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sic是什麼意思
深圳sic是深圳證券交易族譽。根據相關資料查詢,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是一家特許證券交易所,SIC碼(資本市場代碼)是一種用來區分個人投資者或公司之間的唯一標識符笑爛,通常由營業執兆升段照號碼、國家或省份代碼等組成。
② 怎麼查一個公司的SIC代碼啊求救啊~~~
呃,其實SIC代碼是指一個上市公司的行業分類代碼,詳情你可以參照:http://wenku..com/view/c71acb0590c69ec3d5bb75a2.html
當然,你也可以上新版浪的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輸入上市公司代權碼,然後查看其公司資料中的所屬行業,其中可以看到行業代碼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什麼是NAICS code
NAICS Code的意思是北美產業分類體系的編碼。
NAICS編碼使用4位編碼體系,其中前2位編碼確認主要分組,第3位碼代表產業分組,第4位編碼代表特殊產業。普查局按照5位和7位碼分層的產品分類編碼形式開發了普查局對SIC補充編碼,使其能夠應用到SIC編碼中的特殊產品。
在服務業(或非產品生產)門類中還建立了6位編碼分層「經營種類」。
編碼系統的第一個特性嚴格限制在SIC中9或10個門類的數量,那麼現代經濟如此復雜不能充分說明情況。因此,NMCS使用6位編碼分層,其中前2位指明門類,第3位指明大類,第4位中類,第5位碼是NAICS的小類。
(3)4位sic代碼擴展閱讀
與北美產業體系分類對應的是國際標准產業分類。
聯合國為了統一世界各 國的產業分類而頒布的大、中、小、細四級產業分類方法。具體說,這種產業分類方法是將全部經濟活動首先分為10個大類,在每個大類下面分成若干中類,每個中類又分譽彎解為若干小類,進而又將小類分解芹神為若干細目,並對各大、中、小、細四類都規定了統一的編碼
美國經濟分類計劃編制慶首悶委員會分委會和墨西哥INEGI、加拿大統計局的代表經過一系列會議協商,開發了提議的北美產業分類體系結構框架。
當各分會考慮並同意北美產業分類體系的大類分組後,美國經濟分類計劃編制委員會發表建議這些大類中所包括的產業。在1995年5月至12月期間,共同參與的統計辦公室共開發和通過了31個獨立的協議。每個協議對門類及門類中所包括的產業進行描述。
④ SIC code 和 NACE code 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專業術語
SIC Code是標准產業分類代碼的簡稱,由4位數字組成。前兩位數字是識別主專要行業,第三位數字確定產業屬類別,第四位表示具體產業。數字9如果用在第3位或第4位表示未分類的混雜產業,這個混雜產業不包括相似的小團體活動。
NACE code :2003歐共體《經濟活動統計術語》,是認可業務范圍分類方式,涉及的業務領域包括質量權、環境、安全。適用於在統計、計劃、財政、稅收、工商等國家宏觀管理中,對經濟活動的分類,並用於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換。能藉此有效地開展各種經濟活動,是劃分經濟行業的標准。
(4)4位sic代碼擴展閱讀:
SIC Code由美國政府為了對商業機構確定其主營業務而建立。建立SIC Code的目的是方便收集,描述和分析數據;並為了加強統一性和可比性,由聯邦政府的各個機構包括國家機構和私人組織提供統計數據。為各國各自製定標准產業分類以及進行各國產業結構的比較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條件。
SIC Code的優點在於對全部經濟活動進行分類,並且使其規范化,具有很強的可比性,有利於分析各國各地的產業結構,而且與三次產業分類法聯系密切。
