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驅動程序的原理

驅動程序的原理

發布時間:2023-10-12 05:35:58

linux驅動程序結構框架及工作原理分別是什麼

一、Linux device driver 的概念x0dx0ax0dx0a系統調用是操作系統內核和應用程序之間的介面,設備驅動程序是操作系統內核和機器硬體之間的介面。設備驅動程序為應用程序屏蔽了硬體的細節,這樣在應用程序看來,硬體設備只是一個設備文件,應用程序可以象操作普通文件一樣對硬體設備進行操作。設備驅動程序是內核的一部分,它完成以下的功能:x0dx0ax0dx0a1、對設備初始化和釋放;x0dx0ax0dx0a2、把數據從內核傳送到硬體和從硬體讀取數據;x0dx0ax0dx0a3、讀取應用程序傳送給設備文件的數據和回送應用程序請求的數據;x0dx0ax0dx0a4、檢測和處理設備出現的錯誤。x0dx0ax0dx0a在Linux操作系統下有三類主要的設備文件類型,一是字元設備,二是塊設備,三是網路設備。字元設備和塊設備的主要區別是:在對字元設備發出讀/寫請求時,實際的硬體I/O一般就緊接著發生了,塊設備則不然,它利用一塊系統內存作緩沖區,當用戶進程對設備請求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就返回請求的數據,如果不能,就調用請求函數來進行實際的I/O操作。塊設備是主要針對磁碟等慢速設備設計的,以免耗費過多的CPU時間來等待。x0dx0ax0dx0a已經提到,用戶進程是通過設備文件來與實際的硬體打交道。每個設備文件都都有其文件屬性(c/b),表示是字元設備還是塊設備?另外每個文件都有兩個設備號,第一個是主設備號,標識驅動程序,第二個是從設備號,標識使用同一個設備驅動程序的不同的硬體設備,比如有兩個軟盤,就可以用從設備號來區分他們。設備文件的的主設備號必須與設備驅動程序在登記時申請的主設備號一致,否則用戶進程將無法訪問到驅動程序。x0dx0ax0dx0a最後必須提到的是,在用戶進程調用驅動程序時,系統進入核心態,這時不再是搶先式調度。也就是說,系統必須在你的驅動程序的子函數返回後才能進行其他的工作。如果你的驅動程序陷入死循環,不幸的是你只有重新啟動機器了,然後就是漫長的fsck。x0dx0ax0dx0a二、實例剖析x0dx0ax0dx0a我們來寫一個最簡單的字元設備驅動程序。雖然它什麼也不做,但是通過它可以了解Linux的設備驅動程序的工作原理。把下面的C代碼輸入機器,你就會獲得一個真正的設備驅動程序。x0dx0ax0dx0a由於用戶進程是通過設備文件同硬體打交道,對設備文件的操作方式不外乎就是一些系統調用,如 open,read,write,close?, 注意,不是fopen, fread,但是如何把系統調用和驅動程序關聯起來呢?這需要了解一個非常關鍵的數據結構:x0dx0ax0dx0aSTruct file_operatiONs {x0dx0ax0dx0aint (*seek)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x0dx0ax0dx0aint (*read)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char ,int);x0dx0ax0dx0aint (*writ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x0dx0ax0dx0aint (*readdir)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dirent * ,int);x0dx0ax0dx0aint (*select)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select_table *);x0dx0ax0dx0aint (*ioctl)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unsined int ,unsigned long);x0dx0ax0dx0aint (*mmap)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vm_area_struct *);x0dx0ax0dx0aint (*open)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x0dx0ax0dx0aint (*releas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x0dx0ax0dx0aint (*f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x0dx0ax0dx0aint (*fa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int);x0dx0ax0dx0aint (*check_media_chang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x0dx0ax0dx0aint (*revalidate) (dev_t dev);x0dx0ax0dx0a}x0dx0ax0dx0a這個結構的每一個成員的名字都對應著一個系統調用。用戶進程利用系統調用在對設備文件進行諸如read/write操作時,系統調用通過設備文件的主設備號找到相應的設備驅動程序,然後讀取這個數據結構相應的函數指針,接著把控制權交給該函數。這是linux的設備驅動程序工作的基本原理。既然是這樣,則編寫設備驅動程序的主要工作就是編寫子函數,並填充file_operations的各個域。x0dx0ax0dx0a下面就開始寫子程序。x0dx0ax0dx0a#include 基本的類型定義x0dx0ax0dx0a#include 文件系統使用相關的頭文件x0dx0ax0dx0a#include x0dx0ax0dx0a#include x0dx0ax0dx0a#include x0dx0ax0dx0aunsigned int test_major = 0;x0dx0ax0dx0astatic int read_tes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char *buf,int count)x0dx0ax0dx0a{x0dx0ax0dx0aint left; 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x0dx0ax0dx0aif (verify_area(VERIFY_WRITE,buf,count) == -EFAULT )x0dx0ax0dx0areturn -EFAULT;x0dx0ax0dx0afor(left = count ; left > 0 ; left--)x0dx0ax0dx0a{x0dx0ax0dx0a__put_user(1,buf,1);x0dx0ax0dx0abuf++;x0dx0ax0dx0a}x0dx0ax0dx0areturn count;x0dx0ax0dx0a}x0dx0ax0dx0a這個函數是為read調用准備的。當調用read時,read_test()被調用,它把用戶的緩沖區全部寫1。buf 是read調用的一個參數。它是用戶進程空間的一個地址。但是在read_test被調用時,系統進入核心態。所以不能使用buf這個地址,必須用__put_user(),這是kernel提供的一個函數,用於向用戶傳送數據。另外還有很多類似功能的函數。請參考,在向用戶空間拷貝數據之前,必須驗證buf是否可用。這就用到函數verify_area。為了驗證BUF是否可以用。x0dx0ax0dx0astatic int write_tes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const char *buf,int count)x0dx0ax0dx0a{x0dx0ax0dx0areturn count;x0dx0ax0dx0a}x0dx0ax0dx0astatic int open_tes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x0dx0ax0dx0a{x0dx0ax0dx0aMOD_INC_USE_COUNT; 模塊計數加以,表示當前內核有個設備載入內核當中去x0dx0ax0dx0areturn 0;x0dx0ax0dx0a}x0dx0ax0dx0astatic void release_tes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x0dx0ax0dx0a{x0dx0ax0dx0aMOD_DEC_USE_COUNT;x0dx0ax0dx0a}x0dx0ax0dx0a這幾個函數都是空操作。