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om表中的物料編碼怎麼編寫
編碼規則的規劃設計
1、制訂編碼原則的第一個工作就是:首先把產業所使用之物料全部加以整理出大分類來,例如:有線電話機類、無線電話機類、手機類、電話總機類、外瞉類、按鍵類、銘板類、卷標類、開關類、線材類、螺絲類、電阻類、電容類、支架類、半導體類、紙箱類、布疋類、紗種類、皮革類、紙品類、塑料布類……等。先把大分類確定以後,就已經搞定一半的編碼工作了。
2、依據不同大分類的物料,再制訂不同的編碼規則:
不同大類的物料必定具備其不同之物料特性,例如:功能、尺吋、顏色、部位、形狀、阻質、功率、材質、電壓系統、生產地、國別、語文別、型號、表面處理、紋案、花版、色碼、抗凍、耐火、比重、幅寛、剪毛、刷毛、上漿、亮光、手感、顆粒、耐酸、加工工藝、酸鹼值……等數不完的特性。
既然不同大類別的物料具備不同的特性,當然就採取不同的編碼規則來規范同一大類別物料之每一段編碼規則所代表的意義。布疋類的編碼規則肯定和螺絲類的編碼規則不同,就沒有必要一定採用相同的物料編碼長度,當然,電視機的編碼規則也一定不會和玻璃類的編碼規則相同,有必要一定規定使用相同長度來編碼嗎? 如果規定公司所有物料都採用相同長度編碼,這就真的叫做:「做繭自縳」,肯定把自己搞慘了。
3、使用有意義編碼,或使用無意義編碼的考量因素:
如果一個類別的物料,其特性項目不多,使用有意義編碼是比較合理的,例如:手機上瞉的編碼規則可以定義為:
1-2碼代表大分類:」CS」代表外売類。
3-4碼代表位置:「UP」代表上売,」LW」 代表下売,」LF」代表左売,「RT」代表右売,「BK」代表後売。
5-8碼代表機型:例如:0388、T320、S826表示各產品機型。
9-10碼代表語文:例如:CN中文、EG英文、AL阿拉伯文、JP日文、TW台灣繁體中文……等。
11-11碼代碼加工製程:例如,S成型,P塗裝,G研磨……等。
12-12碼代表顏色,例如:BL藍色,RD紅色,GN綠色,WH白色……等。
13-15代表產品設計變更之版別:例如:1.1,1.2,1.3,1.4,2.1,2.2……等。
如果一個類別的物料,其特性項目太多,使用部份有意義,部份無意義編碼會是比較合理的,例如:織布產業的布疋,其特性包括:布種、紗種、織法、碼重、幅寬、色碼、花版、上漿、起毛、潑水、剪毛、拋光、顆粒、燒毛、手感、柔軟度……等,光是物料的特性項目就已經超過20碼了,所以,如果使用有意義編號,碼數必定超過30碼,就會變成一個非常沒有效率的編碼方式。因此,建議前半段採用有意義編碼,後半段採用無意義編碼。例如:布種、紗種、織法、碼重、幅寬、色碼、花版為有意義編碼、後段編號則採用流水號來區分其差異。
4、具備功能的物料和不具備功能的物料編碼規則訂定:
a、對具備功能的物料,以物料功能做為大分類的依據,例如:傢俱產業的物料大分類:木製飯桌,鋼制書桌,沙發,桌面,桌腳,橫桿,邊條,支架,腳壂,木栓,床壂……等。
具備功能的物料編碼最容易處理,例如:桌面的編碼規則範例如下:
ZM-3026-BL-LU-001表示:「ZM」即表示桌面的羅馬拚音,」3026」表示產品型號,「BL」表示玻璃材質,「LU」代表綠色,」001」代表不同尺吋或加工,或其它特性的差異。
又如:SF-3012-NP-LA-001:「SF」即表示沙發的羅馬拚音,」3012」表示產品型號,「NP」表示牛皮材質,「LA」代表藍色,」001」代表不同尺吋或規格,或其它特性的差異。
b、對不具備功能的物料,以物料材質做為大分類的依據,例如:
對於不具備功能的物料,例如:鐵材,鋼材,銅材,鋁材,塑料,木材,皮料,玻璃……等,除了使用大分類加以區分之外,直接使用該原材料的廠商+料號即可。例如:ABS-NY-3001,即表示:
ABS塑料原料,南亞公司生產的3001號物料。
5、使用文數字編碼,或使用數字編碼比較有效率:
使用文數字代碼比較好,或是數字代碼比較好,其實各有優缺點,如果使用數字編碼的話,輸入物料代碼會比較快速,但是記憶起來非常需要時間。使用羅馬拚音的方式編碼,是比較容易理解物料的種類,在輸入物料代碼上是否會效率比較差,則因為每個人的熟練度不同而受到影響。
因此,使用文數字編碼(Alphabetic),或使用數字編碼(Numeric)比較有效率,各有不同的優劣點,如果使用羅馬拚音法編訂物料編號規則,使用者不必記憶許多對照表格,就容易在查找或登錄數據時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資料,而發揮工作效率。如果使用數字代碼來編訂料號規則,對於資深熟練的員工而言,輸入數據有可能會稍微快一點,但是對新進人員工而言,則需要背許多物料編碼規則對照表,才能了解其每一項代碼的意義。因此,對於使用文數字或數字編碼,何者比較有效率,並沒有絕對的影響,對於計算機鍵盤經常使用而熟練的人而言,是不會有太大差別的。
6、對於產品設計變更(ECN)的版本處理技術:
產品設計變更(ECN)會影響物料編碼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處理好,就會造成許多員工作業上的失誤,進而產生許多不良重工(返工)或報廢的損失。
如果每一次物料設計變更都要新增加一個物料編號,則一個產業的料號將會不計其數,而且在MRP2物料控制方面也會產生重大困擾。但是若物料設計變更都不需要新增加一個物料編號,各部門人員如何識別變更前、後的差異呢?
在產品設計變更(ECN)的差異層級上,可以區分為兩種情況:(a).設計變更前的版本和設計變更後的版本可以共享,等到設計變更前的版本領用完之後,再改用設計變更後的版本,即所謂的Running Change,這種情況下,物料編碼可以不更改,只要更改其附加的版別欄位(欄位)即可。
因此,物料編號並不會增加。(b).設計變更前的版本和設計變更後的版本不可以共享,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新增一個物料編碼來解決新版本和舊版本的差異問題,同時要對舊物料限制一個有效期限或有效批號,到期之後(到批之後)不得繼續使用。
對於產品設計變更(ECN)的物料項目,其父階的編碼是否也要同步修改呢 ? 這個處理原則是相同的,如果子階物料的設計變更影響父階物料新舊版本不可以共享,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新增一個父階物料編碼來解決新版本和舊版本的差異問題,否則,只要把父階物料的附加版本欄位更改就可以。往上一層一層展階的父階(逆展)均依此原則處理。
其實網頁上有很多可以參考借鑒的範例,希望能抽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