⑤ SIC編碼是什麼意思,與HS編碼有什麼區別
SIC CODE 是標准產業分類代碼(Standard Instrial Classification)由4位數字組成,由美國政府為了對商業機構確定其主營業務而建立. 方便收集,描述和分析數據; 並為了加強統一性和可比性,由聯邦政府的各個機構包括 國家機構和私人組織 提供統計數據. 分類涵滾緩森蓋所有經濟行為:農業,林業,漁業,狩獵和捕殺; 采礦; 施工; 製造業; 運輸; 通信,電力, 天然氣和衛生服務; 批發貿易; 零售貿易; 金融; 保險和房地產; 個人,企業,專業,修理 娛樂及其他服務; 公共行政.Reading a sic code:前兩位數字是識別主要行業, 第三位數字確定產業類別,第四位表示具體產業。
HS Code是海關編碼其實是哪野依據《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的國際公約》(簡稱HS Code),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將商品分類。HS採用六位數編碼,把全部國際貿易商品分為22類,98章。章以下再分為目和子目。商品編碼第一、二位數碼代表「章」,第三、四位數碼代表「目」(Heading),第五、六位數碼代表「子目」(Subheading)。前6位數是HS國際標准編碼,後2-4位數是各個國家海關按照實際情況再進行延伸,所以大家才會常說前6位海關編碼是國際通用的。HS編碼的中文就是大畝:「商品名稱的統一編碼」,它是國際貿易中一定需要的一個代碼。它是由數字組成的一個編碼,每個商品都能在這里找到對應的編碼,它的目的是便於各國進行商貿往來,給商品快速分類。
簡單概括來說就是,SIC編碼是美國政府設置的4位數代碼;HS編碼是國際標准編碼,有6位數字組成。
⑥ 北美產業分類體系的北美產業分類體系的編碼規則
SIC編碼使用4位編碼體系,其中前2位編碼確認主要分組,第3位碼代表產業分組,第4位編碼代表特殊產業。普查局按照5位和7位碼分層的產品分類編碼形式開發了普查局對SIC補充編碼,使其能夠應用到SIC編碼中的特含高殊產品。在服務業(或非產品生產)門類中還塵老團建立了6位編碼分層「經營種類」。
NAICS計劃制定者決定新體系的前二個特性應該是指明門類(在NMCS中。術語「門類sector'』代替用於1987年SIC的「部門division)。他們也想到,如果編碼派橘系統的第一個特性嚴格限制在SIC中9或10個門類的數量,那麼現代經濟如此復雜不能充分說明情況。因此,NMCS使用6位編碼分層,其中前2位指明門類,第3位指明大類,第4位中類,第5位碼是NAICS的小類。第5位碼的產業分層是最詳細的產業分層,它可以用於所有三個參與國家的經濟數據比較。第6位碼確認指定國家的產業——在NAICS中,美國有695個這樣的產業,例如,具有6位碼層次的分類限於美國。其結構見下面的說明: NAICS分層 NMCS編碼 描述(種類) 門類 72 住宿和飲食 大類(子門類) 722 食品服務和飲酒店 中類(產業分組) 7222 有限服務飯店 小類(產業) 72221 有限服務飯店 722211 有限服務餐館 美國小類(產業) 722212 自助餐廳 722213 快餐店和不含酒精的飲料店 普查局在一些產業增加附加編碼仍然有更詳細的分類。例如,門類72中6位碼層次的「國家」產業722213「快餐店和不含酒精的飲料店」可進一步分成7位碼層次的產業:7222131「冰激凌和軟飲料店」;7222132「冷凍酸奶店」;7222133「甜麥圈」。
⑦ 國內理論界對多元化經營的研究源於誰
多元化理論研究可以追溯到 1957 年,安索夫在《多元化戰略》 中明確提出 了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內容 。安索夫以產品種類多少來定義多元化, 無法區分 高度相關的多種產品經營與高度不相關的跨產業的多種產品經營之間的差異。
1959年,彭羅斯在《企業成長理論》一書中,定義 "多元化 "為"多元化包括 了各種最終產品的增加, 垂直一體化程度
