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思科被發現使用華為代碼,解釋:忘了刪,對此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安全研究人員從思科網站上下載了智能開關 SG250 的固件進行分析後意外發現,該固件嵌入了華為美國子公司 Futurewei Technologies 的開發者 gary.wu1(at)huawei 的證書和私鑰。為什麼華為雇員的證書會進入到思科的固件鏡像中?研究人員詢問了思科,思科進行了內部調查,給出了答復:思科的部分產品使用了一個開源包 OpenDaylight,這些證書和密鑰是開源包的一部分。開發者使用證書測試 Cisco FindIT 功能,結果由於疏忽證書和密鑰都包含在最終產品中了。
所以這完全是個烏龍,沒必要過度解讀。
有意思的是在當下的環境中,這兩家又是敏感的公司,所以兩國的媒體就有些帶節奏了。這件事,美國人的標題是《Huawei cryptographic keys embedded in Cisco's firmware》,讓你感覺是思科產品里被華為植入了後門。到了中國,標題就變成了《思科被發現使用華為代碼,解釋:忘了刪》,讓你感覺是思科抄了華為的代碼。
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能自己去探究真相,而標題黨又不能槍斃,所以節奏就這樣被帶起來了。
感謝您的閱讀。
首先,我是個程序員,先站在程序員的角度看一下問題的本質。其實在代碼界,是不分國界的,github上面有很多好的開源代碼,所以使用好的開源代碼是最正常的事,提高開發效率,我們在公司都是鼓勵使用的,特別是一些大的很多人參與的項目,一般代碼都經過很多的測試,測試用例也是寫的非常的好,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基礎工作。所以會出現像阿里抄騰訊的代碼,華為也一定有抄過別的公司的代碼,當然前提是這些代碼是免費開源的,及有對應的開源許可。比如常見的Apache Licence 2.0許可,該協議鼓勵代碼共享和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權,同樣允許代碼修改,再發布(作為開源或商業軟體)。所以大家對使用了開源代碼不用大驚小怪。
然後,各個自以為事的自媒體放大這個事,以為思科做了什麼偷雞摸狗的事;實際原因只是思科在250系列交換機固件中使用了由華為的北美公司開發的開源代碼包,裡麵包含了華為公司自己的密鑰與證書。而這個開源項目,思科自己是參與者(及開源代碼開發者),只是他們在上線之前忘記刪除了這個測試里的密鑰與證書。在代碼界,這只是一個小bug而已,並不算什麼烏龍事件,個人認為不必過度去解讀。
最後,通過這個事反應了華為的研發實力,以及對世界的貢獻,積極參與多個開源項目,比如hadoop,spark等大數據項目,還主動開源了基於spark的大數據項目:CarbonData(已經是apache頂級項目)。可以說華為從軟體到硬體,都是在積極參與與世界的合作,以及貢獻於世界。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希望順手點個贊,加個關注,我會更加努力貢獻更多有趣的 科技 知識,謝謝!
怎麼看?挺簡單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思科是越來越不行了,而華為正在或者說已經成為通信領域的領頭羊。
早在21世紀初,思科就已經意識到華為是其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思科老闆錢伯斯曾經說過:「在今後幾年裡,思科將只有一個競爭對手,就是華為!」因此,當華為於2002年進軍北美市場後,思科就開始了自己的打擊行動,想趁華為還未完全龐大起來時予以致命一擊。2003年思科向華為發起了侵權訴訟,77頁的起訴書幾乎涵蓋了所有知識產權訴訟領域,指控華為侵犯專利、版權、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等總計21項罪名。
當然,思科的計謀並未得逞,當年的華為雖然還不是很強大,但是早有準備,思科根本做不到快速摁死華為,速戰速決變成了持久戰,這種訴訟要麼兩敗俱傷,要麼從各自利益出發達成和解,經過幾番對陣後思科和華為妥協,達成和解協議,雙方均有收獲。
15年前的這起訴訟體現出思科當年依舊佔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思科的優勢正在慢慢消失。而華為正如當年錢伯斯預料的一樣,越來越強,通信領域市場能做到第一,5G方面技術領先,可以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通信解決方案。同時,華為對於行業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參與到各種標准組織中發揮自己的力量。
這事 今天 發生在思科身上,不得不說思科正在走在衰敗的路上,全球500強的企業出現這種Bug,也真實呵呵了!