實際調用發生時什麼也不做,他們僅僅為下面的結構提供函數指針。x0dx0ax0dx0astruct file_operations test_fops = {?x0dx0ax0dx0aread_test,x0dx0ax0dx0awrite_test,x0dx0ax0dx0aopen_test,x0dx0ax0dx0arelease_test,x0dx0ax0dx0a};x0dx0ax0dx0a設備驅動程序的主體可以說是寫好了。現在要把驅動程序嵌入內核。驅動程序可以按照兩種方式編譯。一種是編譯進kernel,另一種是編譯成模塊(moles),如果編譯進內核的話,會增加內核的大小,還要改動內核的源文件,而且不能動態的卸載,不利於調試,所以推薦使用模塊方式。x0dx0ax0dx0aint init_mole(void)x0dx0ax0dx0a{x0dx0ax0dx0aint result;x0dx0ax0dx0aresult = register_chrdev(0, "test", &test_fops); 對設備操作的整個介面x0dx0ax0dx0aif (result < 0) {x0dx0ax0dx0aprintk(KERN_INFO "test: can't get major number\n");x0dx0ax0dx0areturn result;x0dx0ax0dx0a}x0dx0ax0dx0aif (test_major == 0) test_major = result; /* dynamic */x0dx0ax0dx0areturn 0;x0dx0ax0dx0a}x0dx0ax0dx0a在用insmod命令將編譯好的模塊調入內存時,init_mole 函數被調用。在這里,init_mole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向系統的字元設備表登記了一個字元設備。register_chrdev需要三個參數,參數一是希望獲得的設備號,如果是零的話,系統將選擇一個沒有被佔用的設備號返回。參數二是設備文件名,參數三用來登記驅動程序實際執行操作的函數的指針。x0dx0ax0dx0a如果登記成功,返回設備的主設備號,不成功,返回一個負值。x0dx0ax0dx0avoid cleanup_mole(void)x0dx0ax0dx0a{x0dx0ax0dx0aunregister_chrdev(test_major,"test");x0dx0ax0dx0a}x0dx0ax0dx0a在用rmmod卸載模塊時,cleanup_mole函數被調用,它釋放字元設備test在系統字元設備表中佔有的表項。x0dx0ax0dx0a一個極其簡單的字元設備可以說寫好了,文件名就叫test.c吧。x0dx0ax0dx0a下面編譯 :x0dx0ax0dx0a$ gcc -O2 -DMODULE -D__KERNEL__ -c test.c _c表示輸出制定名,自動生成.o文件x0dx0ax0dx0a得到文件test.o就是一個設備驅動程序。x0dx0ax0dx0a如果設備驅動程序有多個文件,把每個文件按上面的命令行編譯,然後x0dx0ax0dx0ald ?-r ?file1.o ?file2.o ?-o ?molename。x0dx0ax0dx0a驅動程序已經編譯好了,現在把它安裝到系統中去。x0dx0ax0dx0a$ insmod ?_f ?test.ox0dx0ax0dx0a如果安裝成功,在/proc/devices文件中就可以看到設備test,並可以看到它的主設備號。要卸載的話,運行 :x0dx0ax0dx0a$ rmmod testx0dx0ax0dx0a下一步要創建設備文件。x0dx0ax0dx0amknod /dev/test c major minorx0dx0ax0dx0ac 是指字元設備,major是主設備號,就是在/proc/devices里看到的。x0dx0ax0dx0a用shell命令x0dx0ax0dx0a$ cat /proc/devicesx0dx0ax0dx0a就可以獲得主設備號,可以把上面的命令行加入你的shell script中去。x0dx0ax0dx0aminor是從設備號,設置成0就可以了。