第 1 頁
品質生活-貼心服務-特惠專場
貼心服務,特惠全場,讓品質生活引領消費時尚
點擊立即咨詢,了解更多詳情
咨詢
天津欣龍廣瑞信息技術 廣告
的增加, 以及企業運營的生產領域數目 的增加。 這最後一項對多元化的度量是最重要的。 " 彭羅斯認為,企業多元化發 展的程度與其擁有的資源量相關,而成功率則與原有專長領域相關。
1962年,錢德勒發表專著《戰略與結構 -- 工業企業發展的歷史階段》 。提出 了"結構跟隨戰略 " 的著名論斷。指出企業組織結構的相應調整是企業多元化成功 的關鍵。 同時他運用歷史分析法, 開創了多元化戰略與績效關系研究之先河, 指 出除非企業的組織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否則企業的多元化會導致績效下降。
第 2 頁
同年,高特《美國工業中的多元化與一體化》一書誕生,這是第一本以數量 分析為基礎研究企業多元化發展的著作。高特以《美國標准行業分類和代碼》
(SIC)中的四位數行業分類為依據,來計量企業多元化程度。"多元化可定義為 單個企業所活動的異質市場數目的增加 。生產活動的異質性如果僅僅涉及有些差 異的同類產品或垂直結合方式, 並不是多元化。 "高特在四年後進一步明確道: "好好 多元化的含義是一個企業所活動的行業數目的增加 "。
二、多元化研究的兩個學派
盡管有大量的方法、 模型來測度公司的
第 3 頁
多元化, 但都可以歸結為兩個主要的 學派:基於SIC的產業組織理論學派和基於類型學的戰略研究學派。產業經濟學 派關注企業多元化的深度與廣度,而戰略學派更加關心多元化的本質。
1. 產業經濟學派(產業組織理論)
產業經濟學派是以異質市場數量來進行多元化判別 。以需求交叉彈性作為判 別獨立市場的基礎,如果交叉彈性高,產品易於相互替換,則屬於相同市場;如 果低,則產品屬於分離的市場。
高特在1945年SIC分類框架的基礎上測算業務數量,這種方法的缺點是難 以說明公司各業務類別在公司總銷售額中的
第 4 頁
比例, 從而誇大了公司實際的多元化 程度。之後有諸多學者從產業組織理論的角度基於 SIC建立了多元化水平測度模 型,例如, Miller 的"產業中多業務公司的數量 " 、Carter 的"公司非主賀悉導產品的 資本使用"等等。但最為著名的是貝利 1979建立的"熵"值測量方法, 帕勒普 1985 年以該方法進行了企業多元化測算。
高特開創的基於SIC研究多元化的方法的優點是易於使用,所需時間較少, 而且由於SIC數據的可獲得性增加了計算的可復制性,從而使該方法獲得廣泛認 同。但是,這種方法的一個缺陷是, 諸多學者得出一些不確定甚至相互抵觸的結 果。
第 5 頁
另外,SIC主要基於產品的異同點,從產品的用途進行劃分,有時也基於生 產工藝和原材料來進行產業分類,SIC的編制原則影響對多元化的判別。
2. 戰略學派
在企業戰略管理研究體系中, 多元化是戰略研究中的友拍鉛一個重要內容。 戰略學 派對多元化的研究更加註重從企業的外部環境、 內部資源的角度去探討企業應該 進入的業務領域,以及通過資源和能力的協同作用所產生的服務於戰略目標的效 果。
企業多元化研究的開山鼻祖安索夫就是屬於戰略學派的傑出代表 。上個世紀 7
第 6 頁
0 年代,魯邁特基於多元化分類學的研究將多元化戰略學派的研究推至了頂峰, 在此後至今的 30 多年裡,多元化戰略學派的研究基本都是採用魯邁特的分類方 法,在這基礎上探討多元化的范圍與類型。
魯邁特的方法運用起來較為耗時, 而且,由於該方法對定性判斷的依賴程度 未得以證明, 理論界普遍擔心方法的可靠性。 然而,諸多學者運用魯邁特的方法 在績效判斷方面能得出較為一致的看法。
三、多元化的測度
1. 多元化水平
第 7 頁
對於企業多元化水平的度量, 傳統方法是通過度量企業經營的產品數量來實 現。 1974 年,魯邁特提出專業化比率來衡量企業的多元化水平,但這一指標只 考慮了企業最大業務銷售在總銷售中的比重, 沒有考慮其他多元化業務對企業多 元化水平的影響。 1975 年,貝利修訂 "赫芬達爾多元化指數 " 。1979 年貝利提出 "Jacquemin-Berry 熵值測演算法 " 。