關於思科使用華為代碼的事情,來龍去脈其實是這樣的:
主要是因為,250系列交換機固件里使用的一個開源程序包是由華為的北美公司開發的,裡麵包含了華為公司自己的測試密鑰和證書。思科公司也是這個開源項目的開發者之一,他們在上線之前忘記刪除了這個測試的密鑰和證書。
對於這樣一個不算是烏龍的烏龍,我覺得也沒有必要過度去解讀。
華為不但在5g通信方面持續發力,在其他各個方面都貢獻了出自己的力量。目前在ICT領域,華為在各個開源社區都非常活躍,積極參與了從晶元到系統軟體的研發。比較有名的像RISC-V、OpenStack、Hadoop等大型項目都能看到華為的身影。
在美國政府的禁令之下,仍然有像思科這樣的 科技 企業願意與華為進行合作。並且據小道消息,包括白宮內部都有人給美國 科技 公司提供咨詢,通過規避美國政府的禁令來達成與華為公司的繼續合作。 科技 全球化合作的潮流,不可阻擋。
即使是現在這種形勢下,華為也並沒有將合作的大門關上。能做到這一點,還是因為華為具有一定的技術實力,並且深刻認識到了 科技 合作的重要程度。
總而言之,這次的烏龍其實是一個很小很小的事情,只不過恰好發生在兩個關系比較微妙的公司之間。華為的崛起確實是民族之驕傲,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過度神化它,企業之間的技術合作非常正常,使用開源項目的代碼也是業界普遍的做法。所以也沒有必要產生思科反過來「抄襲」華為這樣的結論。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這個問題之所以引起大家這么高的重視主要是因為之前思科狀告華為抄襲了自己的代碼,這件事情在國際上產生的影響力,這些年的發展明顯思科已經趕不上華為公司了,現在突然出現這么一則消息所以引起來大家的重視,這次事件主要是因為思科在自己交換機裡面使用了華為子公司開源代碼裡面的秘鑰證書,這個還不是思科自己發現的,由一家第三方安全機構發現的,思科公司很快就做出澄清,是因為測試部門測試不嚴謹造成,無論是什麼原因這個解釋顯然有點敷衍。
曾經的華為在思科面前就是小兒科,現在的華為公司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兒科,已經成長為巨人企業了,已經擁有了18萬員工的 科技 巨頭,而且在員工比例中外籍人士能佔到4萬多,標準的跨國企業了,現在的華為公司在通訊領域以及消費電子領域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5G技術方面,在手機領域如果不是美國實體企業清單基本上到年底就能拿下全球第一的名頭,在通訊領域已經是絕對的老大,目前是全球唯一的一家能夠提供全套5G設備的設備商,而且現在華為在這個領域的優勢還在增加,這是真實華為的狀態。
華為公司積極擁抱全球最先機的 科技 ,並且也在積極擁抱開源社區,在很多開源社區裡面都留下華為公司的影子,因為華為招攬很多頂級的軟體高手,很多人都喜歡在開源社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些人是以公司的名義有些是以個人的名義。對於這次事件華為公司估計也不會放在身上作為這么一家這么大企業,這點事情都不值得一提。
現在很多大企業都在開源社區都有貢獻,現在谷歌使用的chrome瀏覽器的前身就是webkit內核,開始是蘋果是全部貢獻出來的,本來代碼開源了就有可能很多企業在一起維護使用,這也都死非常正常的事情,未來的很多大型軟體都會選擇開源,這已經是軟體開發的一種大趨勢了,安卓就是因為開源籠絡了一大批的開發者加入進來,現在已經形成了非常牢固的生態系統,華為因為在安卓系統使用都比較狠,結果因為美國的實體清單導致谷歌取消了授權,對於手機業務影響非常大,整個來講都是谷歌設置的一個局。
