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審計抽樣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一,定義總體,抽樣單元及誤差
1,定義總體。總體應具備下列兩個特徵:
1)適當性。2)完整性。
2,定義抽樣單元與誤差
從控制測試和細節測試兩方面分析
對於控制測試,抽樣單元為能夠提供運行證據的文件資料,記錄等;誤差為控制偏差。
對於細節測試,抽樣單元可能是一個賬戶余額,一筆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項記錄,甚至是每個貨幣單元;誤差即為錯報。
二,確定樣本規模
1,影響樣本規模的因素:可接受的抽樣風險;可容忍誤差;預計總體誤差;總體變異性;總體規模(巧碰譽影響很小)。
2,在細節測試中採用非統計抽樣,可以利用模型確定樣本吵行規模。即,樣本規模=總體賬面金額/可容忍錯報*保證系數。
三,選取樣本
選樣方法:隨機數選樣(適用於統計及非統計抽樣);系統選孝段樣(適用於非統計,如果總體隨機分布時也可適用於統計抽樣);隨意選樣(適用非統計抽樣)。
四,對樣本實施審計程序
對樣本實施的審計程序通常與抽樣方法無關。
如果未能對某個選取的項目實施設計的審計程序或適當的替代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將該項目視為控制測試的一項偏差,或細節測試中的一項錯報。
五,形成審計結論
應關注統計及非統計抽樣下對於控制測試和細節測試的結果,考慮總體可否接受。
2. 抽樣的一般程序
1、界定總體
界定總體就是在具體抽樣前,首先對從總抽取樣本的總體范圍與界蔽賀限作明確的界定。
2、制定抽樣框
這一步驟的任務就是依據已經明確界定的總體范圍,收集總體中全部抽樣單位的名單,並通過對名單進行統一編號來建立起供抽樣使用的抽樣框。
3、決定抽樣方案
4、實際抽取樣本
實際抽取樣本的工作就是在上述幾個步驟的基礎上,嚴格按照所選定的抽樣方案,從抽樣框中選取一個個抽樣樣單位,構成樣本。
5、評估樣本質量
所謂樣本評估,就是對樣本的質量、代表性、拆並謹偏差等等進行初步的檢驗和衡量,旅基其目的是防止由於樣本的偏差過大而導致的失誤。
3. 抽樣調查的基本程序
第二節 隨機抽樣設計
一、純隨機抽樣:對總體的所有容量不做任何的分類和排隊,完全按隨機原則逐個抽取樣本容量。
純隨機抽樣的常用抽樣方法
1)抽簽法:將總體容量全部加以編號,並編成相應的號簽,然後將號簽充分混合後逐個抽取,直到抽到預定需要的樣本容量為止。
缺點:總體容量很多時,編制號簽的工作量很大,且很難摻和均勻。
2)隨機數字法:用字母順序或身份證號等任何方便的方法對總體容量編者按號,利用隨機數表從1到總體容量N中隨機抽取n(樣本容量數)個數,遇到那些不在編號里的數字需跳過。
二、等距抽樣:先將總體各單位按某一有關標志(或無關標志)排隊,然後相等距離或相等間隔抽取樣本單位。根據需要抽取的樣本單位數(n)和全及總體單位數(N),可以計算出抽取各個樣本單位之間的距離和間隔,即:K=N/n,然後按此間隔依次抽取必要的樣本單位。
等距抽樣的一個例子
某企業有職工5000名,現要隨機抽取100人進行家庭收入水平調查。
抽取方法:按與研究目的無直接關系的姓名筆劃對總體進行排列,把總體劃分為K=5000/100=50個相等的間隔,在第1至第50人中隨機抽取一名,如抽到第10名,後面間隔依次抽取第60,110,160,210,…直到4960為止,總共抽取50同名職工組成一個抽樣總體。
等距抽樣的優點:(1)能保證被抽取到的樣本單位在全及總體中均勻分布;(2)簡化抽樣過程。
等距抽樣應注意:要避免抽樣間隔或樣本距離和現象本身的節奏性或循環周期相重合。
三、類型抽樣
類型抽樣:將全及總體中的所有單位按某一主要標志分組,然後在各組中採用純隨機抽樣或等距抽樣方式,抽取一定數目的調查單位構成所需的樣本。
適用范圍:主要適用於總體情況比較復雜,各類型或層次之間的差異較大,而總體單位又較多的情形,分層使層內各單位之間的差異減小,層間差異擴大。
(一)類型比例抽樣
按照總體單位數在各組之間的比例,分配各組的抽樣單位數。即:各類型中抽取的樣本單位數ni占該類型所有單位數Ni的比例是相等的,等同於樣本單位總數n占總體單位數N的比例,即:
各類型組應抽取的樣本單位數為:
樣本比率抽樣樣本容量:按前面指定的比例(n/N)從每組的Ni單位中抽取ni個單位即構成一個抽樣總體,其樣本容量為:
n= n1+ n2+ n3+…+ nk=
(二)類型適宜抽樣
在抽取樣本單位數時,要考慮各類型組包含的單位數不同和標志變動度( )的不同,變動程度( )大的類型組要多抽樣本單位數,變動程度( )小的組要少多抽樣本數,使得各類型組的變動程度( )在所有類型組變動程度之和 中的比例相等,等同於是 或 。
此外,還可將各類型組單位數 和變動程度 結合考慮,使得 在所有類型組之和 中所佔比例等於 或 ,即:
四、整群抽樣
在全及總體中以群(或組)為單位,按純隨機方式或等距抽樣方式,抽取若干群(或組),然後對所有抽中的各群(或各組)中的全部單位一一進行調查。
五、多階段抽樣
將多個抽樣程序分成若干階段,然後逐階段進行抽樣,以完成整個抽樣過程。
適用范圍:總體包括的單位很多,而且分布很廣,通過一次抽樣抽選出樣本是很困難的,這時使用多階段抽樣。
多階段抽樣的一個例子
例:對我國的農產量進行抽樣調查。
抽樣方法是:先由省抽縣,由抽中的縣內再抽鄉、村,由抽中的鄉、村抽地塊,最後才由抽中的地塊再抽樣本單位
4. 抽樣調查的一般程序是什麼
抽樣調查的一般程序:
抽樣調查是由五個步驟組成的工作過程。
1、確定調查總體:即明確調查的全部對象及其范圍。這是抽樣調查的前提和基礎。
2、抽樣框架的確定和個體編號:抽樣框架這是提供抽樣所悄猜段用被調查對象的詳細名單。在沒有現成名單的情況下,可由調查人員自己編制。個體編號:即啟譽對調查總體中的個體進行編號。
3、選擇調查樣本:需首先確定抽樣的技術(隨機兆衡抽樣還是非隨機抽樣),要確定具體的抽樣方法(如分層抽樣還是分群抽樣)還要確定樣本的數量。在上述問題確定後,按預定的要求選擇調查的樣本。
4、實施調查:對選定的樣本運用不同的調查方法逐個進行調查,從而取得第一手資料。
5、測算結果:這是抽樣調查的最後一個步驟,也是抽樣調查的目的的所在。指用樣本指標推斷總體指標的結果。具體方法包括百分比推演算法和平均推演算法等。
5. 抽樣的基本程序
抽樣是統計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通過從總體中選取一部分樣本來推斷總體的特徵。
總之,抽樣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嚴格按照基本程序進行,並注意抽樣頃閉族誤差和數據質量的控制,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