x0dx0ax0dx0a我們現在可以通過設備文件來訪問我們的驅動程序。寫一個小小的測試程序。x0dx0ax0dx0a#include x0dx0ax0dx0a#include x0dx0ax0dx0a#include x0dx0ax0dx0a#include x0dx0ax0dx0amain()x0dx0ax0dx0a{x0dx0ax0dx0aint testdev;x0dx0ax0dx0aint i;x0dx0ax0dx0achar buf[10];x0dx0ax0dx0atestdev = open("/dev/test",O_RDWR);x0dx0ax0dx0aif ( testdev == -1 )x0dx0ax0dx0a{x0dx0ax0dx0aprintf("Cann't open file \n");x0dx0ax0dx0aexit(0);x0dx0ax0dx0a}x0dx0ax0dx0aread(testdev,buf,10);x0dx0ax0dx0afor (i = 0; i < 10;i++)x0dx0ax0dx0aprintf("%d\n",buf[i]);x0dx0ax0dx0aclose(testdev);x0dx0ax0dx0a}x0dx0ax0dx0a編譯運行,看看是不是列印出全1 x0dx0ax0dx0a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演示。真正實用的驅動程序要復雜的多,要處理如中斷,DMA,I/O port等問題。這些才是真正的難點。上述給出了一個簡單的字元設備驅動編寫的框架和原理,更為復雜的編寫需要去認真研究LINUX內核的運行機制和具體的設備運行的機制等等。希望大家好好掌握LINUX設備驅動程序編寫的方法。

❷ 電腦驅動程序的工作原理

資料來源: http://ke..com/view/1048.htm一、什麼是驅動程序
根據網路:驅動程序,英文名為「Device Driver」,全稱為「設備驅動程序」, 是一種可以使計算機和設備通信的特殊程序,可以 說相當於硬體的介面,操作系統只有通過這個介面,才能控制硬體設備的工作,假如某設備的驅動程序未能正確安裝,便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驅動程序被譽為「 硬體的靈魂」、「硬體的主宰」、和「硬體和系統之間的橋梁」等。
剛安裝好的系統操作系統,很可能驅動程序安裝得不完整。硬體越新,這種可能性越大。菜菜熊之前看到的「圖標很大且顏色難看」就是沒有安裝好驅動的原因。
在軟體測試中:在自底向上測試中,要編寫稱為測試驅動的模塊調用正在測試的模塊。測試驅動模塊以和將來真正模塊同樣的方式掛接,向處於測試的模塊發送測試用例數據,接受返回結果,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二、驅動程序的作用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硬體的性能越來越強大。驅動程序是直接工作在各種硬體設備上的軟體,其「驅動」這個名稱也十分形象的指明了它的功能。正是通過驅動程序,各種硬體設備才能正常運行,達到既定的工作效果。
硬體如果缺少了驅動程序的「驅動」,那麼本來性能非常強大的硬體就無法根據軟體發出的指令進行工作,硬體就是空有一身本領都無從發揮,毫無用武 之地。這時候,電腦就正如古人所說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的角色就落在了驅動程序身上。如此看來,驅動程序在電腦使用上還真起著舉足輕重的 作用。
從理論上講,所有的硬體設備都需要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才能正常工作。但像CPU、內存、主板、軟碟機、鍵盤、顯示器等設備卻旦枝並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也可以正常工作,而顯卡、音效卡、網卡等卻一定要安裝驅動程序,否則便無法正常工作。這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是由於這些硬體對於一台個人電腦來說是必需的,所以早期的設計人員將這些硬體列為BIOS能直接支持的硬體。換句話說,上述硬體安裝後就 可以被BIOS和操作系統直接支持,不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從這個角度來說,BIOS也是一種驅動程序。但是對於其他的硬體,例如:網卡,音效卡,顯卡等等 卻必須要安裝驅動程序,不然這些硬體就無法正常工作。