現在很多領域都已經離不開華為的設備了,華為每年投入巨額的研發費用現在已經慢慢到了收獲的季節,而且從現在看這個優勢越來越大,正是因為強大華為在受到美國的封鎖之後還能表現的這么硬氣,主要還是因為有實力。華為從成立到現在已經積累了30多個年頭從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的世界巨頭,始終堅持研發核心技術,到現在各個領域都取得非常大的成績,已經成為國內 科技 企業的排頭兵,能夠指引很多企業向前發展壯大。
對於思科來講沒想到有一天還能拿華為的開源代碼去研發自己的產品,只能講風水輪流轉,希望能幫到你。
目前來看,雖然說這些代碼可能並沒有說是至關重要的一些核心代碼,但仍然可以解讀出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說思科作為華為以前最重要的競爭對手,目前可能在相關領域里,也是被華為逐漸趕上甚至超過。
所以在這一點上是非常值得慶賀的原因就在於華為其實在代碼層面確實有非常精彩的表現,不僅僅因為華為在Linux源代碼上的表現,同時還有其他層面元器件的代碼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北美的企業可能一直都是有雙層標準的,這一點從各種場景各種事件的發生就可以看出,而對於此次使用華為源代碼的事情,也並沒有一個可能相對令人滿意的說法,總體來看的話,高傲的態度還是維持著的。
當然思科肯定是有高傲的資本,原因就在於作為國際巨頭一直是領先於世界只不過這么多年以來由於國內對於核心技術的重視包括華為以及中新的一部分產業都逐漸慢慢靠近思科,所以其實思科從心理上還很難接受這樣的變化,也很難接受這樣的差異。
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值得欣慰的原因,就在於華為目前的影響力已經不簡簡單單的是在所謂的通信領域,所謂的手機領域,晶元領域,還有各種源代碼以及核心技術層面。
再除去華為,在手機上的一些比較低端的營銷之外,其實總體來看,華為真的是國內非常值得拿得出手的一家高 科技 企業,而且這個 科技 含金量是非常高的,遠遠不是其他企業為了追求所謂的專利數量而湊數的一些技術!
風水輪流轉!還記得2003年,思科指控華為非法抄襲、盜用包括源代碼在內的思科IOS®軟體!當時,思科副總裁說:我們控告華為是別無選擇!並且之指出:抄襲行為並不是創新,而對知識產權的盜用也不是競爭!
時隔16年,思科卻鬧出了笑話,在網路安全咨詢公司發現,產品交換機里用的秘鑰證書,是華為子公司研發的。
雖然,思科稱在測試階段的密鑰和證書,結果上線前疏忽,忘記刪除了!而且,這些證書和密鑰僅僅存在於文件系統中,並沒有被設備激活使用, 現在早已經刪除了!
越描越黑,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我們反過來想,如果這件事是華為使用了思科的代碼,我估計又要出現2003年的控告了。畢竟,思科用「抄襲,盜用」來控訴華為。
實際上,華為屢次進入美國市場而被阻止,思科的作用很大,其科的主營業務是數通,華為的主營業務是固網,不過華為也在後來居上,這方面對於思科有很大影響。
比如:運營商,企業路由器,思科雖然以35.7%佔比第一,可是華為的佔比達到了31.7%,注意這是2018年第二季度的。
所以,思科一直在防著華為,可是華為的發展卻又給思科很大的壓力,這就導致了它們之間長久的競爭!
做小偷被抓現行,只一句我本來是拿自己的錢包,但手伸錯了口袋,怎麼把你的錢包掏出來了,誤會誤會啊!下次只掏自己的錢包!
思科使用華為代碼,華為應該高興,不應苛責,我想華為也不會去苛責,因為華為從此知道自己強大了,連思科都要反過來請求華為。曾經,思科是個巨人,華為是個小孩,華為是循著思科的路一步一步前進的,華為知道自己該怎麼與同行相處,這也是中華文化里的東西,華為不搞你死我活的競爭
沒有什麼看法,本來就是一個開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