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程序設計是一個系統的過程,程序員代碼質量的高低往往也與他所處的團隊有較大的關系,也就是說頂層的設計與代碼質量有直接的關系。所以說優秀的團隊往往都是優秀的代碼,但是普通的團隊往往很難寫出優秀的代碼。
代碼的編寫大致上經歷幾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頂層設計(架構師)。
頂層設計包括軟體架構設計、技術方案等內容,落實到代碼上往往就是大量介面的定義。好的設計需要考慮三方面因素,分別是結構性(模塊化)、完整性、擴展性,當然還需要考慮可移植性,通常結構性好的代碼移植性也會比較不錯。
第二步是核心代碼的實現(研發級程序員)。
有的團隊也把這部分稱作為「容器」開發,簡單的說就是功能性平台開發,目的是實現平台級API。這部分代碼的開發是整個軟體開發的核心部分,承擔這部分開發任務的程序員往往就是我們所說的研發級程序員。研發級程序員代碼質量的衡量標准主要在演算法設計與實現上,性能指標是考核的重要因素,另外還要考慮穩定性和完整性等核心因素。
第三步是功能編寫(應用級程序員)。
功能編寫簡單的說就是完成具體的業務邏輯實現,需要調用平台提供的API完成具體的功能。這部分程序員占據了程序員群體的大部分比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應用級程序員。應用級程序員的代碼質量主要從代碼編寫結構上來看,比如是否有標準的打包、命名、注釋,以及代碼整體結構是否清晰,邏輯結構是否清晰等方面。
往往程序員代碼的質量會隨著編程經驗的提高而不斷得到提高。
我做軟體開發多年,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也在帶大數據方向的研究生,我會陸續在頭條上寫一些關於大數據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獲。
如果有大數據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咨詢我,
謝謝!
『貳』 什麼是代碼質量
5個方面很大程序上來決定自了一份代碼的質量高低。來看一下這5方面:
1、編碼標准:這個想必都很清楚,每個公司幾乎都有一份編碼規范,類命名、包命名、代碼風格之類的東西都屬於其中。
2、代碼重復:顧名思義就是重復的代碼,如果你的代碼中有大量的重復代碼,你就要考慮是否將重復的代碼提取出來,封裝成一個公共的方法或者組件。
3、代碼覆蓋率:測試代碼能運行到的代碼比率,你的代碼經過了單元測試了嗎?是不是每個方法都進行了測試,代碼覆蓋率是多少?這關繫到你的代碼的功能性和穩定性。
4、依賴項分析:你的代碼依賴關系怎麼樣?耦合關系怎麼樣?是否有循環依賴?是否符合高內聚低耦合的原則?通過依賴項分析可以辨別一二。
5、復雜度分析:以前有人寫的程序嵌套了10層
if
else你信嗎?圈復雜度之高,讓人難以閱讀。通過復雜度分析可以揪出這些代碼,要相信越優秀的代碼,越容易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