三、驅動程序的界定
驅動程序可以界定為官方正式版、微軟WHQL認證版、第三方驅動、發燒友修改版、Beta測試版。
1、官方正式版
官方正式版驅動是指按照晶元廠商的設計研發出來的,經過反復測試、修正,最終通過官方渠道發布出來的正式版驅動程序,又名公版驅動。通常官方正 式版的發布方式包括官方網站發布及硬體產品附帶光碟這兩種方式。穩定性、兼容性好是官方正式版驅動最大的亮點,同時也是區別於發燒友修改版與測試版的顯著 特徵。因此推薦普通用戶使用官方正式版,而喜歡嘗鮮、體現個性的玩家則推薦使用發燒友修改版及Beta測試版。
2、微軟WHQL認證版
WHQL是Windows Hardware Quality Labs的縮寫,是微軟對桐好各硬體廠商驅動的一個認證,是為了測試驅動程序與操作系統的相容性及穩定性而制定的。也就是說通過了WHQL認證的驅動程序與Windows系統基本上不存在兼容性的問題。
3、第三方驅動
第三方驅動一般是指硬體產品OEM廠商發布的基於官方驅動優化而成的驅動程序。第三方驅動擁有穩定性、兼容性好,基於官方正式版驅動優化並比官 方正式版擁有更加完善的功能和更加強勁的整體性能的特性。因此,對於品牌機用戶來說,筆者推薦用戶的首選驅動是第三方驅動,第二選才是官方正式版驅動;對 於組裝機用戶來說,第三方驅動的選擇可能相對復雜一點,因此官方正式版驅動仍是首選。
4、發燒友修改版
發燒友令筆者首先就聯想到了顯卡,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直以來,發燒友很常都被用來形容游戲愛好者。筆者的這個想法也正好和發燒友修改版的誕生 典故相符的,因為發燒友局遲鉛修改版的驅動最先就是出現在顯卡驅動上的,由於眾多發燒友對游戲的狂熱,對於顯卡性能的期望也就是比較高的,這時候廠商所發布的顯 卡驅動就往往都不能滿足游戲愛好者的需求了,因此經修改過的以滿足游戲愛好者更多的功能性要求的顯卡驅動也就應運而生了。如今,發燒友修改版驅動又名改版 驅動,是指經修改過的驅動程序,而又不專指經修改過的驅動程序。
5、Beta測試版
測試版驅動是指處於測試階段,還沒有正式發布的驅動程序。這樣的驅動往往具有穩定性不夠、與系統的兼容性不夠等bug。嘗鮮和風險總是同時存在的,所以對於使用Beta測試版驅動的用戶要做好出現故障的心理准備。
四、驅動程序介紹
驅動程序(Device Driver)全稱為「設備驅動程序」,是一種可以使計算機和設備通信的特殊程序,可以說相當於硬體的介面,操作系統只能通過這個介面,才能控制硬體設備的工作,假如某設備的驅動程序未能正確安裝,便不能正常工作。
正因為這個原因,驅動程序在系統中的所佔的地位十分重要,一般當操作系統安裝完畢後,首要的便是安裝硬體設備的驅動程序。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安裝所有硬體設備的驅動程序,例如硬碟、顯示器、光碟機、鍵盤、滑鼠等就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而顯卡、音效卡、掃描儀、攝像頭、Modem等就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另外,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統對硬體設備的支持也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版本越高所支持的硬體設備也越多,例如筆者使用了Windows XP,裝好系統後一個驅動程序也不用安裝。
設備驅動程序用來將硬體本身的功能告訴操作系統,完成硬體設備電子信號與操作系統及軟體的高級編程語言之間的互相翻譯。當操作系統需要使用某個硬體時,比如:讓音效卡播放音樂,它會先發送相應指令到音效卡驅動程序,音效卡驅動程序接收到後,馬上將其翻譯成音效卡才能聽懂的電子信號命令,從而讓音效卡播放音樂。