1985 年,帕勒普使用此法進行了多元化水平的測算。帕勒普研究證明,采 用熵的方法計算的多元化指數的下限為零(即單一業務的企業) ,沒有上限。 當 指數大於 3 時,企業已經處於相當高的
第 8 頁
多元化水平。 帕勒普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資 料充分時十分有效,但任何資料的缺陷都將使這種方法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2. 多元化的分類
從產業組織理論研究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的研究者並不區分不同類型的多元 化,但從戰略管理角度研究多元化經營的學者則對多元化作了進一步分類。 1970 年,賴利在《分部制與多元化》一書中,提出以一個企業的某一類產品占總銷售 額的比重大小, 即專業化率來測量該企業的多元化程度。 1974 年,魯邁特提出 了相關率, 即企業最大一組相關
第 9 頁
業務的銷售額占企業總銷售額的比重。 同時,將 賴利的 "產品"改為"業務"的概念。
1988 年,卡彭等人根據市場專業化程度對多元化企業進行重新分類。分類 指標採用了專業化比率(SR、市場分類比率(CR指企業中最大市場類別占企 業銷售收入中總額的比重, 其中市場劃分成消費品市場和產業市場) 、產品比率
(PR指企業最大產品組的收入占企業銷售收入總額中的比重)。根據這種分類, 卡彭等人分析了不同類型企業的績效,彌補了魯邁特分類忽視市場因素的缺陷。 但是,對於市場的區分過於粗略,
第 10 頁
只將市場分為消費品市場和工業品市場, 而且 有些業務很難界定是屬於哪類市場。
四、多元化經營與企業績效
1. 多元化與績效的研究歷程
關於企業多元化經營與績效之間的關系, 西方學者也是從產業組織理論和戰 略管理論兩個方面展開的。
高特分析了 1947〜1954年美國111家大公司,結果顯示:(1)大企業更加 傾向於多元化;( 2)多元化與公司成長屬於互惠關系,但不總是正相關; ( 3)對 於 111 家公司, 1947〜1954 年
第 11 頁
的利潤率同多元化之間基本不存在相關性。 以後 許多學者都試圖從產業組織理論方面的研究證明多元化與企業的獲利性存在相 關性,但研究結果並不支持這種結論。 帕勒普認為, 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區分相 關多元化和不相關多元化。戰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彌補了這種不足。
魯邁特從戰略管理方面對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利潤的影響進行了開創性研究, 它拋棄了產業組織研究中單一維度地從產品數量衡量企業多元化水平的方法, 采 用分類度量多元化 。魯邁特對 246 家大企業樣本進行統計分析, 指出經濟績效與 企業多元化戰略有關, 實施相關多元化的企業從概率上來看, 績效超過其他
第 12 頁
企業。 其後,諸多學者基於分類度量都證實了這一結果。
在七八十年代, 歐洲、日本的學者也根據類似的分類分別研究了本國多元化 企業的績效,得出了相類似的結果。這其中有英國的錢農在 1 973年出版的《英 國企業的戰略與結構》;歐洲戴斯和賽海澤在 1976年出版的《歐洲企業的興起: 法國和德國工業的戰略與結構》 ; 日本吉原英樹等人 1981 年的《日本企業的 多元化戰略》;1984年小野廣豐發表的《日本企業的戰略與結構》等著作,都探 討了多元化與企業的績效關系問題。
第 13 頁
