器來解決。 當然,此過程不需要考慮無限的情況。 如果您有經驗的建築師,從相對較小的規模到非常大型的范圍,那麼優勢顯然並不小,而且它們也將越來越稀缺。 。
橫向可擴展性(Scale Out)是指通過增加伺服器數量來提高群集的整體性能。 垂直可伸縮性(Scale Up)是指提高每台伺服器的性能以提高集群的整體性能。 縱向可擴展性的上限非常明顯,而分布式系統則強調水平可伸縮性。
分布式系統應用服務最好做成無狀態的
應用服務的狀態是指運行時程序因為處理服務請求而存在內存的數據。分布式應用服務最好是設計成無狀態。因為如果應用程序是有狀態的,那麼一旦伺服器宕機就會使得應用服務程序受影響而掛掉,那存在內存的數據也就丟失了,這顯然不是高可靠的服務。把應用服務設計成無狀態的,讓程序把需要保存的數據都保存在專門的存儲上(eg. 資料庫),這樣應用服務程序可以任意重啟而不丟失數據,方便分布式系統在伺服器宕機後恢復應用服務。
伸縮性的問題圍繞著以下兩種場景在解決:
無狀態場景
對於無狀態場景,要實現隨量增長而加機器支撐會比較簡單,這種情況下只用解決節點發現的問題,通常只要基於負載均衡就可以搞定,硬體或軟體方式都有;
無狀態場景通常會把很多狀態放在db,當量到一定階段後會需要引入服務化,去緩解對db連接數太多的情況。
有狀態場景
所謂狀態其實就是數據,通常採用Sharding來實現伸縮性,Sharding有多種的實現方式,常見的有這么一些:
2.1 規則Sharding
基於一定規則把狀態數據進行Sharding,例如分庫分表很多時候採用的就是這樣的,這種方式支持了伸縮性,但通常也帶來了很復雜的管理、狀態數據搬遷,甚至業務功能很難實現的問題,例如全局join,跨表事務等。
2.2 一致性Hash
一致性Hash方案會使得加機器代價更低一些,另外就是壓力可以更為均衡,例如分布式cache經常採用,和規則Sharding帶來的問題基本一樣。
2.3 Auto Sharding
Auto Sharding的好處是基本上不用管數據搬遷,而且隨著量上漲加機器就OK,但通常Auto Sharding的情況下對如何使用會有比較高的要求,而這個通常也就會造成一些限制,這種方案例如HBase。
2.4 Copy
Copy這種常見於讀遠多於寫的情況,實現起來又會有最終一致的方案和全局一致的方案,最終一致的多數可通過消息機制等,全局一致的例如zookeeper/etcd之類的,既要全局一致又要做到很高的寫支撐能力就很難實現了。
即使發展到今天,Sharding方式下的伸縮性問題仍然是很大的挑戰,非常不好做。
上面所寫的基本都還只是解決的方向,到細節點基本就很容易判斷是一個解決過多大規模場景問題的架構師,:)
穩定性
作為分布式系統,必須要考慮清楚整個系統中任何一個點掛掉應該怎麼處理(到了一定機器規模,每天掛掉一些機器很正常),同樣主要還是分成了無狀態和有狀態:
無狀態場景
對於無狀態場景,通常好辦,只用節點發現的機制上具備心跳等檢測機制就OK,經驗上來說無非就是純粹靠4層的檢測對業務不太夠,通常得做成7層的,當然,做成7層的就得處理好規模大了後的問題。
有狀態場景
對於有狀態場景,就比較麻煩了,對數據一致性要求不高的還OK,主備類型的方案基本也可以用,當然,主備方案要做的很好也非常不容易,有各種各樣的方案,對於主備方案又覺得不太爽的情況下,例如HBase這樣的,就意味著掛掉一台,另外一台接管的話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個對可用性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全局一致類型的場景中,如果一台掛了,就通常意味著得有選舉機制來決定其他機器哪台成為主,常見的例如基於paxos的實現。
可維護性
維護性是很容易被遺漏的部分,但對分布式系統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部分,例如整個系統環境應該怎麼搭建,部署,配套的維護工具、監控點、報警點、問題定位、問題處理策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