所以簡單的說,驅動程序提供了硬體到操作系統的一個介面以及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而因為驅動程序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都稱「驅動程序是硬體的靈魂」、「硬體的主宰」,同時驅動程序也被形象的稱為「硬體和系統之間的橋梁」。
驅動程序即添加到操作系統中的一小塊代碼,其中包含有關硬體設備的信息。有了此信息,計算機就可以與設備進行通信。驅動程序是硬體廠商根據操作系統編寫的配置文件,可以說沒有驅動程序,計算機中的硬體就無法工作。操作系統不同,硬體的驅動程序也不同,各個硬體廠商為了保證硬體的兼容性及增強硬體的功能會不斷地升級驅動程序。如:Nvidia 顯卡晶元公司平均每個月會升級顯卡驅動程序2-3次。驅動程序是硬體的一部分,當你安裝新硬體時,驅動程序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凡是安裝一個原本不屬於你電腦中的硬體設備時,系統就會要求你安裝驅動程序,將新的硬體與電腦系統連接起來。驅動程序扮演溝通的角色,把硬體的功能告訴電腦系統,並且也將系統的指令傳達給硬體,讓它開始工作。
當你在安裝新硬體時總會被要求放入「這種硬體的驅動程序」,很多人這時就開始頭痛。不是找不到驅動程序的碟片,就是找不到文件的位置,或是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驅動程序。比如安裝列印機這類的硬體外設,並不是把連接線接上就算完成,如果你這時候開始使用,系統會告訴你,找不到驅動程序。怎麼辦呢?參照說明書也未必就能順利安裝。其實在安裝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慣例與通則可尋的,這些都可以幫你做到無障礙安裝。
在Windows系統中,需要安裝主板、光碟機、顯卡、音效卡等一套完整的驅動程序。如果你需要外接別的硬體設備,則還要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如:外接游戲硬體要安裝手柄、方向盤、搖桿、跳舞毯等的驅動程序,外接列印機要安裝列印機驅動程序,上網或接入區域網要安裝網卡、Moden甚至ISDN、ADSL的驅動程序。說了這么多的驅動程序,你是否有一點頭痛了。下面就介紹Windows系統中各種的不同硬體設備的驅動程序,希望能讓你撥雲見日。
在Windows 9x下,驅動程序按照其提供的硬體支持可以分為:音效卡驅動程序、顯卡驅動程序、滑鼠驅動程序、主板驅動程序、網路設備驅動程序、列印機驅動程序、掃描儀驅動程序等等。為什麼沒有CPU、內存驅動程序呢?因為CPU和內存無需驅動程序便可使用,不僅如此,絕大多數鍵盤、滑鼠、硬碟、軟碟機、顯示器和主板上的標准設備都可以用Windows自帶的標准驅動程序來驅動,當然其它特定功能除外。如果你需要在Windows系統中的DOS模式下使用光碟機,那麼還需要在DOS模式下安裝光碟機驅動程序。多數顯卡、音效卡、網卡等內置擴展卡和列印機、掃描儀、外置Modem等外設都需要安裝與設備型號相符的驅動程序,否則無法發揮其部分或全部功能。驅動程序一般可通過三種途徑得到,一是購買的硬體附帶有驅動程序;二是Windows系統自帶有大量驅動程序;三是從Internet下載驅動程序。最後一種途徑往往能夠得到最新的驅動程序。
供Windows 9x使用的驅動程序包通常由一些.vxd(或.386)、.drv、.sys、.dll或.exe等文件組成,在安裝過程中,大部分文件都會被拷貝到「Windows\ System」目錄下。
五、驅動程序的開發
驅動程序的開發工作是很具挑戰性的,因為必須配合著硬體與軟體上相當明確與高級的平台技術。由於大多數的驅動程序(device drivers)運行在內核模式(kernel mode),軟體的錯誤經常造成系統嚴重的不穩定,例如藍屏(blue screen),這跟過去的用戶模式(user mode)下的程序設計(例如Delphi、VB、Java)有明顯的差異性。
Windows平台
為了大量減輕驅動程序開發人員的負擔,微軟不斷的改進驅動程序的開發軟體與架構,從早期復雜深晦的VxD,到Windows XP上的Windows Driver Model(以下簡稱WDM)開發架構,如今Windows Driver Foundation(以下簡稱WDF)已成為新一代的Windows平台驅動程序發展架構,這個架構大量簡化了驅動程序的開發流程,更符合面向對象的精神,此架構包含了UserMode Driver Framework 與 Kernel Mode DriverFramework兩種開發模式。在開發Windows平台上的驅動程序之前,必須先安裝DDK包,目前DDK最新版本為5600,同時支持WDM與WDF兩種架構。