1985 年,帕勒普吸取了多元化戰略學派的研究成果,利用熵值度量企業多 元化水平,並對多元化與績效在時間上的變化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在 企業利潤率與多元化水平高低之間並沒有太大的相互之間的不同, 在企業利潤率 與相關和不相關多元化之間也沒有太大的差異; ( 2)從時間上看, 相關多元化企 業的利潤增長率大大高於不相關多元化企業; ( 3)對於那些繼續實施相關多元化 的企業,很高的利潤增長率似乎都轉化成很高的利潤水平。
1988 年,卡彭等人對 112 家樣本大企業的經營績效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 市場因素對於企業經營的績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市場相關度大的多元化企業
(即主導單類市場型企業)比相關度小的多元化企業(即主導兩類市場型企業 ) 有更好的績效。
2. 企業績效引發的思索 在學者們關注企業多元化經營與績效關系的同時,對多元化的反思也在 20 世紀80年代興起。以1982年湯姆•彼得斯、沃特曼的《追求卓越》為代表,指 出:凡是向多種領域擴展同時又緊靠老本行的企業, 績效總是最好 ;其次是向相 關領域擴展的企業;經營五花八門行業的公司是最不成功的。
在20世紀80年代,邁克爾•波特先後
《競爭戰略》、《國家競爭優勢》等 書中探討了多元化。 波特提出搞好多元化的幾個要旨: 選擇本國最有吸引力的行 業;盡量從本領域延伸;堅持內部發展或小型兼並。
1990 年,霍斯基森和希特研究表明,相關或主導型多元化績效較好,而不 相關多元化效益較差。 公司進入新的相關業務領域之所以運行較好, 是因為新業 務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資源聯系緊密。
馬凱茲在 1990 年《多元化、 歸核化與經濟績效》 中首先提出並使用了 " 歸核 化"的概念。馬凱茲對 219 家美國大企業的多元化與績效之間關系進行研究,通
第 16 頁
過邊際分析指出,企業的最優多元化經營水平是企業多元化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 益相等之處,企業只有達到其最優的多元化經營水平, 才能取得最好的經營績效。
五、相關度的研究
學者們通過多元化與績效關系的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達成共識: 相關多元化 或基於核心能力進入新業務領域的績效普遍好於不相關的多元化經營。 如何評價 業務之間的相關性或如何才算基於核心能力, 為此,學者們開始關心多元化公司 內各業務之間相關度的問題。
從魯邁特的相關率概念開始, 業務之
的相關度成為迄今為止學者們仍然爭 論不休的話題。 魯邁特提出了從生產、 技術、市場三個方面衡量業務之間的相關 度,但並沒有更進一步的探討。 魯邁特的分類方法也由於在相關度因素判別方面 存在較大的主觀性而產生不少問題, 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研究多元 化與績效關系時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結果。
⑧ 請問如何將美國SIC行業代碼和我國行業代碼對應
按照美國和中國標准套用
⑨ 比亞迪sic代碼是什麼
比亞迪sic代碼是:1200V 1040A SiC功率模塊卜氏豎。SiC指的是碳化硅陶瓷,這是一種在核首微電子、汽車、型大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的材料,其特點是耐高溫、強度高,工作溫度的極限可以達到1600-1700攝氏度,其次則是耐高壓和高頻,再加上理想的熱傳導能力,決定了它可以用於高功率半導體上。相比普通的硅基半導體,SiC的碳化硅半導體的體積可以變得更小,在充放電的過程中可以減少熱損失,讓更多的能量不成為無用的熱能,更多的轉化為電能。減少電能損耗,這是碳化硅半導體的核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