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java 抽象怎麼理解
抽象就是把一個對象分析出各個屬性, 來替代表達的手法 。
抽 就是抽離;象 ,表象。表示出來的部分
比如一棵樹。整個一看我們就知道是樹,但是具體是為什麼呢。這樣就要拿樹和其它東西比出不一樣的地方,這些地方就是抽象出來的。抽象出來的東西脫離了樹本身,也就變得沒有意義,但是組合起來就是樹的概念。比如一棵樹,10米高,樹皮粗糙,樹葉是針形,樹干很直,等等。這些屬性組合起來會感覺是一顆松樹。但是單獨說 10 米,沒有對象的話,就不知道這個是說的什麼東西。
編程上將對象抽象化是很有用的一個方法,能將枯燥的數據與單一對象對應起來,這樣易於理解,也便於編程。
例如在編寫學員管理系統。 學生的定義,首先要有名字,再有性別,再有學號,等等等等。這些就是抽象出來的屬性。而在定義這些屬性的時候就不要定義 a ="張三" b=1 c=122222 這些不容易辨識的屬性名字。而是用 name="張三" sex="male" no="122223" 這樣一眼能認出來的名字。這樣不容易搞錯,理解起來也不會困難。
Ⅱ java中什麼是抽象類和抽象方法創建有何作用
使用了關鍵詞abstract聲明的類叫作"抽象類"。如果一個類里包含了一個或多個抽象方法,類就必須指定成abstract(抽象)。"抽象方法",屬於一種不完整的方法,只含有一個聲明,沒有方法主體。
java抽象類的作用:
1、通過繼承它實現多態,後期綁定,可以為將來要實現的東西做好介面,實現重用性。
2、介面就是更純粹的抽象類。
Ⅲ Java中抽象類和抽象方法的區別
1.抽象方法:在類中沒有方法體的方法,就是抽象方法。
2.抽象類:含有抽象方法的類就叫抽象類。
3.抽象類中的抽象方法必須被實現!
4.如果一個子類沒有實現父類中的抽象方法,則子類也成為了一個抽象類!
5.抽象類中的普通方法,可以不必實現。
6.用abstract來修飾一個類時,這個類叫做抽象類;用abstract來修飾一個方法時,該方法叫做抽象方法。
7.抽象類不能被實例化。
8.抽象方法只需聲明,而不需實現某些功能含有抽象方法的類必須被聲明為抽象類,抽象類必須被繼承,抽象方法必須被重寫。