Linux平台
Linux作為UNIX的一個變種,繼承了UNIX的設備管理方法,將所有的設備是具體的文件,通過文件系統層對設備進行訪問。 這種設備管理方法可以很好地做到「設備無關性」,可以根據硬體外設的更新進行方便的擴展。
Linux中的設備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字元設備,塊設備,網路設備。
字元設備沒有緩沖區,以位元組為單位順序處理數據,不支持隨機讀寫。常見的字元設備如普通列印機、系統的串口、終端顯示器、嵌入式設備中的簡單按鍵、手寫板等。
塊設備是指在輸入輸出時數據處理以塊為單位的設備,一般都採用緩沖技術,支持數據的隨機讀寫。典型的塊設備有硬碟、光碟機等。
字元設備和塊設備面向的上一層是文件系統層。對用戶來說,塊設備和字元設備的訪問介面都是一組基於文件的系統調用,如read, write等。
網路設備與塊設備和字元設備不同,網路設備面向的上一層是網路協議層。設備文件是一個唯一的名字(如eth0),在文件系統中不存在對應的節點項。內核和網路驅動程序之間的通信使用的是一套和數據包傳輸相關的函數,而不是read, write等。
每一個設備都有一對主設備號、次設備號的參數作為唯一的標識。主設備號標識設備對應的驅動程序;次設備號用來區分具體驅動程序的實例。主設備號的獲取可以通過動態分配或指定的方式。在嵌入式系統中外設較少,一般採用指定的方式。
n [編輯本段]驅動程序的一般安裝順序驅動程序安裝的一般順序:主板晶元組(Chipset)→顯卡(VGA)→音效卡(Audio)→網卡(LAN)→無線網卡(Wireless LAN)→紅外線(IR)→觸控板(Touchpad)→PCMCIA控制器(PCMCIA)→讀卡器(Flash Media Reader)→數據機(Modem)→其它(如電視卡、CDMA上網適配器等等)。不按順序安裝很有可能導致某些軟體安裝失敗。
第一步,安裝操作系統後,首先應該裝上操作系統的Service Pack(SP)補丁。我們知道驅動程序直接面對的是操作系統與硬體,所以首先應該用SP補丁解決了操作系統的兼容性問題,這樣才能盡量確保操作系統和驅動程序的無縫結合。
第二步,安裝主板驅動。主板驅動主要用來開啟主板晶元組內置功能及特性,主板驅動里一般是主板識別和管理硬碟的IDE驅動程序或補丁,比如Intel晶元組的INF驅動和VIA的4in1補丁等。如果還包含有AGP補丁的話,一定要先安裝完IDE驅動再安裝AGP補丁,這一步很重要,也是很多造成系統不穩定的直接原因。
第三步,安裝DirectX驅動。這里一般推薦安裝最新版本,目前DirectX的最新版本是DirectX 9.0C。可能有些用戶會認為:「我的顯卡並不支持DirectX 9,沒有必要安裝DirectX 9.0C」,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識,把DirectX等同為了Direct3D。DirectX是微軟嵌在操作系統上的應用程序介面(API),DirectX由顯示部分、聲音部分、輸入部分和網路部分四大部分組成,顯示部分又分為Direct Draw(負責2D加速)和Direct 3D(負責3D加速),所以說Direct3D只是它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而新版本的DirectX改善的不僅僅是顯示部分,其聲音部分(DirectSound)——帶來更好的聲效;輸入部分(Direct Input)——支持更多的游戲輸入設備,並對這些設備的識別與驅動上更加細致,充分發揮設備的最佳狀態和全部功能;網路部分(DirectPlay)——增強計算機的網路連接,提供更多的連接方式。只不過是DirectX在顯示部分的改進比較大,也更引人關注,才忽略了其他部分的功勞,所以安裝新版本的DirectX的意義並不僅是在顯示部分了。當然,有兼容性問題時另當別論。
第四步,這時再安裝顯卡、音效卡、網卡、數據機等插在主板上的板卡類驅動。
第五步,最後就可以裝列印機、掃描儀、讀寫機這些外設驅動。
這樣的安裝順序就能使系統文件合理搭配,協同工作,充分發揮系統的整體性能。
另外,顯示器、鍵盤和滑鼠等設備也是有專門的驅動程序,特別是一些品牌比較好的產品。雖然不用安裝它們也可以被系統正確識別並使用,但是安裝上這些驅動程序後,能增加一些額外的功能並提高穩定性和性能 [編輯本段]Windows中的inf文件Windows怎樣知道安裝的是什麼設備,以及要拷貝哪些文件呢?答案在於.inf文件。.inf是從Windows 95時代開始引入的一種描述設備安裝信息的文件,它用特定語法的文字來說明要安裝的設備類型、生產廠商、型號、要拷貝的文件、拷貝到的目標路徑,以及要添加到注冊表中的信息。通過讀取和解釋這些文字,Windows便知道應該如何安裝驅動程序。目前幾乎所有硬體廠商提供的用於Windows 9x下的驅動程序都帶有安裝信息文件。事實上,.inf文件不僅可用於安裝驅動程序,還能用來安裝與硬體並沒有什麼關系的軟體,例如Windows 98支持「Windows更新」功能,更新時下載的系統部件就是利用.inf文件來說明如何安裝該部件的。
在安裝驅動程序時,Windows一般要把.inf文件拷貝一份到「Win-dows\Inf」或「Windows\Inf\Other」目錄下,以備將來使用。Inf目錄下除了有.inf文件外,還有兩個特殊文件Drvdata.bin和Drvidx.bin,以及一些.pnf文件,它們都是Windows為了加快處理速度而自動生成的二進制文件。Drvdata.bin和Drvidx.bin記錄了.inf文件描述的所有硬體設備,也許朋友們會有印象:當我們在安裝某些設備時,經常會看到一個「創建驅動程序信息庫」的窗口,此時Windows便正在生成這兩個二進制文件。
Windows 9x專門提供有「添加新硬體向導」(以下簡稱硬體向導)來幫助使用者安裝硬體驅動程序,使用者的工作就是在必要時告訴硬體向導在哪兒可以找到與硬體型號相匹配的.inf文件,剩下的絕大部分安裝工作都將由硬體安裝向導自己完成。
給硬體設備安裝驅動程序對Windows 9x用戶來說並不是一件陌生事,在安裝或重裝Windows時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在購買了某些新硬體之後也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如果驅動程序安裝不正確,系統中某些硬體就可能無法正常使用。雖然Windows 9x支持即插即用,能夠為用戶減輕不少工作,但由於PC機的設備有非常多的品牌和型號,加上各種新產品不斷問世,Windows不可能自動識別出所有設備,因此在安裝很多設備時都需要人工干預。 資料來源: http://ke..com/view/1048.htm

❸ 串口驅動程序的工作原理

首先乙太網通訊速率要遠遠高於串口,利用TCP或UDP方式進行連接,工作方式有兩種
1,安裝寫好的驅動程序,在PC中模擬16個串口,不同的是你對這些串口進行操作時,驅動程序會把你的(操作+串口號)通過網路作發送到串口伺服器,因為乙太網速率高,一般還是採用UDP方式,比較節省資源,因為TCP是實時連接的。
2,直接編寫乙太網通訊程序,直接將數據發送給串口伺服器,返回接收數據道理一樣,採用
數據+串口號。
嚴格說第二種方案要優於第一中檔案,因為少了一層系驅動,就像你說的串口API一樣,第一種方案首先要調用API,API再調用驅動,驅動再通過網路發出去,多了很多環節。

閱讀全文

與驅動程序的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inuxfile文件 瀏覽:454
如何用網路打普通電話 瀏覽:463
linux進程打開的文件 瀏覽:134
新購u盤無法儲存文件 瀏覽:553
5s要不要升級ios93 瀏覽:926
小米手機助手怎麼關閉自動升級 瀏覽:24
外星人能不能升級到win10系統盤 瀏覽:652
加入java信任站點 瀏覽:486
好用的急救知識app 瀏覽:524
什麼是網路適配器驅動文件名 瀏覽:717
吉林文件箱多少錢 瀏覽:113
ae模板版本 瀏覽:204
手機qq步數功能在哪裡 瀏覽:721
c程序設計04737 瀏覽:403
女孩什麼年齡學編程 瀏覽:976
安慶如何做網路營銷推廣 瀏覽:620
什麼是數據標准化 瀏覽:708
aecc三維功能實例視頻教程 瀏覽:719
iphone6s靜音鍵用法 瀏覽:560
油卡盒子APP是什麼公司名下的 瀏覽:59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